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371-2014 地下建筑空间声环境控制标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underground car park
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 库,
2. 0.8 混响时间
施工管理标准规范范本.8 混响时间 reverberation time
声音达到稳态后声源停止发声,声压级百原始值衰变6 需要的时间,记作T60,单位为秒(s)。测量时,常用稳态声 变5dB至35dB的情况外推到60dB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130;衰变5dB至25dB的情况外推到60dB衰变所需要的时间,记 作T20。
ensity of peopl
在给定频率和人射条件(包括正入射、斜入射、漫入射三种情 况)下,被界面吸收的声能,加上经过界面透射的声能所得的总和, 与入射声能之比。
equivalent absorption area
吸声量等于材料的表面积乘以其吸声系数。记作A,单位为 m。房间内吸声量亦应考虑传播媒质对声能的吸收。
2.0.13多孔吸声材料
orous absorber
内部及表面有很多与大气相通的微孔或间隙而对气体或液体 流过时产生阻尼的材料。
2.0.14公共广播系统
为公众服务的广播系统,可用于业务广播、背景产播和紧急厂 播等。
2.0. 15 紧急广播系统
2.0.16应备声压级
在广播服务分区内,紧急广播的声压级应达到的稳态有效值 的平均值。
2.0.18 有效覆盖角
与扬声器轴线上的距离相等,而偏离轴线后声压级下降6d 离夹角(图 2. 0. 18)。
图2.0.18扬声器有效覆盖角示意图 有效覆盖角;2一地面至顶棚高度;3一扬声器轴线; 4一人耳高度
3.0.1地下建筑空间按其声学分布特点可分为狭长空间、扁平空 间和正常比例空间三种基本类型。地下建筑空间的声环境控制设 计应依据其空间类型选择相应的声学计算方法。 3.0.2地下建筑空间的声环境控制设计应考虑地下建筑空间的 形态、平面形状、界面材料与构造等因素。 3.0.3地下建筑空间的声环境控制设计应考虑人群密度的影响。 3.0.4地下建筑空间的声环境控制指标应包括声级、混响时间、 语言清晰度等。 3.0.5地下建筑空间的声环境控制设计应系统地考虑设备噪声
4.1.1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宜减少地下建筑空间的容积以 缩短混响时间
4.1.1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宜减少地下建筑空间的容积以
4.1.2 应采用减少噪声源对敏感空间干扰的建筑布局形式。 4.1.3地下狭长空间的高宽比不宜接近1:1。
4.1.2应采用减少噪声源对敏感空间十扰的建筑布局形式。
2.1车站站台、站厅、管理用房等空间的环境噪声不应超 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中的规定值,并应分别 无列车的情况。
4.2.2地下车站空间内混响时间的设计和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车站空间内混响时间中频不宜超过1.5s(500Hz~ 1000Hz),低频不宜超过1.8s(125Hz~250Hz),高频不宜超过 1.3s(2000Hz~~4000Hz); 2混响时间测试应在空场条件下进行; 3测试时,点声源应放置在空间中央,离地面高度宜为1.5m; 接收点宜分别在沿长度方向距声源5m、10m、20m的位置上,离地 面宝光6
4.2.5标语、广告牌等可与吸市
4.3.1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大型地下商业空间宜采用扁平 空间。 4.3. 2 地下商业空间内各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在空场时宜低于
4.3.3地下商业空间内的混响时间中频不宜超过1.5s(500I
0Hz),低频不宜超过1.8s(125Hz~250Hz),高频不宜超 s(2000Hz~~4000Hz)
4.4.1地下停车库空简内各点背景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纫 超过 65dB(A)。 4.4.2地下停车库出人口及通风口等设施不应对相邻地1 形成噪声干扰。
4.+.+地下停车库顶板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巨
5.0.1在地下建筑空间中,可通过界面的吸声和构件的隔声处理 来调节声环境。 5.0.2地铁站轨行区使用多孔吸声材料时,其罩面处理应考虑地 铁进出站时气流的特殊性。 5.0.3当地下建筑空间湿度较大时,应使用抗湿性能强的吸声材 料及结构。
5.0.1在地下建筑空间中,可通过界面的吸声和构件的 来调节声环境。
5.0.4地下狭长空间使用共振型吸声材料时,计算中应使用声音 斜人射时的吸声系数。
5.0.5街道型地下商业空间的声学设计应考虑走廊两侧的 吸声。
6.0.1在满足其他功能的条件下,地下建筑空间内的高噪声设备 用房宜集中布置在空间的尽端或较偏邂的位置上,并应对设备进 行隔振处理,并对设备用房采取隔声、吸声等降噪措施。 6.0.2在满足其他功能的条件下,地下建筑空间的设备宜集中布 置,强振动设备可设置在底层,其基础宜独立设置。 6.0.3设备机房围护结构应进行隔声处理,并应符合本标准中第 4.2.1条、第4.3.2条和第4.4.1条规定的噪声限值。 6.0.4设备系统管道应进行减振、隔声和消声处理,并应符合本 标准中第4.2.1条、第4.3.2条和第4.4.1条规定的噪声限值。 6.0.5当设备管线穿越围护结构时,应对洞口的缝隙采取有效的 隔声封堵措施。
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的规定
7地下建筑空间的公共广播系统
7.0.1地下建筑空间内紧急广播系统的公共广播系统语言传输 指数不宜小于0.50。 7.0.2当地下车站无列车时,在使用者可达的收听位置上,倍频 程中心频率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应备声压级宜 高于背景噪声15dB。 7.0.3应备声压级不宜小于85dB(A),声压级最低处不得小于 80dB(A)。 7.0.4地下建筑空间的公共广播系统的扬声器宜为分散式布置,宜
采用天花式扬声器。各扬声器之间的水平间距可按下式初步估算:
式中:D 一一 各扬声器之间的水平间距(m); H一一一扬声器距地面垂直方向上的距离(m); 0一一一扬声器4kHz的有效覆盖角。 7.0.5高度较大的地下建筑空间,当采用天花式广播系统时,宜 选择有效覆盖角较小的扬声器。 7.0.6高度较小的地下建筑空间,尤其是内部吸声量较大时,当 采用天花式广播系统时,宜选择有效覆盖角较大的扬声器。 7.0.7地下建筑空间的混响时间较长时,宜减小扬声器至地面的 距离,同时宜采用有效覆盖角较小的扬声器。 7.0.8地下建筑空间广播系统播放的背景声宜采用舒适度较高 的声音类型。 7.0.9当地下建筑空间内的紧急广播系统采用警笛或警铃等警 示信号的形式时,可不考虑以上给出的公共广播系统语言传输指 LTDAE
/..9 当地下建筑空间内的紧急厂播系统来用警笛或管铃等警 示信号的形式时,可不考虑以上给出的公共广播系统语言传输指 数(STIPA)限值。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
则 (17) 基本规定 (19 ) 建筑平面和空间 (2 2) 4. 1 一般规定 (2 2 ) 4.2 地下车站 (2 2) 4.3 地下商业空间 (2 4) 4.4 地下停车库 (25) 界面的声学处理 (28) 设备噪声控制 (29) 地下建筑空间的公共广播系统 (31)
1.0.1本标准旨在规范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声环境设计,指导地 下建筑空间的体型、三维尺度等建筑设计内容,合理地选择建筑材 料、建筑构造方案、建筑设备安装方法及措施等,并耳对各种使用 功能条件下的声环境提出相应的限值指标。地下公共空间类型广 泛,本标准仅对地铁站、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库的噪声控制进行重 点研究。 本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地下建筑空间噪声控制的标准,旨在改 善和提高地下建筑空间声环境的舒适性,确保地下建筑空间的使 用功能及其安全性。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以土地 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城市综合症”愈演愈烈。地 下建筑空间作为潜在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 题,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和长久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地 下建筑空间经常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公共空简,与地上建筑空间相 比,相对封闭、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同时也存在物理环境相对较差 的问题。地下建筑空间环境对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否有 影响,如何创造良好的地下建筑空间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 和呕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由于地下建筑空间的特殊性,其噪声问题比地上建筑空间更 为突出,直接影响地下建筑空间的声环境和使用的舒适性及安全 性。因此,就需要更多地了解地下建筑空间的声环境特点,制定科 学的地下建筑空间噪声控制标准,保证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 提高地下建筑空间声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学设计和改造,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达到的声学效果也并不理 想。因此在地下建筑空间规划和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地下建筑空间 的声学要求,并结合土建设计形成一体化设计。
3.0.1从建筑声学的角度来看,地下建筑空间长、宽、高的相对比 例关系会对其内部声学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不同的空间类 型计算方法区别很大,声学设计时应采用相应的计算理论。一般 街道型地下商场、地铁站多属于狭长空间类型,大部分的地下停车 库则为扁平空间,地下建筑空间中的设备用房、办公管理用房等则 多为正常比例空间。在进行声学计算之前,应首先考虑空间的三 维尺度比例关系,在确定为狭长、扁平和正常比例等空间类型之后 再按相应理论,并考虑采取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计算。正常比 空间的声学计算方法可参照马大献编著的《声学手册》(科学让 饭社);复杂形式的长空间和扁平空间的声学计算应采用计算机模 拟;简单的狭长、扁平等空间形式的声学计算方法可参照Kang的 专著《Acoustics of long spaces:theory and guidance》(英国 ThomsTelford出版社),矩形截面长空间混响时间(RTd)可按下 式计算:
言清晰度;平面和剖面形式的设计可以调节声音的传播途径,从而 影响声场模式;内界面材料类型及其构造方法的选择可以控制吸 声、隔声性能。
3.0.3语言清晰度主要指语言传输指数。在计算语言清晰度时,
应考虑人的吸声量,同时,也应考虑人发出噪声。人员密集的地下 公共空间,如地下商场和地铁站,应保证良好的主观声舒适度,并应 保证公共广播系统的语言清晰度,以便紧急情况下及时指导疏散。 研究表明,地下商场中人群作为发声体带来的背景噪声的声 玉级增高时,对语言清晰度的影响很大,而人群作为吸声体带来的 昆响时间降低对语言清晰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地下商场中人群密 度在0.1人/m时,人群噪声即有可能达到.70dB(A)左右,随着人 群密度的增加,地下商场内使用者的主观声舒适度降低。因此从 声学角度讲,地下商业街内的人群密度不宜过高,但是一味地降低 商场内的人群密度,或增加商场的平面尺寸,是不切实际的,并且 不利于地下商业街内的商业发展,
混响时间的范围,同时也应考虑温度、湿度等其他物理指标的影 响。对于使用功能不同的地下建筑空间,声学设计各有侧重,其相 应的控制指标也有所差异。在地铁站空间中,最重要的是保证在 一定距离内信息传递的清晰度,无其是人员密度较大的地铁站中, 要保证广播系统的清晰度,因此需要尽可能降低混响时间;在地下 商场中,在保证语言清晰度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一定的响度要求 以满足使用者的交流,在降低混响时简的同时,应保证一定的声压 级;地下停车库中过高的背景噪声会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 响,噪声控制设计应以降低声压级为主。
备以及电梯、扶梯等。本标准适用于地下建筑空间的通风、空调设 备的噪声控制,主要包括设备用房位置的选择、设备用房围护结构 的隔声、设备减振降噪处理及设备系统管道的减振、消声、降噪等
声学措施,相关措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隔振设计规范》GB50463 中的规定执行。本条文未涉及内容,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一2003中消声、隔声、隔振等相关 规定执行。电梯、扶梯等噪声控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梯技术条 件》GB/T10058一2009中第3章的技术规定执行。
4.1.1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和地下车站由于其平面尺度较大, 并且内表面多采用混凝土或砂浆抹面等吸声系数低的材料,导致 混响时间很长,严重影响语言清晰度,因此在进行建筑平部面设计 时,应注意控制其有效容积,或采用将大空间分隔成若手小空间的 建筑设计形式。
4.1.2不同功能的地下建筑空间内,声压级差异较大,依
商场设备用房内的声压级较其他便用空间的声压级高很多、餐饮 空间的声压级比购物空间平均高出3dB(A)~5dB(A)等。为了 防止相邻空间产生噪声干扰,应注意合理安排建筑的功能布局,在 容易产生噪声于扰的位置,可利用平面的转折变化或改变剖面的 地坪标高来减少噪声影响
4.1.3在狭长空间中,建筑的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高
4.2.1在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中规定,无列 车时,车站站台、站厅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超过70dB; 管理用房的环境噪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 计规范》GBI87的有关规定。列车进、出站时站台上噪声等放声 级Leq的最大容许限值不宜超过80dB。测试方法可按现行国家 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14227 2006的相关规定执行。
4.2.2地铁站包括候车站厅及换乘站厅。当地铁线路较
时,很天一部分的地铁地下(公共)空间是不同线路站厅之间的换 乘通道,有些通道甚至长达一两公里,地铁换乘通道中人流密度很 大(超过0.1人/m),但噪声除人体发生外,群体密集通过时的脚 步声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噪声源,且与换乘通道的地面铺装材质 通道形状和界面材料有关。当换乘通道分叉时(如伦敦Londor Bridge站),广播声音指示的清晰度就比较重要。 控制地铁站站厅的混响时间主要是为了保证应急广播系统的 清晰度。混响时间的测试方法:测试应在空场条件下进行,采用点 声源放置在空间中央,离地面高度1:5m,接收点分别布置在沿长 度方向距声源5m、10m、20m的位置上,高度离地面1.6m,其他测 试细节要求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T 50076。
4.2.3调查结果显示,在平面形式和容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安
装站台门的地铁站站台较未安装站台门的地铁站站台的声环境 好。安装全封闭站台门的地铁站较安装半封闭站台门的地铁站声 环境好,半封闭式站台门对噪声控制效果不明显
轨紧密接触产生的摩擦和错动而引发的高频噪声;当轨道的接缝 较大或者不平整时,车轮会在接缝处产生很大的加速度来撞击钢 轨,形成低频噪声;由于钢轨和车轮接触面小,且不够光滑,期间产 生摩擦而形成低频的轰鸣噪声;列车制动、风压机工作均会产生不 同种类的动力噪声。实测表明,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以中低频为 主,衰减较慢且长时间驻留,峰值频率在63Hz~500Hz范围内,噪 声可达80dB(A)以上;当车速超过50km/h时,轮轨产生的噪声为 主要部分,应对行车空间采取必要的吸声降噪处理,以降低其对站 台声环境的影响。为了降低轮轨运行时产生噪声,可在月台地面 与行车空间地面存在的高差处按照产生的噪声频率特点设计铺设 有效的吸声材料或结构,亦可在地铁行车区内墙的表面铺设吸声 材料或结构,或者在车站地铁铁轨的道床上铺设吸声材料:行车空
间的顶棚也宜铺贴吸声材料或结构,对轨行区的降噪产生一定效 果。以上措施可使行车空间的噪声在第一次反射中有天幅度的衰 减,在站台不同位置测得的降噪量会达到3.8dB~5dB,从而降低 通过反射而进入到站台空间的可能性。具体措施的实施应考虑地 铁站长空间的断面情况而定
其吸声作用,并可与其他吸声材料或结构结合使用。广告牌的面 层材料,可选择具有一定吸声性能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广告牌的骨 架上,薄膜内部需有一定厚度的空腔,形成薄膜共振吸声结构,具 有对中低频声的吸收作用。
4.3.1研究表明:等效A声级相同并且较低的情况下,广场型地 下商场内(扁平空间)的主观声舒适度要高于街道型地下商场(狭 长空间)。随着等效A声级的提高,这种差异逐渐减弱。并且在 等效A声级较高的情况下,广场型地下商业街(扁平空间)与街道 型地下商场(狭长空间)在主观声舒适度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例 如:在等效A声级为55dB(A)的情况下,广场型地下商场中的主 观声舒适度明显要比街道型地下商场的主观声舒适度高;等效A 声级为65dB(A)时,广场型地下商场的主观声舒适度比街道型的 高,但是差异明显变小;而等效A声级为75dB(A)时,广场型地下 商场与街道型地下商场在主观声舒适度上几乎不存在差异。鉴于 地下商场的等效A声级在65dB(A)~70dB(A)范围内,因此在地 下商场的平面形式宜选扁平空间
4.3.2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地下商业空间内,等效A声
用者的主观响度呈线性关系,与使用者的主观声舒适度呈先增后 减的抛物线形式变化。研究表明,在商场营业使用时,等效A声 级为65dB(A)~70dB(A)之间时,使用者的声舒适度最高,同时 能够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在等效A声级大于75dB(A)时,使用
者的主观响度评价急剧增高,主观声舒适度急剧下降。在控制设 备噪声及外部环境噪声时,宜控制在55dB(A)~60dB(A)之间, 同司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的 规定。另外地下商场的充许噪声级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对商业建筑噪声级的规定,按照 级商场的限值,其背景噪声的等效A声级要求小于50dB(A), 同司时能够提供掩蔽声级,提高声舒适度。 等效声级测量时首先应根据空简间形式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布置 方式,一般为在空间内均匀布置,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进 行测量。在狭长空间中,应沿长度方向选择典型点测试,并且测量 点不应少于10个;在扁平空间中,应按长度以及宽度方向选择测 量点,在空间内按方格网形式均匀布置,并且测量点不应少于10 个。测量前应进行声级计校准。测量时传声器距地面1.2m~ 1.5m,距其他反射面距离不应小于1m。声级计调至等效连续A 声级模式,各测量点等效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代表整个空间的等 效A声级。另外计算时应给出空间内噪声测量点的分布图。 4.3.3控制地下商业街混响时间,是为了保证购物时的声舒适度 以及语言清晰度,以利于顾客之间的交流、商业信息的播放和紧急 疏散信息的传达。在现行国家标准《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1 50076中,1000Hz小于1.5s;在关于地下空间混响时间与语言清 晰度及主观声舒适度关系的研究中表明,地下空间语言传输指数 不应低于0.5,地下空间中频的混响时间不宜高于1.5s,因此各频 率声音的混响时间控制在此范围内。 扁平空间、狭长空间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可按本标准第4.2.2 条执行。正常比例空间混响时间的测试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T50076的相关规定执行。
车库内背景噪声的控制限值是基于车库内使用者的声舒
适度以及减少对相空间的十扰。本条给出的限值是基于城市公 共空间声舒适度的大量研究。详见Kang,J.(2007)Urbar ound environment. Taylor & Francis incorporating Spon, London. 地下停车库受室外噪声源的干扰较小,影响车库内声环境的 主要为汽车机械噪声(发动机启动声、行驶声、鸣笛声、报警器声 开关车门声等)和设备噪声(主要为风机、水泵等设备噪声)。对于 地下停车库中的车辆、鸣笛以及报警器的声音,仅是偶然发生。车 车内的车辆在行进过程中一般为怠速行驶,产生的车外噪声较小 但在发动机启动时会产生较天的瞬时噪声,持续时简间通常仅为几 秒钟,与汽车的数量与型号有很大关系,唯一相对固定并可以测量 的是汽车库背景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地下停车库内的设备 用房以及通风口噪声也会增加车库内的背景噪声,因此也应采取 相应的降噪措施或消声处理。 地下停车库噪声测量时应按长度以及宽度方向选择测量点 在空间内按方格网形式均匀布置,并直测量点不应少于10个,测 点应选择在能切实反映出车库内噪声水平的典型位置上。测量时 间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测量前应进行声级计校准。测量 时传声器应距地面1.2m~1.5m,距其他反射面不应小于1m。声 级计调至A计权并慢挡读数,每隔5s读取一个瞬时A声级,共记 录100个数据(当测量环境被打扰时,读数不记录在内),然后取算 术平均值代表每测量点的等效A声级,各测量点算术平均代表 整个空间的等效A声级。应给出车库内噪声测量点分布图。
4.2地下停车库入口处的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声
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由于空间的独立性,独立型车库内部的 栗声儿乎不会对其他建筑空间产生于扰,在设计中只需要注意车库 出入口的位置和朝向,应尽量远离住宅、医院、旅馆等对声环境要求 较高的建筑,并应避免将出入口正对邻近建筑的主要房间的门窗, 以免对这些空间形成噪声于扰。当车辆在出入口处的坡道上行驶 产生的噪声很大时,应尽量将车行出人口布置在临近主要交通道路
的位置,并应选择隔声性能好的车库门,耳宜设置自动闭门装置。 车辆在经过坡道的防滑层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应注意采用 低噪声的防滑面层,或在坡道上铺贴柔性防滑卷材,以降低噪声的 干扰。为了避免地下停车库入口位置噪声对其他空间的影响,在 两侧的挡土墙面宜采取吸声措施,上方宜设置封闭式隔声罩。 4.4.3地下停车库与其他地下建筑空间相邻时,一般情况下是与 周围的建筑地下室通过隔墙、走廊相连。这类地下停车库的噪声 通常会通过隔墙或走廊传播到相邻建筑,因此走廊的隔墙应选择 面密度较大的材料构造,以保证足够的隔声性能;或选择双层墙体 等隔声性能强的隔墙;也可利用建筑设计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变形 缝将建筑结构断开,切断噪声沿建筑结构的传播。可在毗邻连接 部位的走廊处设置隔声门、双层门或形成“声闸”。 4.4.4如果车库上部的空间为商场、餐饮等对噪声限值较高的空 简时,可不做其他的隔声处理;但如果上部为住宅、会议室等对噪 声限值较低的空间时,应考虑采用隔声较好的楼板。如:20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含双面抹灰)的空气隔声量约达50dB(计权隔 声量与A计权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亦可采用空心楼板或 双层楼板的构造形式,或在车库的顶棚下做隔声吊顶。隔声吊 应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吊顶板上不应开设孔洞,同时应采用弹性 吊钩。隔声吊顶应在所有的梁、板下连续安装以防止“声桥”的出 现。吊顶应选择面密度较大的材料,且具有良好的防潮、耐火、保温 及吸声的性能,以满足地下建筑空间的环境要求,具体措施可按现 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相关规定执行。
的位置,并应选择隔声性能好的车库门,且宜设置自动闭门装置。 车辆在经过坡道的防滑层时会产生较天的噪声,应注意采用 低噪声的防滑面层,或在坡道上铺贴柔性防滑卷材,以降低噪声的 扰。为了避免地下停车库入口位置噪声对其他空间的影响,在 两侧的挡土墙面宜采取吸声措施,上方宜设置封闭式隔声罩
+.+.3地下停车库与其他地下建筑空间相邻时,一般情
的建筑地下室通过隔墙、走廊相连。这类地下停车库的噪声 会通过隔墙或走廊传播到相邻建筑,因此走廊的隔墙应选挥 度较大的材料构造,以保证足够的隔声性能;或选择双层墙位 声性能强的隔墙;也可利用建筑设计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变开 建筑结构断开,切断噪声沿建筑结构的传播。可在毗邻连捷 的走廊处设置隔声门、双层门或形成“声闸”
4.4.1如果车库上部的空间为商场、餐饮等对噪声限值
简时,可不做其他的隔声处理;但如果上部为住宅、会议室等对噪 声限值较低的空间时,应考虑采用隔声较好的楼板。如:200mm 享钢筋混凝土楼板(含双面抹灰)的空气隔声量约达50dB(计权隔 声量与A计权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亦可采用空心楼板或 双层楼板的构造形式,或在车库的顶棚下做隔声吊顶。隔声吊顶 应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吊顶板上不应开设孔洞,同时应采用弹性 吊钩。隔声吊顶应在所有的梁、板下连续安装以防止“声桥”的出 现。吊顶应选择面密度较大的材料,且具有良好的防潮、耐火、保温 及吸声的性能,以满足地下建筑空间的环境要求,具其体措施可按现 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相关规定热行
4.+.5地下停车库与上部空间之间的楼板位置最容易透声的部
位经常是为穿越管线而设置的孔洞,因此应当避免竖直管线从地 下停车库直接通向上部空间。如果必须设置管线,则应集中布置, 或设计管道井,并应在管线周围的空隙中填充密实的吸声材料,从 而达到隔声的效果。
5.0.1在声环境设计中,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可以缩短或调整空间的混响时间、控制反射声、消除回声、改善 空间的听闻条件、降低噪声;吸声材料包括多孔吸声材料、穿孔板 吸声结构、薄板/薄膜共振吸声结构以及空间吸声体。在设计中, 应根据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选择适当的吸声材料。
5.0.2疏松和柔软结构的多孔吸声材料,可能有纤维脱落和吹散 的现象,对空间环境产生破坏,并影响使用者健康。若灰尘和水汽 进人材料,将孔隙堵塞,会降低吸声性能,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需对多孔吸声材料进行面层处理。可选用纤维织物、穿孔板(穿孔率 大于20%)、金属网,以及纤维喷涂等作为多孔吸声材料的饰面材料。 5.0.3湿度过大时,多孔材料的微孔将被阻塞,降低高频吸声性 能;亦会使板材类的吸声材料产生变形,甚至表面剥落,吸声性能 降低,并影响美观。因此,当地下建筑空间湿度较大时,应慎重选 择吸声材料或结构。 5.0.4吸声系数的大小与声波入射角度、声波频率等均有关。共振
为现象,对空间环境产生破坏,并影响使用者健康。若灰尘和 并入材料,将孔隙堵塞,会降低吸声性能,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 需对多孔吸声材料进行面层处理。可选用纤维织物、穿孔板(穿 大于20%)、金属网,以及纤维喷涂等作为多孔吸声材料的饰面材
.0.3湿度过大时,多孔材料的微孔将被阻塞,降低高频吸 ;亦会使板材类的吸声材料产生变形,甚至表面剥落,吸声 降低,并影响美观。因此,当地下建筑空间湿度较大时,应慎 择吸声材料或结构
型吸声材料在斜人射时,与正(垂直)人射相比,吸声系数会有所下降。 由于地下狭长空间三维尺度的特殊性,其内部声能分布的各向不均 匀,且正(垂直)人射的声能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对共振型吸声材料: 应考虑其斜人射吸声系数。一般情况下采用斜入射45°时的吸声系 数,当狭长空间的比例加大时,宜考虑斜人射大于45°时的吸声系数, 斜人射吸声系数计算可参照马大猷编著的《声学手册》科学出版社)。
5.0.5街道型地下商场走廊两侧的店铺经常包含多孔性吸声体 如服装等),应充分加以利用;另外成排的店铺可视为串联的低频 共振腔,有利于控制商场低频混响及噪声级
5.0.5街道型地下商场走廊两侧的店铺经常包含多孔性吸声体
6.0.1地下建筑空间中的泵房等设备用房是高噪声源,应远离地 下建筑空间的中心区或主体功能空间,尽量设置在空间尽端,独立 成区,或与楼梯间、管道井等辅助空间相邻,宜对设备用房增设声 闸或迷路,以减小对环境的噪声干扰。
闸或迷路,以减小对环境的噪声十扰。 6.0.2强振动设备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噪声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 传声,控制固体传声可通过设置减振措施来实现,如设备做隔振 脚、在设备与基础之间铺设隔振垫或设置隔振器等。基础若能单 独设置,与地下建筑空简的建筑结构基础断开,对避免振动声的传 播更有效,单独基础周边应设置隔振槽。 6.0.3地下建筑空间设备机房的围护结构包括机房墙体、门窗。 墙体应选择面密度大的建筑材料砌筑,保证其具有一定的隔声性 能;可在内墙面铺贴吸声材料,提高隔声性能;亦可采用双层墙,墙 之间设不小于75mm的空气层,可在空气层内填充多孔吸声材料 等,能进一步提高其隔声性能。应注意墙体砌筑和抹灰的质量,避 免出现孔隙,影响墙体隔声效果。 地下建筑空间设备机房应采用专用隔声门,隔声门通常采用 双层或多层板材,在各层门板之间设置空腔,内填吸声材料,保证 其在较宽频带其有较好的隔声性能;若设备机房设有窗,应设置双 层窗或单层双玻(或三玻)中空密封窗保证其隔声量。应注意做好 门窗缝隙的隔声处理,可用胶条、密封毡等弹性材料堵塞缝隙。对 特殊的高噪声级的设备可以考虑为该设备设置专门的隔声罩。 6.0.4设备系统的管道可在管道外壁包裹吸声材料减振降噪,建 筑设计时应尽可能在设备管道周边预留足够多的空间,便降噪
专声,控制固体传声可通过设置减振措施来实现,如设备做 卸、在设备与基础之间铺设隔振垫或设置隔振器等。基础若 虫设置,与地下建筑空间的建筑结构基础断开,对避免振动声 番更有效,单独基础周边应设置隔振槽。
6.0.3地下建筑空间设备机房的围护结构包括机房墙
道,以降低管道噪声的传播。 设备系统的管道接头应采用软连接,并应在设备的出口处或 易产生噪声的部位设置消声器,以中、高频为主的噪声宜选择阻性 消声器,以低频为主的噪声宜选择抗性消声器,对较宽频带的噪声 可选择复合型消声器。
保证广播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无列车时,地下建筑 部的背景噪声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控制限值以下,无其在语 倍频程中心频率(500Hz、1000Hz、2000Hz、4000Hz)。计 月,以上频率应备声压级高于背景噪声15dB时,能够较好地 冬急广播系统的语言清晰度
、3应备声压级值是指声场内紧急广播声压级的稳态有效 直最小为85dB(A);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声场均匀度,地下 寸的应备声压级最小值不得低于80dB(A)。应备声压级的 量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 26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7.0.4本条中的公式(7.0.4)是依据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
研究后将原公式中的收听高度值1.3m调整为1.5m。 通过该公式可估算得出相邻扬声器较为适宜的水平间距,在 具体设计时,再根据结构柱网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对计算结果略作 调整以适应具体设计。在声场条件较为复杂的地下建筑公共空间 中,建议采用仿真软件模拟等辅助设计的方法,确定扬声器的布局 方案,以满足本标准第7.0. 2条中对 STIPA的规定。
7.0.5当扬声器距地面的高度过大时,普通式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难以获得良好的语言清晰度,STIPA值很难满足要求,此时选用 有效覆盖角较小的扬声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言清晰度。这 是由于从声学角度着,增强扬声器系统的指向性,可以改善覆盖区 域,增强直达声,从而提高语言清晰度。 除了有效覆盖角较小的天花式扬声器外,小功率的声柱也可 以较好地满足上述条件,且更适合应用于室内高度较大的空间内, 在设计安装时不应将声柱垂直指向地面,如图1(a)所示,应具有 定的倾斜角度,如图1(b)所示。
【a】扬声器轴线垂直于地面
(b)扬声器轴线倾斜于地面
图1扬声器倾斜角度示意图 扬声器轴线;2地面至顶棚的高度;3一扬声器:
锅炉标准规范范本图1扬声器倾斜角度示意图 扬声器轴线:2一地面至顶棚的高度3一扬声器
图1扬声器倾斜角度示意图 扬声器轴线:2地面至顶棚的高度:3一扬声器:
4一接收点距地面高度取1.5m
7.0.6采用吸声材料做吊顶的地下建筑空间,或是以销售服装、 纺织类商品为主的地下商场,其内部吸声量较大,从而可以大大缩 短空间的混响时间,因此当扬声器距地面的高度较小时,采用有效 覆盖角较大(4000Hz有效覆盖角不宜小于120°)的天花式扬声 器,既可以保证语言清晰度的要求,又能避免因扬声器间距过小导
环保标准致数量过多而带来的浪费。
致数量过多而带来的浪费。
....-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