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180-202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板应用技术规程.pdf

  • DB37/T 5180-202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楼板应用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8-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图5.2.4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底板示意

    5.2.5在连续叠合楼板或臂叠合楼板的负弯矩区应按计算配置负弯矩钢筋,并 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其中连续叠合楼板的负弯矩钢筋应伸过板的反弯点。 5.2.6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叠合楼板,应在板顶面配置构造钢筋,且应符 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2.7叠合楼板在有较大集中荷载作用部位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设置附加钢筋。

    5.2.8在温度或收缩应力较大的叠合楼板区域,应在板的上表面配置双向防裂构 造钢筋,且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2.9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底板采用的吊钩或内理埋式吊具,应符合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2.10当叠合楼板按单向板设计时,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底板的密拼拼缝构造宜 采用倒Y形部分斜平边、X形部分斜平边、倒V形斜平边、V形斜平边(图5.2.10) 拼缝最大宽度b;不宜小于10mm,拼缝处应采用抗裂、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嵌填

    图5.2.10单向叠合板底板的拼缝构造

    5.2.11当叠合楼板按单向板设计时,拼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 附加钢筋法兰标准,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均不应小于15d(d 为附加钢筋直径);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 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垂直于附加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 分布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5.2.12当叠合楼板按双向板设计时,叠合楼板侧面应采用整体式拼缝,拼缝位置 宜设置在叠合楼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受力较小处;拼缝可采用后浇带式、整体

    应符合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规定。整体凹槽 式、间隔凹槽式拼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楼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75mm。 2密拼拼缝构造可采用倒Y形部分斜平边、X形部分斜平边、倒V形斜平 边,拼缝最大宽度b;不宜小于10mm,拼缝处应采用抗裂、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嵌 填。 3整体凹槽式拼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端设置整体式凹槽,整体凹槽的深度h1不宜小于20mm,凹槽自板端 向板内延伸的距离l1不应小于1.6la(la为按拼缝受力钢筋计算的受拉钢筋锚固长 度),凹槽处预制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 2)整体凹槽内应设置垂直于拼缝的受力钢筋,受力钢筋按照拼缝处的弯 矩设计值及后浇叠合层的厚度计算配置,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凹槽内受力钢筋与预制底板相应方向的钢筋应错开布置,错开的水平净 间距不应小于15mm; 3)整体凹槽内垂直于拼缝受力钢筋方向应配置横向分布钢筋,钢筋直径 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间隔凹槽式拼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端应设置垂直于拼缝的间隔凹槽,间隔凹槽的深度h1不宜小于20mm 山槽自板端向板内延伸的距离1不应小于1.6la(la为按拼缝受力钢筋计算的受拉钢 筋锚固长度),宽度b1应比相应方向的钢筋直径大不小于20mm;凹槽处预制底 板厚度应满足凹槽内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凹槽间距不宜大于200mm,间 隔凹槽与预制底板相应方向的钢筋在水平面内应错开布置,错开的水平净间距不 应小于15mm: 2)间隔凹槽内应设置垂直于拼缝的受力钢筋,受力钢筋按照拼缝处的弯 矩设计值及后浇叠合层的厚度计算配置,直径不宜小于8mm。

    (b)间隔凹槽式拼缝构造示意

    5.2.13当叠合楼板搁置在钢梁上时,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底板在钢梁上的支承长 蔓不应小于50mm。 5.2.14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底板的钢筋架纵向与钢梁垂直时,预制板内的纵向 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后浇混凝土中(图5.2.14a),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板端钢筋不伸入支座时 应在预制底板顶面设置附加钢筋(图5.2.14b),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75mm。 2附加钢筋面积不应小于预制板内跨中同向钢筋面积的1/3,钢筋直径不宜 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3当附加钢筋为连接构造钢筋时,伸入板后浇层的长度1s不应小于按附加钢 筋计算的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 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4当附加钢筋为受拉钢筋时,附加钢筋的面积应通过计算确定,伸入板后浇 叠合层的长度1不应小于按附加钢筋计算的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伸入支座的长度 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5垂直于附加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 距不宜大于250mm

    (a)纵筋外伸板端支座构造示意

    (b)无外伸纵筋板端支座构造示意

    图5.2.14板端支座构造示意

    5.2.15预制钢筋架混凝土底板的钢筋桁架纵向与钢梁平行时,当预制板板侧伸 出钢筋并锚入后浇混凝土中时,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2.14条的规定。当板 侧不伸出钢筋时,预制板顶面应配置附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附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预制板内同向分布钢筋 直径,间距不宜大于250mm;伸入板后浇叠合层的长度1不应小于15d,伸入支 座的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2双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附加钢筋应符合本规程第5.2.14条的规定。 5.2.16叠合楼板与钢梁之间应设置栓钉抗剪连接件,栓钉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5.2.17当钢梁两侧楼板的顶面标高不同时,钢梁翼缘或腹板上应设置支承件,板 的端部应布置附加钢筋。支承件尺寸及与钢梁的连接应按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 标准》GB50017计算。楼板变截面处附加钢筋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5.2.18钢筋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开洞应避开钢筋架的位置,当开洞未截断预制 底板的纵向受力钢筋且洞口尺寸不大于300mm时,可不采取加强措施。 5.2.19叠合楼板开洞截断预制底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或开洞尺寸在300~750mm 之间且孔洞周边没有较大集中荷载时,可在孔洞四周设置附加钢筋,钢筋直径不 应小于12mm,数量不应小于2根,附加钢筋自洞口边算起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应 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5.2.20叠合楼板开洞尺寸大于750mm时, ,应采用现浇板带加强,现浇板带的设

    6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

    6.1.1预制带 底板的板肋分为混疑士肋和钢一混凝疑土组合肋。 6.1.2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根据预制底板的拼缝构造、支座构造、长宽 比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计算, 6.1.3当平面规则时,在结构分析中可假定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在其自 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

    图6.2.2 预制带混凝土肋底板侧面形式示意

    6.2.3当叠合楼板跨度小于或等于6.6m时,预制带肋底板的实心平板(不含板肋) 厚度不宜小于35mm;当叠合楼板跨度大于6.6m时,实心平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40mm。 6.2.4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10mm,叠合层混凝土厚度 不应小于60mm,板肋顶面以上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25mm。 6.2.5预制带肋底板与叠合层接触的表面应做成凹凸差不小于4mm的粗糙面,且 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6.2.3当叠合楼板跨度小于或等于6.6m时,预制带肋底板的实心平板(不含板肋) 享度不宜小于35mm;当叠合楼板跨度大于6.6m时,实心平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40mm。 6.2.4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10mm,叠合层混凝土厚度 不应小于60mm,板肋顶面以上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25mm。 6.2.5预制带肋底板与叠合层接触的表面应做成凹凸差不小于4mm的粗糙面,且 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6.2.6叠合楼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6.2.7预制带肋底板实心平板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按计算配置,并在板宽范围内均 匀布置。当采用预应力钢筋时,其钢筋之间的净间距及板端附加钢筋的设置应符 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6.2.8预制带肋底板板肋内,板肋截面的顶部应设置沿板长方向的构造钢筋,钢 筋数量不宜小于2根,当采用非预应力钢筋时,其直径不应小于6mm。 6.2.9在连续叠合楼板或悬臂叠合楼板的负弯矩区应按计算配置负弯矩钢筋,并 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其中连续叠合楼板的负弯矩钢筋应伸过板的反弯点。按简 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叠合楼板,应在板面配置构造钢筋,且应符合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6.2.10在温度或收缩应力较大的叠合楼板区域,应在板的叠合层上部配置双向防 裂构造钢筋,且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6.2.11当叠合楼板按单向板设计时,拼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 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应符合本规程第5.2.11条的规定。 6.2.12当叠合楼板按双向板设计时,拼缝位置宜设置在叠合楼板的次要受力方向 上且受力较小处,拼缝可采用后浇带式、整体密拼式等可满足双向受力的拼缝构 造。当拼缝采用整体密拼形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混凝土层厚度不应小于75mm。 2紧邻预制板顶面应布置横向穿孔钢筋,横向穿孔钢筋按照拼缝处的弯矩设 计值及后浇层的厚度计算配置,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200mm 3横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 定。 6.2.13预制带肋底板侧边的拼缝构造形式宜采用倒Y形部分斜平边、倒V形斜平 边、V形斜平边(图5.2.10),拼缝最大宽度b;不宜小于10mm。拼缝处上部应采 用后浇混凝土,下部应采用抗裂、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嵌填。 6.2.14当叠合楼板与钢梁连接时,预制带肋底板在钢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40mm

    6.2.15当预制带肋底板板肋方向与钢梁垂直时,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 端伸出并锚入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2.14条的规定。当板端 伸出钢筋影响预制带肋底板的铺设时,板端钢筋可不伸入支座,并在平板上方设 置端部连接钢筋,端部连接钢筋应符合本规程第5.2.14条的规定。 6.2.16当预制带肋底板板肋方向与钢梁平行时,单向叠合板板侧支座处应配置附 加钢筋,附加钢筋应符合本规程第5.2.15条第1款的规定。双向叠合板板侧支座 处,底板顶横向钢筋应伸入支座,当钢筋受压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钢筋直径的1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钢筋受拉时,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 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6.2.17叠合楼板与钢梁之间应设置栓钉抗剪连接件,且栓钉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6.2.18当钢梁两侧楼板的顶面标高不同时,钢梁翼缘或腹板上应设置支承件,并 且板的端部应布置附加钢筋。支承件尺寸及与钢梁的连接应按国家标准《钢结构 设计标准》GB50017计算。楼板变截面处附加钢筋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6.2.19叠合楼板开洞应避开板肋和预应力钢筋位置,宜设置在板件拼缝处,开圆 孔孔径或长方形边长不应大于120mm,且洞边距板边距离1(图6.2.21)不应大 于75mm。 6.2.20叠合楼板开洞未截断预制底板的纵向受力钢筋且开洞尺寸不大于80mm 时,可不采取加强措施。 6.2.21叠合楼板开洞截断预制底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或开洞尺寸在80mm~ 120mm之间时,可在孔洞四周设置附加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数量不 应小于2根;沿板肋方向附加钢筋应伸过洞边距离la,la不应小于25d(d为附 加钢筋直径),沿垂直板肋方向附加钢筋应伸至板肋边(图6.2.21)。

    图6.2.21叠合楼板开洞加强措施

    7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楼板

    7.1.1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楼板根据预制底板的拼缝构造、支座构造、长 宽比可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计算, 7.1.2当平面规则时,在结构分析中可假定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楼板在其 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

    7.2.1当预应力混凝主钢管衍架叠合楼板跨度小于或等于6.6m时,预制底板的厚 度不宜小于35mm;当叠合楼板跨度大于6.6m时,预制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40mm。 7.2.2叠合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10mm,叠合层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60mm 7.2.3预制底板与叠合层接触的表面应做成凹凸差不小于4mm的粗糙面,且粗糙 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7.2.4叠合楼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7.2.5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架底板宽度方向,上弦钢管距板端距离11不应大 于300mm,两相邻上弦钢管之间的间距l2不宜大于600mm。上弦钢管直径不应 小于20mm,钢管内注抗压砂浆强度标准值不应小于40MPa,桁架腹杆钢筋直径 不应小于4mm(图7.2.5)

    7.2.6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底板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应按计算配置,并在板 宽范围内均匀布置,其钢筋之间的净间距及板端附加钢筋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7.2.7在连续叠合楼板或悬臂叠合楼板的负弯矩区应按计算配置负弯矩钢筋,并 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其中连续叠合楼板的负弯矩钢筋应伸过板的反弯点。按简 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叠合楼板,应在板面配置构造钢筋,且应符合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7.2.8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叠合楼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 钢筋,且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7.2.9当叠合楼板按单向板设计时,拼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 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应符合本规程第5.2.11条的规定。 7.2.10当叠合楼板按双向板设计时,拼缝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6.2.12条的规定。 7.2.1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底板的密拼拼缝构造宜采用倒Y形部分斜平 边、倒V形斜平边、V形斜平边(图5.2.10),拼缝最大宽度bj不宜小于10mm: 拼缝处应采用抗裂、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嵌填。 7.2.12当叠合楼板与钢梁连接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架底板在钢梁上的支 承长度不应小于40mm。 7.2.13叠合板板端支座处(预制底板的钢管桁架纵向与钢梁垂直),预制板内的 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附 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板端伸出钢筋影响预制底板的铺设时 板端钢筋可不伸入支座,并在平板上方设置端部连接钢筋,端部连接钢筋的设置 应符合本规程第5.2.14条的规定。 7.2.14叠合板板侧支座处(预制底板的钢管架纵向与钢梁平行),单向叠合板 板侧支座处应配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应符合本规程第5.2.15条第1款的规定。双 向叠合板底板顶横向钢筋应伸入支座,当钢筋受压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 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钢筋受拉时,伸入支座的长度不 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7.2.15叠楼楼板与钢梁之间应设置栓钉抗剪连接件,且栓钉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7.2.16当钢梁两侧楼板的顶面标高不同时,钢梁翼缘或腹板上应设置支承件,板 的端部应布置附加钢筋。支承件尺寸及与钢梁的连接应按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

    标准》GB50017计算。楼板变截面处附加钢筋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7.2.17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楼板开洞应避开底板的纵向预应力筋的位置 当开洞未截断预制底板的纵向受力钢筋且开洞尺寸不大于80mm时,可不采取加 强措施。 7.2.18叠合楼板开洞截断预制底板的纵向预应力钢筋或开洞尺寸在80mm~ 120mm之间时,可在孔洞四周设置附加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数量不 应小于2根;沿平行钢管架方向的附加钢筋伸过洞边距离不应小于25d(d为 附加钢筋直径),沿垂直钢管架方向的附加钢筋应伸至上弦钢管边(图6.2.21)

    8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

    8.1.1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中的底板仅起模板的作用,不参与结构受力,底 板根据施工要求可设置成永久保留底板,也可设置成可拆卸底板。 8.1.2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分别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计算,

    8.2.1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中永久保留的钢底板,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 施工完成后需拆除的钢底板,其厚度不应小于0.4mm。 8.2.2钢筋桁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规定。 8.2.3钢筋桁架中弦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 当钢筋桁架高度不大于100mm时,支座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和12mm;当钢筋桁架高度大于100mm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和14mm; 当考虑竖向支座钢筋承受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时,应按计算确定其直径。 8.2.4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相邻两榻钢筋桁架中的相邻下弦杆间距及一榻桁 架中的两个下弦杆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 8.2.5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下弦杆的方向布 置分布钢筋,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8.2.6在连续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或悬臂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的负弯矩 区应按计算配置负弯矩钢筋,并应留出锚固长度和弯钩,其中连续钢筋桁架组合 楼板的负弯矩钢筋应伸过板的反弯点。 8.2.7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当钢筋桁架纵向与 钢梁垂直时,在支座区域的钢筋桁架上、下弦部位均应配置连接构造钢筋。钢筋 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上弦部位连接钢筋从钢筋桁架端部 伸入板内的长度l1不应小于1.6la并且不应小于300mm;下弦部位连接钢筋从钢 筋桁架端部伸入板内的长度l2不应小于1.2la并且不应小于300mm(图8.2.7): 其中la为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的锚固长度。

    图8.2.7支座处钢筋构造

    8.2.8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当钢筋架纵向与 钢梁平行时,在支座区域的钢筋桁架上弦部位应配置构造连接钢筋,并在上弦及 下弦部位配置纵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下弦 部位的分布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 心线(图8.2.8)

    图8.2.8支座处钢筋构造

    8.2.9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在有较大集中荷载作用部位应按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设置附加钢筋, 8.2.10在温度或收缩应力较大的钢筋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区域,应按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配置防裂构造钢筋。 8.2.11钢筋桁架板支承于钢梁上时,当钢筋桁架纵向与钢梁垂直,钢筋桁架中的 支座竖向钢筋与钢梁应点焊,且楼板端部应设置锚固件,通常采用栓钉锚固。 8.2.12当钢筋桁架与钢梁垂直时,钢筋桁架板在钢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 倍的下弦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50mm;当钢筋桁架与钢梁平行时,钢筋桁架板在 钢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30mm。

    8.2.13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与钢梁之间应设置栓钉抗剪连接件,且栓钉设置 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8.2.14悬挑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其端部应做封边处理,通常采用钢板包 边并且与钢筋桁架点焊。 8.2.15当钢梁两侧楼板的顶面标高不同时,钢梁翼缘或腹板上应设置支承件,板 的端部应布置附加钢筋。支承件尺寸及与钢梁的连接应按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 标准》GB50017计算。楼板变截面处附加钢筋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8.2.16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在与钢柱相交处被切断,柱边板底应设支承件 板内应布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数量不应小于2根,钢筋 伸过柱边的距离不应小于附加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图8.2.16)。当柱为闭口型 截面(如箱型)时,支承件为设置在柱壁或梁上翼缘的支托;当柱为开口型截面 (如H型截面)时,支承件为设置在与钢梁上翼缘对应的钢柱截面处的水平加 劲肋。

    图8.2.16柱边板底构造

    3.2.17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开洞切断桁架上下弦钢筋时,当孔洞周边没有较 大的集中荷载且开洞尺寸不大于1000mm,可在孔洞四周设置附加钢筋,每侧附 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数量不应小于2根,且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切断受 力钢筋面积的一半;沿钢筋桁架纵向的附加钢筋应伸至支座内,垂直钢筋桁架纵 向的附加钢筋伸过洞边的距离不应小于附加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图8.2.17)

    图8.2.17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开洞构造措放

    8.2.18当孔洞周边有较大的集中荷载或开洞尺寸大于1000mm时,应在孔洞周边 设置边梁。

    8.2.18当孔洞周边有较大的集中荷载或开洞尺寸大于1000mm时,应在孔洞周边 设置边梁。

    9.1.1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分为组合板利 合极(压钢极撤求性模极) 9.1.2压型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以下形式之一: 1采用闭合型压型钢板,依靠压型钢板的纵向波槽(图9.1.2a)。 2依靠压型钢板上的压痕、开的小洞、冲成的不闭合孔眼或加劲肋(图 9.1.2b)。 3采用光面开口型压型钢板时,依靠压型钢板上焊接的横向钢筋(图9.1.2c)

    压型钢板非组合板的压型钢板与混凝土连接可以放松要求,可以不采用带特 殊要求的压型钢板。 9.1.3压型钢板组合板和非组合板中的压型钢板可采用开口型、缩口型、闭口型 其截面特性应按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进行计算

    9.2.1压型钢板组合板的压型钢板净厚度(不包括镀锌层和饰面层厚度)不应小 于0.75mm,压型钢板非组合板的压型钢板净厚度不应小于0.5mm。 9.2.2压型钢板浇筑混凝土面的波槽平均宽度不应小于50mm。当凹槽内设置栓钉 时,压型钢板总高度(包含压痕)不应大于80mm。 9.2.3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总厚度不应小于90mm;压型钢板肋顶面以上的混凝土 厚度不应小于50mm

    9.2.4当需要为压型钢板组合板提供储备承载力时,可在板底沿跨度方向配置附 加的抗拉钢筋。 9.2.5在连续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或悬臂组合楼板的负弯矩区应按计算配置负弯矩 钢筋,并应留出锚固长度和弯钩,其中连续组合楼板的负弯矩钢筋应伸过板的反 弯点。 9.2.6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在集中荷载作用区段应配置横向钢筋,钢筋的截面面积 不应小于压型钢板肋顶面以上混凝土截面面积的0.2%,钢筋的延伸宽度不应小 于组合楼板的有效工作宽度,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 9.2.7当采用光面开口型压型钢板时,压型钢板组合板应在其剪跨区段内配置横 向钢筋,钢筋间距宜为150~30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9.2.8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在支座区域组合楼板的板 面应配置构造钢筋,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混凝土截面面积的0.2%,钢筋长度 从支座边缘算起,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o/4,其中计算跨度lo对单向板按受 力方向考虑,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 大于200mm 9.2.9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在钢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其中压型钢板在钢 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mm(图9.2.9)

    图9.2.9组合楼板的支承要求

    9.2.10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端部应设置锚固件,通常采用栓钉锚固。栓钉应设置在 端支座的压型钢板凹肋内,穿透压型钢板将栓钉、钢板焊于钢梁上。栓钉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栓钉焊接后的剩余长度应大于压型钢板波高加30mm;栓钉顶面的混凝土 保护层高度不应小于15mm。

    2栓钉直径不应大于压型钢板凹槽宽度的0.4倍,且不得大于19mm。跨度 小于3m的板,栓钉直径宜为13mm或16mm;跨度3~6m的板,栓钉直径宜为 16mm或19mm;跨度大于6m的板,栓钉直径宜为19mm。 9.2.11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在与钢柱相交处被切断,并且钢梁上翼缘外侧至柱外侧 的距离大于7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当柱为闭口型截面(如箱型)时,可采 取在柱壁或钢梁上翼缘焊支托进行加强(图9.2.11)。当柱为开口型截面(如H 型截面)时,开口端可借助于钢梁上翼缘对应的钢柱截面处设置的水平加劲肋加 强。

    图9.2.11柱与梁交接处的压型钢板支托构造

    9.2.12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开洞尺寸不大于300mm时,可不采取加强措施。 9.2.13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开洞尺寸在300mm~750mm之间,且压型钢板的波高 不小于50mm以及孔洞周边无较大集中荷载时,可采用在垂直板肋方向设置角钢 或附加钢筋进行加强(图9.2.13)

    图9.2.13组合楼板开洞加强措施

    9.2.14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开洞尺寸在300mm~750mm之间,且孔洞周边有较大 集中荷载时或楼板开洞尺寸在750mm1500mm之间时,沿顺板肋方向和垂直 板肋方向均应采取加强措施,其中沿顺板肋方向设置槽钢或角钢并与邻近的钢梁 车接,垂直板肋方向设置槽钢或角钢并与顺板肋方向的槽钢或角钢连接(图 9.2.14)。

    图9.2.14组合楼板开洞加强措施

    9.2.15当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并列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洞口,且两洞口之间的净 距小于相邻两洞口的宽度之和时,应验算洞口间板带的承载力,并根据计算结果 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10.2.8压型钢板的制作应符合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 的规定。

    10.3底板吊装、运输及堆放

    10.3.1底板的吊点位置应合理设置,起吊就位应垂直平稳,避免与其它物体相撞 多点起吊时,吊索与板水平面所成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 10.3.2运输时,应采取防止底板移动、倾倒、变形等的固定措施和防止底板损坏 的措施。

    10.3.3底板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底板应按照不同型号、规格分类堆放: 3堆放底板时,每层构件间的垫块应上下对齐,堆垛层数应根据底板、垫块 的承载力确定,并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止堆垛倾覆的措施; 4堆放预制底板时,应采用底板在下的堆放方式,严禁倒置,

    11.1.1楼板施工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和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的规定。 11.1.2楼板施工用的原材料、部品、构配件均应按检验批进行进场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验收记录。 11.2.2预制底板进场时,可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应采取下列措施: 1)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应驻厂监督生产过程。 2)当无驻厂监督时,预制混凝土底板进场时应对其主要受力钢筋数量, 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复检;钢筋桁架楼承板及 压型钢板应对其钢筋桁架的钢筋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压型钢板规 格等进行复检。 检查数量:同一类预制底板不超过1000个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构件数量 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复检。 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 11.2.3底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 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检查处理记录 11.2.4底板应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验收记录。 11.2.2预制底板进场时,可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应采取下列措施: 1)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应驻厂监督生产过程。 2)当无驻厂监督时,预制混凝土底板进场时应对其主要受力钢筋数量、 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复检;钢筋桁架楼承板及 压型钢板应对其钢筋桁架的钢筋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压型钢板规 格等进行复检。 检查数量:同一类预制底板不超过1000个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构件数量 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复检。 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 11.2.3底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 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检查处理记录 11.2.4底板应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11.2.5底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一般缺陷,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应要求构件生产单 立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和处理记录。 1.2.6预制混凝土底板粗糙面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1.2.7底板的预理件、预留插筋、预留孔洞等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产品合格证。 1.2.8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底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2.8的 规定。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检验批检查,同一规格的构件每次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 规格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

    8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底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格

    注:L为预制钢筋架底板标志跨度

    11.2.9预制混凝土带肋底板的尺寸充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2.9的规定。

    11.2.9预制混凝土带肋底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2.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检验批检查,同一规格的构件每次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 规格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

    表11.2.9预制混凝土带肋底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L为预制带肋底板标志跨度

    11.2.1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底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11.2.10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检验批检查,同一规格的构件每次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讠 规格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

    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底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及

    注:L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底板标志品

    建筑标准11.2.11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2.11的规定。

    11.2.11钢筋架楼承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2.11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检验批检查,同一规格的构件每次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 规格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

    .11钢筋析架楼承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11.2.12压型钢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2.1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检验批检查,同一规格的构件每次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 规格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 检验方法:用尺测量。

    表11.2.12压型钢板的尺寸允许偏差

    注:l为测量长度同轴电缆标准,指板长扣除两端各0.5m后的实际长度(小于10m)或扣除后任选的10m长

    ....
  • 相关专题: 钢结构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