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7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18
  • 发 布 人: lim7717fly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1.16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通过灌浆或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 粘结而建立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 土医药标准,简称保护层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 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的长度。

    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力传 递的构造形式

    2. 1.21 配筋率 ratio of reinforcement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b 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C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公称直径(简称直径)或圆形截面的 直径; h 截面高度;

    截面有效高度; lab、la 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 lo 计算跨度或计算长度; S 沿构件轴线方向上横向钢筋的间距、螺旋筋的间 距或箍筋的间距; r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A 构件截面面积; As、As 受拉区、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Ap、Ap 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At 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Acor 箍筋、螺旋筋或钢筋网所围的混凝土核心截面 面积; B 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 1 截面惯性矩; W 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W. 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αe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Y 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n 偏心受压构件考虑二阶效应影响的轴向力偏心距 增大系数;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即M/(Vh。); 0 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 Ov 间接钢筋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表示钢筋直径的符号,20表示直径为20mm的 钢筋。

    3. 1. 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构件布置及传力途径; 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 3 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 5 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 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3.1.2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 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 三泛让

    3.1.3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 出现疲劳破坏、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因结构局部破坏而 引发的连续倒塌;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的某 项规定限值或耐久性能的某种规定状态。 3.1.4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相关标准确定:地震作用应根据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 间接作用和偶然作用应根据有关的标准或具体情况确定。 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结构构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及安装时应考虑相应的动力系数。对现浇结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 出现疲劳破坏、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因结构局部破坏而 引发的连续倒塌;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的某 项规定限值或耐久性能的某种规定状态。 314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苟裁)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3.1.4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相关标准确定;地震作用应根据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

    绍构工的直按用(桐教)应根据现门奥家物建现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相关标准确定:地震作用应根据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 间接作用和偶然作用应根据有关的标准或具体情况确定。 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结构构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及安装时应考虑相应的动力系数。对现浇结 构,必要时应考虑施工阶段的荷载。

    3.1.5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

    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 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要程 度适当调整。对于结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 其安全等级。

    3.1.7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

    3.2.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形式和布置; 2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宜均 习、连续; 3结构传力途径应简捷、明确,竖向构件宜连续贯通、对齐: 4宜采用超静定结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应增加几 余约束或有多条传力途径; 5宜采取减小偶然作用影响的措施。 3.2.2混凝土结构中结构缝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及建筑尺度、形状、使用功能要求 合理确定结构缝的位置和构造形式: 2宜控制结构缝的数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设缝对使 用功能的不利影响; 31 可根据需要设置施工阶段的临时性结构缝。 3.2.3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连接部位的承载力应保证被连接构件之间的传力性能: 当混凝土构件与其他材料构件连接时,应采取可靠的措施:

    3.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3.3.1 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结构构件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 2 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 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滑移、漂浮验算; 5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重 要结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3.3.2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 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不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讨 表达式:

    3.3.2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 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表达式:

    YS≤R R≥S R= R(fe, fs,ak,...)/rd

    3.3.5对既有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下列规定进不

    3.3.5对既有结构的承载能

    1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而 需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宜符合本规范第3.3.2条的规定: 2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

    3.4.1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按下列 规定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 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2 对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士拉应力验算! 3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算; 4 对舒适度有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 3.4.2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 构件应分别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或标准组

    3.4.2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

    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 验算:

    式中:S一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一一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 裂缝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 3.4.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 顶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均历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4.3 规定的挠度限值。

    中: S一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一 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 裂缝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均应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4.3 规定的挠度限值。

    表3.4.3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注:1表中1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 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 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 的反拱值; 4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和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 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

    3.4.4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

    分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一一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一一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标 准值。 三级一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

    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 应超过本规范表3.4.5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预应力混凝 土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计算时,构件的 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范第3.4.5条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 直;对二a类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 计算,且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士的抗拉强 度标准值。

    境类别,按表3.4.5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 宽度限值Wim。

    表3.4.5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mm)

    :1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天裂缝 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2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士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 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0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 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0mm 3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体系,应按二级裂缝 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对一类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单向 板,应按表中二a级环境的要求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a类环境下需作疲 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裂缝控制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构件进行 验算; 4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 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 第7章的有关规定; 5 对于烟图、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 准的有关规定; 6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 有关规定; 7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4.6对混凝土楼盖结构应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进行竖向自振 领率验算,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住宅和公寓不宣低于5Hz; 2 办公楼和旅馆不宜低于4Hz; 3大跨度公共建筑不宜低于 3Hz

    3. 5. 1 混凝士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 设计,而 耐久性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 提出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3 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 不同坏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技术措施: 5 提出结构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要求。 注:对临时性的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3. 5.2 混凝土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应按表3.5.2的要求划分。

    3.5.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另

    注:1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状态的环境; 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的有关规定; 3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考虑主导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背 风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研究和工程经验确定; 4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是指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的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是指 被除冰盐溶液溅射的环境以及使用除泳盐地区的洗车房、停车楼等建筑。 5暴露的环境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所处的环境。

    3.5.3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材料宜符 合表 3. 5. 3 的规定,

    合表3.5.3的规定,

    合表 3. 5. 3 的规定。

    表 3. 5. 3 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注:1飘离子含量系指具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白分比; 2 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 宜按表中的规定提高两个等级; 3 素混凝土构件的水胶比及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可适当放松; 4 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 5 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a类环境中的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并可采 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 6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士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

    3.5.4混凝士结构及构件尚应采取下列耐久性技术措施:

    3.5.8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尚应遵守下

    1 建立定期检测、维修制度; 2 设计中可更换的混凝土构件应按规定更换; ? 构件表面的防护层,应按规定维护或更换; 4 结构出现可见的耐久性缺陷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3.6.1混凝土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宜符合下列

    3.6.17 混凝士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 2采取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用 的措施; 3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亢余约束,布 置备用的传力途径; 4增强蔬散通道、避难空间等重要结构构件及关键传力部 立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5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并与周边构件可靠地 锚固; 6设置结构缝,控制可能发生连续倒塌的范围,

    3.6.3当进行偶然作用下结构防连续倒塌的验算时,作用宜

    准值fstk,预应力筋强度取极限强度标准值fptk并考虑锚具的影 向。宜考虑偶然作用下结构倒塌对结构几何参数的影响。必要时 尚应考材料性能在动力作用下的强化和脆性,并取相应的强度 特征值。

    3.7既有结构设计原则

    3.7.1既有结构延长使用年限、改变用途、改建、扩建或需要 进行加固、修复等,均应对其进行评定、验算或重新设计。 3.7.2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抗灾害能力 进行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 准》GB50153的原则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评定结果、使用要求和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既有结 构的设计方案; 2既有结构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时,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验算宜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3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4既有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要求宜符合本 规范的规定; 5必要时可对使用功能作相应的调整,提出限制使用的 要求。

    1 应优化结构方案,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2荷载可按现行规范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使用功能作适 当的调整; 3结构既有部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强度的 实测值确定;当材料的性能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 规定取值; 4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结构构件实际的几何尺寸、截面配筋 连接构造和已有缺陷的影响;当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

    a c,min 16 c.max

    式中:。 构件疲劳验算时,截面同一纤维上混凝士 c.max 的最小应力、最大应力。

    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E.应按表4.1.7采用。

    4.1.7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E.应按表4.1.7采用

    表 4. 1. 7 混凝土的疲劳变形模量(×104N/mm)

    4.1.8当温度在0℃~100℃范围内时,混凝土的

    4.1.8当温度在0℃~100℃范围内时,混凝土的热工参数可按 下列规定取值:

    .1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 HRBF4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PB300、HRB335、 HRBF335、RRB400 钢筋; 2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 HRBF400、HRBF500 钢筋; 3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 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钢筋; 4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注: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960N/mm2的钢绞线作后张预应力配筋时,应有可靠的工 程经验。

    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应按表4.2.5采用

    .2.5钢筋的弹性模量(X10

    注:必要时可采用实测的弹性模量。

    注:1当βsv不小于0.9时,可不作预应力筋疲劳验算; 2当有充分依据时,可对表中规定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作适当调整。 普通钢筋疲劳应力比值β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注:1当Ps不小于0.9时,可不作预应力筋疲劳验算;

    1 当Ps不小于0.9时,可不作预应力筋疲劳验算; 2 当有充分依据时,可对表中规定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作适当调整

    = fo S,max

    构件疲劳验算时,同一层钢筋的最小应力、 s,max 最大应力。 预应力筋疲劳应力比值β。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 f p,min P 16 pmax

    应力、最大应力。 4.2.7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及以 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 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 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 则换算确定。

    4.2.7构件中的钢筋可采

    4.2.7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r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 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 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5.1.1混凝士结构应进行整体作用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

    5.1.2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

    1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简图、几何尺寸、计算参数、边界 条件、结构材料性能指标以及构造措施等应符合实际工作状况; 2结构上可能的作用及其组合、初始应力和变形状况等, 应符合结构的实际状况; ,3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近似假定和简化,应有理论 试验依据或经工程实践验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应符合工程设计的 要求。

    件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应对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和校核,在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 应用于工程设计。

    5.2.1混凝士结构宜按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

    当进行简化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体形规则的空间结构,可沿柱列或墙轴线分解为不同方 句的平面结构分别进行分析,但应考虑平面结构的空间协同 工作; 2构件的轴向、剪切和扭转变形对结构内力分析影响不 时,可不予考虑。

    1梁、柱、杆等一维构件的轴线宜取为截面儿何中心的连 线,墙、板等二维构件的中轴面宜取为截面中心线组成的平面或 曲面; 2现浇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梁柱节点、柱与基础连接 处等可作为刚接;非整体浇筑的次梁两端及板跨两端可近似作为 铰接; 3梁、柱等杆件的计算跨度或计算高度可按其两端支承长 度的中心距或净距确定,并应根据支承节点的连接刚度或支承反 力的位置加以修正; 4梁、柱等杆件间连接部分的刚度远大于杆件中间截面的 刚度时,在计算模型中可作为刚域处理。

    其局部会产生明显的平面内变形时,在结构分析中应考虑其 影响。

    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梁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6可按表 5.2.4所列情况中的最小值取用;也可采用梁刚度增大系数法近 以考虑,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有效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相 对比例确定。

    表 5. 2. 4 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b

    注:1表中6为梁的腹板厚度; 2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肋时,可不考虑表中情况3的 规定; 3加腋的T形、I形和倒L形截面,当受压区加腋的高度hh不小于h且加 腋的长度bh不大于3hh时,其翼缘计算宽度可按表中情况3的规定分别增 加2bh(T形、I形截面)和bh(倒L形截面); 4 独立梁受压区的翼缘板在荷载作用下经验算沿纵肋方向可能产生裂缝时 其计算宽度应取腹板宽度b。

    2.5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刑

    5.3.1结构的弹性分析方法可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

    5.3.2结构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3端部加腋的杆件,应考虑其截面变化对结构分析的影响 4不同受力状态下构件的截面刚度,宜考虑混凝土开裂 徐变等因素的影响予以折减。

    5.3.3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宜采用结构力学或弹性力学等分机

    5.3.4当结构的二阶效应可能使作用效应显著增

    混凝土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也 可采用本规范附录B的简化方法。当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时 宜考虑混凝土构件开裂对构件刚度的影响。

    在分析中宜考虑边界支承竖向变形及扭转等的影响

    5.4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

    5.4.1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

    5.4.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

    支承梁的扭矩宜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影响

    考虑内力重分布后的支承梁,应按弯剪扭构件进行承载力 计算。 注:当有充分依据时,也可采用其他设计方法

    5.6.1对不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结构,当有足够的 塑性变形能力时,可采用塑性极限理论的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承 载力计算,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5.6.2整体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计算应符

    1对可预测结构破坏机制的情况,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可根 据设定的结构塑性屈服机制,采用塑性极限理论进行分析; 2对难于预测结构破坏机制的情况,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可 采用静力或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确定; 3对直接承受偶然作用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根据偶然作 用的动力特征考虑其动力效应的影响。 5.6.3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板,可采用塑性铰 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分析

    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分析 与设计。

    中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宜进行间 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 5.7.2混凝土结构进行间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可采用本规范第 5.5节的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考虑裂缝和徐变对构件刚度的影 响,按弹性方法进行近似分析。

    5.5节的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考虑裂缝和徐变对构件刚度的影 响建筑节能,按弹性方法进行近似分析。

    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1.1本章适用于钢筋混凝王构件、预应力混凝士构件的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 的规定。 深受弯构件、牛腿、叠合式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本规范 第9章的有关规定。

    0.1:1本早适用丁钢馄工构 十、顶应力凝工构件的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 的规定。 深受弯构件、牛腿、叠合式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本规范 第9章的有关规定。 6.1.2对于二维或三维非杆系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分 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根据主拉应力设计值的 合力在配筋方尚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区域确定 钢筋布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当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 时,可考虑受压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受压钢筋配置应符合构 造要求。 6.1.3采用应力表达式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验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设计状况和构件性能设计自标确定混凝王和钢筋 的强度取值。 2钢筋应力不应大于钢筋的强度取值。 3混凝土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取值;多轴应力状态 1的右关规完进行

    6.1.2对于二维或三维非杆系结构构件,当按弹

    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发电厂标准规范范本,可根据主拉应力设计值的 合力在配筋方尚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区域确定 钢筋布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当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 时,可考虑受压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受压钢筋配置应符合构 造要求。

    1应根据设计状况和构件性能设计自标确定混凝王和钢角 的强度取值。 2钢筋应力不应大于钢筋的强度取值。 3混凝土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取值;多轴应力状态 混凝土强度取值和验算可按本规范附录C.4 的有关规定进行。

    ....
  • 相关专题: 混凝土结构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