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190.1-2015 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木结构

  • DB11/T 1190.1-2015  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木结构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09.80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3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11/T 1190.1-2015 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木结构

    c)屋面应检查开裂、渗漏、歪闪、塌陷、腐朽等质量缺陷; d)其它木构件应检查糟朽、缺失等质量缺陷。

    6.5木材强度等级确定

    6.5.1木材强度等级可按以下方法确定

    a)木材的弦向抗弯试验结果; b)鉴定木材的树种,依据GB50005确定木材的强度等级; c)落叶松木构件可通过木材材料力学性能非破损检测确定。 6.5.2通过弦向抗弯试验判定木材的强度等级,应从维修替换下的原结构构件中选取与被鉴定构件材 生相同的木材,制作试件。取样检测的要求及强度等级的判定,应按GB/T50344的规定执行。 6.5.3落叶松木构件非破损检测木材强度可参见本标准附录A的方法执行。木材强度等级的判定,应 遵守下列规定: a)抽取5个构件,在每个构件上设置5个测区; b) 以同一个构件5个测区换算抗弯强度的平均值作为代表值,取5个代表值中的最小代表值按表 3判定木材的强度等级; C) 当判定的强度等级高于GB50005所规定的同种木材的强度等级时,取GB50005所规定的强度 等级为最终判定等级

    表3木材强度检验标准

    6.6.1木构件缺陷检测应采用经验检查法和非破损检测法。 6.6.2经验检查应由有经验的检测人员实施,通过目视、尺量、探针、敲击等方法检查构件外观质量 和内部缺陷 6.6.3经验检查无法确定内部缺陷状况或需要定量检测内部缺陷时,宜采用非破损检测缺陷的方法 参见本标准附录B。

    7.1.1木结构古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承载能力验算: a) 已产生局部破坏现象的构件和节点; b) 维修加固后荷载受力条件有改变的结构和节点; C) 存在明显变形、裂缝、腐朽、虫等缺陷,需进行承载力验算的构件 7.1.2 验算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结构构件验算采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应参照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规定; 结构构件验算使用的计算模型,应符合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 C) 结构上的作用应按GB50165的规定执行; d)木材强度等级应按照本标准6.5条方法确定:

    e) 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应采用现场实测数据,木构件缺陷处的有效截面面积应采用本标准6.6 条的实测数据, 7.1.3梁、柱构件应按GB50005的有关规定验算其承载能力,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当梁过度弯曲时,梁的有效跨度应按支座与梁的实际接触状况确定,并应考虑支座传力偏心对 支承构件受力的影响; b) 柱应按两端铰接计算,计算长度取侧向支承间的距离,对截面尺寸有变化的柱可按中间截面尺 寸验算; c) 若原有构件已部分缺损或腐朽,应按剩余的有效截面进行验算。 7.1.4 古建筑中的斗棋可依据缺陷状况判定其安全性等级。 7.1.5 结构构件安全性鉴定采用的检测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采用不止一种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测试时,应根据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检测应有取样、布点方面的详细说明。当测点较多时,还应绘制测点分布图。 C) 当怀疑检测数据有异常值时,其判断和处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应随意舍弃数 据。 7.1.6 当需通过荷载试验判定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时,应按现行标准进行。若检验合格,可根据其完好 程度,定为a级或bu级,若检验不合格,可根据其严重程度,定为Cu级或d级。 7.1.7结构构件仅作短期荷载试验,其长期效应的影响应通过计算补偿。 7.1.8 当木结构古建筑中的构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根据其实际完好程度定为au级或bu级: a) 该构件未受结构性改变、修复和使用条件改变的影响; b)该构件未遭明显的损坏; 一法的件工作正觉日可告

    7.2木构件安全性等级判定

    7.2.1木构件安全性等级判定,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裂缝、腐朽、 虫蛀、天然缺陷和历次加固现状等检查项目,分别判定每一受检构件的等级,并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该 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7.2.2当木构件及其连接的安全性按承载能力判定时,应按表4的规定,分别判定每一验算项目的等 级,并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等级

    表4木构件及其连接承载能力等级的判定

    7.2.3验算古建筑术结构时,其术材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按GB50005的规定执行,并乘以结构重要性系数0.9;有特殊要求另定 b)对外观已显著变形或木质已老化的构件,还应乘以表5中规定的调整系数。 c)对仅以恒载作用验算的构件,还应乘以GB50005中规定的调整系数。 7.2.4当木构件的安全性按构造判定时,应按表6的规定判定检查项目的等级

    7.2.5当木构件的安全性按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判定时,应按表7的规定判定检查项目 的等级。木构件的位移(或变形)未发生表7各检查项目的情况,检查项目的等级可根据其完好程度判 定为au级或bu级。 7.2.6当木构件的安全性按裂缝检测结果判定时,应按表8的规定判定检查项目的等级。木构件的裂 缝未发生表8各检查项目的情况,检查项目的等级可根据其完好程度判定为au级或bu级。 7.2.7当木构件的安全性按腐朽判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按表9的规定判定检查项目的等级;木构件的腐朽未发生表9各检查项目的情况,检查项目 的等级可根据其完好程度判定为au级或bu级。 b)当封入墙体内的木结构或其连接已受潮时,即使木材尚未腐朽,也应直接定为cu级。

    表5考虑长期荷载作用和木质老化的调整系数

    表7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等级的判定

    表10木材天然缺陷的判定

    7.2.10木构件的安全性按历次加固判定时 应按表11的规定判定检查项目的等级。木构 固未发生表11各检查项目的情况,检查项目的等级可根据其完好程度判定为au级或b级。

    表11历次加固等级的判定

    木结构古建筑承载力验算及抗震鉴定可参见

    7.3.1砖墙安全性等级判定,应按风化、倾斜、裂缝3个项目检查,按表12的规定分别判定每一受检 构件的等级,并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砖墙未发生表12各检查项目的情况,检查 项目的等级可根据其完好程度判定为au级或bu级。

    表12砖墙安全性等级的判定

    8.1.1古建筑安全性等级判定,应按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系统划分为3个子单元,并应分 别按本章8.2条~8.4条规定的方法进行判定。 8.1.2当计算上部承重结构的作用效应,或验算地基变形、稳定性或承载能力时,除应符合本标准 7.1.2条的有关规定外,对地基的岩土性能标准值和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根据现场检验结果按国家现 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取值。 8.1.3当仅对某个子单元的安全性进行鉴定时,该子单元与其它相邻子单元之间的交叉部位,也应进 行检查,并应在鉴定报告中提出处理意见

    8.2.1鉴定地基的安全性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宜根据古建筑的整体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检查结果进行判定; b 现场条件适宜按地基基础承载力进行判定时,可根据古建筑基础的沉降情况和有关岩土工程勘 察资料,并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 c) 当发现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对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 d) 建造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的古建筑,应验算地基稳定性。 2.2当地基的安全性按地基变形(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或其上部结构反应的检查结果判定时,应 安下列规定判定: a)A级建筑物无沉降裂缝、变形或位移; b)Bu级建筑物上部结构砌体部分虽有轻微裂缝,但无发展迹象; c)Cu级建筑物上部结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5mm的沉降裂缝; d)Du级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发展明显,砌体的裂缝宽度大于10mm。 2.3当地基的安全性按其承载能力判定时,可根据本条标准8.2.1条规定的检测或计算分析结果 用下列标准判定; a)当承载能力符合GB50007的要求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完好程度判定为Au级或Bu级。 b)当承载能力不符合GB50007的要求时,应根据建筑物损坏的严重程度判定为C级或D.级。 2.4当地基基础的安全性按基础判定时,宜根据下列原则进行: 宜采用抽样或局部开挖进行检测,若检测中发现基础有裂缝、局部损坏或腐朽现象,应查明其 原因和程度,并结合工程经验及相关现行地基基础规范做出综合判断。 b) 在下列情况下,可不经开挖检查而直接判定基础的安全性等级: 1)当地基的安全性等级已判定为A级或Bu级,且建筑场地的环境正常时,可取与地基相同 的等级。 2)当地基的安全性等级已判定为C级或Du级,且根据经验可以判断基础也已损坏时,可取 与地基相同的等级。 2.5当地基基础的安全性按地基稳定性判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Au级建筑场地地基稳定,无滑动迹象及滑动史; Bu级建筑场地地基在历史上曾有过局部滑动,经治理后已停止滑动,且近期评估表明,不会再 滑动; c) Cu级建筑场地地基在历史上发生过滑动,目前虽已停止滑动,若触动诱发因素,仍有可能再滑 动; d)D级建筑场地地基在历史上发生过滑动,目前又有滑动或滑动迹象。

    3.1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 种松件的安全性等级、结移的整体性等级半 受检构件的判定结果,按表15的规定

    表15主要构件安全性等级的判定

    8.3.3当判定一种一般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根据其每一受检构件的判定结果,按表16的规定判定。

    表16一般构件安全性等级的判定

    3.4当判定构件的整体性等级时,应按表17的规定判定检查项目的等级。构件的整体性未发生表 7各检查项目的情况,检查项目的等级可根据其完好程度判定为a级或b级,按下列原则判定该结构 体性等级: a)若5个检查项目均不低于B级,可按占多数的等级判定。 b)若仅1个检查项目低于Bu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为Bu级或Cu级。 C)若不止1个检查项目低于B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为C级或D.级,

    表17结构整体性等级的判定

    3.5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应根据8.3.2条8.3.4条的判定结果,按下列原则判定: a) 应按各种主要构件的判定结果,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 b 当上部承重结构按8.3.5a)判定为B.级,发现其主要构件所含的各种cu级构件或其连接处于下 列情况之一时,宜将所判定等级降为C.级: 1)Cu级沿建筑物某方位呈规律性分布,或过于集中在结构的某部位; 2)出现c级构件交汇的节点连接: 3)Cu级存在于人群密集场所或其他破坏后果严重的部位。 c)当上部承重结构按8.3.5a)判定为C级,发现其主要构件或连接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宜将所判 定等级降为Du级: 1)古建筑中,有50%以上的构件为C级; 2) 多层古建筑中,其底层均为Cu级; 多层古建筑的底层出现d级;或任何两相邻层同时出现d级; 4) 在人群密集场所或其他破坏后果严重部位,出现d级, d) 当上部承重结构按8.3.5a)判定为Au级或Bu级,结构整体性等级为C级时,应将所判定的上 部承重结构安全性等级降为Cu级。 e) 当上部承重结构在按8.3.5d)作了调整后仍为Au级或Bu级,各种一般构件申,其等级最低的 种为C级或D级时,还应按下列规定调整其级别: 1)该种一般构件参与支撑系统或其他抗侧力系统工作,或在抗震加固中,已加强了该种构件 与主要构件锚固,应将所判定的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等级降为C级。 2) 当仅有一种一般构件为C级或D级,且不属于1)的情况时,可将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 等级定为B级。

    8.4.1围护系统的安全性,应根据该系统专设的和参与该系统工作的各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进行判定。 8.4.2当判定一种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根据每一受检构件的判定结果及其构件类别,分别按8.3.2 条或8.3.3条的规定判定。

    当仅有A级或Bu级时,按占多数级别判定。 含有C级或D.级时,可按下列规定判定: 1)若Cu级或D.级属于主要构件时,按最低等级判定;

    9鉴定单元安全性等级判定

    座建筑有关的其它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性判定。 9.2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应根据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下列原则判定: a)应根据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的判定结果按其中较低等级判定。 b) 当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上项判定为Asu级或Bsu级、围护系统的等级为Cu级或Du级时,可 根据实际情况将鉴定单元安全性等级降低一级或二级,最终等级不应低于Csu级。 9.3对下列任一情况,可定为Dsu级: a)建筑物处于有危险的建筑群中,且直接受到其威胁。 b)建筑物朝一方向倾斜,且速度开始变快。 9.4测定的动力特性与原记录或理论分析计算值相比,基本周期显著变长或振型有明显改变时,应经 进一步检查、鉴定后再判定该建筑物的安全性等级

    A.1.1.1 工作原理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古建筑落叶松木构件材料力学性能非破损检测方

    微型探针在电机驱动下以恒定速度刺入木材内部,测定刺入过程所受的木材阻力。

    A.1.1.2 技术指标

    阻力仪主要由探针、电池组、分析软件等部件组成。主要参数:微型探针轴直径不应大于1.5mm; 激型探针针头直径不应大于3.0mm;最大探测深度不应小于43mm。阻力仪检测时在木构件内部形成直径 约为3mm的通道,对木构件的结构性能没有影响。

    A.1.2应力波检测仪

    A.1.2.1 工作原理

    A.1.2.2技术指标

    应力波检测仪由传感器和信号采集器组成。主要参数:传感器数量不应小于2;可进入被测物 不应小于20mm;测量误差不应大于土1uS。应力波检测仪检测时在木构件表面形成直径约4mm的 木构件的结构性能没有影响。

    A.1.3含水率检测仪

    通过探针插入方式测定材含水率。测量深度不应小于30mm,测量最小范围5%~30%,测量误 大于1%。

    A.2现场检测操作步骤与数据处理方法

    A.2.1检测对象确定

    检测对象为在古建筑中起承重作用的关键木构件,包括横梁、立柱、枋、標等

    A.2.2测区位置确定

    测区位置应选择木构件无缺陷的良好部分。对承受弯曲载荷的构件(如横梁),选择产生拉应 部位,为其中间部位下表面。对承受轴向载荷的构件(如立柱),选择沿高度方向的不同部位

    A.2.3微钻阻力检测

    A.2.4.1应力波测量仪的两个探针沿被测木构件长度方向插入其表层,探针与试件长度方向夹角为3 0°~45°。记录两探针插入点间距。推荐两探针间距为600mm。 A.2.4.2用小锤敲击发射极探针,第一次敲击的传播时间读数无效,从第二次开始,连续敲击测定三 次所得传播时间读数(单位:us)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A.2.4.3发现数据异常,可移动两探针到适当位置,重复步骤A.2.4.2。 A.2.4.4根据两探针间距和应力波传播时间计算出应力波传播速度(m/s)

    A.3落叶松木构件材料力学性能计算公式

    3.1将实测含水率x%时的F、V.转化为9%含水率时的Fg、Vg。转换公式(A.1)和(A.2)。

    Vg=0.858v.+0.014MC,+0.536

    +0.125MC+26.733.

    式中: 含水率9%时的应力波速度,单位为(km/s); 含水率9%时的微钻阻力,单位为(Resi); 含水率x%时的应力波速度,单位为(km/s); Fx—含水率x%时的微钻阻力,单位为(Resi); MC一一含水率x%,适用含水率范围(6%~16%)。 注:F,若用德国Rinntech公司开发的微钻阻力仪测得,则直接代入公式(A.2);如使用其它品牌微钻阻力仪时,则 应乘以系数k后代入公式(A.2)。系数k为Rinntech阻力仪与所用阻力仪间输出阻力比值。 1.3.2根据前面的Fg、V9,计算9%含水率时材料各项性能(95%置信度)和密度。计算公式如(A.3)、 (A.4)、(A.5)、(A.6)

    含水率9%时的应力波速度,单位为(km/s); 含水率9%时的微钻阻力,单位为(Resi); 含水率x%时的应力波速度,单位为(km/s); Fx含水率x%时的微钻阻力,单位为(Resi); MC一含水率x%,适用含水率范围(6%~16%)。 注:F,若用德国Rinntech公司开发的微钻阻力仪测得,则直接代入公式(A.2);如使用其它品牌微钻阻力仪时,则 应乘以系数k后代入公式(A.2)。系数k为Rinntech阻力仪与所用阻力仪间输出阻力比值。 A.3.2根据前面的Fg、V9,计算9%含水率时材料各项性能(95%置信度)和密度。计算公式如(A.3)、 (A.4)、(A.5)、(A.6)

    式中: 一含水率9%时的密度,单位为(kg/m); 含水率9%时的微钻阻力,单位为(Resi); Vg 含水率9%时的应力波速度,单位为(km/s) E。一含水率9%时的抗弯弹性模量,单位为(GPa)

    P,=3.8536F。+354.9 E,=0.0041Fv +5.353 Obg = 0.0298F,v, +35.4 C h。 = 0.2Fv? + 30.43

    (A.4) (A.5)

    Gb9 含水率9%时的抗弯强度,单位为(MPa); Gc9一一含水率9%时的顺纹抗压强度,单位为(MPa)。 3.3由含水率9%时的抗弯弹性模量Eg、抗弯强度0b9、顺纹抗压强度αc9推算标准含水率12%时的

    含水率9%时的抗弯弹性模量,单位为(GPa); Cbg 含水率9%时的抗弯强度,单位为(MPa); Gc9 含水率9%时的顺纹抗压强度,单位为(MPa); 标准含水率12%时的抗弯弹性模量,单位为(GPa); Ob12 标准含水率12%时的抗弯强度,单位为(MPa); 标准含水率12%时的顺纹抗压强度,单位为(MPa)

    A.4裂纹、节子、地杖层等因素考虑

    A.4.1古建木构件难免会有裂纹、节子。裂纹、节子的影响复杂,实际测量时应尽量避开裂纹、节子 处。 A.4.2应力波检测时,仪器探针应越过地杖层,有效钉入木构件本体10mm~20mm

    B.1.1.1 工作原理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古建筑构件内部缺陷非破损检测方法

    微型探针在电机驱动下以恒定速度刺入木材内部,根据刺入过程所受的木材相对阻力,判定木材内 部缺陷。

    B.1.1.2 技术指标

    阻力仪主要由探针、电池组、分析软件等部件组成。主要参数:微型探针轴直径不应大于1.5mm; 散型探针针头直径不应大于3.0mm;最大探测深度不应小于43mm。阻力仪检测时在木构件内部形成直径 约为3mm的通道,对木构件的结构性能没有影响

    B.1.2应力波扫描仪

    B.1.2.1 工作原理

    通过检测应力波在木材内部的传播时间,经波速计算并进行矩阵变换和图像重构后,以二维 直观地显示木材内部缺陷。

    B.1.2.2 技术指标

    测断面周长允许的最大值不应小于1000mm。应力波扫描仪检测时在木构件表面形成直径约4mm的 木构件的结构性能没有影响。

    B.2.1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可以使用阻力仪或应力波扫描仪进行非破损检测。 B.2.2被墙体包裹或被遮挡的木立柱使用阻力仪检测。 B.2.3未被墙体包裹或未被遮挡的木立柱使用阻力仪或应力波扫描仪检测

    B.3.1阻力仪检测程序

    B.3.1.1选定木构件待检测断面,记录木构件断面尺寸及检测位置。

    B.3.1.1选定木构件待检测断面,记录木构件断面尺寸及检测位置。

    B.3.1.2木立柱检测应从距柱基约200mm处起沿高度方向逐层向上进行检测,相隔检测层以300mm~50 mm为宜,至某一高度,检测结果无较大缺陷则停止向上检测。以上检测点若存在铁箍或者其它因素不 便检测时可上下偏移。 B.3.1.3未被墙体包裹或未被遮挡立柱,直径大于500mm时,应在选定的断面不同位置向髓心区域阻力 仪探测2次~8次;直径小于500mm时,应在选定的断面向髓心区域阻力仪探测1次及同方向左右偏移探测 0次~4次。 B.3.1.4被墙体包裹或被遮挡立柱,参照B.3.1.3直径小于500mm木立柱检测方法在立柱裸露区域检测 B.3.1.5其它主要木构件(非立柱)应在构件的中部或勘察发现缺陷的周边位置进行延伸检测。 B.3.1.6有明显缺陷的区域,应在该区域增加检测次数,确定缺陷范围。

    B.3.2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程序

    B.3.2.1选定木构件待检测断面,记录木构件断面尺寸,测量中检测断面可以选择1个~3个。 B.3.2.2在检测断面布置相应的传感器,打开系统附带成像软件,录入各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确保 每个传感器间连接良好。检测时,传感器均匀分布,相邻传感器间距不应大于200mm。 3.3.2.3逐个敲击传感器震动销,使接收软件获取各位置点之间应力波传播时间,并根据距离换算为 传播速度,每个传感器敲击3次~5次,各点之间传播速度经过成像系统加工,生成木构件内部缺陷图。

    B.4.1阻力仪缺陷判定:阻力仪检测曲线与探针的进入过程同步进行,如图B.1曲线图的横坐标为探 针进入木材的深度,纵坐标为阻力仪检测值,阻力仪检测值的高低与走势反应了木构件的健康状况。阻 力仪检测曲线中阻力仪检测值较高、早晚材(曲线中表现为波谷和波峰)差异明显的为健康区域,阻力仪 检测曲线中阻力仪检测值较低、早晚材差异变小的为缺陷区域。

    图B.1阻力仪检测曲线

    土算,精确到0.1%。

    式中: R一一阻力值保留率,%; r。一一健康部位阻力仪检测值; r一一缺陷部位阻力仪检测值。

    艮据阻力仪检测曲线特征及阻力值保留率对木构件是否存在缺陷按表B.1判断,木构件的缺陷范 陷位置阻力仪的多次探测结果综合界定。

    表B.1木材缺陷类型的阻力仪判断

    图B.2应力波扫描结果

    表B.2木材缺陷类型的应力波扫描仪判断

    多图家受 诸多因素影响,故其显示的缺陷大小存在一定的偏差。利用阻力仪对存在缺陷的木构件进行单路径上缺 陷长度的修正,可获得更为准确的 其修正公式参考如下

    式中: Ar一一阻力仪修正的缺陷面积,单位为(mm

    阻力仪修正的缺陷面积,单位为(mm):

    A, =A, X (B.2 L, × L2

    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的缺陷面积,单位为(mm); 单路径(第1条路径)上阻力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2 单路径(第2条路径)上阻力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 第1条路径上对应的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第2条路径上对应的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一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的缺陷面积,单位为(mm); 单路径(第1条路径)上阻力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2 单路径(第2条路径)上阻力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 第1条路径上对应的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第2条路径上对应的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D.1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鉴定

    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23的要求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的建筑,均应进行抗震构造鉴定; b)表D.1规定的建筑,还应对其主要承重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表D.1古建筑需作截面抗震验算的范围

    D.2木结构古建筑及其相关工程的抗震构造鉴定

    木结构古建筑及其相关工程的抗震构造鉴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7度的建筑,应按本标准第7章进行鉴定。存在C级、D级构件和连接 其可靠性应被判为不符合抗震构造要求。 ) 对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建筑,除应按本条a)项鉴定外,尚应按表D.2的要求鉴定

    表D.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建筑抗震构造鉴定要求

    D.3木结构古建筑抗震能力的验算

    木结构古建筑抗震能力的验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应按(D.1)计算。

    ....
  • 建筑管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