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301-2018 福建省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

  • DBJ/T13-301-2018  福建省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1-1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2.1 现场应设泥浆池,泥浆池的容积不宜小于成孔体积的1.5~2 倍。 5.2.2 泥浆制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泥浆制备宜采用膨润土,当用粘士代替膨润土时,含砂率不 应大于4%;造浆率不应小于5m/t,塑性指数不应小于25; 2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取添加适量的分散剂、增粘剂、加重 剂和堵漏剂等处理剂: 3泥浆用水的PH值宜为中性,钠、钙离子浓度应小于100ppm: 4混凝土灌注前,孔底500mm高度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 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 5.2.3施工时泥浆液面应满足下列要求: 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液面应高出地下水位不小子1.0m,在 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2液面应保持稳定

    在泥浆易流失的地层进行施工时,应采取堵漏技术措施,并控制 泥浆液面高度,维持孔壁稳定。

    5.3护简制作与理设

    5.3.1采用钢制护简时宜选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板制作,护筒 内径宜大于钻头直径100mm~300mm供暖标准,钢护筒的直径误差应小于 10mm。 5.3.2混凝主护筒厚度不宜小于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竖向钢筋直径不小于6.5mm,间距不大于200mm,螺旋箍筋 间距不大于200mm。混凝土护筒宜在顶端设置锁口,锁口宽度不 宜小于300mm,厚度不宜小于200mm。 5.3.4护筒顶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0.3m;钻孔内有承压水时,护 筒顶端应高于承压水位。 5.3.5护简的理置深度应根据地质和地下水位等情况确定,且不宜 小于1.5m 5.3.6护筒理设时,应确保钢护筒定位准确,护筒的中心与桩位中 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简倾斜度不得大于1%。护简就位后, 应在四周对称、均匀地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夯填时应防止护筒 偏斜移位。 5.3.7旋挖钻机埋设钢护简时,应先采用稍大口径的钻头钻至预定 位置,提出钻头后,再用钻斗将钢护简压入到预定深度。 5.3.8采用机械加压或震动下沉理设护筒时,应先对护筒进行定位 和导正,然后加压下沉至预定深度。 5.3.9在水上作业平台下沉护筒时,护简顶端应高出水面不小于 1.5m;护筒的理设深度应考虑水流的冲刷影响,就位后的护筒应采 用吊挂或焊接与作业平台连接牢固。 5.3.10对于松散回填、岩溶发育强烈等特殊地层,应选择全护筒 进行护壁施工。全护筒可采用钢护筒或套管,通过振动锤驱动方式

    5.4.1干作业旋挖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素填土、粘性土、粉 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等岩土层。 5.4.2 易塌孔口宜设置护简或护壁,埋设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 定。 5.4.3干作业钻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造成理钻、颈 缩或塌现象:在松散砂土和粉土、软土等地层钻进时,其升降速 度宜适当降低。 5.4.4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清除孔底残渣。

    5.5.1旋挖作业前应制备足够的泥浆,并实时观察孔内泥浆液面变 化情况,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孔内液面过 低的情况。

    5.5.2在地下水位以下中细砂、卵石层、流塑状淤泥等地层作业时

    泥浆浓度,及时注入泥浆,保持泥浆液面高度稳定。 5.5.3遇易缩径地层时,应加大钻头的外切削刃,在缩径部位采用 上下反复空钻扫孔,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 5.5.4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应采用清孔钻头清理孔底沉渣。在清孔 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在泥浆易渗漏地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 定的措施

    5.6套管护壁旋挖成孔

    5.6.1套管护壁旋挖成孔适用于松散填土、砂卵石、厚度较大的淤 泥(质土)、岩溶、地下水位高且有承压水的砂层等岩土层。 5.6.2套管加工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选用Q235、Q345低合金热轧钢板等材料,厚度不小于 10mm,套管内径误差不大于10mm; 2套管宜采用可拆卸式套管分段连接而成,连结牢固,单节套 管长宜为1.5~3m; 3套管内径宜比桩径大150mm~200mm,套管长度应根据地质 情况确定。 5.6.3套管中心与桩中心的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 大于0.5%。套管就位时应利用经纬仪从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复测 桩位和垂直度,套管高度宜高出地面0.3m。 5.6.4下套管应慢速进行,保证其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应实时 监测套管平面位置及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竖直线,若发现偏移,应 将套管拨出,调整后重新压入钻进。套管进入稳定地层不宜小于 2m。

    5.6.5拔套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浇筑身混凝必须随浇筑随拨出套管,浇筑过程中可采用 测绳测量浇筑高度: 2浇筑混凝土深度超过4m时应适当提升套管,但必须使套管

    下口埋置于已浇筑混凝土深度不少于2m; 3拨套管时,应保证混凝主导管内及导管下口2m以下桩身混 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4拨出套管过程中,可采用振动锤配合提升,并应随时监测套 管内混凝土面下降情况,做好记录,并根据监测数据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成桩质量。

    5.7.1 旋挖组合成孔适于漂石层及硬质岩石地层。 5.7.2 冲抓锤配合旋挖钻机成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孔口护筒内径尺寸大于设计桩径不应少于300mm; 2 冲抓施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泥浆液面的高度 3 旋挖钻机配有自动冲系统, 5.7.3 潜孔锤配合旋挖钻机成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适用于中硬岩石地层中的大直径嵌岩桩成孔: 2采用潜孔锤在大直径桩孔内钻取多个小口径钻孔,钻 梅花形布置,利用旋挖钻机凿岩螺旋钻头对钻孔进行全面破 设计孔深。

    6.1.1钢筋宠长度超过25m时宜分段制作,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 或机械连接, 6.1.2 钢筋笼同一截面主筋焊接接头数革不得大于50%;双面搭接 谋缝长度不得小于5倍钢筋直径,单面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10 倍钢筋直径。支护桩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内力较大处 6.1.3钢筋笼主筋宣设置保护层间隔件,每组保护层间隔件竖向间 距不应大于3m,且宜对称设置,每组不宜小于4块 6.1.4钢筋笼加劲箍筋的内支撑筋宜采用并字形或三角形,直径同 加劲箍筋直径。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当因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 时也可置于内侧:桩径小于800mm时,钢筋笼加劲箍筋宜设在主 筋外侧。 6.1.5支护桩沿纵向分段配筋时,钢筋笼的制作和安放应采取有效 措施控制非通长钢筋的竖向定位

    6.2.1搬运和安装钢筋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宠变形,安 放应对准孔位中心,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安装时,宜采用吊车吊 装,并缓慢垂直自由下放。 6.2.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在孔口对接安装时,应从垂直两个方向校 正钢筋笼垂直度。 6.2.3声测管的安装宜与钢筋笼的安装同步进行。 6.2.4钢筋笼安装就位后应立即固定,防止发生偏位或倾斜。

    7.0.1按照旋挖成孔工艺的不同,清孔工艺可分为捞渣斗清孔、正 循环清孔、反循环清孔。 7.0.2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控 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于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对于抗拨、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7.0.3干作业旋挖钻孔至设计孔深后,采用专用捞渣斗进行旋转捞 渣清孔。捞渣斗的外径应小于成孔钻进钻斗。 7.0.4对于孔深小于20m的钻孔,可采用真空吸渣泵(车)抽吸 钻渣进行干作业清孔。 7.0.5湿作业清孔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循环清孔适用于桩径小于1200mm、孔深小于50m的桩 孔; 2泵吸反循环清孔适用于各种孔径及孔深在100m范围内的桩 孔; 3气举反循环清孔适用于孔径在1000mm以上、孔深在50m 以上的桩孔。 7.0.6清孔时应注意保持护筒内泥浆面的水头高度,保持回流入孔 内的泥浆量与气举排除孔外的泥浆量平衡一致。 7.0.7在清孔达到规范要求后停泵30分钟,再测量孔底沉渣及泥 浆中的含砂率等性能指标。如停泵30分钟后沉渣达到规范要求, 则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沉渣达不到规范要求,则必须继续清 孔及调制泥浆性能,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7.0.1按照旋挖成孔工艺的不同,清孔工艺可分为捞渣斗清孔、正 循环清孔、反循环清孔。 7.0.2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控 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于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对于抗拨、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7.0.3干作业旋挖钻孔至设计孔深后,采用专用捞渣斗进行旋转捞 渣清孔。捞渣斗的外径应小于成孔钻进钻斗。 7.0.4对于孔深小于20m的钻孔,可采用真空吸渣泵(车)抽吸 钻渣进行干作业清孔。 7.0.5湿作业清孔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循环清孔适用于桩径小于1200mm、孔深小于50m的桩 孔; 2泵吸反循环清孔适用于各种孔径及孔深在100m范围内的桩 孔; 3气举反循环清孔适用于孔径在1000mm以上、孔深在50m 以上的桩孔。 7.0.6清孔时应注意保持护简内泥浆面的水头高度,保持回流入孔 内的泥浆量与气举排除孔外的泥浆量平衡一致。 7.0.7在清孔达到规范要求后停泵30分钟,再测量孔底沉渣及泥 浆中的含砂率等性能指标。如停泵30分钟后沉渣达到规范要求, 则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沉渣达不到规范要求,则必须继续清 孔及调制泥浆性能,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7.0.8对于清孔难度大的地层,宜采用正、反循环相结合的清孔工 艺。

    7.0.8对于清孔难度大的地层,宜采用止、反循环相结合的清孔工 艺。

    8.1.1 应制定完整的混凝主灌注技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准备工 作。 8.1.2 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检查,如超过规范 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合格后应立即浇灌混凝土。 8.1.3 灌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宠轴线位置、标高、保护层厚度进行 检查,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8.1.4 混凝土灌注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接头宣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接头处外径应小 于钢筋笼内径不少于100mm;对于直径大于1000mm的桩,导管 壁厚不宜小于3mm,导管直径不宜小于250mm,底管长度不宜小 于4m; 2整套导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试验,试水压力宜为 0.6~1.0MPa; 3导管应居中下放,导管连接处应安装密封橡胶圈,保证导管 密封性; 4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检查导管凹百变形情 况,并在接头处涂抹黄油进行养护。 8.1.5混凝土灌注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主试块应现场留置,留置数量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J94的要求; 2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密实性、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并检查轴线位置。

    8.2干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8.2干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8.2.1 灌注混凝土应采用导管,导管下口距孔底不宜大于2m。 8.2.2灌注桩顶以下5.0m范围内混凝土时,应保持在灌注时使用 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大于1.5m,桩顶宜超灌0.3m 以上。

    8.3湿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8.3.1湿作业成扎灌注混凝主应按照水下灌注混凝主的要求进行 施工。水下灌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灌注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应具备良好 的和易性,落度应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3, 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2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选用中粗砂,含砂率宜为40%~50%;粗 骨料选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且不得大于 钢筋间距最小径距的1/3; 3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 8.3.2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300~500mm; 2应保证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确保导管下口一次理入混凝土 灌注面以下,埋入深度不应少于800mm; 3导管理入混凝土深度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 面,并应控制提拨导管的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理深及导管内外 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水下灌注使用的隔水栓应具备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顺 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 5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6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浮浆 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9.1.1旋挖成孔灌注工程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 础上进行,验收时应提供技术文件和记录具体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文 件; 2 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3不 桩位测革放线图和工程桩位复核签证单: 4各种原材料试验检验资料: 5施工日志、成桩质量检查记录、隐散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记 录; 6 混凝土检测报告及评定资料: 7 桩身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报告: 8桩基峻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记录: 9其他相关资料。 9.1.2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定

    9.2.1施工前,人员、材料、设备、场地及技术等准备工作应符合 本规程要求,并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9.2.2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 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福建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9.4.1挖成扎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作为工程桩使用 时,还应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 9.4.2旋挖成孔灌注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作为工程桩时,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应少于10根: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 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 不应少于20根:每根柱子承台下的桩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根。 2作为支护时,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 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采用桩墙合一时,低应变法检测数量 应为总数的100%:采用声波透射法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0% 且不少于3根。当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I、 V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 9.4.3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 进行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 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当有经验和 对比资料的地区,设计等级为乙级、丙级的桩基可采用高应变法对 桩基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 且不应少于10根。 9.4.6对专用抗拨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旋挖成孔灌注 桩,应进行单桩抗拨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检测,检测数量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相关规定。 9.4.7当桩基检测发现不合格(缺陷)桩后,应先扩大检测查清情 况后再确定处理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载力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应对与不合格桩属于后 条件的基桩扩大检测,扩大检测的数量不得少于不合格桩数量的 3倍; 2钻芯法检测桩底沉渣厚度或桩端持力层不满足设计要求的 应对与不合格桩属于同一验收批的基桩扩大检测,扩大检测的数量 不得少于不合格桩数量的3倍:

    3桩身质量经检测存在IⅢI或IV类桩的,应对与不合格(缺陷) 桩属于同一验收批的所有基桩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3桩身质量经检测存在IⅢI或IV类桩的,应对与不合格(缺陷)

    9.5.1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经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有 关规定后,方可进行工程验收 9.5.2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和工程峻工验 收。隐蔽工程验收应在被验工序完毕后,下道工序施工前进行。工 程峻工验收应视下列两种情况分别组织进行: 1 桩贞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可在桩体混凝土达到 龄期强度后组织验收: 2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应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 高后组织验收

    10.1施工安全、健康

    10.1施工安全、健康

    10.1.1遇特殊天气时,施工现场应停止作业,并把旋挖机的重心 面调至对风的方尚,锁固制动器的锁定装置。 10.1.2旋挖机施工中平地行走应确保榄杆稳定,上下坡时榄杆必 须放平,回转台应有效制动。 10.1.3旋挖机及其配合作业的相关机具在工作时,必须有专人指 挥,严禁人员在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停留或通过。 10.1.4旋挖机钻孔时,如发现紧固螺栓松动,应立即停机,重新 紧固后方可继续作业。 10.1.5旋挖机成孔完成后或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头下降并接触地 面,将各部件予以制动锁定,操纵杆调至空档位置,拉闸切断电源 锁好开关锁。 10.1.6各桩位周围1.5m和承台的沟槽边应有防滑措施和明显标 志。夜间操作时,应注意工作面周边的环境是否有稳固、牢靠的防 护。 10.1.7导管对接时,作业人员应配戴合适的防割手套,应严格注 意安装时手的位置,谨防伤。 10.1.8严禁用手直接清理螺旋叶片上的泥土,防止割伤。 10.1.9作业平台应设置防护网,航道上应设置施工标识及防护灯 标明行船路线。水上施工作业人员应配备救生表。 10.1.10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在孔口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0.2卫生和环境保护

    10.2卫生和环境保护

    10.2.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严禁与泥浆循环系统 串联,严禁向排水系统排放泥浆,排水沟的废水应经沉淀过滤达到 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10.2.2泥浆沟池的容积应满足施工所需的泥浆循环量的需要,以 保证泥浆正常循环,防止外溢。 10.2.3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必须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 理,不得超标排放。 10.2.4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土、渣土及废弃泥浆应及时外运,外运 车辆应采用密封车或有遮盖的自卸车。废弃泥浆无法外运时,可采 用泥浆分离设备处理后再外运。 10.2.5施工现场应当采取覆盖、洒水(喷雾)、封闭、除尘等措 施,有效控制粉尘污染。 10.2.6施工现场应加强现场噪声监测,若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规定限值时,应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

    附录A旋挖成孔灌注桩成孔施工记录

    附录B旋挖成孔滑注柱施工汇总表

    附录B旋挖成孔漂注桩施工汇总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自 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语: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语: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语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百 规定”或“应按......执行”。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

    旋挖钻机是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灌注桩成孔设备,旋挖钻进 具有高效、节能、低噪声、低污染、适应地层较广泛等优点,可钻 进填土、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软质岩 及硬质岩等,是目前国内灌注桩工程施工中广泛使用的钻孔机械 可广泛应用手建筑与市政工程桩基(墩)施工中。但我省至今尚未 发布有关旋挖钻进的施工工艺标准,有必要编制一部适用于福建省 的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规程,以规范福建省旋挖钻进施工中的过程 控制、质量监督和验收

    3.0.1本条列举了适用旋挖成孔灌注的岩土层,对其他岩土层当 没有地区经验时,应进一步通过试验确定该方法的适用性。 3.0.2对于松散或稍密的填土、砂土、碎石土或软土地层,由于在 成孔过程中孔壁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塌孔、理钻等异常情况,因此 推荐采用套管护壁作业方法施工

    4.1.1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桩基工程施工设 计图纸图纸会审、资料是旋挖机灌注桩施工设备和机具选型及施工 工艺选择的主要依据,对保证旋挖机成孔施工质革和顺利进行至关 重要。施工前,对上述资料的获得必须完善、准确。 4.1.3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施工方案应结合工程特点和旋挖施工 工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质革、进度、文明施工和环境保 护管理等措施。在河流、沟谷、高处作业等特殊环境下,应编制专 项安全施工方案,并按相关程序审查批准

    4.2.1影响旋挖钻机及配套设备选用的因数较多,主要有三个方 面:地层情况、钻机功能、孔深和孔径等。在进行旋挖钻机工作前 应先对桩的类型、桩身长度、直径大小及数量进行充分的了解。 一般来说,旋挖钻机机型的选择与施工桩的桩身长度和桩径大 小及地层强度有必然的关系,可参照条文表1对钻机机型进行选 择。在多款机型都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时,尽量选择输出扭矩低的 机型。

    表1旋挖钻机常用钻具和钻进参数的选用

    :1扩底钻头一般仅适用于稳定的土层和单轴抗压强度≤30Mpa的岩层。最适合中风化以 下泥岩、粘土层等能够自稳定地层:不适宜松散砂层、流塑或软塑淤泥层、易塌孔的 卵砾石层: 2对于松散回填、易漏失、岩溶发育丰高等特殊地层,应选择全护简护壁施工:

    注:1扩底钻头一般仅适用于稳定的土层和单轴抗压强度≤30Mpa的岩层。最适合中风化以 下泥岩、粘土层等能够自稳定地层:不适宜松散砂层、流塑或软塑淤泥层、易塌孔的 卵石层:

    3在施工弱风化岩石、未风化岩石层时,可配备冲击钻、潜孔锤等相应配套的设备; 4孔底沉渣的清理主要通过人工清渣、清渣钻具、正循环、反循环等工艺来处理,对于 大桩径、超深桩,在进行湿作业时应选择气举反循环工艺,以更好的控制沉渣; 5咬合桩的施工,需配备相应的辅助工艺和设备; 6表内钻机、钻具及相关施工参数应根据实际地层情况及施工经验选取

    工作、拆卸和存放外,并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维修和保养,着重加 强对钢丝绳的维护、检查,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旋挖钻机 使用说明书要求对钢丝绳进行更换。 4.2.3从整个旋挖钻机工作过程来看,钻机的动力能多少转变为施 工所需的压力和扭矩的输出效率问题,对每台钻机来说,出厂时就 已经确定下来,而钻机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和扭矩的输出效率则取决 与钻杆和钻头,钻斗的关键参数是斗齿刃前角。 对于相同的地层使用同一钻进扭矩,不同的斗齿刃前角度,钻 进效率不同。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刃前角,才能提高进尺效率 经过大量的试验:对于硬度较小的第四地层、强风化层和少冰冻 层,比钻较松软的地层时斗齿刃前角应稍大些,选取45°~65°为宜 钻比较硬的地层时斗齿刃前角应稍小些,选取25°~45°为宜。

    4.4.1场地平整度、承载力是影响旋挖钻机钻孔垂直度、孔壁稳定 及预防钻机事故隐惠的两入重要因素,当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中无具 体要求时,应满足旋挖钻机稳杆与平面倾角小于2度,场地地面(地 基)承载力大于150kPa。当场地不平或承载力不够时,可以采用 在履带底铺设钢板或箱板:也可采用填筑砂性土、含水量适宜的粘 土或粒径不大于10cm的砂砾,并保证分层压实。 4.4.3施工场地内及周边环境状况在施工前必须掌握清楚,对水 电、关然气、消防等设施位置、走向应作出明确标识。施工前对施 工人员、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

    生,造成工期延误,基至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对不能拆迁的管线 应编制专项保护方案,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报管线产权单位及 相关单位审批后实施。 4.4.4桩的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是成孔质量检查最关键的两个要 素,要求测量放样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桩位放样宣采用全 站仪,测量误差应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桩孔位置一般采用十 字保护桩进行标定,并做好测量复核,记录放样数据备案 4.4.7当施工场地在湿地或水上时,应根据桩顶标高、施工水位、 地形地貌等条件,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采 取相应的措施,如采用填筑、截流改道等措施,尽可能地改湿地或 水上施工为旱地施工。当在深水中采用搭设水上作业平台方案时, 般采用钢管桩或钢板桩作为平台支撑

    5.1.3岩溶地区旋挖成孔注意事项:

    1设备进场前,应查明场地内及场地周边管线分布、临近建筑 物的结构及基础形式: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受旋挖机工作荷载 要求:查明溶洞理深及尺寸,对手理深较浅溶腔较大且溶洞顶板较 薄的桩孔区域,应采取铺设垫钢板或行道板等措施,以保证旋挖机 行走过程或钻进过程中的稳定性。 2小体积溶腔溶洞,可采用填理压实方法进行处理:大体积溶 控溶洞,可采用钢护筒、砼护筒、钢筋笼包铁皮等方法进行处理 相互连通的溶洞,且溶洞中的水处于流动状态的,相连溶洞区域内 桩孔可同时施工,并根据溶腔体积大小采取填埋压实或钢护筒隔水 或砼护简隔水或结合注浆方式进行处理。 4对于溶腔超过5m,且成串珠状、连通状或是难以充填的溶 同,建议采用全套管(全护筒)跟进施工工艺,在保证设计桩径的 情况下采取分级钻进,分级钻进要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分级次数 及各级孔径,做到在保证质量、进度的情况下文经济合理, 5.1.5试成孔及现场施工时应确定和记录的参数包括地质情况,旋

    定性情况,孔底沉渣厚度,泥浆的制备和使用,护筒的设置,成孔 时遇到的异常情况等。 5.1.7在地质情况较差和回填土较厚的场地施工时,经常遇到地下 水丰富、塌孔、缩孔等情况,所以应在施工前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 案:如采取调整泥浆:灌注低标号砂浆或混凝土,待终凝后再次钻 进;回填粘性土,钻具进行反向旋转,以起到修复护壁:采用钢扩 简护壁等措施。在施工遇到较复杂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地勘、设计 等单位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并应对处理情况作好施工记录

    5.2.1泥浆是旋挖成孔的关键,尤其是不稳定地层(淤泥质土、砂 层、卵砾石层、强风化岩、漏失地层),因此必须合理的选择泥浆 材料:粘土(或膨润土)、水、处理剂。粘土应选择细度100目以 上、造浆率不小于5mt、含砂量小于4%的膨润土、高岭土等,主 要是考虑粘土的固相含量、泥浆性能和经济性。

    5.2.2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泥浆处理是为了提高泥浆的性能,有效的维护孔壁稳定。根据 旋挖钻机各使用单位生产试验,总结了各种地层的泥浆使用情况 认为按表2选择配制的泥浆性能够满足旋挖成孔维护孔壁的一般 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泥浆性能要根据土层、地下水等情况进行 修正,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配合比的加量为重量比。实际应用中,

    5.2.3旋挖钻机停、待时,泥浆液面不应低于孔口,以保持孔壁稳 定。是依据地质钻探和石油钻井的压力平衡原理,旋挖成孔后,地 层失去压力平衡,造成孔壁失稳,产生塌孔、缩径等,泥浆就是暂 时保持地层压力平衡,故泥浆液面应高于孔口是最低要求,不稳定 地层液面要适当提高才能做到压力平衡。 施工时泥浆液面控制:是根据施工经验和原理分析得出的。基

    本分两种情况,稳定地层和不稳定地层。 稳定地层(粉质粘土、粘土、碎石类土、强风化岩、软质岩) 不采用护简。泥浆液面不低于孔口1.0m,是根据地层条件、经验、 旋挖钻斗的高度制定的,稳定地层的自稳高度一般大于1.0m。采 用护简时,泥浆液面可以到护筒的理设深度,但必须满足高于地下 水位1.5m以上,这是经验数值。当地下水位高于泥浆液面时,地 层中的水就要进入孔内,失去压力平衡,造成孔壁珊塌和缩径,报 废钻孔。 不稳定地层(淤泥质土、砂层、卵砾石层、强风化岩、漏失地 层),孔壁容易失稳,必须维护压力平衡,所以孔口必须采用理设 深度大于1.80m的护筒。泥浆液面不低于孔口1.0m,并且高于地 下水位1.5m以上,这是经验数值。充分考虑不稳定地层的特点, 为维持压力平衡,应采用增重剂处理泥浆,提高泥浆的密度

    5.3.4~5.3.6护简理设工作是旋挖钻机施工的开端,护筒平面位置 与垂直度应准确,护筒周围和护简底脚应紧密,不透水。 理设护简时应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放样,用十字线在护简底部 和顶部标出圆心位置,护简中心与钻机中心位置应重合。护简垂直 度可用水平尺和垂球检查。护简周围应对称、均匀回填黏土或水泥 沙浆,要分层劵实,达到固定护简位置的目的。如果护简底部不是 黏性土,应挖深或换土,在孔底回填实300mm~500mm厚度的 黏土后,再安放护筒,以免护筒底口渗漏塌方,夯填时要防止护筒 倾斜。

    4.1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女

    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王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5.4.3应严格按本条要求控制升降速度,避免因升降速度过快对桩 孔产生挤压或虹吸力而造成塌孔缩颈事故 5.4.4孔底沉渣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2的相关要求。 5.5湿作业旋挖成孔

    5.5.1湿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

    昆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

    图2湿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本条是根据旋挖钻机湿作业的一般股施工流程而定的,其中提 钻、卸渣是随着钻孔深度的不断深入而反复操作的动作,操作过程 中应注意控制提钻的速度,保证机械稳定、安全作业,防止泥浆液 面的骤然变化和反复碰撞护壁泥皮而造成塌孔。 钻进过程中,当遇到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 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钻斗 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应清除钻斗上的泥渣。 5.5.2主要是确保孔内有稳定的水头,预防塌孔而规定 5.5.4清孔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备条件和地层情况决定,不得 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1不易塌孔的桩孔,可采用空气吸泥或专用清孔钻头捞渣滑 孔; 2稳定性差的孔壁可采用泥浆循环置换的方式进行清孔。

    5.6套简护壁旋挖成孔

    5.6.1当在松散填土场地及建筑场地存在砂卵石、厚度较大的游 尼、喀斯特地层,以及存在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的砂层等地质 条件下旋挖施工时,塌孔是常见的工程问题之一,工程实践表明 在此类地质条件下,采用套简护壁旋挖施工工艺能取的良好的效 果。 套管护壁旋挖成孔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套管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5.6.5为避免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太大,造成混凝土与套筒间摩阻 力太大而产生套筒难以拔出的问题,本条提出了“随浇随拔”的技术 要求。 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断桩现象,本条提出了套筒下口

    5.7.1复合工艺结合旋挖成孔适宜用于漂石层、硬质岩石地层中玩具标准, 主要包括: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硅质石灰岩、石灰岩、板岩、 白云岩、钙质砂岩等。在这类地层中施工凸显了旋挖钻机施工的局 限性,只有采用与其他钻进工艺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旋挖钻 机的优越性,否则在现有技术和条件下很难发挥其优越性, 5.7.3潜孔锤配合旋挖钻机成孔适用于中硬岩石地层中的大直径 嵌岩成孔。在该类地层中,亦可先用冲击钻头进行冲击碎岩,再 用螺旋凿岩钻头进行全面破碎取渣。采用冲击钻进工艺配合旋挖钻 机施工中~硬岩石地层时,要求旋挖钻机必须有自动放绳机构,可 以使冲击钻头自由下落冲击岩体

    6.1.3~6.1.4加劲筋设在主筋外侧主要是防止浇筑导管挂碰钢筋笼。 主筋混凝土保护层间隔件可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制作,也 在主筋一侧安装钢筋定位器或管材等有效措施,使钢筋骨架与护筒 或孔壁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保证保护层满足要求,并防止二次掉 渣。钢筋定位器上下之间安装间距宜为3~6m。

    7.0.3~7.0.5干作业清孔主要设备有以下几种: 1 旋挖机配备专用捞渣斗: 2真空吸渣泵(车); 湿作业清孔主要设备及机具有以下儿种: 1专用捞渣斗: 2 正循环主要设备:泥浆泵、泥浆管、导管、变径接头: 3 泵吸反循环主要设备:砂石泵、胶管、导管: 4 气举反循环主要设备:空压机、导管、送风管: 5 射流反循环主要设备:射流泵、胶管、导管: 6 泵举反循环主要设备:泵举组合装置(潜孔砂石泵)、胶管、 导管。

    8.2.2本条是为了预防桩顶混凝土因混凝土自重不足而引起的顶 部混凝土不够密实而设定的

    8.3湿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施工标准规范范本8.3.1水下混凝土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3.1水下混凝土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可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普通 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防离析的 措施:混凝土的落度应充分考虑气温、运距及施工时间的影响导 致的落度损失: 2粗骨料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混凝主配合比 中的含砂率; 3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9.3.1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入后,混凝土浇筑前测定,成孔结束 后,放钢筋笼、混凝土导管都会造成土体跌落,增加沉渣厚度,因 此,沉渣厚度应是二次清孔后的结果。沉渣厚度的检查目前均用重 锤,但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应专人负责,用专用重锤;当采用沉渣 仪检查时,应预先标定

    ....
  • 相关专题: 灌注桩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