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160-2010 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CI/T 160—2010
CI/T 160—2010
槽钢标准合7.7.1的要求。
3. 2. 2整机强度试验
8.2.2.1将机组内空气排完,以0.2MPa/s的增量向整机腔内注入1.5倍公称压力的静压水,持压 10min,应符合7.7.2.1的要求, 8.2.2.2将机组内空气排完,从进口端缓慢地向机组内注人1.5倍公称压力的静压水,然后在3s内 迅速下降至大气压力,再缓慢升压到1.5倍公称压力,按此方法循环二次,应符合7.7.2.2的要求。
试验介质:清水;温度:常温。 所有仪器、仪表的允许计量误差为测定值的士
正回阀密封性能试验装置见图1
图1止回阀密封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
8.3.2.1 进水正回阀密封试验见图1a)。 a) 透明测压管4的通径不应小于10mm。 b) 中间腔通大气(即P2=0)。 通过调节阀1和2缓慢向进水腔内注水,待排除空气后,再缓慢注水至透明测压管内液柱高度 不低于图示的0.72m,关闭调节阀1,保持5min,应符合7.8.1的要求。 使进水腔通大气(即P1二0),关闭阀6和中间腔、出水腔测压孔球阀,通过试验时配置的阀7, 缓慢地向中间腔注入1.1倍公称压力静压水,持压5min,应符合7.8.2的要求。 8.3.2.2 出水止回阀密封试验见图1b)。 a) 透明测压管4的通径不应小于10mm。 b) 进水腔和出水腔通大气(即P,三P3三O)。 通过试验时配置阀7的调节,缓慢排除中间腔内空气后,再缓慢注水至透明测压管内液柱高不 低于图示的0.72m,关闭阀7,持压5min,应符合7.8.1的要求。 d) 使中间腔通大气(即P2一0),通过调节阀6,然后缓慢地向出水止回阀出水腔内注人1.1倍公 称压力静压水,持压5min,应符合7.8.2的要求。
压力损失试验装置见图2。
8. 4. 2 试验程序
过可调减压阀2,使进口压力P,为:0.2MPa≤P,≤PN。排除装置内空气后,通过调节阀9
速从零遂渐增加至2m/s,此时P1与P3之差应符合7.9的要求, 记录流量变化全过程的压力损失值P,一P3(△P),并以纵坐标为压力损失、横坐标为流量(流速) 值,作出流量变化全过程的流量(流速)压力损失特性曲线。
a)出厂试验抽样见表2。 b)型式试验抽样数视9.3中不同情况由各负责部门确定。 c)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抽样时若另有规定,抽样数可按规定执行。 d)若双方有协议规定,抽样数可按协议执行。
图2压力损失试验装置示意图
出厂检验应符合表3的规定
出厂检验应符合表3的规定。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的定型鉴定; b)批量生产后有重大设计改进、工艺改变,有可能改变原设计性能时 c)产品停产二年(含二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产品正常生产五年时; e)出厂检验方法正确,而检验结果与上次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双方协议商定需要作型式检验时; g)国家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提出要作型式试验时。
型式检验应符合表3的规定。
A.1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的整体结构
冶金标准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的整体结构一 图A,2)和旋启式(见图A,3)两种。 其整体结构主要由两个独立止回阀串联而成,并应符合4.1.3要求,两个止回阀的阀座密封副将其 内腔分为进水腔、中间腔和出水腔,本标准将各腔内压力分别命名为P、P?和P3。
上游闸阀和下游闸阀视为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组件的组成部分,并应符合CJ/T216或相关截流 阀门标准要求。当采用沟槽管接件连接时,连接尺寸应符合GB5135.11要求。 两端也可采用其他截流阀门,小口径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两端宜采用球阀截流。
试孔的位置和取压孔径应符合4.1.2a)、b)、9
涂料标准规范范本图A.1法兰连接升降式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结构示意图
CI/T 1602010
图A.3沟槽连接旋启式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结构示意图
....- 止回阀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