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621-2010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 GB/T 50621-2010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0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陷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或等

    2. 1. 13 未熔合

    焊接金属与母材金属之间或焊接金属之间未熔化结合在一 的缺陷。

    电器标准2. 1. 15 平面型缺陷planar defects

    两维尺寸的缺陷,例如,裂纹、未熔合以及钢板的分层、 状撕裂等。

    三维尺寸的缺陷,例如,气孔、夹渣、夹杂等。

    T。施工终拧扭矩值。

    3.1钢结构检测的分类

    3.1.1 钅 钢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在建钢结构的检测和既有钢结构的 检测。 3. 1.2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在建钢结构进行检测: 在钢结构材料检查或施工验收过程中需了解质量状况; 2 对施工质量或材料质量有怀疑或争议; 3对工程事故,需要通过检测,分析事故的原因以及对结 构可靠性的影响。 3.1.3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既有钢结构进行检测: 1 钢结构安全鉴定; 2 钢结构抗震鉴定; 3 钢结构大修前的可靠性鉴定; 4 建筑改变用途、改造、加层或扩建前的鉴定; 5 受到灾害、环境侵蚀等影响的鉴定; 6 对既有钢结构的可靠性有怀疑或争议。 3.1.4 钢结构的现场检测应为钢结构质量的评定或钢结构性能 的鉴定提供真实、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论

    β.2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1收集被检测钢结构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设计变更 施工记录、施工验收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 2调查被检测钢结构现状,环境条件,使用期间是否已进 行过检测或维修加固情况以及用途与荷载等变更情况:

    图 3. 2. 1 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3间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4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 3.2.3检测项自应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确定,并应制定相应的检 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概况,主要包括设计依据、结构形式、建筑面积、总层 数,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等, 2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 3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 料等; 4 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的数量:

    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 6 检测工作进度计划:; 7 所需要委托方与检测单位的配合工作; 检测中的安全措施; 9 检测中的环保措施。 3.2.4 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记录在专用记录纸上;记录数据应 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追记、涂改,如有笔误,应进 行杠改,并应由修改人签署姓名及日期。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 符合有关要求。原始记录应由检验及审核人员签字。 3.2.5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 应进行补充检测

    3.3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3.3.1钢结构焊缝常用的无损检测可采用磁粉检测、渗 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检测,

    3.3.1钢给构焊缝常用的无损检测可采用磁粉检测、渗透检测、 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检测, 3.3.2钢结构的无损检测宜根据无损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 建筑结构状况和现场条件按表3.3.2选择。

    3.3.2钢结构的无损检测宜根据无损检测方法的适用范

    建筑结构状况和现场条件按表3.3.2选择

    表3.3.2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3.3.3当钢结构中焊缝采用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 和射线检测时,应经目视检测合格且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后进 行。对于低合金结构钢等有延迟裂纹倾向的焊缝应在24h后进行 检测。

    3.3.4当采用射线检测钢结构内部缺陷时,在检测

    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射线检测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屋

    3.4抽样比例及合格判定

    3.4.1钢结构现场检测可采用全数检测或抽样检测。当抽样检

    测时,宜采用随机抽样或约定抽样方法。 3.4.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全数检测: 1 外观缺陷或表面损伤的检查: 2受检范围较小或构件数量较少; 3构件质量状况差异较大; 4灾害发生后对结构受损情况的识别; 5委托方要求进行全数检测。 3.4.3在建钢结构按检验批检测时,其抽样检测的比例及合格 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的规定。 3.4.4既有钢结构计数抽样检测时,其每批抽样检测的最小样

    本容量不应小于表3.4.4的限定值。

    本容量不应小于表3.4.4的限定值。

    既有钢结构抽样检酒的小样本容

    3.5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

    3.5.1钢结构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和量具应有产品合格证、 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检定(校准)证书,仪器设备的 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检测所用检测试剂应标明生产日期 和有效期,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25 2检测人品应经过拉训取但上岗格,儿事纲结均王坦检

    测的人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9445进行相应级别的培训、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机构 颁发的资格证书。 3.5.3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不得从事与该 方法和技术等级以外的无损检测工作。 3.5.4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 并应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5.5从事钢结构无损检测的人员,视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1每年应检查一次视力,无论是否经过矫正,在不小于 300mm距离处,一只眼晴或两只眼睛的近视力应能读出Times New Roman4.5; 2从事磁粉、渗透检测的人员,不得有色盲。

    测的人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9445进行相应级别的培训、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机构 颁发的资格证书。

    1每年应检查一次视力,无论是否经过矫正,在不小于 300mm距离处,一只眼睛或两只眼晴的近视力应能读出Times New Roman4.5; 2从事磁粉、渗透检测的人员,不得有色盲。 3.5.6现场检测工作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

    3.6.1检测报告应对所检测的项目作出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或相应验收规范的规定。既有钢结构性能的检测报告应给出所检 项目的检测结论,并应为钢结构的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3.6.2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

    1委托单位名称; 2建筑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规模、施工 日期及现状等; 3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 4 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检测情况概述;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 抽样方案及数量: 7 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8 检测项目中的主要分类检测数据和汇总结果,检测结论 9 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

    4.1.1本章适用于钢结构现场外观质量的检测。

    4.2.1对细小缺陷进行鉴别时,可使用2倍~6倍的放大镜。 4.2.2对焊缝的外形尺寸可用焊缝检验尺进行测量。

    4.2.1对细小缺陷进行鉴别时,可使用2倍~6倍的放大镜。

    4.3.1钢材表面不应有裂纹、折叠、夹层,钢材端边或断口处 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4.3.2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伤等缺陷时,其深度不 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4.3.3焊缝外观质量的目视检测应在焊缝清理完毕后进行,焊 缝及焊缝附近区域不得有焊渣及飞溅物。焊缝焊后目视检测的内 容应包括焊缝外观质量、焊缝尺寸,其外观质量及尺寸允许偏差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的有关规定。

    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扭剪型 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未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宜多于该节

    4.3.5涂层不应有漏涂,表面不应存在脱皮、泛锈、龟裂和起 泡等缺陷,不应出现裂缝,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乳 突、针眼和气泡等,涂层与钢基材之间和各涂层之间应粘结牢 固,无空鼓、脱层、明显凹陷、粉化松散和浮浆等缺陷

    5.1.1本章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熔化焊焊缝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 检测。 5.1.2 钢结构铁磁性原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可按照本章 的规定进行检测,

    5.2.1磁粉探伤装置应根据被测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状态 选择,并应满足检测灵敏度的要求。 5.2.2对于磁轭法检测装置,当极间距离为150mm、磁极与试 件表面间隙为0.5mm时,其交流电磁轭提升力应大于45N,直 流电磁轭提升力应大于177N。 5.2.3对接管子和其他特殊试件焊缝的检测可采用线圈法、平 行电缆法等。对于铸钢件可采用通过支杆直接通电的触头法,触 头间距宜为75mm~200mm。 5.2.4磁悬液施加装置应能均匀地喷洒磁悬液到试件上。磁粉 探伤仪的其他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第3部分:设备》GB/T15822.3的有关规定。 5.2.5磁粉检测中的磁悬液可选用油剂或水剂作为载液。常用 的油剂可选用无味煤油、变压器油、煤油与变压器油的混合液; 常用的水剂可选用含有润滑剂、防锈剂、消泡剂等的水溶液。 5.2.6在配制磁悬液时,应先将磁粉或磁膏用少量载液调成均 匀状,再在连续搅拌中缓慢加人所需载液,应使磁粉均匀弥散在 载液中,直至磁粉和载液达到规定比例。磁悬液的检验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无损检测磁粉检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

    15822.2规定的方法进行。 5.2.7对用非荧光磁粉配置的磁悬液,磁粉配制浓度宜为 10g/L~25g/L;对用荧光磁粉配置的磁悬液,磁粉配制浓度宜 为 1g/L~2g/L。 5.2.8用荧光磁悬液检测时,应采用黑光灯照射装置。当照射 距离试件表面为380mm时,测定紫外线辐射强度不应小于 10W/m2。 5.2.9检查磁粉探伤装置、磁悬液的综合性能及检定被检区域 内磁场的分布规律等可用灵敏度试片进行测试。

    图5.2.10A型灵敏度 试片的尺寸(mm)

    5.2.10A型灵敏度试片应采 用100um厚的软磁材料制成: 型号有1号,2号,3号三种 其人工槽深度应分别为15um, 30μm和60μm,A型灵敏度 试片的几何尺寸应符合图 5.2.10的规定。 5.2.11当磁粉检测中使用A 型灵敏度试片有困难时,可用 与A型材质和灵敏度相同的 型灵敏度试片代替。C型灵敏

    片厚度应为50um,人工槽深度应为15μm,其儿何尺寸应 图 5. 2. 11 的规定,

    2. 11C型灵敏度试片的尺寸(mn

    5.2.12在连续磁化法中使用的灵敏度试片,应将刻有人

    5.2.12在连续磁化法中使用的灵敏度试片,应将刻有人工槽

    5.2.12在连续磁化法中使用的灵敏度试片,应将刻有八工槽的 侧与被检试件表面紧贴。可在灵敏度试片边缘用胶带粘贴,但 胶带不得覆盖试片上的人工槽。

    5.3.1磁粉检测应按照预处理、磁化、施加磁悬液、磁痕观 与记录、后处理等步骤进行。

    .3.2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对试件探伤面进行清理,清除检测区域内试件上的附 着物(油漆、油脂、涂料、焊接飞浅、氧化皮等);在对焊缝进 行磁粉检测时,清理区域应由焊缝向两侧母材方向各延伸20mm 的范围; 2根据工件表面的状况、试件使用要求,选用油剂载液或 水剂载液; 3根据现场条件、灵敏度要求,确定用非荧光磁粉或荧光 磁粉; 41 根据被测试件的形状、尺寸选定磁化方法。 5.3. 3石 磁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磁化时,磁场方向宜与探测的缺陷方向垂直,与探伤面 平行; 2当无法确定缺陷方向或有多个方向的缺陷时,应采用旋 转磁场或采用两次不同方向的磁化方法。采用两次不同方向的磁 化时,两次磁化方向间应垂直; 3检测时,应先放置灵敏度试片在试件表面,检验磁场强 度和方向以及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4用磁轭检测时,应有覆盖区,磁轭每次移动的覆盖部分 应在10mm~20mm之间; 5用触头法检测时,每次磁化的长度宜为75mm~200mm 检测过程中,应保持触头端干净,触头与被检表面接触应良好 电极下宜采用衬垫;

    6探伤装置在被检部位放稳后方可接通电源,移去时应先 断开电源。

    5.3.5磁痕观察与记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磁痕的观察应在磁悬液施加形成磁痕后立即进行; 2采用非荧光磁粉时,应在能清楚识别磁痕的自然光或灯 光下进行观察(观察面亮度应大于5001x);采用荧光磁粉时, 应使用符合本标准第5.2.8条规定的黑光灯装置,并应在能识别 荧光磁痕的亮度下进行观察(观察面亮度应小于201x): 3应对磁痕进行分析判断,区分缺陷磁痕和非缺陷磁痕 4可采用照相、绘图等方法记录缺陷的磁痕。 5.3.67 检测完成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后处理 1 被测试件因剩磁而影响使用时,应及时进行退磁: 2对被测部位表面应清除磁粉,并清洗干净,必要时应进 行防锈处理。

    1被测试件因翘磁而影响使用时,应及时进行退磁 2对被测部位表面应清除磁粉,并清洗干净,必要时压 行防锈处理。

    5.4.1磁粉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磁 痕为裂纹缺陷时,应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5.4.2评定为不合格时,应对其进行返修,返修后应进行复检 返修复检部位应在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中标明。 5.4.3检测后应填写检测记录。所填写内容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A的规定。

    6.1. 1 本章适用于钢结构焊缝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测。 6.1.2 钢结构原材料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测可按本章的规定 进行。

    6.1.2 钢结构原材料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测可按本章的规定 进行。 6.1.3渗透检测的环境及被检测部位的温度宜在10℃~50℃范 围内。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50℃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承 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的规定进 行灵敏度的对比试验

    6.1.3渗透检测的环境及被检测部位的温度宜在10℃~

    围内。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50℃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的规定 行灵敏度的对比试验

    6.2.1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等渗透检测剂的质量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JB/T7523的有关规 定。并宜采用成品套装喷罐式渗透检测剂。采用喷罐式渗透检测 剂时,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应使用同一 厂家生产的同一系列配套渗透检测剂,不得将不同种类的检测剂 混合使用

    6.2.2现场检测宜采用非荧光着色渗透检测,渗透剂

    罐式的水洗型或溶剂去除型,显像剂可采用快干式的湿显

    罐式的水洗型或溶剂去除型,显像剂可采用快干式的湿显像剂。 6.2.3渗透检测应配备铝合金试块(A型对比试块)和不锈钢 镀铬试块(B型灵敏度试块),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JB/T6064的有关规定

    6.2.4试块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进行不同渗透检测剂的灵敏度对比试验、同种渗透检 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灵敏度对比试验时,应选用铝合金 (A 型对比试块);

    2当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及操作工艺 正确性时,应选用不锈钢镀铬试块(B型录敏度试块)

    2不锈钢镀铬试块裂纹区的长径显

    6.2.6检测灵敏度等级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6.2.6检测灵敏度等级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缝及热影响区应采用“中灵敏度”检测,使其在不锈 钢镀铬试块(B型灵敏度试块)中可清晰显示“3~4”号裂纹; 2焊缝母材机加工坡口、不锈钢工件应采用“高灵敏度 检测,使其在不锈钢镀铬试块(B型灵敏度试块)中可清晰显示 *45”号裂纹。

    6.3.1渗透检测应按照预处理、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

    6.3.1渗透检测应按照预处理、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 干燥、施加显像剂、观察与记录、后处理等步骤进行。

    对检测面上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物、油污以及涂

    料应进行清理。应清理从检测部位边缘向外扩展30mm的范围; 机加工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R)不宜大于12.5μm,非机械加 工面的粗糙度不得影响检测结果; 2对清理完毕的检测面应进行清洗;检测面应充分十燥后 方可施加渗透剂。 6.3.3施加渗透剂时,可采用喷涂、刷涂等方法,使被检测部 位完全被渗透剂所覆盖。在环境及工件温度为10℃50℃的条 件下,保持湿润状态不应少于10min。 6.3.4去除多余渗透剂时,可先用无绒洁净布进行擦拭。在擦 除检测面上大部分多余的渗透剂启,再用蘸有清洗剂的纸巾或布 在检测面上朝个方向擦洗,直至将检测面上残留渗透剂全部

    压缩空气吹干。干燥时间宜控制在5min~~10min之间。 6.3.6宜使用喷罐型的快于湿式显像剂进行显像。使用前 充分摇动,喷嘴宜控制在距检测面300mm~400mm处进行 涂,喷涂方向宜与被检测面成30°~40°的夹角,喷涂应薄而 匀,不应在同一处多次喷涂,不得将湿式显像剂倾倒至祖 面上。

    6.3.7迹痕观察与记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施加显像剂后宜停留7min~30min后,方可在光线充足 的条件下观察迹痕显示情况; 2当检测面较大时,可分区域检测; 3对细小迹痕,可用5倍~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4缺陷的迹痕可采用照相、绘图、粘贴等方法记录。 6.3.8检测完成后,应将检测面清理净

    1渗透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当缺陷迹 裂纹缺陷时,应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图 复检部位应在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中标明。 3检测后应填写检测记录。所填写内容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规定,

    7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检测

    7.1.1本章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曲率半径不小于 160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对接全熔透焊缝, 使用A型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的质量检测。对于母材壁厚为 4mm~~8mm、曲率半径为60mm~160mm的钢管对接焊缝与相 贯节点焊缝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 法》JG/T203的有关规定执行。 7.1.2探伤人员应了解工件的材质、结构、曲率、厚度、焊接 方法、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余高及背面衬垫、沟槽等实际 情况。

    7.1.3根据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可按下列规定划分为A、B、C

    1A级检验: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单侧进行检 验,只对允许扫查到的焊缝截面进行探测。一般可不要求作横向 缺陷的检验。母材厚度大于50mm时,不得采用A级检验。 2B级检验:宜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 验,对整个焊缝截面进行探测。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应 采用双面双侧检验;当受构件的几何条件限制时,可在焊缝的双 面单侧采用两种角度的探头进行探伤;条件充许时要求作横问缺 陷的检验。 3C级检验:至少应采用两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 进行检验,且应同时作两个扫查方向和两种探头角度的横向缺陷 检验。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宜采用双面双侧检验。 7.1.4钢结构焊缝质量的超声波探伤检验等级应根据工件的材 质、结构、焊接方法、受力状态选择,当结构设计和施工上无特

    别规定时,钢结构焊缝质量的超声波探伤检验等级宜选用B级。 7.1.5钢结构中T形接头、角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除用平板 焊缝中提供的各种方法外,尚应考虑到各种缺陷的可能性,在选 择探伤面和探头时,宜使声束垂直于该焊缝中的主要缺陷。在对 T形接头、角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检测时,探伤面和探头的选择应 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

    模拟式和数字式的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仪的主要技术指 链合表 7. 2. 1 的规定,

    7.2.1模拟式和数字式的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仪的

    标应符合表 7. 2. 1 的规定

    激 7. 2. 1 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7.2.2超声仪、探头及系统性能的检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无损检 测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JB/T9214 规定的方法测试,其周期检查项目及时间应符合表7.2.2的 规定。

    v.c.om免费下率

    、探头及系统性能的周期检查项目

    7.2.3探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宜在10mm~20mm范围内,频 率宜为1.0MHz~~5.0MHz。 2横波斜探头应选用在钢中的折射角为45°、60°、70°或K 值为1.0、1.5、2.0、2.5、3.0的横波斜探头,其频率宜为 2.0MHz~5.0MHz。 3纵波双晶探头两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应良好,且晶片的面 积不应小于150mm?。 4探伤面与斜探头的折射角β(或K值)应根据材料厚度、 焊缝坡口形式等因素选择路桥工程表格,检测不同板厚所用探头角度宜按表 7. 2. 3 采用

    表7.2.3不同板上所用探头角度

    制作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用试 块》JB/T8428的有关规定。

    7.2.4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mI

    电梯标准规范范本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图7.2.5相符。对比试块应 玻检测材料相同或声学特性相近的钢材制成。

    7.2.5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图 7.2.5 相符。对

    ....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钢结构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