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944-2019 重力式沉箱码头棱体强夯处理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6.2.1.1水下夯实区每夯的冲击能可采用200~600kJ/m(不计浮力、阻力等影响),分层厚度可采用 2m~4m,单击夯击能较大时分层厚度可取较大值。 212水上态实区单主态主能应根握要求的加固
DB13/T 29442019
表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
3.2.2强夯施工前,应根据强夯区域复杂程度、工程规模、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等,在施工现场有代 表性的强夯区域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每个强夯试验区范围不宜小于 20mx20m,有条件的工程建议试验区不小于30m×30m。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 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待强夯结束1d~15d后,对试夯强夯区域进行检测,并与夯 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镀锌电焊网标准6.2.3试夯检测及试验成果应包括下列参数:
a)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k、压缩模量Es值或变形模量Eo值等 b)确定合适的夯击能、夯锤尺寸和落距等参数; c)测定强夯后强夯区域的沉降量和夯坑周围的抬升量; d)确定夯点间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最后两击夯沉量和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 e)确定强夯施工停夯标准等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f)检测强夯施工振动、侧向挤压等对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影响,确定与周边工程的安全施工最小距 。
6.2.4.1水下夯实区,锤夯宜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1锤,如图1所示。
2.4.1水下夯实区,锤夯宜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1锤,如图1所示。夯锤宜具有竖 通道。
DB13/T29442019
图1秀锤落点平面示意
第二遍夯击点应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 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2.5夯击击数及夯实遍数
6.2.5.1水下夯实宜采用初、复夯各一遍,或多遍夯实的方法,夯击遍数应根据试夯确定。试夯的停 锤标准:在已夯实的面积范围内任选不小于5m一段复打一次,夯锤相接排列,不压半夯,其平均 劵沉量不大于30mm。不进行试夯时,每遍夯击击数不宜小于8击,并应分两遍夯实, 6.2.5.2水上夯实单点夯击击数应根据现场试验中得到的最佳夯击能确定,停锤标准可按照表2的规 定执行。
5.2.5.1水下夯实宜采用初、复夯各一遍,或多遍夯实的方法,夯击遍数应根据试夯确定。 锤标准:在已夯实的面积范围内任选不小于5m一段复打一夯次,夯锤相接排列,不压半夯, 夯沉量不大于30mm。不进行试夯时,每遍夯击击数不宜小于8击,并应分两遍实。
5.2水上夯实单点夯击击数应根据现场试验中得到的最佳击能确定,停锤标准可按照表2的规 行。
表2水上夯点停锤标准
5.3水上夯实单点夯击遍数应根据减压棱体的性质确定,宜采用2~3遍。后一遍夯点应选在前 夯点间隙位置。单点夯击完成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
6.3强夯施工安全距离
第一排夯点距建(构)筑物的充许安全距离应经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缺少试验资料或经导 根据式(2)计算地面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V,通过与表3进行比较确定,也可按3.0m~5.0 预估。
DB13/T 29442019
重力式码头的强夯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3.2强夯施工安全距离可按空间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 3.3码头后方若设置有倒滤层,应在分层强夯完成后再进行倒滤层施工
7.1.1施工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a)强夯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记录; b)主要施工机具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c)强夯试验的有关资料,当地有关强夯施工的经验资料。
7.1.2施工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a)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b)掌握减压棱体的成分、构成和级配等; c)设置测量控制网,建立现场坐标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7.1.3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码头的沉降、位移、振动等进行监测,若有突然增大的沉降、位移发生 应立即停止施工。
2.1应根据经验或强夯试验结果,预估强夯区域夯后下沉量和夯坑周围的抬开量,根据建筑物 深确定强夯区域起夯面高程,挖填、平整强夯区域至起夯面高程。施工前,必须查明施工区周 夯区域范围内需保护建筑物的位置及高程等,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2应测量强夯处理范围夯前高程。
7.2.2应测量强夯处理范围夯前高程
.3.1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夯能级 其它专用设备。中、高能级强夯施工时, 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正落链时机架倾覆
与夯锤质量相匹配的履带式起重机或 设备。中、高能级强夯施工时,起重机宜配门架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兑钩器的设计应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结构形式应轻便灵活、易于操作。
DB13/T29442019
.3.3务锂低期直为质形, 锤高度,夯锤底面积宜按减压棱体的性 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kPa 但不宜超过80kPa,强夯锤宜按底面积大小,均 匀设置4~6个直径250mm~500mm 。夯锤质量应有明显、永久的标志。
7.4.1点夯施工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整平并清理强夯区域; b)设定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强夯区域的高程; c)夯机就位,起吊吊钩至设计落距高度,将吊钩牵引钢丝绳固定,锁定落距; d)将夯锤平稳提起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e)起吊夯锤至预定高度,锤自动脱钩下落夯击夯点; f)测量锤顶高程,记录夯坑下沉量; g)重复步骤e~f,按设计的夯击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h)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重复步骤b~g,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i)将夯坑整平,测量强夯区域高程,计算本遍夯沉量; j)在规定的间歇时间后,按以上步骤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k)满足间歇时间后,进行满夯施工。
7.4.2满夯施工宜按以下步骤进行:
a)平整强夯区域; b)测量强夯区域高程,设定第一遍满夯基准线; c)起重机就位,将夯锤置于基准线端; d)按照夯印搭接1/4锤径的原则逐点夯击,完成规定的夯击数: e)逐排夯击,完成第一遍满夯; f)强夯区域整平,并测量强夯区域高程; g)设定第二遍满夯基准线; h)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二遍满夯; i)平整强夯区域; i)测量强夯区域高程(如果满夯为一遍完成时步骤g~i略去)
7.5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
7.5.1水上强夯施工质量偏差控制应符合下列
a)夯点测量定位允许偏差土5cm; b)夯锤就位允许偏差土15cm。
7.5.2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a)施工前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b)在每一遍施工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c)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最后两击的夯沉量; d)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7.5.3试验段的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螺纹标准DB13/T 29442019
a)在试夯范围内选取3个断面,每个断面上按照每米1个点进行夯沉观测,计算平均值; b)观测时对夯前和第1~4夯各测1次高程,以后每2夯测1次高程,至相邻测次的累计夯沉量 趋于接近并达到设计要求; c)试夯施工中、施工后应对试夯范围内沉箱位移和沉降进行观测。 7.5.4应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 施,检测项目按表4的规定执行。
表4施工质量检测项目
7.6.1强夯施工前应做好强夯振动、噪声和扬尘可能对周围环境、居民、工程、设施设备 造成的影响评估,并制定防护措施
bs标准7.6.2在被保护的工程周围可采取以下隔振防振措施:
a)设置应力释放孔; b)设置隔振沟; c)应力释放孔和隔振沟的深度应大于强夯振动速度衰减到满足安全标准时的深度,孔内和沟内可 回填锯末、木屑等异性介质; d)在靠近被防护对象的地带,可采取改变施工参数,用小面积夯锤、小夯击能的施工设备
....- 相关专题: 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