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59-2019 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3.6.1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3.6.1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6.2搅拌钢纤维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重量,应按施工配合比和 一次搅拌量计算确定,其称量偏差不得超过表3.6.2的规定
混凝土标准规范范本表3. 6.2材料计量偏差
3.6.3钢纤维混凝土搅拌投料次序和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相同, 钢纤维宜在干拌时加人,也可在湿拌时加人。 3.6.4钢纤维混凝土搅拌时间宜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0s~30s, 并应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 3.6.5当钢纤维体积率较高,拌合物较干时,搅拌机一次拌和量 不宜大于其额定搅拌量的80%
3.7运输、浇筑和养护
6.7.1钢纤维混凝土运输应符合普通混凝土运输规定要求,避 免运输过程中拌合物离析 3.7.2钢纤维可采用泵送施工,其施工应按《混凝土泵送施工技 术规程》JGJ/T10的要求执行。 3.7.3钢纤维混凝土浇筑应保证钢纤维分布均勾性和结构连续 性,在规定连续浇筑区域内,浇筑施工不得中断。在浇筑过程中, 严禁因拌合料干涩而加水。
.7.1钢纤维混凝土运输应符合普通混凝土运输规定要求,避 免运输过程中拌合物离析 3.7.2钢纤维可采用泵送施工,其施工应按《混凝土泵送施工技 术规程》JGJ/T10的要求执行。 3.7.3钢纤维混凝土浇筑应保证钢纤维分布均勾性和结构连续 性,在规定连续浇筑区域内,浇筑施工不得中断。在浇筑过程中, 亚禁因拌合料干涩而加水。
3.7.4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不得采用人工插捣。折 捣时,除应保证混凝土密实外,还应保证钢纤维均匀分布。 3.7.5钢纤维混凝土可采用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养护方法
3.8.1钢纤维混凝土质量检验,除应对原材料、配合比、施工 主要环节,按现行有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规定执行 外,还应补充下列检验项目 1按附录A规定对钢纤维进行质量检验, 2钢纤维称量检验,每一工作班不得少于2次;同时,应采 用水洗法在浇筑地点取样检验钢纤维体积率,每一工作班不得少 于2次;该方法检验钢纤维体积率误差不应超过配合比要求钢纤 维体积率的土15% 3.8.2检验钢纤维混凝土质量,根据工程要求分别进行抗压强 变与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与弯拉强度试验。如工程部位有特殊 要求时,还应做抗冻、抗渗、耐磨等性能试验。钢纤维混凝土强度 检验的试件制作、数量以及对强度的评定方法应参照《混凝土强 变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及现行有关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3.8.3检验钢纤维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时,宜采用直接拉伸法 试验;当无试验条件时,可采用劈裂法试验,劈裂法试验测得强度 乘以系数0.85可换算成轴拉强度
1以重型车辆为主的港区主干道 2 重型机械作业的件杂货堆场 集装箱堆场、集装箱调车道、轮胎龙门吊专用道、集装箱 查验场 4其他重型机械流动作业的道路、场地, 标高受到限制的道路和堆场。 6需要补强的旧混凝土路面 7有抗裂、抗冲击、防火、防水等特殊要求的铺面, 4.1.2 钢纤维混凝土铺面设计除应遵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 (港口道路与堆场设计规范》JTS168的相关规定。 4.1.3钢纤维混凝土铺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板厚设计、 板平面设计和构造设计 4.1.4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率宜采用0.40%~0.60%。 4.1.5钢纤维混凝土铺面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80mm,用于旧铺 面补强时不宜小于100mm。 4.1.6钢纤维混凝土铺面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及检验应符合《港 口道路与堆场设计规范》JTS168和《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257的相关规定
港口堆场、道路混凝土铺面等级及结构等级系数应按表 4.2.1确定。
表4.2.1港口堆场、道路混凝土铺面等级及结构等级系
4.2.2钢纤维混凝土铺面设计标准轴载、轴载换算和使用年限 应按普通混凝土铺面设计要求。 4.2.3钢纤维混凝土基体混凝土弯拉强度不得低于4.5MPa,集 装箱堆场和荷载等级P3及以上时不得低于5.0MPa 4.2.4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可按本标准第3.3.3条 确定。 4.2.5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泊松比可取基体混凝土弯 拉弹性模量、泊松比值
许弯拉强度按式(4.3.22)确定
[Fm]=kakrmk, Jm Lfhm.J=k.k,k, fim
(4,3.21) (4.3.22)
地工程经验确定,在缺乏资料且不外掺早强剂时,可 参照表4.3.2确定;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MPa); 钢纤维含量特征值; .V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标准荷载的累计作用次数
表4.3.2混凝土弯拉强度龄期增长系数
4.4.1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纵缝间距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同,按 路面宽度在3.0m~4.5m范围内确定。但双车道路面全幅摊铺 时可不设纵缝。 4.4.2缩缝间距应根据施工时气候、板厚、钢纤维掺量和工程经 验确定,可比普通混凝土铺面板缩缝间距延长,宜为6m~10m。 面板长宽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宜超过1.3。堆场铺面长度方 向设纵缝,宽度方向设缩缝,
受力不利位置。 4.4.4施工缝及胀缝设置原则应与普通混凝土铺面相同。 4.4.5接缝形式、传力杆、拉杆设置要求应与普通混凝土铺面 相同。
5.1.1钢纤维混凝土可用于下列公路和城市道路路面: 公路和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2 公路和城市隧道路面。 3 复合式沥青路面的下面层 旧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层。 5公交停车站、停车场、收费广场。 6 标高受限制路段 5.1.2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除应遵守本章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现行公路和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规范的 规定, 5.1.3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强度应以28d龄期弯拉强度控制。 5.1.4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体积率宜为0.40%~0.60%,用于 抗裂时应不小于0.30%。 5.1.5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厚度可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 65%~75%。特重或重交通时,其厚度不得小于160mm;中等或 轻交通时,其厚度不得小于140mm。 5.1.6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同普通混凝土路面。
5.2.1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轴载换算、交通分级和 设计基准期应等同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5.2.2各交通等级道路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不得低 于表5.2.2的规定
Y,(rp.r+t.)/m opn +em≤
式中: 路面结构设计的结构可靠度系数,按表5.2.3确定; Gp 标准或代表轴载重复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面板当量 疲劳荷载应力,按第5.2.4条确定; (7t. 钢纤维混凝土面板疲劳温度应力,按第5.2.6条 确定; 最大轴载作用下混凝土面板荷载应力,按第5.2.5条 确定; . 钢纤维混凝土面板最大温度应力,按附录B.4计算; /m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
表5.2.3路面结构可靠度系数7
主:取决于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
(5. 2. 4 2)
式中:5pr 设计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 (MPa); ps 设计轴载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 (MPa),按附录B.2计算; 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混凝土路肩时, k=0.87~0.92(路肩面层与路面面层等厚时取低 值,减薄时取高值),柔性路肩或土路肩时,,三1; k 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 力系数; :。 考虑计算理论与实际差异以及动载等因素影响的综 合系数,按公路等级查表5.2.4确定; 标准或设计荷载的重复作用次数
式中:5pr 设计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 (MPa); 设计轴载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 (MPa),按附录B.2计算; 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混凝土路肩时, k=0.87~0.92(路肩面层与路面面层等厚时取低 值,减薄时取高值),柔性路肩或土路肩时,,三1; k 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 力系数; 考虑计算理论与实际差异以及动载等因素影响的综 合系数,按公路等级查表5.2.4确定; 标准或设计荷载的重复作用次数,
表5.2.4综合系数A
5.2.5公路及城市道路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最重轴载的最大荷载 应力mm按式(5.2.5)确定。 0p.m=2,元p.mm (5.2.5) 式中:np. 最重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 力(MPa); m 最重轴载在四边自由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
载应力(MPa),按附录B.3计算; k,,。 应力折减系数、综合系数,按第5.2.4条确定。 5.2.6公路及城市道路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温度梯度疲劳应力 t.按式(5.2.6)确定,
载应力(MPa),按附录B.3计算; k,。 应力折减系数、综合系数,按第5.2.4条确定。 5.2.6公路及城市道路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温度梯度疲劳应力 t.按式(5.2.6)确定,
面层板临界荷位处温度疲劳应力(MPa); 大温度梯度时面层板产生的最大温度应力 MPa),按附录B.3计算; 虑温度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温度疲劳应力系数, 安第5.2.7条确定
式中:,o,,“ 回归系数,按所在地区的公路自然区划查表 5. 2. 7 确定
式中:a,o,,“ 回归系数,按所在地区的公路自然区划查表 5.2.7确定
5.2.8旧混凝土路面上钢纤维混凝土加铺层设计,除应符合《公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 下列规定:
分离式或直接式加铺层的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中:h。 钢纤维混凝土加铺层厚度。 在旧路面地基(土基连同基层)上修筑钢纤维混凝土 单层板所需厚度 f 根据加铺层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设计值计算 的,在原路面地基(土基连同垫层)上修筑的普通混 凝土单层面板所需厚度 /de 根据原路面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计算,在原路面 地基(土基连同垫层)上修筑普通混凝土单层面板所 需厚度。 t 旧路混凝土路面板厚度。 旧路面损坏状况系数。当旧路面基本完整时,c=1; 有少量损坏时,c=0.75;部分破坏时,=0.50;破坏 严重时,=0.35。 指数。当采用分离式时(旧混凝土路面与钢纤维混 凝土加铺层之间设有隔离层,隔离层可选用沥青混 凝土、沥青砂或油毡等,不宜采用砂砾或碎石等松散 粒料),"三2;当采用直接式时(对旧混凝土路面表面 进行清洗,清除表面油污、剥落碎块后再铺筑钢纤维 混凝土加铺层),=1.4。 2结合式钢纤维混凝土加铺层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5.2.9旧沥青混凝土等柔性路面上铺筑钢纤维混凝土加铺层 时,可将原有路面作为基层,加铺层可按新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面层计算
5.2.10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接缝设计的纵缝构造、横向缩缝构 造、横向施工缝构造、胀缝构造、端部处理及接缝填封材料,可按 有关水泥混凝土路面规范要求执行。隧道路面整幅摊铺钢纤维 混凝土路面,可不设纵缝 5.2.11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纵向接缝间距与普通混凝土相同,按 路面宽度在3.0m~4.5m范围内确定。但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双 车道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5.2.12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横向接缝间距宜为6m~10m。面板 长宽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宜超过1.3。
5.3.1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应不超过25mm,并应 等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 5.3.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中弯拉强度、工作性及耐久性 三项技术要求。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采用设计值的 1.10倍~1.15倍。 5.3.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布料与摊铺除应满足滑模、轨道和 三辊轴机组摊铺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采用的各种机械布料与摊铺方式,应保证面板内钢纤 维分布均勾性及结构连续性,在一块面板内浇筑和摊铺不得 中断。 2布料松铺高度应通过试铺确定。拌合物落度相同时 宜比相同机械施工方式的普通混凝土路面松铺高度高10mm。 3钢纤维混凝土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落度及最大单 位用水量应与所选定的摊铺方式相适应, 5.3.4钢纤维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 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表5.3.4的规定。三、四级公路或城市支路如 24
5.3.1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应不超过25mm,并应 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 5.3.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中弯拉强度、工作性及耐久性 三项技术要求。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采用设计值的 1.10倍~1.15倍,
1所采用的振捣机械和振捣方式除应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密 实性外,尚应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分布的均勾性。 2除应满足各交通等级路面平整度要求外,整平后面板表 面不得裸露钢纤维。 3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铺筑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时, 振捣棒组振捣频率不宜低于10000r/min,振捣棒组底缘应严格控 制在面板表面位置,不得将振捣棒组插入路面钢纤维混凝土内部 振捣。 4采用三辊轴机组摊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时,不得将振捣 棒组插人路面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振捣,也不得使用人工插捣。可 采用大功率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再采用振动梁压实整平。振
动梁底面应设凸棱以利表层钢纤维和粗集料压入,然后用三辊轴 整平机将表面滚压平整,再用3m以上刮尺、刮板或抹刀纵横向精 平表面。 5.3.6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从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的允许最 长时间不宜超过表5.3.6规定。在浇筑和摊铺过程中严禁因拌 合物干涩而加水,但可喷雾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表5.3.6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从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
5.3.7直接式和结合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的接缝应与旧 路面的接缝重合。当旧路面横向缩缝间距小于4.5m时,则加铺 层可间隔取消一条横向缩缝。旧路面纵向接缝可被加铺层覆盖。 纵向工作缝应与旧路面的纵向工作缝相对应。分离式加铺层路 面的接缝可不与旧路面接缝相对应
5.3.7直接式和结合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的接缝应与旧 路面的接缝重合。当旧路面横向缩缝间距小于4.5m时,则加铺 层可间隔取消一条横向缩缝。旧路面纵向接缝可被加铺层覆盖 纵向工作缝应与旧路面的纵向工作缝相对应。分离式加铺层路 面的接缝可不与旧路面接缝相对应,
6.2.1受弯拉作用的钢纤维混凝土桥面板,钢纤维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CF40。钢纤维体积率宜为0.6%~1.0%。 6.2.2钢纤维体积率1.0%的钢纤维混凝土桥面板受弯裂缝宽 度可按《公路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T( 3362一2018第6.4.3条计算值折减0.9倍。 6.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裂
度等级不应低于CF50。钢纤维体积率宜为0.6%~1.0%。 5.3.2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当按《公路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 1混凝十桥涵设计规范》ITG3362一2018第6.3,1条进行频遇组 合下的斜截面抗裂验算时,斜截面混凝土主拉应力可按下列 要求: 1 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预制构件 G≤0.60/tk (6.3.21) 现场浇筑构件 5i,≤0.50%,/k (6.3.22) 2A类和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预制构件 ,0.703/k (6.3.23) 现场浇筑构件 Fp≤0.503,/k (6.3.24) 式中:5一 由作用频遇组合和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主拉应力,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 范》JTG3362一2018第6.3.3条的规定计算 广 未计钢纤维作用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按《公路 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表3.1.3采用, 钢纤维增强系数,钢纤维体积率1.0%时取1.15,其 他掺量可线性内插
6.4混凝土梁抗剪承载能力
6.4.1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的混凝土梁,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CF40。钢纤维体积率宜为0.6%~1.0%。 6.4.2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受弯构件,按《公路钢筋混凝土梁 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一2018第5.2.9条计算 抗剪承载力时,斜截面内混凝土和箍筋共同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值,钢纤维体积率1.0%时取1.2倍,其他钢纤维体积率时线 性内插,
6.5混凝土构件局部增强
6.5混凝土构件局部增强
6.5.1钢纤维混凝土用于桥梁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增强时,混凝 土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宜考虑 钢纤维的有利影响。钢纤维的增强效应,可按第3.3节规定结合 公路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的 要求考虑 6.5.2桥梁伸缩缝或台背接缝处缝两侧可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加 强,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F40,钢纤维体积率不应小 于0.60%。 6.5.3桥梁的混凝土铺装层(包括整平层与垫层),采用钢纤维 混凝土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应根据桥面的使用条件、 当地气候条件、桥梁结构对桥面构造的要求和钢纤维混凝土的性 能,宜为60mm~100mm。有特殊需要时可适当减薄,但不得小 于60mm 2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F40,钢纤维体积率宜 为0.45%~0.60%。重载交通桥梁的混凝土铺装钢纤维体积率 宜取0.60%。 3跨径较小、上部结构刚度较大的中/轻载交通桥梁,钢纤 维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内可不设钢筋网
6.6.1当桥梁构件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时,其配合比工作性能应 根据构件浇筑成型要求确定。结构构件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混 凝土成型不得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桥面板和桥面铺装层宜 采用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应采用平面振捣器、梁式振平装
置振捣。 6.6.2钢纤维混凝土构件浇筑应连续分层加料振动,一次浇筑 完成。每层加料厚度宜控制在200mm~300mm,投料高度不宜 大于500mm。加料后振动,直到钢纤维混凝土表面泛浆并无气泡 逸出为止。桥面板和桥面铺装层应整层连续加料振动,一次浇筑 完成。
7.1.1钢纤维混凝土可用于下列建筑地面: 一般建筑的室内及室外地面 特种机械作业,对抗裂、抗冲击、耐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地面。 3需要在较大范围内不设接缝的建筑地面。 4 用普通混凝土不能满足地面堆载要求的建筑地面。 有特殊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 6其他有特殊设计要求,需要用钢纤维混凝土的建筑地面。 7.1.2 建筑地面可分为: 1按使用位置分类:室内地面和室外地面。 2按重要性分类:一级重要建筑地面、二级普通建筑地面和 三级次要建筑地面。 7.1.3钢纤维混凝土建筑地面设计除应满足本章规定外,尚应 满足现行有关建筑地面和建筑地基规范规定, 7.1.4钢纤维混凝土建筑地面施工与验收应符合《建筑地面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的规定
7.2.1建筑地面钢纤维混凝土垫层、面层结构安全等级及重要 性系数应按表7.2.1确定,
7.2.2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F30,对于无缝地面, 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取CF35或CF40。 7.2.3钢纤维混凝土建筑地面钢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25%。 7.2.4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可按第3.3.3条确定。 7.2.5当地基采用压实填土时,地基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2, 地基顶面当量变形模量不宜小于30MPa,基层顶面当量变形模量 不宜小于80MPa。对于无缝地坪,地基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4,地基顶面当量变形模量不宜小于40MPa,基层顶面当量变 形模量不宜小于100MPa
7.3.1建筑地面钢纤维混凝土垫层、面层结构可采用极限承载 力理论设计,其破坏准则为结构层底和层顶形成环状或弧形破裂 圈。在地面结构不允许出现裂缝时,应采用弹性理论设计。 7.3.2采用极限承载力理论设计的钢纤维混凝土垫层、面层结 构极限状态方程如式(7.3.2)所示:
Y, (G+ Q.Q. )≤I
式中: 持久荷载设计值; Q. 项可变荷载设计值; 一 铺面结构设计重要性系数,按表7.2.1确定; YG 持久荷载分项系数,荷载基本组合取1.2,短期组合 取 1. 0 ;
Q 7项可变向载分项系数,向载基本组合取1.4,短期组 合取1,变温荷载取1.0; SQ 搬运或装卸以及车轮起、刹车的动力系数,宜取1.1~ 1.2; 钢纤维混凝土垫层、面层结构极限承载力,与垫层、面 层结构、板块尺寸,荷载位置和尺寸有关,按附录B.3 确定。 3.3采用弹性理论设计的钢纤维混凝土垫层、面层结构的极 状态方程如式(7.3.3)所示:
7, (afg +ZYoPaia,)≤ Jt
式中: 持久荷载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荷载应力; Q :项可变荷载Q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荷载应力; Y 铺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系数,按表7.2.1确定; YG 持久荷载分项系数,荷载基本组合取1.2,短期组合 取1.0; 7Q 项可变荷载分项系数,荷载基本组合取1.4,短期组 合取1.0,变温荷载取1.0; ?Q 搬运或装卸以及车轮启动、刹车的动力系数,宜取1.1~ 1.2; m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 7.3.4建筑地面持久荷载有均布面荷载、条形荷载、块状堆货荷 载(货架荷载),可变荷载有车辆、装卸机械的轮轴载和室外太阳 福射引起变温荷载 .3.5按弹性理论计算各种荷载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荷载应 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均布面荷载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应力按附录B.2.9 角定。 条形荷载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应力按附录B.2.8确定。
近似按附录B.2.6中集装箱堆箱荷载计算确定。 4车辆、装卸机械的轮轴载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应力可近 以按附录B.2.6中流动机械荷载计算确定 5室外太阳辐射引起变温荷载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应力 可近似按附录B.4中温度应力计算确定
近似按附录B.2.6中集装箱堆箱荷载计算确定。 4车辆、装卸机械的轮轴载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应力可近 以按附录B.2.6中流动机械荷载计算确定 5室外太阳辐射引起变温荷载引起的垫层、面层结构应力 可近似按附录B.4中温度应力计算确定
7.4建筑地面板构造设计
7.4.1建筑地面构造可分为假缝、施工缝和胀缝。各种构造缝
,4.1建筑地面构造可分为假缝、施 工缝和胀缝。各种构造缝 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假缝可纵向和横向垂直设置在板中,宜为结构的柱网间 距,分缝长宽比不宜大于1.5。室外地坪的假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2非连续浇筑的钢纤维混凝土建筑地面间应设置施工缝 施工缝间应采用传力杆。传力杆宜为光圆钢筋,最小长度宜为 100mm,最大间距宜为300mm,最小直径宜为16mm。传力杆 端应采用套管或蘸沥青。应保证假缝切割位置与施工缝位置 致,避免出现双缝现象。 3胀缝宽度不得小于10mm。当建筑地面长度大于150m, 宜在板长中间设置胀缝。在墙、柱及其他有单独基础的结构物周 边应设置胀缝。胀缝沿板厚度方向断开设计,缝内可填充弹性 材料。 7.4.2 不规则面板加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板角小于90°时,在板角位置应加强配置钢筋或钢 筋网片。可采用斜向上下配置钢筋,长度为1000mm,直径为 8mm,间距为20mm,至少3对。
筋网片。可采用斜向上下配置钢筋,长度为1000mm,直径为 8mm,间距为20mm,至少3对。 2管沟在面板以下横穿地坪时,在面板上层应增配钢筋网 加强,可采用直径为8mm~10mm,纵横向间距为150mm~ 200mm的钢筋网片加强。
3建筑地面中设置雨水口或检查井时,应在雨水口或检查 井四周设置胀缝,使地面板块与其隔离,并在其四周设钢筋或钢 筋网片加强。钢筋或钢筋网片的配置要求同上。
1500m~2000m设置带传力杆的伸缩缝。地坪板块分仓形状宜 内正方形或长方形,长宽比不宜大于1.3,分仓区尺寸不宜大于 15mX45m 7.5.2位于柱边、墙边和其他结构周边的无缝地面板,应设钢筋 或钢筋网片加强。钢筋或钢筋网片的配置要求可按第7.4.2条 执行。 7.5.3应设置墙边分隔缝并保证足够的设置宽度。为保证柱或 则墙不约束混凝土板的变形,分隔缝的宽度宜设置为 5mm~20mm 7.5.4浇筑前,应在地基上层铺设两层聚乙烯防水薄膜,薄膜厚 度不宜小于0.2mm,搭接长度不宜小于200mm。当地基土为碎 石垫层时,可用水泥砂浆抹平后再铺薄膜。 .5.5无缝建筑地面的钢纤维掺量应大于分缝建筑地面,或采 用不同类型钢纤维及合成纤维组成的混合纤维混凝土
8.1.1钢纤维混凝土道面可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航空运 输机场现浇混凝土道面工程,尤其适用下列场合: 1为提高原有道面承载能力,在原有道面上加铺混凝土面 层工程, 2需局部补强加固之处,如弯道的不规则板、灯座、各种井 的孔口周围板、排水沟盖板等。 3易发生不均勾沉陷的不良地基,地基或基、垫层等必须处 理的特殊部位,如埋设排水、通信沟管的现浇混凝土面层。 8.1.2钢纤维混凝土道面设计除应遵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 民航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规范》MH/T5004的规定 8.1.3钢纤维混凝土道面施工与验收应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 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施工技术规范》MH5006的规定
6.2.1钢纤维混捞 4.5MPa;飞行区等级指标Ⅱ为C、D、E的机场,弯拉强度设计值 不得低于5.0MPa。 8.2.2钢纤维混凝土道面的钢纤维体积率采用0.50%~ 1.00%,飞行区指标II为A、B时,不低于0.50%;飞行区指标Ⅱ 为C、D、E、F时,不低于0.70% 8.2.3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应采用28d龄期实测弯拉 一36
强度85分位值。在缺乏实测条件及初步设计时,可按第3.3.3 条设计, 8.2.4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泊松比可取基体混凝土弯 拉弹性模量、泊松比。
强度85分位值。在缺乏实测条件及初步设计时,可按第3.3.3 条设计, 8.2.4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泊松比可取基体混凝土弯 拉弹性模量、泊松比。
8.3道面结构及分块
8.3道面结构及分块
式中:V 代表机型荷载重复作用次数; V 对应代表机型的钢纤维混凝土铺面结构容许作用次 数,按第8.3.2条确定; 第:种飞机的累计作用次数; Ne.. 对应第:种飞机的钢纤维混凝土铺面结构容许作用 次数,按第8.3.2条确定。
N:=(1 +82,)10 (14 0 +16.1
式中:入 钢纤维含量特征值; 某种(第种)飞机在临界荷位产生的荷载应力,临界 荷位按第8.3.3条确定,荷载应力按第8.3.4条 确定; 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设计值 8.3.3飞机在临界荷位或位于道面板的纵边边缘中部,或位于 横边边缘中部,取飞机主起落架位在上述两处时产生的道面板荷
载应力的大者。 3.3.4飞机主起落架在混凝土道面临界荷位处的荷载应力,可 采用文克勒地基上单层薄板力学模型的解析解或有限元方法求 解,也可采用《民航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规范》MH/T5004 中的板边弯矩影响图,用轮印覆盖数格子的方法求解,见附录 B.2。 8.3.5新建道面钢纤维混凝土板的厚度,飞行区指标IⅡI为A、B 时,厚度不宜小于180mm;飞行区指标Ⅱ为C、D、E、F时,厚度不 宜小于220mm,且不宜小于普通混凝土板厚度的80%。 8.3.6旧混凝土道面上补强加铺钢纤维混凝土面板厚度按差额 厚度补足法确定,《民航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设计规范》MH/T 5004规定按旧混凝土道面结构完好情况,选用部分结合式或隔离 式两种加铺层形式。当选用部分结合式,飞行区指标Ⅱ为C、D、 E、F时,钢纤维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选用隔离式,飞 行区指标Ⅱ为C、D时,钢纤维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飞行区指标II为E、F时,钢纤维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宜小 于200mm。 8.3.7钢纤维混凝土道面板平面尺寸宜采用矩形,矩形板板宽 宜取4m~5m,板宽与板长之比宜为1:1~1:1.5,最大板长不 得大于10m。 8.3.8钢纤维混凝土道面板的纵向缩缝、施工缝,横向缩缝、胀 逢、施工缝设置与普通混凝土道面的相同。缩缝的锯切深度宜为 /3小/4。传力杆直径可减小一个等级 8.3.9钢纤维混凝土可代替补强钢筋用于角隅、非规则板、灯座 和各类井孔口周围的补强。不加设局部补强钢筋时,钢纤维体积 率不小于0.60%。
9.1.1钢纤维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应依据所属工程类别分别符 合现行有关混凝土构件设计规范规定。 .1.2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落度宜为40mm~90mm。 9.1.3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率宜为0.50%~0.80%,特 殊构件可大于0.80%
9.2.1原材料、构配件及产品进厂时,应按批次检查原材料质量 证明文件、材料外观、规格(等级)、生产批次(日期)等,并应按相 关标准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9.2.2钢纤维进场时,应按附录A规定抽取试样做外形、尺寸, 抗拉强度和弯折性能试验
9.3.1预制构件浇筑成型前,应对模具、隔离剂涂刷、钢筋成品 (骨架)质量、保护层控制措施、预留孔道、配件和埋件等逐项进行 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9.3.2预制构件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合物工作性能应根据产品类 别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钢纤维混凝土成型应采用与工艺相适 应的振捣方式:
9.4.1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养护与普通混凝土构件养护相同。 9.4.2预制构件可根据需要选择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养护, 或采用蒸汽养护、电加热养护等养护方式。 9.4.3采用蒸汽养护时,在专项工艺方案中应明确预制构件静 停时间、升温速度、恒温时最高温度、恒温时间及降温速度等参 40
9.4.1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养护与普通混凝土构件养护相同。
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全部浇捣完毕后静停时间不宜少于2h。 2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5℃/h。 3恒温时最高温度不宜超过55℃,恒温时间不宜少于3h。 4 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9.4.4预制构件采用蒸汽养护时,构件出模时的温度与外界温 度相差不宜超过20℃
9.5.1对钢纤维混凝土构件成品,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 检验项目包括构件外观质量、规格尺寸和结构性能。 9.5.2应对拌合物中钢纤维含量进行抽检。对钢纤维混凝土拌 合物中钢纤维含量试验应采用水洗法。
10地铁、隧道和其他地下箱形结构
10.1.1对于地铁、隧道等现浇地下结构顶板和其他现浇地下箱 形结构,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时可按本章规定设计。 10.1.2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除应满足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的相关规定
10.2.1地铁车站、隧道等地下箱形结构顶板混凝土容易发生应 力集中部位(如大开孔等),应采用钢纤维作为局部增强材料以提 高顶板混凝土的抗裂、抗弯拉强度等性能指标。 10.2.2处于冻融、氯化物、化学腐蚀环境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的 也下室、地下游泳池或水池结构混凝土中,宜掺加钢纤维以提高 结构的抗裂、抗渗性能 10.2.3结构顶板开孔或变截面及其他相关结构采用的钢纤维 混凝土,应符合第3章的相关规定。 10.2.4道路隧道等地下箱形结构底板混凝土,尤其邻变形缝位 置底板及铺装层的修补混凝土,宜采用钢纤维混凝土。 10.2.5盾构法隧道混凝土管片可采用钢纤维作为混凝土抗裂 增强材料,部分取代钢筋
10.2.1地铁车站、隧道等地下箱形结构顶板混凝土容易发生应 力集中部位(如大开孔等),应采用钢纤维作为局部增强材料以提 高顶板混凝土的抗裂、抗弯拉强度等性能指标。 10.2.2处于冻融、氯化物、化学腐蚀环境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的 也下室、地下游泳池或水池结构混凝土中,宜掺加钢纤维以提高 结构的抗裂、抗渗性能 10.2.3结构顶板开孔或变截面及其他相关结构采用的钢纤维 混凝土,应符合第3章的相关规定。 10.2.4道路隧道等地下箱形结构底板混凝土,尤其邻变形缝位 置底板及铺装层的修补混凝土,宜采用钢纤维混凝土。 10.2.5盾构法隧道混凝土管片可采用钢纤维作为混凝土抗裂 增强材料,部分取代钢筋
10.3.1 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F30,并按设计要求取 值,且胶凝材料用量不少于320kg/m。 10.3.2当结构顶板变截面或开设方孔(面积≥5m×5m的正方 形孔或面积≥24m长方形孔)、圆孔(面积≥26m)时,在变截面 或开孔周围的顶板应采用钢纤维混凝土 10.3.3地下箱形结构顶板开孔段的钢纤维掺加量宜通过钢纤 维水泥砂浆快速抗裂试验,比较不同掺量的抗裂效果(裂缝总长 变、宽度、深度等),并根据对钢纤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 比较不同掺量条件下,抗弯折等指标的提高,从而对相应的钢纤 维掺量予以选定。 10.3.4地下结构顶板开孔段的钢纤维添加范围,宜接缝间现浇混 疑土区段,钢纤维体积率宜为0.6%~1.0%。其中在同一区段间可 以采用单位体积等量的纤维,也可采用由近及远掺量递减方式。 10.3.5处于冻融、氯化物、化学腐蚀环境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的 地下室、地下游泳池或水池结构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率宜为 0.6%,有特殊要求部位钢纤维体积率可增至0.8%。 10.3.6在结构顶板靠近路面(间距小于300mm)时,应根据钢纤 维混凝土相关的疲劳方程计算掺量与疲劳强度提高的关系,设计 顶板钢纤维混凝土。
10.4.1当盾构隧道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管片,钢纤维作为抗裂增 韧材料时,通过混凝土冲击韧性试验及混凝土抗裂试验确认钢纤 维掺量。 0.4.2当盾构隧道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管片,钢纤维部分取代钢
筋时,除应按《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执行外,尚应 通过管片结构受力计算和试验确定钢纤维掺量。 10.4.3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制作除应符合第9章的相关要求 外,尚应符合《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GB/T22082的规定。
10.5.1对于允许大型货车、集装箱车通过的城市公路隧道及其他 地下通道,尤其在设计纵向坡度大于3%的过江隧道时,其道路混 疑土路面宜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掺量参照第5章相应条文。 10.5.2当地下结构位于河道下方且地下结构的顶板直接为河 道结构硬河床时,地下结构顶板混凝土及顶板防水层上的CF3C 昆凝土保护罩面应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其中地下结构顶板(即河 末)混凝土钢纤维体积率为0.4%,CF30混凝土保护罩面钢纤维 体积率为0.6%
L0.6施工及质量检验
10.6.1钢纤维混凝土采用的水泥、水、骨料、掺合料、外加剂以 及其他相关材料,应满足现行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所适用的原材料 规范要求。 10.6.2拌制钢纤维混凝土所掺加的各类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外 加剂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地铁设 计规范》GB50157、《混凝土外加剂》GB50119、《轨道交通及隧道 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技术规范》DG/TJ08一2128中 的有关规定。 10.6.3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质量检验除应满足《预制混凝土衬 砌管片》GB/T22082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 则技术标准》CJJ/T164的规定
附录A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技术要求
A.1原料材质、化学成分
1.1原料材质、化学成分
表面自然发蓝,外弧面光滑,内弧面粗糙,径向扭曲,两端有 锚固端。 A.2.2尺寸及允许偏差 1长度:32.0mm±2.0mm;宽度:2.6mm±1.2mm;每个验 收批次随机抽取10根外形合格的钢纤维,用精度不小于0.02mm 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其合格率不应低于90%。 2长径比35~45。 3径向扭曲角度不小于20° 4形状合格率不低于85%。每个验收批随机取样100g,逐 根检查其形状,不符合出厂形状规定的,视为不合格,其重量不大
1长度:32.0mm±2.0mm;宽度:2.6mm±1.2mm;每个验 收批次随机抽取10根外形合格的钢纤维,用精度不小于0.02mm 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其合格率不应低于90%。 2长径比35~45。 3径向扭曲角度不小于20° 4形状合格率不低于85%。每个验收批随机取样100g,逐 根检查其形状,不符合出厂形状规定的,视为不合格,其重量不大
于受检样品重量的15%
于受检样品重量的15%
每个验收批次随机抽取步 形和尺寸合格的10根钢纤维,按《钢纤维混凝土》JG/T472进行 抗拉强度试验。抗拉强度按式(A.2.3)计算,受检样本抗拉强度 平均值不得低于规定值,最小值不得低于规定值的90%。 m=Timax/A (A. 2. 3)
平均值不得低于规定值工程标准规范范本,最小值不得低于规定值的90%。 /st=Fimax/ Asf (A.2.3) 式中: 钢纤维抗拉强度; Fmax 单根钢纤维抗拉试验的最大拉伸荷载(N); Asf一 钢纤维截面公称面积(mm)
式中:sft 下 mx 单根钢纤维抗拉试验的最大拉伸荷载(N); 钢纤维截面公称面积(mm)
应能承受一次弯折不断裂。每批产品应随机抽取外形和尺 寸合格的10根钢纤维,将其围绕直径3mm的圆钢棒用手向纤维 粗糙面方向弯折90°10根试样中至少应有9根不折断。
应能承受一次弯折不断裂。每批产品应随机抽取外形和
A.3.1钢纤维表面不得粘混有油污和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泥砂 浆粘结的杂质。 4.3.2钢纤维内含有的粘连片、铁屑及杂质的总重量不应超过 钢纤维重量的1%。每批随机取样5kg,用人工挑栋并称重计算。
A.4.1每5t或少于5t的同规格钢纤维为一个验收批,按附录 A.1~A.3的规定检验验收, A.4.2在检验中某项或多项要求不合格时,可加倍取样进行重 检并按附录A.1要求做化学成分检验。如复核合格,可确定该产 品合格;复核不合格,则确定该产品不合格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录B钢纤维混凝土铺面结构 荷载和温度应力计算
等的荷载根据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荷载和静态或拟静态荷载两类 车辆、装卸机械、飞机的轮轴载属前者;装卸机械的支腿、支板,集 装箱、货架的箱脚荷载等属后者 B.1.2流动荷载的临界荷位,对于钢纤维混凝土铺面结构弹性 开裂破坏位于纵缝边缘中部,或横缝边缘中部,对于刚塑性或弹 性极限承载力位于角隅或板边缘。静态荷载的作用状况分两种, 种是作用位置随机任意且重复率难统计,如装卸机械的支腿、 支板荷载,取最不利位置的纵缝边缘中部为其临界荷位;另一种 定点作用的,如集装箱、货架的箱脚荷载。 B.1.3现行各类混凝土铺面设计规范或标准中,混凝土铺面结 均的力学模型有三种:一是文克勒地基上单层薄板;二是文克勒 地基上双层板,双层板层间竖向受压连接,受拉脱开,水平向无摩 且;三是基于刚塑性或弹塑性理论的地基板极限承载力分析法 它主要适用于定点荷载场合
B.2混凝土铺面荷载应力计算
....- 型钢标准
- 相关专题: 混凝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