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289-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 CECS289-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26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2.2 作用、效应与抗力

    墙体的横(受剪)截面面积; H。 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 L 砌块实际长度; e—一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 h一一矩形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或墙体厚度

    2. 2. 4 计算系数

    发电机标准规范范本块形折减系数; P 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 一墙体的高厚比。 β

    3材料和砌体的计算指标3.1般规定3. 1.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长度不得有正误差,其负误差不应大于4.0mm。3.1.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得有未切割面,切割面不得残留切割渣屑。3.1.3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p可按表3.1.3采用。表3.1.3蒸压加气混凝士干密度p(kg/m)干体积密度等级B06B07B08(强度等级)(A5.0)(A5.0、A7.5)(A7.5、A10.0)干体积密度6257258253.1.4蒸压加气混凝土劈压比不应小于表3.1.4限值的要求;表3.1.4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劈压比限值强度等级A5.0A7.5劈压比0.120.103.1.5用于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士砌体强度的专用砌筑砂浆,应进行研究性试验并通过相应技术鉴定。3.1.6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应符合表3.1.6的要求。表3.1.6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适用条件抗冻指标质量损失(%)强度损失(%)夏热冬暖地区F15夏热冬冷地区F25≤5≤ 25寒冷地区F35严寒地区F50注:F15、F25、F35、F50分别指冻融循环15次、25次、35次、50次。

    3.1.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碳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3.1.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碳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3.1.8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3.2.1蒸压加气混凝土出釜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应 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 3.2.2蒸压加气混凝土气干状态的劈拉强度标准值、劈拉强度 设计值应按表 3. 2. 2 采用。

    3.2.2蒸压加气混凝土气干状态的劈拉强度标准值、劈拉强度

    压加气混凝士壁拉强度标准值(

    当砌块高度小于250mm且不小于200mm、长度大于600mm 时,其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块形折减系数C,C值应按 3. 3. 1式计算。

    式中:H 砌块高度(mm);

    H C = 0. 01 X <

    砌块实际长度(mm)

    3.3.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和配筋砌体的自重按加气混凝

    4.1.1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 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4.1.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 计,并应有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4.1.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和结构构件的设计使用年 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确定

    4.2.1下列情况不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建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 长期处于浸水和有化学侵蚀作用的墙体; 3 表面温度经常处于80℃以上的承重墙体: 4 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4.2.27 承重墙体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高度不应小于200mm。 4.2.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应预先进行排块设计。每楼层 的排块高度与层高的高差,宜由现浇混凝土构件调整。 4.2.4承重墙体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5.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或Ma5.0。 4.2.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宜采用专用砂浆。 4.2.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筋砌体的钢筋宜采用HPB300级

    4.2.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宜采用薄灰缝砌体。 4.2.8承重墙体房屋宜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承重结构,层高不宜大 于3.6m,横墙间距不宜大于4.5m,纵、横墙宜对齐贯通。 4.2.9梁端下应设有刚性混凝土垫块或圈梁

    4.2.8承重墙体房屋宜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承重结构,层高不宜大

    4.3.1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4.3.1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e一一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 h一一矩形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 4.3.2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Φ,应根据构件计算高厚比β和 截面相对偏心距e/h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确定。构件高厚比β 安公式(4,3,2)计算,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e,按荷载设计值计算, 且不应超过0.5y。其中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方向截面边 缘的距离。

    计规范》GB50003的相关规定采用; T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计算边长。矩形截面取墙 厚h;T形截面可近似取3.5i,i为截面回转半径;当 轴心受压时为截面较小边长; Yg灰缝厚度影响修正系数,当灰缝厚度大于 5mm时, 取1.1;当灰缝厚度不大于5mm时,s取1.0。 体沿通缝抗受剪的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4.3.3砌体沿通缝抗受剪

    4. 3.3 砌体沿通缝抗受剪白

    V≤(f, + 0. 15g)A

    f一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6。——永久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平均压应力。 4.3.4梁端设有刚性垫块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按下式验算:

    4.3.4梁端设有刚性垫块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按下式验算:

    N.+N< f . A

    4.4.1墙体的高厚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墙体的高厚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4.4.2条采用; Lβ]—墙体的允许高厚比,按表4.4.1采用。 当墙高H大于或等于相邻横墙间的距离S时,应按计算高度 H。=0.6S验算高厚比。

    表 4.4.1墙体的允许高厚比[值

    式中:b.一一在宽度 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 S一一相邻横墙之间的距离。 当按公式(4.4.2)算得的μ.值小于0.7时,仍采用0.7。 4.4.3承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为1.2m: 2 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1.2m; 3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为1.2m。 4.4.5 非抗震设防区房屋应在下列部位设置构造柱: 1 房屋外墙的阳角、阴角部位: 2 楼梯间墙的四角; 3 墙高大于500mm的女儿墙,构造柱简距不宜大于3m,且 与屋盖圈梁连接。

    4.4.6非抗震设防区房屋应在下列部位的内、外墙设置圈梁:

    4.4.7非抗震设防区房屋,圈梁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 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50mm;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240mm,纵向钢筋 不应少于4根直径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 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应先砌墙后浇柱,且墙柱连 接面体应预留马牙糕

    4.4.7非抗震设防区房屋,圈梁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 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50mm;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240mm,纵向钢筋 不应少于4根直径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 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应先砌墙后浇柱,且墙柱连 接面砌体应预留马牙槎。 4.4.8支承梁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墙段,梁下应设置刚性 混凝土梁垫;当设有圈梁时,梁垫应与圈梁整浇。 4.4.9多层房屋的底层墙体每皮水平灰缝内、顶层墙体每二皮水 平灰缝内及其它各层墙体每三皮水平灰缝内,应通长配置2根直 径为4mm、横向分布钢筋筋间距不大于600mm的点焊钢筋网片 (图 4. 4. 9)

    平灰缝内及其它各层墙体每三皮水平灰缝内,应通长配置2根直 径为4mm、横向分布钢筋筋间距不大于600mm的点焊钢筋网片 (图 4. 4. 9)

    (c)纵墙与横墙连接

    图4.4.9点焊钢筋网片布置与连接

    4.4.10楼、屋面的承重结构构件应与墙或圈梁有可靠连接。 4.4.11承重墙体门、窗洞口的过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或蒸 压加气混凝土预制过梁,过梁每侧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 4.4.12墙体与墙体交接处,应沿墙高每两皮的水平灰缝内设置 不少于2根直径为4mm的拉结钢筋,其伸入墙体内的长度不应小 于1m

    5.1.1外墙保温饰面层为非薄抹灰时,应控制饰面自重累积作用 产生的变形。 5.1.2建筑物温度和变形集中敏感区域的墙体宜采用配筋砌体, 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05%。 5.1.3外墙洞口周边应采取有效防渗漏措施。 5.1.4在墙体局部开洞及不利墙垛部位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如增设混凝土边框或周部配筋等)。 5.1.5对外墙的混凝土圈梁、构造柱及墙与基础交接处等易产生 “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构造措施

    5.1.1外墙保温饰面层为非薄抹灰时,应控制饰面自重累积作用 产生的变形。 5.1.2建筑物温度和变形集中敏感区域的墙体宜采用配筋砌体, 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05%。

    5.2.1外廊式砌体结构较长(一般L≥40m),且外廊为现浇钢筋 混凝土梁板式结构时,宜沿外廊混凝土板每隔15m~20m设置变 形缝。

    5.2.2软土及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应根据工程场地的具体情

    5.2.2软土及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应根据工程场地的具体情 况,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地基处理。 5.2.3底层墙体应采取下列措施。

    1易受碰撞底层外墙面及门窗洞口等应有防冲击措施; 2承重外墙窗台板下及下皮砖的水平灰缝,应通长设置2根 直径4mm、横向分布钢筋间距不大于600mm的点焊钢筋网片。

    5.2.4顶层墙体应采取下列措施:

    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 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或突出屋顶的外墙 (如水箱间、楼梯间等)隔开,其缝宽不应小于30mm,并填塞弹性 防水嵌缝膏料; 3现浇钢筋混凝土檐口板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间距不宜 大于12m,并用柔性嵌缝材料填实。屋面保温层应覆盖全部檐 口; 4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时,应沿内外纵拉通 阖梁高度宜不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小于4根直径10mm钢筋; 5顶层山墙、端部两开间范围的内外纵墙及横墙交接处设置 抗裂构造柱,温差较大的地区宜在端部两开间的墙门窗洞口两侧 设抗裂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3m; 6加气混凝土砌块女儿墙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 5.2.5采用预制窗台板时,预制窗台板不得嵌入墙内。 5.2.6窗台下安放散热器的窗肚墙处,宜在砌体每皮水平灰缝中 设置2根直径4mm、横筋间距不大于600mm的点焊钢筋网片,其 伸人窗间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400mm。

    5.2.7阳台悬挑梁宜只承受本楼层重力作用。

    6结构抗震设计6.1一般规定6.1.1抗震设防区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构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规定外,尚应按本章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6.1.2抗震设防区,以横墙或纵横墙承重为主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房屋,房屋总层数和总高度不应大于表6.1.2的规定。表6.1.2房屋总层数和总高度限值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78砌块强度等级0.05g0.10g0.15g0.20g0.30g(于密度等级)高度高度高度高度高度层数层数层数层数层数(m)(m)(m)(m)(m)A5.0(B06、B07)16165134131053A7.5(B07、B08)19619616516513注:承重墙体的砌块厚度不应小于240mm。6.1.3多层房屋的最大高宽比,6、7度抗震设防区不宜大于2.5;8度抗震设防区不宜大于2.06.1.4多层房屋墙体的阳角处不得布置转角窗。6.1.53蒸压加气混凝土块砌体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应大于3m,并应与屋盖圈梁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连接。6.1.6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1立面高差在6m以上;:15:

    2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相差悬殊。 6.1.7防震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房 屋的高度确定,宜采用70mm~100mm。 6.1.8烟道、风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截面被削弱时,应对墙 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应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肉及出屋面的烟 窗。

    6.1.9抗震设防区承重墙,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砌

    1设防烈度为6或7度时,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A5.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或Ma5.0; 2设防烈度为8度时,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7.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或Ma5.0。 5.1.10抗震设防区纵墙及承重横墙应采用水平配筋砌体,其钢 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防烈度为7度时,配筋率不应小于0.05%; 2设防烈度为8度时,配筋率不应小于0.075%。 6.1.11薄灰缝配筋砌体,当采用直径为6mm的纵向钢筋时,布 筋前应在砌块的铺浆面预镂布筋沟槽,沟槽的横截面尺寸不宜小 于180mmX1800mm。

    6.2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

    6.2.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建筑结构的两个 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各方向 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5.2.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地震计算可采

    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6.2.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地震计算可采 用底部剪力法。水平地震作用(图6.2.2)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 定:

    用底部剪力法。水平地震作用(图6.2.2)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 定

    Fek αmaxGeal

    G,H ; F. FEk ZG,H;

    代中:FEk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本规范第6.2.3条 规定确定; G一一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 载代表值,多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一一一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G;—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i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 规范第6.2.4条规定确定; HH: 分别为质点讠、i的计算高度

    图6.2.2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

    6.2.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 6.2.3采用

    6.2.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 6.2.3

    表6.2.3水平地底彩响系数最大值

    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计算地震作用时,多层房屋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 自重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

    系数应按表6.2.4采用。

    表 6. 2. 4 组合值系数

    6.2.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可选择承载面积 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6.2.6房屋山墙截面剪力设计值应取其分配地震剪力的1.2倍 采用。 6.2.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 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抗侧力等效刚度的确定应 符合下列规定:

    符合下列规定: 1墙段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考虑剪切变形; 2高宽比不大于 4且不小于 1时,应同时考虑弯曲和剪切变 形; 3高宽比大于4时,可不考虑刚度。 5.2.8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V<.4(f.5. + fyp,)A YRE

    A——墙体的横截面面积。

    表6.2.8砌体强度的正压力影响系数七

    应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压

    6.3.1当墙体抗震配筋构造与本规范构造要求及墙体裂缝控制

    下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1内横墙为板底圈梁,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120mm: 2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时,一般外墙为高位圈梁 圈梁高度应为板底圈梁高度、坐浆厚度与楼板高度之和;与山墙相 接楼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圈梁应与楼板整浇; 3圈梁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10mm,设防烈度为 6度或7度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设防烈度为8度时箍筋 间距不应大于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6.3.3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蒸压加气混凝士砌块砌体结构构造柱设置要求

    6.3.4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240mm,纵向钢筋 不应少于4根直径12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应先砌墙后浇柱,耳墙柱连接面砌体应预留 马牙槎。

    6.3.6圈梁与构造柱交接处应整体现浇,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伸入 基础圈梁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00mm。 6.3.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承重墙体的内墙 与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两皮的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根直 径为4mm的拉结钢筋,其伸人墙体内的直线长度不应小于1m。 6.3.8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楼、屋盖宜采用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时,板与 板、板与圈梁应相互拉结

    .9楼梯间墙体尚应符合下

    1顶层楼梯间墙体应墙高设置2根直径6mm通长钢筋和 直径4mm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直径4mm 的点焊钢筋网片。6度及 6 度以下时,每隔两皮设置;7、8 度时,每

    皮均应设置; 2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度时不应采用 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人墙体的 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抗震设防区,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 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人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5钢筋混凝土休息平台梁的支撑端应设构造柱,构造柱与休 息平台梁应整浇; 6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 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两皮设置2根直径6mm通长钢筋或 直径4mm点焊钢筋网片。

    7.1.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1.1.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和现行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 的有关规定。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和现行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 的有关规定。 7.1.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施工控制等级不应低于B级。 7.1.3进人现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除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外 尚应对砌块强度进行复检,待合格后方可使用。 7.1.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出釜之日起,宜放置10d后方可出 厂。储藏、运输及施工过程中,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7.1.5工程升工前,应根据施工图要求、材料特点、气候环境及现 场条件,制定墙体的施工方案

    尚应对砌块强度进行复检,待合格后方可使用。 7.1.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出釜之日起,宜放置10d后方可出 。储藏、运输及施工过程中,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7.1.5工程升工前,应根据施工图要求、材料特点、气候环境及现 场条件,制定墙体的施工方案。

    7.2.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装卸时应轻装轻卸,堆放场地应坚 买、平坦、干燥,并尽量靠近砌筑现场,尽量避免制品多次搬运。 7.2.2蒸压加气混凝士砌块应按规格、等级分别码垛堆放,堆垛 高度不宜超过2m,堆垛上应设标志。砌块表面应保持洁净,未加 包装的块材堆垛应保持通风良好并应有遮雨措施。 7.2.3现场配制砂浆,应预先进行试配;专用砂浆,应预先试配并 松三

    7.3.1基础、地下室、暖气沟及潮湿部位不应用蒸压力

    础、地下室、暖气沟及潮湿部位不应用蒸压加气混凝土

    1砌筑薄灰缝砌体前,应清除砌块预镂布筋沟槽内的渣屑, 并在沟槽内坐浆后布置钢筋; 2应从外墙转角处或定位处开始砌筑; 3内、外墙应同时砌筑,纵、横墙应交错搭接。墙体的临时间 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上下皮应错缝砌筑,搭接长度不得小 于块长的三分之一,当砌块长度小于300毫米时,其搭接长度不得 小于块长二分之一; 5砌筑时如需临时间断,应砌成斜槎,斜槎的投影长度不得 小于高度的2/3,与斜槎交接的后砌墙,灰缝应饱满密实,砌块之 间粘结良好; 6不得撬动和碰撞已砌筑好的砌体,否则应清除原有的砌筑 砂浆重新砌筑

    水深度宜为8mm,采用专用砂浆则砌筑面不须浇水、浸湿。垂直 灰缝应用夹板挡缝后,将缝隙填塞严实。

    7.3.9普通砂浆的稠度宜为70mm~100mm。

    7.3.11固定门、窗用的带有孔洞砌块,宜采用预先

    7.3.12不得在墙上横向镂槽。竖向镂槽其深度应小于墙厚1/3无损检测标准规范范本

    7.3.12不得在墙上横向镂槽。竖向镂槽其深度应小于墙厚1/3, 在槽内理设管线应与墙体有构造接措施,并用混合砂浆填补,列 表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加强。 7.3.13混凝土构件(圈梁、构造柱)外贴的薄型块,应预先置于模 板内侧使其作为外模板的一部分,应加强该部位混凝土的振捣。 7.3.14专用砂浆应严格按相应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搅拌。 7.3.15砌体灰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满铺砂浆;当采用普 通砂浆时,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5%,垂直灰缝的砂 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当采用专用砂浆时,灰缝的砂浆饱满度 不得低于90%; 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普通砂浆的灰缝厚度不宜大 于15mm,所理设的钢筋网片或拉结筋必须放置在砂浆层中,不得 有露筋现象。 7.3.16正常施工条件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每日筑高度 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7.3.17凡穿墙或附墙管道的接口(如管道之间的接口、管道与洁 具、设备的接口),应严格防止渗水、漏水。 7.3.18墙体砌筑后,外墙要做好防雨遮盖,避免雨水直接冲淋墙 面。 7.3.19冬期施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 积》IGL104的有关规定

    7.4.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体的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和《建筑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厂104

    电镀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士砌块砌体

    ECS 289 : 201

    ....
  • 相关专题: 砌体结构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