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995-2014 冶金工程测量规范

  • GB50995-2014 冶金工程测量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2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3-22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 1. 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总称,包括美国的GPS、欧洲的GALI LEO、俄罗斯的GLONASS和中国的COMPASS(北斗)等。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技术建立的测量控制网。 1.4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 continuous

    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

    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 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学校标准,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 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的专用网络

    2.1.5实时动态测量(RTK)

    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采用载波相位 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的测量方法

    2. 1. 6现状图测量

    present status survey

    为满足冶金厂矿企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 测绘厂矿拟定区域当前实际状态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tracking survey

    工程施工阶段,与施工同步,对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三

    维坐标和属性信息进行的测量和采

    2. 1. 8 施工测量

    Fonstruction sury

    在工程施工阶段,为配合施工进行的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和安 装定位等测量工作

    将施丁对象按设计坐标、高程或铅直度测设到实地的测量 工作。

    2. 1. 11 矿山测量

    mine survey

    在矿山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测 量工作。

    2. 1. 12建并测量

    在矿并掘进过程中,为配合施工所进行的并中心定位、管道安 装、提升设备安装等测量工作。

    2.1.13矿并联系测量

    mine connection survey

    将地面控制网的坐标、方位和高程传递到井下而进行的测量 工作。

    breakthroughsurvey

    当从井巷两端(或多端)相向开挖时,为使贯通面的平面和高 程对接误差满足规定精度要求而进行的测量保障T作,

    2.1.15陀螺经纬仪定向

    利用陀螺经纬仪的惯性定向原理,确定直线真北方位角的测 量技术。

    a、6 GNSS接收机和全站仪测距的标称 固定误差、标称比例误差系数; 圆曲线弦长,视准轴误差;

    Q、6 GNSS接收机和全站仪测距的标称 固定误差、标称比例误差系数; 圆曲线弦长,视准轴误差;

    3.0.1测量项目开始之前,应进行质量策划,制订经济合理的技 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技术纲要。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进行过 程检查。对最终测绘成果应进行质量检查,并应编写检查报告 须自内外业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技术报告或技术说明书。 3.0.2测量作业使用的测量仪器应有检定合格证书。

    表3.0.3全站仪的精度级别及其代号

    3.0.4测量过程中,采集原始数据和记录,应遵守下列规定: 1手工和电子记录手簿的每天开始页和结束页,标题信息应 填写齐全。

    3.0.4.测量过程中,采集原始数据和记录,应遵守下列规定:

    填写齐全。 2采用手工记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字迹应端正、清晰,不得擦改、涂改和转抄。 2)长度的厘米、毫米数字位和角度的秒数字位不得更改。 其他数学位或文学有误时,应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出 正确数字或文字,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更改原因。同一测 站中,两个相关数字不得连环更改。 3)作废的测站记录应划去,并注明原因。 3采用电子记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软件应有月动记录、限差自动检验、精度评定、防修改等 功能。 2)原始记录应打印成文本,并装订成记录手簿。 3)输出的原始数据不得修改。 4手工或电子记录手薄应有专人进行检查,记录人和检查人 应签名

    3.0.5测量计算前,手工记录或电子记录手薄、起算数据、各项限

    3.0.6平面坐标系统选择,应满足测区内控制网边长的投影变形

    不大于25mm/km的要求。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可按下列次序

    1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下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 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 坐标系统。 3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 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4 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坐标系统。 5 工业厂矿区内可采用建筑(施工)坐标系统。 6 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3.0.7 高程系统宜按下列先后次序选择: 1 1985国家高程基准。 2 已有高程控制的地区,可沿用原高程系统。 工程施工项目和竖向位移监测项目等,可采用独立高程 系统。

    3.0.8平面控制网的各种起算依据,应采用测角或测边方法进行 可靠性检验

    角度较差f: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1/T≤/2 /m+m/S

    fh≤V2 /(m+mh)L

    3.0.11在冶金厂矿进行现场测量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厂矿的 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1.1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1.1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1.1的

    4.1.2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首级控制网。在满足本规范精度 指标的情况下,各等级控制网可越级布设,也可同等级扩展和 加密。

    4.1.3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当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一个方位定向时,应联测另一个已 知点方向进行检查。检测角与反算角的较差应符合本规范第 3.0.8条的规定,超限时应查明原因

    1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利于扩展和长期保存的地方 2卫星定位点的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 高度角15以上范围不应有遮挡物

    3四等及以下的卫星定位点应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 4导线点间的测线应避开烟肉、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 强电磁场,与周围障碍物的间距应大于0.5m。 4.1.7各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标石,标石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的规定。 4.1.8四等及以上平面控制点应绘制点之记。位于测图范围 以外的一、二、三级控制点应绘点之记,测图范围以内的可 不绘。

    以外的一、二、三级控制点应绘点之记,测图范围以内的 不绘。

    4.2GNSS平面控制测量

    4.2.1GNSS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1的 规定。

    4.2.1GNSS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

    .2.1GNSS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

    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绝对值不应大于

    4.2.2各等级GNSS网基线长度测量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4.2.2各等级GNSS网基线长度测量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g=Va+(b.d)2

    4. 2. 3 GNSS 网的方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GNSS网应与测区已有控制点或国家控制点进行联测,联 侧点不应少于2点。 2相邻点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平均边长的2倍,最小间距不宜 小于平均边长的1/2。 3(GNSS网宜由独立观测基线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或中 点多边形。当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闭合环时,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的 边数应符含本规范表4.2.1的规定

    4.2.4GNSS平面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4

    4.2.4GNSS平面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4 的规定

    续表 4. 2. 4

    注:1PDOP为点位几何强度因子:

    2快速静态测量应采用双频GNSS接收机

    4.2.5作业前应根据测区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法编制观测设站计 划表,并应按计划进行观测

    4.2.6天线安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在三脚架上安置时,天线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m。 2在已有三角标的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宜先卸去标顶 部,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再依投影点安置天线。投影示误三 角形的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不应大于5mm。

    4.2.7GNSS观测应遵守下列规

    1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应测量天线高,前、后测量大线高的 较差不应大于2mm。 2观测过程中,不得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不 得改变卫星高度角设置、数据采样间隔、天线位置。 3在测站附近不宜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4.2.8 测站记录应包括测站名或测站号、接收机及天线号、观测 日期、天气状况、时段号、开关机时间、天线高、作业者、测站环境以 及作业中发生的异常情况 4.2.9当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的闲韧阻时可全

    4.2.9当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10GNSS网基线解算应符合下

    1各等级控制网基线可采用广播星历解算,应取用双差 定解。

    2基线解算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定位点可由解算软 件自动选择,当人工选择时,应选择观测时间较长的点。 3基线解算结果中应包括基线的三维坐标增量及其方差阵 协方差阵,基线长等参数。

    2基线解算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定位点可由解算软 件自动选择,当人工选择时,应选择观测时间较长的点。 3基线解算结果中应包括基线的三维坐标增量及其方差阵 协方差阵,基线长等参数。 4.2.11基线解算完成后,应对基线的观测和解算质量进行检验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时段观测数据的剔除率不宜大于10%。

    4.2.11基线解算完成后,应对基线的观测和解算质量进行检验,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一时段观测数据的剔除率不宜大于10%。 2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武中: 基线边长中误差。 3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d. < 2 /2a

    5° n Wz≤ 50 5 Vs= w+w+

    Wx≤ 2 /n g W2Vn Wz<2 /ng Ws<2 /3n g

    Ws = /W&+W?+W?

    Wx、Wy、Wz一一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坐标分量闭合差(mm); ws一一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全长闭合差(mm)。 4.2.12GNSS网应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检验网的内符合精度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基线解算质量检验后进行,应取用合格的独立基线参 加网平差。 2以基线三维分量及相应方差一协方差阵作为观测量,进行 无约束平差。起算点宜取观测时间较长的点,二等网宜取已知点 的三维坐标值。 3平差后,基线分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 求,对不合格基线应进行处理

    Vax ≤ 30 Vsy ≤ 30 Vz ≤ 30

    4.2. 13GNSS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用三维无约束平差后检验合格的基线,在拟采用的坐标 系中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 2平差前,应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边长和已知方位角的精度 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剔除精度低、可靠性差的已知点。根据已知点 的情况,可选择强制约束平差或带权约束平差。 3三维约束平差后,同一基线的三维约束平差坐标分量改正 数,与三维无约束平差坐标分量改正数的较差绝对值,应满足下列 公式的要求。当不能通过检验时,应剔除精度较低的约束点,再进 行平差.直至满足要求。

    dVax ≤ 20 dVAy ≤ 20

    式中:dVax、dVay、dV 三维约束平差与三维无约束平差 基线分量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

    三维约束平差与三维无约束平差后, 基线分量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 文字取位应符合表4.2.14的规定

    4.2.14GNSS网计算时,数字取位应符合表4.2.14的规定

    4.2.14GNSS网计算时,数字取位应符合表4.2.14的规定

    表4.2.14GNSS网计算的数字取位

    4.3RTK平面控制测量

    4.3.1RTK平面控制测量可用于般地区一、二、三级控制点的

    4.3.1RTK平面控制测量可用于般地区一、二、三级控制点的 测量。

    表 4.3.2RTK 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R为流动站 采用CORS系统测量时,不受此限制: 2点位中误差是相对最近基准站而菌

    4.3.3平面控制点相邻点的最大点间距,不宜大于相应等级相邻 点平均间距的2倍;最小点间距不宜小于相应等级相邻点平均间 距的1/2。

    4.3.4RTK平面控制测量可利用CORS系统,二、三级控制网 也可采用单基站或双基站测量。 4.3.5RTK控制测量应采用双频GNSS机,标称精度应优于 10mm+5mm/km。 4.3.6利用C()RS系统测量时,应执行CORS服务商的技术要求。 4.3.7采用单基站或双基站进行RTK测量时,基准站设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采用电台传输数据时,基准站应设置在地势较高、四周开 阔的地方或控制点上。 2基准站附近200m范围内应无电视台、电台、微波站、超高 压输电线等十扰源。 3天线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在测前、测后应各 量一次,较差不应大于2mm。 4基准站设置及工作情况,应在手薄中记录。 4.3.8GNSS坐标系统与地方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求解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控制点不应少于4点,且应均匀覆盖待测区域。 2当控制点同时具有GNSS坐标和地方坐标时,可将两套 坐标直接输入数据采集器计算转换参数或直接输入已知转换参 数。现场作业时,实时测量的控制点GNSS坐标,与已知的GNSS 坐标不一致时,应进行改正。 3当控制点只有地方坐标时,可通过控制点联测GNSS坐 标.解求转换参数,并应符合表4.3.8的规定

    1控制点不应少于4点,且应均匀覆盖待测区域。 2当控制点同时具有GNSS坐标和地方坐标时,可将两套 座标直接输入数据采集器计算转换参数或直接输入已知转换参 数。现场作业时,实时测量的控制点GNSS坐标,与已知的GNSS 坐标不一致时,应进行改正。 3当控制点只有地方坐标时,可通过控制点联测GNSS坐 标,解求转换参数,并应符合表4.3.8的规定

    表4.3.8解求转换参数的技术要求

    4不得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求解转换参数。 5转换参数确定后,应检查不低于同等级精度的已知控制 点,其坐标较差应满足表4.3.8的要求。 6转换参数解求和已知点检验情况应记录手薄。 4.3.9RTK控制测量时,高度角15°以上的有效卫星不应少于5 颗,PDOP值不应大于6。

    4.3.10RTK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10

    4.3.10RTK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10 的规定

    水利软件、计算表4.3.10RTK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各时段之间宜间隔1h~2h

    1天线应采用三脚架安置,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 高量测较差不应大于2mm。 2数据采集器的平面收敛精度应优于2cm,高程收敛精度应 优于3cm。 3RTK控制测量一测回观测应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1)GNSS接收机开机,初始化。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 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2)采样间隔取1s,坐标取用本测回的平均值。 3)关机或断开数据链连接,结束本测回

    4下一测回应在关机或断开数据链连接60s以后进行。 5取各测回、各时段检验合格的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RTK 控制测量的最终结果。 6当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仍得不到固定解时,宜关机再启 动接收机进行初始化。当重新启动三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 更换基站或换时间段进行测量

    4下一测回应在关机或断开数据链连接60s以后进行。 5取各测回、各时段检验合格的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RTK 控制测量的最终结果。 6当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仍得不到固定解时,宜关机再启 动接收机进行初始化。当重新启动三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 更换基站或换时间段进行测量。 4.3.12RTK控制测量观测应记录手薄,经纬度应记录至 0.00001",坐标和高程应记录至0.001m,天线高应记录至0.001m。 4.3.13对RTK控制点,应进行100%内业检查,并应随机选择 5%~10%的点,且总数不应少于3点进行实测检查。 4.3.14RTK控制点可采用同等级GNSS静态或快速静态法测 量坐标,全站仪测量边长或角度等方法进行检查,并应符合表 4.3.14的规定。

    4.3.14RTK控制测量检查的精度要求

    注:当边长小于1/2平均边长时.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0mm

    剪力墙标准规范范本表4.4.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续表 4. 4. 1

    ....
  • 冶金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