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J013-2010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2.5工程滤毒式进风量应按下列两式计算,取较大值。
Qi=qRX N O2=9L+ KV
2.6滤毒进风机的选择应满足
沥青路面标准规范范本风机风量≥1.2x工程滤毒进风量 2风机全压≥1.2x滤毒进风系统阻力 注:★滤毒通风设各的限力按终阻力计算;滤毒式进风机兼作送风机 时计入工程超压值和送风系统阻力。 5.2.7 滤尘、滤毒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符合本规范表5.1.1中对应防化级别的防毒种类与指标要 求: 2单台器材额定风量乘以台数大于工程滤毒进风量: 3·人防工程选用的防化设备应是经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认 证、具有人防专用设备生产资质厂家生产并经相关检验机构检验合 格的产品。 5.2.8减尘器客和滤毒器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过滤吸收器后的阻力测量管可整做星气取样管。
5.2.10沿气流方向,进风管段第一道密团阀门、排风管段第二道 密闭阀门均宜靠近扩散室设置,且防化级别为甲、乙级的工程应为 手、电动密闭阀门,防化级别为丙级的工程宜为手、电动两用密闭 阀门。 5.2.11进风方向的第二道密闭阀门和排风、排烟方向的第一道密 闭阀门之外的管道应为气密管道。 5.2.12滤尘器或过滤吸收器的设置应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具 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并联或多层方式安装的器材,应保证其中任何一个器 材均能单独方便拆卸与安装:
2器材按多层方式布置时,宜设吊装机构,并需有操作措施 与相应空间 3器材的布置应为维修和更换器材提供必要的空间,靠墙布 置的器材距墙不宜小于40cm; 4器材的各种连接件应设置合理,避免维修时交叉作业; 5应根据器材的安装方式确定固定器材的辅助构件的定位 及尺寸。 5.2.13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进、排风管道上设置密闭阀门不应少于 两道。 5.2.14设滤毒通风系统的工程,应在战时进风的出入口设测压 管。指挥工程和轴线大于300m的工程,每一出入口均宜设测压管。 测压管一增在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外,弯头向下,另一端与防化值 班室内的测压装置相连,并设置球阀,见图4.2.6。 5.2.15独立电站的控制室应设滤毒通风系绕,与机房相连的防毒 通道应有排风换气和筒易洗消措施。风量、超压、排风换气次数应 符合防化丙级要求。
6.1.1人防工程人员游消各项指标应符合表6.11规定
表6.1.1人员洗消设施与指标
6.1.2洗消间的设置:防化级别为甲级和乙级的人防工程,应在 战时人员主要出入口的防毒通道一侧设置洗消间。洗消间由脱衣 室、淋浴室、检查穿衣室组成。脱衣室进口开在第一防毒通道,脱 衣室与淋浴室之间的密闭墙上设密闭门。检查穿衣室的出口开在第 二防毒通道内。
6.1.3·洗消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淋浴室的面积:防化级别为甲级的工程不小于6m,医疗 敦护工程按每个淋浴器不小于6m"计算,其他工程按每个淋浴器不 小于3m计算: 2淋浴室内应设置淋浴器和洗涤盆,洗涤盆的数量与淋浴 器数量相同,地面铺设5cm高的格子板,淋浴器的布置应使浴前和 浴后人员的足迹不交叉,见图6.1.3,室内墙面和顶面应光滑,地面 应防滑; 3脱衣室的面积应按每个淋浴器不小于3m计算,检查穿衣 室面积应大于脱衣室1m~2m,脱衣室内应设置固定式洗消工作 台、衣帽钩:
图6.1.3淋浴室布重示意图
4人员淋浴洗消用热水的温度宜为37℃C~40℃:喷头出口压 力宜为0.02MPa~0.05MPa,出水量不应小于5L/min~6L/min,其 加热设备应能在使用前30min内将淋浴用水加热到规定温度: 5人员洗消废水的集水池宜设置在淋浴室或其附近的地面 下方,不得与清洁区集水池共用: 6洗消间脱衣室和检查穿衣室内应设置220V10A三孔及二 孔防溅电源插座各两个。 6.1.4防化级别为丙级的工程,人员简易洗消可在简易洗消间或 防毒通道内实现。当设置简易洗消间时,其位置应在防毒通道一侧, 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室内宜设洗脸盆及带水封的地漏,入口开 在防毒通道,出口设密闭门与工程主体相通
7.1.1防化级别为甲级的入防工程应设置射线报警器和毒剂报暂 器;防化级别为乙级的人防工程应设置毒剂报警器。工程选用的报 警器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射线报警器对照射剂量率为50μGy/h 的丙种射线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0.5s;毒剂报警器对沙林浓度不 小于1.5mg/m的染毒空气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对维埃克斯 浓度不小于4mg/m的染毒空气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0s,对芥子 气浓度不小于20mg/m的染毒空气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0S。 7.1.2射线报警器与毒剂报警器均由探头、主机和连接电缆组成。 其主机应设在防化值班室内,并与核化生控制中心相连。报警信息 由防化值班室向中控室传输。
.1.3射线报整器探头应设在工程口外便于接受射线的地方。工
程处于市区时,应注意不易被倒塌掩埋,距易爆易毁目标应有一定 距离。探头外壳必须接地,并应有避雷、防、防雨和伪装保护措 施。
7.1.4射线报警器探操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射线报警器探头可安装于金属支架或构筑的混凝士基座 上: 2构筑安装探头的钢筋混凝土基座,应预埋固定探头的地脚 螺栓,其基本结构尺寸见图7.1.4,探头基座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 安全要求:
图7.1.4FBB01A型丙种射线报整器探头安装图
3射线报警器主机与探头之间的连接电缆总长不宜超过 1000m,进入工程主体之前的连接电缆应用内径70mm的镀锌钢管 保护,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1.5,毒剂报警器的探头设置:当战时为穿廊进风时,毒剂报警 器的两个探头应分设在进风口前两侧的穿廊壁盒内:当战时为竖井
L (5+ )DVa
7.1.7毒剂服警器探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探头壁盒尺寸宜为500mm×500mm×600mm,电缆穿 管出线口应设在壁盒侧壁,毒剂报警器的探头安装见图7.1.7: 2毒剂报警器的探头与主机的连接电缆不得裸露在外,其穿 管应预埋内径为50mm的镀锌钢管: 3探头安装处宜设抗冲击波的保护措施。
7.2.1.防化级别为甲级的人防工程和防化级别为乙级的人防指挥 工程,应根据射线、毒剂报警信息,通过核化生控制中心驱动设备、 设施电控箱实现三种通风方式的自动转换。
FGB04型口部洗剂报整器探头安
7.2.2防化级别为乙级的人防工程,不含人防指挥工程,应根据 射线、毒剂报警信息,通过核化生控制中心驱动设备、设施电控箱 自动控制工程及时实施隔绝式防护。 7.2.3清洁式、滤毒式和隔绝式通风方式的声光信号控制箱应设 在防化值班室和控制室,显示三种通风方式的声光信号箱应设置在 电站、控制室/配电室、风机室、指挥室、作战值班室、防化化验 室、防化值班室、出入口最后一道密闭门的内侧和其他需要设置的 地方。 7.2.4滤毒式通风时,应对油网滤尘器、滤尘器、过滤吸收器等 器材的阻力、通风量以及工程超压等进行实时监控。 7.2.5战时出入口最外一道防护密闭门或防护门外侧,应设置有 防护能力的音响信号按钮,音响信号应设置在防化值班室。 7.2.6防化级别为乙级的人防工程应具有接收核袭击信息的音响 报警能力,防化级别为丙级的人防工程应具有接收核化袭击信息的 音响报警能力。防化级别为乙级、丙级的人防工程应具有与当地人 防指握和关相互联终的基本通信和应急通信手段。
9.1.1设有滤毒通风系统的工程应在靠近战时进风的出入口的工 程主体内设置防化值班室。
9.1.2防化值班室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防化级别为甲、乙和内级的工程防化值班室的面积分别不 小于14m、12m和8m 2防化级别为甲级的工程防化值班室内应设置射线和毒剂 报警器主机、测压装置、核化生控制中心、通风方式控制信号箱及 显示三种通风方式的灯光和音响装置,并宜配置通风设备工作状态 显示装置: 3‘防化级别为乙级的工程防化值班室内应设置毒剂报警器 主机、接收核报警信息的音响设备、核化生控制中心、空气放射性 测定装置、测压装置、通风方式控制信号箱及显示三种通风方式的 灯光和音响装置: 4:防化级别为丙级的工程防化值班室内应设置接收核化报 警信息的音响设备、显示三种通风方式的灯光和音响装置、测压装 置,并宜设置核化生控制中心、通风方式控制信号箱和空气放射性 测定装置; 5防化级别为甲、乙、丙级的工程防化值班室内均应设置电 源配电箱和电源插座,配电箱按一级负荷容量分别不小于5kW、 4kW、3kW,电源插座的设置应符合现行人防工程规范、标准的规 定: 6防化值班室内照度应为751x~100x,并应配置应急照明 设备和干式灭火装置。
9.1.3射线报警器和毒剂报警器的连接电缆进入防化值班室之前 应采取电磁脉冲防护措施。
2室内设置自循环滤毒通风系统,该系统由通风柜、过滤吸 收器、通风管道与密闭阀门和风机组成,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 8次/h确定,并应满足通风柜窗口宽度为700mm、开启高度为 300mm时,窗口风速不小于0.4m/s; 3室内设置实验台、仪器柜、水槽和干式灭火装置,地面设 地漏,室内染毒污水排至洗消间染毒污水集水池: 4室内设置二级负荷容量不小于5kW·的电源配电箱和电源 插座,电源插座的设置应符合现行人防规范、标准的规定,室内照 度应为100lx~1501x,并应配置应急照明设备。 9.2.3防化化验室应处于电磁脉冲防护区域内。 9.2.4防化化验室内宜设置监视人员操作安全的监控摄像头,监 视设备设在防化值班室。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A.1本规范对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A.1.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不得! A.1.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调 正面词来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必: A.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修订条文说
人防工程防化是人防工程防护技术保障措施的一种,尤其在化 生放环境下,防化是人防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防护技术,能够保障 工程内部人员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及放射性灰尘的伤害,避免工程 内部设备和物资遭受毒剂、生物战剂及放射性灰尘的污染。人防工 程防化设计直接关系到人防工程防化保障功能的有效实施,因此本 章增加了人防工程防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0.31工程选址除需考虑地形、地貌、水、电、交通和气候等 因素外,对于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还需考虑任务负荷及技术支撑等因 素。如核生化检测中心的选址要离指择工程近,还需要具备分析、 化验、检测能力,需要相应的人员、技术及设备支撑,因此要根据 这两条来选址。 104本规范与行业规范有冲突时,应以行业规范为准。
术语中虽有些已出现在《GJB188.1A一94防化术语》及《核 化生防护大辞典》内,但人防设计人员手中多无这两个文件,所以 仍摘录。 2.0.2增压管的英文由overpressuretube改为boostertube。增压 管过去曾叫做超压管overpressuretube,因“超压”的要求用在此 段进风管上过于严格,后将超压管改为增压管,但是英文词并未改。 《英汉防化科技词汇》P26页有相似的词boosterpump,在这里将 增压管的英文名称改为boostertube。 滤毒通风与清洁通风共用风机时,密闭阀门并非绝对气密,滤 毒通风时在风机的抽力下,清洁管道上的两道密闭阀门之间会出现
术语中虽有些已出现在《GJB188.1A一94防化术语》及《核 化生防护大辞典》内,但人防设计人员手中多无这两个文件,所以 仍摘录。 2.0.2增压管的英文由overpressuretube改为boostertube。增压 管过去曾叫做超压管overpressuretube,因“超压”的要求用在此 段进风管上过于严格,后将超压管改为增压管,但是英文词并未改。 《英汉防化科技词汇》P26页有相似的词boosterpump,在这里将 增压管的英文名称改为boostertube。 滤毒通风与清洁通风共用风机时,密闭阀门并非绝对气密,滤 毒通风时在风机的抽力下,清洁管道上的两道密闭阀门之间会出现
负压,一部分染每空气会通过清活管道上两道密团阀门被抽入工程 主体,对工程内人员造成危害。增压管的作用是在清洁式进风管道 的两个密闭阀门间形成“气闸”,防止外界染毒气体在阀门气密性 能较差时从清洁式进风管被吸入工程清洁区。 清洁式进风管道与滤毒式进风管道呈并联的进风系统包含两 种情况,一是清洁式通风与滤毒式通风共用风机;二是清洁式通风 与滤毒式通风分设风机,但在两个风机前设置了一个集气箱。第二 种情况虽然清洁式通风与滤毒式通风分设风机,但是集气箱将清洁 通风管道与滤毒通风管道相连通,滤毒风机开启后,清洁通风管道 风机吸入端实际上形成了负压,会将染毒空气抽入工程主体,造成 工程内部染毒,其效果相当于滤毒通风与清洁通风共用风机,因此 这种情况也要设增压管。 2.0.10即原防化设施控制台。 2.0.13容许漏气量是评价工程口部气密性能是否良好的定量检验 指标,其单位为m"/h或L/min。当漏气量小于该指标时,工程内人 员是安全的;当气密性不良,漏气量超过此指标时,工程主体内靠 近口部人员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定义中所指“限定空间”是指最后一 道密闭门内1m以内的空间。 2.0.18~2.0.20参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编制,
3人防工程防化等级与出入口数量
中心医院、医疗急救中心工程战时人员出入量相对较大,如果 只设一个主要出入口,战时受防毒通道容积和换气次数、洗消人数 及按程序进入等条件的限制,部分人员不能较快进入工程,这对滞 留在外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这类工程主要出入口宜设2 ?
根据现行《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规定,防空专业队人 员掩蔽工程一个防护单元的面积不超过1000m,掩蔽人员在200 人~300人,主要出入口的人员出入量为40人~60人。由于人员出 入量大,一个出入口难以满足人员出入安全与执行任务的需要,因 此尽量设置两个战时主要出入口。防空专业队人员掩敲工程若超过 300人时,宜设2个战时主要出入口。 设2个主要出入口时应充分考虑工程超压与排风量对工程安 全的要求。次要出入口中含连通口。此规定确保每一工程不少于2 个出入口。
4隔绝式防护与工程密闭
4.1防护指标 4.1.4原规范隔绝防护时间校核计算公式中的系数为10,本次修 订改为1000是因为公式中每人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量C的单位 为L/p·h,人防工程清洁区空间Vo的单位为m,二氧化碳浓度 均取的是体积百分数。设计者在校核计算中应注意将二氧化碳体积 浓度的百分数代入公式中
4.2工程密闭 4.2.1“染毒区宜相对集中”是为了缩短染毒区与清洁区之间的密 闭墙,减少可能漏毒的部位。为将毒氛阻挡在工程主体之外,提高 工程的密闭性能,染毒区除设置普通门的墙外均应为防毒密闭墙。 为满足工程口部的密闭要求提出混凝土工程应连续一次性整体浇 筑。 4.2.3一、二、三等指挥工程,核生化监测中心,其地位很重要, 数量有限,且容易重点保障,因此设置2个防毒通道。食品站、生
4.2工程密闭 4.2.1“染毒区宜相对集中”是为了缩短染毒区与清洁区之间的密 闭墙,减少可能漏毒的部位。为将毒氛阻挡在工程主体之外,提高 工程的密闭性能,染毒区除设置普通门的墙外均应为防毒密闭墙。 为满足工程口部的密闭要求提出混凝土工程应连续一次性整体浇 筑。 4.2.3一、二、三等指挥工程,核生化监测中心,其地位很重要, 数量有限,且容易重点保障,因此设置2个防毒通道。食品站、生
产车间、区域供水站负责一个地区的供给或支前任务,应重点保障 进出,设2个防毒通道。 4.2.4规定“防毒通道的容积宜小不宜大”是为了满足防毒通道换 气次数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超压排风。 4.2.5规定两肋与最后一道防毒通道的两墙外缘取齐,能形成密闭 段,既有利于工程施工,又有利于工程密闭。 4.2.6气密测量管是进行工程口部气密性能检查时需要的套管。气 密性能检查时,气密测量管内将穿多根测量管,为方便穿管操作, 气密测量管内径为50mm。 “口部各防毒通道”指工程主要出入口与次要出入口的防毒 通道。 4.2.8以往的实验证明混凝土对沙林等毒剂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因 此这一区域的表面不宜装修,应保持水泥表面。若有装修,战时应 恢复水泥表面。 4.2.9工程密闭及防冲击波的蓄要。 4.2.10通风系统与给排水系统联动控制的要求,保证在防护方式 实施转换时,相应的阀门有正确动作。 4.3平战转换 人防工程防化设施不宜设平战转换项目,非留不可的转换项目 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战转换。 4.3.1平战转换设计滞后会影响工程的防化性能,应与工程设计同 步进行。
5.1.2本条对滤尘器室、滤毒器室换气次数的规定是根据沙林染毒 换气试验结果提出的。沙林染毒换气试验表明,在容积为20m的 滤毒器室内,更换1个~2个61一500型过滤吸收器所造成的染毒, 在换气次数为15次/小时的条件下,换气10分钟后可使房间的染 毒浓度下降到10mg/L数量级。
设增压管,其清洁进风管上两密闭阀门的允许漏气量为: V≤1.32x10* (Q·W)/2 其中V为阀门允许漏气量,单位为L/min:W为清洁风管上两 密闭阀门间管道容积,单位为L:8为工程滤毒进风量,单位为 L/mine 5.2.3控制清洁式进风量与排风量的差值,目的是防止清洁式通 风时工程超压值过大,使工程表面微孔增大或增多而导致隔绝防护 时漏毒量增加,影响工程防护性能。 滤毒通风时,防毒通道的排风宜采用全工程超压排风。当排 气阻力过大,不能满足防毒通道排风换气要求时,也可采用扁部超 压排风。采用局部超压排风时,应保持规定的工程超压要求。有条 件时宜采用全工程超压排风与局部超压排风相结合的排风方式。 5.2.4确保各房间换气充分,排风气路畅通,排毒效果良好。同 时应注意若选用联动百叶风口,其通风有效断面尺寸应经计算确 定。 自动排气活门型号、规格、数量应根据排风换气量和超压排风 系统阻力确定。只有当超压排风系统阻力小于工程超压值时才能满 足超压排风量。
5.2.5滤毒式进风量既要满足待避人员所留新风量的要求,还要 满足工程超压漏风量与排风量要求,取二者中较大值。 5.2.73鉴于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为了规范防化专用设备的选 用质量而增加此内容。人防工程所用的合格的防化设备是指:1、 生产厂家须经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认证:2、产品制造所用的图纸 须经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鉴定:3、产品须经国家人民防空 办公室防化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并有配发的电子身份证。 5.2.81滤尘器室、滤毒器室同侧布置是避免管道交叉,减少系 统阻力,利于管线布置,也有利于防毒。 2原规范没有考患对滤器的更换和操作所需的空问要求, 此次修订加以补充。 3在更换器材时,滤尘器室、滤毒器室有可能染毒,需要 排毒换气,因此设置换气短管。 5.2.91油网滤尘器、滤尘器、过滤吸收器位于风机吸入段是为 保证染毒段处于负压,避免染毒空气外溢。 2多台滤器并联时,由于器材阻力不同,如果器材排布不 合理,流过滤器的流量会不同。流量大的滤器易缩短使用寿命,影 响滤毒通风系统的性能。在器材的进、出口设置手动密闭阀门是为 了器材更换时减少房间染毒。器材阻力反应器材运行状况和性能变 化情况,是设备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在器材进、出风口分别设置 阻力测量管,对器材阻力进行监测。 3空气放射性监测取样管口置于主气流区,且不宜硬拐 弯,避免放射性灰尘在取样管中沉降,保证放射性测量的准确性。 5.2.10进、排风管道的最外一道密闭阀门靠外设置是为了减少染 毒管段的长度,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另外,这两道密闭阀门位于染 毒区,如果只设手动阀门,在战时就必须有人员到染毒区去关闭阀 门,这样会给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第三,与电动阀门的关闭
速度相比,由人员去关闭阀门速度要侵得多,这就增加了有毒物质 的进入量,使工程内部的空气染毒。考虑以上两点提出设置手、电 动密闭阀门。 5.2.11进风方向的第二道密闭阀门、排风和排烟方向的第一道密 闭阀门之外的管道属染毒管道,规定其为密闭管道是防止染毒空气 外漏。 5.2.12参考《化学防护装备维修性规范》相关条文编制此条目。 当设备重量超过200kg时宜在顶板上设置吊钩,便于设备的安装和 更换。 5.2.13确保进、排风管道的密闭性,防止染毒空气通过进、排风 管道漏入工程内部。本条不包括车库进风系统。 5.2.14..当工程轴线较长时,各口部外压可能有所不同,导致各口 部送风可能不均衡,因此增加测压点。 测压管上设闸阀,不设旋塞,避免冲击波把旋塞顶出。
6.1人员洗消 6.1.1洗消用水量标准不应小于40升/人·次,淋浴喷头数按每一 喷头2人交替淋浴15分钟完成,1小时内待洗消人员洗消完毕计 算。洗消间人员洗消储水总量应为所有喷头每小时耗水总量的两 倍。 6.1.2:从隔绝式防护来看,如果淋浴室的出口设密闭门,入口设普 通门,在隔绝防护时,染毒空气会渗透到淋浴室内。虽然淋浴室属 于染毒区,但还应该尽量减轻其染毒程度,在淋浴室入口设密闭门 比在其出口设密闭门能降低淋浴室的染毒浓度。当由隔绝式防护转 入过滤式防护时,淋浴室的染毒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通风排毒,有
6.1人员洗消 6.1.1洗消用水量标准不应小于40升/人·次,淋浴喷头数按每一 喷头2人交替淋浴15分钟完成,1小时内待洗消人员洗消完毕计 算。洗消间人员洗消储水总量应为所有喷头每小时耗水总量的两 倍。 6.1.2:从隔绝式防护来看,如果淋浴室的出口设密闭门,入口设普 通门,在隔绝防护时,染毒空气会渗透到淋浴室内。虽然淋浴室属 于染毒区,但还应该尽量减轻其染毒程度,在淋浴室入口设密闭门 比在其出口设密闭门能降低淋浴室的染毒浓度。当由隔绝式防护转 入过滤试防护时,淋浴室的势毒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通风排毒,有
利于人员脱掉防毒面具进行洗消。另外,淋浴室入口设密闭门,可 以避免脱衣室毒氛固人员脱衣搅动等因素将淋浴室染毒。从以上两 方面着,淋浴室入口设密闭门更合理。淋浴室的门向外开。 五、六十年代的工程设计中淋浴室进、出口均设置密闭门。后 经充分论证,在淋浴室进口设置一道密闭门,能够满足战时隔绝式 防护的要求。第一版《国防工程设计规范》改为只在淋浴室进口设 置一道密闭门,此做法在国防工程设计与入防工程设计中一直延续 至今。 在能保证超压排风换气的前提下,可以在淋浴室与检查穿衣室 之间设置一道密闭门,密闭门框墙上的换气短管安装手、电动密闭 阅门。 6.1.3淋浴室门向外开使其面积充分利用,并保证人员进出方便 同时淋浴器与洗涤盆的合理布置确保了浴前与浴后人员足迹不交 文。
3便于洗消污水排出。洗消污水是染毒的,排入清洁区有 可能对清洁区造成污染。单独设置洗消污水集水池便于洗消污水消 毒后排放。
7.2设备控制 7.2.4滤毒式防护时,应实时掌握器材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器材 失效,不能正常工作时要及时更换。 7.2.5此规定便于防化值班人员战时控制人员出入工程。
7.2.6防化级别为乙级、丙级的工程报警功能不全,需要接收报暂 信息。
水利标准防化值班室、防化化验室和防化器材储藏室
9.1防化值班室 9.1.3·防止电磁脉冲通过电缆进入防化值班室损坏内部设备,因 此提出防电磁脉冲要求。 9.2.防化化验室 9.2.2,1:防化化验室的设计方案新增加门开在工程主体内,既方 便化验人员进出化验室,又方便次要出入口送样。 2防化化验室通风柜窗口处风速不小于0.4m/s的规定,是 为了避免毒氛外溢,保证化验操作人员的安全。
9.1防化值班室 9.1.3防止电磁脉冲通过电缆进入防化值班室损坏内部设备,因 此提出防电磁脉冲要求。 9.2.防化化验室 9.2.2,1:防化化验室的设计方案新增加门开在工程主体内,既方 便化验人员进出化验室,又方便次要出入口送样。 2防化化验室通风柜窗口处风速不小于0.4m/s的规定,是 为了避免毒氛外,保证化验操作人员的安全。
3防化化验室内有化学试剂和仪器仪表,不宜用水灭火。 9.2.3本条适用于掘开式指挥工程
9.3防化器材储藏室 9.3.2为满足工程防化保障需求,防化器材种类和数量较多,需要 有足够的面积。 9.3.3防化器材的存储需要干燥、空气流通的环境,防止器材受潮 霉变;另外,储存的物资有可能释放化学物质,宜采用排风换气。
无损检测标准规范范本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按照GB1.1一2000的要求制定
....- 相关专题: 人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