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214-2017 煤炭工业露天矿边坡工程监测规范.pdf

  • GB51214-2017 煤炭工业露天矿边坡工程监测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31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天采场内由台阶平盘和台阶坡面

    边坡(帮)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2. 1. 7 T下作帮

    slope angle

    园林养护管理working slope

    由正在开采的台阶组成的边帮

    2. 1.8 非工作帮

    由已结束开采的台阶部分组成的达

    露天采场内剥离的表士、岩层和不进行回收的矿物

    delormation monitoring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边坡岩土体与其上建(构) 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

    一定时期内进行周期性的或实时的监测,并进行变形分析的过 程。

    2. 1. 12滑坡监测

    landslidemonitor

    对滑动的岩土体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滑坡体周界等按周期 进行的测量及变形分析工作

    为测定露天煤矿采场与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的变形监 测

    2. 1. 14 水平位移监测

    测量边坡体平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量,开结合相天影响因系 进行变形分析的工作

    2. 1. 15 垂直位移监测

    测量边坡体在垂直方向随时间的变化量,开结合相天影响因 素进行变形分析的工作。

    2. 1.16 裂缝监测

    crackmonitoring

    对边坡体及影响范围内出现裂缝的宽度、长度、走问及具变化 等进行的测量

    2. 1. 17 应力测量

    2. 1. 18 ±体测斜

    soilbodyinclinationcheck

    使用测斜仪测量边坡土体不同深度水平位移大小和万向的测 量工作

    datum point

    在变形测量中,作为测量工作基点及变形观测点起算依据日 稳定可靠的控制点

    2. 1. 21 变形监测基准网

    由基准点、校核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的定期复测的测量控 制网。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组成的按一定周期对边坡体 进行重复观测而建立的观测网

    2. 1.24检测周期

    在单位时间内观测点水平或垂直位移变化的大小

    monitoringperiod

    皮进行监测时,相邻两次监测时间的

    observation period

    deformation velocity

    prewarningvalue

    在变形允许值范围内,根据边坡的变形敏感程度,以允许值 定比例计算的或直接给定的警示值

    2. 1.27卫星定位法测量

    GNSS survey

    利用卫星定位接收机并结合相关软件系统用快速获取边坡体 的变形数据的测量的方法

    ning survey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按周期对边坡体进行扫描,结合相关车 件系统获取边坡体的变形信息的测量方法

    2.1.29全站仪监测系统

    2.1.29全站仪监测系统

    采用具有智能识别功能的全站仪和专用软件,对边坡体实理 无人值守自动连续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报警和图表输出等白 技术系统

    2.1.30位移量曲线图

    根据变形观测结果绘制的以纵、横坐标表示位移量与时间关 系的曲线图

    3.1.1露关煤矿边坡工程监测工作应坚持“综合监测、科学分析、 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则。并应遵循“定人、定时、定设备” 的三固定方针。

    3.1.1露关煤矿边坡工程监测工作应坚持“综合监测、科学分析

    3.1.2露天煤矿进行剥采前,应编制边坡工程监测方案

    3.2监测工作等级划分

    注:1边坡高度按现行国家标准《露天煤矿岩土T程勘察规范》G1B50778有关规 定划分。 2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按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规定确定。 3 露天煤矿生产规模按现行国家标准《煤炭.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 行关规定划分

    注.排十场基底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按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规定确定。

    3.2.3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阶段可根据边坡工程监测时间节 点,按表 3. 2. 3 划分

    3.2.3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阶段可根据边坡工程监测时

    ,按表3.2.3划分

    表3.2.3边坡工程监测阶段划分

    注:边坡工程监测阶段,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778有关规定划分

    3.2.4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工作等级,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

    3.2.4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工作等级,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 级和边坡工程监测阶段,按表3.2.4划分

    级和边坡工程监测阶段,按表3.2.4划分

    3.3.1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应根据边坡工程监测工作 等级,并综合考虑边坡工程实际监测需求,分别进行边坡巡视监 测、变形监测、应力监测、地下水监测、爆破振动监测与其他监测 等。

    4露天矿采场边坡工程监

    .1.1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工程监测应根据边坡工程地质复杂程 度、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工程监测等级、变形特点和控制要求等选 泽边坡工程监测内容与方法。 .1.2 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工程监测,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巡查巡视; 2 变形监测; 3 应力监测; 4 地下水监测; 5 其他监测。 亚减产 学左采空区等空洞时,应监测已

    4.1.1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工程监测应根据边坡工程地质复杂程 度、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工程监测等级、变形特点和控制要求等选 择边坡工程监测内容与方法

    4.1.3当露天煤矿采场边坡之下存在采空区等空洞时,应监测已

    有采空区对露天煤矿采场边坡的影响;当露天煤矿由露大开 入井工开采时,应监测井工开采对露天煤矿采场已有边坡的

    4.2露天矿采场边坡工程监测

    4.2.1在露天煤矿采场边坡逐渐形成过程中,应在边坡巡视监测 的同时,实时进行地质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1组成边坡土层部分的土类、分布状态、含水情况、物理力学 性质等; 2组成边坡岩层(岩体)部分的岩石特征、软弱结构层(面)的 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接触关系、接触面的特征及产状等; 3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类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曲、节理和 裂隙等的性质、产状、发育方向及程度、裂隙带宽度与分布密度及 充填物等;

    4松散层及风化岩石的岩性、次生矿物、岩石破碎程度、与坚 硬岩石的接触关系及接触面特征等; 5构成边坡体的煤层、煤层顶板及底板的产状、位置、厚度、 结构以及强度; 6对已有滑坡,应描述滑坡体的位置、分布范围及滑落时间 骨动方向、滑落面产状及边坡渗水情况等; 7边坡顶面是否存在已有地面裂缝或出现新的地面裂缝;若 发现地面裂缝,应描述地面裂缝的形态、产状及发育情况等; 8边坡底脚是否出现底鼓隆起变形现象,若出现,应描述底 鼓隆起的分布形态及发育情况等

    应进行变形监测,监测点布直直符合本 规范附录B第B.0.1条规定,监测方法应按本规范第7章有关规 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露天煤矿地表最终境界线以外200m内,应建立地表变 形和地下变形的永久监测网,其监测线、点布置数量,应根据露关 煤矿边坡走向长度、边坡区段的重要性和可实现情况确定。但监 测线不应少于3条,每条监测线上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每个监 测分区不应少于5个监测点。地下变形监测孔深应达到预想滑动 面(层)以下5m~10m,孔径宜为108mm~200mm; 2在采掘场到界边坡上,应建立永久监测网。监测线应根据 边坡长度、现场实际条件布设,其间距宜为200m400m,但不宜 少于3条线;监测线上的监测点间距宜为30m~50m;监测周期应 根据地表变形和地下变形的情况确定。在降雨期间或当变形速度 加剧时,应增加监测频率,并应及时提交监测报告; 3对出现地表和地下变形或地质构造复杂、稳定性较差的重 要边坡,应建立地表和地下变形的监测系统。地表和地下监测线 的数量,应根据地表和地下变形区的范围确定,但不应少于3条, 每条线上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

    4.2.3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工程应力监测项目.应根据边坡工程!

    测工作等级及边坡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力监测方法应符合 本规范第8章有关规定

    4.2.4露天煤矿应进行降雨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并应符合

    4.2.4露天煤矿应进行降雨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开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在边坡工程设计阶段,降雨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资料 可收集利用已有水文地质资料; 2在露天煤矿建设阶段,露天矿采场边坡与地下水疏干系统 会逐步形成,地下水监测网应逐步建立; 3在露天煤矿开采生产阶段,露天矿边坡端帮与地下水疏干 系统会进一步形成并完善,地下水监测工作应进人常态化管理; 4露天煤矿采场边坡的地下水监测项目,可根据露天煤矿的 已有资料、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进一步选择 地下水监测方法应按本规范第9章有关规定执行; 5降水量监测方法应按本规范第10.3节规定执行。 4.2.5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宜进行爆破震动监测,其监测方法应符 合本规范第10.5节的有关规定。 4.2.6当气温对露天煤矿采场边坡稳定性构成影响时,宜监测影 响区域内的气温,监测方法应按本规范第10.4节的规定执行。 4.2.7当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工程监测进入Ⅱ监测阶段后期时,可 采用遥测装置进行自动化监测。自动化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11 章有关规定。 4.2.8距离露天煤矿采场边坡较近的重要建(构)筑物以及运输 道路等应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具体要求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变形测量规范》JTJ8有关规定执行。 4.2.9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工程监测范围,应包括采场边坡体与采 掘场地表境界线以外的影响区,应按本规范附录C第C.0.1条确 定。影响区宽度L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采深度小于200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最大开采深度; 2开采深度大于或等于200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00m。

    4.2.6当气温对露天煤矿采场边坡稳定性构成影响时,

    4.2.7当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工程监测进入Ⅱ监测阶段后期时,可 采用遥测装置进行自动化监测。自动化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11 章有关规定。

    4.2.8距离露天煤矿采场边坡较近的重要建(构)筑物以及

    4.2.9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工程监测范围,应包括采场边坡体与采

    开采深度小于200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最大开采深度; 2 开采深度大于或等于200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00m。

    5.1.1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工程监测工作应根据排土场基底工 程地质复杂程度、水文地质条件、排弃方式、剥离物构成、安全等 级、监测阶段、变形特点和控制要求等选择边坡监测内容与方法。 5.1.2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工程监测,宜包括下列内容:

    5.1.2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工程监测,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巡查巡视; 2 变形监测; 地表水监测; 4 地下水监测: 5 泥石流监测; 6 其他监测。 5.1.3 当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之下存在采空区时,应监测已有采 空区对排土场边坡的影响

    5.2排土场边坡工程监测

    5.2.1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工程应结合边坡巡视进行地质调查 与资料收集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1构成排土场边坡基底地层的岩、土特征,地层结构及分布 产状等; 2构成排土场边坡的排弃物料成分,岩、土比例,粒度大小、 排弃方式以及排弃速度等; 3排土场边坡各台阶及边坡顶面沉陷裂缝的走向、长度、宽 度、深度以及发展速率等; 4对于软基底排土场,应重点调查排土场边坡底脚是否出现

    底鼓隆起现象,若发现底鼓隆起现象,应描述底鼓隆起的条带分布走向、长度和宽度等。5.2.2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变形监测点布置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第B.0.2条规定,监测方法应按本规范第7章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距离村镇、公路、铁路、河流较近的排土场边坡段,应建立地表变形和地下变形的永久监测网;2监测线、孔布置数量,应根据排土场边坡的走向长度、边坡区段的重要性和可实现情况确定。但监测线不应少于3条,每条监测线上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5.2.3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工程应力监测,宜监测堆积排弃物土压力与排土场基底应力的变化,应力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有关规定。5.2.4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的地下水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排土场工程设计阶段,地下水监测资料可收集利用已有水文地质资料;2在露天矿排土场初期阶段,地下水监测网应逐步形成并完善;3在露天矿生产阶段,排土场边坡会逐渐堆积形成,地下水监测工作应进入常态化管理,监测方法应按本规范第9章有关规定执行。5.2.5存在泥石流隐患的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应进行泥石流监测,泥石流分类可参照本规范附录D.2执行;监测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有关规定执行。5.2.6距离排土场边坡坡脚较近的重要建筑物应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具体要求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TJ8执行。5.2.71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工程监测范围,应包括排土场排弃物:15:

    堆积边坡、排土场边坡坡顶及坡脚影响区,应按本规范附录C第 C.0.2条确定。边坡坡顶影响区宽度L,不宜小于排土场边坡高 度的1.0倍;边坡坡脚影响区宽度L不宜小于排土场边坡高度的 1.5倍。

    5.1.1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制,应综合考虑监测边坡 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爆破、周边环境条件、边坡轮廓、 露天煤矿开采方式以及排土场排弃方法等因素进行。 6.1.2监测方案编制前,应对监测现场进行详细踏勘,进一步收 集已有资料,并根据工程现场、边坡类型、边坡滑移模式、变形阶段 和危害程度等划分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工作等级,提出边坡监 测技术要求。并应收集下列资料: 1煤田勘探报告; 2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露天矿剥、采、排工程平 面图等设计文件; 3区域气象、水文、地震的有关资料; 4 边坡补充勘察和稳定性评价成果文件; 5边坡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输电线、地下管线、地下设施 及周边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6.1.3监测方案应按监测边坡段所处的I、Ⅱ、Ⅲ监测阶段分别 进行编制。 6.1.4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宜对下列特殊条件边坡工程的监 测方案进行专门论证: 1地质和环境条件特别复杂的边坡工程;

    6.1.4露天煤矿边坡工程监测,宜对下列特殊条件边坡工程的监

    1地质和环境条件特别复杂的边坡工程; 2对人员、设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边坡工 程; 3形成整体滑坡的边坡工程; 4 重新修改设计和治理的边坡工程。

    6.2.1监测单位应根据监测任务书编制监测方案,并应包

    内容: 工程概况(自然条件、地质环境、边坡工程的特征等); 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3 监测目的; 监测范围; 5 监测项目的确定; 6 监测方法选定(监测点网布设、监测精度要求、监测频率 监测预报预警、监测人员及仪器设备、监测措施应急预案、工序管 理及信息反馈等); 7监测数据记录制度; 8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等。 6.2.2露天煤矿边坡稳定监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边坡岩体上 不同点在空间的移动及过程,滑落面的形状、大小、倾角及其位 置,滑落体的大小、形状和滑落方向,地下水、爆破和设备运输 情况,边坡岩体移动对采剥工程和边坡建(构)筑物的危害程 度。 6.2.3监测方法可包括简易观测法、设站观测法、仪表观测法和 远程观测法。监测仪器可包括地表大地测量(经纬仪、水准仪、测 距仪、全站仪等)、摄影仪、GNSS、红外遥感、激光微小位移、边坡 稳定雷达、声发射、位移计、钻孔倾斜仪、锚索测力计和水压监测仪 等,应综合考虑监测方法和仪器。 6.2.4边坡工程监测应形成控制网和监测网首先应确定边坡

    6.2.3监测方法可包括简易观测法、设站观测法、仪表观测法

    远程观测法。监测仪器可包括地表大地测量(经纬仪、水准仪、测 距仪、全站仪等)、摄影仪、GNSS、红外遥感、激光微小位移、边坡 稳定雷达、声发射、位移计、钻孔倾斜仪、锚索测力计和水压监测仪 等,应综合考虑监测方法和仪器

    6.2.4边坡工程监测应形成控制网和监测网。首先应确定边

    体变形监测的范围,在该范围内确定边坡体的主要滑动方向,按变 形范围和主要滑动方向确定监测线,选取典型断面,再按监测线选 择监测点。边坡监测点应均匀地布设在滑动量较大、滑动速度较 快的轴线方向和滑坡前沿区,在滑体以外较稳定的地方也应适当

    布点,在滑动较快的地段,应适当加密;监测点宜呈断面形式布设 在不同的高程上;裂缝监测点应选择在有一定代表性的位置,布设 在裂缝的两侧。

    6.2.5深部位移孔、水位监测孔等可利用已有钻孔

    6.2.5深部位移孔、水位监测孔等可利用已有钻孔

    7.1.1露天煤矿建设和开采阶段,应设置监测站对采掘场边坡 排土场边坡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网宜采用独立的平面坐标系 统和高程基准,并进行次布网。必要时可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和 高程基准或当地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7.1.2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变形监测,应包括地表变形监测和地下 变形监测等。地表变形监测应包括地表位移监测、地表裂缝监测 和地表隆起变形监测。 7.1.3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法可包括:卫星导航定位测 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边角测量、全站 仪三角高程测量、几何水准测量等。变形监测方法可根据边坡工 程的变形类型、精度要求、变形速率、现场作业条件以及边坡体的 安全性等.按表7.1.3选用。并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监测

    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边角测量、全站 仪三角高程测量、几何水准测量等。变形监测方法可根据边坡工 程的变形类型、精度要求、变形速率、现场作业条件以及边坡体的 安全性等,按表7.1.3选用。并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监测

    表7.1.3变形监测方法选择

    7.1.4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变形监测,应根据边坡工程的实际情 况、边坡特点、监测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等,确定变形监测 的内容、精度等级、基准点与变形点布设方案、监测周期、仪器设备 及检定要求、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等,并编写变形 监测方案。

    7.1.5露天煤矿边坡变形监测应布设监测网,监测网应包括基

    1基准点,应设置在边坡变形影响区域之外稳固可靠的位 置。应至少有3个基准点。其水平位移基准点应采用带有强制归 心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移基准点宜采用双金属标或钢管标; 2工作基点,应设置在监测区域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水 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宜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 移监测工作基点可采用钢管标。对通视条件较好的小型边坡,可 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 3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能反映边坡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监 测断面上,监测断面应包括:关键断面、重要断面和一般断面。需 要时,还应埋设一定数量的应力、应变传感器; 4监测墩的制作与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7.1.6监测网和监测点的初次监测,应在埋设标石10d~15d后 进行。 7.1.7露天煤矿边坡变形监测基准网初期宜每隔半年观测1次, 一年后可每年观测1次;当对变形监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检 核监测基准网。 7.1.8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变形监测阶段可划分为I、Ⅱ、Ⅲ阶段 当监测进入Ⅱ阶段后期时,可采用遥测装置。 7.1.9露天煤矿边坡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边坡的变形特征、变 形速率、观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形速率、观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开应 列规定:

    艺; 2雨季应适当增加监测次数,暴雨前后增加观测频率; 3边坡变形剧烈时,应每日观测1次或多次; 4监测网点和监测点被破坏时,应及时恢复,并与之前监测 成果校核。 7.1.10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地表变形和地下 变形的具体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表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监测阶段等综合确定。I级监 测期应每年2次,Ⅱ级监测期应每月1次或与其他观测同步进行 采掘与整治过程前后均应监测。当变形速度加剧时应增加监测次 数。但每年监测不得少于4次。每年应提交监测分析报告; 2当野外地质调查或地表变形监测发现局部地段有不稳定 迹象时,应进行地下变形监测。监测周期可根据位移速度和季节 变化确定; 7.1.11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网应在露天煤矿建设和开采 初期建立。 1监测T作可用全站仪、GNSS和水准仪进行,应定期观测 和进行数据整理。 2当边坡处于ⅡI级监测阶段时,在关键地区应增加观测站, 并应增加观测次数。 3当边坡周边影响范围内出现裂缝或隆起等迹象时,应采用 位移计、伸长计来测量滑体位移,必要时可采用遥测装置进行自动 化监测。

    变形的具体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表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监测阶段等综合确定。I级监 测期应每年2次,Ⅱ级监测期应每月1次或与其他观测同步进行。 采掘与整治过程前后均应监测。当变形速度加剧时应增加监测次 数。但每年监测不得少于4次。每年应提交监测分析报告; 2当野外地质调查或地表变形监测发现局部地段有不稳定 迹象时,应进行地下变形监测。监测周期可根据位移速度和季节 变化确定;

    7.1.11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网应在露天煤矿建设

    1监测T作可用全站仪、GNSS和水准仪进行,应定期观测 和进行数据整理。 2当边坡处于II级监测阶段时,在关键地区应增加观测站, 并应增加观测次数。 3当边坡周边影响范围内出现裂缝或隆起等迹象时,应采用 立移计、伸长计来测量滑体位移,必要时可采用遥测装置进行自动 化监测。

    并应根据边坡变形的实际情况提交成果分析资料,宜包括下列内 容:

    1变形监测成果统计表; 2监测点位置分布图; 3裂缝位置及观测点分布图;

    4隆起位置及观测点分布图; 5位移量图(水平位移矢量图、垂直位移矢量图、水平与垂 直位移迭加分析图); 6位移(水平或垂直)速率、时间、位移量曲线图; 7其他图表; 8变形监测报告。

    7.2.1露天煤矿边坡工程地表位移监测包括地表水平位移与地 表垂直位移监测,其检测精度,不宜低于三等。地表位移监测技术 主要包括大地测量技术和位移计监测技术。 7.2.2露天煤矿边坡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的精度 应符合表 7. 2. 2 的要求。

    2.3露天煤矿边坡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的精度, 符合表 7. 2. 3 的要求

    7.2.3露天煤矿边坡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的精度 应符合表 7. 2. 3的要求

    表7.2.3边坡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精度要求

    7.2.4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全站仪边角同测网,也 可采用GNSS网、三角形网、导线网等。

    7.2.4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全站仪边角同测网

    铆钉标准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的联测;采用全站仪小角法、极坐标法、前方 交会法和自由设站法可进行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全站仪 自动跟踪测量系统可进行连续观测

    7.2.6全站仪的测角、测距标称精度宜符合表7.2.6的规定

    7.2.6全站仪的测角、测距标称精度宜符合表7.2.6的规

    表7.2.6全站仪测角、测距标称精度

    7.2.7用全站仪边角测量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观测

    表7.2.7全站仪边角测量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7.2.8监测基准网的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应符

    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规定。 7.2.9监测基准网边长,应采用电磁波测距,并应符合表7.2.9 的要求

    表7.2.9电磁波测距主要技术要求气象数据测定每边测回数一测回单程各测仪器精度的最小读数往返较差等读数较差回较差级等级(mm)往返(mm)(mm)温度(C气压(Pa)5mm级257等仪器≤20. 250(a+b×D)四10mm810等级仪器注:1测回是指照准目标1次,读数2次~4次的过程;根据具体情况,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代替往返观测;3测量斜距,应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1计算测距往返较差的限差时,、b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排水标准规范范本,D为测量斜距(km)。7.2.10全站仪交会法、极坐标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边角交会时,应在2个测站上测定各监测点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分别按测角交会和测边交会计算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当其较差值不超过要求精度值的2√2倍时,取其中数作为该监测点的最终坐标;2当仅采用测角或测边交会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宜采用三点交会法,角交会法的交会角,宜为60°~120°,边交会法的交会角,宜为30°~150;3用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宜采用双测站极坐标法;4测站点应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变形观测点,可埋设安置反光镜或牌的强制对中装置或其他固定照准标志;5测站点与监测点之间的观测距离、边长和角度观测测回数宜符合表7.2.10的要求。.25:

    ....
  • 煤炭标准 工业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