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377-2020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2. 1. 5 结构系统
structuresyste
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以承受或传递 作用的整体。
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 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满足建筑各种使用功能的设备和管线的总称2018标准规范范本,包括给排水设 备及管线系统、供暖通风空调设备及管线系统、电气和智能化设 备及管线系统等。
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组 合而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整体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 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 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以钢梁和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刚接连接,具有竖向承重和水 平抗侧移能力的结构。
由钢框架和钢支撑构件组成,能共同承受竖向、水平作用 构,钢支撑分中心支撑、偏心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等。
steelplateshearwal
由钢框架和钢板剪力墙组成,能共同承受竖向、水平 结构。
2. 1. 14 交错桁架结构
在建筑物横向的每个轴线上,平面架各层设置,而在相 线上交错布置的结构
steel buildings
bar truss deck
2.1.17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压型钢板上配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楼板。
2.1.18预制混凝土叠合楼
楼层的楼板由上下两层叠加而成,下层在工厂或现场预制 土底板(简称预制底板),上层采用现浇混凝土形式,简称 板。
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不在建筑结构体中预理 设备及管线的建筑工艺。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墙面(板)、吊顶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 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htegratedkitche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等 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建于坡地上,底部抗侧力构件的约束部位不在同一水平面 不能简化为同一水平面的结构。按接地类型可分为吊脚结构 层结构等形式。
differentelevations
在同一结构单元内有两个及以上不在同一水平面的嵌 且上接地端以下利用坡地高差设置楼层的结构体系。
顺着坡地采用长短不同的竖向构件形成的具有不等高约 结构体系。
2.2.1作用及作用效应
H 水平力设计值; G 重力荷载设计值; M 弯矩设计值; N 轴力设计值: V 剪力设计值; NV 一个螺钉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Wo 基本风压; Wk 风荷载标准值。
H 水平力设计值; G 重力荷载设计值; M 弯矩设计值; N 轴力设计值; V 剪力设计值; NV 一个螺钉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Wo 基本风压; Wk 风荷载标准值。 2.2.2 材料性能与计算指标 f 钢材强度设计值; fy 钢材的屈服强度; fs 螺钉材料抗剪强度设计值: E 弹性模量。 2.2.3 几何参数 A 螺钉螺纹处有效截面面积; A 毛截面面积; 入 长细比; D 抗侧刚度。
2.2.2材料性能与计算指标
钢材强度设计值; fy 钢材的屈服强度; fo 螺钉材料抗剪强度设计值; E 弹性模量。
A 螺钉螺纹处有效截面面积; A 毛截面面积; 入 长细比; D 抗侧刚度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结构重要性系数;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阻尼比;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 等效弯矩系数;
W 毛截面模量; Wn 一净截面模量。
3.0.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方案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建设、设
计、制作、施工、使用各方之间关系的协同,进行技术策划,对技术 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 技术实施方案
3.0.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 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建筑的多 样化。
专业,制定相互协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应采用装配化施工
专业,制定相互协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应采用装配化施工,保证 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的部品部件,提升建筑整体性能和品质
3.0.5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实现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
3.0.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建设场地为山地时应充分结合地形地
貌、岩土边坡条件等因素布置建筑功能。平面和竖向高程设计应 考虑山地斜坡的走向和坡角,依山就势,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形 式,不宜对原地貌进行大开挖和深填方。
3.0.7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
3.0.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部品部件应在工厂车间生产,生产过
4.1.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协调标准》GB/T50100的有关规定,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数 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间与柱距、进深与跨度、门窗洞口宽度等水平方向宜采 用水平扩大模数数列2nM、3nM(n为自然数): 2层高和门窗洞口高度等垂直方向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 列nM; 3 梁、柱、墙、板等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 列nM; 4构造节点和部品部件的接口尺寸等宜采用分模数数列 nM/2、nM/5、nM/10。
组合的原则,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块及模块组合设计方法;部 件应采用标准化接口,提高通用性
4.1.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地方及 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4.1.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地
声设计,在易形成声桥的部位应采用柔性连接或间接连接及其他 隔声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有关规定。
4. 2 平面、立面设计
4.2.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平面与空间的设计应满足结构
4.2.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平面与空旧 设计应满定结构构件布 置、立面基本元素组合及可实施性等要求。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应 考虑有利于钢结构建造的要求,空间布局应考虑结构抗侧力体系 的位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布置、几何形状宜简洁规整,转折和凸凹变化不宜过 多,外墙洞口宜规则有序; 2平面组合模块宜少规格、多组合; 3门、窗洞口的尺寸及开启位置,宜与围护墙板的模数协调 一致,避免产生非标墙板; 4结构柱网布置、抗侧力构件布置宜与功能空间布局及门 窗洞口协调。承重构件布置宜上下对齐贯通,保证结构的安全及 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并宜以连续柱跨为基础布置,柱距尺寸宜 按模数统一; 5设备管井、风井宜与楼、电梯井结合,宜独立集中设置,并 宜进行管线综合设计
4.2.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宜采用大开间大进深、空间灵活可变
.2.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宜采用大开间大进深、空间灵活可 约布置方式。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宜采用可重 使用的隔断(墙)
4.2.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立面设计宜最大限度采用预制构
并依据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尽量减少立面预制构件的种类。立 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阳台板、空调板、外窗、遮阳设施及装饰等部品部件 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2宜通过建筑体量、材质机理、色彩等变化,并结合民族、地 域和城乡特色,形成丰富多样的立面效果; 3立面设计宜采取标准化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方法,并应根
外围护系统的特点进行立面深化设计 2.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根据建筑功能、主体结构、设备管纟 装修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层高及净高尺寸,建筑层高和室内 宜满足模数层高和模数室内净高的要求
4.2.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根
及装修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层高及净高尺寸,建筑层高 高宜满足模数层高和模数室内净高的要求
..1 店 型、重要程度、使用功能、所处环境条件确定,且应满足现行国家 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中规定的屋面防水等级,宜 进行有组织排水系统设计。
4.3.2装配式钢结构屋面排水坡度应根据屋面结构形式、屋面
1当屋面坡度较大时,应采取固定加强和防止屋面系统各 个构造层及材料滑落的措施; 2强风地区的金属屋面和异形金属屋面,应在边区、角区 檐口、屋脊及屋面形态变化处采取构造加强措施; 3采用架空隔热层的屋面,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应按照屋面 的宽度或坡度的大小变化确定,架空隔热层不得堵塞。 4.3.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坡屋面持钉层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的规定。 4.3.5坡屋面采用沥青瓦屋面、金属板屋面和防水卷材屋面时 应按设计要求提供抗风压试验检测报告。
4.3.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坡屋面持钉层的厚度应符合现
4.3.7设置保温隔热层的屋面应进行热工验算,应采
蒸汽渗透等技术措施,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 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求,并宜采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 设备。
4.3.9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面部品设计应符合抗震、防
水、防潮、隔声和保温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生产、 运输和安装等要求
4.4.1建筑部品包含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空调板
外立面装饰构件、遮阳构件、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 梯、吊顶、橱柜等建筑外围护系统和内装系统的组成部品
4.4.2建筑部品设计应包含部品功能设计、部品性能设计
4.4.4部品性能设计应满足规格尺寸标准化和便于生产加工的 要求。部品性能设计应明确部品的使用年限和满足正常使用的 基本性能指标,保证建筑物的维护管理和检修更换的方便性,满 足建筑全寿命期空间适应性要求,
4.4.5部品集成设计应实现标准化、集成化为特征的成套
部品宜按造型样式、规格尺寸和使用功能进行归并整合,并建立 准化通用部品库。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宜在标准化通用部 品库内进行选择与组合
4.6部品接口设计应采用标准
土2mm以内,外门窗应按此误差缩尺加工并做到精确
4.8采用后装法安装门窗框时,预制外墙板上应预理连接件 接构造安全可靠。
4.4.8采用后装法安装门窗框时,预制外墙板上应预理连
4.4.10空调板设计应考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维护安全方便,机 位空间尺寸满足正常工作需求,围护构件的有效通风率应不小于 75%。空调板还应进行防水和有组织排水设计,空调冷凝水不应 采取无组织排放。
4.4.11建筑部品设计应同时考虑安全、耐久、经济、节能
4.4.11建筑部品设计应同时考虑安全、耐久、经济、节能环保及 品质要求
5.1.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构件布置: 2 材料选用及截面选择; 3 荷载及作用效应分析; 4 结构的极限状态验算; 5 结构、构件及连接的构造; 6 制作、运输、安装、防腐和防火等要求;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5.1.5装配式钢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综合考虑建筑的
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形式、连接构造和平立 面布置。
5.1.6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整体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建筑设计应根据 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方 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 研究和论证,采用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不应 采用。
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标准 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5.1.7确定。
.1.7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抗震等
注:1高度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和场地、地基条 件确定抗震等级; 2一般情况,构件的抗震等级应与结构相同;当某个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均 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时,7度的构件抗震等级应允许按降 低一度确定; 3 吊脚结构首层楼盖及以下部位、掉层结构各接地端的上下各一层的抗震等 级宜提高一级
:1 件确定抗震等级; 2 一般情况,构件的抗震等级应与结构相同;当某个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 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时,7度的构件抗震等级应允许按 低一度确定; 3 吊脚结构首层楼盖及以下部位、掉层结构各接地端的上下各一层的抗震 级宜提高一级
5.1.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振舒适度验
5.1.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振舒
;竖向和水平荷载引起的构件和结构的振动,应满足正常使 舒适度要求。
5.1.9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预制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支承构件之间宜采用简支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楼梯宜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其 转动及滑动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在支承 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不宜小于100mm; 2)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 措施。 5.1.10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进行防火和防腐设计,满足可靠
5.1.10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进行防火和防腐设计,满足可靠 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5.2场地、地基与基础
2.2对于山地、临江或临河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风荷载的
5.2.3当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箕孤立的山丘、非岩石
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建筑时,除保证 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 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 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 内采用,
5.2.4山地建筑边坡支挡结构或地下室外墙的岩土压力可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中坡顶有重要建 筑物的情况取值
5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
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 可避免时,宜设置防震缝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
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
2同一结构单元宜采用相同基础类型;当采用不同基础类 型或基础理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变形 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 3地基为不均匀土、软弱黏性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 习沉降或其它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地基压缩性相差 较大的部位,宜结合建筑平面形状、荷载条件设置沉降缝
5.3.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传力路径,宜具有
2应具有适宜的承载能力、刚度、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 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失稳、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 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能力; 4避免因刚度和承载力突变或结构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 位,不可避免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高度、结构材料、接地类型、地基条件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经技术、 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5.3.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结构平面布置宜对称,水平荷载 的合力作用线宜接近抗侧力结构的刚度中心,高层钢结构两个主 轴方向动力特性宜接近: 2结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竖向布置宜使侧向刚度和受 剪承载力沿竖向均匀变化; 3结构布置应与建筑平面和立面设计相协调,不宜采用特 别不规则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布置; 4结构布置应考虑温度作用、地震作用或不均匀沉降等效 应的不利影响,当设置结构缝时,应满足相应要求; 5支撑布置平面上宜均匀、分散,沿竖向宜连续布置,设置 地下室时,支撑应延伸至基础或在地下室相应位置设置剪力墙; 支撑无法连续时应适当增加竖向错开支撑并加强竖向错开支撑 之间的上下楼层水平刚度; 6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体系,多层建筑不宜采 用单跨框架结构体系; 7高层建筑宜选用风压和横风向振动效应较小的建筑体 型,当多个高层建筑距离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效应。
5.3.5地下室设置应符合下列
1当建筑高度超过50m时,宜设置地下室; 2设置地下室时,钢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层,竖向连 续布置的支撑、钢板剪力墙等抗侧力构件应延伸至基础。当地下 室不少于两层且嵌固端在地下室顶板时,延伸至基础底板或地下 一层的框架柱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柱脚可采用铰接或刚接。
5.3.6掉层、吊脚等山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结构布
1掉层结构两相邻嵌固端之间的掉层高度,当为岩质边坡 时,设防烈度6、7度时分别不宜大于20m和15m;当为土质边坡 时,设防烈度6、7度时分别不宜大于10m和8m; 2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小扭转影响。避免较多数量的长短柱 共用和细腰形平面可能造成的整体结构扭转的不利影响; 3高层山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同一结构单元采用同时具有 两种类型及以上的复杂结构形式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4高层山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竖向体型突变部位不宜位于 掉层结构上接地层及相邻上一层。 5.3.7掉层、吊脚等山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构件设计应满足下 列要求: 1吊脚结构首层楼盖、掉层结构的上接地层楼盖应采用现 浇楼盖或装配整体式楼盖; 2掉层结构上接地端宜设置与掉层部分连接的楼盖; 3掉层结构的掉层部分钢结构、吊脚结构的吊脚部分钢结 构,竖向构件宜采用钢骨混凝土构件或设置支撑方式增加结构抗 侧刚度。
5.3.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5.3
5.3.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5.3.8的 规定
装配式钢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m
分);对于掉层结构,当大部分竖向抗侧力构件嵌固于上接地端时房屋高度 宜以上接地端起算,否则宜以下接地端起算;对于吊脚结构,当大部分竖向 构件仍嵌固于上接地端时,宜以上接地端起算,否则宜以较低接地端起算;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指檐口高度不超过表中最大高度; 2 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 带有钢筋混凝土筒的筒体结构适用高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第11章混合结构设计的规定; 柱子可采用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5.4.1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计算,应采
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 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钢结构 建筑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 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3对于7度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 弹性时程分析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1)特殊设防类高层钢结构建筑; 2)房屋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钢结构建筑; 3)特别不规则的高层钢结构建筑。 5.4.2 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框架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D, ≥52G,/h,(i = 1,2,.....,n)
EJd ≥ 0. 7H?G
中:D; 第i楼层的抗侧刚度(kN/mm);可取该层剪力与层 间位移的比值; h 第i楼层的层高(mm): G;,G; 分别为第i,i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kN)电力弱电技术、方案,取1.3倍 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与1.5倍的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的组合值; 房屋高度(mm) Ehd 结构一个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kN·mm?) 可按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相等的 原则,将结构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 的等效侧向刚度。
宜大于1/250;钢板组合剪力墙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 400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尚 不应大于1/350,屋顶水平位移与建筑高度之比不宜大于1/450。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弹塑性水平位移限值不得超过1/50:钢板组合 剪力墙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1/80
5.4.5高度不小于80m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以及高度不
150m的其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进行风振舒适度验算。在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 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 算值不应大于表5.4.5中的限值。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
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结果确定。计算时 钢结构阻尼比宜取0.01~0.015
表5.4.5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限值
5.4.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以行走激励为 主的建筑楼盖,第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不宜低于3Hz圆钢标准,竖向振动峰 值加速度不应大于表5.4.6中的限值
....- 相关专题: 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