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539-2017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

  • GBT50539-2017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5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3-22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51 Listofquoted standards (52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53

    1.0.1为了统一油气输送管道建设中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测绘资料, 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设计阶段的测量.不 适用于城市油气输送管网的测量。 1.0.3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 为极限误差。 1.0.4各类测绘仪器和设备应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按

    0.7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槽钢标准,尚应符合国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GNSS)

    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 GNSS定位测量。

    relative positioning(GNSS R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根据载波相位差分原理,通过无线电 通信技术将基准站差分数据传输给流动站卫星定位接收机,经过 解算,确定流动站卫星定位接收机大线实时移动轨迹的相对定位 简称GNSSRTK测量

    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为2"的测角仪器,包括全站仅 经纬仪、光学经纬仪。

    当测距长度为1km时,测距的标称精度为10mm的仅 括测距仪、全站仪。

    2.0.6GNSS拟合高程

    SS拟合高程 GNSS fitting height

    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静态观测技术和相关数学模型 地面点高程。

    GNSSRTK技术确定的地面

    2.0.8 数字地形图

    2.0.10线路带状地形图

    沿油气输送管道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反映地形地貌的专用地 形图。

    集成数字线划图或数字止射影像图、纵断面图于一体 图件。

    2.0.12 定位定向系统 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 (POS)

    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GNSS的组合测量技术,获取摄 影瞬间摄影中心位置参数和影像姿态参数的系统

    3.1阶段划分和测量方法

    3.1.1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按设计深度可划分为可行性研究 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3.1.2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各设计阶段可采用下列测量方法: 1 地面人工测量; 2 卫星遥感测量; 3 航空摄影测量; 4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 3.1.3 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项目需要、地形、植被、气象等因素 决定,方法可联合使用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测量工作

    3.2.1测量人员应收集线路沿线相关基础测绘资料、卫星影像资 料及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3.2.2 测量人员应进行下列工作: 1宜参加线路重点地段的现场踏勘,辅助相关专业人员 选线; 应根据需要对收集和踏勘资料进行内业处理。 3.2.3 可行性研究阶段宜提交下列成果: 线路走向图; 2 线路纵断面图。 3.3初步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及成果

    1在测前应收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沿线可供利用的基础 测绘资料; 2宜参加线路方案的研究,辅助相关专业人员图上选线: 3宜参加现场踏勘,对初拟各线路方案进行核查和优化。 3.3.2线路断面点宜用1:10000或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 解析,并绘制线路纵断面图。 3.3.3局部复杂地段、大型穿(跨)越工程、隧道、站址宜进行实 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一第10章的规定。 3.3.4采用卫星遥感测量方法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3.1条, 第3.3.3条的规定外,还应制作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 3.3.5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或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方法时,除应符合 本规范第3.3.1条、第3.3.3条的规定外,还应完成下列工作: 1线路控制测量; 2 航空摄影; 像片控制测量; 4 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制作正射影像图。 3.3.6 初步设计阶段宜提交下列测量成果: 1 线路走向图或线路带状地形图: 2 线路纵断面图; 3 站址地形图; 局部复杂地段地形图; 大、中型穿(跨)越地形图和纵断面图; 隧道地形图和纵断面图。 3.4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及成果 3.4.1采用地面人工测量方法时,宜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线路控制测量; 线改由线洲具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及

    3.4.1 采用地面人工测量方法时,宜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 线路控制测量; 2 线路中线测量;

    3线路带状地形图测绘; 4 线路纵断面测量; 5 穿(跨)越测量; 隧道测量; 7 站址、阀室、阴极保护站及阳极区地形图测绘; 8 需要时进行局部复杂地段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纵断面 测量; 9 需要时进行横断面测量和曲线测设。 3.4.2 采用卫星遥感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或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方 法时,宜进行下列工作: 1像片调绘; 线路中线桩放样测量; 线路数字线划图测绘; 线路纵断面图制作; 完成本规范第3.4.1条中第5款第9款的工作。 3.4.3 施工图设计阶段宜提交下列成果: 1 线路控制点成果表及中线成果表: 线路平纵图(或线路带状地形图及线路纵断面图): 穿(跨)越地形图及纵断面图; 4隧道洞身地形图及纵断面图、洞口地形图、堆渣场地形图、 连接道路带状地形图; 站址、阀室、阴极保护站及阳极区地形图: 6 局部复杂地段大比例尺地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测量和曲线测设成果; 8 说明书。

    4.1.1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国家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宜 斯一克吕格投影,按三度或六度带计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方要求选用其他坐标系统。

    4.1.4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和测量方法的选用应符合表4.1.4的 规定。

    4.1.4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和测量方法的选用应符合表4.1.4的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和测量方法的

    4.1.5内业计算时,数字取位要求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 4.1.5数字取位要求

    .6除线路工程外,平面控制测量测区内投影长度的变形值 太于2.5cm/km。

    4.2GNSS静态定位测量

    4.2.1GNSS控制网相邻点间的基线长度中误差应按

    GNSS控制网相邻点间的基线长度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g = Ya? +(b:d)?

    式中:6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一比例误差系数(mm/km); 一相邻点间的距离(km)

    表4.2.2GNSS控制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2.3GNSS控制网应根据工作范围、测区已有控制成果情 度要求、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交通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并 及GNSSRTK测量和全站仪导线测量的需要

    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 于6条,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 5倍。

    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应利于其他测量方法 进行扩展或联测; 2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高度角15°以上范围内 应无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 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十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点位应远 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距离不宜小于 200m,点位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宜小于50m; 4点位应便于保存、寻找和到达; 5选点完毕,应实地绘制点之记:

    6控制点宜理设混凝土桩,当混凝土桩理设困难时,可在稳 定的地表设天然桩; 7 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 4.2.6 GNSS静态定位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6 的规定

    2.6 GNSS 静态定位测观测的主

    4.2.7 观测人员应按照GNSS接收机操作手册中的规定进行 作业。 4.2.8天线宜采用三脚架对中,对中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每 次观测前后应各量取一次天线高,两次量测较差不应大于3mm, 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

    4.2.9观测时应逐项填写与观测手薄,并应注意仪器的警告

    1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 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 3 改变接收机预置参数: 4 改变天线位置; 5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使用时,对讲 机、手机应距天线10m以上,车载电台应距天线50m以上)。 4.2.11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不应进行任何剔除 或删改,也不应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4.2.12基线解算可采用随机软件,基线解算应符合下列规

    1宜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作为起算值的卫星坐标宜 星历确定;

    2起算点应有WGS84坐标,精度要求不宜低于25m,宜采 用不少于30min观测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 3同一级别的GNSS网,根据基线长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 数学处理模型; 415km以内的基线宜采用双差固定解,长度大于15km的 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

    1复测基线长度的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

    ds ≤ 2 V2a

    :ds 复测基线长度牧差(mm; 一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mm),计算时边长按复 测基线的平均边长计算。 2 同步环应进行闭合差检验,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一坐标分量闭合差(mm); 之 一 环的边数; 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mm),计算时 边长按环的平均边长计算; 环的全长闭合差(mm)。 立进行闭合差检验,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Wx<3n·g W<3/n.a

    Wz≤3Vn·g W=W+W+W2≤3V3n·o

    W,≤3 /n a

    W=W+W+W2≤3V3n·g (4

    其中部分数据进行补测或重测。 4.2.15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GNSS控制网应进行无约束 平差,平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一个点的WGS84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2基线分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大于该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 3平差结果应输出控制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点 应和边长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4.2.16约束平差应以无约束平差后确定的有效观测数据为基 础,平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 维约束平差; 2作为约束条件的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宜作为强制约束 的固定值,也可作为加权约束的可变值; 3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时,可只假定一个点的大地高作为高程 起算数据; 4采用二维约束平差时,应先将三维GNSS基线向量转换 为二维基线向量:; 5约束平差基线尚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 数的较差不应大于该基线长度中误差的2倍; 6平差结果应输出控制点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下的 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 相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精度信息。

    4.3GNSS RTK 测

    GNSSRTK测量可采用单基站RTK测量和网络

    测量两种方法进行。在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系统的 有效覆盖范围内,宜采用网络RTK测量。

    种方法进行。在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系统的 盖范围内,宜采用网络RTK测量。 GNSSRTK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

    4.3. 2 GNSSRTK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 规定。

    表 4. 3. 2 GNSS RTK 测 的主要

    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4.3.3GNSSR1K控制点的点位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4.2.5条 的规定,各测区GNSSRTK控制点总数不应少于3个,每个控制 点宜有1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4.3.4GNSSRTK控制点视工程需要可埋设混凝土桩、天然桩 或木桩等。

    4.3.4GNSSRTK控制点视工程需要可理设混凝土桩 或木桩等。

    1施测前应收集测区控制点成果、GNSS静态定位测量资料 及WGS84坐标系与测区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2坐标转换参数可直接使用测区GNSS网约束平差所计算 的参数; 3转换参数使用前,应对精度、可靠性进行分析; 4无坐标转换参数时,坐标转换置采用重合点求定参数(七 参数或三参数)的方法进行; 5参与坐标转换的控制点不应少于3个,且应覆盖测区 范围。 4.3.6GNSSRTK基准站设置和流动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单基站GNSSRTK测量时,基准站点架设的地势应 相对较高,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5°的障碍物和强烈十扰卫星信号 或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2电合频率不应与测区其他无线电通信频率相冲突; 3流动站测量作业前,宜检测2个以上不低于三级精度的已 知控制点,检测点位较差不应大于0.1m; 4流动站的初始化应在开阔的地点进行,作业中出现卫星信 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应经重合控制点测量检查合格后,方能继 续作业; 5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 6,并应采用固定解成果; 6手薄记录数据应及时下载、备份、处理

    4.4.1全站仪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4. 表4.4.1全站仪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4.4. 1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几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各等级导线长度、平均达 当放宽,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4.4.2全站仪导线测量布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4.4.2全站仪导线测量布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等级导线宜布设为附合导线: 2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的全长闭合 差不应大于0.13m; 3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大于1:3。 4.4.33 全站仪导线测量选点及理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稳定可靠、视野开阔、便于安置仪器的地方;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视线与障碍物的距离应保证便于 观测,不受旁折光影响;

    3相邻点之间的视线应避烟、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 及强电磁场; 4相邻点之间的视线倾角应小于50°; 5选点时应充分利用已有控制点; 6全站仪二级导线控制点宜理设混凝土桩,当混凝土桩理设 困难时,可设天然桩,全站仪三级导线控制点视工程需要,可理设 混凝土桩、天然桩、木桩等。

    4.4.4全站仪导线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站仪导线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 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4.4的 规定。

    表4.4.4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

    3仪器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超过2mm,气泡中心位置不 应偏离中心1格。 4全站仪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 时,应停止观测。 5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进行重测。 6当天观测数据应及时下载、备份、处理。

    式中:m) 测距中误差(mm);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D一一测距边长度(mm)。

    5全站仪导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

    注:测回是指照准自标1次,读数2次~4次的过程。 3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4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5 当天观测数据应及时下载、备份、处理。 .4.6 全站仪导线平差宜采用严密平差法

    注:测回是指照准自标1次,读数2次~4次的过程。 3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4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5 当天观测数据应及时下载、备份、处理。 .4.6 全站仪导线平差宜采用严密平差法

    5.1.1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国家统一的高程基准,也可根据实际 情况或委托方要求选用其他高程基准。 5.1.2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应按四等、五等、等外划分。 5.1.3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GNSS拟合高程测量、全站仪三角 高程测量、GNSSRTK高程测量。 5.1.4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和测量方法的选用应符合表5.1.4的

    5.1.4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和测量方法的选用应符合表5

    1.4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和测量方

    5.1.5高程控制点宜与平面控制点共用,高程控制测量宜与平面 控制测量一一并进行。 5.1.6内业计算时,高程数字取位应至 0. 001m

    5. 2 GNSS 拟合高程测量

    5.2.1GNSS拟合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的 规定。

    注:D为联测点/控制点间坐标反算边长,单位为km,D小于1km时,按1km计。

    5.2.2GNSS拟合高程控制网的联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联测点应分布于测区周边及中部; 2 线路GNSS拟合高程控制网联测点应分布在线路两端及 中部; 3 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增加联测点的个数: GNSS拟合高程联测点数宜大于选用计算模型中未知参 数个数的1.5倍,点间距宜小于10km。

    5.2.3GNSS拟合高程的观测作业要求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 5. 2. 3 GNSS 拟合高程的观测作业要求

    5.2.4 GNSS拟合高程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计算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大地水准面或重力场模型资料; 应对联测点进行可靠性检验,并应剔除不合格点; 3对于较短和平坦的线路可采用乎面拟合模型,对于较长线 路宜采用曲面拟合模型; 4 地形趋势变化明显的测区可采取分区拟合的方法; 5计算过程中应对拟合高程模型进行优化; 6GNSS高程控制点的高程计算应在拟合高程模型所覆盖 的范围内进行,不宜外扩。 5.2.5对GNSS高程控制点的拟合高程成果应进行检验。检测 点数不宜少于全部高程点的10%,且不宜少于3个点,高差检验

    点数不宜少于全部高程点的10%,且不宜少于3个点,高差 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精度应符

    规范表 5.2.1 的规定。

    5.3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1

    5.3.1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1的 规定。

    注:D为测距边的长度(km)。

    5.3.2全站仪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站仪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5.3.2全站仪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5. 3.2 的规定。

    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3.2全站仪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

    高差应对向观测,对向观测高差较差应在限差内取平

    3仪器高、反射镜高应量至1mm。 4 对向观测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和折光差改正。 5 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4.5条的规定。 5.3.3高程控制网的平差宜采用严密平差法。

    3仪器高、反射镜高应量至1mm。 4 对向观测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和折光差改正。 5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4.5条的规定。 5.3.3高程控制网的平差宜采用严密平差法。

    5. 4 GNSS RTK 高程测量

    GNSSRTK高程测量可采用单基站RTK测量或网络

    RTK测量方法进行。在CORS系统有效覆盖范围内,宜米 络RTK测量。

    外墙外保温标准规范范本5.4.2GNSSRTK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

    表 5.4.2GNSS RTK 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单基站RTK高程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网络RTK高程中误差指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 3GNSSRTK用于中线转点测量时,高程中误差可放宽至2倍。 网络RTK高程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至单基准站距离的限制。

    2网络RTK高程中误差指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 3GNSSRTK用于中线转点测量时,高程中误差可放宽至2倍。 网络RTK高程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至单基准站距离的限制。 5.4.3 GNSSRTK高程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5.2.4条的规定。 5.4.4 GNSSRTK高程测量基准站设置和流动站作业应符合本 规范第4.3.6条的规定。

    5.4.3GNSSRTK高程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5.2.4多

    6. 1.1测图比例尺可根据设计阶段和工作内容按表 6. 1.1 选用。

    闸阀标准6.1. 1测图比例尺可根据设计阶段和工作内容按表 6. 1.1 选用。

    表 6. 1. 1 测图比例尺的选用

    ....
  •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