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500-2016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pdf

  • CJT500-2016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10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2城市轨道交通车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申,视频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加权后分值应不低于4分 质量评价方法应符合GB50198的规定,

    .1.1 EAU应具有下列

    6.1.1EAU应具有下列功能: a)与轨旁EBU设备进行双向无线数据传输; b)与ESU进行双向有线数据传输。 6.1.2EBU应具有下列功能: a)与车载EAU设备进行双向无线数据传输: b)与EDU进行双向有线数据传输。 6.1.3ECC应具有下列功能: a)接收来自各车站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对全线所有设备进行状态监控;接收来自中心终端的查 询命令,显示线路上的状态; b) 接收来自中心终端的设备命令,对全线所有设备进行诊断、维护和升级操作。 6.1.4EDC应具有下列功能: a 接收PIS系统控制中心播放给车辆的视频码流,进行本地缓存后发送给列车对应当前接人的 车站设备; b) 将来自于EBU的车载视频监控码流,进行本地缓存后发送给视频监视系统控制中心; c)将来自于EBU的车载视频监控码流,进行本地缓存后发送给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中心。 6.1.5EDU应具有下列功能: a)传输车站间以及车站到中心的双向数据; b) 管理本站管辖区域内轨旁设备的接人及认证; 监测本站管辖区域内所有轨旁设备的状态,并实时将本站设备的状态信息上报给中心ECC 设备; d 接收来自中心的命令,对本站管辖区域内所有的轨旁设备进行诊断、维护和升级操作电网标准规范范本,并将操 作结果发送给中心ECC设备; e 接收来自本站管辖区域内的所有轨旁设备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缓存后发送给中心EDC设备; f)接收来自中心EDC设备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缓存后发送给指定的轨旁设备。 6.1.6ESU应具有下列功能: a)将接收的EAU数据汇聚缓存后转发给PIS车载子系统或车厢内显示屏系统; b)将车厢内视频监视系统的视频流进行优先级等属性标记、缓存和负载均衡处理后转发给EAU 设备; c)ESU设备具备车内视频应用业务扩展的功能。

    6.1.3ECC应具有下列功能!

    6.2.1EAU应符合YD/T2394.2—2012中9.12的规定。 6.2.2EBU应符合YD/T2394.2—2012中9.12的规定。 6.2.3ECC应同时管理不少于5000个设备。 6.2.4EDC应同时双向缓存并转发不少于1000路720P高清视频。 6.2.5EDU应同时管理不少于20台EBU设备。 6.2.6ESU应具有2路以上数字视频摄像头接人能力

    7.1.1ECC和EDC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CI/T 5002016

    a)牛 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并采用多链路聚合的形式实现传输的保护; b)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C 传输内容应包括:设备(包括EAU、EBU、EDU、ESU)的位置数据、状态数据、软件版本数据、 日志数据;设备状态查询命令、设备通信参数配置命令、设备系统配置命令;设备的固件和软件 更新数据。 7.1.2EDC和EDU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并采用多链路聚合的形式实现传输的穴余保护; b) 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c1 传输内容应分为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两类; d 控制面数据设备包括:(包括EAU、EBU、EDU、ESU)的位置数据、状态数据、软件版本数据, 日志数据、时钟数据;EDU设备的时钟同步数据;设备状态查询命令、设备通信参数配置命令、 设备系统配置命令;设备的固件和软件更新数据; e 用户面数据应包括中心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双向传输的数据。 7.1.3EDU和EDU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 b) 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 传输内容应分为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 d 控制面数据应包括:设备(包括EAU、EBU、EDU、ESU)的位置数据、状态数据、软件版本数 据、日志数据、时钟数据;EDU设备的时钟同步数据;设备状态查询命令、设备通信参数配置命 令、系统配置命令;设备的固件和软件更新数据; e 用户面数据应包括中心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双向传输的数据。 7.1.4 EDU和EBU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 b) 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传输内容应分为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 d 控制面数据应包括:设备(包括EAU、EBU、EDU、ESU)的位置数据、状态数据、软件版本数 据、日志数据、时钟数据;EDU设备的时钟同步数据;设备状态查询命令、设备通信参数配置命 令、系统配置命令;设备的固件和软件更新数据; e 用户面数据应包括中心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双向传输的数据。 7.1.5EBU和EAU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物理层协议接口应符合YD/T2394.22012第9章的规定; b) 媒体接入控制层协议应符合YD/T2394.2一2012第6章~第8章的规定; 传输内容应分为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 d 控制面数据应包括:设备(包括EAU、ESU的位置数据、状态数据、软件版本数据、日志数据、 时钟数据;设备状态查询命令、设备通信参数配置命令、系统配置命令;设备的固件和软件更新 数据; e)用户面数据应包括中心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双向传输的数据。 7.1.6EAU和ESU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 b)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C 传输内容应分为控制面数据和用户面数据两类; d) 控制面数据应包括:EAU的位置数据、状态数据、软件版本数据、日志数据、时钟数据;ESU的 日志数据;ESU设备状态查询命令、ESU设备通信参数配置命令、ESU系统配置命令;ESU 设备的固件和软件更新数据; e)用户面数据应包括中心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双向传输的数据。 .1.7 ESU和ESU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4 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干兆以太网接口; b 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负载均衡和基于优先级调 度和流量控制的功能; c) 传输内容应是下发到车载侧的经过视频编码的PIS数据和经过视频编码的车内视频监视 数据。

    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干兆以太网光接口并采用多链路聚合的形式实现传输的余保护: b)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传输内容应是各车辆上的视频监控数据流。 2.2 EDC与PIS系统控制中心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干兆以太网光接口并采用多链路聚合的形式实现传输的究余保护; b)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C 传输内容应是下发到车辆的PIS视频数据以及控制命令。 .2.3 EDC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并采用多链路聚合的形式实现传输的亢余保护; b) 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传输内容应是各车辆上的视频监控数据流。 .2.4 ESU与PIS车载子系统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物理接口应采用标准千兆以太网接口; b) 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 对于已安装了既有PIS系统的车辆以及采用了模拟视频接口的PIS系统的车辆,传输内容应 是下发到车辆的视频编码数据和下发到PIS车载子系统的控制命令; d) 对于新安装的车辆以及采用了网络型数字视频接口PIS系统的车辆,传输的内容应是经视频 解码后发送到车辆数字化屏幕的PIS视频数据。 .2.5ESU与车内视频监视系统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物理接口应采用千兆以太网接口; b)接口协议应采用基于IP的寻址和传输协议; C)传输内容应是视频编码后的车内视频监控数据

    8.2网管系统应由网管服务器和网管终端组成。

    8.3网管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B.3网管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a)安全管理:具有用户管理、口令管理、操作权限管理和操作日志管理的功能; b) 配置管理:具有网络拓扑管理和设备参数配置管理的功能,包括增加和删除设备,对设备参 进行设置、删除、修改和查询的功能; c 性能管理:自动定时轮询和随机查询设备的性能数据,包括设备负荷、CPU占用率、内存占 率,具有性能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d 故障管理:接收来自设备的实时故障上报,对上报的故障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并以视听的方 显示,具有故障信息查询、故障历史管理、故障确认和清除功能; e) 远程升级:对设备软件进行批量远程升级; 统计报表:对系统性能指标、设备故障等进行统计,并形成系统及各类设备的日报或月报报 8.4网管系统操作响应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故障告警响应时间应小于2S; b)简单操作及普通数据查询操作界面响应时间应小于2s,大数据量报表数据查询操作界面明 时间应小于15S。 8.5网管系统容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理的设备数应不少于5000个; b)网管服务器应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操作数量应不少于10个。 8.6网管系统的数据存储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a)配置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小于12个月; b)原始故障告警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小于6个月; c)日志存储时间应不小于12个月。 8.7网管系统的服务器应采取穴余备份。

    B.3网管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a) 安全管理:具有用户管理、口令管理、操作权限管理和操作日志管理的功能; b) 配置管理:具有网络拓扑管理和设备参数配置管理的功能,包括增加和删除设备,对设备参数 进行设置、删除、修改和查询的功能; c 性能管理:自动定时轮询和随机查询设备的性能数据,包括设备负荷、CPU占用率、内存占用 率,具有性能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d 故障管理:接收来自设备的实时故障上报,对上报的故障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并以视听的方式 显示,具有故障信息查询、故障历史管理、故障确认和清除功能; e) 远程升级:对设备软件进行批量远程升级; 统计报表:对系统性能指标、设备故障等进行统计,并形成系统及各类设备的日报或月报报表。 8.4网管系统操作响应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故障告警响应时间应小于2S; b)简单操作及普通数据查询操作界面响应时间应小于2s,大数据量报表数据查询操作界面响应 时间应小于15S。 8.5网管系统容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理的设备数应不少于5000个; b)网管服务器应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操作数量应不少于10个。 8.6网管系统的数据存储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配置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小于12个月; b)原始故障告警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小于6个月; c)日志存储时间应不小于12个月。 8.7网管系统的服务器应采取穴余备份。

    9.1ECC、EDC、EDU、EBU等地面设备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 ECC、EDC、EDU应采用220V交流供电,EBU可采用220V交流或一48V直流供电; b) 使用220V交流供电时,电压波动范围应不超出176V264V; C 使用一48V直流供电时,电压波动范围应不超出一57V~一40V。 9.2EAU、ESU等车载设备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采用车载110V直流供电; b电压波动范围应不超出77V~138V。

    10.1.1中心设备应使用独立的机房集中设置,可放置在车站或者中心控制室内,面积满足运营维护的 要求,能够实现与视频监视系统控制中心、PIS系统控制中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中心的可靠互联。 10.1.2车站设备宜设置于车站通信机房内。 10.1.3隧道内EBU及天线宜采用壁挂方式安装,地面EBU设备及天线宜采用线路两侧的杆塔安装。 10.1.4车载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EAU设备应在列车头部和尾部各设置1套,宜在司机室新设机柜,不具备条件的,需在既有机 柜内安装时,馈线长度应不大于5m;

    10.1.1中心设备应使用独立的机房集中设置,可放置在车站或者中心控制室内,面积满足运营维护的 要求,能够实现与视频监视系统控制中心、PIS系统控制中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中心的可靠互联。 10.1.2车站设备宜设置于车站通信机房内。 10.1.3隧道内EBU及天线宜采用壁挂方式安装,地面EBU设备及天线宜采用线路两侧的杆塔安装。 10.1.4车载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EAU设备应在列车头部和尾部各设置1套,宜在司机室新设机柜,不具备条件的,需在既有机 柜内安装时白砂糖标准,馈线长度应不大于5m;

    b ESU设备应放置在列车车厢内,每个车厢设置1套,应设置在既有设备柜内; c)EAU和ESU之间、ESU与ESU之间应通过千兆以上车载贯通线连接,构成完整的车载 网络。

    应符合下列要求: a).隧道外EBU,应设置北斗或GPS天线实现同步; )隧道内EBU,应通过光纤将隧道外北斗或GPS信息引入,实现同步。

    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中心设备、车站设备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轨旁设备宜采用二级负荷供电; b)车载设备宜采用二级负荷供电。

    锻件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中心设备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Q; b)车站设备和轨旁设备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Q

    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中心设备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Q; b)车站设备和轨旁设备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α

    0.5.1系统验收前应进行检验,系统检验应符合GB51151一2016中9.2的规定。 10.5.2系统验收应符合GB51151一2016中9.3的规定

    ....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轨道交通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