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60-2016 水煤浆工程设计规范.pdf

  • GB50360-2016 水煤浆工程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11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1水煤浆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节约能源、保 护环境等相关政策要求。

    2.0.2水煤浆工程设计应符合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并

    水煤浆厂厂型和设计生产能力宜符合表2.0.2的规定。水煤 浆应用工程的厂型划分应符合电力等行业的相关规定。

    数据标准表2.0.2水煤浆厂厂型及设计生产能力

    2.0.3水煤浆厂建设类型可分为坑口型水煤浆厂、区域型水煤浆 厂和用户型水煤浆厂。水煤浆厂建设类型的确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水煤浆用户邻近煤炭产区时,宜依托煤炭产区建设坑口型 水煤浆厂; 2为城镇区域内或数量较多的分散用户供应水煤浆时,宜在 城市边缘或邻近主要用户建设区域型水煤浆厂; 3与大型水煤浆应用工程配套的水煤浆厂或制浆系统,宜按 用户型水煤浆厂规划建设; 4煤炭产区距主要水煤浆用户较远时,应结合制浆原料煤品 质、用卢对水煤浆产品质量的要求、运输条件、运距等因素,经技术 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建厂类型

    2.0.4水煤浆厂工程设计应合理选择制浆的煤源与煤质;水煤浆

    2.0.5水煤浆试验方法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水煤浆试验方法》 GB/T18856的规定执行。作为燃料的水煤浆质量标准宜按照现 行国家标准《燃料水煤浆》GB/T18855的规定执行。作为气化原 料的水煤浆质量标准应符合相关行业和煤气化装置的要求。

    2.0.6水煤浆工程工作制度应根据建厂类型、工艺特点、用户

    1水煤浆厂宜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时间不应小于 6000h; 2水煤浆应用工程的工作制度应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的 规定。 2.0.7与水煤浆应用工程配套的大型水煤浆厂的产品运输宜采 用管道输送方式。 2.0.8水煤浆工程设计应采用经实践证明成熟、可靠和先进的工

    2.0.9水煤浆工程各环节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应与建

    1原料煤受卸及储存系统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选煤 一直接来煤应取1.2,汽运来煤应取1.5,铁路或船运来煤宜为 3.0; 2储煤场(仓)至制浆车间缓冲仓之间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 衡系数:单路系统三班制运行时应取1.6;双路系统三班制运行 时,其中每路系统应取1.2; 3制浆系统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采用单磨机湿法制 浆方式应取1.05,其他方式应取1.10~1.15; 4水煤浆加工处理系统、供浆系统、药剂准备系统设备处理 能力的不均衡系数应取1.15~1.40; 5成品浆的储存、输浆系统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管 道输送应取1.15:汽车运输、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设备的处理能 力,应与该运输方式允许的能力及车船调度相适应,设备处理能力

    的不均衡系数不宜小于2.0; 6废水、废浆处理系统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应取 1.3~1.5; 7未涉及的系统和设备可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2.0.10大型水煤浆工程宜设置机电设备维修间、材料库等辅助 设施。水煤浆工程的其他公用、辅助、附属生产设施,应充分利用 现有公用设施或与同期建设的其他工程相协调,不应设置重复的 系统、设备或设施。

    2.0.12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工业卫生、消防、节能设施等工程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小型火力发目 厂设计规范》GB50049和《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 50660等的规定。水煤浆气化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 的规定。

    3.0.1水煤浆工程厂址选择,应结合地区及企业的建设规划、用 卢特征、建厂类型、设计生产能力、原料煤或水煤浆来源、运输方 式、废弃物处理,并综合供电、供水、交通运输、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满足下列条件: 1交通和运输便利。 2电力和水源供应充足、可靠。 3应节约和集约用地,宜利用非可耕地和劣地。应减少拆迁 房屋,减少人口迁移,并应留有满足近期规划的护建余地。 4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 条件。 5厂址高程应高于重现期50年一遇的洪(涝)水位。当低于 上述标准时,厂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设施,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防洪标准》GB50201的有关规定。防洪、排涝设施应在初期工 程中按规划的建设规模一次建成。 6应使工程运行后产生的粉尘、废水、废气、灰渣、噪声等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有关规定。 3.0.2水煤浆工程厂址位置应处在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段,并 应与活动性大断裂带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当广址无法避开地质 灾害易发区时,在工程选址阶段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应 根据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0.3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的铁路专用线、厂外公路、港口码 头等项目,应由承担水煤浆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对其建设标准、平 面布置,铁路路径和主要高程等的相互衔接进行控制和归口管理 一一

    3.0.3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的铁路专用线、厂外公路

    3.0.4水煤浆应用工程厂址位置,应结合灰渣量和综合利用

    合理确定,并应避免灰渣远距离或多级输送造成对周围环境的 污染。 3.0.5石 确定水煤浆工程厂址时,应取得有关管理部门同意或认可 的文件。

    合理确定,并应避免灰渣远距离或多级输送造成对周围环境的 污染。 3.0.5不 确定水煤浆工程厂址时,应取得有关管理部门同意或认可 的文件。

    4.1.1原料煤系统工作制度,应与原料煤卸载、储存、筛分、破碎 等环节及制浆车间原料煤缓冲仓的有效容积相协调。系统作业时 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料煤卸载及储存系统宜设两班工作制,日工作时间不宜 大于16h; 2原料煤筛分破碎及输送系统宣设三班工作制,日工作时间 不宜大于21h。 4.1.2原料煤系统单路、双路设置,应符合工程建设所在行业相 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制浆用煤量小于65t/h时,可采用单路系统; 2当制浆用煤量在65t/h~~120t/h时,宜采用双路系统; 3当制浆用煤量在120t/h以上时,应采用双路系统,并应具 备双路同时运行的条件; 4单路系统的主要驱动装置宜配置相应备件;容易产生故障 的工序,宜设置备用或旁路。 4.1.3原料煤系统宜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方式。碎煤机前的给 料及运煤设备,应设置给料量的调节和计量装置。 4.1.4破碎、制浆工艺流程的确定应符合多碎少磨的原则,可根 据水煤浆设计生产能力及选用的破碎、制浆设备类型,合理确定破 碎入磨的原料煤粒度。

    原料煤卸载宜采用机械卸煤方式。卸煤机械应根据来煤

    运输方式和来煤量确定

    4.2.2经铁路来煤时,允许卸车时间及一次进厂的车辆数量,厂 与铁路部门协商确定。

    4.2.3经水路来煤时,卸煤机械的总额定能力,应按泊位的通

    能力,并与航运部门协商确定,且宜为全厂总需煤量的300%。年 煤机械不宜少于2台。

    4.2.4采用汽车来煤时,宜采用自卸方式。运煤车辆和运输宜亻 先利用社会运力。

    4.2.5储煤设施总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经由国家铁路干线来煤,应按10d~20d的生产总需煤量 确定。 2经由公路来煤,应按5d~10d的生产总需煤量确定。 3经由水路来煤,应按水路可能中断运输的最长持续时间确 定,且不宜小于10d的生产总需煤量。 4坑口型水煤浆广,应充分利用矿井及选煤厂的储煤设施 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有储煤容量,且不宜小于5d的生产总需 煤量。 5用户型水煤浆厂储煤容量还应符合用户所属行业的规定

    4.2.7当制浆用煤的煤种、煤质波动较大或采用配煤制浆时,储 煤场(仓)布置应分煤种、煤质储存,并应设置相应的混煤、配煤 设施。

    4.2.8储煤场堆取设备能力和台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煤场设备的堆煤能力应与卸煤装置的处理能力相匹配; 取煤能力应与输煤系统的能力一致:

    2储煤场主要堆取设备采用推煤机、轮式装载机时应有一 备用; 3选用门式或桥式抓煤机时,其总额定能力不应小于总需煤 量的300%、卸煤装置能力和输煤系统能力三者中的最大值,设备 不设备用;宜设一台推煤机供煤场辅助作业。 4.2.9采用筒仓储煤时,应采取防堵、防黏附措施。当储存易自

    4.2.9采用简仓储煤时,应采取防堵、防黏附播施。当位

    燃的高挥发分煤种时,还应采用防爆、通风和温度检测措施,并应 严格控制存煤的滞留时间。

    4.2.10储煤场受煤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煤坑数量应设置2个及以上,并应根据来煤种类和配煤 要求增加;单个受煤坑的有效容积不宜小于15m; 2受煤坑上宜设置不大于200mm孔径的铁篦子;当接受粒 度大于100mm的来煤时,宜设置大块煤处理设施

    4.3.1原料煤筛分、破碎工艺流程和设施,应根据来料性质、生产 规模和制浆工艺合理确定。当筛分、破碎设备不设备用时,用于细 碎的破碎机宜设旁路通道。

    4.3.2筛分、破碎设备的选型,应符合下列

    1对容易黏结和堵塞筛孔的煤,应优先选择处理湿粘煤不堵 筛孔、适应性强的筛分、破碎设备;对中型及以下水煤浆厂,以及原 料煤中符合进入磨机粒度要求的比例较少时可不设筛分环节; 2应选择符合磨机入料粒度要求的破碎机;破碎后的原料煤 粒度宜小于6mm,通过率大于80%; 3应选用鼓风量小、起尘少、噪声较低、维修量较少的破 碎机。 4.3.3原料煤系统在破碎机前应设置除杂设施。 4.3.4 筛分、破碎车间及转载站、煤仓上部应设检修起吊设施和

    4.3.4筛分、破碎军间及转载站、煤仓上部应设检修起吊设施和 检修场地

    4.3.5原料煤输送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普通胶带的带式输送机倾斜角,输送破碎前原料煤 时,不宜大于16°,输送破碎后细煤时,不宜大于18°; 2输煤栈桥宜采用封闭式;对露天布置的输送机胶带应设防 护罩且应便于巡检维修。在寒冷与多风沙地区,输煤栈桥应采用 封闭式,并应有供暖设施; 3原料煤系统应有防止煤流运输、转运和使用过程中堵塞、 黏附的有效措施。 4.3.6原料煤系统应有满足环保及工业卫生要求的煤尘及煤泥 水治理措施。 4.3.7原料煤系统可根据设备配置和运行要求设置推煤机库、值

    4.3.7原料煤系统可根据设备配置和运行要求设置推煤机

    5.1.1制浆原料煤选择,应在煤源调查和煤质资料收集分析的基 础上,根据运输条件、价格、用户对水煤浆产品的要求和建厂所在 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在水分低、可磨性指数高、成浆性能好; 2灰分低、硫分低、发热量高、挥发分高; 3燃料水煤浆宜选择灰熔点高的原料煤类,气化水煤浆宜选 择灰熔点低的原料煤类

    4稀缺煤类不应用于制浆。

    5.1.2需要配煤才能满足用户对水煤浆产品质量要求时,应先 配煤样品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成浆性试验,并经技术经济 较后确定配煤方案。 5.1.3与选煤厂配套建设的水煤浆厂,宜采用末精煤或浮选精 作为制浆原料。

    5.1.4制浆工艺选择,应遵循“可靠、先进、适用、经济”的

    合煤源煤质特点、用户要求、原料煤成浆性能和产品输送方式,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1.5制浆用添加剂类别及品种的选择,应根据煤质、产品

    量目标、制浆工艺要求、使用的经济性、市场供应和储存条件等 因素,并应结合成浆性试验结果合理确定。宜选择对煤种适用 面广,环保性能好的阴离子型分散剂和高分子化合物类的稳 定剂,

    5.2.1制浆工艺选择,应以制浆原料煤的成浆性试验结果为基 出,并应有生产运行的实例佐证。应选择技术先进、工艺设备成熟 可靠,并经实践检验技术可行和综合经济性优的制浆工艺。大、中 型水煤浆厂宜采用高浓度湿法磨矿制浆工艺

    求。新开发的制浆工艺及专用设备,应进行工业性试验成功后 可选用。

    煤性质、成浆性能和相似工程的实践数据综合确定。必要时应经 试验确定。

    结果、添加剂品种、性状和工艺要求合理确定

    5.2.6制浆工艺流程应设置废水、废浆的处理和回收复用措施

    5.3 制浆系统及布置

    5.3.1制浆系统布置应做到工艺流程顺畅,设备布局紧凑,设 与管道连接短捷,管线布置整齐、合理,有利于安全运行、巡检 维修。

    5.3.2磨机前的缓冲仓设置在制浆车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缓冲仓设置直为一磨一仓,仓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单台磨机用煤量低于30t/h且运煤系统为单路布置时: 宜为磨机3h以上的用煤量: 2)单台磨机用煤量为30t/h及以上,或单台磨机用煤量低 于30t/h且运煤系统为双路布置时,宜为磨机所需2h以 上的用煤量。

    2缓冲仓内壁应光滑耐磨,仓壁倾角宜在60°及以上,可内 衬耐磨、光滑的高分子材料,必要时可增加破拱、清仓措施。 3缓冲仓出口截面不宜小于600mm×600mm。 4缓冲仓官采用锥形钢仓,或者上部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 构,下部可采用锥形钢结构的方式。

    5.3.3磨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我

    工多合磨机布直的,相邻两百磨机的水平中心距耳为磨机直 径的3.0倍~4.5倍;厂房柱距应与磨机中心距相协调; 2磨机滚筒中心线至地面高度宜为磨机直径的1.0倍~1.3 倍,且筒体底部距地面净空高度不应小于0.8m; 3磨机宜直接布置在车间土0.00m平面,不宜设在楼板上 或高架布置; 4磨机布置应满足检修起吊及装、卸磨介要求,磨机人料端 给煤、给水、给添加剂方便,并应易于生产观察、巡检和设备维护; 5应采用隔声降噪、防尘、排气和便于清扫等措施。 5.3.4磨机排料端缓冲池(桶)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缓冲池(桶)的有效容积宜为10min~20min的磨机排 料量; 2缓冲池(桶)应设置必要的除铁、除杂和搅拌装置; 3缓冲池(桶)及排料泵送设备布置应易于维护管理,不宜设 在车间±0.00m以下; 4操作平台的布置应便于设备检修、取样、排渣及巡检。 5.3.5滤浆设备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工艺流程和水煤浆品质要 求,满足滤后浆的输送,方便滤后杂质和废浆的处理。滤浆设备数 量不宜少于2台。

    5.3.6稳定性处理设施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稳定性处理桶(罐)数量不宜少于2座; 2稳定性处理桶(罐)容积不宜小于40min的生产量,搅拌 强度应能满足浆体和药液的有效混合。

    5.3.7均质熟化设备宜结合原料煤与添加剂的溶解特性,均质熟 化加工方式及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

    .3.8冷却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发

    1水煤浆工程应设置独立的冷却水系统;气候炎热地区应设 置机械通风冷却装置; 2依托矿区、选煤厂和电厂等建设的水煤浆工程,应优先利 用现有的冷却水系统,或者与现有、新建的其他工程联合设置冷却 水系统; 3磨机等设备的冷却水应循环利用; 4对硬度高的水质应进行软化处理。 5.3.9与磨机配套的润滑油站应靠近磨机布置,确保油路畅通 并避免润滑系统的设备及各种管线影响生产巡检和设备维护。当 润滑油站采用地坑式布置时,应设积水坑和排水设施。 5.3.10制浆车间内应设置检修起吊设施与检修场地,设备和部 山一

    5.3.9与磨机配套的润滑油站应靠近磨机布置,确保油

    并避免润滑系统的设备及各种管线影响生产巡检和设备维护。当 润滑油站采用地坑式布置时,应设积水坑和排水设施。 5.3.10制浆车间内应设置检修起吊设施与检修场地,设备和部 件运输及值班人员巡检通道。

    5.3.10制浆车间内应设置检修起吊设施与检修场地,设

    5.4.1添加剂配置方式和添加方法应根据来料种类和性状,结合 工艺要求确定。 5.4.2添加剂原药储存量应大于水煤浆厂额定生产量时7d的添 加剂用量。 543添加剂稀释搅拌装置的容和和药剂泵的输送能力应与添

    5.4.1添加剂配置方式和添加方法应根据来料种类和性状,结合 工艺要求确定。 5.4.2添加剂原药储存量应大于水煤浆厂额定生产量时7d的添 加剂用量。 5.4.3添加剂稀释搅拌装置的容积和药剂泵的输送能力,应与添 加剂类型、溶解度、搅拌强度、制浆生产药剂用量相匹配。 5.4.4成品添加剂溶液储存桶(池)的容积,不应少于水煤浆额定 生产量时8h添加剂溶液用量。 5.4.5添加剂溶液定量添加装置应根据生产规模、自动化程度等 要求确定

    特点相适应的设备、装置、罐(池)和库房,并应易于维护。固态添

    加剂的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液态添加剂的储存环境应采取防冻 措施并便于清理

    5.5.1接触腐蚀性介质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应采用耐腐蚀材

    接触腐蚀性介质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或对与介质接触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预防水煤浆沉淀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均质和稳定性处理工艺环节; 2应在桶、罐内设置立式或侧式搅拌器,或设置浆循环等 设施; 3应减少设备和管道内的积浆死区,并应在管道低位设置排 污口; 4当长期停运时,应能够及时、方便地清洗和维护,避免泵类 等设备及管道内长期存浆

    排,应设置完善的储存、处理和回收复用设施。 5.5.4制浆车间、输浆泵房和供浆泵房应设废水桶(罐)或污 水池。

    排,应设置完善的储存、处理和回收复用设施。

    5.5.5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以及支吊架、平台扶梯外表面,应除

    6.1.1储浆罐结构型式及容量,应根据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水煤 浆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原料煤的储存量、主要工艺装置、运输条 件、用户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水煤浆储存可采用地上式或高架 式储浆罐。

    .1.2储浆总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坑口型水煤浆厂和区域型水煤浆厂储浆容量不宜小于该 厂5d额定产量,且必须满足1.2倍~1.5倍设计运输车组或船舶 的净载容量; 2用户型水煤浆厂储浆容量不宜小于该厂2d额定产量,且 诸浆总容量与原料煤的储存量之和不宜小于水煤浆应用工程相应 行业对原料或燃料储存量的要求; 3经过铁路干线、水路或联运方式来浆的发电、供热,储浆 容量不宜小于全厂10d用浆量,且应与相应行业对燃料储存量要 求相协调;其他用户的储浆容量不宜小于全厂7d用浆量; 4经过铁路支线,包括采用公路运输来浆的发电、供热厂,储 浆容量不宜小于全厂7d的用浆量:; 5制浆厂与应用工程合建的发电厂、供热厂和水煤浆气化装 置,在确保供浆的条件下,经过论证认为合理时,可与制浆共用储 浆设施; 6采用不经中转的管道输送来浆时,在确保供浆条件下,储 浆容量不宜小于全厂5d的用浆量,

    6.1. 3水煤浆工程储浆罐数量不应少于 2座。

    4储浆设施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规

    1储浆罐结构形式可选择圆筒形钢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 结构; 2储浆罐宜配置不同形式的搅拌装置,并应安装供清理、检 修用的设施和管路; 3天型水煤浆成品储罐,应在不同高度位置设2个及以上出 浆口和取样点;罐体外宜设盘梯,并应有检修人孔、排污管、浆位测 量装置和防雷接地等措施; 4储浆罐应根据环境条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严寒地区室 外布置的储浆罐和附属管道、阀门等必须采取加热和防冻措施; 5来浆品种不同时,宜分别储存; 6水煤浆储罐的储存系数宜为0.9,水煤浆储罐的高径比宜 为1:1; 7钢制结构储浆罐设计,可根据水煤浆特性及储存要求,按 照现行国家标准《立式圆简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41 执行,储罐内壁应采取除锈、防腐措施。 6.1.5水煤浆的装车、装船可采用单点装,也可采用多点装。当 条件具备时,宜采用高架式自流装车(船)。采用高架自流装船时, 应计入河道水位随季节波动对装船的影响。

    6.1.6水煤浆的装车、装船系统应设置计量装置和清洗、清

    6.2.1水煤浆产品运输方式,应根据水煤浆工程的设计生产能 力、运输距离、用户集中程度和水煤浆产品质量,通过技术经济比 较合理确定。水煤浆产品可采用铁路罐车、汽车罐车、船舶或管道 运输方式。

    6.2.2条件具备时,水煤浆运输宜采用长距离管道输送方

    当作为单独的运输工程项目时,应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确

    定;当作为主体工程的配套运输项目时,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 2最大输送能力应根据用户总需要量确定,并宜有5%~ 10%的富裕量; 3工作制度应与用户要求和接收装置能力相适宜; 4水煤浆长距离管道输送应采取定浓度、定流量的输送 方式; 5水煤浆的输送浓度应根据产品的流变特性、粒度级配、稳 定性要求、终端用途等因素确定;水煤浆输送浓度的波动不宜超过 ±3%; 6输送工艺和主要设计参数应根据水煤浆性能指标和水煤 浆管道输送试验结果确定; 7管线走向选择应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并应避免经过地形 复杂区域和特殊保护区域,减少泵站数量和加速流产生。 6.2.3水煤浆储存、运输使用的罐体、箱体、管道和设备装卸连接

    6.2.3水煤浆储存、运输使用的罐体、箱体、管道和设备装

    7.0.1水煤浆工程应配置完备的计量与质量检测设施。改扩建 项目应充分利用已有工程设施,或与已有工程的相关设施联合 建设。 7.0.2水煤浆工程应设化验室和煤样室。当水煤浆厂与水煤浆 应用工程分别建设时,水煤浆应用工程应设化验室,可设煤样室。 7.0.3水煤浆工程应配置水煤浆取样器具,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 准《水煤浆试验方法》GB/T18856的规定和生产质量控制要求 定期对生产过程中水煤浆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取样化验。

    7.0.1水煤浆工程应配置完备的计量与质量检测设施。改技建 项目应充分利用已有工程设施,或与已有工程的相关设施联合 建设。 7.0.2水煤浆工程应设化验室和煤样室。当水煤浆厂与水煤浆 应用工程分别建设时,水煤浆应用工程应设化验室,可设煤样室。 7.0.3水煤浆工程应配置水煤浆取样器具,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 准《水煤浆试验方法》GB/T18856的规定和生产质量控制要求 定期对生产过程中水煤浆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取样化验。 7.0.4化验室应配置检测下列项目的仪器: 1水煤浆的浓度、粒度、表观黏度、温度、稳定性和抗搅拌 特性; 2原料煤水分、灰分、灰熔点、发热量等; 3 制浆用水和添加剂溶液的pH值: 4 可配置检测煤的挥发分、硫分等。 7.0.5 煤样室可配备煤样的计量、破碎、筛分检测、制浆试验等检 测设备和仪器。 7.0.6化验室和煤样室应避开振动和强噪声场所。 7.0.7化验室和煤样室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设置供暖、通风及 除湿设施

    8.1.1新建的水煤浆供应系统,应按发电、供热或气化工程的规 划容量、来浆方式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结合本期规模,统筹规划,分 期建设或一次建成。改扩建的发电、供热或气化工程的水煤浆供 应系统,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设备,并与已有工程相协调。 8.1.2因改建新增的水煤浆供应系统,应与原有供应系统相 协调。 8.1.3当发电、供热或气化工程包括水煤浆生产系统,并在同 工业场地时,水煤浆供应系统应与水煤浆生产系统有机结合,统筹 规划设计。

    8.1.3当发电、供热或气化工程包括水煤浆生产系统,并在同一 工业场地时,水煤浆供应系统应与水煤浆生产系统有机结合,统筹 规划设计。

    8.2.1卸浆设施设计应符合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管道输送或以 联运方式来浆的卸载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铁路运输来浆时,卸浆时间应根据发电、供热锅炉正常运 行总需浆量、车辆调配要求、铁路罐车车型以及厂区总平面位置条 件确定;铁路卸浆站台有效长度宜容纳6节~12节罐车同时 卸车; 2汽车公路运输来浆时,汽车卸浆台位数量应根据运输车型 及卸浆作业时间计算确定,并不应少于2个卸车台位; 3水路船运来浆时,卸浆码头可与灰渣码头、散货码头合建, 不宜少于2个卸浆点。

    8.2.2卸浆方式及设备选择,应根据水煤浆

    式、进厂运输设备数量、卸浆台位和储浆装置容量等情况,经技术

    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铁路、公路来浆时,卸浆宜采用重力自流方式; 2水路船运来浆时,宜米用自带卸船泵卸浆; 3卸浆泵应根据浆质及卸浆时间选择,并宜选用低转速、大 流量的容积式泵; 4卸浆泵房设计应根据来浆设施类型、场地自然条件等确 定,其布置位置应便于卸车和车辆周转; 5卸浆泵工作台数不应少于2台;当1台泵停用时,其余泵 的总流量应满足正常卸载量要求; 6卸浆泵的扬程应按卸浆预计达到最大黏度时的工况选取 扬程裕量宜为30%; 7严寒地区的水煤浆用户,可设置卸浆加热辅助设施。 8.2.3输浆泵房宜靠近储浆罐区,有条件时可与卸浆泵房、供浆 泵房合建。输浆泵房内应设置起吊设施、必要的通风设备、检修场 地及配电室。当自动控制及消防满足无人值班要求时,可不设值 班室。 8.2.4输浆泵数量应根据全厂最大用浆量合理确定,并应设1台 冬用泵输将泵流量和场程的裕量不宜小王设计估的15%输

    8.2.4输浆泵数量应根据全厂最大用浆量合理确定,并应

    备用泵。输浆泵流量和扬程的裕量不宜小于设计值的15%。输 浆泵宜配调速装置。

    8.2.5车间及厂区输浆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的冲洗口和排污口。有条件时可设压缩空气吹扫接入口; 6易积浆部位应设置易于拆卸、检修的法兰短节; 7管道易积气部位应设置排气阀: 8严寒、寒冷地区,宜采用热水伴热或电热带保温措施; 9除管道与设备、阀门处采用法兰连接外,在较长的焊接管 段或转弯、地形高低悬殊等特殊管段处宜合理设置供检修和事故 处理的法兰连接点。 8.2.6对邻近浆源的用户,宜考虑管道输送水煤浆,并宜采用架 空敷设方式。

    8.3.1炉前供浆系统应靠近锅炉房或气化装置布置。条件充 时宜布置在锅炉房内

    8.3.2供浆系统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应根据水煤浆品质、锅炉 容量、台数、运行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炉前供浆系统的水煤浆缓冲搅拌桶(罐)数量不宜少于2 座,并应相互连通,总容量宜满足全厂总装置2h~4h的最大用 浆量; 2炉前供浆系统应设水煤浆过滤设备,并应设备用。单台过 滤设备处理能力的裕量应大于20%。过滤设备应定时迅速清洗 排杂; 3供浆泵应选择出口压力波动范围小、低转速的容积式泵 供浆泵应配调速装置; 4每台锅炉宜配备3台供浆泵,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单 台泵流量应满足锅炉在100%负荷时的燃浆量;供浆泵扬程富裕 量不宜小于20%;供浆管道系统总阻力富裕量不宣小于20%; 5供浆泵运行控制应与全厂控制水平相适应。操作控制室 官与锅炉运行控制室统一设置。

    8.3.2供浆系统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应根据水煤浆品质、锅

    8.3.3供浆泵房至炉前应设环形且可回流的管道,并

    8.3.4各台锅炉的炉前供浆管道应采用母管制。炉前供浆管道

    8.3.4各台锅炉的炉前供浆管道应采用母管制。炉前供

    8.3.5炉前的水煤浆管道、雾化蒸汽(雾化空气)管道、冲洗水管

    道、污水管道和压缩空气吹扫管道,应根据现场条件和锅炉运行要 求等因素合理布置。

    8.3.7炉前水煤浆加热设施可根据环境条件设置。

    9.1.1水煤浆锅炉在不投油时的最低稳燃负荷等指标,应满足 力、热力等系统的运行要求。各有关辅助设备的选择和系统设 也应满足相关规定。

    .1,1水煤浆纳炉个 力、热力等系统的运行要求。各有关辅助设备的选择和系统设计 也应满足相关规定。 9.1.2锅炉点火启动与低负荷助燃用燃料应有可靠的来源。 9.1.3水煤浆锅炉的水汽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机 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GB/T12145的相关规定。 9.1.4烟气排放净化处理应采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保达标 工业应用成熟可靠的工艺和设备。

    9.2.1锅炉选择应适应水煤浆特性参数及负荷充允许变化 要求。

    9.2.2电站锅炉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9.2.2电站锅炉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2.2电站锅炉选择应符合下列规

    1锅炉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可按照现行电力行业标准《燃煤 电站锅炉技术条件》SD268的相关规定确定。 2锅炉选型、台数和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容量相同的锅炉宜选用同厂、同型设备; 2)气象和坏境条件适宜时宜选用露天或平露天锅炉; 3)供热锅炉台数和容量,应根据设计热负荷经技术经济比 较后确定; 4)在选择锅炉容量时,应核算在最小热负荷工况下,汽轮机 的进汽量不低于锅炉不投油条件下的最低稳燃负荷; 5供热式发电厂一期工程不宜选择单台锅炉作为唯一的供

    热热源。 3当热电厂的1台最大容量蒸汽锅炉停用时,其余锅炉(包 括可利用的其他可靠热源)的产气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满足热力用户连续生产所需的生产用汽量; 2应满足冬季供暖、通风和生活用热量的60%~75%,严 寒地区应取上限;此时,可降低部分发电出力。 4当发电厂护建且主蒸汽管道采用母管制系统时,锅炉容量 应连同原有锅炉容量统一计算。 5凝汽式发电厂锅炉的容量,应与汽轮机最大工况时的进汽 量相匹配,且1台汽轮发电机宜配置1台锅炉。 9.2.3工业锅炉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炉设计容量宜根据热负荷曲线或热平衡系统图,并计入 管道热损失、锅炉房自用热量和可供利用余热计算确定;当缺少热 负荷曲线或热平衡系统图时,设计热负荷可根据生产、供暖通风和 生活小时最大耗热量,并分别计入各项热损失、余热利用量和同时 使用系数及全年负荷低峰期锅炉机组的工况等因素后确定; 2锅炉不宜少于2台,并应保证当其中最大1台锅炉检修 时,其余锅炉的出力应能满足连续生产用热所需最低热负荷和供 暖、通风和生活用热所需最低热负荷的要求。 9.2.4原燃油、燃气或燃煤锅炉改为燃水煤浆锅炉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在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基础上改造 工作量小; 2燃油、燃气锅炉改为燃水煤浆锅炉,应根据用户要求的锅 炉出力,原锅炉完好率和运行情况,原锅炉的热力计算书、图纸等 资料,结合现场条件经设计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改造后的 锅炉出力不宜低于原锅炉出力的70%,蒸汽压力、温度应与原锅 炉相同; 3燃煤锅炉改为燃水煤浆锅炉,改造后锅炉出力宜与原锅炉

    .2.3工业锅炉选择应符合下列规

    1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在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基础上改造 工作量小; 2燃油、燃气锅炉改为燃水煤浆锅炉,应根据用户要求的锅 炉出力,原锅炉完好率和运行情况,原锅炉的热力计算书、图纸等 资料,结合现场条件经设计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改造后的 锅炉出力不宜低于原锅炉出力的70%,蒸汽压力、温度应与原锅 炉相同; 3燃煤锅炉改为燃水煤浆锅炉,改造后锅炉出力宜与原锅炉

    相同,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应与原锅炉相同。

    9.3.1220t/h以下锅炉的送风机、引风机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锅炉送风机、引风机台数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炉容量为130t/h以下时,每台锅炉应设送风机和引风 机各1台; 2)锅炉容量为130t/h及以上、220t/h以下时,每台锅炉应 设1台送风机,宜设2台引风机。 2送风机、引风机的风量和压头裕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送风机的风量裕量不宜小于计算风量的5%;压头裕量 不宜小于计算压头的10%; 2)引风机的风量裕量宜为计算风量的5%~10%;压头裕 量宜为计算压头的10%~20%,并应验算在单台引风机 运行工况下能满足锅炉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时的需要。 3送风机、引风机宜选择高效离心式风机,条件具备时宜选 用调速风机。 9.3.2220t/h及以上锅炉的送风机、引风机设备选择应符合下 列规定: 1锅炉送风机台数、风量和压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台锅炉宜设置2台送风机,并可不设备用; 2)送风机的风量应按锅炉燃用水煤浆的技术参数,锅炉在 最大连续蒸发量时需要的空气量以及制造厂保证的空气 预热器运行一年后送风侧的净漏风量计算。送风机的风 量裕量宜为5%~10%,送风机的压头裕量宜为 10%~20%; 3)当每台锅炉设2台送风机时,应验算风机裕量,使在单台 送风机运行工况下能满足锅炉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时的

    1锅炉送风机台数、风量和压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台锅炉宜设置2台送风机,并可不设备用; 2)送风机的风量应按锅炉燃用水煤浆的技术参数,锅炉在 最大连续蒸发量时需要的空气量以及制造厂保证的空气 预热器运行一年后送风侧的净漏风量计算。送风机的风 量裕量宜为5%~10%,送风机的压头裕量宜为 10%~20%; 3)当每台锅炉设2台送风机时,应验算风机裕量,使在单台 送风机运行工况下能满足锅炉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时的

    9.3.5锅炉烟尘排放指标抗震标准规范范本,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现行环境保

    9.3.5锅炉烟尘排放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现行环境保 护标准,并应满足灰渣综合利用的要求。除尘设备的选择,应符合 下列规定:

    下列规定: 1每台锅炉设置的除尘器,670t/h及以上锅炉不宜少干2 组;410t/h及以下锅炉可只设1组: 2在除尘器前后烟道上,应设置采样孔及采样操作平台,采 样孔的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电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L/T414的有关规定。 9.3.6除灰系统应根据灰量、灰的特性、输送距离、除尘器形式及 综合利用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连续运行方式的 系统出力不应小于锅炉额定蒸发量时设计煤种排灰量的150% 灰库的总贮灰量不应低于系统24h的排灰量。 热田 典

    1每台锅炉设置的除尘器,670t/h及以上锅炉不宜少于2 组;410t/h及以下锅炉可只设1组; 2在除尘器前后烟道上,应设置采样孔及采样操作平台,采 样孔的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电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L/T414的有关规定

    综合利用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连续运行方式 系统出力不应小于锅炉额定蒸发量时设计煤种排灰量的150% 灰库的总贮灰量不应低于系统24h的排灰量。

    于锅炉额定蒸发量时设计煤种排渣量的250%。贮渣设施的有 容积不应低于系统24h的排渣量。条件充许时,宜设置贮渣仓 自动装车设施。

    9.3.8烟窗型式、高度和烟气出口直径城市道路标准规范范本,应根据接人同一座烟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