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210-2016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 GB 51210-2016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 51210-2016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注:斜梯施工药线标准值按其水平投影面程计算 ,取值不应低于2.0kN/㎡

    4支撑脚手架上移动的设备、工具等物品应按其自重计算 可变荷载标准值。 5.1.6脚手架上振动、冲击物体应按其自重乘以动力系数后取 值计入可变荷载标准值,动力系数可取值为1.35。 5.1.7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电力弱电设计、计算表5.1.7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μ

    式中:Wk 风荷载标准值(kN/m); Wo 基本风压值(kN/m),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重现期n=10 对应的风压值; 山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主:1N。为连墙件约束作业脚手架的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注,适用于支搅脚手整项水平杆承重时的搭度计算。

    2)立杆稳定承载力: 3)地基承载力; 4)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连接强度; 5)缆风绳承载力及连接强度。 2支撑脚手架: 1)水平杆件抗弯强度、挠度,节点连接强度; 2)立杆稳定承载力; 3)架体抗倾覆能力; 4)地基承载力; 5)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连接强度; 6)缆风绳承载力及连接强度。 6.1.5脚手架结构设计时,应先对脚手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 明确荷载传递路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最不利杆件或构配件作为 计算单元。计算单元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取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 2应选取跨距、间距增大和几何形状、承力特性改变部位 的杆件、构配件; 3应选取架体构造变化处或薄弱处的杆件、构配件; 4当脚手架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选取集中荷载作用 范围内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 6.1.6当按脚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荷载设计 值和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当按脚手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和变形限值进行计算。基本变量的设计值 宜符合下列规定: 1益载设计值N,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Nd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荷载设计值(kN);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荷载标准值(kN) 荷载分项系数。

    2材料强度设计值f可接下式确定:

    注,本中数期量根据48mm×3.5mm微管和标准节点连接件经试验确定

    2立杆与立杆连接节点的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表6.1.7 2的规定

    注,承插式连接锁销宜采用10以上钢筋

    6.1.8钢管脚手架的钢材强度设计值等技术参数取值,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型钢、钢构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的规定; 2焊接钢管、冷弯成型的厚度小于6mm的钢构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 规定; 3不应采用钢材冷加工效应的强度设计值,也不应采用钢 材的塑性强度设计值。 6.1.9木脚手架的木材强度设计值等技术参数取值,应符合现

    6.1.8钢管脚手架的钢材强度设计值等技术参数取值,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型钢、钢构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的规定; 2焊接钢管、冷弯成型的厚度小于6mm的钢构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 规定; 3不应采用钢材冷加工效应的强度设计值,也不应采用钢 材的塑性强度设计值。 6.1.9本脚手架的木材强度设计值等技术参数取值,应符合现

    M.= 0. 05wl,H

    (6. 2. 41)

    2室外搭设的作业脚手架立杆稳定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式 要求:

    YoN4 + YoMd ≤fa A W

    N=2Na + 2No

    表6.2.6作业脚手架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折减系数

    6.2.7作业脚手架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承载力应按下列公 式计算: 强度:

    A Nia = Nwd + Ne Null = Yotek · L, · H

    式中: ZNGlk 作业脚手架立杆由结构件及附件自重产生的轴 向力标准值总和(N); ZNqik 作业脚手架立杆由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 值总和(N)。 6.2.6作业脚手架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 式计算:

    Mud = dYoM.

    + 连墙件杆件的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其 长细比入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 规范》GB50018的规定取用; L,一连墙件水平间距(mm); N。一一连墙件约束作业脚手架的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 力设计值,单排作业脚手架应取2kN;双排作业脚 手架应取3kN。 8作业脚手架连墙件与架体、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连 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M, = Mek + Me

    Na = Y: ( Neilk +Z Nazk)+ o (Z Nolk Z Neek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Na = Ye ( Nelk + NGzk)+Yo ( Nik +Z Nqek

    2组合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时,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Na = (E Neak + Nezk )+ Yo[s ( Neik +E Neek )+ wNufk

    向力,但当同时满足表6.2.13中某一序号条件时,可不计人由 风荷载产生的立杆附加轴向力,

    表6.213支撑脚手架可不计算由风荷设产生的立开附加油向力条件

    6.2.14支撑脚手架连瑞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按本标准第 6.2.7条的规定进行计算,N。应取3kN,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连墙件用来抵抗水平风荷载时,应按本标准第6.2.7 条的规定计算连墙件所承受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Nwld,并应按 多榻桁架整体风荷载体型系数w计算支撑脚手架风荷载标准值 2当连墙件用来抵抗其他水平荷载时,N应取其他水平 简载标准值: 3当采用钢管抱箍等连接方式与建筑结构固定时,尚应对 连接节点进行连接强度计算。 6.2.15风荷载作用在支撑脚手架上的倾覆力矩计算(图 6.2.15),可取支撑脚手架的一列横向(取短边方向)立杆作为 计算单元,作用于计算单元架体的倾覆力矩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6.2.15风益载作用示意

    Fk = l.H.Wm

    向力(图6.2.16)

    图6.2.16风荷载作用下立杆附加轴向力分布示意

    6n Mes (n+1)(n+2) B

    式中:Nufk 支撑脚手架立杆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附加轴向 力标准值(N); n计算单元跨数; B一支撑脚手架横向宽度(mm)。 6.2.17在水平风荷载的作用下,支撑脚手架抗倾覆承载力应满 足下式要求,

    (6. 2.153)

    :Mo& 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 标准值(N·mm)。 H支撑脚手架高度(mm): Hm 作业层竖向封闭栏杆(模板)高度(mm); quk 风线荷载标准值(N/mm); 风荷载作用在作业层栏杆(模板)上产生的水平 力标准值(N); L。 立杆(门架)纵向间距(mm); k 支撑脚手架风荷载标准值(N/mm),应以支撑 脚手架整体风荷载体型系数按本标准公式 (5.1.7)计算; tUmk 竖向封闭栏杆(模板)的风荷载标准值(N mm),应按本标准公式(5.1.7)计算,封闭栏 杆(含安全网),宜取1.0,模板,应取1.3。 16支撑脚手架在风荷载作用下,计算单元立杆产生的附加 力可近似按线性分布确定,并可按下式计算立杆最大附加轴

    (6. 2. 18)

    式中:P一一脚手架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设计值(N/mm); N脚手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

    6.3.1当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 符合下式要求:

    Mck 受弯杆件由第个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N mm)。 2作业脚手架立杆由永久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应按下 式计算:

    式中:Na 作业脚手架立杆由永久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N); NGik 作业脚手架立杆由第i个永久荷载产生的轴向力 标准值(N)

    式中:Vmx 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 最大变形值(mm),应按脚手架相关的国家现行 标准计算; [vV 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变形规定限值(mm),应 按脚手架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采用。 6.3.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荷载的标准值计算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受弯杆件由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MGk = Z MGilk (6. 3. 21) 式中:MGk一 受弯杆件由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N·mm); 32

    7.1.1脚手架的结构分析应包括脚手架结构、脚手架构配件及 杆件连接节点的荷载作用效应分析和抗力分析,可采用模拟计 算、模型试验和结构试验等方法进行。 7.1.2新研制的脚手架应通过结构试验确定其在不同结构、构 造状态下的结构抗力值,并验证架体构造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应 进行下列试验: 1作业脚手架结构极限承载力试验; 2支撑脚手架结构极限承载力试验; 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应力与变形试验、防坠落装置性 能试验、同步性能试验、超载失载试验; 4其他影响脚手架结构性能因素的试验。 7.1.3脚手架构配件应通过试验确定或验证其物理力学性能, 脚手架构配件在型式检验时,应进行下列试验: 1构配件强度和承载力试验; 2杆件连接节点承载力试验: 3 挂扣式连接件抗脱落承载力试验; 4其他影响构配件性能因素的试验。 7.1.4在脚手架结构和脚手架构配件试验前,应制定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内容应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材料、试验设备、试验方 法、试验结果的采集和分析等。脚手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 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7.1.5脚手架结构和脚手架构配件试验应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 抽取试件,所抽取的检测样品应能代表受检材料、构配件的技术 质量特性

    场地应无积水,试验架体应十燥,环境温度宜为5C~30C。 脚手架构配件试验宜在环境温度为5℃~30℃的室内进行; 当进行竹、木质构件试验时,环境湿度宜控制在40%~80%范 围内。 7.1.7在脚手架结构和脚手架构配件试验前,应对所取检测样 品进行测量,并应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结构试验的架体结构尺寸应采用钢尺测量,测量 误差不应大于1/1000,且不应大于5mm。 2脚手架构配件试验的试件长度尺寸应采用钢尺测量,测 量误差不应大于1/1000,且不应大于2mm。 3脚手架构配件试验的试件厚度、直径尺寸应采用精密测 量工具测量,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2mm。 7.1.8脚手架结构和脚手架构配件试验的加荷性质应与其工作 状态时所承受荷载的性质相同。 7.1.9脚手架结构和脚手架构配件试验所得出的极限承载力值 与其设计承载力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R 一脚手架结构、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所得承载力极 限值(N); R。脚手架结构或构配件的抗力设计值(N); β一一综合安全系数。 7.1.10脚手架结构稳定承载力设计计算模型,应以脚手架结构 试验所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值及对架体破坏形态的总结为基础,并 应以单立杆(单榻门架立杆)受压稳定承载力的设计表达式表 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脚手架在不同结构和构造状态下的极限承载力值 计算出相应的脚手架结构抗力设计值; 2应根据脚手架结构抗力设计值分析确定不同结构和构造 状态下脚手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计算参数:

    3对建立的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公式进行验证。 7.1.11在脚手架构配件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应对脚手架构配 件及其组成的脚手架结构进行型式检验。在脚手架构配件出厂 时,生产厂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脚手架构配件 进人施工现场时,使用单位应查验产品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 7.1.1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设计和工程施工需要需对脚手架 结构试验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试验方案,宜进行下列 试验: 1 架体结构承载力设计值检验: 2在荷载设计值作用下,架体结构变形检验; 3其他按工程需要应检验的项目,

    7.2架体试验与分析

    7.2.1脚手架结构分析所采用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模型,应根据 脚手架的结构、构造及工作状态时的受力特点确定,当脚手架的 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时,应重新确定脚手架的计算参数。分析计 算结果的应用应计人综合安全系数。脚手架应按架体结构处于弹 性状态进行分析。

    7.2.2在进行脚手架结构分析时,应包括下列因素:

    1架体结构类型及用途; 2 材料和构配件性能、规格、几何缺陷; 3受力特点及传力路径; 4节点连接方式和约束状况; 5架体的构造形式。 7.2.3脚手架结构试验应采用单元结构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 并应将单元结构试验结果与其足尺结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综合判定脚手架结构的承载力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脚手架结构试验应采用B系列单元结构试验,试验 结果应与本标准附录A中第A.2.9条所规定的作业脚手架足尺 结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支撑脚手架结构试验应采用C系列单元结构试验,试验 结果应与本标准附录A中第A.2.11条所规定的支撑脚手架足尺 结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作业脚手架、支撑脚手架单元结构试验结果与其足尺结 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时,当二者检测数据偏差不超过士15% 时,应以单元结构试验结果作为其承载力值;当二者检测数据偏 差超过士15%时,应查明原因,重新进行试验,或根据足尺结构 试验结果对单元结构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7.2.4脚手架结构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将试验样本的性能和失效模式与理论预测值和失效模 式进行对比验证,当二者结果存在过大差异时,应分析原因,必 要时应补充试验; 2应根据已取得的试验数据按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试验结果 进行评估,试验结论应与试验评估结果一致; 3脚手架结构试验的评估结果应仅对同条件架体有效。 7.2.5当试验条件与实际使用条件不同时,可采用换算系数对 试验结果进行修正,换算系数应通过试验或根据经验分析确定 主要因索可包括尺寸效应、时间效应、试件的边界条件、环境条 件、施工工艺条件、试验加载条件等。 7.2.6当按试验结果确定脚手架结构抗力设计值及确定或验证 计算方法时,应计人试验数量和精度的影响

    7.3构配件试验与分析

    7.3.1脚手架构配件分析应根据脚手架构配件工作状态时的受 力特点确定基本假定条件和计算模型,应能真实反映其工作状态 的荷载作用效应。分析计算结果的应用应计人综合安全系数。 7.3.2脚手架节点连接件的力学性能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节 点连接件定型时应提供下列指标: 1立杆与水平杆连接节点: 1)抗竖向荷载承载力极限值:

    2)抗滑移承载力极限值; 3)水平杆轴向拉(压)承载力极限值; 4)转动刚度值。 2立杆对接连接节点: 1)抗拉承载力极限值; 2)抗压承载力极限值; 3)抗压稳定承载力极限值。 7.3.3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脚手架构配件的强度标准值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8.1.1脚手架的构造和组架工艺应能满足施工需求,并应保证 架体牢固、稳定。 8.1.2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应满足其强度和转动刚度要求,应 确保架体在使用期内安全,节点无松动。 8.1.3脚手架所用杆件、节点连接件、构配件等应能配套使用, 并应能满足各种组架方法和构造要求。 8.1.4脚手架的竖向和水平剪刀撑应根据其种类、荷载、结构 和构造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相邻立杆连接牢固;可采用斜撑 杆、交叉拉杆代替剪刀撑。门式钢管脚手架设置的纵向交叉拉杆 可替代纵向剪刀撑。 8.1.5竹脚手架应只用于作业脚手架和落地满堂支撑脚手架, 木脚手架可用于作业脚手架和支撑脚手架。竹、木脚手架的构造 及节点连接技术要求应符合脚手架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f.= faumir

    式中:fk一脚手架构配件的强度标准值(N/mm); feamin—试件的最小强度值(N/mm)。 2当样本的组数在10组及以上时,脚手架构配件强度标准 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cy (7. 3. 33) (fa— fmu)2 (7. 3. 34)

    式中:meu——所检测批试件强度平均值(N/mm); Sru—所检测批试件强度标准差(N/mm"); —试件组数; feui—试件的强度实测值(N/mm)。 7.3.4在进行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承载力分析时,应计入架体 结构可能存在的弹性变形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必要时应通过试 验或理论分析进行修正。

    8.2.1作业脚手架的宽度不应小于0.8m,且不宜大于1.2m。 作业层高度不应小于1.7m,且不宜大于2.0m。 8.2.2作业脚手架应按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设置连墙件,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应采用能承受压力和拉力的构造,并应与建筑结 构和架体连接牢固; 2连墙点的水平间距不得超过3跨,竖向间距不得超过3 步,连墙点之上架体的悬臂高度不应超过2步; 3在架体的转角处、开口型作业脚手架端部应增设连墙件,

    车墙件的垂直目距不应大于建筑物层高,且不应大于4.0m。 8.2.3在作业脚手架的纵向外侧立面上应设置竖向剪刀撑,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的宽度应为4跨~6跨,且不应小于6m,也 不应大于9m;剪刀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 2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应在架体两端、转角及中 可每隔不超过15m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项连续设 置;搭设高度在24m及以上时,应在全外侧立面上由底至顶 连续设置: 3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全外侧立面上由底 至顶连续设置。 8.2.4当采用竖向斜撑杆、竖向交叉拉杆替代作业脚手架竖向 剪刀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作业脚手架的端部、转角处应各设置一道; 2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应每隔5跨~7跨设置一道; 搭设高度在24m及以上时,应每隔1跨~3跨设置一道;相邻竖 向斜撑杆应朝向对称呈八字形设置(图8.2.4); 3每道竖向斜撑杆、竖向交叉拉杆应在作业脚手架外侧相

    邻纵向立杆间由底至顶按步连续设置

    8.2.5作业脚手架底部立杆上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

    8.2.6悬挑脚手架立杆底部应与悬挑支承结构可靠连接;应在 立杆底部设置纵向扫地杆,并应间断设置水平剪刀撑或水平斜 杆

    8.2.6悬挑脚手架立杆底部应与悬挑支承结构可靠连接;应在

    8.2.7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桁架或刚架结构,杆 件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2应设有防倾、防坠、超载、失载、同步升降控制装置, 各类装置应灵敏可靠; 3在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个楼层均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 每道附墙支座应能承担该机位的全部荷载;在使用工况时,竖向 主框架应与附墙支座可靠周定; 4当采用电动升降设备时,电动升降设备连续升降距离应 大于一个楼层高度,并应有可靠的制动和定位功能; 5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的附着固定应分别设置,不得固 定在同一附着支座上。 8.2.8作业脚手架的作业层上应满铺脚手板,并应采取可靠 的连接方式与水平杆固定。当作业层边缘与建筑物间隙大于 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作业层外侧应设置栏杆和挡 脚板。

    8.3.1支择脚手架的立杆间距和步距应按设计计算确定,且间 距不宜大于1.5m,步距不应大于2.0m。 8.3.2支撑脚手架独立架体高宽比不应大于3.0。 8.3.3当有既有建筑结构时,支撑脚手架应与既有建筑结构可 靠连接,连接点至架体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应与水 平杆同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点紧向间距不宜超过2步:

    2连接点水平向间距不宜大于8m。

    8.3.4支撑脚手架应设置竖向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3.6支接脚手架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等级为Ⅱ级的支撑脚手架宜在架顶处设置一道水平 前刀撑:

    污水处理厂标准规范范本3.17可移动的满觉支游脚手架应有同步移动控制措施

    9.0.8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0.0.1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脚手架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搭设 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10.0.2脚手架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质量控制: 1对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进行现场检验; 2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分步校验,并应进行阶段施工质量 检查; 3在脚手架搭设完工后应进行验收,并应在验收合格后方 可使用。 10.0.3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按进人施工现场的 批次分品种、规格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搭设施工,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新产品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承力杆 件、涉及结构安全的构件应具有型式检验报告; 2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及国家现行相关 标准的规定: 3按规定应进行施工现场抽样复验的构配件,应经抽样复 验合格: 4周转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经维修检验合格。 10.0.4在对脚手架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现场检验时,应采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品进行外观检验、实量实测检验、功能 测试检验。抽样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应抽检1%~3%; 2安全锁扣、防坠装置、支座等重要构配件应全数检验; 3经过维修的材料、构配件抽检比例不应少于3%。 10.0.5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和阶段使用前,应进行阶段施工质

    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或阶段使用,在下列 阶段应进行阶段施工质量检查: 1搭设场地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支 座、甚挑脚手架悬挑结构周定后; 2首层水平杆搭设安装后; 3落地作业脚手架和悬挑作业脚手架每搭设一个楼层高度 价段使用前; 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每次提升前、提升就位后和每次下 降前、下降就位后; 5支撑脚手架每搭设2步~4步或不大于6m高度。 10.0.6脚手架在进行阶段施工质量检查时,应依据本标准及脚 手架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采用外观检查、实量实测检 查、性能测试等方法进行检查。 10.0.7在落地作业脚手架、悬挑脚手架、支撑脚手架达到设计 高度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就位后,应对脚手架搭设施工质 量进行完工验收。脚手架搭设施工质量合格判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 所用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应经现场检验合格; 2搭设场地、支承结构件固定应满足稳定承载的要求; 3阶段施工质量检查合格,符合本标准及脚手架相关的国 家现行标准、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4观感质量检查应符合要求; 5专项施工方案、产品合格证及型式检验报告、检查记录、 测试记录等技术资料应完整。

    3停用超过1个月;4架体部分拆除;11安全管理5其他特殊情况。11.2安全要求11.1一般规定11.2.1脚手架作业层上的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11.1.1施工现场应建立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11.2.2严禁将支撑脚手架、缆风绳、混凝土输送泵管、卸料平查、安全考核制度。台及大型设备的支承件等固定在作业脚手架上。严禁在作业脚手11.1.2脚手架工程应按下列规定实施安全管理:架上悬挂起重设备。1搭设和拆除作业前,应审核专项施工方案;11.2.3雷雨天气、6级及以上强风天气应停止架上作业;雨、2应查验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检验和施工质雪、雾天气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作业;雨、雪、霜后上架量检查验收结果;作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并应清除积雪。3使用过程中,应检查脚手架安全使用制度的落实情况。11.2.4作业脚手架外侧和支撑脚手架作业层栏杆应采用密11.1.3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作业应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应持目式安全网或其他措施全封闭防护。密目式安全网应为阻燃证上岗。产品。11.1.4搭设和拆除脚手架作业应有相应的安全设施,操作人员11.2.5作业脚手架临街的外侧立面、转角处应采取硬防护措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穿防滑鞋。施,硬防护的高度不应小于1.2m,转角处硬防护的宽度应为作11.1.5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应符业脚手架宽度。合下列规定:11.2.6作业脚手架同时满载作业的层数不应超过2层。1主要受力杆件、剪刀撑等加固杆件、连墙件应无缺失、11.2.7在脚手架作业层上进行电焊、气焊和其他动火作业时,无松动,架体应无明显变形;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设专人监护。2场地应无积水,立杆底端应无松动、无悬空;11.2.8在脚手架使用期间,立杆基础下及附近不宜进行挖3安全防护设施应齐全、有效,应无损坏缺失;掘作业。当因施工需要需进行挖掘作业时,应对架体采取加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支座应牢固,防倾、防坠装置应处于固措施。良好工作状态,架体升降应正常平稳;11.2.9在搭设和拆除脚手架作业时,应设置安全警戒线、警戒5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承结构应固定牢固。标志,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非作业人员人内。11.1.6当脚手架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检查,确认安全11.2.10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后方可继续使用: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防雷措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1遇有6级及以上强风或大雨过后;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执行。27冻结的地基土解冻后;11.2.11支撑脚手架在施加荷载的过程中,架体下严禁有人。5051

    当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排除;当出现可 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时,应停止架上作业,撤离作业人 员,并应由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检查、处置。

    附录A脚手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A.1.1试验所用的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百分表的精度应为 土1%,测力式扭矩扳手精度应为士5%。 A.1.2构配件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应小于400N/s。 A.1.3脚手架构配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1试件尺寸测量。需作标定的,在试件上做出标记。 2夹持试件。将试件直接夹持在试验设备或设施上,当试 件不能直接夹持时,采用适宜的试验工装夹持。 3检查试验设备。检查试验设备运转情况,确认试验设备 运转正常。 4加载。按等增量法进行均匀、缓慢加载,直至构配件失 去承载能力。 5记录。 6数据整理、分析。确认有效数据,在对有效检测数据统 计分析的基础上判定检测最终结果。 7试验报告。 A.1.4对金属类构件试验,每组试验所取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 3个单体试件,有效数据和检测结论的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单个试件检测结果与该组试件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 土10%时,应取该组3个单体试件的检测结果为有效数据,并应 取有效数据的最小值为该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值。 2当单个试件检测结果与该组试件平均值的偏差超过士10% 时,应加倍取样试验;在两组试件的检测结果中,去掉超过两组 检测数据平均值士10%部分,取两组剩余部分各单体试件的检测 结果为有效数据,并应取有效数据的最小值为该构件的极限承载 53

    能试验机的钳口上。抗拉试 验时,钢管夹持段可压扁或 插人直径与钢管内径相当的 四钢棒。 4)应等速施加荷载,荷载由 OkN增加,当水平杆上的拉 (压)力增加至节点水平向 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 时,观察节点连接件应无塑 性变形、无滑移、无破坏 继续增加荷载,直至连接件 失去承载能力医院标准规范范本,记录极限拉 (压)力值R

    ....
  • 相关专题: 脚手架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