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732-2017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B/T357322017
分布式FA能适应通信异常、开关拒动等多种异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时,分布式FA宜闭锁。
6.3.5FA信息生成
分布式FA将故障处理过程及结果生成FA动作信息,上报配电自动化主站公园标准规范范本,主要信息至少应包括 分布式FA系统投退开关状态信号、分布式FA相关馈线开关FA动作启动信号、分布式FA相关馈线 开关FA动作正常结束信号、分布式FA相关馈线开关FA动作开关拒动信号、其他FA异常结束信号。
6.3.6信息安全要求
布式FA信息交互及逻辑控制信息交互,应符合相
6.4即插即用的功能要求
6.4.1上电自动注册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应具备上电自动向主站进行注册,以便实现配电终端的自动识别及自动接入, 实现方式参见附录B。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所提供的服务能够被配电主站进行订阅,在接收配电主站订阅完成的服务模 型后,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能够按照新的服务模型提供服务,所有数据均按照服务模型进行准确发布, 实现方式参见附录C
6.4.3模型传输服务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应支持模型传输服务,用于与配电主站之间传输服务模型
7.1.1环境温度、湿度
环境温度、湿度见表1。
环境温度、湿度见表1。
GB/T35732—2017
表1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
7.1.2周围环境要求
7.1.2.1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 7.1.2.2接地电阻应小于4Q。
供电方式有如下几种方式: 电压互感器(TV)供电; b) 外部交流电源供电; c) 电流互感器(TA)供电; d) 电容分压式供电; 其他形式供电
供电方式有如下几种方式: 电压互感器(TV)供电; b) 外部交流电源供电; c) 电流互感器(TA)供电; d) 电容分压式供电; 其他形式供电,
7.2.2供电电源要求
7.2.2.1 电源输入和输出应实现电气隔离。 7.2.2.2 主供电源应具备后备电源的充电管理功能,当主供电源供电不足或消失时,电源模块应能给出 告警信号并自动无缝切换到后备电源供电 7.2.2.3 供电电源采用交流220V供电或电压互感器供电时: a) 电压标称值应为单相220V或110V(100V); 标称电压容差为十20%~一20%; c) 频率为50Hz,频率容差为土5%; d) 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10%。 7.2.2.4 直流电源技术参数指标如下: a) 电压标称值为220V、110V、48V或24V; b) 标称电压容差为十15%~一20%; c) 电压纹波不大于5%。 7.2.2.5 配电线路正常运行时,如果使用TA取电方式,取电TA开路电压尖峰值宜小于300V,否则 应加装开路保护器
GB/T357322017
7.2.2.6如果使用TA取电方式,对TA感应供电回路应具备大电流保护措施,当一次电流达到20kA 并持续4s时,配电终端不应损坏
7.2.3配套电源要求
.2.3.1终端配套GPRS时通信电源稳态负载能力宜不小于6W,暂态负载能力宜不小于10W,持续 时间≥50ms。 .2.3.2终端配套xPON或者其他通信设备时通信电源稳态负载能力宜不小于15W,暂态负载能力宜 下小于20W,持续时间50ms。 .2.3.3终端配套开关设备的有源接点输出容量(纯阻性负载)宜不小于: a) 弹操机构:直流24V/16A或48V/16A; b) 永磁机构(选配):直流110V/60A、160V/60A或220V/60A; 电磁机构(VSP5):交流220V/16A。
时间>50ms 7.2.3.2终端配套xPON或者其他通信设备时通信电源稳态负载能力宜不小于15W,暂态负载能力宜 不小于20W,持续时间≥50ms。
W,暂态负载能力宜不小于10W,持续 时间≥50ms 7.2.3.2终端配套xPON或者其他通信设备时通信电源稳态负载能力宜不小于15W,暂态负载能力宜 不小于20W.持续时间≥50ms
.4.1取电设备二次回路端子额定电流应不小于7A,接触电阻应小于5m2。 7.4.2遥信输入回路端子额定电流应不小于3A,接触电阻应小于15m2。 7.4.3遥信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并具有软硬件滤波措施,防止输人接点抖动或强电磁场干扰误动。 7.4.4配线在两个端子之间不容许有接头及分支线,配线端部需套上绝缘软管,并写明编号,编号正 确,字迹清楚;当端子已接有二根导线时,不得加装第三根,应设法加装端子;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 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1取电设备二次回路端子额定电流应不小于7A,接触电阻应小于5m2。 2遥信输入回路端子额定电流应不小于3A,接触电阻应小于15m2 3遥信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并具有软硬件滤波措施,防止输人接点抖动或强电磁场干扰误动 4配线在两个端子之间不容许有接头及分支线,配线端部需套上绝缘软管,并写明编号,编号 字迹清楚;当端子已接有二根导线时,不得加装第三根,应设法加装端子;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 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GB/T 357322017
.4.6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7.4.7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7.4.8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 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4.9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7.6.1通信接口要求
7.7分布式FA的技术要求
7.7.1.1装置之间采用对等通信方式。 7.7.1.2采用通信时延较小的通信方式。 7.7.1.3实时交互故障过流信号、开关信号等信息
7.7.1.1装置之间采用对等通信方式。
7.7.2信息交互时间
7.7.3故障处理时间
7.7.3.1速动型分布式FA故障上游开关隔离时间≤200ms。
7.7.3.1速动型分布式FA故障上游开关隔离时间≤200ms 7.7.3.2缓动型分布式FA故障上游开关隔离时间≤5s。 7.7.3.3速动型分布式FA非故障区域恢复时间≤5s。
B.4缓动型分布式FA非故障区域恢复时间≤45
7.7.4信号上送时间
7.7.5信号上送正确率
7.8即插即用的技术要求
7.8.1即插即用的基本性能要求
GB/T357322017
遥测、遥信、遥控数据响应的性能 DTU的性能指标相关要求
7.8.2注册识别的时间响应要求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在尝试注册失败后应每3S尝试一次注册,直至注册成功;完成一次自动注册 及识别的时间应小于30S。
7.8.3服务模型传输时间要求
对于IFTU.其服务模型传输时间应小于3s.对于IDTU.其服务模型传输时间应小于5S
7.8.4服务模型转换时间要求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在收到配电主站最新的服务模型后,自动按照新的服务模型提供服务,其车 间应小于10S
1.1交流工频电量输入
交流工频电量输人要求如下: 允许基本误差极限和等级指标,见表2; b) 交流工频电量输入标称值、参比条件、输入回路要求及其影响量应符合IEC60688:2012 4.5.1.1的有关规定
值百分数表示的交流工频电量误差极限和等级指
GB/T 357322017
8.1.1.2直流量输入
8.1.1.3故障电流
故障电流采集要求如下: a)可测故障电流输人范围,见表3; b)在推荐故障电流输入条件下,故障电流的误差应不大于士5%。
表3故障电流输入范围
8.1.2.1对用机械触点“闭合”和“断开”表示的状态量,仅考虑以无源空触点接人方式。 8.1.2.2 输入回路应有电气隔离及滤波回路,延迟时间为10ms~100ms。 8.1.2.3 用一位码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 8.1.2.4 用两位码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0”,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1” 8.1.2.5 状态量电压标称值见表4。 8.1.2.6 软件防抖动时间10ms~60000ms可设,数字量采集分辨率不大于2ms
表4状态量电压标称价
8.1.3交流工频电量允许过量输入能力
8.1.3.1连续过量输入
对被测电流量施加下列某项的120%(取其最关值),对被测电压量施加下列某项的120%: a)参比范围上限; b)标称使用范围上限。 施加时间为24h,所有影响量都应保持其参比条件,在连续通电24h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 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标要求
8.1.3.2短时过量输入
在参比条件下,按表5的规定进行试验 10
GB/T357322017
在短时过量输入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标要求
8.2.1.1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6
8.2.1.1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6
表6正常条件绝缘电阻
8.2.1.2湿热条件:在温度40℃士2℃,相对湿度90%~95%的恒定湿热条件下绝 表7
表7湿热条件绝缘电阻
8.2.2 工频耐受电压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设备的被试部分应能承受表8规定的工频电流电压1min的绝缘强度 无击穿、无闪络现象。 试验部位为非电气连接的两个独立回路之间,各带电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
表 8 工频耐受电压
GB/T35732—2017
对于交流工频电量输入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电压输人与电流输人的端子组之间应满足施加 50 Hz.2kV电压.持续时间为1 min的要求。
电源回路应按电压等级施加冲击电压,额, 试验电压;额定电压不 于60V时,应施加1kV试验电压;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应施加5kV试验电压。施加1.2/50μs 中击波形,三个正脉冲和三个负脉冲,施加间隔不小于5s。 以下述方式施加于交流工频电量输人回路和电源回路: a)接地端和所有连在一起的其他接线端子之间; b)依次对每个输人线路端子之间,其他端子接地: c)电源的输人和大地之间。 冲击试验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标要求
8.3.1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适应能力
8.3.2抗震荡波干扰的能力
表9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试验主要参数
安装于典型工业环境中的设备:工厂、电厂或处于特别居民区内的设备;4级处于劣的工业环境或严重骊 不境中的设备:极为靠近中、高压散开式和GIS或真空开关装置或其他电气设备的设备。
8.3.3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的能力
GB/T357322017
8.3.4抗浪涌干扰的能力
表10高频于扰、快速瞬变和浪涌试验的主要参
安装于没有特别保护环境中的设备:居民区或工业区内的设备;4级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设备极为靠近 高压散开式和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或真空开关装置
8.3.5抗静电放电的能
表11静电放电试验的主要参数
.3.6抗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于扰的能力
GB/T35732—2017
设备在表9规定的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满足8.1的 要求。
表12辐射电磁场试验主要参数
设备应能承受频率为2Hz~9Hz,振幅为0.3mm及频率为9Hz~500Hz,加速度为1m/s的振 动。振动之后,设备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各项性能均应符合8.1的要求。
8.5连续通电的稳定性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进行不少于72h连续稳定的通电试验,交直流电压为额定值,各项性能 均应符合8.1的要求,
设备本体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50000h;配电终端(不含电源)的使用寿命应为 8年~10年
9配电直动化智能终端的检测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不超过下列范围: a)试验环境温度:+十10℃~+30℃; b)大气压力:86kPa~106.0kPa c)相对湿度:45%~75%
9.1.2功能、性能检测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功能检测应满足附录E相关要求。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功能检测应满足附录E相头
分布式FA的动态测试方法及指标应满足附录F相关要求。 14
别墅标准规范范本GB/T35732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的数据模型定义 配电自动化终端即插即用功能中的服务订阅模型为IEC61850定义的模型及按其扩展规则进行扩 展的模型,其主要包含的信息为配电主站希望配电终端所提供的服务描述(本部分常用数据服务项目见 表A.1未列出部分在实际应用中按照IEC61850进行定义)
表A.1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常用数据服务项目
GB/T357322017
表B.1注册请求报文
表B.2给出了注册确认报文的格式。
汽车标准表B.2注册确认报文
表B.3给出了注册成功报文的格式
GB/T35732—2017
....- 相关专题: 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