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087-2019 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节能应用设计导则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13∕T 5087-2019 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节能应用设计导则
5.1.1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充分利用场地自然资源条件 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使其冬季能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过渡季能有效利用自然通风,结合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5.1.2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建筑单体的平面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应考虑热环境的合理分区 合理确定能源设备机房的位置,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 5.1.3建筑选材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优先选用资源消耗少、对环境影 响小的材料。 5.1.4建筑体形宜规整紧,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 5.1.5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应连续完整。建筑的气密层应位于围护结构内侧,并应连续完整 5.1.6建筑节能工程按照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验收
5.2.1建筑体型系数不宜大于0.4。
5.3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5.3.1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非透明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15W/(m·K);不直接接 空气的非透明外围护结构(不含门)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3W/(m·K)。 5.3.2透明围护结构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监理标准规范范本5.3.2透明围护结构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外门窗的框材传热系数应符合式(1)规定
b)玻璃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式(2)规定:
b)玻璃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式(2)规定
5.3.3外门窗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依据GB/T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 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其气密性等级不应低8级、水密性等级不应低于4级、抗风压性能等级不应 低于9级。
3.4高速公路附属建筑因其特殊使用功能应采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宜设门斗、旋转门或弹 ,必要时可设置空气幕。
5.4无热桥设计与实施
5.4.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无热桥设计。 5.4.2悬挑构件可采用板与主体结构断开的设计,板靠挑梁支撑,保温材料应将挑梁和其主体结构整 体包裹,避免热桥。
5.4.4屋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 b 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应延续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使保温层得全 可靠防护;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 C 对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保温层连续,且不应削弱; d)管道穿屋面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结露。
5.5防潮、冷凝,隔音设计
5.5.1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应按照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规定,计算屋面和东、西外墙的 内表面最高温度
5.5.2非透明外围护结构不同材料交接处宜设置防水隔汽膜和防水透气膜;对于木结构、轻型钢结构 和将保温材料设置在中间部位的外围护结构,宜在靠近室内一侧设置防水隔汽膜。 5.5.3应对屋面、外墙、不采暖地下室顶板按照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进 行冷凝受潮计算,包括外围护结构的内部结露计算、内表面结露计算和内表面温度计算。 5.5.4外围护结构的外饰面应采用浅色饰面,
5.6.1外窗宜设置遮阳设施,设置外遮阳不应出现结构性热桥。
5.6.2遮阳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南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水平固定外遮阳的方式。 水平直定外遮阳挑出长度应满 季太阳不直接照射到室内,且不影响冬季日照的要求; b)东向和西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可调中置遮阳设施:
c)可调节外遮阳和外窗的间距宜大于100mm,以免外窗玻璃被加热
5.7.1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宜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并符合下列要求
a)太阳能保证率宜按照大于50%设计; b)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辅助热源宜采用空气源热泵; c)集热器宜采用建筑一体化布置
5.7.2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DB13/T 50872019
应根据建筑负荷特点,对现场条件、能源政策、节能性和经济性等进行分析,与常规空调系 统冷热源方案系统进行全年能耗和运行费用对比,对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 应根据建筑负荷特点,对建筑全年冷、热负荷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地源热泵系统配置 方案。宜根据负荷情况与其他空调冷热源组成复合式冷热源系统
5.7.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对于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0m时,可采用地源热泵作为空调系统的单一冷热源,理管侧或地 表水换热器应夏季最大释热量进行设计; D 办公建筑建筑面积大于5000m时,应采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埋管侧或地表水换热器应冬 李最大取热量进行设计; 夏季不足部分可采用冷却塔+冷水机组、空气源热泵等辅助冷源供冷。
5.8.1室内照明功率密度值应达到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目标值的70%以下。 5.8.2设计选用的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应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除特殊要求外,照 明光源应优先选用发光二极管(LED)灯。 5.8.3建筑顶层内区等需要日间照明的空间,宜采用自然光导光系统或采取其他创新设计方法利用自
5.8.4照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照明控制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天然采光情况,进行分区、分组控制; b)走廊、楼梯间、门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用集中开关控制或就地感应控 制; c)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的照明,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d)当设置电动遮阳装置时,照度控制宜与其联动; e)当采用自然光导光装置时,宜具备照度调节功能; )人品长期信留的空间应设置右就地按制装置
应设置能耗监测系统,对建筑分类分项能耗进行监测和记录, 设置用能监测系统,能耗分类应 建筑内所用的能源种类。能耗分项应保证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以及电梯分项能耗数据的获 当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应对其发电量及供冷热量进行单独计量,
在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设计完成后,应对其是否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要求给予评价,评价应以超 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相关性能模拟计算的结果为基础。 设计评价除应符合本导则第4章总体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施工图审核应重点核查围护结构关键节点构造及做法是否满足隔热、保温及气密性要求,包 括外遮阳构造、外保温构造、门窗洞口构造、气密层保护措施及是否采取热回收新风系统等; b) 室内环境指标审核应以施工图纸或采光通风计算报告为依据 C 建筑能耗指标审核应以项目的能耗计算报告为依据,应包括供暖年耗热量、供冷年耗冷量及 年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核算; 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空气品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空气品质参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关键材料性能指标
DB13/T 50872019
温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应达到表A.1要求:
墙外保温系统用岩棉板
温系统中的锚栓配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2要求
表A.2锚栓的性能指标
A.2.1外门窗的热工性能应达到如下要求
b) 外门窗的遮阳系数应综合考虑室内透光、外遮阳设置情况,经性能化分析确定;采用可调节 外遮阳时,不宜选用过低遮阳系数玻璃。 A.2.2外门窗的气密性能应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测定,不宜低于8级。 A.2.3外窗玻璃应选用三玻两腔中空玻璃,玻璃间隔条宜使用耐久性良好的暖边间隔条;型材宜采用 铝木复合、玻纤聚氨酯、增塑聚氯乙烯塑料、木材等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
A.3.1气密性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选择适用的气密性材料构成气密层,常见的可构成气密层的材料包括一定厚度的抹灰层、 硬质的材料板(如密度板、石材)、气密性薄膜等。孔眼薄膜、保温材料、软木纤维板、包 花板、砌块墙体等不适于用做气密层; b 普通墙体结构(砌块、剪力墙等)宜采用连续的抹灰层构成气密层;轻质结构(木结构等) 应在内侧安装气密膜或气密板以形成气密层; C 应选择适用的气密性材料做节点气密性处理,如紧实完整的混凝土、气密性薄膜、专用膨胀 密封条、专用气密性处理涂料等材料;包装胶带、聚氨酯发泡、防水硅胶等材料不适合做节 点气密性处理材料。
烟草标准A.3.2气密性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3、表
表A.3预压膨胀密封带的性能指标
表A.4门窗洞口用防水透气膜与防水隔气膜的性能指标
DB13/T 50872019
a)宜在新风入口处设置低阻高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 b)机组应具备旁通功能或设置旁通管道。 A.4.2与室外连通的新风和排风管路上均应安装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并与通风系统联动,保证建筑 的气密性。 A.4.3通风系统应加装降噪装置,对某些容易产生噪音的房间(如设备间),宜采取降噪隔声措施
的气密性。 A.4.3通风系统应加装降噪装置,对某些容易产生噪音的房间(如设备间),宜采取降噪隔声措施
A.4.3通风系统应加装降噪装置防雷标准规范范本,对某些容易产
....- 建筑节能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