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377-2018-T 绿色住区标准

  • CECS 377-2018-T  绿色住区标准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30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31
  • 发 布 人: kingsj0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CECS 377-2018-T 绿色住区标准

    city district

    住区建设相关联的、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可持续发 协调的、具有城市活力、生活便利、宜居质量的城市环境

    green trip

    在满足人们日常出行效率与品质需求的前提下,减轻居民对 机动车的依赖,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 理利用资源为自的的健康低碳出行方式,包括步行、乘坐非机动车 和公共交通工具等

    cityblocks

    2.0.8 社区与邻里

    具有互动关系与共同文化维系的、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 人们所组成的多层次社会生活共同体及其空间环境。

    在优先考虑老年人群与残障人群适用性的基础上,满足广泛 人群使用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理念和方法,

    3.0.1绿色住区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应结合所在地的 气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 建设

    筑全寿命期的可更新性和长久品质要求.并应加强绿色建材 广应用

    3.0.9绿色住区建设应在规划方案阶段进行综合策划与绿色技

    术应用研究,编制建筑、生态和能源等专项规划·并应在技 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基础上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4.1.1绿色住区选址应选在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域.综合利用 现有城市配套设施.在城镇新建地区应同步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4.1.2绿色住区建设应采取保护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 应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并与地域景观相适应: 2应与原有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相适应; 3应与城市交通和临近相关设施相适应 4.2.2绿色住区选址应满足无污染、无灾害的要求.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避开洪泛区、塌陷区、地震断裂带及易于滑坡的山体等 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易发生城市次生灾害的区域: 2应远离空气、噪声、电磁辐射、震动和有害化学品等污染, 4.2.3绿色住区选址应避开污染地块,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制订 台理措施并进行修复或风险管控.经检测验收并在环保主管部门 备案后方可开发建设

    4.3生态与生物多样性

    4.3.2绿色住区建设应保护场地内原有植被树木和地形地豹

    4.3.3山地住区建设应降低对整体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宜采取

    4.3.4绿色住区建设用地应构建与自然生物间联系,并

    4绿色住区建设用地应构建与自然生物间联系,并应改善或 生物栖息地

    4.4.1场地开发应做好建设场地的环境保护,减少建设活动对土 地和环境的破坏。

    4.4.1场地开发应做好建设场地的环境保护,减少建设活动对土

    4.4.2场地开发应满足环境容量的要求,确保环境资源的合 配与使用

    4.4.2场地开发应满足环境容量的要求,确保环境资源

    4.4.3场地开发应采取措施防止因雨水、洪水和地表径流冲刷或

    应在尊重原有场地特色的基础上提升环境品质: 2 应注意保护城市肌理和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 3 应鼓励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

    5.2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1能源选择应结合项自所在地的能源结构、能源价格与能源 攻策.应根据住区用能情况·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来确定; 2 用能应实现分类分项计量,并应设置能源监控平台: 3 能源规划应与住区规划和建筑空间布局相协调; + 能源系统宜选用基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微网系统 5.2.2 绿色住区应将可再生能源纳入工程建设和住区能源规划

    中,住区项目内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占该项目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 R应大于或等于5%。

    5.2.3建筑与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进行建筑优化设计,应综合考虑场 地自然条件、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及窗墙比等因素对建筑能耗的 影响: 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达到或优于国家现行相关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2.+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能耗标准应符合或优于现行国家

    5.3.1绿色住区规划应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用 水效率.减少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负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 计标准》GB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限值要求; 2供水管网漏损率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 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规定的修正值; 3公用和公共绿化区应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绿地景观优先选用灌溉用水少的本地植物,干旱地区宜种 植耐旱性植物或无须灌溉植物。 5.3.2绿色住区建设应符合中水和雨水回收再利用的规定,并应 满足下列要求: 1室内冲厕、室外景观水体、绿化灌溉、道路浇洒和洗车用水 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8%; 2回收利用的中水和雨水应通过再生处理工艺消毒处理,水 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的有关规定。

    5.3.4绿色住区建设应制订专项研究和技术方案,采取有效

    防止对蓄水层或地下水造成污染,并应防止有害化学品和重金属 对地下水源的污染

    5.3.5建筑应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

    5.4.1 绿色住区建筑材料选用应因地制宜,优先选用当地的建筑 材料。 5.4.2 绿色住区建设应优先选用可再生利用材料和可循环使用 的材料

    5.4.3绿色住区基础设施的可再生材料利用应满足下列

    1人行道、车行道、路基、地面铺装、路牙和排水沟渠等处使 用再利用和循环使用材料应不少于材料总量的5%,并应有20% 以上的材料由项目200km半径范围内的地区生产、加工、供应或 组装; 2建筑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含门窗幕墙)、装修材料优先选 用再利用材料和可循环使用的材料

    6.1.1绿色住区建设应立足与城市协同发展.全面提高城市宜居 建设水平,并应结合城市区域人居环境治理推动其环境质量提升。 5.1.2绿色住区建设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注重城市开放空 间的建设和利用。

    6.1.2绿色任区建设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注重城市开放空 间的建设和利用, 6.1.3绿色住区建设应注重地域文化,与城市整体空间肌理和城 市风貌等相协调,并应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和既有建筑的更新利用 5.1.4绿色住区建设应注重整体城市设计意象和群体空间形象 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应与周围形成的街区空间相协调

    6.2.1绿色住区建设应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空间活 力,城市中心地区的住区宜采用城市街区模式。 5.2.2城市街区模式的绿色住区建设宜采用功能混合的规划设 计,并应满足居住者对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6.2.3城市街区规划应提供就业机会和多样化的产业发展空间

    6.2.1绿色住区建设应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空

    6.3.1绿色住区应临近商业、文体、卫生等设施及公园绿地.并应 满足综合性与生活便利性要求。

    6.3.3绿色住区与小学校的步行距离不宜大于500m。

    步行距离不宜大于300m。

    步行距离不宜大于300m。

    6.4.1社区与邻里设置应利于城市管理和活力营造,并应满足下 列要求: 1应明确私密、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界限,并强化其识别 性; 2应完善系统化的街道空间建设; 3 应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活 力。 6.4.2社区与邻里应利于环境提升.营造不同层次的室外空间环 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设置充满活力的积极空间,并应以步行方式相联系; 2 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宜沿街布置,并应保证主要出入口的 便捷性; 3应提升多样化的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7.1.1绿色住区交通应符合绿色出行和公交优先的要求,做到出 行便利、安全以及生活方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与城市区域的慢行网络衔接,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2 应以便捷的慢行道路为主,提升慢行空间的安全舒适度; 应注重慢行系统、绿道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联通·提高其步 行可达性

    7.1.1绿色住区交通应符合绿色出行和公交优先的要求,做到出

    7.1.2绿色住区交通应符合城市无障碍建设的要求。

    7.2.1 步行系统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应与公共交通站 捷衔接。

    7.2.1步行系统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开应与公共交通站点便

    7.2.2绿色住区与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公共设施等之间应

    7.2.3绿色住区应构建室外无障碍通行系统.其坡道的坡度及水

    7.2.+无障碍通道应选择防滑、平整的路面材料。

    处应设置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机动车的停车场地,并应配置充电桩 等装置。

    处应设置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机动车的停车场地,并应配置

    7.3.6 绿色住区商业或公共建筑主入口处应设置适宜的自行车 停车场。

    7.3.6绿色住区商业或公共建筑主入口处应设置适宜的

    7.4.1绿色住区主要步行出入口与已有或规划的轻轨、地铁站的 步行距离不宜大于800m。

    7.4.2绿色住区主要步行出入口距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 于300m。

    7.4.2绿色住区主要步行出入口距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

    首、老年人提供坐凳和无障碍设施

    8.1.1 绿色住区规划与空间布局应做到结构明确、空间层次与序 列清晰。 8.1.2 绿色住区院落空间应具有归属感和领域感·并应有利于邻 里交往。 8.1.3 绿色住区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入口应设置合理: 2 道路系统应构架清晰、组织顺畅; 3 应满足消防、救护和防灾、减灾、避灾等安全要求: 4 机动车、自行车和残疾人车位布置应方便合理与数量充 足。 8.1.4 绿色住区规划应适应智慧住区发展要求,提高生活服务水

    8.1.4绿色住区规划应适应智慧住区发展要求,提高生活月 平,并配置信息网络、安全防范与设备管理等智能化系统。

    8.1.5绿色住区的市政公用设施应配套齐全

    8.1.6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质量应满足安全性、宜居性、便利

    8.2.1绿地配置均好、位置适当,集中绿地宜相互连接形成生态 郎道·并应与分散绿地相结合。 3.2.2景观绿化应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无害化树种.合理搭配 乔、灌、草及花卉·做到植物种类丰富。 绿地宝处活动地声设黑照明设颜

    廊道·开应与分散绿地相结合。

    8.2.4绿地应符合海绵城市技术要求,其活动场地应采取渗透措 施并应铺砌15%~25%的硬质透水砖。

    1室外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2室外场地应满足日照与遮阴要求,降低热岛效应,并应优 化室外风环境·其集中公共活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和全龄运动场 地等宜结合微风通廊进行规划

    8.3.1社区与邻里应布置不同层级的服务设施。社区生活服务 设施应充分利用周边设施.并应为发展留有余地。 8.3.2 绿色住区应配置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场地与设施。 8.3.3 绿色住区应加强公共厕所等设施建设,公共厕所的设置宜 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和商业公建统筹安排

    邓星应布直不同层级的服务设施。社区生服务

    8.4.1绿色住区内各级道路应满足无障碍要求,并应保证通行的 连续性。

    8.4.1绿色住区内各级道路应满足无障碍要求,并应保证通行的

    8.4.2公共绿地的出人口、道路及园林设施的地面有高

    8.+.3住栋单元和公共服务设施出入口有高差时,应满足无障碍

    8.4.4公共厕所应至少设一套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厕位。

    9.2全寿命期设计建造

    9.2.1住宅建设应符合推动建造方式变革的设计建造要求,并应 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 管理等集成设计建造要求。

    2.2住宅设计应符合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原则,应满足部品部 用化、套型系列化的要求,并应实现建筑、结构、装修、设备等 化设计建造。

    9.2.3套型设计应采用大空间布置方式.平面宜规整.并

    9.2.+共用设备及管线应集中布置,共用管线和管道井应

    住栋共用空间。住宅套内的给水排水管道、供暖通风空调管线和 电气管线宜采用与支撑体分离方式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系统应采用给水分水器系统.并应采用分水器到用水 点的单管连接方式: 2排水系统应采用同层排水方式; 3给水排水管道宜敷设在轻质隔墙空腔或架空层内,并应采 取隔声减噪和防结露等措施; 4供暖、通风、空调和新风等管道宜敷设在楼地面架空层或 吊顶空间内:

    9.2.5住宅宜采用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和整体收纳等模块化部品

    9.3.1室内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9.3.1室内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噪声白天应控制在小于或等于45dB(A),夜间应控 制在小于或等于35dB(A); 2宜选用低噪声的室内给排水管道和卫生洁具等产品; 3应严格做好分户墙和楼板的隔声处理,管道穿过墙体或楼

    板时应设减振套管或套框,套管或套框内径应至少比管道外径大 50mm; +居室空间不应与电梯间、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相邻; 5应选用低噪声设备机电系统.设备、管道应采用有效的减 振、隔振、消声措施,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应采取隔振措施。 9.3.2建筑设计应对外围护结构和环境舒适度采取措施.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建筑宜设置可调节外遮阳设施: 2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居住建筑外窗应具有足够的开启 扇面积,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的有关规定当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0.5次/h: 3 宜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方式进行室内环境调节。 9.3.3 建筑应满足有效控制光污染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防眩光措施; 2 应减少使用玻璃幕墙和浅色金属幕墙: 3 应禁止使用能产生光污染、影响住户的广告灯箱: 4宜通过调整道路布局、住宅朝向等手法或设置树木、绿化 等,避免住区机动车灯光污染。 9.3.4在采暖制冷季节外窗密闭的情况下.应设置可调节的换气 装置。 9.3.5建筑设计应采用保温隔热等消除热桥、防止结露和滋生霉 菌的有效措施。 9.3.6室内设计应严格控制室内有害空气污染物指标和人造板 材等建材有害物指标限量,采用无污染的无机类装饰等绿色建材。 室内有害空气污染物控制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 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

    9.3.6室内设计应严格控制室内有害空气污染物指

    材等建材有害物指标限量,采用无污染的无机类装饰等绿色

    等建材有害物指标限量,采用无污染的无机类装饰等绿色建材 内有害空气污染物控制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

    全性等通用设计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 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 9.4.2住宅的设计建造应满足长期使用要求,并应保持住宅的正 常使用功能。 9.4.3住宅的设计建造应具有检修更换的方便性,其检修更换不 应影响建筑支撑体的安全性。 9.4.4住宅外围护系统应满足耐久性能要求,并应采用耐久性高

    应影响建筑支撑体的安全性。

    9.4.4住宅外围护系统应满足耐久性能要求,并应采用耐久性高 的外围护部品。

    10.1.1绿色住区管理应引导居民的绿色生活方式,并应保证住 区设施能够得到维护。 10.1.2绿色住区及建筑在设计建造阶段应统筹建筑全寿命期的 成本,应建立设计建造与后期管理制度。 10.1.3绿色住区管理宜实现智慧化与智能化管理、同步建设智 能基础设施,并应建立住区智能安防体系及运维管理体制

    10.2.1绿色住区及建筑宜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建筑隐蔽工程应记录完整,档案存放应有案可查: 2 建筑应无明显结构裂缝,并应不构成隐蔽危害; 管道和设施安置的空间应无跑冒滴漏迹象; 4 应保障全装修成品房的基本性能良好。 10.2.2绿色住区在施工过程中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 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施工场地应文明整洁、材料堆放整齐、标识清楚、消防逃生 通道无安全隐惠: 2土方工程、易挥发材料等施工期间,应有古盖和防尘的措施: 3场地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有关规定。

    10.2.2绿色住区在施工过程中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调试过程应符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在项目竣工时,对施工文件进行先期评审; 2运行调试机构应对承包商提交的有关系统试运行记录文 件进行评审; 3应向开发方提供关于建筑系统试运行所需的信息手册: +应签订与运行维护人员共同评审运行维护的合同,工程峻 工一年后,应针对制订的解决方案进行试运行。 10.2.4绿色住区设备系统应实施全过程状态管理.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具备评审设计意向书和设计依据的技术文件: 2 应将节能建筑及设备系统优化规定列入工程文件计划书中: 3 应具有落实建筑节能及设备系统优化的实施计划: + 应核查安装、功能、性能、培训、运行及维护等文件完备程度; 5应验收已完成的建筑节能及设备系统整体优化设计的检 测报告书。 10.2.5绿色住区建设中应采取经济与便于维修改造的措施.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阶段应办理房屋建筑工程保险.销售阶段宜为购房者 办理为期十年或十年以上的商品住宅质量保险: 2应建立房屋建筑和设备设施的计划检修和强制保养制度 3竣工入住时.宜预留部分易损耗部品的备用件.以方便维 修及更换

    10.3.1绿色住区管理应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交付房屋时.应按规定向用户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 2交付房屋时,应按规定向用户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

    10.3.1绿色住区管理应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交付房屋时.应按规定向用户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 2交付房屋时,应按规定向用户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

    10.3.3绿色住区应确保建筑能效达标.建筑设备运行应

    10.3.4绿色住区环境应保持整齐、美观、洁净,应确保景观水面

    3.5绿色住区日常管理应采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应规

    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应有效地控制对土 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10.3.6绿色住区管理宜应用智能化手段对室内空气质量

    10.3.6绿色住区管理宜应用智能化手段对室内空气质量、能源 消耗等进行监控,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能耗等档案及记录 应齐全。

    邻里关系的要求。 10.4.2绿色住区建设应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完善居民参与的管 理机制。 10.4.3绿色住区管理应建立绿色教育宣传机制,并应编制绿色 住区生活手册。

    11.1.1绿色住区认定可分为预评价、中期评价和验收评价三个

    阶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评价应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参评项目应具备完整设计 文件; 2中期评价应在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应组织专家现场检查与 评估; 3验收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按照竣工验收资料和 实际完成情况评价

    11.1.2参与绿色住区评价的专家成员应熟练掌握本标准、有相

    11.1.2参与绿色住区评价的专家成员应熟练掌握本标准、有相 关专业资格并具备绿色住区建设理念及实践经验

    11.2.+住区评价设置绿色发展创新的加分项.在正

    续表 11.3. 2

    11.3.3城市区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城市街区、周边设施和 社区与邻里3个评价项目.19个子项.满分为170分。其评价指 标体系应参照表11.3.3的有关规定

    1.3.3城市区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 建筑造价、预算、定额
  • 相关专题: 绿色住区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