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951-2013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从地表向地下掘进一系列并巷工程通达矿体,建立完整的提 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供气、供水等生产系统及其辅助生产系 统并进行有用矿物的采矿工作的总称
2. 1. 4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对拟建或改建、扩建矿山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 理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航空标准,预测项目投资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果 在既定的范围内进行方案论证和比选,推荐较优方案。
basic design
根据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委托书,为实施建 设细化或必要时论证比选总体方案和各系统主要技术方案,选择 所需设备、计算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编制总概算等所进行的 设计。
2. 1.6 水土保持
oilandwaterconservation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 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 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2. 1. 7 矿山基建时间
period of mine construction
从矿山建设开始投入建设资金到按设计要求全部建成投产 上的全部时间,通常以年或月计。
year of start up
矿山开采、运输、处理等工艺流程生产作业贯通运转的年度 点。
year of full productior
矿体开采后,由于地下空间、原岩应力变化等引发的围岩: 移动及辐射到地表区域的轮廓。
rock burst
2. 1. 11 岩爆
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能在地下开采中突然猛烈释放,使 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2. 1. 12 掘采比
development ratio
单位采矿量所需的掘进工程量。
位采矿量所需的掘进工程量。
mine rehabilitatior
指对被矿山开采活动扰动的土地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 复到可使用状态的活动。
mineral processing
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将原矿中有用矿物 永石、有害物质或将多种有用矿物分离并富集的工艺过程。
采出后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矿
concentrate
矿石经选别作业,目的矿物被富集的产品。包括粗选精矿、 先精矿精选精矿、混合精矿等。
矿石经选别作业,选出目的矿
根据矿物颗粒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利用矿物自身具 的或经药剂处理后获得的润湿性差异进行分选的过程。
2.2. 1 矿岩力学指标
RQD 岩石质量指标; MRMR 用于采矿工程的劳伯斯切岩石分类; 内聚力; 内摩擦角; P 矿石重度。
W;一 磨矿功指数; 磨矿机按新生成的级别(一0.074mm粒级)计算的 单位处理量。
3.0.1初步设计的编制应依据下列文件: 1矿床勘查地质报告和评审、备案文件; 2矿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评估 或评审报告和核准文件; 3矿山建设项目矿业权设置批复文件; 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报告和批复文件; 5 矿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 矿山建设项自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备案文件; 7 矿山建设场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及其备案文件; 8 矿山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 建设项目用地批复文件; 10 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11 设计委托书或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12 其他重要的报告和批复文件。 3.0.2 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具备下列文件: 1 选矿试验报告; 2 项目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或初步勘察报告; 3 建设地区的地震、气象资料; 视不同区域要求的地形图和区域位置图; 5 供水、供电、交通、规划、主要原料供应等基础资料、协议或 文件; 6 改建、扩建工程时,企业已有的相关基础资料; 概算编制所需的有关文件; 8其他对项目建设有影响的资料、协议或批复文件。
1编制依据应完整,基础性文件应齐全,设计程序应符合矿 山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 2应符合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政策,并应体现技术进步、集 约生产、节能高效、经济合理和安全环保的设计原则; 3应对评审备案的矿区勘查地质报告深入分析论证,并应对 矿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矿体赋存条件、资源品质、资源量的 可靠性及其经济意义、勘查程度等作出具体评价; 4‘应在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 步对矿山设计生产能力、矿山工业场地选址、开拓方式和矿山安 全等重大技术方案进行论证; 5应对矿山各生产系统和主要辅助生产系统的工艺及布置, 设备选型、主要建(构)筑物结构及形式和工业场地布置等进行优 化、细化; 6应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等工程进行论证并细 化; 7应对项目概算投资进行分析。 3.0.4初步设计的技术原则和主要技术方案的确定应符合核准 的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核准文件、开发利用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 告。当因矿山建设条件发生改变,需对矿山建设规模、开拓系统及 工业场地位置等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调整时,应配合建设单位 报请原项目核准部门办理核手续,并重新编制矿山初步设计文 件。 3.0.5初步设计文件应由设计书和附图组成,各专业应绘制相应 的设计图纸作为初步设计的附图,同时应汇编成附图册。设计书 和附图编制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第4章中各节的内容可 根据设计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进行调整和增删。初步设计 文件应能指导编制下列专项设计: 1安全专篇:
2水土保持方案; 3节能减排专篇; 4 消防设施专项设计; 5其他要求的专项设计。 3.0.6 初步设计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指导矿山建设全过程,并应合理控制建设投资; 2 应指导施工图设计; 3 应满足土地征用和施工准备工作的要求; 4 应为建设项目的基建计划提供依据; 5 应为主要设备订货提供依据; 6 应为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计划提供依据。 3.0.7 初步设计附件应包括项目有关的核准、审批、备案、各种协 议设计委托书等文件的复印件
4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
4.1初步设计文件构成
4.1.1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设计
1.1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设计书应由 引部分、正文部分、附件组成。设计文件各部分的构成应包括下 内容:
内容: 1前引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封面; 2)资质证书; 3)靡页; 4)参加专业及人员名单; 5)目录。 2正文部分。 3附件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有关的核准、审批、备案和协议等文件复印件; 2)设计委托书等复印件; 3)其他相关文件复印件。 4图纸汇编册。 1.2初步设计书封面应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初 编制单位名称及初步设计文件出版日期。 1.3初步设计书的资质证书应包括文件编制单位的工程设 程勘察或工程总承包等方面的资质证书。 1.4初步设计书页除应包括封面内容外,还应包括工
号、文件编制单位的院长或总经理、总工程师、主管副总工程师或 技术总监、总设计师或项目经理、项目设计经理姓名,并应在编制
4.1.5初步设计书中参加专业及人员名单应包括参加设计的专 业和参加设计、审核及审定的人员名单。 4.1.6初步设计书目录应包括正文部分的章、节,以及附件、附 图。
4.1.7各专业的章节应根据需要分别填写本专业相关的
4.2.1项目建设背景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地理位置、企业隶 属关系和区域经济地理特点,并应简述矿区探矿许可和采矿许可 文号及范围。
2编制设计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4.2.2编制设计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告等的审批文件主要内容及要求; 2设计委托书、设计合同及业主对设计的主要要求; 3简述资源条件及设计基础资料条件; 4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文件和协议。 4.2.3外部建设条件的内容应包括外部交通运输、电源、水源,主 要原材料、燃料供应以及其他对外协作关系等。 4.2.4设计分工与协作应说明总包和分包设计的分工、设计范围 及主要设计内容。 4.2.5改建、扩建、续建企业应说明企业现状、特点,存在的主要 问题以及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的利用情况;新建项目应阐述企 业现状及项目性质。 Ⅱ设计基本原则 4.2.6 设计基本原则应论述下列内容: 1 应概述设计中所遵循的主要方针与政策; 2 应提出企业专业化协作和装备水平的基本原则; 3 可针对项目特点提出创新内容。 Ⅲ工作制度及设计规模 4.2.7工作制度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年工作日数、日工作班数、班 工作小时数。 4.2.8设计规模的内容应概述项目设计规模,一次建设或分期建 Et aa
告等的审批文件主要内容及要求; 2设计委托书、设计合同及业主对设计的主要要求; 3简述资源条件及设计基础资料条件; 4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文件和协议。 4.2.3外部建设条件的内容应包括外部交通运输、电源、水源,主 要原材料、燃料供应以及其他对外协作关系等。 4.2.4设计分工与协作应说明总包和分包设计的分工、设计范围 及主要设计内容。 4.2.5改建、扩建、续建企业应说明企业现状、特点,存在的主要 动建建声南A
2.6设计基本原则应论述下列内
4.2.6设计基本原则应论述下列内容: 应概述设计中所遵循的主要方针与政策; 2 应提出企业专业化协作和装备水平的基本原则; 37 可针对项目特点提出创新内容。 Ⅲ工作制度及设计规模 4.2.7工作制度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年工作日数、日工作班数、班 工作小时数。 4.2.8设计规模的内容应概述项目设计规模,一次建设或分期建 设,以及是否在关键性工程中留有余地和企业发展远景;并应论述 AA T
4.2.8设计规模的内容应概述项目设计规模,一次建设或
.9厂址选择应说明工程布局与厂址方案,以及建设用地情
4.2.10主要设计方案应引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设计方案 工艺流程,并应概述主要设计方案比较结果和推荐设计方案的主 要内容。
4.2.11 主要设计方案应论述下列内容:
3公用及辅助设施设计方案; 概述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情况; 5概述环境保护、节能、安全、消防等的主要具体措施。 ИI项目建设进度 4.2.12 项目建设进度应概述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及实现计划的措 施。 VI项目综合效益及评价 4. 2. 13 项目综合效益应概述下列内容: 1 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2 劳动定员; 3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4 成本与费用; 5 财务分析; 6 综合分析结论。 4.2.14总论应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安全等作出 综合评价。
4. 2. 15 总论应阐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规避风险的措施建 议。
4.3.1矿区地理概况应简述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矿区地形、地 貌、气候、水系等。 4.3.2矿区合规性应说明矿区资源等有关问题存在的政府批文、
4.3.1矿区地理概况应简述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矿区地 貌、气候、水系等。
4.3.2矿区合规性应说明矿区资源等有关问题存在的
4.3.3矿区范围应阐明矿区探矿许可和采矿许可文号、有效期 矿权范围。
4.3.4矿区沿革应介绍矿区权属关系历史变更情况。
4.3.6区域地质基本特征应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浆岩、 域变质、矿化特征等。
3.7矿区地质应论述下列内容:
1矿区地层层序、岩性、厚度、产状、接触关系、分布及含矿情 况,重点叙述含矿地层; 2矿区褶皱、断裂发育和分布的一般特征,详述与矿床形成 有重要关系和影响矿床开采的构造; 3岩浆岩的种类、形态、产状、分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重点 描述影响矿体形态及矿体开采的岩浆岩特征; 4矿区存在的蚀变种类和分布特征,详述矿体内部和近矿围 岩中蚀变的种类、分布特征。
.8矿床地质特征论述应包括下列
1矿(化)体一般特征应包括下列内容: 1)矿床类型及矿(化)体分布的一般特征; 2)矿(化)体的数量、分布形态、矿体的分布特征。 2分矿体描述主要和次要矿体的划分,其空间位置和矿体赋 存情况;矿体的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矿体顶板和底板围 岩的岩性、蚀变特征;矿体内部夹石的岩性、蚀变特征。 3地质构造对矿体的控制和破坏情况。 4以往开采状况、采出矿量及品位、当前的开采界面。
4.3.9矿石特征应论述下列内容:
4.3.9 矿石特征应论述下列内容
1矿石的工业类型和自然类型及其一般分布特征;矿石的次 生富集规律、氧化程度及其规律,各种矿石工业类型的比例及其分 布规律。
2主要和次要矿石类型的矿物组成、含量、矿石结构构造,矿 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有益组分及其含量和分布规律、伴生有益 组分及其含量和分布规律,矿石伴生有害组分种类、含量及其分布 规律,有益、有害组分的赋存特征及相互关系。 3简述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的采样情况和试验研究 结论。
1矿区勘查历史、成果及其基本评价,介绍不同时期、阶段对 矿区进行地质勘查、研究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成果,列出近期主要 成果、各种勘查工作完成的工程量; 2矿区勘查工作质量评价,包括钻探、坑探、槽探等各类勘探 工程,测量工作、取样及样品运输和加工、样品测试及其质量控制 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及工作质量情况
4.3.11矿床地质勘查程度应评述下列内容:
1矿床勘查手段及工程布置的合理性; 2 矿床总体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及地质研究程度; 3矿床已开采时,应描述实际生产情况与原勘查结果的差 异; 4可行性研究中认定地质勘查工作存在问题时,应评述可行 性研究以后补充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结果
源量估算依据的工业指标。 4.3.13以往的资源量估算结果应简述地质勘查阶段资源量估算 结果及备案情况
源量估算范围、设计范围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资源量估集 兼顾具有经济意义的共生、伴生有用元素或组分的评价。
4.3.15资源量估算的数据基础应详细说明资源量估算所采用数 据的来源、内容,并应对所用基础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同时应 说明对原始数据取舍的原因
4.3.16采用地质统计学法进行资源量估算时,应论述下列内容:
1资源量括算所采用的软件。该软件是否为国际行业通用 软件或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部门 认定及认定文号。 2资源量估算过程中数据输入、整理、检查及整合工作的过 程,样品组合方式及样品组合依据,组合样品长度。 3矿床地质解释、矿床建模及资源量估算中必要的统计分析 的详细内容。 4建立矿(化)体几何模型时应全面认识矿床成因及主要的 控矿因素,根据采矿、选矿、治炼不同要求确定矿化分带;说明矿 (化)体几何模型建立的类型、方法、过程。 5矿块模型建立的方法。列出模型参数,包括模型原点坐 标、不同方向矿块的大小以及数量、次一级矿块的大小、矿块模型 是否旋转以及旋转轴和旋转角等。 6采用的品位估算方法。估算参数的选取,列出所有品位估 算参数。 7特异值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特异值的方法、标准,对特 异值的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 8原始矿石体重值数据的选择及模型中矿石体重值的估算 方法。 9模型验证应说明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的验证工作、验证结 果,模型估算结果是否无偏、合理、可用。
算的矿床资源量,并应说明资源量分类的依据及分类方法;应分矿 体、矿石工业类型、资源量级别统计矿区和(或)设计范围内的资源
量,并应分析不同矿石工业类型、不同级别资源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和特征。
报告利用的地质基础资料发生变化或重新估算资源量时,应对资 源综合利用提出建议。
4.3.19基建探矿或生产探矿应包
1 探矿的分类、原因、目的和原则; 2 探矿的范围、手段、网度; 3 探矿工程量; 探矿取样原则、方法、方式及规格和数量; 5 化验分析种类、方法、规格和数量。 4.3.20 矿山地质测量人员配备应说明矿山生产期间地质测量人 员及设备配备。
4.3.21矿区水文地质应简述矿区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 置,并应详述矿区地形、地貌、植被特征,应分析对地表水径流和地 下水补给的影响因素,应描述与矿床充水关系密切的地表水基础 数据和资料,以及降雨量的平均值、极值、年内的分布等指标,各月 平均气温和蒸发量,积雪厚度,冻土深度等气象因素。
1 矿区含水层、隔水层特征; 2 岩溶、断裂、老、地表水等与地下水的联系; 3 地下水的动态及补给、排泄条件; 4. 地下水水质; 5 续建矿山以往生产中的地下水位、涌水量变化和水害情 况。
4. 3.23 矿床充水因素和涌水量预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4.3.24矿山水资源利用应包括下列内容: 1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利用影响的初步评价; 2矿山水的利用途径,可能的方案。 4.3.25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矿区主要工程地质岩类的划分及其岩性、产状、厚度、分布 等特点; 2对矿山开发有不良影响的断层,风化带,蚀变带,可溶岩、 软弱层、流沙层、膨胀岩土等特殊岩类的条件; 3矿体及其顶、底板或边坡围岩主要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评价; 4矿石和主要围岩的体重,抗压、抗拉强度,内聚力、内摩擦 角,矿、岩松散系数及安息角,含水量,地应力等开采技术参数。
4.3.26矿区环境地质应包括下列内
1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地质概况; 2矿/岩放射性检查结果,放射性异常的部位和幅度及其对 开来的影响; 3围岩中或矿坑涌水中可能引起污染的酸性水、重金属等环 境因子的情况; 4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因素,以往开采中的塌 陷、开裂、滑坡、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程度等; 5地热对开采具有潜在影响时,描述矿区地热调查投入的工 作量、主要调查结果,包括矿体主要赋存标高的地温,主要岩类的 热物理性质、热水的分布规律及涌水量和水温预测等。
4.3.27矿床疏干设计应包括下列!
1矿床疏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疏干涌水量预测; 2矿床可能的疏干方案及其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3各含水层的疏干方法、工艺和分期、分段疏王的原则:
4 疏干工程的布置及工程结构; 5观测孔的布置; 6疏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浆堵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2注浆堵水方案及其比较,推荐注浆堵水方案描述; 3确定注浆堵水的基本工艺及主要参数,计算注浆堵水工程 量和材料消耗。 4.3.29 矿坑突水预防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要突水因素分析和可能突水范围划定; 2探水工程布置; 3探水工程量及施工要求。 4.3.30河床防渗、河流改道、截水沟、防洪堤等地表防水工程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基本水文资料和水文计算; 2地表防水工程布置说明,防洪标准、主体结构形式及其参 数; 3地表防水工程量和施工要求。 4.3.31地面塌陷防治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论证和预测开采后引起的岩溶塌陷、疏干沉降的可能性; 2圈定可能塌陷的范围,可能疏干沉降的范围和沉降量预 测; 3生产中的相关防范措施。 V附 寸图 4.3.32地质应包括下列图纸: 1 矿床地形地质图; 2矿体纵、横部面图; 3中段或阶段地质平面图; 4矿体纵向投影或水平投影图;
4.3.32地质应包括下列图组
5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 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区蔬干或注浆堵水工程布置平面图、部面图等; 3 探矿工程布置平面或部面图; + 本条中第1款第4款均应为彩图。
4.4.1岩体稳定性的地质背景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要阐明矿区内各类岩体形成的环境、时代、成岩作用和 演变过程; 2矿区构造体系,叙述构造的形成及其发展历史,断层、破碎 带、节理的展布情况。
2矿区构造体系,叙述构造的形成及其发展历史,断层、破碎 带、节理的展布情况。 4.4.2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应包括下列内容: 1·矿、岩的重度、湿度、松散系数、安息角; 2各类矿、岩的抗压、抗拉、剪切、三轴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 量、泊桑比、内聚力C、内摩擦角β; 3表土风化层的特性; 4不连续面充填物的力学参数。 4.4.3岩体结构应根据节理裂隙调查成果、岩体质量指标RQD 测定成果、岩体弹性波传递速度等有关资料分析岩体的结构特征, 并应进行分类。 4.4.4原岩应力应说明下列内容: 1原岩应力测点的布置及测定方法; 2测量成果分析,应说明应力场的特征、最大主应力的大小 及方向、地应力对开采的影响。 4.4.5露天边坡稳定性计算应对设计最终境界边坡的稳定性进 行验算
4.4.2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应包括下列内容
1·矿、岩的重度、湿度、松散系数、安息角; 2各类矿、岩的抗压、抗拉、剪切、三轴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 量、泊桑比、内聚力C、内摩擦角β; 3表土风化层的特性; 4不连续面充填物的力学参数。 4.4.3岩体结构应根据节理裂隙调查成果、岩体质量指标RQD 测定成果、岩体弹性波传递速度等有关资料分析岩体的结构特征, 并应进行分类
4.4.4原岩应力应说明下列内容
1原岩应力测点的布置及测定方法; 2测量成果分析,应说明应力场的特征、最大主应力的大小 及方向、地应力对开采的影响。 4.4.5露天边坡稳定性计算应对设计最终境界边坡的稳定性进 行验算。
4.4.6岩体稳定性或可崩性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岩体稳定性分级或可崩性评价;
2矿、岩崩落块度预测,初始崩落及正常崩落的拉底面积; 3 分析采场允许暴露面积,推荐采场结构参数和支护方法; 4 矿震和岩爆; 5 岩体支护和加固原则; 6 井巷工程稳定性计算。 4.4.7 岩石力学监测应说明岩石力学监测工作和主要设备、仪表 的选择。 4.4.8岩石力学应说明下一阶段岩石力学研究工作。
4.4.9岩石力学可根据研究深度附上岩石力学研究附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5.1开采范围选择应论述下列内容:
1在可行性研究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论述开采范围确定的合 理性。一个矿区有两个以上矿床或同一矿床有多个矿带或矿体 时,论述设计开采范围确定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开采的总顺序。 2对改建、扩建矿山开采现状、使用的主要设备以及存在的 主要问题进行论述。 4.5.2开采方式选择应在可行性研究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论述采 用露天开采的合理性。 4.5.3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或先露天后地下、先地下后露天 开采时,应论述露天开采与地下分界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露天开 采与地下开采在平面和立面上的关系、相互影响及其需要采取的 安全措施等。
4.5.4采场边坡参数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非金属矿 山安全规程》GB16423的有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边坡参数确定的原始条件、影响因素、方法; 2最终台阶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清扫平台宽度、最终台阶坡
面角、最终边坡角等边坡参数,
1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的原则、技术经济条件及经济合理剥采 比。 2境界优化软件圈定境界的原理及过程,圈定境界所选取的 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主要约束条件。 3对于埋藏条件复杂的矿床,应对不同开采境界方案进行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推荐方案。推荐方案中应按不同工艺处理分类 的境界内分层矿岩量、矿岩总量、矿石量、平均品位、废石量、平均 剥采比。境界内有远景资源量时,应单独列人废石量。 4推荐露天开采境界主要参数。 4.5.6采用分期开采的矿山应论述分期开采的必要性、优缺点, 并应说明确定分期划分和分期开采境界的原由,同时应确定扩帮 过渡的起止时间及扩帮方式、技术要求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4.5.7资源回收利用应说明境界内暂不能利用的资源量,以及境 界外资源量,并应简述综合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 Ⅲ矿山生产规模、工作制度、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 4.5.8生产能力验证的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矿山合理服务年限、达产年限; 2 采场内工作台阶可布置同时工作的电铲或装载设备台数; 矿山工程下降速度; 4 新水平准备时间; 5 咽喉区的线路通过能力及卸载点卸载能力。 4.5.9 矿山工作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 1矿山工作制度确定的依据和原则,年工作天数、日工作班 数、班工作小时数; 2采矿主要设备工作制度确定的依据、方法,列出设备工作 天数、日工作班数、班工作小时数。
1.5.10露天矿开采设计应根据矿床埋藏特点,矿
治生产工艺要求,说明采出矿石种类及分采、混采的理由。
工艺要求,说明采出矿石种类及分采、混采的理由。 露天矿开采设计应说明矿山的服务年限测绘标准,并应包括基建 投产到达产时间、达产年、减产年。
....- 有色金属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