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655-2011 化工厂蒸汽系统设计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3.0.1系统设计应根据工艺装置等的各种生产情况。做到运行安 全、节能、环保、控制灵活、检修维护便利。 3.0.2系统参数、等级应根据工艺蒸汽负荷、参数、汽动机泵和副 带汽沉发件 生人业工止立
3.0.3驱动机泵的汽轮机类型、台数、参数、容量应根据蒸汽平衡 的要求确定,并应计算其汽耗量。 3.0.4系统中所需采用的蒸汽锅炉及开工(辅助)锅炉的参数及 容量应根据蒸汽平衡计算选择和确定。 3.0.5余热利用应根据化工厂蒸汽系统的经济、合理需求,确定 工艺装置中的余热利用方式及途径。 3.0.6系统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和利用方式应根据化工厂蒸汽系
4。11当不能实行热电(功)联产时,应采用纯供热系统。
4。1。1当不能实行热电(功)联产时试验、检测与鉴定,应采用纯供热系统。 4.1.2在热电(功)联产供热系统中,供热蒸汽应主要由汽轮发电 机组及(或)驱动工艺机泵的汽轮机的抽、排汽供给。 4.1.3含燃气轮机的供热系统,燃气轮机驱动发电机或驱动压缩 机,燃气轮机排气应供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进人系统或作为工艺加 热炉燃烧用空气。
4.2.1 系统按容量分类: 蒸汽系统总蒸汽负荷小于等于60t/h,宜为小型系统; 2 蒸汽系统总蒸汽负荷为61t/h~200t/h,宜为中型系统; 3 蒸汽系统总蒸汽负荷大于200t/h,宜为大型系统。 4.2.2 按系统最高级母管的公称压力等级分类,宜符合下列要 求: 1 蒸汽压力小于2.5MPa,宜为低压系统; 2 蒸汽压力为2.5MPa~6.4MPa,宜为中压系统; 蒸汽压力为6.5MPa~13.7MPa,宜为高压系统; 蒸汽压力大于13.7MPa,宜为超高压系统
4.2.1 系统按容量分类: 蒸汽系统总蒸汽负荷小于等于60t/h,宜为小型系统; 2 蒸汽系统总蒸汽负荷为61t/h~200t/h,宜为中型系统; 3 蒸汽系统总蒸汽负荷大于200t/h,宜为大型系统。 4.2.2 按系统最高级母管的公称压力等级分类,宜符合下列要 求: 蒸汽压力小于2.5MPa,宜为低压系统; 2 蒸汽压力为2.5MPa~6.4MPa,宜为中压系统; 3 蒸汽压力为6.5MPa~13.7MPa,宜为高压系统; 蒸汽压力大于13.7MPa,宜为超高压系统
5.0.1系统主要组成应包括锅炉房或热电站,辅助锅炉或开工锅 炉,余热、废气回收、蒸汽过热装置,蒸汽输送、分配及平衡设施,蒸 汽热用户,工业汽轮机、供热汽轮机,给水除氧及凝结水回收系统 燃气轮机等
5.0.2耗汽户应包括下列种
1 工艺生产过程反应用汽; 2 真空喷射或物料雾化用汽; 3 隔离及消防用汽; 4 直接加热用汽; 5 间接加热用汽; 6 汽轮机排汽的冷凝蒸汽: 7 采暖及生活用汽; 8 向系统外供出的蒸汽; 9 物料的保温、伴热; 10 蒸汽往复机; 11 管网损失。 0.3 用汽户应包括下列种类: 1. 背压式或抽汽背压式汽轮机; 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的抽汽部分; 3 蒸汽蓄热器; 4 其他用汽户。 .0.4 蒸汽发生设备应包括下列类型
飞 余热锅炉; 3 闪蒸扩容器。 5.0.5 外来蒸汽应为从本蒸汽系统以外来的蒸汽。 5.0.6 给水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补给水、给水加热; 2 补给水、凝结水除氧,给水加药。 5.0.7 凝结水、排水回收系统及汽水质量监测设施应包括下列内 容: 1 凝结水的回收、闪蒸和降温: 2 锅炉排污水的闪蒸、回收及降温、排放; 3 汽水质量监测和取样; 4 疏水。 5.0.8 系统平衡设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蒸汽分配器; 2 减压装置; 3 减温装置; 4 减温减压装置; 5 再循环装置,安全装置; 6 放空装置。 5.0.9 燃气轮机及其排气利用系统应包括下列方式: 1 燃气轮机排气进工艺加热炉; 燃气轮机排气进余热锅炉。 2
余热锅炉; ? 3 闪蒸扩容器。 5.0.5 外来蒸汽应为从本蒸汽系统以外来的蒸汽。 5.0.6 给水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补给水、给水加热; 2 补给水、凝结水除氧,给水加药。 5.0.7 凝结水、排水回收系统及汽水质量监测设施应包括下 容: 1 凝结水的回收、闪蒸和降温; 2 锅炉排污水的闪蒸、回收及降温、排放; 3 汽水质量监测和取样; 4 疏水。 5.0.8 系统平衡设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蒸汽分配器; 2 减压装置; 3 减温装置; 4 减温减压装置; 5 再循环装置,安全装置; 6 放空装置。 5.0.9 燃气轮机及其排气利用系统应包括下列方式: 一 燃气轮机排气进工艺加热炉; 2 燃气轮机排气进余热锅炉
6.1.1系统设计应取得本项目已审批的有关文件。 5.1.2 系统设计已落实的外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燃料、交通运输、水源、电力、地质、气象、化学药品、安全卫 主、节能及环保要求等资料; 2系统的负荷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艺蒸汽负荷及参数,可按本规范表A.0.1填写; 2)汽动机泵特性数据,可按本规范表A.0.2填写; 3)副产蒸汽数据,可按本规范表A.0.3填写; 4)耗汽、用汽设备的年利用系数; 5)原有汽源情况; 6)工艺余热数据,可按本规范表A.0.4填写; 7)凝结水回收数据,可按本规范表A.0.5填写; 8)与外部协作的蒸汽负荷和凝结水回收与否等情况的协 议。 .1.3系统设计应取得系统内主要热力设备的特性数据、图表
.2.1系统中宜配置参数及容量相同的蒸汽锅炉,余热锅炉参数 宜与系统参数相匹配。 5.2.2除余热锅炉及开工锅炉外,系统中设置的蒸汽锅炉宜产生
6.2.4系统内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之间应统一设置减压
。减温器出口蒸汽温度应有适当的过热度,调节用测温点宜 在喷水点后大于或等于10m位置,减温喷水的给水压力应满 化压力要求,喷水水质应满足减温后蒸汽品质的要求。经常 的减压减温装置或减压阀,应设一套备用
2.8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中、低温位的余热加热除氧器补水 或)锅炉给水
6.2.9供汽、给水及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单母管系统
6.2.10系统内各压力等级的蒸汽母管上应设置安全排放
对主要耗汽户应取得负荷条件,并应核实其可靠性 系统蒸汽参数应根据工艺蒸汽负荷、参数,并结合汽源设 汽参数以及工艺余热条件确定
6.3.1对主要耗汽户应取得负荷条件,并应核实其可靠性。
6.3。1对主要耗汽户应取得负荷条件,并应核实其可靠性。
6.4热电(功)联产系统拟定
4.1系统设计应根据系统内各用户蒸汽负荷及参数的要求 大容量机泵的单机功率,结合汽源设备的蒸汽参数以及工艺 条件,合理地确定系统的蒸汽参数
6.4.2在确定新蒸汽参数时,宜采用较高参数的新蒸汽。
6.4.3系统的各压力等级,应按工艺要求并根据汽轮机
等级数,新蒸汽压力为中压的系统不宜超过三级,新蒸汽压力为高 压的系统不宜超过四级
压的系统不宜超过四级。 6.4.4除最高压力等级母管外,系统其余各级蒸汽母管平衡所需 的汽量应充分利用工艺装置余热所产生的副产蒸汽,不足部分应 由汽轮机的抽、排汽供给或补充
1确定系统的正常能力时,汽轮机的进汽量可按被驱动机泵 设计轴功率的100%~105%计算,工艺蒸汽负荷应按工艺提出的 正常用量计算; 2确定系统的最大能力时,汽轮机的进汽量可按被驱动的汽 轮机额定进汽量的110%计算,工艺蒸汽负荷应按工艺提出的最 大用量计算
6.4.6汽轮机驱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
1对于有防火、防爆、调速或高速直联等特殊要求的机泵宜 采用汽轮机驱动,其他机泵的驱动应以蒸汽平衡为依据确定是否 采用汽轮机驱动; 2低压蒸汽用户全年有稳定且连续4000h以上热负荷时,可 采用背压式汽轮机供汽: 3在有备用机泵的情况下,宜以汽动为主,电动备用; 4在蒸汽平衡中可根据特殊需要适当采用纯凝汽式汽轮机 驱动机泵
6.4.7为保证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机型的选择应根据蒸
平衡确定。系统中宜设置有抽汽凝汽式、注汽凝汽式或抽/注 式汽轮机。
系统中凝汽器能力的确定应符
1系统的正常运行总凝汽量应由工艺用汽特性和被驱动机 泵的总功率确定; 2用于驱动机泵的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的凝汽器单独设置时 其能力设计宜为其正常凝汽量的1.3倍~1.8倍;集中设置时.其
能力设计宜为正常凝汽量的1.2倍~1.5倍;单台汽轮机的最小 凝汽量,不应小于额定功率时最小进汽量的8%; 3用于驱动发电的抽汽凝式汽轮机的凝汽能力可为其纯凝 汽工况运行时的凝汽量。
6.4.11锅炉与驱动机泵的汽轮机布置邻近,以及锅炉与汽轮发
电机为联合厂房时,过热器出口至汽轮机进口,主蒸汽总温网 超过5℃~15℃,压降不宜超过始点压力的6%~12%,宜送 限值。
元配,蒸汽产量应参与装置蒸汽系统平衡。 6.5.2系统设计应利用燃气轮机排气产生蒸汽、过热蒸汽、加热 合水或工艺介质,以降低燃气轮机的最终排气温度。 6.5.3采用燃气轮机时,在化工厂当其排气用作工业炉的助燃空 气,应做功率匹配计算。对电站用燃气轮机,宜将其排气送入余热 锅炉回收显热
气,应做功率匹配计算。对电站用燃气轮机,宜将其排气送入余热 锅炉回收显热
.0.1 微 出的初步用汽热负荷、用汽参数、用汽方式、使用性质等条件进行 初平衡计算,选择汽轮机的机型,拟定蒸汽系统后,按系统中各装 置的正常工况、部分负荷工况、冬夏季工况、开车工况、停车工况 和其他特殊工况,分别做出平衡计算并绘制各种工况的初步蒸汽
平衡图,并应调整、优化所拟定的系统直到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为 止。
数、用汽方式、使用性质等条件及汽轮机厂最终广商资料后,则应 进行本规范第6.6.1条所述的各工况最终蒸汽平衡计算,并应绘 制最终蒸汽平衡图
6.6.3 蒸汽平衡图所包含的深度、内容,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 规定。
7.0.1锅炉的台数和容量选择,在一台容量最大的锅炉停用时 其余锅炉总容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化工厂连续生产所需用汽量; 2冬季采暖和生活用热量的60%~75%(严寒地区取上 限); 3当汽轮机驱动的机泵停运时,以电动机驱动的备用机泵运 行,机泵负荷不应计入; 4消防、吹扫等临时耗汽负荷不应计人。 7.0.2汽轮机参数、型式、轴功率及抽、排汽量应满足系统对动力 和蒸汽负荷平衡的需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正常工况下,应使汽轮机在其工况图的最高效率点附近 运行; 2汽轮机不宜作为常年备用的驱动机; 3宜选用工业汽轮机驱动机泵。 7.0.3 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之间的减压减温装置的总容量,宜等 于本压力等级蒸汽母管的最大供汽量。 7.0.4除氧器的总容量应按最大给水消耗量选择,设计能力宜按 最大消耗量的120%确定。系统中设置的除氧器,可不设置备用。 7.0.5除氧水箱的有效总容量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1 35t/h以下除氧水量宜取20min~30min的最大给水量; 2 60t/h以上除氧水量宜取10min~20min的最大给水量。 7.0.6 给水泵的总容量及台数应保证在任何一台连续运行的给 水泵停用时,其余的给水泵能供给所连的系统全部锅炉在额定蒸发量 时所需要的给水量加上系缩内甘
水泵停用时,其余的给水泵能供给所连的系统全部锅炉在额定 时所需要的给水量,加上系统内其他用
7.0.7系统中不应采用简单循环的燃气轮机系统
联合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应与化工生产装置及蒸汽系统结
7.0.8联合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应与化工生产装置及蒸治
8.1.1 蒸汽系统控制可按下列分类: 单套化工装置蒸汽系统的控制; 2 多套装置的全厂性蒸汽系统控制。 8.1.2蒸汽系统的控制要求应根据蒸汽系统的类型、安全生产 节能、成本核算、各种运行工况等因素确定
8.2.1蒸汽系统应根据系统内主要设备或主要装置的压力调节 要求设计相应压力控制系统。 8.2.2为确保蒸汽母管压力的稳定,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的压 力调节、控制设计,应根据进入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的汽源、是否 设置有汽轮机(包括所采用的机型)、开停车、事故时用汽热负荷发 生大幅度波动的应急处理,以及其他具体组合内容等因素,通过 优化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母管上宜设置下列设施: 1)进人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的可调主汽源的压力跟踪调 节; 2)放空调节阀(自控与遥控并兼); 3)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之间的备用减压减温装置。 2母管上必须设置安全阀。 3当蒸汽系统内只有低压蒸汽母管时,可不设置放空调节 阀。
等级蒸汽母管的压力,宜根据母管压力自动调节和控制下列部 位: 1 具有外加燃料的汽源设备的燃料加人量; 2 放空调节阀的排放量; 3 备用减压减温装置中的蒸汽调节阀向下一级母管的泄放 量; 4当系统中设有高压抽凝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时,应设 置高压汽轮机与备用减压减温装置中的蒸汽快速泄放阀的联锁系 统。
等级蒸汽母管的压力,宜根据本级母管压力自动调节和控制 部位:
1上一级汽轮机的调整抽汽量或具有外加燃料的汽源设备 的燃料加人量; 2放空调节阀的排放量; 3上一级母管至本级母管备用减压减温装置中的蒸汽调节 阀的泄放量; 4'本级母管至下级母管备用减压减温装置中的蒸汽调节 阀的泄放量
8.2.5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上各自动控制点的设定值取值
1可调主汽源,应以母管正常工作压力值进行调节; 2放空调节阀的设定值,应大于上一级汽轮机的抽汽调节 阀的设定值或母管正常工作压力值,并应小于母管上备用减压减 温装置中的蒸汽调节阀的设定值; 3备用减压减温装置中的蒸汽调节阀的设定值,应大于放 空调节阀的设定值,并应小于安全阀较低整定压力值; 4各自动调节点的设定值最终取值,应根据具体工程对蒸汽
8.2.6当在同一压力等级蒸汽系统中,有两台或两台以上抽
汽轮机的抽汽向本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供汽时,其抽汽调节应为 台自动,其余遥控或手动
8.2.7当动力或信号故障时,放空调节阀的开闭,应根据各
8.2.8除通过自动调节外加燃料的汽源设备的燃料加入量、抽汽
量、放空量、备用减压减温装置的泄放量等手段,控制各压力等级 蒸汽母管压力外,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上所设置的安全阀宜为2 个~3个。各压力等级蒸汽母管上几个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值应有 所差异,其排放总能力应大于本压力等级蒸汽母管最大连续供汽 量。
..I 统设计的要求。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可通过蒸汽侧、烟气(燃料) 侧以适当的方式得到良好的调节特性。
统设计的要求。蒸汽温度的调节方法,可通过蒸汽侧、烟气(燃料) 侧以适当的方式得到良好的调节特性。 8.3.2当系统中需设置减温器时,应设置喷水式(或面式)减温 器的自动调节仪表,以调整系统中的减温器出口蒸汽温度,并应控 制其波动范围不超过设计值。
8.3.3给水加热器的给水出口管线上,应设置温度检
8.4.1在系统中,正常运行的锅炉给水泵、表面式凝汽器的凝结 水泵等,与备用泵之间应设置联锁系统。当泵出口流量低于设定 值或液位高于设定值时,联锁动作,并应发出声光信号,备用泵自 启动。 对于锅炉给水泵出口管线上应设回流管线,泵出口压力高或 较高时,回流管线上应设置节流孔板或调节阀。对于表面式凝汽
器的凝结水泵出口总管上,应设置热井的回流管线,其回流 量应根据热井液位控制泵出口总管上调节阀的开度(正作用 及回流管上调节阀开度(反作用);也可根据热井液位控制泵 出口总管上调节阀开度,再根据泵出口总管流量控制回流管上 调节阀开度。
上并联线路时,其中一条线路应设置流量自动调节,其余应为遥控 或手动
8.4.4对系统中的除氧器,应设置根据除氧水箱液位,调节除 氧器进水量的调节系统,并应有高、低液位报警;应设置根据 除氧器内的压力,调节进汽量的调节系统,并应有高、低压力 报警。
8.4.5汽轮机的入口蒸汽管线、抽汽管线、输往大的蒸汽用户管 线,以及放空调节阀所在的管线上,宜设置流量监测仪表。
线,以及放空调节阀所在的管线上,宜设置流量监测仪表
8.5.1系统内水、汽品质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 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12145和《工业锅炉水 质》GB/T1576的有关规定
8.5.2当利用化工工艺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化工工艺介质压
8.5.3在单套化工装置蒸汽系统中,具有高、中压蒸汽
时,系统内水、汽品质控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在除氧器补充水进水管线上,应设置水质检测仪表,并应 有高报警; 2在压力式除氧水箱内(水侧)应设置加联胺分配管.在水箱
应配置相应的加药设施; 3在锅炉给水泵进口管线的上游,应设置加氨点,并应配置 应的加药设施; 4在锅炉给水泵进口管线的下游,应设置pH值检测点及自 检测显示仪表,并应有高、低报警; 5在锅炉给水泵进口管线的中游,应设置水质分析取样点, 应配置相应的分析取样设施; 6在汽包的饱和蒸汽出口总管上,应设置蒸汽取样探针,并 配置相应的分析取样设施; 7在汽包的连续排污管线上,应设置取样点,并应配置相应 分析取样设施; 8在汽包内(水侧)应设置加磷酸盐溶液分配管,在汽包外应 起置相应的加药设施; 9加药设施的配置应满足在运行时根据水、汽品质质量指 示,检测到的数值和常规分析数据,对加药量进行调整的需要; 10加药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每套加药设备中,共用一台备用加药泵; 2)加药泵人口管线上,应装设Y型过滤器; 3)加药泵出口管线上,应装设压力表、安全阀: 4)加药系统的用水管应采用不锈钢材质,药液管宜采用不 锈钢材质; 5)药液贮罐的容积,可按1d用量确定; 6)磷酸盐溶液配制贮罐,应设置搅拌设施; 7)药液配制,应采用除盐水或蒸汽凝结水; 8)加药设施,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室内室外布置等,在需 要时采取伴热措施。
化工工艺系统蒸汽凝结水总管出口,应装设水质
量仪表及自动排放设施,当蒸汽凝结水水质不合格时,应报 动排放并计量
汽轮机的表面式凝汽器的凝结水泵出口管线上,应装设水质 检测仪表;对于直接返回除氧器的系统,应设置回凝结水处理装 置的旁路
9.0.1余热利用方案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利用任何可利用的余热,首先应将它纳人蒸汽系统中进行 平衡计算,不宜设置与系统无关的孤立的余热利用系统; 2余热利用应根据余热温位高低,按质用能和分级回收利用 的原则,做到热尽其用; 3应避免热能的远距离输送,对于数量小、距离远的余热,可 采用就地利用方式; 4当余热负荷及参数改变时,应有对应措施。 9.0.2载热介质温度在500℃以上的高温位余热,可用作产生高 压蒸汽。 9.0.3载热介质温度在250℃~500℃的中温位余热,可用作产 生蒸汽、加热给水、预热空气等。 9.0.4载热介质温度低于250℃的低温位余热,可用作给水加 热,也可用作低沸点工质发电等。
80%。凝结水回收系统宜闭式回收,并应充分利用凝结水余热。
10.0.1 在进行方案优化选择时,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最高压力等级蒸汽参数; 2 汽轮机的型式、功率及组合方式; 3 机泵的驱动方式和轴功率; 4 低压蒸汽的用途:注人汽轮机、除氧、采暖、制冷及工艺装 置等; 5 余热利用方式; 6 凝结水利用方式; 7 燃气轮机与工业炉的匹配方式及补燃量。 10.0.2 进行方案优化时,应对工程投资、运行费用、技术指标、能 源利用和经济效益作综合比较。 10.0.3 优化方案应经计算确定,计算数据应包含下列内容: 1 系统内汽轮机驱动机泵的做功热耗(kJ/kW·h); 2 系统内汽轮机驱动发电机的发电热耗(kJ/kW·h); 3 系统内燃气轮机驱动机泵的做功热耗(kJ/kW·h); 4 系统内供热蒸汽供热热耗(GJ/GJ); 5 系统内供给工艺助燃用的燃气部分的供热热耗(GJ/GJ)。 10.0.4 经本规范第10.0.3条计算出的数据应与本规范附录C 的规定进行比较。其中小于本规范附录C时,应为可取方案,最 小值所对应的方案应为优化方案。
HRXZN+ZH K= FmXZE+ZH
K 蒸汽系统的热利用系类
HR 系统输出电能及机械功的折算热耗,依据目前国内 平均供电热耗值,可取为10464kJ/kWh; ZN 系统输出的电能及机械功,kW·h/h; ZH 系统的供热量,kJ/h; Fcm 电动热耗值,按目前动力生产输送水平,可取为 11696kJ/kW·h; ZE。 依靠电网来电驱动的机泵功率之和(kW·h/h); ZH。 进入系统的其他能源及耗能工质(kJ/h)。 10.0.6 经本规范第10.0.5条计算出的数据中,最大者应为优化 方安
附录B典型蒸汽平衡图
C.0.1发电热耗及电动热耗应符合表C.0.1的规定 表C.0.1发电热耗及电动热耗
C.0.2供热锅炉房与燃煤热电站供热时的供热热耗,应符合表 C. 0. 2 的规定。
.2供热锅炉房与燃煤热电站供热
C.0.3供热锅炉房与燃煤热电站供热时的系统标准煤耗 合表C.0.3的规定
供热锅炉房与燃煤热电站供热时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司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12145 《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一2008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
的余热,可以采用就地利用方式。(4)应考虑余热负荷及参数改变 时的相应对策。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验总结,也是用 工程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性条文。 本规范蒸汽系统的适用范围宽,可以满足现代大、中、小型化 工厂蒸汽系统设计的需要,对蒸汽系统的设计应该采取的措施和 手段写得具体,指导意义强。如:对给水取样点的位置都有明确的 规定;蒸汽母管压力的控制方法、手段也明确写出;这些都是根据 多年来工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经验总结的。 按照本规范设计的蒸汽系统目标是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并实现节能减排要求。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 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 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 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1总则(39)3基本规定(40)系统类型及规模(42)4.1系统类型(42)4. 2系统规模(42)5系统组成(43)6系统拟定及蒸汽平衡图(47)6. 1拟定的依据(47)6.2系统拟定(47)6.3纯供热系统拟定:(49)6.4热电(功)联产系统拟定(49)6.5带燃气轮机的系统拟定(52)6.6蒸汽平衡图(53)7系统内主要设备选择(54)8系统控制(55)8.1系统控制分类和要求(55)8. 2系统内压力控制(56)8.3系统内温度控制·(58)8. 4系统内流量控制·(59)8.5系统内水、汽品质的控制(60)9余热利用(63)10系统优化(65).37。
1.0.1国家标准的编制,必须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国 家能源政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落实于设计,使蒸汽系统 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蒸汽系统具有压力高,温度高之特点。蒸汽系统安 全特别重要。在热电联产供热蒸汽系统设计中,各压力级管路上 设置有调节放空、安全阀及联锁设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运行灵活:蒸汽系统设计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如 开、停车,局部负荷变化,冬夏负荷变化等,系统均能正常运行、生 产。设置开车管线,放空管线,减压减温管线以及快开阀等既保证 系统运行灵活,又保证系统安全。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提高性能,从系统角度考虑,往往技术 先进,能耗低而投资高。具体设计中需作比较,在经济上能合理承 受的前提下力求先进。
快速泄放的减压减温等设施。节能主要指考虑系统疏、放水回收 凝结水回收等。控制灵活是指系统中抽汽、背压式汽轮机配合使 用、各母管之间备用(带压力跟踪的)减压减温管线的设置,可适应 化工装置在各种工况下的用汽需要
要作技术经济比较的。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力求先 进。另外,还需把各级参数、等级一并确定
要,确定驱动汽轮机的类型(背压式、抽背式、抽凝式、抽/注 凝、纯凝式等)及汽耗。确定机组类型时必须考虑系统负荷 开、停车及正常工况均能稳定运行,不应该出现大量放空工况
3.0.4根据已确定的热负荷、拖动机泵汽轮机用汽量及参
热回收利用方案、回收凝结水数量,作热平衡计算(包括热电 用汽,站内及管网损失)暖通空调设计、计算,确定电站锅炉、开工(辅助)锅炉参数 量。
3.0.5根据系统中余热性质、温位高低和数量大小,确定余
3.0.6确认回收利用汽轮机凝结水和工艺冷凝液数量。洁净凝
1凡是符合锅炉给水水质要求的凝结水都应回收; 2凡是加热油槽或有毒物质的凝结水,当有生活用汽时严禁 回收,当无生活用汽时也不宜回收:
3宜回收的高温凝结水利用产生二次蒸汽。不宜回收的凝 结水宜利用其热量; 4对可能被污染的冷凝水不锈钢板标准,应装设水质监测仪器和净化装 置,经处理达到锅炉给水水质要求的凝结水才予以回收
4.1.2热电(功)联产供热系统有热源、热电联产供热机组、拖动 机泵做功的汽轮机及用热设备的蒸汽系统。 4.1.3含燃气轮机的供热系统,燃气轮机驱动工艺机泵或发电 机,排气温度在540℃左右,开式发电系统将其排气排入大气,这 是能源的极大浪费,宜回收利用这部分热能,通常将排气用作工艺 装置中工业炉的助燃空气,或供余热锅炉产生蒸汽
....- 化工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