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730-2011 冶金机械液压、润滑和气动设备工程施工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4.1.1出厂前已装配和调整好的设备宜进行整体安装,现场不宜 拆卸。
4.1.2以零件和部件供货的设备,现场清洗装配成符
教育标准文件或现行国家标《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31 的有关规定
4.1.3设备与管道不得强力对口,连接后应复查设备的安
4.1,3设备与管道不得强力对口,连接后应复查设备的安装精度 符合要求。
4.2.1设备安装前基础应进行交接和验收,未经交接和检验的设 备基础,不得安装设备,设备交接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接资料应完,应检查基础混凝士试块试验记录,基础 强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2应检测基础坐标位置、标高和尺寸,测地脚螺栓的坐标 位置和标高均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利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 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楚。. 3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的浮浆、油污、碎石、泥土、积 水等,应已清除干净。 4预埋地脚螺栓应无损伤,螺纹部分应已涂油脂保护
1设备就位前应设置设备安装的基准线和基准点,并应符 要求:
1应依据设计施工图和测量控制网绘制基准线和基准点布 置图,确定中心标板和基准点位置。 2.应按布置图设置中心标记和基准点。 3 应向测量人员下达测量任务书。 4 测量人员应进行测量,应投点放线,并应完成测量工作。 5测量人员应提交测量成果报告书,并应在现场向安装施工 人员交接基准线和基准点。
1预留孔应清理干净,预留孔的大小和深度应符合设计技术 文件的规定。 2应清除地脚螺栓的油污和氧化铁皮。 3安装地脚螺栓时,地脚螺栓应垂直,任何部分离孔壁应大 于15.0mm,且不应碰孔底。设备初步找正调平后,地脚螺栓与设 备螺栓孔周围宜有间隙。 4·设备初步找正、找平后,应按设计技术文件和现行国家标 准《机械设备安装二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 定浇灌预留孔混凝土。 5预留孔浇注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进行设备的精密调 整和紧固地脚螺栓。 4.4.2胀锚式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胀锚地脚螺栓不得采用预留孔基础有裂缝的部位不得使 用胀锚螺栓。 2安装胀锚地脚螺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10MPa。 3应按设计技术文件规定及设备地脚螺栓孔确定钻孔位置。 孔心线至基础边缘距离不得小于胀锚螺栓公称直径的7倍,相邻两 胀锚孔的中心线不得小于胀锚螺栓公称直径的10倍,孔底至基础底
面的距离不得小于胀锚螺栓公称直径3倍,且不应小于30mm。 4安装胀锚螺栓时,应将螺栓及胀力管置人孔中,并应装 锥套,应调整高度及垂直度,并应初步紧固定位。胀锚螺栓与混凝 土接触的部位不得有油脂和污物。 5设备找正后应紧固胀锚螺栓
4.5.2垫板应设置在设备底座主要受力部位,宜在地脚螺栓近旁
的两侧或一侧;设备底座有接缝时,两侧均应设置垫板。相邻两组 垫板的距离不宜大于1000mm,垫板伸人底座的长度应超过地脚 螺栓的中心。
采用撞击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检查;对高速运转或受冲击的设 长用0.05mm塞尺检查,在垫板同一断面处,两侧塞人的长 和不得超过总长度的1/3。设备安装完成后,各组垫板之间 #定位焊相互焊牢,
研磨法安装垫板还应符合下
1:应清除基础表面浮浆并应凿平、研磨安放垫板的部位。 2垫板安装应平稳整齐,与基础接触点应分布均勾,垫板之 间、垫板与设备底座之间应接触良好。 3宜用平垫板和斜垫板组成一个垫板组,斜垫板应放在平垫 板之上,每组垫板不宜超过5块。
.5.5座浆法安装垫板的施工工艺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
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二
4.6.1油箱安装应符合下列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o.O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谁仪或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10.0mm。 3应调整水平度或垂首度,宜采用水平仪或吊线尺量检查: 允许偏差为1.5/1000。 4.6.2油箱应清洗于净:内腔不得有可见的任何污染物。经检查 合格后,应及时封闭。 4.6.3油箱的冷却器和蒸汽加热器,应按本规范第4.7.2条的规 定进行压力试验
4.7冷却器蒸汽加热器
4.7.1冷却器、蒸汽加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O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推仪或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0mm。 3应调整水平度或垂直度,宜采用水平仪或吊线尺量检查 允许偏差为1.5/1000;应紧固地脚螺栓。 4.7.2冷却器、蒸汽加热器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作压力试 验,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25籍。 2应缓慢升压,在试验压力下稳压30min,应无渗漏、无 降。 3试验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表的满刻度值应为 #
验,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25籍 2应缓慢升压,在试验压力下稳压30min,应无渗漏,无成 降。 3试验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表的满刻度值应为 被测试验压力的1.5倍~2倍;压力表不得少于2块,宜装在进水
和设备本体上。 应使用洁净水,注水时应排尽空气。 5 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低于5℃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6 试验完成后应将水排净,并应用压缩空气吹干。
4.8.1过滤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朋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士10.0mm。 3应调整水平度或垂直度,宜采用水平仪或吊线检查,真空 带式过滤器充许偏差为3.0/1000;电动反冲洗过滤器允许偏差为 1.5/1000
1蓄能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10.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0mm。 3应调整水平度或垂直度,宜采用水平仪或吊线尺量检查, 重力式蓄能器允许偏差为0.1/1000,非重力式蓄能器允许偏差为 1.0/1000;应紧固地脚螺栓。 4.9.2安装蓄能器未经许可不得打开蓄能器气盖,不得拧动安全 树调整螺丝改变出厂调定值。
D.1泵及泵组安装应符合下
1应调整纵、横尚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經为 10. 0mm。 2应调整标高,宣采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10,0mm。 3应调整轴向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离心式泵轴向 水平度充许偏差为0.1/1000,容积式泵轴向水平度充许偏差为 0.5/1000。 4应调整横向尚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离心式泵横向 水平度充许偏差为0,2/1000,容积式泵横向水平度充许偏差为 0.5/1000。 4.10.2联轴器的装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 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执行。
41.1成套液压(润滑)站底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10.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 0mm。 3应调整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允许偏差为1.5, 1000。 4. 11. 2i 调整底座上各设备的水平度或垂直度,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录的水平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10.1条第3款的规定。 2 过滤器水平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8.1条第3款的规定。 3冷却器水平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7.1条第3款的规定。 4油箱水平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6.1条第3款的规。 4.11.3油箱清洗应符合本规范第4.6.2条的规定。 4.11.4冷却器水压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4.7.2条的规定。
阀架和阀安装应符合下列要
1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充许偏差为 ±10.0mm。 3应调整水平度或垂直度,宜采用水平仪或吊线尺量检查 允许偏差为1.5/1000。 4.12.2控制阀安装的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链 安设应牢固。 4. 12.3 电液伺服阀及比例阀宜在管道系统冲洗合格后安装,井
4.12.3电液伺服阀及比例阀宜在管道系统冲洗合格后安装,井 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4.13.1振垫安装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4.132净油机的安装应调整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 查:充许偏差为10.0mm: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充许偏差为土10.0mm:应调整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充许 偏差为0.1/1000。
4. 14润滑脂泵站及给油器、分配器
1应调整润滑脂泵站纵、横向中心线,宜采用挂线尺量检查 允许偏差为10.0mm。 2应调整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 ±10.0mm。 应调整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允许偏差为1.5/ 1000。
2给油器、分配器宜设驾在靠近润滑点,耳便于观察、谢霸 护检修的位置。
4.14.2给油器、分配器宜设暨在靠近润滑点,耳便于观察、调整 和维护检修的位置。 4.15分水滤气器、油雾(油气)器及控制阀 4.15.1油雾润滑凝缩嘴至润滑点的距离和角度应符合设计技术 文件的规定,油雾发生器至凝缩嘴的管道宜短。 4.15.2气动系统的分水滤气器、油雾器及控制阀安装位置应符 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应调整水平度,宜采用水平仪检查,允许 偏差为 1. 5/1000。
4.15分水滤气器、油雾油气)器及控制阀
5.1.1金属管及管件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离层和结疤等缺陷,
.1.1金属管及管件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离层和结疤等 長面有锈蚀麻点、刻痕划伤等缺陷部位的壁厚,不得小于国家 有关产品标推规定的允许值
5.1.2软管应无老化变质等缺陷。软管总成接头密封面应无纵 向或螺旋状划痕,螺纹应无断扣及压伤、无毛刺飞边。 5.1.3管道密封件应符会下列要求,
5.1.2软管应无老化变质等缺陷。软管总成接头密封面应无
1橡胶密封圈表面应光滑平整,并应无气泡,杂质、老化变质 及影响密封性能的伤痕。 2耐油橡胶石棉垫板应无气泡、折损、疙瘩、凹陷、裂纹、皱纹 等缺陷。 3金属垫片利金属包密封垫片应无裂纹、毛刺、凹槽、径向划 痕及锈斑等缺陷。金属垫片应退火:金属缠绕式密封垫应无径向 划痕,不得松散。
5.2.1管子切断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 5.2.2管子切断表面脸平整,应无裂纹、重皮,应将毛刺、铁屑等 清除干净,缩口、凸凹应进行处理。 5.2.3管子切口面应与管子轴线垂直,应采用角尺尺量检查,允
驾管机制作,也可采用冲压弯
5.3.1液压和润滑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氩弧焊接或氟弧灶
5.3.1液压和润滑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氩弧焊接或氟弧焊打底、电 弧焊填充。
弧焊填充。 5.3.2管道焊接前应有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 接工艺、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焊工应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施焊 5.3.3坡口应采用机械加工,坡口及内外表面不小于10mm范围 内的油、漆、垢、锈、毛刺等应清除于净,不得有裂纹、夹层等缺陷。 5.3.4管子、管件对接焊口内壁应齐平,错边量不应大于壁厚的 10%,且不应大于2mm;不等厚的管子、管件对接焊口,内壁错边 量大于壁厚的10%或大于2mm或外壁错边量大于:3mm时,应进 行修整
.3.5不锈钢管道焊接时,坡口两侧表面应采取防焊接飞溅
5.3.6焊条、焊剂使用前应按规定烘干,并应在值用过
5.3.7定位焊应按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焊接。在焊接根部焊 道前,应对定位焊缝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应处理后施焊。 5.3.8坡口之外的管材表面不得引弧和试验电流并应防止电弧 擦伤管材。
5.3.9焊接时应检测环境风速,手工电弧孤焊风速天于8m/s,甄弧 焊大于2m/s时,应有防风设施,并应防止管内穿堂风。 5.3.10焊件焊前预热应按焊接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不需预热 的焊件当温度低于0℃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 以上。
5.3.11焊缝及其边缘不得开孔;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距离不应
花 支术文件的规定,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对接焊缝 质量级的规定,并应采用射线探伤检查。工作压力小于6, 寸,抽查过应为5%;工作压力为6.3MPa31.5MPa时,拍 应为15%:工作压力大于31.5MPa时,应100%进行探伤检
5.3.13液压利润滑脂管道焊缝的外观质量和检验方法,应按现
.3.14润滑油(液)管道及气动管道的焊内部质量和列
5.4.1液压和润滑管道酸洗宜采用循环酸洗法或槽式酸洗法。
5.4.1 液压和润滑管道酸洗宜来用循环酸洗法或槽式酸洗法。 5.4.2配制酸洗液各元素的成分、比例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
S.4.3管道酸洗用水应洁净,不锈钢管道酸洗用水氯离子含量不 得大于50PPm。 5.4.4配制酸洗液应先将水注人槽内,然后缓慢地注入酸与水混合。 5.4.5涂有油漆的管子采用槽式酸洗,应先将油漆清除干净。 5.4.6槽式酸洗管道时,管道应全部浸人酸洗液中,管内空气应 全部排出。
5.4.7循环酸洗一个回路的管道长度不宜超过300И,酸剂 满每根管道,回路高部位应设置排气点低部位应设置排放点 备和元件应拆离回路,
5.4.8管道酸洗的工序应符合
5.4.9酸洗后管道内壁应无铁锈、氧化铁皮及其他
5.5.1管道支、吊架的位驾和形式应符合设计技术文
5.5.管道支、吊架的位暨和形式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直管段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表5.5.1的 规定,弯曲段应在起弯点处设置支(吊)架,
5.5. 1 直管段支(常)架间距(mm)
5.5.2管夹安装应与管子接触紧密.同一支架上的管夹应排列 整齐。 5.5.3 管道安装坐标位置允许偏差为15mm,标高充许偏差为
土15mm.水平管道平真度充件偏差为/100,H不应人了
5.5.18管道不得承受设计以外的外加载荷
1软管不得有急弯。软管外径若大于30mm,弯曲半径不应 小于外径的9倍;若软管外径小于或等于30mm,弯曲半径不应小 于外径的7倍。 2与管接头连接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 3静止和运动中,均不得有扭曲变形。 4过长或承受急剧振动的软管应设置适当的支托。 5软管之间、软管与设备之间不得有摩擦。 6软管离热源近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7软管长度在满足弯曲半径,保证运动行程条件下,宜有适 当余量。
6管道冲洗、吹扫和压力试验
6.1.1管道冲洗宜采用在线循环方式,不允许冲洗的设备和元件
6.1.1管道冲洗宜采用在线循环方式,不充许冲洗的设 应与冲洗回路分离,
6.1.2冲洗回路中的临时连接钢制管道,应酸洗合格,软管应吹
6.1.3冲洗油(液)宜按系统特性选择,加入油箱前宜作污染度检 验:并宜作记录;加人油箱时应经过滤,过滤精度不宜低于系统过 滤精度要求。
6.1.4冲洗油(液)的流速应使油(液)呈紊流状态。
的额定流量和额定压力应与冲洗流量、压力相匹配;冲洗过 对过滤器污染程度进行检查,滤网应经常清洗或更换,不得 洗流量和压力,
5.1.7管道冲洗后内腔污染度等级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污染等级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压 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GB/T14039的有关规定,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液压伺服系统的污染等级不应大于一/15/12。 2带比例阀的液压控制系统及静压供油系统的污染等级不 应大于一/17/14。 3液压传动系统、动压轴承供油系统,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 污染等级不应大于一/19/16。
4污染等级宜采用颗粒计算法测定。 8管道冲洗合格后,应将冲洗油(液)排除干净,不得再进 管内清洁的作业。
6.2.1管道吹扫应使用干燥的压缩空气,流速不宜小于20m/s, 吹扫宜分段进行,宜先吹扫主管,后吹扫支管。 6.2.2不允许吹扫的设备和元件应与管路分离。 6.2.3吹扫的清洁度在目测排气无烟尘后,在排气口应设置贴白 布或涂白漆的木制靶板检验,吹扫不少于5min靶板上无铁锈、灰 尘及其他脏物应为合格。 6.2.4管道吹扫合格后,不得再进行影响管内清洁的作业
6.3.1不允许参与压力试验的设备和元件应与管路分离。
1压力试验应在冲洗合格后进行。 2应用工作介质进行压力试验,加人油箱时应经过滤,过滤 精度不应低于系统过滤精度。 3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规定,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 时·应符合表 6.3.2的规定。
表 6.3.2 试验压力MPa
4试验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表的满刻度值应为 被测试验压力的1.5倍~2倍,压力表不得少于2块。 5试压油温应在正常工作油温范围内。 6压力试验应先作低压循环,应排净系统中空气,然后缓慢 升压,在试验压力下,应稳压10min,再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
全面检查管道焊缝和接口应无渗漏、管道无永久变形应为合格。 6.3.3设有压力箱的润滑系统,压力箱应单独进行气密性试验, 应以工作压力充压,应刷发泡剂检查,不漏气应为合格。 6.3.4设有高位油箱的润滑系统,输油管道应以工作压力进行试 验,无泄漏应为合格
1应用我质进行压打试验,试验压力应付设计技外文 件的规定,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双线式系统试验压力应为系统 工作压力的1.25倍;非双线式系统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 2双线式系统压力试验两条主管路应分别进行,不得交叉升 压。 3应缓慢升压,在试验压力下检查管道焊缝及接口应无泄 。 4压力试验完毕应立即卸压。 6.3.6气动管道系统压力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用压缩空气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技术文 件的规定,设计技术文件未规定时,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1.15倍。工作压力大于0.6MPa时,气压试验应经设计单位或建 设单位同意。 2应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50%,检查应无异常状况或泄漏, 再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3min,在试验压力下应 稳压10min,再降至工作压力,在工作压力下以发泡剂检查焊缝和 妾口应无泄漏,管道无永久变形应为合格。 3压力试验时不应允许敲击管道。 4御压时应缓慢开启排气阀,并应遂步降压。 6.3.7压力试验过程中发现故障时,应先卸压、后处理。
7.1.1试运转前,应编写试运转方案,方案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
7.1.5系统中的安全保护装置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毕,在试运转中需要调试的装置,应在试运转中完成调试,其 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7.1.6设备单体试运转合格后:应按系统回路进行调试,并
7.2液压系统调试和试运转
7.2.1系统调试宜按泵站一阀站一执行元件的顺序进行,为 合机械调试和试运转。
方进行充气,充气应在充油前进行:充气时应将进油阀灵团,开应 缓慢充气。充气后应对充气阀进行严密性检查,不应漏气。 2气液直接接触式和活鑫式蓄能器应按设计技术文件规 的齐质和预充压力进行充气,充气应在充油之后,并在液位监控装 置调试完毕后进行。液位监控装置定位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 定,当液位变动超过规定高度时,应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和实现规定 的联锁动作。 3重力蓄能器宜在液压泵试运转完成后调试,充油升压或卸 压应缓慢进行。配重和液位监控装置调试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 规定。
7. 2. 3 油箱调试应符合下列
1油箱的液位开关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疑定位,当液位变 动超过规定的高度时,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和实现规定的联锁动 作。 2油温监控装置调试应使油温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当油温超 过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和实现规定的联锁动作,并 应开启或关闭油加热器或油冷却器。调试前检查测定油箱上的温 度裴应合格。 3高位油箱应按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调试,联锁动作应 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7.2.4滋压泵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手动盘车应无卡阻。 2点动运转检查运转方向应正确。 3无负荷(无压)运转不应少于10 min,应无异常噪声和振 动。 4工作压力下运转不应少于2h,轴承温度应符合设计技术 文件的规,泵体应无异常噪声和振动,并应无漏油。 花
信号,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 2调试宜从定压最高的阀开始,逐次调试至定压最低的阀。 压力调霆后,应将调整螺杆锁紧。 7.2.系统执行元件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调试应在正常丁作压力和正常工作油温下进行。 2调试应先点动,再低速:后高速。 3调试前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等应低压排气。 4带缓冲调节装置的液压缸,在调整过程中应同时调整缓冲 装置,并应直至满足液压缸所传动的机械达到运动平稳性的要求。 7.2.7伺服控制系统及比例控制系统调试应在系统压力调整完 毕后进行,宜先用模拟信号操纵伺服阀或比例阀试动执行机构。 7.2.8执行元件调试后,应往复工作3次~5次:行程、速度和运 行的乎稳性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霆。 7.2.9系统调试,应无漏油利异常振动,连锁装置应准确、灵敏、 可靠。
育号,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2调试宜从定压最高的阀开始,逐次调试至定压最低 玉力调定后,应将调整螺杆锁紧。
3润滑油系统调试和试运转
.3.1油箱的液位监控装置和油温监控装置调试,应符合本 第 7. 2. 3 条的规定。
7.3.4系统调试应无漏油和异常振动,连锁装置应准确、灵敏、
7.4润滑脂系统调试和试运
贴油桶在加脂前应进行检查,不得有任何脏污。 贮油桶加脂应用加油泵通过贮油桶上的加油口经滤油器
7.4.1账油桶在加脂前应进行检查,不得有任何脏污。
过滤,不得打开油桶上盖直接添加润滑脂。
7.4.3脂位监控装置应在充填润滑脂的过程中进行调试,当贮油 桶内润滑脂量变动超过规定量时,脂位监控装置应立即发出报警 信号并实现启动或停止加油泵的动作连锁。 7.4.4油泵向压力管和主管充润滑脂时,应将主管与给油器或分 配器的接口卸开,当接口排出润滑脂后,应再将主管与给油器或分 配器重新连接
1油泵工作应正常,供油循环不应少于3个:应无异常噪声 利振动,轴承温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2系统压力阀的调试值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3各连锁和报警装置应准确灵敏。 4·系统工作制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5系统应无漏脂。
7.5油雾润滑系统调试和试运转
7.5.1调整油箱的液位监控装置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当 液位下降至规定高度时:应立即发山报警信号,连锁装置动作应正 确灵敏。
应调整油温监控装置,应控制油温在规定的范围内:当油温变化超 过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发出报警信号连锁装置动作应正确、灵 。
7.5.3调整油雾的压力和油量,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处。
7. 6. 1 润滑液箱的液位监控装置和液温监控装置:应符合本规范 第7.2.3条的规定。
第7.2.3条的规定。
7.6.4电动反冲洗过滤器应按设计技术文件规定或工艺要求调 整滤网前后压差设定值,当压差达到规定值时,应自动进行反冲 洗。
.6.5真空过滤器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整滤带下糟箱内的真空度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真空度达到规定值时,输送滤带的金属网带应为自动运行到设 定的时间。 2抽风机应连续运行不少于1h,应无异常噪声和振动,轴承 温度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7.6.6冷却器调试应使出口的润滑液温度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 规定。 7.6.7系统连动试运转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2h,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各设备运行应正常,应无异常噪声和振动,轴承温度应符 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2所有监控装置和连锁装置动作应正确、灵嫩、可靠。 m
.6.7系统连动试运转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2h 电线电缆标准,并应符合
1各设备运行应正常,应无异常噪声和振动,轴承温度应符 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2所有监控装置和连锁装置动作应正确、灵橄、可靠。 3系统应无泄漏
7. 7 气动系统调试和试运转
7.7.1系统各执行元件应逐个调试,应先动操作:后电动操作 控制阀调定值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7.7.2各执行元件调试合格后应联动操作.连锁装置动作应准 确、灵活、可靠;系统应无泄漏:应无异常振动。
7.7.3自动排水式分水滤气器应自动排水。
8.0.1管道涂漆前应清除裴而的铁锈、焊湾、毛刺、油、水等污物, 8.0.2管道涂漆宜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消防标准规范范本,在试压前涂漆时,焊 缝及其两侧各不少于50mm长度不得涂漆,并应待试压合格启后礼 漆。 8.0.3管道安装后不易和不能涂漆的部位应预先涂漆。 8.0.4管道涂漆的颜色和标记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8.0.5涂漆施工应在5℃~4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并应采取相 应的防雨措施。 8.0.6涂漆作业应采取防止污染地面、墙壁、设备、构件及其他管 道的有效措施。 8.0.7涂层应均匀、完整、颜色一致、无损坏、无流尚,层数和层厚 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
9.0.10。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针对现场情况配置相 应类别和适当数量的消防器材。 9.0.11孔洞、坑槽及平台周边应设置防护设施及安全标志。 9.0.12交叉作业时:上下不应同在一垂直方向操作,下层作业的 位置应处于上层可能坠物的范围之外,或设置安全防护层。 9.0.13试运转、试压应严格按程序操作,操作人员应资任明确 不得挫自合闸送电和开闭阀门。
....- 机械标准 冶金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