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性能技术规程 JGJ_T23-2011

  •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性能技术规程  JGJ_T23-2011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12
  • 发 布 人: 1882934669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性能技术规程 JGJ_T23-2011.pdf

    5保养时,不得旋转尾盖上已定位紧固的调零螺丝,不得自制或更换零部件。 6保养后应按本规程第3.2.2条的规定进行率定。 3.33回弹仪使用完毕,应使弹击杆伸出机壳,并应清除弹击杆、杆前端球面以及刻度尺表面和外壳 上的污垢、尘土。回弹仪不用时,应将弹击杆压人机壳内,经弹击后按下按钮,锁住机芯,然后装入 仪器箱。仪器箱应平放在于燥阴凉处。当数字式回弹仪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

    4.1.1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宜具有下列资料: 1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2 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强度等级: 3水泥安定性,外加剂、掺合料品种,混凝土配合比等; 4 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 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6检测原因。 4.1.2回弹仪在检测前后,均应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并应符合本规程第3.1.3条的规定。 4.13 1 单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4.1.4条的规定。 2对于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 同类构件的检测应采用批量检测。按批量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 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 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4.1.4单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 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 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 小于0.2m。 3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选在使 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 4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可测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测面上时,也可布置在同一 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 6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 麻面。 7对于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4.1.5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并宜在记录纸上绘制测区布置示意图和描述外观质量情况。 4.1.6当检测条件与本规程第6.2.1条和第6.2.2条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在构件上钻取的 混凝土芯样或同条件试块对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对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修正时,芯样数 量不应少于6个,公称直径宜为100mm,高径比应为1。芯样应在测区内钻取,每个芯样应只加工一 个试件。同条件试块修正时,试块数量不应少于6个,试块边长应为150mm。计算时,测区混凝土强 度修正量及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修正量应控下列公式计管。

    水利图纸、图集1 an at ni

    2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aio 第i个测区修正前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到0.IMPa; fa——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到o.IMPa

    fa.n = fa o +4a

    .2.1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应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 立。 .2.2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 市,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 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

    4.3.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 30%,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 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4.32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应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 3应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 应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 每次读数应精确至0.25mm; 4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0.5mm

    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

    4.4泵送混凝土的检测

    0.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其 个回弹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R.一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一一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5.0.2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按下式修正:

    R.=R., +R.

    式中: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应按本规程附录C取值。 5.03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或浇筑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R. = Rm + R Rm= R + Rb

    式中:R、R一一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R一一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应按本规程附录D取值。 5.0.4当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混凝土的非浇筑侧面时,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并应 对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6.1.1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采用下列测强曲线计算: 1统一测强曲线:由全国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测强 曲线。 2地区测强曲线:由本地区常用的材料、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测强曲 线。 3专用测强曲线:由与构件混凝土相同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制作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 立的测强曲线 6.1.2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制定本地区的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检测单位宜按专用测强曲线、 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线的顺序选用测强曲线。

    6.2.1符合下列条件的非泵送混凝土,测区强度应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强度换算: 1 混凝土采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拌合用水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2采用普通成型工艺; 3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模板: 4蒸汽养护出池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 5 自然养护且龄期为(141000)d; 6抗压强度为(10.0~60.0)MPa。 6.2.2 符合本规程第6.2.1条的泵送混凝土,测区强度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曲线方程计算或按本规程 附录B的规定进行强度换算。 6.23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所依据的统一测强曲线,其强度误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土15.0%; 2相对标准差(e,)不应大于18.0%。 6.2.4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测区混凝土强度不得按本规程附录A或附录B进行强度换算: 非泵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60mm,泵送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31.5mm; 2 特种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 3 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250mm; 4潮湿或浸水混凝土。

    6.3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

    6.3.1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强度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区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S)不应大于土14.0%,相对标准差(e,)不应大于17.0%。 2专用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土12.0%,相对标准差(e,)不应大于14.0%。 3平均相对误差(S)和相对标准差(e,)的计算应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 6.3.2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应按本规程附录E的方法制定。使用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时,被检测的混 疑土应与制定该类测强曲线混凝土的适应条件相同,不得超出该类测强曲线的适应范围,并应每半年 抽取一定数量的同条件试件进行校核,当存在显著差异时,应查找原因,不得继续使用。

    7.0.1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规程第5章所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及按本规程第 4.3条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由本规程附录A、附录B查表或计算得出。当有地区或专用测强 曲线时,混凝土强度的换算值宜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计算或查表得出。 7.0.2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应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 时,还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该构件的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所有被抽检构件测 区数之和: 7.0.3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fecu,min 一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2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应按下式确定: foue<10.0Mpa 3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应按下式计算:

    虽度换算值为小于TOMPa或大60MPa;

    录C非水平方向检测时的回弹值修正值

    表C非水平方向检测时的回弹值修正值

    注:1R.a小于20或大于50时,分别按20或50查表

    附录D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修正值

    表D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修正值

    注:1R或R%小于20或大于50时,分别按20或50

    2表中有关混凝土浇筑表面的修正系数,是指一般原浆抹面的修正值; 3表中有关混凝土浇筑底面的修正系数,是指构件底面与侧面采用同一类模板在正常浇筑情况下的修正值: 4表中未列入相应于R或R的R和R,可用内插法求得,精确至0.1。

    附录E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

    E。0.1制定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试块应与欲测构件在原材料(含品种、规格)、成型工艺、养护方 法等方面条件相同。 E。0.2试块的制作、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最佳配合比设计5个强度等级,且每一强度等级不同龄期应分别制作不少于6个150mm 立方体试块: 2在成型24h后,应将试块移至与被测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拆模日期宜与构件的拆模日 期相同。 E.0.3试块的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擦净试块表面,以浇筑侧面的两个相对面置于压力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加压(60100)kN (低强度试件取低值); 2在试块保持压力下,采用符合本规程第3.1.3条规定的标准状态的回弹仪和本规程第4.2.1条 现定的操作方法,在试块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弹击8个点; 3从每一试块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以余下的10个回弹值的平 均值(计算精确至0.1)作为该试块的平均回弹值Rm; 4将试块加荷直至破坏,计算试块的抗压强度值far(MPa),精确至0.IMPa; 5按本规程第4.3节的规定在破坏后的试块边缘测量该试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 E.0.4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回归方程式,应按每一试件测得的Rm、d和f,采用最小二乘法 原理计算; 2回归方程宜采用以下函数关系式:

    E。0.1制定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试块应与欲测构件在原材料(含品种、规格)、成型工艺、养护方 法等方面条件相同。 E。0.2试块的制作、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最佳配合比设计5个强度等级,且每一强度等级不同龄期应分别制作不少于6个150mm 立方体试块: 2在成型24h后,应将试块移至与被测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拆模日期宜与构件的拆模日 期相同。 E。0.3试块的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擦净试块表面,以浇筑侧面的两个相对面置于压力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加压(60~100)kN (低强度试件取低值); 2在试块保持压力下,采用符合本规程第3.1.3条规定的标准状态的回弹仪和本规程第4.2.1条 现定的操作方法,在试块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弹击8个点; 3从每一试块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以余下的10个回弹值的平 均值(计算精确至0.1)作为该试块的平均回弹值Rm; 4将试块加荷直至破坏,计算试块的抗压强度值fo(MPa),精确至0.IMPa; 5按本规程第4.3节的规定在破坏后的试块边缘测量该试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 E。0.4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回归方程式,应按每一试件测得的R、d和f,采用最小二乘法 原理计算;

    3用下式计算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8和强度相对标准差e,且当8和e,均符合 第6.3.1条规定时,可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式中:8一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精确至0.1; e,—回归方程式的强度相对标准差(%),精确至0.1; foui—由第i个试块抗压试验得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MPa),精确至0.IMPa; 算值(MPa),精确至0.IMPa; 制定回归方程式的试件数。

    附录F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回弹仪》GB/T9138 2《回弹仪》JIG817

    1《回弹仪》GB/T91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

    1.0.1统一回弹仪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精度是本规程制定的目的。回弹法在我国已使用了几十年,应 用非常广泛,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必须统一检测方法。 1.0.2本条所指的普通混凝土系主要由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和水配制的密度为2000kg/m。 2800kg/m的混凝土。 .0.3由于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是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依据,若不进行统一培训,则会对同一构件混 疑土强度的推定结果存在着因人而异的混乱现象,因此本条规定,凡从事本项检测的人员应经过培认 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0.4凡本规程涉及的其他有关方面,例如钻芯取样,高空、深坑作业时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等 均应遵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x784.532×0.0752=2.207.

    式中:K一一弹击拉黄的刚度系数(N/m; L一弹击拉簧工作时拉伸长度(m)。 2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跳点应相应于刻度尺上的 “0”处,同时弹击锤应在相应于刻度尺上的“100”处脱钩,也即在“0”处起跳。 试验表明,当弹击拉簧的工作长度、拉伸长度及弹击锤的起跳点不符合以上规定的要求,即不符 合回弹仪工作的标准状态时,则各仪器在同一试块上测得的回弹值的极差高达7.82分度值,调为标准 状态后,极差为1.72分度值。 3检验回弹仪的率定值是否符合80土2的作用是:检验回弹仪的标称能量是否为2.207J;回弹仪 的测试性能是否稳定;机芯的滑动部分是否有污垢等。 当钢砧率定值达不到规定值时,不允许用混凝土试块上的回弹值予以修正,更不允许旋转调零螺 丝人为地使其达到率定值。试验表明上述方法不符合回弹仪测试性能,破坏了零点起跳亦即使回弹仪 处于非标准状态。此时,可按本规程第3.3节要求进行常规保养,若保养后仍不合格,可送检定单位 检定。 4现有绝大多数数字式回弹仪都是在传统机械构造和标准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实现回弹值的数字 化采样的,即现有数字式回弹仪所得到的回弹值采样系统都是把回弹仪的指针示值实现数字化采样。 也只有这种形式的数学回弹仪才符合现行回弹法技术规程的使用要求。 国内数字回弹仪生产厂家众多,选购数字回弹仪时,在满足采样准确这一前提条件后,首要考虑 的就是传感器寿命和稳定性。 早期机械接触式数显回弹仪,由于采样系统的电阻片耐久性差,容易发生低值区严重磨损出现率 定值(采样高值区)正确而实际检测值(采样低值区)严重失真的情况。 道中科技研制成功的碳纳来技术接触式数显回弹仪,采用纳来技术的传感器,寿命长,性能稳定, 抗干扰性强,能在极恶劣的环境中很好的工作。 保留人工直读示值系统能使数字回弹仪的操作者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随时核对数字回弹仪所显示的 采样值是否与指针示值相同,及时发现仪器采样系统的故障。 如数字回弹仪不保留人工直读示值系统,检测单位或操作人员将难以及时发现和判断数字回弹仪 采样系统的故障,极易造成检测结果错误,严重时将影响被测建筑物的安全性判断。 因此,规定数字式回弹仪应带有指针直读系统,这是保证数字式回弹仪的数字显示与指针显示 致性的基本要求。 3.1.4环境温度异常时,对回弹仪的性能有影响,故规定了其使用时的环境温度。

    玩具标准3.3.1本条主要规定了回弹仪常规保养的要求。

    3.3.2本条给出了回弹仪常规保养的步骤。进行常规保养时,必须先使弹击锤脱钩后再取出机芯,否 则会使弹击杆突然伸出造成伤害。取机芯时要将指针轴向上轻轻抽出,以免造成指针片折断。此外, 各零部件清洗完后,不能在指针轴上抹油,否则,使用中由于指针轴的油污垢,将使指针摩擦力变化, 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数字式回弹仪结构和原理较复杂,其厂商已提供了使用和维护手册,应按该手册 的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 3.3.3回弹仪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除表面污垢。不用时,应将弹击杆压入仪器内,必须经弹击 后方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如果未经弹击而锁住机芯,将使弹击拉簧在不工作时仍处于受拉状态,极 易因疲劳而损坏。存放时回弹仪应平放在干燥阴凉处,如存放地点潮湿将会使仪器锈蚀。

    4.2.1检测时,应注意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且缓慢施压不能冲击,否则回弹 直读数不准确。 4.2.2本条规定每一测区记取16点回弹值,它不包含弹击隐藏在薄薄一层水泥浆下的气孔或石子上的 数值,这两种数值与该测区的正常回弹值偏差很大.很好判断。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若重复弹 击则后者回弹值高于前者,这是因为经弹击后该局部位置较密实,再弹击时吸收的能量较小从而使回 弹值偏高。

    4.3.1本规程附录A中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由回弹值及碳化深度值两个因素确定,因此需要具体确 定每一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出现测区间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情况时,可能预示该构件混凝 土强度不均匀,因此要求每一测区应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4.3.2由于现在所用水泥掺合料品种繁多,有些水泥水化后不能立即呈现碳化与未碳化的界线,需等 特一段时间显现。因此本条规定了董测碳化深度时,需待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进行重测的内容。 与回弹值一样,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准确性,因此在测量碳化深 度值时应为垂直距离,并非孔洞中显现的非垂直距离。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应采用专用碳化深度测量仪, 每个点测量3次,每次测量碳化深度可以精确到0.25mm,3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精确到0.5mm。当 则区的碳化深度的极差大于2.0mm时,可能预示着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因此要求每一个测区 均需要测量碳化深度值。征求意见稿中有些专家提出“用2%的酚献酒精溶液来显示碳化深度,效果 好”,经编制组的多次试验,1%的酚酒精溶液和2%的酚酒精溶液差别不大,因此将原来规定的 1%的酒精酚溶液改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对于因养护不当及酸性隔离剂等因素引起的异常碳 化,可用其他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4.4泵送混凝土的检测

    5.0.1本条规定的测区平均回弹值计算方法和建立测强曲线时的取舍方法一致,不会引进新的误差。 5.0.2、5.0.3由于现场检测条件的限制,有时不能满足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的要求混凝土结构,需按照 现定修正。本规程附录C及附录D系参考国外有关标准和国内试验资料而制定的。 5.0.4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按本规程附录C对回弹 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用上述按角度修正后的回弹值查本规程附录D再行修正,两次修正后的值可理 解为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的回弹值。这种先后修正的顺序不能颠倒,更不允许分别修正后的 值直接与原始回弹值相加减。

    ....
  • 混凝土结构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