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 T51231-2016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 T51231-2016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 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 建筑。
2.1.3建筑系统集成
以装配化建造方式为基础,统筹策划、设计、生产和施 等,实现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 统一体化的过程。
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 化的设计。
collaborative design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相互 配合,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 装等要求的一体化设计。
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以承受或传递荷 载作用的整体。
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 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1.8 设备与管线系统
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 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2. 1.9 内装系纟
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 等组合而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整体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 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 1. 11 部品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 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全部安装完成,达到 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性能的状态
配式装修 assembleddecoratic
采用十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 的装修方式。
2. 1. 14 王式工法
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
2. 1. 15 模块 module
2.1.16标准化接口
具有统一的尺寸规格与参数,并满足公差配合及模数协调 接口。
2.1.17集成式厨房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 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integrated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墙面(板)、吊顶和洁具设备及管线
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2. 1. 19 整体收纳
2.1.20装配式隔墙、吊顶和楼地面 iassembled partition wall, ceilingandfloor 由工厂生产的,具有隔声、防火、防潮等性能,且满足空间 功能和美学要求的部品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隔 墙、吊顶和楼地面。
由工厂生产的,具有隔声、防火、防潮等性能,且满足 功能和美学要求的部品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厅 墙、吊顶和楼地面。
2.1.21管线分离pipe&wire detached from structure system
2. 1.22 同层排水
在建筑排水系统中,器具排水管及排水支管不穿越本层结 楼板到下层空间、与卫生器具同层敷设并接入排水立管的排力 方式。
2.1.23预制混凝土构件
2.1.24装配式混凝士结松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泪 结构。
2.1.25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2.1.25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 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 配整体式结构
panel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墙体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多层装配式混凝二 结构。
2.1.27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 构件,简称叠合梁、叠合板
2.1.29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 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人需搭接的 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2.1.31水平锚环灌浆连接
同一楼层预制墙板拼接处设置后浇段,预制墙板侧边甩出 筋锚环并在后浇段内相互交叠而实现的预制墙板竖缝连接方式
f。—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w 横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2.2.3计算系数及其他
产运输、施工安装,实现全过程的协同。 3.0.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 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建筑及部品部件的系 化和多样化。
3.0.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
3.0.3部品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设置产品标识,提高生产精度,保障产品质量。
等专业,制定相互协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应采用装配式施工 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3.0.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实现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
3.0.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才 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0.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采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建筑使用 安全、便利、舒适和环保等性能
3.0.8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进行技术策划,对技术
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 与技术实施方案
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等要求,并应采用绿色建材和性能优良 的部品部件。
4.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模数协调,采用模块组
设计,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进 行集成。
4.1.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按照集成设计原则,将建筑、
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智能化和燃气等专业之间进行协同 设计。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宜建立信息化协同平台,采用标
4.1.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宜建立信息化协同平台,
准化的功能模块、部品部件等信息库,统一编码、统一规则, 专业共享数据信息,实现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4.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满足建筑全寿命期的使用
4.1.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有关防火、防水
保温、隔热及隔声等要求。
4.2.4梁、柱、墙等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
4.2.5构造节点和部件的接口尺寸宜采用分模数数
nM/5、nM/10
4.2.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开间、进深、层高、洞口等优先尺 寸应根据建筑类型、使用功能、部品部件生产与装配要求等 确定。
4.2.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定位宜采用
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部件的水平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部 的竖向定位和部品的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
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部件的水平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
4.2.8部品部件尺寸及安装位置的公差协调应根据生产装配
求、主体结构层间变形、密封材料变形能力、材料干缩、温差 形、施工误差等确定。
4.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采用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 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 4.3.2公共建筑应采用楼电梯、公共卫生间、公共管并井、基 单元等模块进行组合设计。
4.3.3住宅建筑应采用楼电梯、公共管井、集成式厨房
4.3.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部品部件应采用标准化接口。
1应采用天开间天进深、空间灵活可变的布置方式; 2平面布置应规则,承重构件布置应上下对齐贯通,外墙 洞口宜规整有序; 3设备与管线宜集中设置,并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 4.3.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阳台板、空调板、外窗、遮阳设施及装饰等部品 部件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通过建筑体量、材质肌理、色彩等 变化,形成丰富多样的立面效果; 3预制混凝土外墙的装饰面层宜采用清水混凝土、装饰混
1外墙、阳台板、空调板、外窗、遮阳设施及装饰等部 部件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通过建筑体量、材质肌理、色彩 变化,形成丰富多样的立面效果; 3预制混凝土外墙的装饰面层宜采用清水混凝土、装饰
凝土、免抹灰涂料和反打面砖等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 4.3.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根据建筑功能、主体结构、设备管 线及装修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层高及净高尺寸。
4.4.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
线系统和内装系统均应进行集成设计,提高集成度、施工精度和 效率。
4.4.2各系统设计应统筹考虑材料性能、加工工艺、运车
4.4.3结构系统的集成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功能复合度高的部件进行集成设计,优化部件 规格; 2 应满足部件加工、运输、堆放、安装的尺寸和重量要求 4.4.4 外围护系统的集成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外墙板、幕墙、外门窗、阳台板、空调板及遮阳部 牛等进行集成设计; 2应采用提高建筑性能的构造连接措施; 3宜采用单元式装配外墙系统。 4.4.5 设备与管线系统的集成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 应综合设计; 2宜选用模块化产品,接口应标准化,并应预留扩展条件 4.4.6 内装系统的集成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内装设计应与建筑设计、设备与管线设计同步进行; 2 宜采用装配式楼地面、墙面、吊顶等部品系统; 3住宅建筑宜采用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及整体收纳 等部品系统。
4.4.7接口及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结构系统部件、内装部品部件和设备管线之间的
式应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 2结构系统与外围护系统宜采用干式工法连接,其接缝宽 度应满足结构变形和温度变形的要求; 3部品部件的构造连接应安全可靠,接口及构造设计应满 足施工安装与使用维护的要求; 4应确定适宜的制作公差和安装公差设计值; 5 设备管线接口应避开预制构件受力较大部位和节点连接 区域。
表5.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的 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仅个别框支墙的情况。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的部分; 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不包括 仅个别框支墙的情况。
5.1.3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5.1 的数值
5.1.3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5.1.3
表5.1.3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5.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 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 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 等级应按表5.1.4确定。其他抗震设防类别和特殊场地类别下的 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装 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JGI3中对抗震措施进行调整的规定。
表5.1.4丙类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5.1.5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
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国家 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当 采用本标准未规定的结构类型时,可采用试验方法对结构整体或 者局部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复核, 并应进行专项论证。
5.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采取措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安全
等级为一级的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进行抗连续倒塌概 念设计。
1当设置地下室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2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宜采用 现浇混凝土; 3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4当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框架结构的首层柱采用预制 混凝土时,应采取可靠技术措施
5.2.1混凝土、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的性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等的有关规定。 5.2.2用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镀锌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有关规定。镀 锌金属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宜小于0.3mm,波纹高度不应小 于 2.5mm。
5.2.1混凝土、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的性能要求应符合国家现 宁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等的有关规定。
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有关规定。 锌金属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宜小于0.3mm,波纹高度不 于 2. 5mm。
5.2.3用于钢筋机械连接的挤压套筒,其原材料及实测力
5.2.3用于钢筋机械连接的挤压套筒,其原材料及实测力学性 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有 关规定。
5.2.4用于水平钢筋锚环灌浆连接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符
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 关规定。
5.3结构分析和变形验算
5.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时,节点和接缝的模拟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当预制构件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且接缝构造及承载力满 足本标准中的相应要求时,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拟; 2对于本标准中未包含的连接节点及接缝形式,应按照实 际情况模拟
5.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时,节点和接缝的模拟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当预制构件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且接缝构造及承载力满 足本标准中的相应要求时,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拟; 2对于本标准中未包含的连接节点及接缝形式,应按照实 际情况模拟。 5.3.2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时,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及罕遇地 震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受力状态采用弹性分析 方法或弹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时,宜根据节点和接缝在受 力全过程中的特性进行节点和接缝的模拟。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可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节 点和接缝的非线性行为可根据试验研究确定。 5.3.3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应计人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当采用轻质墙板填充墙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的方法考虑其对结构 刚度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9;对 于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1.0。 5.3.4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节 点和接缝的非线性行为可根据试验研究确定。 5.3.3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应计人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当采用轻质墙板填充墙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的方法考虑其对结构 刚度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9;对 于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1.0。 5.3.4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 问位移应等合下式机定
当采用轻质墙板填充墙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的方法考虑其对结村 别度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9;又 于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1.0。
5.3.4在风何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内最天的弹性层 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规定:
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ue一 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 [o]——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表5.3.4采用; h一层高。
表5.3.4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5.3.5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 移应符合下式规定:
Au,
式中:△up 弹塑性层间位移; [o,]一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表5.3.5采用 h 层高。
表5.3.5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4.1预制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
5. 4 构件与连接设计
1预制构件的设计应满足标准化的要求,宜采用建筑信息 化模型(BIM)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预制构件的钢筋与预 留洞口、预埋件等相协调,简化预制构件连接节点施工; 2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等应满足制作、运输、安 装各环节的要求; 3预制构件的配筋设计应便于工广化生产和现场连接。 5.4.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 国宝
地震设计状况: 2
.... - 建筑管理 混凝土结构
- 相关专题: 混凝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