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882-2013 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指将矿石或低纯度金属治炼成为一定纯度金属或合金过程 机械设备。
指在工程现场对各类设备和结构完成的制作、装配和固定到 正确位置,从而构成一个技术装置系统,并最终形成生产能力的 过程。
指对解体运到现场的大型设备,按安装文件要求将零部件 行组合、连接或紧固的过程。
TZZB标准规范范本指按工艺设计布置图确定其空间位置的工艺过程。
level degree
备或结构某一指定平面与水平面
straightness
指被测形状对理想直线的偏差,主要有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和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指被测表面对理想平面的偏差,是表面在各个截面内直线度 偏差的综合。
perpendicularity
指实际平面、直线或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垂直(90°)的程度。
vertical degree
被测表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垂
concentricity
指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同轴的程度,主要有孔与孔、孔与 由、轴与轴的同轴度。
指安装过程中,充许实际偏差偏离设计或规范要求尺 程度。
3.1.1 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设备出厂合格证明书、装箱清单。 2 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 3 制造厂提供的有关重要零件和部件制造、装配等质量检验 证书及试运转记录。 4 有关的设计图和设备装配图。 5 有关的安装规范及安装技术要求。 6 设备基础工程中间交工技术资料。 3.1.2 单位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1.3 下列设备安装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 大型或重要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 2 位于高处的主体设备的安装工程。 3 在高温、高湿、高寒等作业条件下进行的安装工程。
3.2.1 设备安装前,施工现场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土建工程及设备基础已具备安装条件。 2 运输、消防道路通畅。 3 施工用水源、电源、压缩空气、照明、通讯、消防等设施 齐备。 4 部件、配件、工具及材料的贮存设施完善。 5 施工用的起重运输设备具备使用条件。 3.2. 2 机械设备开箱验收时,应在相关人员参与下,按装箱清单
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核对机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装箱号、箱数及包 装状况。 2应清点随机文件及专用工具数量,并应交专人保管。 3应检查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外观有无缺损、表面有无 损坏和锈蚀等,并应核实其品种、规格和数量等。检验后应将相关 方签学确认的检验记录(或报告)存档
3.2.4凡与设备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备件,应由专业
3.3施工人员和机具准备
3.3.1 开工前,施工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 施工人员数量和能力应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2 从事本工程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3 所有施工人员应经过施工技术交底和岗前安全培训。 3.3.2 开工前,施工机具应具备下列条件: 1 施工设备数量和性能应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2 特种设备和测量仪器应具有有效的合格证。 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应明确,安全防护装置应完善
3.4.1基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并应办理中间交验手续,应有测 量记录,基础应标出标高基准点及纵、横中心线等基准线。在建 筑物上应标有坐标轴线。大型、重要设备的基础应有沉降观 测点。
3.4.2基础验收应进行外观检查,对基础位置及尺寸应:
行复测,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2的规定。
3.5.3运输设备的车辆应有制动装置。设备应加固、封车。大型 设备运输时,应有前导车引路,运输车辆宜位于道路中央行驶。 3.5.4当使用排子运输时,排子应有制动索具。路面应坚实平 整;设备重心应位于排子的中心稍后。 3.5.5当采用两台吊车拾吊时,宜选用型号、规格、臂长、回转平 径相同的吊车;每台吊车负荷不应超过该吊车工况承载能力的 2/3。对偏载不敏感的粗矮或细长物件,可按所分配的载荷选择 吊车。
径相同的吊车;每台吊车负荷不应超过该吊车工况承载能力 2/3。对偏载不敏感的粗矮或细长物件,可按所分配的载荷选 吊车。
下应有90%以上的支承面积,当载荷较大时,支腿伸臂下可设道 木墩支承。
下应有90%以上的支承面积,当载荷较大时,支腿伸臂下
1专项吊装方案应已上报并经批准。 2 指挥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应熟悉其工作内容。 3 机具的规格、性能及布置与方案应一致。 4 气象预报信息应得到落实,气象条件应满足吊装要求。 5 供电应正常。 6 作业现场上空妨碍吊装工作的障碍物应已要善处理。 7 其他有关准备工作应已就绪。 8 应有吊装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安全处置措施。 5.8 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应检查全部机具,若发 同题应将设备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应重新试吊,并应试吊正常 再正式起吊。
3.5.9吊装时应动作平稳,设备就位稳固前,不得解开吊装索具
减设备附属的液压、气动和润滑
1液压油站、稀油润滑站的设备纵、横中心线充许偏差为 mm;标高允许偏差为=8mm;水平允许偏差为1.5%0。
土10mm;标高允许偏差为±mm;水平允许偏差为1.5%
3.6.2油箱、乳化液箱应清洗干净,其内表面不得有脱漆、起泡等 现象。 3.6.3 液压、润滑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并应冷弯。 3.6.4 气动系统的管道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并宜冷弯。 3.6.5 过滤器应清洗十净,滤网应完好无损。 3.6.6 系统的各接口在安装过程中不得无故敬开。 3.6.7 系统的各接头固定应牢靠,密封应严密,且不得泄漏。 3.6.8 加入油箱的液压油和润滑油,应按技术文件规定过滤;当 技术文件无规定时,过滤精度不宜低于系统过滤精度。 3.6.9吸油管管口至油箱底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径的2倍;与油 箱壁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径的3倍。吸油管不得有泄漏。 3.6.10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油面下;管口至油箱底的距离,不应小 于管径的2倍;管口斜面应面对油箱壁。回油管路应沿回油方向 倾斜,其坡度不应小于3%0。 3.6.11系统的管路安装后,应按技术文件规定进行清洗、吹扫和 试压。当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 程施工规范》GB50235的有关规定执行。 3.6.12系统的液压缸、气缸、伺服阀、比例阀、压力继电器、压力 传感器及蓄能器等,均不得参加系统试压。 3.6.13系统试压时不得敲击试压管道,且在试压区周围5m内 不得同时进行明火作业及严重噪声作业。 37恒接
3.7.1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 施工规范》GB50236的有关规定。 3.7.2支架、楼梯及平台的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 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
3.7.1焊按应付合现行国家标准《均
3.7.3焊工必须经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
合格项目、认可范围及证书有效期内施焊。
3.7.4焊接前应将焊接部位清洁干净,并应检查焊缝坡口、间隙、 错边等符合要求。
4.1.1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 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4.1.2由立柱、水平环梁构成的架空基础,垫铁布置除应符合本 规范第4.1.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垫铁应放置于立柱顶面中心位置,在环梁上应均匀分布。 2垫铁组应位于设备底座立筋下方,并应对称布置。 4.1.3设备机架和组合件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合面应均匀接触,局部间隙应采用0.10mm塞尺检查 插人深度大于15mm间隙累计长度不应超过接合面外缘边长的 20%。 2各部件连接螺栓的螺母端面与机架、底座、横梁、轴承座等 的接触应均匀,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 3凸台或定位键与底座机架、横梁等接触应均匀,与定位孔 穴应对准插入,不得强行装配。 4.1.4设备、容器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横向中心线安装允许偏差为土10mm。 2 标高允许偏差为1mm。 4.1.5 运转机械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横向中心线对安装基准线允许偏差为士2mm。 2 标高允许偏差为土1mm。 4.1.6 整体就位的卧式容器安装水平度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轴)向不应大于1%0。 2横(径)向不应大于 2% 。
4.1.7整体就位的立式容器安装铅垂度偏差不应大
4.1.7整体就位的立式容器安装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2%0
4.2.1出灰螺锥安装前应检查镶在空心轴上的铸铁套,不得有 动、裂纹等缺陷。
4.2.2齿圈应在平台上进行预组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2齿圈应在平台上进行预组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齿圈拼合的对接面应紧密贴合,局部间隙不应大于 0.1mm。 2齿圈拼合处的齿节距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无要求 时,其允许偏差为士0.005m(m为模数)。 3齿圈组合后不得有歪扭及变形。 4齿圈与出灰螺锥装配的接触面应彻底清除毛刺、防锈漆和 污物。 4.2.3 底座的上平面纵、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1%。 4.2.4 滚轮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滚轮应转动灵活,并应无阻滞、卡涩现象,表面与轨道应 均匀接触,不得有悬空现象。 2滚轮固定盘内孔与空心轴铸铁套装配间隙不应小于 1mm。 各滚轮轴承和铸铁套轴承应填满润滑脂。 4.2.5 空心轴与风管、风管与内风管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的铸铁轴套与空心轴的间隙不应大于0.5mm。 2手盘动风管应转动灵活,并应无阻滞、卡涩现象。
1齿圈拼合的对接面应紧密贴合,局部间隙不应大于 0.1mm。 2齿圈拼合处的齿节距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无要求 时,其允许偏差为士0.005m(m为模数)。 3齿圈组合后不得有歪扭及变形。 4齿圈与出灰螺锥装配的接触面应彻底清除毛刺、防锈漆和 污物。 4.2.3 底座的上平面纵、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天于0.1%o。
4.2.4滚轮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滚轮应转动灵活,开应无阻滞、卡涩现象,表面与轨道应 均匀接触,不得有悬空现象。 2滚轮固定盘内孔与空心轴铸铁套装配间隙不应小于 1mm。 各滚轮轴承和铸铁套轴承应填满润滑脂。 4.2.5 空心轴与风管、风管与内风管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的铸铁轴套与空心轴的间隙不应大于0.5mm。 2 手盘动风管应转动灵活,并应无阻滞、卡涩现象。 3 内风管和风管间的密封毡圈应完整无损。 4 定位法兰和底座的焊接应在各部件安装定位后进行。 4.2.6 出灰螺锥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灰螺锥装配应将主风管套装在出灰螺锥中心。 2 出灰螺锥装配的接合面应贴合紧密。 3 控紧螺母后,应装上防松装置。
4滚轮上轨道、齿圈接合面的各接头处应平齐,其偏移不应 大于0.1mm。 5齿圈端面与筒体法兰应贴合紧密,间隙不应大于 0.15mm。 6 出灰螺锥的拼装缝与齿圈的拼接缝应相互错开。 7滚轮上轨道与螺锥法兰应贴合紧密,间隙不应大于 0.10mm。
.2.9小齿轮装配时,应将盘根箱及盘根压盖套装在齿轮轴上 定位后盘根箱应与炉壳焊接固定。小齿轮轴水平度偏差不应大 .1%。
4.2.10出灰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1出灰机的中心应按出灰漏斗实际中心调整,与出灰漏斗 纵、横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 2 出灰机的纵、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3%0。 3 盘动转鼓部件应灵活,应无阻滞、卡涩现象,并应无异常 声响。 4 端盖密封填料应完整无损。 4.2.11 炉壳的制作和现场组对、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 的有关规定。
高不应大于20mm。
1斜桥纵向中心线与炉体垂直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允 许偏差为±20mm。 2任一横断面内斜桥及小车轨道相对应的两侧标高允许偏 差为3mm。 3小车轨道轨距充许偏差为土2mm,轨道中心线对炉体中 心线允许偏差为5mm。 4两平行轨道的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且错开距离不得与上 料小车的前后轮距相等。 5轨道接头处两轨道端面应对齐,轨道顶面及侧面的偏移均 不应大于1mm,接头间隙应为2mm士1mm。
4.2.14炉顶转盘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滚轮与炉顶转盘应贴合紧密,局部间隙不应 0.10mm。 2齿圈端面与转盘法兰应贴合紧密,局部间隙不应大 0.15mm。
4.2.15炉顶转盘底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座纵、横向中心线与炉体纵、横向中心线均应为同一轴 线,允许偏差为土2mm。 2底座上表面纵、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1%
1各滚轮表面应与轨道接触均习,应无啃轨现象。 2手盘动转盘,对齿圈进行检查时,其径向跳动值不应大于 节圆直径的0.4%,端面跳动值不应大于其节圆直径的0.5%。 4.2.17布料器与转斗下段可临时用螺栓连接,并应在确定无误 后冉进行铆接。 4.2.18炉顶传动装置底座与小锥齿轮、链轮轴承座的安装应符
小锥齿轮轴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1%0。 2 锥齿轮啮合间隙应符合传动标准或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3 接触斑点沿齿高和齿长均不应小于40%。 4.2.19 钟罩支承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 立柱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土5mm。 2 立柱、横梁的标高允许偏差为士5mm。 3 立柱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其高度的1%o。 4 横梁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0。 5 支架找正后应全部进行焊接。 4.2.20 钟罩吊杆上下滑动应灵活,钟帽密封应严密。 4.2.21 防爆筒及放气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0。 2 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士5mm。 4.2.22 牵弓引上料斗钢绳中心线与斜桥中心线应一致,其充许偏 差为5mm。 4.2.23上料卷扬主轴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0,机座标高 允许偏差为±5mm。
4. 2. 24上料斗和平衡车的
滑轮组主导轮中心线允许偏差为士1mm。 2 滑轮组轴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 3 钢绳表面应涂油保护
.3沉降槽、分解槽与贮槽、贮
3.1沉降槽、分解槽现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槽罐容器类设备现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计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宜采用单定尺或双定尺。 2)在铺设底板前,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对 基础进行复验,并办理中间交接手续;同时根据图纸的管
孔和检修人孔的方位进行定位放线。 3)根据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在施工前合理排版,对于关 键部位如底板、顶板等特殊结构考虑到焊接时焊缝的收 缩,应根据图纸适当增加余量,宜为1%~1.5%0。 4)借助槽罐本身部件进行壁板安装时,不得使该部件受到 损伤及造成明显的残余变形。 5)不应用锤击及类似方法除去临时焊在槽罐壁上的卡、吊 具等附着物;清除残留焊疤时,不应损伤本体;表面伤痕 深度超过1mm的,应焊补修整;残留焊疤及多余的焊肉 应用砂轮打磨修整,使其圆滑过渡。 6)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必须返修,返修后应按原定方法进行 检查。试水时如发现壁板渗漏,在修补前应将水位降至 渗漏处以下,且相距不应少于300mm。 7同一部位的焊缝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 8)设备本体上的附件应在试水前安装完毕。与槽体相连的 工艺管线、溜槽的安装、焊接接头刷油防腐等工作,应整 体试验合格后进行。 槽罐下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板的切割及焊接坡口宜采用机械加工或自动、半自动 火焰切割加工;槽罐顶盖的最外周边及平底槽罐底板边 缘板的外缘切口应光洁平整,无熔渣、氧化皮、夹层、裂纹 等缺陷。 2)平底槽罐底板和顶板的排料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底板 号形边缘板外侧弦长和内侧边长充许偏差为士2mm;矩 形板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mm。 3)槽罐壁板下料应保持矩形;同一圈节中各板宽度之差不 应大于2mm;每块板两对角线之差不应大于2mm;板长 方向边缘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2mm;板宽方向不应大于
2槽罐下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I 槽罐容器类设备的加工与预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壁板的两端在滚圆前,宜进行预弯曲;滚圆后应采用弦长 不小于2000mm的样板检查,间隙不应大于5mm,在宽 度方向应采用不小于1000mm的长直尺检查,间隙不应 大于 2mm。 2)加强圈、壁板顶圈包边角钢等圆形构件加工成型,宜采用 冷态滚制或加热的方法,当采用热煨成型时,其厚度减薄 量不应大于1mm,且不得有过烧现象。加工成型后,应 采用弦长不小于2000mm的样板检查,间隙不应大于 5mm:放在平台上检查,平面度不应超过元件长度的 2%o,且不应大于12mm。 3)拱顶板在胎具上成型后用样板检查,样板的长度间隙不 应大于6mm。 4)预制件的保管、运输及现场堆放均应采取防止变形、损伤 和锈蚀的措施。 底板焊接变形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腹板应先焊短焊道,后焊接长焊道。打底焊采用跳焊 或分段退焊。 2)弓形边缘板应先焊外侧300mm的部位,在罐底与罐壁 连接的角焊接接头焊完后,且在边缘板与中板之间的收 缩接头施焊前,应完成剩余的边缘板对接焊。弓形边缘 板对接焊的初层焊宜采用焊工均匀分布、对称施焊方法。 收缩接头的第一层焊接应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 3)罐底与罐壁连接的角焊接接头应在底圈壁板纵焊接接头 焊完后起焊,并由数对焊工从罐内、外沿同一方向进行分 段焊接。初层的焊道应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 简体的焊接变形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罐壁的焊接应先焊纵向接头,后焊环向接头。焊工应均
槽罐容器类设备的加工与预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壁板的两端在滚圆前,宜进行预弯曲;滚圆后应采用弦长 不小于2000mm的样板检查,间隙不应大于5mm,在宽 度方向应采用不小于1000mm的长直尺检查,间隙不应 大于2mm。 2)加强圈、壁板顶圈包边角钢等圆形构件加工成型,宜采用 冷态滚制或加热的方法,当采用热煨成型时,其厚度减薄 量不应大于1mm,且不得有过烧现象。加工成型后,应 采用弦长不小于2000mm的样板检查,间隙不应大于 5mm:放在平台上检查,平面度不应超过元件长度的 2%,且不应大于12mm。 3)拱顶板在胎具上成型后用样板检查,样板的长度间隙不 应大于6mm。 4)预制件的保管、运输及现场堆放均应采取防止变形、损伤 和锈蚀的措施。 底板焊接变形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腹板应先焊短焊道,后焊接长焊道。打底焊采用跳焊 或分段退焊。 2)弓形边缘板应先焊外侧300mm的部位,在罐底与罐壁 连接的角焊接接头焊完后,且在边缘板与中板之间的收 缩接头施焊前,应完成剩余的边缘板对接焊。弓形边缘 板对接焊的初层焊宜采用焊工均匀分布、对称施焊方法。 收缩接头的第一层焊接应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 3罐底与罐壁连接的角焊接接头应在底圈壁板纵焊接接头 焊完后起焊,并由数对焊工从罐内、外沿同一方向进行分 段焊接。初层的焊道应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 筒简体的焊接变形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罐壁的焊接应先焊纵向接头,后焊环向接头。焊工应均
匀分布,并沿同一方向施焊。 2)纵向接头采用气电立焊时,宜自下向上焊接。对接环向 接头采用理弧自动焊时,焊机应均分布,并沿同一方向 施焊。 3)罐壁环向的搭接接头应先焊罐壁内侧向接头,后焊罐壁 外侧接头。焊工应均匀分布,并应沿同一方向施焊。 6现场组对安装前应按预制质量标准进行复验。 7壳体的对接焊接接头,其错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焊接接头,不应大于壁厚的10%,且不应大于3mm 2)环向焊接接头,壁厚小于6mm时,不应大于璧厚的 25%;壁厚6mm~10mm时,不应大于壁厚的20%;壁 厚大于10mm时,不应大于壁厚的10%加1mm,且不大 于4mm。 3)单面焊接的焊接接头,不应大于2mm。 8底板、顶板及其他部位采用搭接焊接时,其搭接部分应贴 ,局部间隙不应大于1mm,搭接宽度充许偏差为土5mm。 9平底槽罐底板、边缘板的对接焊接接头,其上表面应平整 装壁板部位应磨平,其下部采用焊接垫板时,垫板应与两块边缘 反贴紧。 10槽罐壁板和锥形底板内表面应采用弦长不小于2000mm 样板和不小于1000mm的直尺分别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检 查,局部形状均不允许有突然的凹凸,应沿所测量的长度逐渐变 。回凸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环向焊接接头处,板厚小于12mm时,应小于15mm; 板厚12mm~23mm时,不应大于12mm;板厚大于 23mm时,不应大于8mm。 2)丁字焊接接头处,板厚小于12mm时,应小于12mm;板 厚12mm~23mm时,不应大于10mm;板厚天于23mm 时,不应大王 8mm。
11与基础直接接触的平底板焊接后,底板凹凸值最大不应 大于50mm;当底板上设计有机械搅拌装置的轴承或其他零部件 时,底板中央部分应与基础紧贴,不应有空隙;除搭接部分外底板 下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 12拱形顶盖成型应美观,焊接后用样板检查,回凸值不应大 于15mm,槽罐顶包边角钢自身连接必须采用全焊透对接,且其对 接焊接接头应与筒体纵向焊接接头互相错开200mm以上,包边 角钢和壁板及顶盖板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13同一段节壁板上两相纵向焊接接头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相邻段节相近纵向焊接接头间的距离,底板、顶板上相邻 接头焊接接头间的距离,底板接头焊接接头与底圈壁板纵向焊接 接头间的距离,均不应小于200mm。 14同一段节壁板的上边沿(或下边沿)应在同一水平面内。 相邻两壁板接头处高低差不应大于2mm,在整个圆周上任意两点 间的高低差不应大于6mm。 15槽罐容器类设备安装完毕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完毕的筒体内壁水平半径充许偏差,直径小于或等 于12.5m时,为士13mm;直径大于12.5m时,为 ±19mm; 2)安装完毕的筒体壁板铅垂度偏差不应超过3%,且不应 大于30mm。 3)筒体总高度偏差,有机械搅拌装置时,不应超过1%,且 不应大于30mm;无机械搅拌装置时,不应超过3%,且不 应大于50mm。 4)筒体的直线度不应超过1.5%,且不应大于30mm。 16裙座式支座的锥形底槽罐类容器设备宜采用分段节 吊装。 17裙座宜在地面与直筒最下段节及锥体最上段节组成一个 整体吊装就位,当受吊装机具能力限制时,可分解吊装,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锥体与直筒应在地面预组装,细致找圆。 2)裙座就位前,应将锥体预先吊入基础圈内临时支放,裙座 就位、找正、加固后,再起吊锥体与裙座组焊。 3)找正应在同一平面内互成直角方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方位进行。 4)垂直度的调整与测量工作应避免在一侧受阳光照射及风 力大于四级的条件下进行。 18裙座应采用调整垫铁的方法找正,不得用旋紧或放松地 脚螺栓及局部加压的方法进行。每个地脚螺栓近旁至少应有一组 垫铁。直径大于10m的裙座,每个地脚螺栓左右宜各放置一组垫 铁。相邻两组垫铁间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有加强筋的底座 垫铁应设置在加强筋下方。利用垫铁找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斜垫铁应成对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3/4。 2)斜垫铁的斜度宜为1/20~1/10。 3)尽量减少每组垫铁之块数,般不宜超过4块,每组的高 度宜为50mm~100mm。 4)与高合金钢直接接触的垫铁组,其中上面两块应用高合 金钢制造。 5)每一组垫铁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严密,垫铁应露出底座 外缘10mm~20mm,伸人底座环的长度应超过地脚 螺栓。 6)设备找正后应将垫铁互相焊牢,焊接材料选用与垫板材 质相同。 7)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的接触应良好。 8)高度超过20m的料仓,地脚螺栓应配置锁紧螺母。 19裙座以上直筒部分宜以段节为单位整圈吊装,受吊装机 其能力限制时,可单片弧板为单位进行高空组对。当直径比较大、 高度比较高时,宜采用倒装的方法进行施工。采用倒装法时应注
意合理布置起吊点,并宜选择电动或液压的提升方法。 20筒壁弧板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弧板高度的1%。;组圆 时,应采用弦长不小于2000mm的样板检查。 21有锥形混凝土基础的槽罐,其锥形基础的检查验收除应 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的验收应按图纸及设备槽体对锥形基础的形状、尺 寸等要求进行复测。 2)工字钢等预埋件表面应平整,平面布置、倾斜角度及长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 22有锥形混凝土基础的槽罐,其锥形底板的安装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土建埋设锥底的工字钢底托,在混凝土浇灌前应复核底 托尺寸,尺寸无误后应固定牢固。 2)底托的表面应清理干净。在清理完成后进行放线,准确 标注标高和十字中心线。 3)根据现场锥底的底托实际尺寸、图纸及相关规范的要求: 进行下料、制作。在预制的过程中,应进行统一编号。在 安装时按排版图进行对号入座。 4)锥底安装应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底板下料应按 基础的实际尺寸进行。 5)底板表面应平整,两相邻段节底板纵向焊接接头不得重 叠,错开距离不应小于底板厚度的3倍,且焊接接头离工 字钢上翼缘边线的距离不应小于底板厚度。 23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槽体架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05的有关规定。 24槽体桁架立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基标高允许偏差为土5mm。 2)立柱长度允许偏差为土5mm。 3立柱轴线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o。
4)柱间距允许偏差为士10mm。 5)立柱中心允许偏差为土5mm。 25焊接接头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现 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的有关规定。 26槽罐容器类设备的整体充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前与基础直接接触的平底板检漏宜采用真空法 进行。 2)凡工作介质为液体的常压容器设备,设备本体安装完毕 后,应进行整体充水试验,充水到最高操作液位,并保持 48h。 : 3整体充水试验中,应对底板严密性,壁板强度及严密性: 顶板强度、稳定性及严密性,地基基础沉降量进行试验检 查,并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4.3.2贮槽、贮仓的现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圆筒形贮仓类的现场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的 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料仓主体材料(筒体、锥底、仓盖)材料表面不得有 裂纹、拉裂、刻痕、划伤、折叠、麻点、压坑、锈蚀和压入氧 化皮及分层等缺陷。发现缺陷应予以清除,与料仓主轴 线垂直或倾斜30°以上的刻痕、划伤应打磨光滑。清除 或修磨后的表面不得有肉眼能看出的起伏变化。 2)要求抛光的钢板表面应按抛光级别进行检查,经检验合 格的钢板应采取保护措施后存放。 3)仓体高度偏差不应大于设计高度的4%0,且不应大于 30mm。料仓总高度之偏差不应大于设计高度的5%o,且 不应大于60mm。 2料仓需做气密性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的10%, 并应保持15min20min,对焊接接头应进行全面检查,无问题时 应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的50%,停留15min~20min,无异常现象
4)柱间距充许偏差为士10mm。 5)立柱中心允许偏差为土5mm。 25焊接接头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现 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的有关规定。 26槽罐容器类设备的整体充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前与基础直接接触的平底板检漏宜采用真空法 进行。 2)凡工作介质为液体的常压容器设备,设备本体安装完毕 后,应进行整体充水试验,充水到最高操作液位,并保持 48h。 3整体充水试验中,应对底板严密性,壁板强度及严密性 顶板强度、稳定性及严密性,地基基础沉降量进行试验检 本并应链合设计的要求
1圆筒形贮仓类的现场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的 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料仓主体材料(筒体、锥底、仓盖)材料表面不得有 裂纹、拉裂、刻痕、划伤、折叠、麻点、压坑、锈蚀和压入氧 化皮及分层等缺陷。发现缺陷应予以清除,与料仓主轴 线垂直或倾斜30°以上的刻痕、划伤应打磨光滑。清除 或修磨后的表面不得有肉眼能看出的起伏变化。 2)要求抛光的钢板表面应按抛光级别进行检查,经检验合 格的钢板应采取保护措施后存放。 3)仓体高度偏差不应大于设计高度的4%0,且不应大于 30mm。料仓总高度之偏差不应大于设计高度的5%o,且 不应大于60mm。 2料仓需做气密性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的10%, 并应保持15min~20min,对焊接接头应进行全面检查,无问题时 应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的50%,停留15min~20min,无异常现象
时,应按每次升压10%,停留5min,直到试验压力。停止供气后保 持30min,压力应保持不变,同时应对焊接接头喷涂中性发泡剂检 漏,无问题时,应再缓慢降压。
1挂链式搅拌传动系统中心线与槽体中心线偏差,当槽体直 径小于等于6m时,不应大于5mm:当槽体直径大于6m时,不应 大于槽体直径的1%0。 2挂链式搅拌轴的组装应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o; 当轴长度大于5m时,偏差不应大于5mm,且轴下部偏摆量偏差 不应大于轴长的0.5% 3各挂链安装应在同一平面上,尺寸误差不应大于挂链臂全 长的1%。 4挂链装置的下部横梁与槽底间隙应符合设计图纸及设备 技术文件要求。 5驱动头固定螺栓、中心框架顶部与中心框架的连接螺栓外 露长度应一致,紧固扭矩应达到设计文件要求。 6两个横梁的安装应有3°~5°的斜度,在横梁下应加支撑, 应用水准仪测量刮板底面高差不应大于4mm。 7导向环的调整安装应保证导向环与导向块的间距不大子 5mm:导向环与任一导向块的间距在四周各点应一致。 8传动装置安装充许偏差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表4.4.1传动装置安装允许偏差
续表 4. 4. 1
4.4.2气动搅拌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2气动揽拌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动搅拌装置空气循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气循环管的中心线与槽体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 2)循环管组装时应调整各段的长度。中心循环管的上下喇 叭口的定位距离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同时空气循环管 下部喇叭口定位应以槽锥底交角处为基准,距离偏差不 应大于10mm;空气循环管上部喇叭口定位应以出料溜 槽底为基准,距离偏差不应大于10mm。 3)气动搅拌装置进压缩空气的主风管与副风管的安装应符 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风管应做压力试验,试验压力应为 设计压力的1.5倍。 4)气动搅拌拉紧装置的吊挂螺栓与钢环应在循环管安装调 整定位后焊接固定:每组拉紧装置应装在槽体同一水平 截面上,每组三套拉紧装置的相对位置高差不应大于 10mm,并互成120°夹角;角度误差不应大于2°;拉板、拉 杆连接应紧固,正反扣调节螺母与拉杆配合应良好,每组 各拉杆的松紧程度应相当。
4.4.3浆叶式搅拌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浆叶式搅拌装置传动系统中心线与槽体中心线允许偏差, 当槽体直径小于等于6m时,应为3mm,当槽体直径大于6m时, 应为槽体直径的0.5%0。
2浆叶式搅拌轴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且轴下部最大偏 摆量偏差不应大于轴长的0.5%。 3浆叶安装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尺寸误差不应大于浆直 径的1%;各层浆叶之间的角度误差不应大于2%,浆叶层与层之 间的角度误差不应大于2°,底层浆与槽底距离偏差不应大于5%。 浆叶底板与槽底间隙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4浆叶与搅拌轴、内浆叶与外浆叶的连接应紧固,不得松动。 内外浆叶之间的角度误差不应大于1°,尺寸误差不应大于 1.5mm
4.4.4粑机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粑机装置架安装时,桁架中心线与槽体中心线偏差不应 大于槽体直径的0.2%,桁架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0。 2粑机装置传动系统中心线与槽体中心线水平偏差不应大 于槽体直径的0.2%0,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槽体直径的0.1%。 3粑机装置升降机械传动主轴的安装应以传动系统为基准, 升降机械的滑动轴承孔与大蜗轮的轴孔同心度偏差不应大于 0.15mm。主轴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1%,且不应大于 5mm。 4粑机安装应在同一个锥面上。粑子刮板与槽底间隙应符 合图纸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槽子托盘、粑杆安装调整后经检查 无误,应将所有连接螺栓、螺母焊接牢固。 5平底沉降槽耙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心立柱纵横中心线对槽体中心充许偏差为2mm。 2)中心立柱标高允许偏差为二mm。 3)粑子两端与槽底距离允许偏差为二1°mm。 4)中心框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0。 5)驱动头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1%0。 6中心框架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3%0。 7)刮板与底板距离允许偏差为60mm士20mm。
8)导向环与导向块间距不应大于5mm。 9)各钢拉绳的紧度应一致。
4.5.1不带揽拌的高压溶出器、脱硅器、冷凝器、脉冲缓冲器、闪 蒸槽、压缩空气贮罐等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主体宜整件吊装。附属的分液器等零部件影响吊装 ,可暂不组装,主体定位后应及时安装就位。 2设备内漏水孔板的坡度,安装时应按筒壁的实际铅垂度充 许偏差调整。 3设备主体安装就位应按图纸或设计文件要求执行,无具体 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心线充许偏差,当直径小于等于2000mm时,应为 5mm;当直径大于2000mm时,应为10mm。 2)标高允许偏差为土10mm。 3)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且不应大于20mm。 4支座、裙座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座、裙座等与设备相接处,遇到设备焊接接头时,应在 支座、裙座上槽。 2)裙座的中心线应与设备中心线相重合,其充许偏差为 5mm。 5阀门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现行国 家标准《工业阀门压力试验》GB13927的有关规定;宜按公称压 力或设计压力的1.25倍进行水压试验5min,阀瓣密封面应无渗 漏。高压阀门应全数试压检查;中低压阀门应每批抽查10%试压 检查,不合格时应再抽查20%试压检查,仍不合格时应逐个进行 试压。安全阀的调校及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 《压力容器》GB150.1~GB150.4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监察规程》TSGRO004的有关规定
1设备主体安装就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以上中心法兰密封面为水平基准,中心线充许偏差为 3mm。 2)标高允许偏差为士10mm。 3)顶部中心法兰水平度不应大于0.3%0。 4)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且不应大于20mm。 2搅拌装置安装后,应进行空载试车,试车时应注意搅拌装 置是否有影响正常运转的振动、响声等异常情况,有问题时应立即 停车,应检查并找出原因,并应经处理后再重新进行。 3设备的工艺系统应试压合格,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阀门的安装应保证阀门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符合设计要 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阀门压力试验》GB13927的有关规定; 宜按公称压力或设计压力的1.25倍进行水压试验5min,阀瓣密 封面应无渗漏。 5高压阀门应全数试压检查;中低压阀门每批应抽查10% 试压检查,不合格时应再抽查20%试压检查,仍不合格时应逐个 进行试压。同时安全阀的调校及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 标准《压力容器》GB150.1GB150.4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 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的有关规定
4.6.1隔膜泵安装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前,应仔细清理密封表面,保证表面无油渍和灰尘,且 表面不能有划痕。 2应确保所有螺栓处于预紧状态。 3装置的接触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应有灰尘和油渍,并应使 用含有油脂或抗氧化油脂的二硫化钼润滑(200℃)。 4装配前,缸体衬里、活塞的外圆周、十字头等表面应用普通
4.6.1隔膜泵安装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溶剂清洗十净。 应从泵上取下黄油保护盖。 在润滑系统未操作前不得手动转动泵。 7安装前,应根据标有尺寸的外形图检查泵的基础,并应在 基础上划出泵、曲轴和主电机的中心线。 8应将垫铁放在每一个地脚螺栓孔的附近,各垫铁间的水平 面之差不应大于1mm。
4.6.2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留孔应已检查,并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一次灌浆应采用水泥灌浆,应根据地脚螺栓直径留调整高 度;二次灌浆应米用聚氨酯泡沫体灌浆。 50mm调整层二次灌浆应满足设备随机文件的技术要求。 4.6.3 液力端、动力端和驱动装置的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体中心与基准中心允许偏差为1mm。 2 泵体纵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5%。 3 各接口处不得泄漏。 应控制减速器与主减速箱和连接的齿轮联轴器的安装偏 差,只充许整体移动底座,不充许单独移动减速器。 4.6.4联轴器安装应符合设备随机文件的技术要求和现行国家标
4.6.2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7.1设备应配套进入安装现场,经检查、核对、验收,确认诊 接管方位符合设计图纸与工艺要求后,再进行安装。 4.7.2设备基础应做相关尺寸验收。
4.7.3解体进场的蒸发室、加热室就位固定后,应进行上、下封头 预组装,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胀管及接管法兰的焊接。
4.7.3解体进场的蒸发室、加热室就位固定后,应进行上、下卦
合格后再进行管程的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7.5胀管施工应符合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管壳式换热 》GB 151 的有关规定。
7.5 胀管施工应符合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管壳式换热 》GB151的有关规定。 7.6 设备主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心线充许偏差为士5mm。 2 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且不应大于10mm。 3 标高允许偏差为士15mm。 蒸发室与加热室的偏差方向应一致
1 中心线允许偏差为士5mm。 2 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且不应大于10mm。 3 标高允许偏差为士15mm。 蒸发室与加热室的偏差方向应一致
4.8.1换热器安装应具备下列
1设备基础及地脚螺栓应符合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 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2管段支承件等应制作完毕,并已检验合格。 3管子、管件、阀门等,内部应已清理干净,无杂物。 4.8.2管段预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段预制应按图纸要求的段数、规格、材质预制成组成件: 并应按预制顺序标明各组成件的顺序号。 2自由管段和封闭管段的加工尺寸充许偏差应符合图纸要 求.图纸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82的规定
1设备基础及地脚螺栓应符合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 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2管段支承件等应制作完毕,并已检验合格。 3管子、管件、阀门等内部应已清理干净,无杂物
电力弱电施工组织设计4.8.2管段预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段预制应按图纸要求的段数、规格、材质预制成组成件, 并应按预制顺序标明各组成件的顺序号。 2自由管段和封闭管段的加工尺寸充许偏差应符合图纸要 求;图纸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8.2的规定
注:DN为管子公称直径。
3管道组成件的焊接、组装和检验应符合图纸的有关规定。 4当管道安装工作有间断时,应封闭开的管口。
5预制完毕的管段应将内部清理十净,并及时封闭管口
1预制管段应按管道部件图编号和预制顺序号进行安装。 2管子对口时应在距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平直度(图 4.8.3),当管子公称直径小于100mm时,允许偏差为1mm;当管 子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充许偏差为2mm,但全长充许 偏差为10mm。
图4.8.3管道对口平直度 Q一平直度允许偏差值
3管段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加偏垫或加多层垫等方法 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斜、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4管段安装的长度允许偏差为2%。 5管道安装的坡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坡度偏差不应超 过设计值的1/3。 4.8.4法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法兰安装时,应检查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片,不得有影响 密封性能的划痕、斑点等缺陷。 2法兰连接应与管道同心,并应保证螺栓自由穿入,法兰螺 程孔应跨中分布。法兰间应保持平行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其偏差不得天于法兰外径 的1.5%,且不得大于2mm,不得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3法兰连接应使用同一规格螺栓,安装方向应一致。螺栓紧 固后应与法兰紧贴,不得有间隙。需加垫圈时,每个螺栓不应超过 一个。 4螺栓、螺母应涂以二硫化钼油脂、石墨机油或石墨粉。 5螺栓在试运行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热态紧固:
3管段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加偏垫或加多层垫等方法 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斜、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4管段安装的长度充许偏差为2%0。 5管道安装的坡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坡度偏差不应超 流
....- 机械标准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