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113-2019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由两侧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土、保温层组 成;预制外叶墙板及保温层通过连接件与预制内叶墙板连接,预 制内叶墙板与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土通过桁架钢筋连接、整体受力, 预制外叶墙板不参与叠合受力,仅作为施工时的一侧模板及保温 层的外保护板(图2.1.4)。
图2.1.4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
1一预制外叶墙板;2一预制内叶墙板;3一保温层; 4一桁架钢筋:5一连接件
土壤标准2. 1. 5 桁架钢筋truss rebar
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以及连系的腹杆钢筋焊接而 成(图2.1.5),设置在叠合剪力墙中连接两侧预制板或叠合楼板 中连接预制混凝土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2.1.6连接件connection
图2.1.5桁架钢筋
将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中预制外叶墙板和保温层与预制内叶 墙板连接成一体的连接器件,一般采用纤维增强材料或者不锈钢 材料。
2.1.7结合面jointsurface
预制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交接面。
2. 2. 1 材料力学性能
2. 2. 2 作用和作用效应
N一轴向力设计值; Vwi—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处剪力设计值。
A、A,一一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钢筋截面积; b—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br、bw一一叠合剪力墙截面厚度; lae—一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截面有效高度; Ho 单片墙高度; l。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ti一 内叶板厚度; t2 后浇部分厚度; 保温层厚度; 3 t4一一外叶板厚度; 4 水平接缝高度
YRE 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 2. 5 其 他
T一一结构第一平动或平动为主的自振周期(基本自振周期) T一一结构第一扭转振动或扭转振动为主的自振周期
3.0.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 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除 本标准特殊规定外,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还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JGJ1的基本要求。
3.0.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设计应加强建筑、
备、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协调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 装全过程,统筹考虑材料性能、加工工艺、运输限制、吊装能力 等要求。
标准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建筑和部品部件 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3.0.4本标准中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不适用于
力墙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高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 构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力墙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高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 构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 度之比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 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30%的剪力墙结构。
1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2预制构件的连接位置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3 预制构件的连接应传力可靠、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且构 造简单、施工方便。 4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应考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徐变 等不利影响,宜适当增加配筋
.0.6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的预制构件应符合
1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化、标准化要求。 2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安装部位、制作方法、施工精度 及质量控制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尺寸公差。 3应满足制作、运输、存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 3.0.7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不适用于非承重外墙,其保温层设 计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四川省居住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等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的预制外叶墙板与预制内叶墙板以及中
.0.8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非承重隔墙宜采用轻
板,且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并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 变形要求
3.0.9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
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
3.0.10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宜实现全装修,装修宜与结 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和建造。 3.0.1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昆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GB/T50476的规定
4.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4.1.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4.1.3叠合剪力墙的混凝土应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规定。
4.2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
4.2.1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 规定。
4.2.3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
作。预制构件脱模、翻转、吊装及临时支撑用内埋式螺母或内理 式吊杆及配套吊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等相关规定。
技术规程》JGJ256的有关规定
4.2.5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钢材、螺栓、钢筋以及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混凝 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以及 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
4.2.6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中连接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非金属连接件时,应为耐碱材料;采用金属连接件 时,应有可靠的阻断热桥措施和防腐蚀措施。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连接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的有 关规定,并进行专项设计。
4.3.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
1密封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 胶》JC/T881的规定,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 的有关规定。 2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填充材料、背衬材料等具有相容性 密封胶尚应具有防水、防火、耐候、防霉变及附着能力等性能。 3密封胶的背衬材料宜选用聚乙烯塑料棒或发泡氯丁橡
胶,聚乙烯塑料棒直径不应小于缝宽的1.5倍。
胶,聚乙烯塑科棒直径不应小于缝觉的1.5倍。 4.3.2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中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不宜大 于0.04W/(m·K),体积比吸水率不宜大于0.3%,燃烧性能不 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 中B级要求。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双面叠合剪力墙等构件的耐 火极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 关规定。
5.1.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应满足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使 用维护要求。
5.1.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窗
比、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居住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中设计建筑所在相应地区的节能要 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GB50189中设计建筑所在相应地区的节能要求。 5.1.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5.1.4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比、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 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中设计建筑所在相应地区的 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 标准》GB50189中设计建筑所在相应地区的节能要求。
5.1.4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5.2.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和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工业 化住宅设计模数协调标准》DBJ51/T064的有关规定。设计宜按 照建筑模数制的要求,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设计方法实现
等尺寸应根据结构受力、建筑类型、使用功能、部品部件生产与 施工等要求确定
5.3 平面、立面设计
5.3.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天开间天进深的布置方式。 2 平面形状布置宜简单、规则。 3 设备与管线宜集中设置,并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 4当采用集成厨房和集成卫浴时,其平面尺寸宜满足标 化集成厨房及集成卫浴的要求
4当采用集成厨房和集成卫浴时,其平面尺寸宜满足标准 化集成厨房及集成卫浴的要求。 5.3.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的竖向设计宜规则、均匀 避免有过大的外挑。
5.3.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的竖向设计宜规则、均匀, 避免有过大的外挑
5.3.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的竖向设计宜规则、均匀,
5.3.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
1外墙、阳台板、空调板、外窗、遮阳设施及装饰等部品 部件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宜通过建筑体量、材质肌理 色彩等变化,形成半富多样的立面效果,立面线条不宜复杂。 3预制混凝土外墙的装饰面宜采用清水混凝土、装饰混凝 土、免抹灰涂料、反打面砖等耐久性强、不易污染的建筑材料。 4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件,门窗洞口平面位置和尺寸应满 结构受力和预制构件生产的要求,门窗框宜采用预装法。当采 用后装法安装门窗框时,宜采用预理附框的方法
5.4.1外墙板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缝位置宜与建筑立面分格相对应,外墙板立面拼缝不 宜形成倒T形缝。 2外墙板的接缝构造应安全可靠,满足施工安装与使用维 护的要求。 3接缝宽度和接缝材料应根据外墙板材料、立面分格、结 构层间位移、温度变形等因素综合确定,所选用的接缝材料及构 造应满足防水、防渗、抗裂、耐久等要求,接缝材料应与外墙板 具有相容性。 4宜避免接缝跨越防火分区;当接缝跨越防火分区时,接 缝室内侧应采用耐火材料封堵。 5接缝处以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处应设置防止形成热桥的 构造措施,
5.4.2外墙板接缝处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用构造防水、材料防水相结合 的防排水设计,竖缝宜采用平口或槽口构造,水平缝宜采用企口 构造。 2当板缝空腔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密封构造
1设备与管线系统应采用集成化和标准化设计,优化管线 布局,减少平面交叉,连接尽量减少接头,提高集成度、施工精
度和效率。 2强弱电井、水暖井、风井及相应设备,应统一集中设置 在公共区域。 3设备管线穿越叠合楼板和墙体时,应米取防水、防火、 隔声、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4设备管线设计的预留预理应不影响结构性能,不得在预 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开洞等,穿越楼板管线较多且集中的区 域可米用现浇楼板。 5设备和管线的基础、支架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 6设备管线接口应避开预制构件受力较大部位和节点连接 区域。 5.5.2设备管线与主体结构不分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管线设计应满足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强 电、弱电及智能化、给排水、消防、暖通空调、电梯系统等使用 运行、维护和维修要求。 2预制墙板应进行建筑电气、给排水、天然气、暖通空调 等管线的预留预理设计。 3预理于预制墙板内的竖向电气管线,应保持安全距离。 4竖向管线宜集中布置,并应满足维护更换的要求。 5强弱电水平套管可布置在叠合楼板的后浇层;预理管线 较密集区域且实施布线较困难的楼板宜全现浇。 6设备管道穿越楼板时,应有防水、防火、隔声、密封措 施,管道宜采用预埋件或管卡等予以固定。
度和效率。 2强弱电井、水暖并、风并及相应设备,应统一集中设置 在公共区域。 3设备管线穿越叠合楼板和墙体时,应采取防水、防火、 隔声、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4设备管线设计的预留预理应不影响结构性能,不得在预 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开洞等,穿越楼板管线较多且集中的区 或可米用现浇楼板。 5设备和管线的基础、支架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 6设备管线接口应避开预制构件受力较大部位和节点连接 区域。
5.5.2设备管线与主体结构不分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管线设计应满足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强 电、弱电及智能化、给排水、消防、暖通空调、电梯系统等使用 运行、维护和维修要求。 2预制墙板应进行建筑电气、给排水、天然气、暖通空调 等管线的预留预理设计。 3预理于预制墙板内的竖向电气管线,应保持安全距离。 4竖向管线宜集中布置,并应满足维护更换的要求。 5强弱电水平套管可布置在叠合楼板的后浇层;预理管线 较密集区域且实施布线较困难的楼板宜全现浇。 6设备管道穿越楼板时,应有防水、防火、隔声、密封措 施,管道宜采用预埋件或管卡等予以固定
7墙面预留安装电气设备的洞口,应满足结构功能、隔声 及防火设计要求。 8强电、弱电预埋管线需采用较小角度折线布置时,应在 折弯点设置转接盒。
1排水系统宜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并结合房间净高、楼板 跨度、设备管线等因素合理确定降板高度、降板范围等。 2排水管道穿过叠合楼板宜采用预留孔,设置止水环并进 行二次封堵。 3吊顶、楼地面架空层内给排水管线与其他管线应综合设 计,确保其中的给水、排水及消防管水平及竖向布置合理。 4给水及热水管道宜采用分水器技术。
5.5.4电气与智能化设备管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区域的照明、火灾报警及联动、安防监控、网络覆 盖等预理管线,竖向主管线宜沿强、弱电管井桥架敷设,水平管 线敷设在楼板架空层、垫层、吊顶内。 2配电箱不宜在预制构件内布置。 3边缘构件内布置防雷引下线的钢筋,应在构件接缝处作 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应明显标记。 4防雷接地设计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的规定执行,附属在外墙的金属管道、栏杆、门窗等较 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时,应与相关预制构件内部的金属件 连接成为电气通路。
5.5.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与天
1通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和《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JGJ/T309的有关规定。 2集中采暖的循环管、集中太阳能热水竖管宜管井内布置。 3采暖系统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时,采暖管应在叠合楼 板找平层以上或者架空层内敷设。 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管道穿过叠合剪力墙时 宜预留套管。
6.1.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6.1.1
.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6. 舰定。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适用
1.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 2的规定。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 屋顶部分)。
6.1.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 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
按表6.1.3确定。其他特殊场地类别下的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对抗震措施进行 调整的规定
表6.1.3丙类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
6.1.4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 系数YRE应按表6.1.4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组合时,承载力抗震 调整系数YRe应取1.0。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Ye应取1.0
表6.1.4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A
6.2.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应符合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剪力墙,且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 相差过大。 2剪力墙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自下到上宜连续布置, 避免层间侧向刚度突变。 3剪力墙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 肢和连梁,避免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布置;抗震等级为 、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应采用错洞墙,结构全高 不应米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 4剪力墙的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各墙段高度与长度之比 不宜小于3。 5电梯井、楼梯间等部位宜采用现浇剪力墙。 6.2.2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 应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 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 振周期Ti之比,不应大于0.85。 6.2.3当楼面梁与叠合剪力墙在平面外单侧连接时,应至少采 取以下措施之一来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单面预制叠合剪力墙的不利 影响: 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墙的厚度不宜小 于梁的截面宽度。 2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叠合墙 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扶壁柱 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3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叠合墙、梁相交处设置暗柱:
6.2.3当楼面梁与叠合剪力墙在平面外单侧连接时,应
暗柱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墙的厚度,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加2倍 墙厚;暗柱按计算确定配筋。 6.2.4高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室应米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2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剪力 墙,叠合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体总高度的1/10 和底部两层的较大值
暗柱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墙的厚度,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 墙厚;暗柱按计算确定配筋
6.2.5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
1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 2房屋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和8度分别每增加高 度5m、4m、3m,宜加宽20mm。 6.2.6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 符合本标准抗震缝的最小宽度要求,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 50m。当采用有效地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影响的构造措 施和施工措施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6.3.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
6.3.2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
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
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 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
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 于 1.5 kN /m2,
6.3.4在叠合剪力墙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时,应按《建筑
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等国家现行标准验算混凝土浇 两侧预制墙板的承载力、变形以及施工稳定性。浇筑混凝 侧预制墙板的作用的标准值应乘以1.2的动力系数。
6.3.5进行叠合楼板后浇混凝土施工阶段验算时,叠合楼板的 施工活荷载取值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且不宜小于 1.5 kN/m
6.4.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
6.4.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
墙时,现浇剪力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宜乘以不小于 1.1的放大系数。
4.4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应考虑现浇楼板和叠合楼 梁刚度的增加作用,中梁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1.3~2.0的 系数,边梁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0~1.5的增大系数。
6.4.4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应考虑现浇楼板和叠合楼板
6.4.5按照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
高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 之比不宜大于1/1100,多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楼层层 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大于1/1200。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验算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规定执行。
6.5.2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与主体结 构可靠连接。
6.5.2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与主体结
6.5.3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与预埋吊件、临时支撑
件不宜兼用;当兼用时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范本,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工况要求。预制构 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4 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人构件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 0mm。
7.1.1叠合剪力墙的墙肢厚度不应小于200mm,内、外
7.1.1叠合剪力墙的墙肢厚度不应小于200mm,内、外叶预制 墙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图7.1.1)。对于双面叠合剪力墙,中 部后浇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00mm;对于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 后浇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50mm。预制混凝土与后浇混凝土的 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墙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预制 墙板中钢筋位于中间空腔一侧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b)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
(a)双面叠合剪力墙 (b)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
锅炉标准规范范本图7.1.1叠合剪力墙构造示意
7.1.2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仅适用于建筑外围护承
其预制内、外叶墙板间应通过连接件进行可靠连接。连接件应进 行专项设计,并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相关专题: 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