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45/T 021-2020 水运工程三维挖填设计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6.1.2地形测量数据符合下列要求:
a)地形测量数据应符合GB50026、JTS131的有关要求; b 收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应符合CH/T9008.2和CH/T9009.2的有关规定。当缺乏 数字高程模型(DEM)时,可收集地形点、等高线、遥感影像等数据。 6.1.3地质数据应主要收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原位试验、物探数据、风化、卸荷、水文地质、特 殊性岩土、不良物理地质作用等资料,并符合下列规定: a)宜优先收集工程地质勘察原始记录和地质分析成果的数据; b)当建模前有地质图成果时,宜从地质图中采集地质界线和描述数据。 6.1.4勘探数据宜主要收集勘探类型、位置、规格及其揭露的地质信息数据, 6.1.5物探数据宜主要收集物探方法、测试位置及主要原始测试数据和解译成果。 6.1.6试验与观测数据宜主要收集试验与观测方法、类型、位置、组数和地质条件,以及主要的原始 数据和成果,
6.2.1开展三维挖填设计前,应对收集的地形、地质、勘探、物探、试验、观测、水文等数据在保证 数据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截取、筛选、格式转换等处理,并保留处理的相关过程。数据处理可根据工程 项目不同阶段的建模精度要求,对数据信息进行简化。
烟草标准6.2.2地形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三维地形信息模型数据格式应与三维挖填模型数据格式相匹配; b) 当地形数据量大且存在亢余时,应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允余数据的消除处理。 6.2.3 地质数据处理符合下列要求: a.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数据格式应与三维挖填模型数据格式相匹配: 6 地质原始记录和分析成果的数据应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数据电子表格或文本文件; C 纸质图件中的地质界线数据应进行量化处理,并应保持原图精度;电子图件数据应提取有效 的地质界线数据; d 地质界线可通过调整图形单位、比例及变换坐标导入三维地质系统,并为地质线条图元赋予工 程地质属性。 6.2.4 勘探、物探、试验与观测数据处理符合下列要求: a 作业描述信息可通过数字化处理形成数据的电子表格或文本文件: 作业成果数据可通过仪器设备导出或按要求整理形成数据的电子表格或文本文件; 形成数据的由子表格或文本文件
设计应用过程中的数据资料传递遵循协同、共享的原则,每个设计阶段的数据资料应按照对 型的拆分标准和建模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数据资料文件的命名应符合标准、规范。 2设计人员在接收上一阶段数据资料的过程中,应对数据的格式、数量和规范性进行复核
6.4.1三维挖填设计信息模型存储应保存模型本身的完整信息,并保证与其它信息模型、相关数据的 关联信息完整性。 6.4.2三维挖填设计信息模型应按不同设计阶段分别存储,并保留模型的版本信息,
用数据交换需求,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7.1.2三维建模应按照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创建,当按工程部位、专业等分别创建时,各模型应协调 致,并能够集成应用。 7.1.3三维建模应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和度量单位。 7.1.4三维地形信息模型、三维地质信息模型以及三维挖填设计模型等的颜色定义,符合整体展示美 见和直观区分要求: a)地质模型的颜色体现地质分层和岩土特征; b)三维挖填各专业模型的颜色应满足模型展示美观和区分各专业与系统的需求。 7.1.5不 模型元素信息应统一分类、命名和设定编码规则。 7.1.6 模型在进行增加、细化、拆分、合并、集成等创建操作后,应对新创建模型进行正确性和完整 性检查。 7.1.7模型创建完成后应删除模型中穴余的参照文件、模型元素和信息等。 7.1.8 模型阶段宜根据项目各设计阶段的应用需求进行划分,设计信息模型包含的最小模型单元应满 足模型精度几何应用要求。 7.1.9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应按建模流程进行,并在建模过程中进行模型编辑与修改。建模流程如下: 收集地质数据:包括地质调绘、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及物探数据: b 建立标准地层:三维模型属性基于标准地层进行定义,地层属性修改和发布同样基于标准地层: C 数据录入:地质调绘、地层岩性数据及原位测试数据。录入地层岩性时依据不同地层划分层位: 数据录入后应进行检查,确保录入数据准确无误; d 建立三维模型:可通过录入钻孔数据、钻孔建模、地形建模、地质建模等流程建立三维地质信 息模型,地质信息模型可依据不同地层划分层位;三维地质信息模型的建立可由自动建模、半 自动建模或手动建模方式生成; e 模型调整:通过对模型进行动态切,根据工程地质经验,对地层岩性和层位序进行分析后重 新调整部分层序,对局部特殊地质手动建模; 模型分析出图:对模型进行动态切,多角度分析模型立体与平面关系,并实现剖面图二维出 图; 名 模型染及发布:对三维模型赋予材质、色彩、光照、附属设施等必要因素,达到下游专业直 接应用程度及模型展示效果。
7.2三维地形信息模型建立
7.2.1地形模型应包括地形点、地形等高线、地形面等。 7.2.2当地形数据为数字高程模型(DEM)时,可直接作为建模的地形面模型,宜采用不规则三角网(TIN) 表示。当地形起伏变化小时,亦可采用规则格网(GRID)表示。 7.2.3当地形数据为地形点、等高线时,可采用地形点、等高线生成地形面模型。 7.2.4地形面模型剪裁和拼接符合下列要求: a 地形平面范围宜截取为矩形,不规则场地可截取为多边形; b 当模型分为多个区块时,各区块地形面边界应无缝连接; C 当剪裁范围内的地形面不完整时,应对空缺部位拼接完整, 7.2.5 地形面模型完成后应根据新增勘探点实测坐标、高程及时修正。 乙.2.6地形模型经校验并固化发布后方可用于下一阶段
a)地形平面范围宜截取为矩形,不规则场地可截取为多边形; b 当模型分为多个区块时,各区块地形面边界应无缝连接; C 当剪裁范围内的地形面不完整时,应对空缺部位拼接完整, 2.5 地形面模型完成后应根据新增勘探点实测坐标、高程及时修正。 2.6 地形模型经校验并固化发布后方可用于下一阶段,
7.3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立
7.3.1地质模型应以地形模型为基础,采用点、线、面、体图元表示,并符合下列要求: a)地质模型宜包含地质信息、地层模型、地质构造模型、水文地质模型; 地层岩性按照儿何模型建立;风化、卸荷、不良地质作用,按属性模型建立; C 地质模型建立后,应对各个原始地勘数据进行检查确保数据无误并真实反映实际地质条件; 模型边界不应小于工程挖填方边界及对工程造成影响的地质条件边界。 7.3.2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的完整度应依据钻孔数据,优先采用建模精度损失较小的建模方法,且与地 质勘察成果匹配。
7.4.1水运工程三维挖填设计应采用协同 非方式,并应按模型层级开展协同设计工作。 7.4.2协同设计宜通过协同设计环境实现,并应满足设计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需求 7.4.3项目级协同设计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7.4.1水运工程三维挖填设计应采用协同工
将子项目信息模型关联到项目级信息模型中,协调其平面、高程位置及相互关系等: b 检查各子项目信息模型之间连接关系的正确性及连接后模型的完整性; 完成项目级信息模型设计质量管控流程工作。 7.4.4 子项目协同设计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a. 在子项目信息模型中创建各专业级信息模型,协调专业间设施性空间占用需求,避免空间使用 冲突的发生; 对专业间非设施性空间使用需求进行检查,完成子项目信息模型设计质量管控流程工作。 7.4.5 专业级协同设计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a 协调专业内设计意图表达的准确性、各专业的空间使用需求,避免空间使用冲突的发生: 对专业内非构件与构件的空间使用需求进行检查,完成专业级信息模型的设计质量管控流程工 作。
数据共享,完成设计质量管控和交付工作。
7.4.8协同设计环境应保障信息模型数据安全,支持用户权限管理。
7.5三维控填信息模型的建立
7.5.1挖填模型可分为挖方模型与填方模型。 7.5.2挖填模型应在地形模型及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创建,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 信息。 7.5.3三维挖填信息模型应具备二维表达功能,通过提取相关信息,在二维图中采用符号化表达,形 成二维图纸。 7.5.4三维挖填信息模型分区块建立时,挖填边界应无缝连接。 7.5.5挖填模型中应对高边坡、不良地质段、地质灾害部位等进行标注
7.6.1三维模型应从建模的合规性、合理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前应做好建模依 据、记录和成果等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 7.6.2根据各专业交付信息表对模型的元素、图元、属性信息进行全过程检查。 7.6.3 模型检查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模型应及时进行模型编辑与修改。 7.6.4 模型的具体检查要求符合以下规定: a 模型合规性的检查内容应包括建模任务要求、基础数据整理、建模过程方法、成果检查验证、 模型固化发布等; b 模型合理性的检查可采用三维视图和随机剖面等方式,对测绘、地质、航道等专业各模型之间 是否存在冲突进行检查; 模型准确性的检查内容应包括模型精度和模型与基础数据、分析数据的一致性,可采用目测、 量测、统计等方法; d 模型完整性的检查内容应包括建模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建模资料收集齐全、模型元素及属性完 整。
3.1.1三维挖填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并注意与相工程相协调。挖方断面和填方断面形 状、尺寸等参数应根据工程结构及地质条件确定。 3.1.2挖槽应按使用要求、施工要求和水域冲淤情况进行设计,涉及建筑物及边坡稳定的尚应满足稳 定性要求,挖方断面和填方断面应符合项目总体要求。 3.1.3疏浚工程的土质特性或水动力环境变化较大,且蔬浚厚度较大时,可在不同区段采用不同的设 计边坡坡比;疏浚厚度较小时,可采用统一且较缓的边坡坡比。 3.1.4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地质对挖方或填方断面进行优化。 3.1.5三维挖填设计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规范和标准要求
8.2设计参数输入、输出
数据输入内容主要包括挖填设计参数,输入数据格式应符合6.2的要求, 数据输出内容主要包括挖填设计平面图、断面图、纵断面图,工程量表,输出数据格式宜采 dwg、docx(doc)、xlsx(xls)等常规格式。
3.2.3挖填工程量宜采用三维地质体积法或断面法计算暖通空调管理,并输出各岩土分类的计算成果。
9.1.1信息模型交付成果应采用电子文件形式交付;非信息模型成果文件内容、标准及格式应符合各 阶段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定。 9.1.2三维挖填设计交付成果包括信息模型及其属性数据、说明书和图纸、交付清单等。 9.1.3说明书内容应主要包括工程概况、任务要求、建模依据、建模范围及内容、模型精度、使用注 意事项、建模软件及版本等。 9.1.4 三维挖填模型成果满足版本唯一性、数据保密、数据访问权限等要求: a 三维挖填模型产品应写入模型信息、项目信息、任务信息、单位信息等内容,并采用产品唯 码进行标识; 6 模型交付前宜对三维挖填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清除模型编辑与修改过程数据; 对涉密的内容应进行加密处理;并设定模型访问及处理权限,
9.2.1三维挖填设计成果交付前应进行校审, 工程量计算精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9.2.2三维挖填设计成果应符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规定
表A.1规定了三维挖填建模难度等级的划分。
附录A (规范性) 三维挖填建模难度等级划分
表A.1三维挖填建模难度等级划分
给排水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指 水运工程三维挖填设计指南 DBJT 45/T 021—202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相关专题: 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