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109-2015 氨纶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

  • GBT51109-2015 氨纶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6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28
  • 发 布 人: 18781875029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1.1氨纶设备工程安装应是从设备开箱至设备空负荷试运转

    2.1.1氨纶设备工程安装应是从设备开箱至设备空负荷试运转 的施工及验收过程,对必需带负荷才能进行试运转的设备,可至负 荷试运转。

    2.1.2在氨纶设备工程安装施工中基坑支护标准规范范本,应符合安装合同及工程设计

    2.1.2在氨纶设备工程安装施工中,应符合安装合同及工程设计 要求,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如根据实际情况确需修改设计时, 应征得原设计单位的同意

    2.1.3氨纶设备工程安装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2.1.5氨纶设备安装和质量验收过程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和《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的有关规定

    上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和《工业金属管i

    2.2.1设备基础的地平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2.2.1设备基础的地平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质量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并应有验收资料或记录; 2设备安装前,设备基础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复检。设计 文件无特殊要求时,设备基础的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应按表2.2.1 的规定进行复检,不符合要求时,应返修;

    表2.2.1设备基础位置和尺寸的允许偏差

    3设备就位时,混凝土基础强度应达到规定值的75%以上。

    2.2.2设备安装前混凝土基础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不宜小于10mm,密度宜为3点/dm~ 5点/dm,表面不应有油污或疏松层,麻点分布宜均匀; 2放置垫铁或调整螺钉的支撑板处至周边40mm~60mm 基础表面应铲平; 3地脚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4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表面黏附的浆料应清理干净 并应妥善保护

    2.2.3安装基准线的放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相关建筑物的轴线及标高线, 划出安装的基准线; 2有相互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 基准线; 3可按设备的具体要求,埋设仅用于安装过程的临时性或永 久性的中心标板或基准点

    2.3地脚螺栓、垫铁与灌浆

    2.3.1放置在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I 地脚螺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应无油污、氧化皮,螺纹部分应涂防 护油脂; 2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竖直,不应碰孔底,螺栓上的任 部位离孔壁的距离不得小于15mm; 3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长度宜为2个~4 个螺距; 4 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应接触良好。 2.3.2 带锚板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及锚板,应刷防锈漆; 2用螺母固定钢制锚板时,铺板与螺母之间应用定位爆固定

    1地脚螺栓的光杆部分及锚板,应刷防锈漆; 2用螺母固定钢制锚板时,锚板与螺母之间应用定位焊固定

    或采取其他防松措施; 3当锚板直接焊在地脚螺栓上时,角焊缝高度不应小于螺杆 直径的1/2

    2.3.3预理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的坐标及相互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的要求; 2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部分应垂直,机器底座套入地脚螺栓孔 后应有调整余量,每个地脚螺栓均不得有卡涩现象

    2.3.4垫铁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垫铁表面应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斜垫铁的斜面粗糙度 不得大于Ra25um,斜度宜为1:20~1: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 大的机器,宜采用1:20斜度的垫铁; 2斜垫铁应配对使用,并应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垫铁的层 数宜为3层,最多不应超过4层,薄垫铁厚度不应小于2mm,并应 放在斜垫铁与厚平垫铁之间; 3斜垫铁可与同号或大一号的平垫铁搭配使用; 4垫铁应直接放置在基础上,应整齐平稳、接触良好,接触面 积不应小于50%。平垫铁顶面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为2mm/m,各 垫铁组顶面的标高应与机器底面实际安装标高相符

    2.3.5设备用垫铁找平、找正后,对垫铁组应做下列检查:

    1用0.25kg或0.5kg的手锤敲击垫铁组,应无松动; 2用0.05mm的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底面之间 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应超过垫铁 长(宽)度的1/3。 2.3.6垫铁组检查合格后应用定位焊将垫铁组两侧层间焊牢,垫 铁与机器底座之间不得焊接。 2.3.7安装在金属结构件上的设备调平后,应用定位焊将垫铁与 金属结构件焊牢,

    3.8设备基础灌浆应符合下列要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

    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2一次灌浆,应在设备的初找平、找正后进行。二次灌浆,应 在隐蔽工程检查合格且设备的最终找平、找正后24h内进行; 3二次灌浆层的灌浆施工应连续进行,不得分次浇灌;灌浆 用料应现配现用,灌浆后应按规定养护; 4二次灌浆的浆料标号应高于原基础混凝土标号一个 等级; 5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并应保持湿润不少 于2h,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灌浆层应 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2.4设备开箱验收与贮存

    2.4.1设备开箱验收工作应根据设备订购合同、设备技术资料, 以及设备监造大纲进行。

    2.4.1设备开箱验收工作应根据设备订购合同、设备技术资料,

    以及设备监造大纲进行。 2.4.2开箱前,应检查验收下列内容,并应做好记录: 1 箱号、箱数以及包装情况,外包装有无缺陷、破损; 装箱清单,设备技术文件和资料; 设备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等; 设备及专用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 5 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验收合格后应办理交接手续,不合格设备应拒绝接收。 2.4.3 进口设备应按进口设备的规定进行设备验收工作。 2.4.4压力容器的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 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的有关规定。 2.4.5设备配套的电气、仪表等配件、备件,应验收后妥善保管。 2.4.6设备开箱检查后,应对备件和随机部件分类造册,备件应 移交建设单位保管,并应办理移交手续。保管过程中,不得使其变 形、损坏、锈蚀、错乱或丢失。

    2.4.7设备现场贮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现场存放应做到按类分区,并应做出明显标记; 2对于重型、大型部件的支撑,存放场地的耐压力应能承受 货物的全部重量。支撑应平整、结实、稳固、无变形现象; 3设备存放应采取防潮、防尘、防霉变等措施,不得锈蚀或被 油脂和有机物污染; 4按要求应存放室内的设备,不得在室外存放;露天存放设 备应封闭设备口; 5存放设备的支撑高度,室外应保持货物底部距土质地面不 小于200mm,距硬质地面不应小于100mm;室内存放的距地面不 应小于70mm; 6结构细长的设备应在两端和重心处设置支撑点,可根据需 要均匀增设支撑点; 7设备的加工面和重要部位,不宜做支撑点,必需支撑时,应 采取防护措施; 8对于形状特殊的设备,应采取特殊支架局部加固; 9设备重叠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应垫支撑物,不能保证设备 或包装完好或重叠码垛,且有倾斜可能时,不得重叠堆放; 10设备存放还应符合安装合同的要求

    3.1.1储罐安装的基准线应按施工图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及 标高线划出。对有相关联位置的储罐,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 准线。

    3.1.2储罐的定位基准应符合下

    1设计文件未规定储罐安装标高基准时,应以储罐支座下平 面作为安装的标高基准; 2无搅拌装置的立式储罐,应以设备外壁0°、90或180° 270°纵向母线,作为设备垂直度测量基准。有搅拌装置的立式 设备,应以搅拌口法兰的上平面,作为设备水平度的测量 基准; 3卧式储罐两侧沿水平方向标识的纵向母线,可作为水平度 的测试基准。

    表3.1.3立式储罐的安装允许偏差

    。4卧式储罐的安装充许偏差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表3.1.4卧式储罐的安装允许偏差

    卧式储罐的总长度,D。指卧式储罐的公称直行

    3.1.5卧式储罐滑动端地脚螺栓应处于支座长圆孔的中间,支座 滑动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涂抹润滑剂。设备配管结束后,应松开滑 动端支座地脚螺栓的螺母,并应使螺母与支座板面间留有1mm~ 3mm间隙后,紧固锁紧螺母。 可采用目视或用塞尺进行检查

    3.2.1储罐搅拌器安装前,应按表3.2.1的规定检查,并应在检 查合格后再安装

    2.1储罐搅拌器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项

    3.2.2搅拌器的组装,应符合下及

    1应按技术文件要求安装,安装过程中搅拌器部件与储罐本 本不得磕碰; 2应按技术文件要求安装机械密封。机械密封的静环和压 盖,应一同安装在轴上,再装人动环部件,且不应与轴磕碰; 3搅拌器试运转前,不宜将动环直接压紧在静环上;试运转 后应调整动静环形成的摩擦幅预紧力,耳应控制在技术文件要求 范围内; 4机械密封的压盖在未固定前,应确定补偿环的安装情况。 给补偿环施加外力,向轴方向压缩,应能自动弹回,应无卡、涩等现 象后再锁紧机械密封的压盖; 5双端面机械密封,应按技术文件要求安装密封液平衡罐。 循环回路及密封液的充装量应符合技术文件的相关要求; 6搅拌器试运行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的使用要求及填料箱的 有关说明书压紧填料箱的压盖; 7联轴器和轴承装配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技术文件无要 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通用规

    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8底轴承部件的安装,应按设备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就位 组焊及抛光。

    3.2.3试运转启动搅拌器

    1 外部螺栓应拧紧、不松动; 2 润滑油(脂)的填充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3 人工盘动搅拌器应无碰壁、卡、涩等现象; 4 罐内液体应达到规定液位。

    1点动启车,搅拌器的旋向应与技术文件要求一致。搅拌器 旋向不正确,不得进行下一步运转调试工作。 2当储罐达到工作压力,内充介质达到要求的液位时,可启 动搅拌器,搅拌器连续运转不应少于2h。运转过程中应按表3.2.4 进行检验,检测项目全部合格后,可视为搅拌安装合格

    表3.2.4搅拌器安装质量标准

    3.3.1第一反应器的静态混合器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3.1第一反应器的静态混合器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组装前,应目视检查内构件,内构件表面不得有碰伤、戈

    和可见的凹坑;内构件表面应清洁,应无油渍和污物; 2静态混合器安装检测应符合表3.3.1的要求

    3静态混合器的内构件应缓慢装人套管内,可使用橡皮锤轻 打套管,不得敲打内构件表面和旋转内件。 3.3.2第一反应器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在静态混合器组装完毕、管段、弯头、短节全部检查试验 合格后,再进行第一反应器的组装; 2应按技术文件要求就位清洗小车,并应使其管段中心标高 满足施工图要求时,再固定小车支腿; 3应按图将静态混合器、管段、弯头、短节组装,组装时各段 法兰间应均匀紧固。组装后应调整清洗小车上各支点高度,并应 满足表3. 3.2的要求,

    3静态混合器的内构件应缓慢装入套管内,可使用橡皮锤轻

    3静态混合器的内构件应缓慢装入套管内,可使用橡皮锤轻 打套管,不得敲打内构件表面和旋转内件

    表3.3.2第一反应器的安装允许偏差

    3.4.1溶解机隔振器位置应正确,各个隔振器的压缩量应均匀 致,其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4.2溶解机安装水平精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说明

    3.4.2溶解机安装水平精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说明

    书无要求时,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天于0.10/1000,横问安装 平偏差不应大于0.20/1000。检测应用框式水平仪在溶解机的 口法兰面或其他加工水平面上进行,

    1机械密封的密封液、冷却液接口与设备外按省 液、冲洗液管道接口方向应一致; 2机械密封的各部分间隙和接触要求,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3泵轴转动应灵活,轴向窜动量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3.4.4溶解机安装完毕后应清洗,清洁度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3.4.5溶解机本体安装后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和介质应符 合技术文件要求,应无渗漏、泄漏。 3.4.6润滑、密封、冷却系统应清洗洁净并保持畅通,其受压部分 应进行严密性试验。 34.7溶解机驱动机轴与泵轴以皮带连接的两轴平行度、两轮偏

    移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 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1电机支座、设备底座、反应器本体与机架等关键部位的安 装尺寸,应与技术文件要求相符; 2设备各附件、备件、专用工具应完好、无缺件,进出口法兰 应完好,并应无磕碰、损坏,设备表面应无锈蚀、划伤、碰伤等。

    3.5.2第二反应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第二反应器本体安装在机架上,应以第二反应器的王轴轴 线为基准,进行设备的就位与组装。 2第二反应器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5.2的要求。

    表3.5.2第二反应器安装允许偏差

    3机械密封系统应按技术文件要求安装,在无密封液的情况 下,不得运转设备。设备运转前应在机械密封平衡罐内加人平衡 密封液,并应用0.2MPa氮气加压。 4安装到位后,应进行机械密封的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应 为0.3MPa,保压不应少于60min,手动盘车时密封液不应泄漏。 5安装到位后,应对反应器腔体和夹套分别进行气密性试 验,试验压力应为0.4MPa,保压不应少于30min,应无泄漏。 6安装到位后,宜手盘动皮带轮,转动时应无异响和卡滞,且 电机、皮带轮、张紧轮等应处于待运转的良好状态。 7设备试运转前,应确认旋向正确并松开第二反应器主轴两 端机械密封的防转销,以及主轴被动端轴承锁定螺栓。 8进料管安装到位后应手动盘车,检查内部叶轮与进料管应 无卡滞。 β.5.3设备试运行过程中,应按表3.5.3的规定进行检查,检查

    表3.5.3第二反应器试运行检查质量标准

    应大于其中心距的0.15%,两轮偏移量不应大于0.5mm。 3.6.7研磨机安装后,应手盘皮带轮,分散盘或棒销应正常无异 响,转动应均匀,应无摩擦或卡滞

    3.6.8填充研磨珠前应清洗研磨机缸体;应在研磨机处于无压状

    1卧式研磨机分离器间隙宽宜为最小研磨珠直径的1/3; 2立式研磨机分离器间隙应通过设备自带筛网规格确定,并 应确保筛网与设备本体安装的严密性

    3.7.1过滤器安装前应彻底清洗,壳体内部不得有污物和杂质 并应按流向标识方向安装,

    3.7.2立式过滤器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3的规定

    3.7.2立式过滤器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3的规定

    表3.7.2立式过滤器的允许偏差

    3.8.1齿轮泵安装前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移除泵上所有运输过程中的保护用销钉; 2泵的进出口应清洁无杂物; 3泵轴转动应均匀、无摩擦和卡滞。 3.8.2齿轮泵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道与泵连接后,不宜在管道上进行焊接和气割; 2齿轮泵宜用力矩扳手均匀紧固,力矩大小应按齿轮泵损作

    手册的具体要求;3管道试压时应隔离齿轮泵;4使用前应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清洗齿轮泵腔体及内构件。3.8.3齿轮泵的安装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3.9无脉冲隔膜计量泵3.9.1泵人口最低液位高度应高于泵中心线离地高度(图3.9.1)。泵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厂供液罐最低液位泵中心线高度图3.9.1无脉冲隔膜计量泵安装位置示意图3.9.2泵的水平度不应超过0.5/1000,应用框式水平仪在泵底板或进出口法兰检测。3.9.3独立支撑电机的电机轴与蜗轴的中心应重合。3.9.4无底板计量泵可直接将泵座安装在基础上,但二次灌浆材料不得接触到泵座。3.9.5相邻计量泵泵座之间的空隙不得灌浆。3.9.6泵的安装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3.10脱泡器3.10.1脱泡器的安装质量标准应符合表3.10.1的规定。.17:

    表3.10.1脱泡器安装质量标准

    3.10.2脱泡器法兰的密封面不应有划痕,法兰的密封面应与接 管的轴线垂直,且应保证法兰面垂直或水平,倾斜不应大于法兰外 径的1.5%,且不应大于2mm。 3.10.3与脱泡器连接的真空管道坡度不应小于2/1000,向上倾 斜方向应与气体流向一致。 3.10.4脱泡器组装完成后,应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严密性和真 空度试验。

    4.1.1纺丝原液管线宜在机加工车间内进行预制,除油、吹扫及 无损检验合格后应将管口封闭,正式组装前不得开封。应在与其 相连接的其余原液管线除油、吹扫及无损检验完毕后组装。 4.1.2纺丝原液管线支架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根纺丝原液管线 支架标高误差不应超过土1mm,支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凸起 支架的位置不应妨碍原液管线出口支管的施工及生产操作。 4.1.3压力试验应在纺丝原液管线与其他原液管线安装完成后 一起进行。 4.1.4原液管线的施工安装同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夹套管施

    4.2.1纺前过滤器固定支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采取焊接方式 固定在纺丝钢平台上。

    4.2.1纺前过滤器固定支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采取焊

    表4.2.2纺前过滤器固定支架安装充许偏差

    4.2.3纺前过滤器宜用U型卡扣固定在支架上,过滤器本体与 碳钢支架间宜采用聚四氟乙烯垫隔离。 4.2.4纺前过滤器应按流向标识安装

    4.2.4纺前过滤器应按流向标识

    .3.1纺丝计量泵装配前,应对零部件配合尺寸、配合面、滑动面 行复查,并应清洗洁净,按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

    1应按设备组装图组装; 2 应以纺丝计量泵的轴线为基准找正; 3纺丝计量泵与驱动机构宜采用联轴器连接。联轴器安装 允许偏差(图4.3.2),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图4.3.2联轴器偏差示意图

    表4.3.2联轴器安装允许偏差

    4.3.3联轴器外露的旋转部分保护罩安装应牢固可靠。

    3.3联轴器外露的旋转部分保护罩安装应牢固可靠。 3.4纺丝计量泵成套设备安装后,手动盘车应灵活、无磨擦或卡滞

    4.4.1组件提升架导向杆与甬道口垂直度应小于1/1000,应采 用框式水平仪或全站仪检测

    4.4.2组件提升架调整到工作状态后,应保证气缸留有20mm 以上行程

    4.5.2方形甬道安装前,应用压缩空气对伴热管进行吹扫,管道 出口应无杂质

    表4.5.3甬道的安装允许偏差

    4.5.4甬道连接处应密封压紧

    4.5.5甬道伴热管接头宜采用承插式焊接

    4.5.6安装完成经外观检验合格后,应对伴热管进行产密性试 验,试验气体宜采用压缩空气,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验,试验气体宜采用压缩空气,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6.1卷绕机基础板宜用螺栓调平、垫板垫实压紧,所有空档处 应灌人混凝土填实。 4.6.2卷绕机基础板应以纺丝中心线为基准,基础板安装的质量 应符合表 4. 6. 2 的要求。

    表4.6.2基础板安装充允许偏差

    4.6.3装配在卷绕机架上的导丝罗拉、油罗拉、导丝器、假捻器 等,应在带料试车前安装到位并调整到工艺要求。 4.6.4罗拉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6.4的规定

    表4.6.4罗拉安装的允许偏差

    4.6.5纺丝机架上的压缩空气管路、气源三联体等附件安装完成

    4.6.5纺丝机架上的压缩空气管路、气源三联体等附件安装完成 后应做气密性试验,不得有泄漏现象。 4.6.6墙板式机架面板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mm;罗拉与墙 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1mm,宜用框式水平仪检测。 4.6.7上油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油装置安装前应清除油剂泵进出口接头及油管内的 杂物; 2上油装置安装完成后,应检查油剂泵及油管等连接处的密 封情况,不得有滴油和漏油现象; 3上油装置安装应符合表4.6.7的要求。

    表4.6.7上油装置安装允许偏差

    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8开车前罗拉应空车运转48h。

    4.7.1卷绕机的安装应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 4.7.2卷绕机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转,应检查运转的稳定性和动作 可靠性,试动转程序应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投入生产使用前应空车 运转48h

    4.7.2卷绕机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转,应检查运转的稳定性和动作 可靠性,试动转程序应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投入生产使用前应空车 运转48h。

    4.7.2卷绕机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转,应检查运转的稳定性和动作

    4.7.3当电源、压缩空气规格不符合卷绕机技术要求时,不得试

    4.7.3当电源、压缩空气规格不符合卷绕机技术要求时,不得试 运转卷绕机。

    5.1.1设备及风机基础平面度应不大于3mm,基础各平面高度 误差不应大于3mm。 5.1.2设备安装宜以表冷器本体高度为基准,应先安装表冷器工程技术, 然后安装风机,再连接风机进出风口各风道,然后将热交换器吊起 与冷凝器箱体接口连接,最后连接第一加热器前后风道

    ....
  •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