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BC 00018-2019 中国人民银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

  • Q/PBC 00018-2019  中国人民银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954.3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1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intelligent cabling management syste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intelligent cabling management system

    一套完整的软硬件整合系统,通过对电子配线设备端口连接属性的实时监测,实现对布线系统和 备连接状态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的智能化管理

    停机条件stop condition

    主机房和辅助区的空调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电线电缆标准,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停机要 求。

    求。 3.20 静电泄放electrostaticleakage 带电体上的静电电荷通过带电体内部或其表面等途径,部分或全部消失的 3.21 保护性接地 protectiveearthing 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为目的的接地。 3.22 功能性接地 functional earthing 用于保证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正确地实现设备(系统)功能的接地。 3.23 接地线earthingconductor 从接地端子或接地汇集排至接地极的连接导体。 3.24 电气间隙 clearance 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 3.25 爬电距离 creepagedistance 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 3.26 等电位联结带bondingbar 将等电位联结网格、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 位联结的金属带。

    等电位联结导体bondingconductor

    等电位联结导体bondingconductor

    导电性物体连接到接地汇集排、等电位联结带或

    浪通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

    无浪涌时呈现高阻抗,但随浪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的一种浪涌保护器,文称 浪涌保护器。

    水利用效率waterusageeffectiveness(w)

    表征机房水利用效率,其数值为机房内所有用水设备消耗的总水量与所有电子信息设备 能之比。

    自动转换开关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ATS)

    自动转换开关automatictransfer switch(ATS)

    用于监测电源电路,能将一个或几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至另一个电源的电器,通常是机 械式结构。

    用于监测电源电路,能将一个或几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至另一个电源的电器, 子电路式结构。

    不断电源系统 uninterruptiblepower system(UPs) 由变流器、开关和储能装置组合构成的系统,在输入电源正常和故障时,输出交流或直流 定时间内,维持对负载供电的连续性

    模块化机房modularroom

    中国人民银行机房按机构层级设置、机房功能定位和业务重要程度划分为I、IⅡI、II、IV级。 总行生产机房、总行直属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中承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业务连续性等级为三级及以 上电子信息系统的生产机房,划分为I级。 总行同城、异地灾备机房,总行直属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中承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业务连续性等级 为三级及以上电子信息系统的同城、异地灾备机房,划分为I级或ⅡI级。 总行直属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中承载业务连续性等级为三级以下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含生产机房: 司城、异地灾备机房),划分为Ⅱ级、III级或IV级。总行和总行直属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中承载关键信息 基础设施或业务连续性等级为三级及以上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不应低于Ⅱ级。 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生产机房划分 为I级,同城、异地灾备机房,划分为II级或IⅢI级。 地市(州)中心支行机房划分为Ⅲ级。 县(市)支行机房划分为IV级。 机房等级划分见表1

    以下条款如未明确指定机房等级,则适用于各

    机房设计指标包括供配电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电磁屏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等方面。为进一步保障安全生产,设计指标在参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的基 度提升了供配电系统和机房专用空调的设计要求,见表2。

    表2机房设计重要指标

    注:供配电系统中发电机不做容错要求,

    4.2.2机房建设相关资质要求可参考附录A。

    4.2.2机房建设相关资质要求可参考附录A。

    5.1.1建筑物选址需满足以下要求及表3要求

    5.1.1建筑物选址需满足以下要求及表3要求

    a)电力供给应充足可靠,通信应快速畅通,交通应便捷。 b 自然环境应清洁,环境温度应有利于节约能源。 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d 应远离火灾、水灾、潮湿、低洼、地震、落雷、重盐害、鼠虫害等灾害隐患区域。 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f 应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g 采用水蒸发冷却方式制冷的机房,水源应充足。 I级机房不宜建在住宅小区和商业区内。 II级及以上机房不宜建在公共停车库的正上方。 新建1Ⅱ级及以上机房首层建筑完成面,应高出当地洪水百年重现期水位线1.0m以上,并应高出 室外地坪最少0.6m。

    5.1.2同城或异地灾备机房建筑物需满足建筑物选址条件及表4要求。

    5.1.2同城或异地灾备机房建筑物需满足建筑物选址条件及表4要求。

    表4灾备机房建筑物选址

    5.1.35.1.1一5.1.2要求如无法满足,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有关设施的安全可靠性

    水患及空调系统室外设备的安装位置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经济比较。 5.2.2机房应尽量设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的中下部楼层,不宜设在顶层或地下室。 5.2.3采用机房专用空调的机房,应考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 5.2.4村 机房不宜选择在建筑物主管路(上下水管、燃气管)附近。 5.2.5II级及以上机房不宜选择在用水区域的垂直毗邻下方或车库的垂直毗邻上方。 5.2.6机房不宜选择在厨房、食堂等用火区域的相邻楼层。 5.2.7 I级及以上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疏散通道位于两端的楼层。 5.2.8机房宜选择在靠近建筑物强电井和弱电井的位置

    机房的组成应根据系统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宜由主机房、支持区、辅助区、行政管 功能区组成。各级机房的功能分区设置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机房功能分区设置基本要求

    规模从设备数量、机柜数量、主机房使用面积等

    5.4.3机柜数量由放置于机柜内的1T设备数量及单机柜设计功率确定,综合考场地条件、成本投人、 运行能效等因素,宜对低密度区域、中密度区域、高密度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具体要求如下: a)单机柜设计功率根据放置于机柜内的IT设备数量、单台IT设备额定功率进行测算,计算公式 如下:

    P=>"(P,×n:),单位:kW

    单机柜设计功率; P一一放置于机柜内的单台IT设备额定功率; n一一单机柜内设备数量; ;一一使用系数,取值0.5~0.7。 b 低密度机房区域为平均单机柜设计功率P<3kW的区域;中密度机房区域为平均单机柜设计功 率3kW≤P<5kW的区域;高密度机房区域为平均单机柜设计功率P≥5kW的区域。 5.4.4主机房使用面积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数量、外形尺寸和布置方式确定,并应预留今后业务发 展需要的使用面积。主机房使用面积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A一一主机房使用面积(m); S一一单台机柜、大型电子信息设备和列头柜等设备占用面积(m/台),可取2.0m/台~4.0mi 台; N一一主机房内所有机柜、大型电子信息设备和列头柜等设备的总台数。 5.4.5主机房使用面积宜参考表6

    表6主机房使用面积要求

    5.4.6机房其他区域使用面积

    b)行政管理区的使用面积可按4m/人~7㎡/人计算, c)II级及以上机房应设置监控室、值班室,可设置休息室和更衣间。更衣间的面积可按最大班人 数的1m/人3m/人计算。

    5.5.1机房内的各类设备应根据设计进行合理布置,应满足系统运行、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和安全、 设备和物料运输、设备散热、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2IⅡI级及以上机房容错系统中相互备用的关键设备应布置在不同的物理隔间,相互备用的主要 沿不同路径敷设。

    5.5.3当机柜内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冷却方式,且机柜自身结构未采用封闭冷风通道或封闭热 风通道方式时,机柜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方式。

    5.5.4机房通道及机柜间距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机房通道及机柜间距

    5.5.5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布置在有隔断的单独

    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布置在有隔断的单独区域内。

    5.5.6为加强气流组织管理,热风通道宜指向机房专用空调的回风口,并尽可能缩短热风回流至空调 的路径。

    6.1温度、湿度及空气粒子浓度

    1.1机房环境不得结露,机房内的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粒子浓度等主要环境指标 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还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8机房环境主要指标

    6.2噪声、电磁于扰、振动

    声、电磁于扰、振动等主要指标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机房环境噪声、电磁王扰、振动指标

    7.1.1建筑物结构应满足表10的要求。改建的机房应根据荷载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并应符合GB50023 的有关规定。经抗震鉴定后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建筑,应按GB50367、JGJ116和JGJ145的有关规定 进行加固。

    表10建筑物结构基本指标

    7.1.2机房结构和机房荷载要求如下!

    7.1.2.1机房结构的一般规定如下:

    a)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 主体结构宜采用大空间及大跨度柱网,不宜采用内 墙承重体系,变形缝不宜穿过主机房。 b)主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管线安装、通风及消防要求确定。新建机房时,主机房净高不宜 小于3.0m,采用上走线时不宜小于3.2m。 c)大型机电设备(如大功率柴油发电机、大功率水冷冷冻机组)间所在层净高不宜小于6.0m

    d)I级及以上机房设有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和维护要 求。当管线需穿越楼层时,宜设置技术竖井。强电竖井与弱电竖井应分开设置。 e)气体灭火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不宜低于1200Pa

    7.1.2.2机房荷载要求见表11

    a)ⅡI级及以上机房宜单独设置人员出入口和设备、材料出入口。 b)机房通道的宽度及门的尺寸应满足设备和材料的运输要求,建筑物入口至主机房的通道净宽不 应小于1.5m。 c)当需要运输设备时,主机房门的净宽不宜小于1.2m,净高不宜小于2.2m;防火疏散门的净宽不 应小于1.4m,当通道的宽度及门的尺寸不能满足设备和材料的运输要求时,应设置设备出入口。 d)I级和II级机房载物电梯的载重及轿厢尺寸大小应充分考虑电子信息设备的搬运要求。 e)I级和II级机房应有与载物电梯相通的设备通道,如通道内存在高度差,则需设置适合大型设 备进出机房的斜坡,以满足设备运输要求。

    7.2.1机房室内装修设计选用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50222的有关规定。机房顶棚和墙面装修材料 的燃烧性能应达到A级。 7.2.2机房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 变形小、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 作为面层。 7.2.3机房吊顶应选用防火、吸音性能好、抗腐蚀的材料,并易于拆装。采用金属材料吊顶时应采取

    7.2.3机房吊顶应选用防火、吸音性能好、抗腐蚀的材料,并易于拆装。采用金属材料吊 防静电接地措施。机房顶面应进行防尘处理。

    2.4机房内墙壁和顶棚的装修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 沙凹凸面,室内色调淡雅柔和。

    7.2.5主机房地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当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综合 布线和空调送风要求确定,并应符合表12规定。当活动地板下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时,活动地板下的 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电缆布线,又 作为空调静压箱时,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应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楼板或地面 应采取保温、防潮措施,一层地面垫层宜配筋,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活动地板安装时应加装金 属限位带。重要设备区域可采取特殊抗震措施

    表12机房活动地板铺设主要指标

    7.2.6「窗、墙壁、地(楼)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均应采取密团措施。对所有穿越隔墙、楼板、外 墙的管道和线槽,在墙体开孔处应实施防尘、防鼠、防火封堵措施。 7.2.7消防分区之间的门应为防火门,防火门应符合GB12955的规定。门框金属结构应采取防静电接 地措施。 7.2.8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7.2.9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漫溢和渗漏。 7.2.10技术夹层的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当采用轻质构造顶棚做技术夹层时,宜设置检修通 道或检修口。

    7.2.6门窗、墙壁、地(楼)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均应采取密闭措施。对所有穿越隔墙、 墙的管道和线槽,在墙体开孔处应实施防尘、防鼠、防火封堵措施。 7.2.7消防分区之间的门应为防火门,防火门应符合GB12955的规定。门框金属结构应采取 地措施。

    7.2.9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漫溢和渗漏。 7.2.10技术夹层的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当采用轻质构造顶棚做技术夹层时,宜设 道或检修口。

    11当主机房顶板采用碳纤维加固时, 应采用聚合物砂浆内衬钢丝网对碳纤维进行保护

    7.3.1机房的建筑气候分区和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GB50189的规定。当主机房与外围护结构相邻 时,对应部分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根据全年动态能耗分析情况确定最优值。 7.3.2机房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外墙、屋面热桥部 立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7.3.3IⅢI级及以上主机房不宜设置外窗。当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密闭、遮阳措施。外窗的气密性不应 低于GB/T7106规定的8级要求,遮阳系数按GB50189确定。当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7.3.4机房专用空调制冷区域与外围区域间的隔墙及房顶、地面应做好保温措施。 7.3.5新建机房时应考虑电能利用效率(PUE)、水利用效率(WUE)等设计指标

    3.1.1机房市电接入基本要求见表13。1级机房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并应设置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宜 采用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也可采用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当正常电源发生 故障时,备用电源应能承担机房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用电负荷。 双重电源应来自两个不同变电所。

    表13机房市电接入基本要求

    8. 1. 2电压选择

    8.1.2.1接入电压等级规定如下:

    机房的高压变配电系统电压需综合考虑用电容量、用电设备特性、供电距离、供电线路的回路 素。高压系统标称电压和最高电压值可参考表14。

    表14高压系统标称电压和最高电压值

    8.1.2.2送电能力规定如下:

    不同电压、线路的送电容量和供电距离参考表15。送电能力除满足送电容量、供电距离要求外,还 需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相关规定。

    表15不同电压、线路种类的送电能力

    3.1.3主结线及电气选择规定如下

    a)不同电源电压等级的主结线形式应满足国家有关供配电要求,详见附求B。 b)当不同电源接入配电系统时,接入开关与供电电源网络之间应设置电气联锁设备,为防止并网 运行宜具备机械联锁功能;与变配电室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形式不同时,电源接入开关的选择应 满足切换条件。

    8.1.5电压为0.4kV、10kV、35kV配电装置室内,宜留有适当数量的相应配电装置的备 系统尚应留有适当数量的备用回路

    8.1.5电压为0.4kV、10kV、35kV配电装置室内, U.4K 系统尚应留有适当数量的备用回路 06亦压服醒器应统全主16的规定

    8.1.6变压器配置应符合表16的规定。互为2N的变压器应物理隔离放置。变压器应留有适 量。

    表16变压器基本配置

    表17防护外壳与墙壁(门)净距离

    表18变压器防护外壳距离(多台)

    市政图纸、图集8.2.1低压配电基本要求

    低压配电基本要求如下: a)II级及以上机房配电线路应由不同路径敷设至用电设备

    2.2.1配电设备内的空开应统一按“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规则编号。配电柜内的空气开关 灯、按钮、旋转开关等操作、控制及指示元器件下方必须有清晰牢固的标签框和机打标签

    配电设备内的空开应统一按“自上而下、自左而石”的规则编号。配电柜内的空气开关、指 钮、旋转开关等操作、控制及指示元器件下方必须有清晰牢固的标签框和机打标签。 配电柜中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符合以

    8.2.2.2配电柜中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符合以 下要求:

    3.2.2.2配电柜中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符合以

    a)单相电源电路在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3mm。 b)三相电源电路在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8mm。 c)单相电源电路爬电距离的最小值≥4mm。 d)三相电源电路爬电距离的最小值≥14mm。

    路桥设计、计算b)三相电源电路在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8mm。 c)单相电源电路爬电距离的最小值≥4mm。 d)三相电源电路爬电距离的最小值≥14mm

    ....
  • 电子标准
  • 相关专题: 电子信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