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381-2019-T: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2.0.8有功无功运行区间
指定交直流电压范围下,柔性直流换流站与交流系统交换有 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能力区间
grounding mode
为柔性直流换流站主回路提供零电位参考点的接地点位置和 连接方式。
电气标准规范范本2.0.10换流站额定功率
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有冷却设备可用但备用冷却不投入运 行时,交直流电压在稳态运行范围内,换流站交流母线与本站交换 的最大设计功率
2.0.11直流电压控制模式
2.0.13交流电压/频率控制模式
2.0.14孤岛换流站
换流器输出的交流相电压基波峰值与换流器直流端间电压的 半的比值。
2.0.17电压源换流器阀(VS
在电压源换流器中实现交直流变换的完整可控电力电子 装置。
连接在电压源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之间的变压器,主要起匹配 交流系统电压与电压源换流器直流侧电压、提供部分换相电抗和 阻断与交流系统零序分量传递的作用
位于桥臂上和VSC阀串接的电抗器。
位于直流母线或直流线路上的电抗器。
DC reactor
DC circuit breaker
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稳态直流电流, 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故 障直流电流的设备。
电压源换流器中主要承受直流电压的电容器。
DC capacitor
柔性直流换流站不控充电过程中为减少电压源换流器充电电 流而投入的电阻。
安装VSC阀的建筑物。
保证换流站主设备正常工作的其他设施,包括供暖通风和空 气调节、阀冷却系统、供水系统、火灾探测与灭火系统、红外测温系 统等。
3.0.1站址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 范》GB/T51200的规定。 3.0.2站址选择应满足出线条件的要求,留出架空或电缆出线的 走廊。
3.0.3站址选择应符合换流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当
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设施、通信设施以及易燃易爆设施等的 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原,其水量及水质应满足换流站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及生活用 求。当采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 应低于97%,并应保证水质的稳定性
近,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联接(换流)变压器、桥臂电抗器等 备的运输要求
4交流系统基本条件及直流输电
4.1交流系统基本条件
4.1.1交流系统基本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包括额定持续运行电压、稳态运行 电压范围、极端运行电压范围: 2换流站接入交流系统的频率:包括额定频率、稳态频率变 化范围、事故时频率变化范围、故障清除后频率变化范围; 3 换流站交流母线的背景谐波电压和工频负序电压; 4 换流站交流母线的短路水平; 5 故障清除时间; 6 交流线路故障单相重合闸时序。 4.1.2 等值交流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用手交直流系统仿真研究的等值系统; 用于工频过电压研究的等值系统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
4.2.1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额定参数应包括额定功率、额定直流 电流和额定直流电压。
电流和额定直流电压。 4.2.2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过负荷能力(如有)应包括连续过负 荷能力、短时过负荷能力和暂态过负荷能力。 4.2.3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方式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2.2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过负荷能力(如有)应包括连
1对于采用双极大地接线的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选择 的运行方式包括双极大地运行方式(包括通过站内地网临时接地 运行方式)、单极大地运行方式、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动态无功 补偿(STATCOM)运行方式、试验运行方式等;
2对于采用双极金属中线接线的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 先择的运行方式包括双极金属中线运行方式、双极站内地网临时 妾地运行方式、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动态无功补偿 STATCOM运行方式、试验运行方式等; 3对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选择的运行方式包括: 1)全接线运行方式; 2)非全接线运行方式。 4.2.4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应具有有功和无功四象限运行能力,功 率反送能力、无功提供能力应根据系统要求确定。 4.2.5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指标可参考下列要求: 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1.0%; 2 计划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2.0%; 3 单极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5次/(极·年); 4 双极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0.2次/(极·年)。 4.2.6 对称单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指标可参考下列要求: 1 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1.0%; 2 计划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2.0%; 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5次(极·年)。 4.2.7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和暂态性能应根据系统研究 确定。
4.2.8损耗及可听噪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损耗主要包括VSC阀、联接(换流)变 压器、桥臂电抗器、直流电抗器(如有)、联接(换流)变压器阀侧接 地电抗器(如有)、阀冷却系统、站用电系统等的损耗: 2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可听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直 流换流站可听噪声》GB/T22075的有关规定
5.1.1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选择对称单极接线、双极大地接线和 双极金属中线接线
1若采用多个换流器串联或并联的接线,应能实现为检修而 对单个换流器进行隔离并接地: 2为了检修而对换流器旁路开关(如有)隔离及接地,不宜中 断或降低直流输送功率;
5.1.3当采用双极接线,电气主接线还应满足下列功能要
1应能实现为检修而对换流站内一极或一个换流器进行隔 离并接地; 2应能实现为检修而对一极的直流线路进行隔离并接地; 3在双极平衡运行方式下,应能实现为检修而对接地极线路 或金属中线进行隔离并接地; 4在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下,应能实现为检修而对柔性直 流输电系统的一端或两端接地极线路(如有)进行隔离并接地: 5切除一极或一个换流器进行检修,不应影响另一极、其他 换流器的稳态输送功率; 6当存在单极金属回线和单极大地运行方式,此两种运行方 式切换中不宜中断或降低直流输送功率。从切换开始到完成的时 间应满足运行安全要求
交流场接线以及直流场接线
交流场接线以及直流场接线
1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换流器接线应根据VSC阀的 制造能力,结合直流系统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情况,通过技术经济 比较后确定; 2若采用多个换流器串联接线,每个换流器宜根据系统要求 设置劳路回路; 3若采用多个换流器并联接线,每个换流器宜根据系统要求 设置快速开关; 4换流器的每个桥臂宜设置桥臂电抗器,桥臂电抗器可位于 VSC阀的交流侧或直流侧。 5.1.6联接(换流)变压器应根据接地方式、站用电配置、零序电 流隔离、暂态电流等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联接组别。
1交流场接线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35kV~110kV变电站 设计规范》GB50059、《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和《100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697的规定; 2若联接(换流)变压器第三绕组需提供站用电,联接(换流) 变压器阀侧应配置断路器或隔离开关: 3若换流器采用交流侧启动方式,宜在联接(换流)变压器的 网侧或阀侧设置启动电阻。启动电阻应设置并联旁路装置,且并 联旁路装置可根据旁路要求选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
5.1.8直流场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流场接线应按极配置,正极与负极之间应相互独立; 2直流断路器的配置应根据系统要求和VSC阀设备形式 确定; 3若需将孤岛换流站投入运行中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宜在 孤岛换流站的直流侧配置启动电阻:启动电阻应设置并联旁路装 置,且并联旁路装置可根据旁路要求选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 4对于双极大地接线,宜根据运行方式转换的要求在直流中
性线侧配置中性母线开关、金属回线转换开关和天地回线转换开 关(适用于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开关(适用于多端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以及中性母线接地开关; 5对于双极金属中线接线,宜根据运行方式转换的要求在直 充中性线侧配置中性母线开关、大地回线转换开关(适用于两端柔 生直流输电系统)、金属中线开关(适用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和中性母线接地开关。
充站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及防
5.2.1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缘配合第2
2.1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缘配合 分:使用导则》GB/T311.2和《绝缘配合第3部分:高压直 流站绝缘配合程序》GB/T311.3的有关规定执行。
5.2.2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和避雷器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接(换流)变压器网侧产生的过电压应由装在该侧的避 雷器加以限制; 2联接(换流)变压器阀侧及直流侧产生的过电压应由装在 联接(换流)变压器阀侧及直流侧的避雷器单独或组合加以限制; 3换流站的重要设备应由其邻近的避雷器保护; 4配置避雷器时,可采用多柱并联结构的避雷器,也可采用 多支避雷器并联分散布置的方式
5.2.3其他过电压保护措施应
1VSC阀子模块应配置旁路装置; 2联接(换流)变压器交流进线断路器宜装设合闸电阻或选 相合闸装置。
5.2.5换流站的直击雷防
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和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有关规定。
,6联接(换流)变压器区域、直流场区域的直击雷宜采用避 行防护,保护范围宜采用滚球法进行校核
线进行防护,保护范围宜采用滚球法进行校核
.3换流站设备外绝缘设计
5.3.1换流站交流侧设备外绝缘统一爬电比距应根据污区分布
5.3.1换流站交流侧设备外绝缘统一爬电比距应根据污区分布 图确定的站址污移等级,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污移条件下使用的高 玉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 GB/T26218.1和《污移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 确定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GB/T26218.2中 的有关规定确定。
5.3.2换流站直流侧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根据站址污
缘闪络特性的影响,进行高海拔修正
5.4.1 VSC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VSC阀宜采用空气绝缘、水冷却、户内布置: 2 VSC阀宜采用模块化设计,子模块元余度不宜小于8%; VSC阀的连续运行额定值和过负荷能力应根据系统要求 确定; VSC阀应能承受各种暂态电流,且有足够的安全裕度,最 亚酷暂态电流及持续时间应由系统要求确定: 5VSC阀应能承受各种过电压,且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6VSC阀本体及其控制保护装置的设计应保证阀能承受由 于阀触发系统误动以及站内外各种故障所产生的电气应力; 7VSC阀可采用支撑式或悬吊式。 5.4.2联接(换流)变压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5.4.2联接(换流)变压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接(换流)变压器的容量应结合直流系统输送容量要求 确定;联接(换流)变压器形式的选择应考虑设备额定容量、制造能 力以及运输条件等因素; 2联接(换流)变压器的阻抗选择除应考虑交直流系统要求 外,还应结合运输条件确定; 3联接(换流)变压器的有载调压范围应根据交直流系统运 行工况通过计算选定; 4联接(换流)变压器应具有耐受一定直流偏磁电流的能力: 5联接(换流)变压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总体噪声的 控制要求。 5.4.3桥臂电抗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臂电抗器宜选择空心干式电抗器: 2桥臂电抗器电感值的选择宜考虑二倍频环流抑制、电流响 应速度、故障电流抑制及无功提供能力等因素; 3桥臂电抗器的参数宜通过动态性能计算验证; 4桥臂电抗器应能承受谐波电压/电流和冲击电压/电流产 生的电气和机械应力; 5桥臂电抗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 要求。 5.4.4直流电抗器(如有)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流电抗器宜选择空心干式电抗器: 2直流电抗器额定电流和过负荷电流应根据系统运行特性
1联接(换流)变压器的容量应结合直流系统输送容量要求 确定;联接(换流)变压器形式的选择应考虑设备额定容量、制造能 力以及运输条件等因素; 2联接(换流)变压器的阻抗选择除应考虑交直流系统要求 外,还应结合运输条件确定; 3联接(换流)变压器的有载调压范围应根据交直流系统运 行工况通过计算选定; 4联接(换流)变压器应具有耐受一定直流偏磁电流的能力; 5联接(换流)变压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总体噪声的 控制要求。
5.4.3桥臂电抗器选择应符合下列
1桥臂电抗器宜选择空心干式电抗器: 2桥臂电抗器电感值的选择宜考虑二倍频环流抑制、电流响 应速度、故障电流抑制及无功提供能力等因素; 3桥臂电抗器的参数宜通过动态性能计算验证; 4桥臂电抗器应能承受谐波电压/电流和冲击电压/电流产 生的电气和机械应力; 5桥臂电抗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 要求。
1直流电抗器宜选择空心干式电抗器: 2直流电抗器额定电流和过负荷电流应根据系统运行特性 计算确定; 3选择直流电抗器电感值时,应考虑电流响应速度、动态性 能和故障电流抑制的影响,并应能满足各种工况下的系统性能要 求,还应避免直流侧发生谐振; 4直流电抗器应能承受谐波电压/电流和冲击电压/电流产 生的电气和机械应力; 5直流电抗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
5.4.5直流断路器(如有)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流断路器开断电流能力及开断时间应满足系统设计 要求; 2直流断路器额定电流和过负荷电流应根据系统运行特性 计算确定; 3直流断路器应能承受各种暂态电流,且有足够的安全裕 度,最产酷暂态电流及持续时间应由系统要求确定; 4直流断路器应能承受各种过电压,且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5直流断路器在开断过程中应具备能量吸收能力。
5.4.6启动电阻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启动电阻应满足换流站启动时限制充电电流的要求,VSC 阀充电时流过的电流不应超过VSC阀的暂态电流耐受能力,且有 足够的安全裕度; 2启动电阻的选择应满足系统对充电时间的要求; 3当启动电阻接在联接(换流)变压器网侧时,启动电阻的暂 态电流应考虑变压器的励磁涌流; 4启动电阻的选择应考虑换流站启动时对交流系统的冲击 5.4.7直流侧避雷器的配置和参数选择应根据换流站过电压计 算和绝缘配合结果确定。 5.4.8直流侧隔离开关应满足各种工况下的工作电流及短路电 流耐受的要求。 5.4.9若配置中性母线开关、大地回线转换开关、金属回线转换 开关、接地极线路开关、金属中线开关或中性母线接地开关,宜考 虎系统短时过负益工况下的转换和开断(加需)能力
5.4.9若配置中性母线开关、大地回线转换开关、金属回
1用手极线及中性线的直流电压分压器宜采用阻容分压器; 2联接(换流)变压器阀侧、桥臂、极线及中性线直流电流测 量装置,宜选用电子式电流测量装置或纯光学式电流测量装置:
3直流电压和电流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采样频率、暂态响 应特性应满足控制保护系统的要求。
1直流绝缘子和套管的爬电比距应根据换流站的污移水平, 以及直流绝缘子和套管的污移特性选择,同时还应计及直径大小 对爬电比距的影响; 2直流绝缘子和套管应根据等值盐密与积污特性的关系、运 行电压和伞裙对积污的影响、闪络特性及闪距进行选择。
听噪声和机械强度要求进行选择。硬管母线的动稳定、微风 和挠度应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 /T5222的规定进行校核。
5.4.13交流设备的选择应
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 程》DL/T5218和《100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697的有关 规定。
5.5.1交流场布置应结合联接(换流)变压器、桥臂电抗器、启动 回路设备、接地装置(如有)以及换流站建筑物的布置,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 计技术规程》DL/T5218和《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5352 的有关规定
5.5.2启动回路设备可采用户外或户内不
1极母线设备采用户外或户内布置应根据站址环境条件和 设备选型情况确定; 2直流场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对于静电感应场强等 电磁环境的有关规定;
3直流场宜按极对称分区布置,布置方式应便于设备的巡 视、操作、搬运、检修和试验; 4直流断路器采用户内布置时,宜布置于单独的房间。当直 流断路器与VSC阀或其他直流断路器布置手同一房间时,应设置 必要的检修通道或隔离设施,保证其中一台设备检修时不影响临 近设备的正常运行
5.5.4阀厅及阀厅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阀厅内宜设置便手搬运和车辆出入的通道以及巡视检修 用的通道。门和通道的设置应考虑紧急蔬散的需要。 5.5.5联接(换流)变压器、桥臂电抗器和直流电抗器(如有)布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接(换流)变压器、桥臂电抗器和直流电抗器布置应符合 换流站总体布置需要: 2联接(换流)变压器布置方式应根据启动回路和桥臂电抗 器布置方式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当联接(换流)变压器阀侧套 管采用插入阀厅布置时,阀侧套管应采用十式套管: 3桥臂电抗器采用户外或户内布置应根据站址环境条件和 设备选型情况确定;若桥臂电抗器采用户内布置,宜与阀厅隔开 并单独设置桥臂电抗器室; 4联接(换流)变压器、桥臂电抗器和直流电抗器的布置应满 足搬运、检修及更换的场地的要求; 5备用联接(换流)变压器、备用桥臂电抗器和备用直流电抗 器布置位置应考虑搬运和更换的要求; 6桥臂电抗器、直流电抗器采用户内布置时,应考虑电抗器 磁场对周边钢结构及设备的影响,防止钢结构发热及对其他设备 产生干扰。
宜将控制保护设备、通信设备、蓄电池、阀冷却设备等布
在换流站控制楼内;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将部分控制保护设 备下放至继电器小室;控制楼的面积应按规划容量设计并一次 建成; 2控制楼的位置应方便运行并节省光(电)缆。控制楼与阀 厅宜相邻布置。
5.6.1站用电系统接线应符合
5.6.1站用电系统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用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换流站站用电设计 技术规定》DL/T5460的有关规定; 2换流站宜设置三回站用电源,并从站内、站外各引接一回 第三回站用电源引接方案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6.1.1换流站控制保护系统应依据换流站的建设规模、电气主接 线、运行方式和控制模式来设计。 5.1.2换流站控制保护系统通常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直流控制 系统、直流保护系统、直流线路故障测距系统、暂态故障录波系统 换流站主时钟系统和交流保护系统等。 6.1.3换流站内的交直流系统应合建一个统二平台的计算机监
6.1.3换流站内的交、直流系统应合建一个统一平台
6.1.4应结合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测量的快速性
6.2.1计算机监控系统除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换流站二次系统 设计技术规程》DL/T5499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 要求。
6.2.2计算机监控系统宜由站控层、控制层以及就地层组成,并 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网络结构
6.2.2计算机监控系统宜由站控层、控制层以及就地层组成,并
1通过站级LAN网接收运行人员或远方调度中心对换流 站正常的运行监视和操作指令、故障或异常工况的监视和处理,并 完成全站事件顺序记录和事件报警、直流控制系统参数的调整、历 更数据归档、换流站文档和程序管理,还应实现换流站直流系统的 手动紧急停运; 2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实现数据采集功能,数据采集范围应
包括交流母线区、联接(换流)变压器及交流引线区、交流连接线 区、换流器区、直流极区、双极区(如有)、直流线路区、接地极线区 (如有)、接地极区(如有)以及所有辅助系统的模拟量和开关量,可 通过站间通信采集与其他换流站交互的运行参数: 3可将除保护系统外的全站历史和实时的运行工况由远动 工作站通过远动LAN网/专用通道送至远方调度中心。 6.2.4计算机监控系统宜采用双重化的系统服务器和双重化的 站级N网
6.2.4计算机监控系统宜采用双重化的系统服务器和双重化的 站级LAN网
直讯控制系洗直按切能划为系玩级控制层、换训站级控 制层(双极控制层)、换流器级控制层(极控制层)、VSC阀级控 制层。
6.3.2直流控制系统设备应双重化余配置,各完余设备
行,余范围应包括测量二次线圈、1/O单元、通信回路和相 直流控制装置。任意一重设备因故障、检修或其他原因完全 时,不应影响另一重设备,且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6.3.3直流控制系统所采用的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规约应采用国际通用协议。网络的抗干扰能力、传输速率及 距离应满足现场运行环境及系统性能的要求
6.3.4系统级控制层应具备站间协调、直流系统与交流系统的协
控制功能,并应执行计算机监控系统和远方调度中心的控 令。
6.3.5换流站级控制层应完成双极控制功能,包括有功功率分配
3.6换流器级控制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本控制模式应包含有功类控制模式和无功类控制模 中有功类控制模式应包含直流电压控制模式、有功功率控制 和频率控制模式:无功类控制模式应包含交流电压控制模式
无功功率控制模式; 2基本功能宜包括顺序控制及联锁、有功功率/直流电压/交 流频率控制、交流电压/无功功率控制、控制模式选择与切换、协调 控制(如有)、过负荷限制(如有)、联接(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控 制、附加控制等功能; 3附加控制功能应根据电力系统动态性能研究确定,可包括 功率提升、功率回降、快速功率反转、阻尼振荡、异常交流电压和频 率控制等。
6.3.7VSC阀级控制层设计应符合下
1应实现对VSC阀的控制功能,其双重化几余配置的两套 系统互为热备用,其主从关系与极控设备保持一致,并具备请求切 换功能;每一套系统应具有对硬件、软件以及通信通道进行自检的 功能; 2应能接收换流器级控制层下发的调制波信号以及解闭锁 充电等控制信号,并下发给VSC阀,同时接收VSC阀的回报信 号,经过处理后上送给控制保护系统: 3应具备桥臂过流保护、桥臂环流抑制、子模块电容器电压 平衡控制和子模块几余控制等功能; 4应具备状态监视及录波功能,实现对子模块的电容电压 旁路状态和故障状态等信息的监测
6.4.1直流保护系统配置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流保护系统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基 本要求; 2直流保护应按保护区域设置,每一个保护区应与相邻保护 的保护区重叠,不应存在保护死区; 3直流保护系统宜采用三重化的元余设计,余范围应包括 测量回路、通信回路、保护装置本体、出口回路:任一重保护故障或
退出不应影响直流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三重化配置的每重保折 应采用“三取二”跳闸逻辑,“三取二”装置应穴余配置。
6.4.2直流保护区域应包括但不限于
1联接(换流)变压器保护区:联接(换流)变压器网侧引线至 联接(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联接(换流)变压器第三绕组引出线 (如有)之间的区域; 2交流连接线保护区:联接(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至换流器 网侧之间的区域; 3换流器保护区:换流器网侧至换流器直流侧之间的区域; 4直流极保护区:换流器直流侧至直流线路伐侧之间的极母 线、隔离开关和直流断路器(如有)等设备; 5双极保护区(如有):双极公用连接区、接地极线路或金属 中线; 6直流线路保护区:换流站间的直流输电线路全长。 6.4.3直流保护系统动作结果应包括但不限于报警、闭锁、交流 断路器跳闸、交流断路器锁定、直流断路器跳闸(如有)、直流断路 器锁定(如有)、启动交流断路器失灵保护、启动直流断路器失灵保
4.4直流保护系统应有完整的自检功能,包括硬件故障、车
6.5.1站间通信应用于在换流站间传送控制保护系统的信息,实 现换流站间的配合。
6.5.4站间通信信号应满足控制功能及运行状态监视功能的要
求,可包括换流站的运行状态、控制模式、保护信号和协训 指令。
6.6直流暂态故障录波系统
6.6.1直流暂态故障录波装置宜按阀厅和直流场区域、联接(换 流)变压器区域分别配置。
6.6.2直流暂态故障录波系统采集信号应包括但不限于联
流)变压器网侧交流电压、联接(换流)变压器阀侧电流、直流极线 电流、直流极线电压、启动电阻电流、桥臂电流以及直流控制保护 主机的状态信号。直流暂态故障录波系统的采样频率应满足直流 测量系统合并单元采样频率的要求,并有足够的余度和方便折 展的接口。
6.6.3直流暂态故障录波装置应具备组网功能,可与交流系统暂
1换流站应为每组换流器配置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实现 系统的控制、保护和监视
6.7.2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应按换流器穴余配置,并能适应柔性
直流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工况。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应具 件、软件以及通信通道自检功能
食用盐标准喷淋水泵、冷却风扇、电动阀门等重要设备的监控:应实现对阀冷 却水进阀温度、出阀温度、流量、电导率、压力、水位和阀厅、室外环 境温度等参数的监测。
水流量异常保护、泄漏保护、电导率高保护、膨胀箱压力异常保护、 膨胀箱水位异常保护等。
6.8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及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换流站内单电源直流负荷的供电方式,可均匀分接在两段直流馈 电母线上,也可由两段直流馈电母线切换形成第三段母线馈电
监控系统的要求配置,交流不间断电源宜集中设置,也可按区 散设置。
8.6交流不间断电源主机应双重化配置,容量应按100%订 荷选择。
铁路标准规范范本6.8.8站用直流电源系统、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应具有与站内计
6.9.1换流站二次设备的布置应结合工程远景规划,充分考虑分 期扩建的便利,布置宜功能明确、紧凑成组,并应合理设置预留和 备用屏位。
量在工程中一次建成。就地继电器小室的数量应根据换流站的建
....- 相关专题: 换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