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621-2017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7.3.2机制砂成品质量检验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机制砂成品质量检验内容和频率
9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及验收
DB45/T16212017
9.1.2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原材料、搅拌和运输、现场浇筑及养护进行全过程控制。 9.1.3 应随时检测原材料含水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9.1.4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 9.1.5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混凝土生产记录、现场成型记录和养护记录
应采用自动计量系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称量。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 规定
表14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充许偏差
9.2.2混凝王搅拌时间宜适当延长。混凝王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9.2.3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应观察拌合物状态,及时取样检查落度、扩展度、落度经时损失等指标, 并观察其包裹性能、抗离析性能、粘聚性能等 9.2.4机制砂混凝土的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的规定
9.3.1应选用与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送混凝土,长距离运送混凝土时,不得采用机动翻斗 车、手推车等工具,
车等工具, 混凝土出机至浇筑人模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大于75min。 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现场时,不得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 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的混凝土,当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
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并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在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 筑。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进行记录
9.4.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 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9.4.2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 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9.4.3振捣应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并应避免欠振、过振和漏振。薄壁结构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实混凝 土;桥面铺装混凝土等薄层混凝土结构不宜采用振动棒内部振动。 9.4.4夏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不应超过35℃,并宜选择夜间浇筑混凝土。当现场温度高 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浇水降温,并不得留有积水,并可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 9.4.5冬期施工时,混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采取保温措施 9.4.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应符合JGJ/T10的规定。 9.4.7浇筑大体积混凝上时,应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保证混凝土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 当混凝土温差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GB50496的规定 9.4.8混凝土预制柔应一次浇筑完成时,每片染的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h~8h,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的初 凝时间。 9.4.9混凝上浇就时,应在平面内均勺布料,不得用振捣棒赶料 9.4.10振揭时应避免振动格碰撞模板、钢筋及顶理件 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插人式振动棒、附壁式 振揭器或表面平 板振器振揭混凝土。 9.4.11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将人模的混凝土振捣密实,每点的振揭时间不宜超过30s,以 表面呈平坦芝浆头 为准,避免过振 9.4.12在振捣混疑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状态,不得出现漏浆现象。 9.4.13机制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在终凝以前应采用抹面机械或人工多次抹压。
9.5.1机制砂混凝上应加强早期保湿养护档案标准,避免混凝土失水引起早期裂缝 9.5.2机制砂混凝土外露面宜采用保水养护,拆模后可采用喷淋、均习酒水养护,养护时间应不少于 7d。采用薄膜养护时,宜采取内部养生措施。 9.5.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应符合设计控制要求。 9.5.4冬期施工的机制砂混凝土,环境温度低 5C时不得直接浇水养护
1.6.1公路桥涵混凝土质量验收应符合JTG/TF50的规定。 9.6.2高速公路混凝土工程验收应符合JTGF80/1中的有关规定
9.6.1公路桥涵混凝土质量验收应符合
....- 相关专题: 机制砂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