GB 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pdf

  • GB 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1.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10
  • 发 布 人: tina061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 1. 11 回降量

    滑模干斤顶在工作时,上、下卡头交替锁固于支承杆上,由于 荷载作用,处于锁紧状态的卡头在支承杆上存在下滑过程,从而弓! 起千丘顶的肥升行程损失,该行程根失量通常称为回隆量。

    指结构的楼板、挑檐、阳台、洞口四周的混凝土边框及腰线等 横向凸出混凝土表面的结构构件或装饰线,

    initial setting

    大面积或大重量横向结构(网架、整体桁架、井学梁等)的支 购采用滑模施工时,可在地面组装好船舶标准,利用滑模施工的提升能大 其随滑模施工托带到设计标高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2.1.16滑架提模施工

    利用滑模施工装置对脱模后的模板整体提升就位的一种施工 方法。应用于双曲线冷却塔、圆锥形或变截面筒壁结构施工时,在 提升架之间增加铰链式剪刀撑,调整剪刀撑的夹角,变动提升架之 间的距离来收缩或放大筒体模板结构半径,实现竖向有较大曲率 变化的筒壁结构的成型

    R一一模板的牵引力; T一一一在作业班的平均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嵌固强 度所需的时间; V一 刹车时的制动减速度; V 模板滑升速度; 刹车时产生的荷载标推值; 混凝土浇灌后其表面到模板上口的距离; 8 重力加速度; 九 一 所需千斤顶和支承杆的最小数量; 混凝土从浇灌到位至达到出模强度所需的时间。

    3.1.1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可按设计需要确定。但在竖

    3.1.2平面面积较大的结构物,宜设计成分区段或部分分

    了滑模施工。当区段分界与变形缝不一致时,应对分界处做诊 处理。

    .1.3平面面积较小而高度较高的结构物,宜按滑模施工工艺 求进行设计

    3.1.3平面面积较小而高度较高的结构物,宜按滑模施工

    3.1.4竖向结构型式存在较大变异的结构物,可择其适合滑模施

    1.4竖尚结构型式存在较天变异的结构物,可择其适合滑楼 二的区段按滑模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其他区段宜配合其他施工 法设计。

    3.1.5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确定横向结构构件的施工程

    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不应小于140mm; 2 圆形变截面简体结构的简壁厚度不应小于160mm; 3 轻骨料混凝土墙体厚度不应小于180mm; 4 钢筋混凝士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5 钢筋混凝士矩形柱短边不应小于300mm,长边不应小于 400mm。 注:当采用滑框倒模等工艺时,可不受本条各款限制。

    3.1.7采用滑模施工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 定:

    3.1.7采用滑模施工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

    1普通混凝土不应低于C20; 2轻骨料混凝土不应低于C15; 3同一个滑升区段内的承重构件,在同一标高范围宜采用同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3.1.8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主筋的外缘算起)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墙体不应小于20mm; 2 连续变截面筒壁不应小于30mm; 3梁、柱不应小于30mm。 3.1.9沿模板滑动方向,结构的截面尺寸应减少变化,宜来取变 换混凝土强度等级或配筋量来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 3.1.10结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种长度、形状的钢筋,应能在提升架横梁以下的净空内 绑扎; 2施工设计时,对交汇于节点处的各种钢筋应做详细排 列; 3对兼作结构钢筋的支承杆,其设计强度宜降低10%~ 25%,并根据支承杆的位置进行钢筋代换,其接头的连接质量应与 钢筋等强。 4预留与横向结构连接的连接筋,应采用圆钢,直径不宜大 于8mm,连接筋的外露部分不应先设弯钩,埋人部分宜为U形。 当连接筋直径大于10mm时,应采取专门措施。 3.1.11滑模施工工程宜采用后锚固装置代替预埋件。当需要用 预埋件时,其形状和尺寸应易于安装、固定,且与构件表面持平,不 得凸出混凝士表面。 3.1.12各层预埋件或预留洞的位置宜沿垂直或水平方向规律排

    1普通混凝土不应低于C20; 2轻骨料混凝土不应低于C15; 3同一个滑升区段内的承重构件,在同一标高范围宜采用同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3.1.8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主筋的外缘算起)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墙体不应小于20mm; 2 连续变截面筒壁不应小于30mm; 3 梁、柱不应小于30mm。 3.1.9 沿模板滑动方向,结构的截面尺寸应减少变化,宜采取变 换混凝土强度等级或配筋量来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

    绑扎; 2施工设计时,对交汇于节点处的各种钢筋应做详细排 列; 3对兼作结构钢筋的支承杆,其设计强度宜降低10%~ 25%,并根据支承杆的位置进行钢筋代换,其接头的连接质量应与 钢筋等强。 4预留与横向结构连接的连接筋,应采用圆钢,直径不宜大 于8mm,连接筋的外露部分不应先设弯钩,埋人部分宜为U形。 当连接筋直径大于10mm时,应采取专门措施。 3.1.11滑模施工工程宜采用后锚固装置代替预埋件。当需要用 益姆性时形国产自工共品平

    3.1.12各层预埋件或预留洞的位置宜沿垂直或水平方向书

    1.13对二次施工的构件,其预留孔洞的尺寸应比构件的截 边适当增大。

    设计成若于个独立的贮仓组。

    3.2.2贮仓筒壁截面宜上下一致。当壁厚需要改变时宜

    内侧采取阶梯式变化或变坡方式处理。

    3.2.4贮仓底板、漏斗和漏斗环梁与筒壁设计成整体结构时,可

    用空滑或部分空滑的方法浇筑成整体。设计应尽可能减低漏 不梁的高度。

    2.5结构复杂的贮仓,底板以下的结构宜支模浇筑。在生产 许可时,可将底板、漏斗设计成与筒壁分离式,分离部分采用 支模浇筑。

    3.2.5结构复杂的贮仓,底板以下的结构宜支模浇筑。在

    3.2.6贮仓的顶板结构应根据施工条件,选择预制装配或

    3.2.7并塔类结构的筒壁,宜设计成带肋壁板,沿竖向保持壁板

    3.2.7并塔类结构的筒壁,宜设计成带肋壁板,沿竖向保持壁板 厚度不变,必要时可变更壁柱截面的长边尺寸。壁柱与壁板或壁 板与壁板连接处的阴角宜设置斜角。

    3.2.8井塔内楼层结构的二次施工设计宜采用以下儿种方式:

    1仅塔身筒壁结构一次滑模施工,楼层结构(包括主梁、次梁 及楼板)均为二次浇筑。应沿竖向全高度内保持壁柱的完整,由设 计做出主梁与壁柱连接大样。 2楼层的主梁与筒壁结构同为一次滑模施工,仅次梁和楼板 为二次浇筑。主梁上预留次梁二次施工的槽口宜为锯齿状,槽口 深度的选择,应满足主梁在次梁未浇筑前受弯压状态的强度;主梁 端部上方负弯矩区,应配置双层负弯矩钢筋,其下层负弯矩钢筋应 设置在楼板厚度线以下

    3塔体壁板与楼板二次浇筑的连接。在壁板内侧应预留与 楼板连接的槽口,当采取预留“胡子筋”时,其埋人部分不得为直线 单根钢筋。

    3.2.9电梯井道单独采用滑模施工时

    3.2. 11简体结构的配筋宜采用热扎带肋钢筋,直径不

    mm。两层钢筋网片之间应配置拉结筋,拉结筋的间距与形 作设计规定。

    3.3.1框架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层梁的竖向投影应重合,宽度宜相等; 2 同一滑升区段内宜避免错层横梁; 3 柱宽宜比梁宽每边大50mm以上; 4 柱的截面尺寸应减少变化,当需要改变时,边柱宜在同 侧变动,中柱宜按轴线对称变动。 3.3.2大型构筑物的框架结构选型,可设计成异形截面柱,以增 大层间高度,减少横梁数量。 3.3.3当框架的楼层结构(包括次梁及楼板)采用在主染上预留 板厚及次梁梁窝做二次浇筑施工时,设计可按整体计算。 3.3.4柱上无梁侧的牛腿宽度宜与柱同宽,有梁侧的牛腿与梁同 宽。当需加宽牛腿支承面时,加宽部分可采取二次浇筑。

    4柱的截面尺寸应减少变化,当需要改变时,边柱宜在同

    3.3.5框架梁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楼板为二次浇筑时,在梁支座负弯矩区段,应配置承受 施工阶段负弯矩的钢筋。

    2梁内不宜设弯起筋,宜根据计算加强箍筋。当有弯起筋 时,弯起筋的高度应小于提升架横梁下缘距模板上口的净空尺寸。 3箍筋的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可采用不等距排列。 4纵向筋端部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弯折,当需要时可朝 上弯折。 5当主梁上预留次梁梁窝时,应根据验算需要对梁窝截面采 取加强措施。 3.3.6当框架梁采用自承重的劲性骨架或柔性配筋的焊接骨架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骨架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梁体混凝土自重的1.2倍以上;

    骨架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梁体混凝土自重的1.2倍以上; 2 骨架的挠度值不应大于跨度的1/500; 3 骨架的端腹杆宜采用下斜式; 4当骨架的高度大于提升架横梁下的净空高度时,骨架上引 的端部节间可采取二次拼接。

    3.3.7柱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问受力筋宜选配租直径钢筋以减少根数,斤底座及 提升架横梁宽度所占据的竖向投影位置应避开纵向受力筋; 2纵向受力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6mm; 3当各层柱的配筋量有变化时,宜保持钢筋根数不变而调整 钢筋直径; 4箍筋形式应便于从侧面套人柱内。当采用组合式箍筋时 相邻两个箍筋的拼接点位置应交替错开。 3.3.8二次浇筑的次梁与主梁的连接构造,应满足施工期及使用 期的受力要求。 a

    3.3.9双肢柱及工字形柱采用滑模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

    1双肢柱宜设计成平腹杆,腹杆宽度宜与肢杆等宽,腹杆 距宜相等; 2工字形柱的腹板加劲肋宜与翼缘等宽。

    3.4.1墙板结构各层平面布置在竖向的投影应重合

    、4.1墙板结构各层平面布置在竖向的投影应重合。

    3.4.5当墙板结构含赠框架时,暗框架柱的配筋率宜取 暗柱的配筋还应符合本规范第3.3.7条的要求。 3.4.6当墙体开设大洞口时,其梁的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要求。

    3.4.6当墙体开设大洞口时,其梁的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要求。

    ,4.7各种洞口周边的加强钢筋配置,不宜在洞口角部设45 筋,宜加强其竖向和水平钢筋。当各楼层门窗洞口位置一一致 其侧边的竖向加强钢筋宜连续配置。

    3.4.8墙体竖问钢筋伸入楼板内的锚固段,其弯折长度不得超出 墙体厚度。当不能满足钢筋的锚固长度时,可用焊接的方法接长。 3.4.9支承在墙体上的梁,其钢筋伸人墙体内的锚固段宜向上 弯。当梁为二次施工时,梁端钢筋的形式及尺寸应适应二次施工 的要求。

    3.4.10墙板结构的配筋,应符合3.2.11条的要求。

    .·二1H 小王 现场用料充足:施工设备可靠:人员职责明确:施工组织严密高效。 4.0.2滑模施工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及滑模工艺的要求对设计 进行全面细化,提出对工程设计的局部修改意见,确定不宜滑模施 工部位的处理方法以及划分滑模作业的区段等。 4.0.3滑模施工必须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及现场的施工条件编 制滑模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施工总平面布置(包含操作平台平面布置); 2 滑模施工技术设计: 3 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计划(包含针对季节性气象条件的安排): 4 施工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劳动组织及人员培训; 6 材料、半成品、预理件、机具和设备等供应保障计划; 特殊部位滑模施工方案。 4.0.4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减少施工用地和缩短地面水平运输 距离。 2在施工建筑物的周围应设立危险警戒区。警戒线至建筑 物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高度的1/10,且不应小于10m。对于烟 类变截面结构,警戒线距离应增大至其高度的1/5,且不小于 25m。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安全防护猎施。 3临时建筑物及材料堆放场地等均应设在警戒区以外,当需 要在警戒区内堆放材料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警戒区 的人行道或运输通道,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4材料堆放场地应靠近垂直运输机械,堆放数量应满足施工

    1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碱少施工用地和缩短地面水平运输 距离。 2在施工建筑物的周围应设立危险馨戒区。警戒线至建筑 物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高度的1/10,且不应小于10m。对于烟窗 类变截面结构,警戒线距离应增大至其高度的1/5,且不小于 25m。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临时建筑物及材料堆放场地等均应设在警戒区以外,当需 要在警戒区内堆放材料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警戒区 的人行道或运输通道,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4材料堆放场地应靠近垂直运输机械,堆放数量应满足施工

    速度的需要。 5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供应方式,当设置自备搅拌 站时,宜靠近施工地点,其供应量必须满足混凝士连续浇灌的需要。 6现场运输,布料设备的数量必须满足滑升速度的需要。 7供水、供电必须满足滑模连续施工的要求。施工工期较 长,且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路供电或自备电源。操作平台的供水 系统,当水压不够时,应设加压水象。 8确保测量施工工程垂直度和标高的观测站、点不遭损坏 不受振动干扰。 4.0.5滑模施工技术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滑模装置的设计; 2确定垂直与水平运输方式及能力,选配相适应的运输设备; 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浇灌顺序、浇灌速度、入模时 限,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单位时间所需混凝土量的1.3~1.5倍; 4确定施工精度的控制方案,选配观测仪器及设置可靠的观 测点; 5制定初滑程序,滑升制度、滑升速度和停滑措施; 6制定滑模施工过程中结构物和施工操作平台稳定及纠偏 纠扭等技术措施: 7制定滑模装置的组装与拆除方案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8制定施工工程某些特殊部位的处理方法和安全措施,以及 持殊气候(低温、雷雨、天风、高温等)条件下施工的技术措施; 9绘制所有预留孔洞及预理件在结构物上的位置和标高的 展开图; 10确定滑模平台与地面管理点、混凝土等材料供应点及垂直 运输设备操纵室之间的通讯联络方式和设备,并应有多重系统保障; 11制定滑模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更换、保养与检验制度; 12烟卤、水塔、竖井等滑模施工,采用柔性滑道、罐笼及其他设 备器材、人员上下时,应按现行相关标准做详细的安全及防坠落设计。

    5滑模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5.1.1滑模装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滑轨及倾斜度调节装 置等; 2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操作平台、料台、吊脚手架、随升垂直 运输设施的支承结构等; 3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台、油路、调平控制器、斤顶、支 承杆及电动提升机、手动提升器等; 4施工精度控制系统:包括建筑物轴线、标高、结构垂直度等 的观测与控制设施等; 5水、电配套系统:包括动力、照明、信号、广播、通讯、电视监 控以及水泵、管路设施、地下通风等。 5.1.2滑模装置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井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绘制滑模初滑结构平面图及中间结构变化平面图: 2确定模板、围圈、提升架及操作苹台的布置,进行各类部件 和节点设计,提出规格和数量;当采用滑框倒模时,应专门进行模 板与滑轨的构造设计; 3确定液压千斤顶、油路及液压控制台的布置或电动、手动 等提升设备的布置,提出规格和数量; 4制定施工精度控制措施,提出设备仪器的规格和数量; S进行特殊部位处理及特殊设施(包括与滑模装置相关的垂 直和水平运输装置等)布置与设计; 6绘制滑模装置的组装图,提出材料、设备、构件一览表。

    5.1.3滑模装置设计计算必须包括下列荷载:

    5.1.3滑模装直置设计计算必须包括下列荷载: 1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 2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包括操作平台上的机械设备及特 殊设施等的自重(按实际重计算),操作平台上施工入负、工其和 堆放材料等; 3操作平台上设量的垂直运输设备运转时的额定附加荷载, 包括垂直运输设备的起重量及柔性滑道的张紧力等(按实际荷载 计算:垂直运输设备刹车时的制动力: 4卸料对操作平台的冲击力,以及向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时混 凝士对模板的冲击力; 5混凝士对模板的侧压力: 6模板滑动时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当来用滑框倒模 施工时,为滑轨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 7风荷裁

    5.1.4设计模装置时荷载标准值应按本规范附录A联

    5.1.4设计滑模装置时,荷载标维值应按本规范附录A取值。

    1.5液压提升系统所需干斤顶和支承杆的最小数量可按 5. 1. 5)确定:

    武中N 总垂直荷载(kN),应取本规范第5。1.3条中所有竖 向荷载之和; P。 单个千斤顶或支承杆的允许承载力(kN),支承杆的 允许承载力应按本规范附录B确定,千斤顶的允许 承载力为于斤额定提升能力的1/2,两者中取其 较小者。

    5.1.6千斤顶的布置应使于斤顶受力均衡,布置方式应符

    5.1.6千斤项的布置应使于斤顶受力均衡,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

    万 规定: 1 简体结构宜沿筒壁均匀布置或成组等间距布置。 2 框架结构宜集中布置在柱子上。当成串布置干斤顶或在

    1简体结构宜沿筒壁均匀布置或成组等间距布置。 2 框架结构宜集中布置在柱子上。当成串布置干斤顶或

    梁上布置千斤顶时,必须对其支承杆进行加固。当选用大吨位干 斤顶时,支承杆也可布置在柱、梁的体外,但应对支承杆进行加固。 3墙板结构宜沿墙体布置,并应避开门窗洞口;洞口部位必 须布置干斤顶时,支承杆应进行加固。 4平台上设有固定的较大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增加千斤顶 数量。

    构部位的实际情况、千斤顶和支承杆允许承载能力以及模板和围 圈的刚度确定。

    5.1.9操作平台结构必须保证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连续变截面筒体结构可采用辐射梁、内外坏梁以及下拉坏 和拉杆(或随升井架和斜撑)等组成的操作平台: 2等截面筒体结构可采用桁架(平行或井字形布置)、梁和支 掌等组成操作平台,或采用挑三角架、中心环、拉杆及支撑等组成 的环形操作平台,也可只用挑三角架组成的内外悬挑环形平台; 3框架、墙板结构可采用桁架、梁和支撑组成的固定式操作 平台,或采用架和带边框的活动平台板组成可拆装的围梁式活 动操作平台; 4柱子或排架结构,可将若于个柱子的围圈、柱间桁架组成 整体式操作平台

    5.2.1滑动模板应具有通用性、耐磨性、拼缝紧密、装拆方便和足 够的刚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高度宜采用9001200mm,对筒体结构宜采用1200 ~1500mm;滑框倒模的滑轨高度宜为1200~1500mm,单块模板 宽度宜为300mm。

    2框架、墙板结构宜采用围模合一大钢模,标推模板宽度为 9002400mm;对筒体结构宜采用小型组合钢模板,模板宽度宜 为100~500mm,也可以采用弧形带肋定形模板。 3异形模板,如转角模板、收分模板、抽拔模板等,应根据结 构截面的形状和施工要求设计。 4围模合一大钢模的板面采用4~~5mm厚的钢板,边框为 5~7mm厚扁钢,竖肋为4~6mm厚、60mm宽扁钢,水平加强肋宜 为[8槽钢,直接与提升架相连,模板连接孔为18mm、间距 300mm;模板焊接除节点外,均为间断焊;小型组合钢模板的面板 厚度宜采用2.5~3mm;角钢肋条不宜小于L40×4,也可采用定 型小钢模板。 5模板制作必须板面平整,无卷边、翘曲、孔洞及毛刺等;阴 阳角模的单面倾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滑框倒模施工所使用的模板宜选用组合钢模板。当混凝 土外表面为直面时,组合钢模板应横向组装;若为弧面时,宜选用 长300600mm的模板竖向组装。

    2.2围圈承受的荷载包括下列

    1垂直荷载应包括模板的重量和模板滑动时的摩阻力;当操 作平台直接支承在围圈上时,并应包括操作平台的自重和操作平 台上的施工荷载。 2水平荷载应包括混凝土的侧压力:当操作平台直接支承在 围圈上时,还应包括操作平台的重量和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所 产生的水平分力。

    1围圈截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上、下围圈的间距一般为 450~750mm,上围圈距模板上口的距离不宜大于250mm; 2当提升架间距大于2.5m或操作平台的承重骨架直接支 承在围圈上时,围圈宜设计成桁架式; 3围圈在转角处应设计成刚性节点;

    4固定式围圈接头应用等刚度型钢连接,连接螺栓每边不得 少于2个; 5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两个提升架之间围圈的垂直与水平方 可的变形不应大于跨度的1/500; 6连续变截面筒体结构的围圈宜采用分段伸缩式; 7设计滑框倒模的围圈时,应在围圈内挂竖向滑轨,滑轨的 断面尺寸及安放间距应与模板的刚度相适应, 8高耸烟窗筒壁结构上、下直径变化较大时,应按优化原则 配置多套不同曲率的围圈。 5.2.4提升架宜设计成适用于多种结构施工的型式。对于结构 的特殊部位,可设计专用的提升架;对多次重复使用或通用的提升 架,宜设计成装配式。提升架的横梁、立柱和连接支腿应具有可调 性。 5.2.5提升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设计时应按实际的受力荷载验 算,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提升架宜用钢材制作,可来用单横梁“Ⅱ”形架、双横梁的 “开形架或单立柱的T”形架。横梁与立柱必须刚性连接,两者 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立柱下端的侧向变 形应不大于2mm。 2模板上口至提升架横梁底部的净高度:采用5圆钢支承 杆时宜为400~500mm,采用48×3.5钢管支承杆时宜为500~ 900mm。 3提升架立柱上应设有调整内外模板间距和倾斜度的调节 装置。 4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内时,应在提升架横梁下 设置内径比支承杆直径天2~5mm的套管,其长度应达到模板下 缘。 5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外时,提升架横梁相应加 长,支承杆中心线距模板距离应大于50mm。

    4固定式围圈接头应用等刚度型钢连接,连接螺栓每边不得 少于2个; 5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两个提升架之间围圈的垂直与水平方 可的变形不应大于跨度的1/500 6连续变截面筒体结构的围圈宜采用分段伸缩式; 7设计滑框倒模的围圈时,应在围圈内挂竖向滑轨,滑轨的 断面尺寸及安放间距应与模板的刚度相适应; 8高笃烟窗筒壁结构上、下直径变化较大时,应按优化原则 配置多套不同曲率的围圈, 5.2.4提升架宜设计成适用于多种结构施工的型式。对于结构

    算,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提升架宜用钢材制作,可采用单横梁“Ⅱ”形架、双横梁的 “开形架或单立柱的I”形架。横梁与立柱必须刚性连接,两者 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立柱下端的侧向变 形应不大于2mm。 2模板上口至提升架横梁底部的净高度:采用5圆钢支承 杆时宜为400~500mm,采用48×3.5钢管支承杆时宜为500~ 900mm。 3提升架立柱上应设有调整内外模板间距和倾斜度的调节 装置。 4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内时,应在提升架横梁下 设置内径比支承杆直径大2~~5mm的套管,其长度应达到模板下 缘。 5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外时,提升架横梁相应加 长,支承杆中心线距模板距离应大于50mm

    5.2.6操作平台、料台和吊脚手架的结构形式应按所施工

    结构类型和受力确定,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由桁架或梁、三角架及铺板等主要构件组成,与 提升架或围圈应连成整体。当架的跨度较大时,桁架间应设置 水平和垂直支撑;当利用操作平台作为现浇混凝土顶盖、楼板的模 板或模板支承结构时,应根据实际荷载对操作平台进行验算和加 固,并应考虑与提升架脱离的措施。 2当操作平台的桁架或梁支承于围上时,必须在支承处设 置支托或支架。 3外挑脚手架或操作平台的外挑宽度不宜大于800mm,并 应在其外侧设安全防护栏杆及安全网。 4吊脚手架铺板的宽度宜为500~~800mm,钢吊杆的直径不 应小于16mm,吊杆螺栓必须采用双螺帽。吊脚手架的双侧必须 设安全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并应满挂安全网。 5.2.7滑模装置各种构件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

    2.7滑模装置各种构件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

    5.2.7滑模装置各种构件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14的规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7的规定。其构件表面, 除支承杆及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外,均应刷防锈涂料。

    表5.2.7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

    注,L为支承杆加工长度。

    1液压控制台内,油录的额定压力不应小于12MPa,其流量 可根据所带动的于斤顶数量、每只千斤顶油缸内容积及一次给油 时间确定。大面积滑模施工时可多个控制台并联使用。 2液压控制台内,换向阀和溢流阀的流量及额定压力均应等 于或大于油泵的流量和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力,阀的公称内径不 应小于10mm,宜采用通流能力大、动作速度快、密封性能好、工作 可靠的三通逻辑换向阀。 3液压控制台的油箱应易散热、排污,并应有油液过滤的装 置,油箱的有效容量应为油泵排油量的2倍以上。 4液压控制台供电方式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气控制系统应 保证电动机、换向阀等按滑模千斤顶爬升的要求正常工作,并应加 设多个备用插座。 5液压控制台应设有油压表、漏电保护装置、电压及电流表 工作信号灯和控制加压、回油、停滑报警、滑升次数时间继电器等。

    输油管应采用高压耐油胶管或金属管,其耐压力不

    25MPa。主油管内径不得小于16mm,二级分油管内径宜为10~ 16mm,连接千斤顶的油管内径宜为6~10mm。 2油管接头、针形阀的耐压力和通径应与输油管相适应。 3液压油应定期进行过滤,并应有良好的润滑性和稳定性 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0滑模于斤项应逐个编号经过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于斤顶在液压系统额定压力为8MPa时的额定提升能力, 分别为30kN、60kN、90kN等; 2千斤顶空载启动压力不得高于0.3MPa; 3千斤顶最大工作油压为额定压力的1.25倍时,卡头应锁 固牢靠、放松灵活,升降过程应连续平稳; 4千斤顶的试验压力为额定油压的1.5倍时,保压5min,各 密封处必须无渗漏; 5出厂前于斤顶在额定压力提升荷载时,下卡头锁固时的回 降量对滚珠式干片项应不大于5mm,对楔块式或滚锲混合式干片 顶应不大于3mm; 6同一批组装的千斤顶应调整其行程,使其行程差不大于 1mm。 5.2.11支承杆的选用与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承杆的制作材料为HPB235级圆钢、HRB335级钢筋或 外径及壁厚精度较高的低硬度焊接钢管,对热轧退火的钢臂,其表 面不得有冷硬加工层。 2支承杆直径应与干斤顶的要求相适应,长度宜为3~6m。 3采用工具式支承杆时应用螺纹连接。圆钢5支承杆连 接螺纹宜为M18,螺纹长度不宜小于20mm;钢管48支承杆连接 螺纹宜为M30,螺纹长度不宜小于40mm。任何连接螺纹接头中 心位置处公差均为土0.15mm;支承杆借助连接螺纹对接后,支承 杆轴线偏斜度允许偏差为(2/1000)L(L为单根支承杆长度)。

    1于斤顶在液压系统额压力为8MPa时的额定提开能力, 分别为30kN、60kN、90kN等; 2千斤顶空载启动压力不得高于0.3MPa; 3千斤顶最大工作油压为额定压力的1.25倍时,卡头应锁 固牢靠、放松灵,升降过程应连续平稳; 4千斤顶的试验压力为额定油压的1.5倍时,保压5min,各 密封处必须无渗漏: 5出厂前于顶在额定压力提升荷载时,下卡头锁固时的回 降量对滚珠式干斤顶应不大于5mm,对楔块式或滚混合式千斤 顶应不大于3mm; 6同一批组装的千斤顶应调整其行程,使其行程差不大于 1mm。

    5.2.11支承杆的选用与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承杆的制作材料为HPB235级圆钢、HRB335级钢筋或 外径及壁厚精度较高的低硬度焊接钢管,对热轧退火的钢管,其表 面不得有冷硬加工层。 2支承杆直径应与干斤顶的要求相适应,长度宜为3~6m。 3采用工具式支承杆时应用螺纹连接。圆钢5支承杆连 接螺纹宜为M18,螺纹长度不宜小于20mm;钢管48支承杆连接 螺纹宜为M30,螺纹长度不宜小于40mm。任何连接螺纹接头中 心位置处公差均为土0.15mm;支承杆借助连接螺纹对接后,支承 杆轴线偏斜度充许偏差为(2/1000)L(L为单根支承杆长度)。 4HPB235级圆钢和HRB335级钢筋支承杆采用冷拉调直

    时,其延伸率不得大于3%;支承杆表面不得有油漆和铁锈。 5工具式支承杆的套管与提升架之间的莲接构造,宜做成可 使套管转动并能有50mm以上的上下移动量的方式。 6对兼作结构钢筋的支承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进行抽样检验。

    1千斤顶同步控制装置,可采用限位卡档、激光水平扫描仪, 水杯自动控制装置、计算机同步整体提升控制装置等; 2垂直度观测设备可采用激光铅直仪、自动安平激光铅直 仪、全站仪、经纬仪和线锤等,其精度不应低于1/10000; 3测量靶标及观测站的设置必须稳定可靠,便于测量操作, 并府根据结构特征利关键控制部位确定耳位置

    5.2.13水、电系统的选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力及照明用电、通讯与信号的设置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电源线的选用规格应根据平台上全部电器设备总功率计 算确定,其长度应大于从地面起滑开始至滑模终止所需的高度再 增加10m; 3平台上的总配电箱、分区配电箱均应设置漏电保护器,配 电箱中的插座规格、数量应能满足施工设备的需要; 4平台上的照明应满足夜间施工所需的照度要求,吊脚手架 上及便携式的照明灯具,其电压不应高于36V; 5通讯联络设施应保证声光信号准确、统一、清楚,不扰民; 6电视监控应能监视全面、局部和关键部位; 7向操作平台上供水的水泵和管路,其扬程和供水量应能满 足滑模施工高度、施工用水及施工消防的需要

    6.1.2滑模装置的组装宜按下列程序进行,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及时完善滑模装置系统。 1安装提升架,应使所有提升架的标高满足操作平台水平度 的要求,对带有辐射梁或辐射桁架的操作平台,应同时安装辐射梁 或辐射柠架及其环梁: 2安装内外围圈,调整其位置,使其满足模板倾斜度的要 求; 3绑托竖向钢筋和提升架横梁以下钢筋,安设预埋件及预留 孔洞的胎模,对体内工具式支承杆套管下端进行包扎: 4当采用滑框倒模工艺时,安装框架式滑轨,并调整倾斜度: 5 安装模板,宜先安装角模后再安装其他模板; 6 安装操作平台的桁架、支撑和平台铺板, 7 安装外操作平台的支架、铺板和安全栏杆等; 8安装液压提升系统,垂直运输系统及水、电、通讯、信号精 度控制和观测装置,并分别进行编号、检查和试验; 9在液压系统试验合格后,插人支承杆; 10安装内外吊脚手架及挂安全网,当在地面或横向结构面 上组装滑模装置时,应待模板滑至适当高度后,再安装内外吊脚手 架,挂安全网。

    1安装好的模板应上口小、下口大,单面倾斜度宜为模板高 变的0.1%~0.3%;对带坡度的筒体结构如烟等,其模板倾斜 度应根据结构坡度情况适当调整; 2模板上口以下2/3模板高度处的净间距应与结构设计截 面等宽; 3圆形连续变截面结构的收分模板必须沿圆周对称布置,每 对模板的收分方向应相反,收分模板的搭接处不得漏浆。 6.1.4滑模装置组装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表6.1.4的规定,

    表6.1.4滑模装置组装的允许偏差

    6.1.5液压系统组装完毕,应在插人支承杆前进行试验和检查, 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千斤顶逐一进行排气,并做到排气彻底; 2 液压系统在试验油压下持压5min,不得渗油和漏油; 3空载、持压、往复次数、排气等整体试验指标应调整适宜, 记录准确。 6.1.6液压系统试验合格后方可插入支承杆,支承杆轴线应与于

    6.2.1钢筋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向钢筋的长度不宜大于7m; 2竖向钢筋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2mm时,其长度不宜大于 m;若滑模施工操作平台设计为双层并有钢筋固定架时,则竖向 钢筋的长度不受上述限制。 6.2.2钢筋绑扎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浇灌层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在混凝土表面以上至少应 有一道绑扎好的横向钢筋; 2竖向钢筋绑扎后,其上端应用限位支架等临时固定; 3双层配筋的墙或简壁,其立筋应成对排列,钢筋网片间应 用V字型拉结筋或用焊接钢筋骨架定位; 4门窗等洞口上下两侧横向钢筋端头应绑扎平直、整齐,有 足够钢筋保护层,下口横筋宜与竖钢筋焊接; 5钢筋弯钩均应背向模板面; 6 必须有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措施; 7当滑模施工的结构有预应力钢筋时,对预应力筋的留孔位 置应有相应的成型固定措施; 8 顶部的钢筋如挂有砂浆等污染物,在滑升前应及时清除。 6.2.3 梁的配筋采用自承重骨架时,其起拱值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当梁跨度小于或等于6m时,应为跨度的2%~3%0; 当梁跨度大于6m时,应由计算确定,

    6.3.1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便用的干斤顶相适应,第一批

    6.3.1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便用的干斤顶相适应,第一批 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得少于4种,两相邻接头高差不应 小于1m,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1/4。 当来用钢管支承杆且设置在混凝体外时,对支承杆的调直、

    6.3.2支承杆上如有油污应及时清除干净,对兼作结构钢

    承杆其表面不得有油污。

    6.3.3对采用平头对接、椎接或螺纹接头的非工具式支承杆,当

    6.3.4采用钢管做支承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设置在体外的工具式支承杆,可采用脚手架钢管和扣件 斤加固。当支承杆为群杆时,相互间宜采用纵、横向钢管连接成

    6.3.6用于筒简体结构施工的非工具式支承杆,当通过干

    与横向钢筋点焊连接,焊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m,点焊时严 质伤受力钢筋

    应立即进行加固处理。对兼作受力钢筋使用的支承杆,加固时 足受力钢筋的要求。当支承杆穿过较高洞口或模板滑空时 支承杆进行加固

    6.3.8工具式支承杆可在滑模施工结束后一次拨出,也可

    亭歇时拔出。分批拔出时应按实际荷载确定每批拔出的数量 得超过总数的1/4。对于$25圆钢支承杆,其套管的外径不 于$36,对于壁厚小于200mm的结构,其支承杆不宜抽拔。 拔出的工具式支承杆应经检查合格后再使用

    5.4.1用于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应事先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试配工 作,其性能除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以及季节 性施工等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必须满足模板滑升速度的要求; 2混凝土宜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 3混凝土人模时的落度,应符合表6.4.1的规定;

    表6.4.1混凝土入模时的落度

    注:采用人工捣实时,非泵送混凝土的落度可适当增大路灯标准

    4在混凝中掺人的外加剂或合料,其品种和掺量应通过 试验确定。

    1必须均匀对称交圈浇灌;每一浇灌层的混凝土表面应在 个水平面上,并应有计划、均匀地变换浇灌方向; 2每次浇灌的厚度不宜大于200mm; 3上层混凝土覆盖下层混凝土的时间间隔不得大于混凝土 的凝结时间(相当于混凝土贯入阻力值为0.35kN/cm?时的时 间),当间隔时间超过规定时,接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4在气温高的季节,宜先浇灌内墙,后浇灌阳光直射的外墙; 先浇灌墙角、墙垛及门窗洞口等的两侧,后浇灌直墙;先浇灌较厚 的墙,后浇灌较薄的墙; 5预留孔洞、门窗口、烟道口、变形缝及通风管道等两侧的混 凝土应对称均衡浇灌。 注: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可不受本条第2款的限制

    5预留孔洞、门窗口、烟道口、变形缝及通风管道等两侧的混

    6.4.3当采用布料机布送混凝土时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符合

    1布科机的括动半径宜能復益全部待浇混凝土的部位; 2布料机的活动高度应能满足模板系统和钢筋的高度; 3布料机不宜直接支承在滑模平台上,当必须支承在平台上 时,支承系统必须专门设计,并有大于2.0的安全储备; 4布料机和泵送系统之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系,混凝土宜先 布料在操作平台上,再送入模板,并应严格控制每一区域的布料数 量; 5平台上的混凝土残渣应及时清出,严禁铲入模板内或掺入 新混凝土中使用;

    6.4.4混凝土的振捣应满足下列要

    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不得直接触及支承杆、钢筋或模板

    2振捣器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内,但深度不应超过50mm。 6.4.5 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出模后应及时进行检查修整,耳应及时进行养护: 2养护期间数据标准,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除冬施外,养护时间不 少于7d; 3养护方法宜选用连续均匀喷雾养护或喷涂养护液。

    ....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模板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