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754-202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规程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2当外围护面积>5000m(包含窗洞面 积),每增加2500㎡增加1个测区
4.1.7当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节点及实体质量存在疑问或有检测要求时,检测参数、检 按表4.1.7执行。
表4.1.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检测一览表
出口产品标准4.2检测工作的程序与要求
体式混凝土结构检测工作宜按图4.2.1的程序进行
14.2.1装配整体式混凝士结构检测工作程序框
4.2.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检测工作包括初步调查、检测方案制定、仪器设备选择、检测人员配备 检测样品标识、数据信息记录、补充检测或复检等方面,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4.2.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检测工作结束后,出现结构或构件局部破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
4.3.1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用词规范、文字简练,对于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应以文字解释或图例 图像说明。
.3.2检测报告宜包括下
a) 委托方名称; b) 建筑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址、结构类型、规模、施工日期及现状等; C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构件生产厂家名称; d) 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相关检测情况概述; e)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 f 抽样方案及数量; g 检测项目的主要分类检测数据和汇总结果; h) 检测结果、检测结论; i) 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j 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 k) 检测机构的有效印章。
机构应就委托方对报告提出的异议做出解释或
5材料及预制构件质量检测
5.1.1本章适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材料及预制构件质量检测。 5.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钢筋、混凝土、钢筋连接用灌 浆套筒、钢筋浆锚连接用镀锌金属波纹管、钢筋锚固板、夹芯墙板纤维增强塑料(FRP)连接件、夹芯 墙板金属连接件、灌浆料、座浆料、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等。 5.1.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检测应包括几何尺寸、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配置、预埋连接件 的锚固抗拔力、结构性能等内容。
5.2.1水泥检测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 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GB/T1346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执行。 5.2.2粉煤灰检测包括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 法》GB/T134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和《水泥分析方法》GB/T176执行。 5.2.3细骨料检测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检测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
5.2.1水泥检测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 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GB/T1346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执行。 5.2.2粉煤灰检测包括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 法》GB/T134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和《水泥分析方法》GB/T176执行。 5.2.3细骨料检测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检测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
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执行。 5.2.4粗骨料检测包括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 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执行。 5.2.5钢筋检测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T2890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和《钢 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执行。 5.2.6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执行。对于蒸汽养护构件,其试件应随构件同条件养护,再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28天或设计 规定的龄期。 5.2.7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尺寸偏差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执行。 5.2.8钢筋浆锚连接用镀锌金属波纹管检测包括径向刚度、抗渗漏性能,检测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 应力混凝土金属波纹管》JG225执行。 5.2.9钢筋锚固板抗拉强度检测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执行。 5.2.10夹芯墙板纤维增强塑料(FRP)连接件检测包括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检测方 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制保温墙体用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JG/T561执行。 5.2.11夹芯墙板金属连接件检测包括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检测方法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和《金属材料线材和铆钉剪切试验 方法》GB/T6400执行。 5.2.12灌浆料检测包括流动性、竖向膨胀率、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 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执行。 5.2.13座浆料抗压强度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执行。 5.2.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工艺检验包括极限抗拉强度、残余变形和灌浆料抗压强度,检测应按 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执行。 5.2.15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极限抗拉强度、残余变形检测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执行
5.3预制构件质量检测
5.3.1对预制构件进行儿何尺寸检测时,应同时对预制构件上的预理件、预留插筋、预留孔洞、预理管 线的尺寸偏差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执行。 5.3.2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座浆料的结合面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粗糙面或键槽,粗糙面的面 积、键槽的尺寸、间距和位置可用钢卷尺量测,混凝土叠合板结合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按本规程附录A 执行。 5.3.3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其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 测技术标准》GB/T50784执行。 5.3.4预制构件的钢筋配置检测应包括直径、数量、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执行。 5.3.5预制构件预埋连接件的锚固抗拔力检测包括夹心墙板预埋连接件锚固抗拔力检测和吊装连接件 锚固抗拔力检测,检测方法按本规程附录B执行。 5.3.6梁板类简支受弯预制构件进场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测,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对于不可单独使用的叠合预制底板,可不进行结构性能检测; 对于叠合底梁,是否进行结构性能检测、结构性能检测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6结构连接节点实体质量检测
6.1.1本章适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安装完成后连接节点实体质量检测。 6.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实体质量检测包括:灌浆饱满度、灌浆接头钢筋锚固(插入)长 度、灌浆料实体强度、竖向预制构件底部接缝内部缺陷和叠合楼板结合面缺陷等。其中,灌浆饱满度、 灌浆接头钢筋锚固(插入)长度和灌浆料实体强度的检测规定主要针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对于钢筋浆 锚搭接连接和集中约束搭接连接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5.1.3当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节点的施工质量或检测结果有疑义时,可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钢筋套筒灌浆 连接接头进行破损检测,检测方法按本规程附录C执行;对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和集中约束搭接连接 节点可参照执行。
6.2.1套筒灌浆饱满度可采用内窥镜法或X射线法进行检测。 3.2.2采用内窥镜法检测时,应选用带尺寸测量功能的内窥镜。内窥镜法分为预成孔内窥镜法、出浆孔 道钻孔内窥镜法及套筒壁钻孔内窥镜法,应根据出浆孔道的形状进行选用: a)当出浆孔道为非直线形时,采用套筒壁钻孔内窥镜法; b)当出浆孔道为直线形时,可采用预成孔内窥镜法或出浆孔道钻孔内窥镜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套 筒壁钻孔内窥镜法。 6.2.3采用X射线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时,应采用便携式X射线机,被测构件受检区域的结构层厚 度不宜大于200mm,且同一射线路径上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套筒。当被测构件的检测条件不满足 以上要求时,可采用X射线局部破损法。 6.2.4根据出浆孔道的形状、构件受检区域的结构层厚度及套筒的布置方式等检测条件,可参照表6.2.4 选择合适的套简灌浆饱满度检测方法
4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方
6.2.6采用预成孔内窥镜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时,预成孔装置的布置数量及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预制构件,每个构件上应选择不少于2个套筒进行预成孔装置布置: b)设计认为重要的构件或对施工难度较大的构件,预成孔装置的布置数量应双倍; C) 采用连通腔灌浆的预制构件,预成孔装置的布置位置应包含灌浆口处及距离灌浆口最远处的套 筒。 6.2.7采用内窥镜法对套筒灌浆饱满度进行检测时,应按本规程附录D执行。 6.2.8采用X射线法对套筒灌浆饱满度进行检测时,应按本规程附录E执行。 6.2.9钢筋浆锚搭接连接和集中约束搭接连接的灌浆饱满度可采用出浆孔道钻孔内窥镜法、浆锚管壁钻 孔内窥镜法和X射线法进行检测。 6.2.10采用出浆孔道钻孔内窥镜法、浆锚管壁钻孔内窥镜法对钢筋浆锚搭接连接和集中约束搭接连接 的灌浆饱满度进行检测时,可参照本规程附录D执行。 6.2.11采用X射线法对钢筋浆锚搭接连接和集中约束搭接连接的灌浆饱满度进行检测时,可参照本规 程附录E执行。
3.3.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镭锚固(插入)长度可采用内窥镜法、X射线法进行检测,钢筋浆锚搭接连 接和集中约束搭接连接的钢筋锚固长度可采用X射线法进行检测 6.3.2采用内窥镜法检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锚固长度时,应在灌浆施工前检测套筒内钢筋插入长度 翟浆施工后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综合两次检测结果得到钢筋锚固长度。 6.3.3采用内窥镜法对套筒内钢筋插入长度进行检测时,应按本规程附录D执行。 6.3.4采用X射线法又 应按本规程附录E执行。
6.4灌浆料实体强度检测
6.4.1当对灌浆料强度有疑义或有检测要求时,可采用表面硬度法对灌浆料实体强度进行检测。 6.4.2采用表面硬度法检测时,灌浆料养护龄期不应小于7d,检测面应为灌浆料原浆面,并应光滑、 平整,不应有明显缺陷且为自然风干状态,抗压强度的检测范围为40MPa~120MPa。 5.4.3采用表面硬度法对灌浆料实体强度进行检测时,应按本规程附录F执行。 6.4.4当表面硬度法检测灌浆料实体强度推定值不小于设计要求时,可判定单个预制构件或批量预制构 件套简灌浆料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6.5竖向预制构件底部接缝内部缺陷检测
6.5.1竖向预制构件底部接缝内部缺陷检测宜采用超声法,超声法所用换能器的辐射端直径不应超过 20mm,工作频率不应低于250kHz,也不宜高于750kHz。 6.5.2采用超声法对竖向预制构件底部接缝内部缺陷进行检测时,灌浆龄期不应低于7d,宜选用对测法 初次测量时测点间距宜选择100mm,对初次测量后有怀疑的点位可在附近加密测点,检测时应避开机 电管线穿过的区域。 6.5.3采用超声法对竖向预制构件底部接缝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后,必要时可采用局部破损法进行验证,
6.6叠合楼板结合面缺陷检测
6.6.1叠合楼板结合面的缺陷可采用阵列超声成像法进行检测,必要时可采用取芯法进行验证。
6.6.2单块叠合楼板上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点数不少于6个; b)测点应在板上均匀布置,并应保证仪器测试边缘至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板的厚度
a)测点数不少于6个; b)测点应在板上均匀布置,并应保证仪器测试边缘至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板的厚度 c)测点上应有清晰的编号。
6.3采用阵列超声成像法对叠合楼板结合面的缺陷进行检测时,应按本规程附录G执行。
7.1.1本章适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测。 7.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检测包括结构尺寸偏差、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静载检 验、动力特性、外墙板接缝防水性能等项目。
7.2结构尺寸偏差检测
.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后,预制构件位置、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2.2结构尺寸偏差应采用以下方法检测: a) 构件轴线位置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或尺量。 b) 标高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C 构件垂直度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d) 构件倾斜度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e) 相邻构件平整度采用2m靠尺和塞尺量测。 f) 构件搁置长度采用尺量。 g 支座、支垫中心位置采用尺量。 h 墙板接缝宽度采用尺量。 .2.3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倾斜度、平整度也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结合BIM技术进行检测 验测方法按本规程附录H执行
7.3.1结构实体现浇混凝土强度应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检测。 7.3.2结构实体现浇混凝土强度的抽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有关规定,检测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执行。 7.3.3结构实体现浇部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抽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贡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检测要求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门 50784及《混凝土申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执行。 7.3.4当对实体受弯构件的质量存在怀疑时,可对相关构件进行静载检验。静载检验包括结构构件的使 用状态检验、承载力检验。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构试验万法标准》GB/T50152热行。
7.4.1下列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宜进行动力特性检测: a)对质量有怀疑和争议的结构, b)大型公共或重要建筑结构。 需进行健康监测的结构。 d)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及以上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结构。 e)遭受偶然作用(如强震、爆炸、火灾、撞击等)且需进行安全评估的结构。 7.4.2动力特性检测应包括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动力特性参数的检测。 7.4.3动力特性检测宜采用环境激励法, 7.4.4结构动力特性检测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及江苏 省地方标准《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DGJ32/TJ110执行
7.5外围护墙板防水性能检测
5.1对于外围护墙板采用部品部件装配的工程,在防水构造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在工程现场对水 向接缝的防水性能进行检测。 5.2测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a)当外围护面积≤5000m(包含窗洞面积),应抽取2个测区; 当外围护面积>5000m(包含窗洞面积),每增加2500m增加1个测区; c)单个测区应包括2条水平接缝及1条竖直接缝,单条接缝长度为单块预制墙板边缘长度: d)测区的室内部分应便于观察渗漏状况
7.5.2测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a)当外围护面积≤5000m(包含窗洞面积),应抽取2个测区; b)当外围护面积>5000m(包含窗洞面积),每增加2500m增加1个测区 C 单个测区应包括2条水平接缝及1条竖直接缝,单条接缝长度为单块预制 d) 测区的室内部分应便于观察渗漏状况。 7.5.3检测用淋水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配有控制阀和压力计; 供水管内径应为19.05mm; 检测时喷嘴处的水压力应为200kPa至235kPa。 7.5.4淋水过程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淋水前应确保测区干燥; b) 应正对接缝进行淋水; 淋水方向应与墙板表面垂直; d) 喷嘴距接缝表面应保持约0.7m的距离; e 喷嘴的移动过程应均速缓慢,每延米接缝的淋水时间不应低于5min; f 淋水顺序宜从测区下部开始,由下至上,先水平接缝后竖直接缝。 7.5.5应采用目视法及红外热成像法进行渗漏检测 7.5.6目视法渗漏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对测区室内侧墙板表面进行观察; b)应自淋水开始同步进行,并在淋水结束后持续观察45min; c)对出现渗漏现象的部位,应记录其位置。 7.5.7红外热成像法检测应按本规程附录J执行。 7.5.8外围护墙板接缝防水性能的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无渗漏现象的测区,评价为合格;
7.5.2测区应符合以下
7.5.6目视法渗漏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对测区室内侧墙板表面进行观察; b)应自淋水开始同步进行,并在淋水结束后持续观察45min; c)对出现渗漏现象的部位,应记录其位置。 7.5.7红外热成像法检测应按本规程附录J执行。 7.5.8外围护墙板接缝防水性能的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无渗漏现象的测区,评价为合格;
D)对有渗漏现象的测区,评价为不合格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铺砂法检测混凝土叠合板结合面粗糙度
4试验用砂:0.075mm~0.60mm粒径的干燥砂 A.2检测前的准备: 1确定检测数量:同一类型构件进场应按不超过
验用砂:0.075mm~0.60mm粒径的干燥砂。 前的准备: 定检测数量:同一类型构件进场应按不超过1000件为一批,每批应随机抽取不少于3个构件
进行检测。 2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 3试验用砂应采用烘箱烘干至恒重,过标准筛,收集0.075mm~0.60mm之间粒径的砂,完成后应 密封带至检测现场。 4构件水平放置,测试面应保持干燥状态,检测前将构件测试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松动的石子等杂 物。 5记录工程名称、楼号、楼层、构件编号、检测人员等信息。 A.3检测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沿筒边向量砂筒中缓慢注砂,保证筒内砂平面缓慢均匀升高,最终注入量应超过量砂筒上口,注 满后沿筒口中心线向相反的方向刮平表面,除去多余的砂。砂在量砂筒内应为自然堆积状态,不得对砂 进行震动及插捣: 2测区的选择原则:构件结合面面积为2m及以下时,布置不少于3个测区,每增加2m时应增加 1个测区;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构件测区,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测区的边缘距离不宜小于0.2m; 设置桁架筋的构件,测区宜布置在桁架筋之间;测区应避开预埋件、预留洞等不利于铺砂检测的部位; 3对采用机械拉毛形成沟槽的粗糙面,在铺砂前先用钢卷尺测量沟槽的宽度,以及相邻两个沟槽间 的净距,计算宽度与净距的比值,测量连续的三处,取平均值作为沟槽宽度与沟槽间净距比值,精确至 J.1。 4将砂倒在测区中部,用推平刷将其由中部向四边缓慢推铺,使砂完全填入凹凸不平表面的空隙中, 将砂摊铺成近似正方形; 5用钢卷尺测量所构成四边形的两个垂直方向的边长,每边在四等分点位置共量取五处,取其平均值 精确至1mm。当四边形的长宽比大于1.2时,此测区数据无效,应重新试验。
A.3检测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A.4数据处理按以下规定执行:
1粗糙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μ=kxμc Ue μraxb
u一粗糙度(粗糙面凹凸深度),精确至0.1mm; k一推定系数: μ一构件粗糙度换算值,精确至0.1mm; Mi一测区粗糙度换算值,精确至0.01mm; a、b一分别为摊铺后四边形的平均边长,精确至1mm; n一测区数。 2推定系数的选取按下列规定执行: 1)机械拉毛法形成的粗糙面中沟槽宽度与沟槽间净距比值小于0.5时,宜选取1.50作为整个测区 粗糙面凹凸深度的推定系数; 2)机械拉毛法形成的粗糙面申沟槽宽度与沟槽间净距比值不小于0.5时,宜选取1.27作为整个测 区粗糙面凹凸深度的推定系数; 3)采用非机械拉毛形成的粗糙面时,宜选取1.50作为整个测区粗糙面凹凸深度的推定系数
A.5粗糙度评定按以下规定执行: 1每个构件取不少于三个测区进行铺砂检测,以所有测区的平均值作为构件粗糙度换算值,粗糙度 换算值乘以推定系数即为构件粗糙面凹凸深度; 2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粗糙面凹凸深度μ≥4.0mm时,判定为合格。
5粗糙度评定按以下规定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拉拔法检测预制构件预埋连接件锚固抗拔力
B.1.1检测设备可采用专业拉拔仪,应配有合适的试验连接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要
1试验荷载应大于设备量程的20%且不超过设备量程的80%。 2设备应能连续、平稳、速度可控地运行,测力系统测量允许偏差为全量程的土2%;设备的液压 加荷系统持荷时间不超过5min时,其降荷值不应大于5%。 3当加载设备出现异常情况经维修后,应重新送法定机构进行检定。 B.1.2检测前的准备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确定检测数量:同一类型构件进场应按不超过1000件为一批,每批应随机抽取不少于3个 构件进行检测,每个构件应检测3个连接件,数量不足3个时应全数检测。 2检查检测设备状态。 3确定检验荷载: 1)夹心墙板连接件的检验荷载宜由设计单位提供,也可根据相关材料的力学性能计算得到检验荷 载值,具体计算见公式B.1.2:
F=0.9/ykAs 式中: F一检验荷载(kN),精确至0.1kN; 一材料屈服强度标准值(MPa); As一材料应力截面面积(mm2)。 2)吊装连接件的检验荷载宜由设计单位提供。 4记录工程名称、楼号、楼层、连接件种类、连接件具体位置、检测人员信息等 5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应满足试验要求。 6检测前应在原始记录中描绘测点布置示意图,并在构件上做相应标注,与记录一一对应。 B.1.3检测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预制构件预理连接件锚固抗拨力采用拉拨法进行检测,宜采用非破坏性方法,如设计有特殊要求 可采用破坏性方法。 2检测前应根据连接件的形式选用适当的试验加载和支撑装置,并保证所施加的拉伸荷载与预埋件 实际受力状态保持一致,且不改变可能的破坏形态,具体的试验加载连接和支撑装置可参见B.2《试验 连接装置》。 3对夹芯墙板连接件锚固抗拔力检测时,应选取有代表性的预理连接件进行检测。相邻两个被测连 接件的间距不应小于300mm,被测连接件距构件边缘不应小于150mm。 4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埋件的抗拔力试验可采用连续加载或分级加载。试验过程中,若采用连续加载,
B.1.3检测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施加力应连续、均匀、其速度应控制在2min3min内加荷至规定的检验荷载或样品破坏;若采用分 加载,以预计检验何载的10%为一级,逐级加荷,每级荷载保持2min,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 5在加载至检验荷载后,应通过设备稳压或人工补压的方式维持检验荷载2min。 6试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试验装置脱落, B.1.4检测结果合格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检验荷载作用下2min,以混凝土基材无裂缝、破坏或连接件滑移等破坏现象出现为合格。 2当构件所抽检的连接件锚固抗拨力全部合格时,则该构件应判定为合格
B.2.1锚固抗拔力试验装置如图B.2.1所示。
B.2.1锚固抗拔力试验装置如图B.2.1所示。
B.2.2加载连接装置构造及安装说明。
图B.2.1锚固抗拨力试验装置
人孔标准2吊环试验加载连接装置
3吊钉试验加载连接装置
2)将金属连接件穿入试验加载装置中,压紧滚轮与固定架之间的空隙,金属连接件的中线应 杆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利用贯穿孔转动压紧滚轮,使连接件压紧在固定架上。在夹紧和拉伸过程 意保持金属连接件与墙板面垂直
C.1检测仪器、辅助工具及材料包括手持式砂轮切割机、固定台钳和钢直尺等。 C.2取样位置应由检测机构会同设计单位根据构件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取样过程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剔除套筒周边的混凝土,剔除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套筒的扰动。 2采用氧气焊等工具沿套筒上下连接钢筋端进行切割,取出的样品为一个完整的钢筋灌浆套筒。 3取出的样品应标记好具体部位等必要的检测信息。 4取样完成后,应及时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修补方案及工艺要求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 工单位、检测单位共同确定。
C.1检测仪器、辅助工具及材料包括手持式砂轮切割机、固定台钳和钢直尺等。 C.2取样位置应由检测机构会同设计单位根据构件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取样过程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剔除套筒周边的混凝土,剔除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套筒的扰动。 2采用氧气焊等工具沿套筒上下连接钢筋端进行切割,取出的样品为一个完整的钢筋灌浆套筒。 3取出的样品应标记好具体部位等必要的检测信息。 4取样完成后,应及时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修补方案及工艺要求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 工单位、检测单位共同确定。 C.3样品的加工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套筒在固定台钳上应夹持稳固。 2使用手持式砂轮切割机沿套筒侧面纵向轴线对称方向分别切割套筒壁,直至将套筒切成两半,露 出套筒内的灌浆料部分。 3切割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破坏灌浆料。 C.4测量与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钢直尺测量套筒内灌浆料固化体的最小高度,作为灌浆料灌浆高度。 2沿套筒长度方向剔除灌浆料,露出被灌浆料握裹的钢筋,用钢直尺测量套筒内钢筋与灌浆料紧密 握裹部分的长度,作为套筒内钢筋的锚固长度。 C.5结果判定按下列要求执行: 1当套筒内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插入钢筋的8倍公称直径时,判定为合格。 2对于特殊套筒(如套筒本身的长度不满足插入钢筋的8倍公称直径)的钢筋锚固长度判定依据应 由设计单位确定。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内窥镜法检测套简内灌浆饱满度和钢筋插入长度
.1位测仪器、拥 正其仪材科位付合下划规定 1内窥镜应带有尺寸测量功能,能够显示测量镜头与被测物表面选定点之间的距离及测量选定点与 选定平面之间的距离,测量允许误差为量程的土2%。 2内窥镜探头的直径不应大于5mm,平直状态下导向弯曲度不应小于120°。 3内窥镜的镜头应包括前视观察镜头、前视测量镜头及侧视测量镜头;前视观察镜头的视角不应小 于100°;侧视测量镜头的视角不应小于55°,测量范围应涵盖6mm~60mm;前视测量镜头的视角不 应小于55°,测量范围应涵盖10mm~80mm。 4钻孔设备宜配备石工钻头和金工钻头,石工钻头的直径应为6mm~10mm,长度不应小于150mm, 金工钻头的直径应为5mm~6mm。 5探头定位装置由刚性套管与橡胶塞组成,刚性套管的内径应与内窥镜探头的直径相同,刚性套管 的外径应与橡胶塞上刚性套管穿过孔的孔径相等。 6预成孔装置(图D.0.1)由包覆有薄膜的塑料吸管及橡胶塞组成,塑料吸管的外径应为 5.5mm~6.5mm,包覆有薄膜的吸管应刚好穿设在橡胶塞的中心孔内
矿山标准规范范本图D.0.1预成孔装置
D.2检测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应检查检测仪器是否正常。 2应记录工程名称、楼号、楼层、套筒所在构件编号、套筒具体位置、检测人员信息等。 D.3预成孔内窥镜法的检测孔道,应按如下步骤制作: 1将包覆有薄膜的吸管穿设在橡胶塞内形成预成孔装置。 2对预制构件中的套筒进行灌浆施工,待预制构件表面出浆口有浆料均匀流出后,将橡胶塞从出浆 口塞入出浆孔道进行封堵。 3待单个预制构件中所有套筒灌浆完成后,开始调整吸管的位置,将吸管的插入段末端调整至与套 简出浆口下方的套筒内壁齐平。 4待灌浆料硬化后,先将橡胶塞拨出,再将吸管拨出,包覆在吸管上的薄膜被留在对应的出浆孔道 内并形成检测孔道。
....- 混凝土结构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