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196-2016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测控设计规范.pdf

  • GBT51196-2016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测控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8-31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1.1控制系统应按操作区域配直操作站。 3.1.2过程1/0接口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过程I/O接口关联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换器或隔离器的设置,宜根据信号源与控制系统I/0 卡的连接需要,控制回路的I/O点,应有独立的A/D (D/A)转换; 2)凡信号来自爆炸危险区域且按防爆要求采用本安防爆技 术时,应在控制室I/O接口现场侧设置安全栅。 2各类检测控制点的备用点数,应为实际设计点数的15%~ 25%。 3输人输出卡件槽的备用空间,宜为10%~15%。 3.1.3控制单元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具有PID基本功能之外,应具有复杂控制功能、PID参 数自整定功能; 2控制单元负荷率宜少于50%; 3主要控制单元的CPU、通信接口及电源,宜按1:1余 配置。 3.1. 4 控制系统软件配置应包括系统软件、组态软件、应用软 件等。

    3.2.1大、中型矿山企业宜建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3.2.1大、中型矿山企业宜建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3.2.2矿山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宜包括矿山实时调度监控子

    3.2.2矿山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宜包括矿山实时调

    建设工程标准规范范本系统、质量检验化验子系统、矿山设备管理子系统、矿山能源管理 子系统、矿山安全和环境监控子系统等

    火灾与爆炸危险环境仪表

    3.3.1防爆类型和防爆等级,应根据火灾、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 分类、自控设备的种类及使用条件选择。 3.3.2单一可燃气体可选用单介质检测报警器;多种可燃气体或 多点可燃气体,可选用多介质检测报警器或多点组合式检测报 警器。 3.3.3 选用可燃气体报警器时,宜配备标定设备和标准气体

    3.3.4排放污水应设置流量、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的连 续监测,也可选用水质综合监测分析仪表。 3.3.5 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监测,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 警器。 3.3.6 选择有毒气体报警器时,宜配备标定设备和标准气体

    3.3.4排放污水应设置流量、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等的连

    3.3.6选择有毒气体报警器时,宜配备标定设备和标,

    3.4.1温度检测元件置入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度检测元件置入深度的选择,应以温度检测元件插至被 测介质温度变化灵敏且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为原则; 2当温度检测元件在满管流体管道上垂直安装或与管壁成 45°安装时,温度检测元件末端浸入管道内壁长度不应小于50mm, 不宜大于125mm; 3温度检测元件在设备上安装时,温度检测元件末端浸入设 备内壁长度不宜小于150mm。

    1就地温度检测宜选用双金属温度计: 2双金属温度计表壳直径宜选用100mm,在照明条件差、安 装位置较高或观察距离较远的场所,表壳直径应选用150mm; 3双金属温度计仪表外壳与保护管连接方式,宜选用方向 式,也可按观测方使的原则选用轴向式或径向式。 3.4.3要求以标准信号传输的场合,应采用温度变送器。温度变 送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温度检测点环境温度天手60C的场合,宜选用分离型 现场温度变送器; 2温度变送器的精度应满足测量要求; 3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应具有热电偶冷端补偿功能: 4温度变送器在断偶(开路)情况下的信号输出状态,应具有 “超量程”和“欠量程”选择功能

    1就地温度检测宜选用双金属温度计; 2双金属温度计表壳直径宜选用100mm,在照明条件差、安 装位置较高或观察距离较远的场所,表壳直径应选用150mm; 3双金属温度计仪表外壳与保护管连接方式,宜选用方向 式,也可按观测方便的原则选用轴向式或径向式。

    1在管道和设备上安装的压力表,表盘直径宜选用100mm 或150mm; 2在仪表气动管路及其辅助设备上安装的压力表,表盘直径 宜选用60mm; 3在照明条件差、安装位置较高或观察距离较远的场所,表 盘直径宜选用150mm。 3.4.5要求以标准信号传输的场合,压力测量宜选用压力变送 器。测量小于500Pa的微小压力时,宜选用差压变送器。 3.4.6测量真空压力,宜选用绝对压力变送器。 3.4.7:当测量结晶、结疤、堵塞、黏稠及腐蚀性介质时,宜选用法 兰直接安装式或毛细管式法兰膜片压力(差压)变送器。毛细管长 度宜短,

    3.4.8当采取隔离或吹洗等措施时,可选用普通的压

    4.9变送器的耐压等级应满足所测管线或设备的设计压 复求。

    3.4.10矿浆流量测量宜选用电磁式流量计,气体流量测量宜选 用差压式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热式质量流量计。 3.4.11电磁流量计宜用于电导率大于5uS/cm的介质的流量 测量。

    3.4.12电磁流量计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介质流向应

    对液固两相介质宜垂直安装流量计。安装在水平管道上时,应使 液体充满管段。流量计前后应有相应的直管段,直管段长度上游 不宜小于工艺管道直径的5倍,下游不宜小于工艺管道直径的 3倍。

    3.4.13有防冻保温要求的差压式流量计,宜选用一体式。 3.4.14蒸汽流量的计量,宜作温度压力补偿。

    3.4.13有防冻保温要求的差压式流量计,宜选用一体式。

    3.4.15物料计量准确度要求为土0.5%~土1.0%时,宜 托辊悬浮秤、岁托辊双杠杆秤。

    3.4.16物料计量准确度要求为土0.25%~土0.5%时,宜选用 4组或4组以上称量托辊组成的多托辊悬浮秤、多托辊双杠 杆秤。

    3.4.17配料准确度要求为±0.5%~±1%,且配料量变1

    ,宜选用拖料调速式配料用电子皮带秤或双调速式配料用电 带秤。配料准确度要求为士1%~士3%,且配料量变化不大 选用恒速式配料用电子皮带秤。

    3.4.18料仓秤宜选用3个称重传感器支承料仓的方式

    的形状为方形或长方形时,宜选用4个称重传感器支承料仓的方 式。与料仓莲接管应软连接。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且具备称重传 感器故障自诊断功能的料仓秤、皮带秤称量系统,宜选用称重传感 器分路输入和多计功能的二次仪表。

    3.4.19物料料仓物位测量,可选用称重式物位计。

    3.4.20:粉状、颗粒状、块状和黏湿性物料物位测量,可选用超声 波式、雷达式物位计

    波式、雷达式物位计。

    3.4.21分析仪表的预处理装置,应由分析仪器厂成套提供,

    装位置应靠近分析取样点。

    3.4.22分析后试样排放应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3.4.24矿浆中颗粒大小检测可选用在线粒度分析仪。

    3.4.28在有其他检测方式的前提下,不宜选用同位素仪表, 3.4.29 同位素仪表的放射源罐,应带锁闭装置。 3.4.30 同位素仪表的安装位置,应选择操作人员较少逗留的位 置,且应有同位素标志警示牌。

    3.4.28在有其他检测方式的前提下,不宜选用同位素仪表,

    31同位素仪表源罐处应设置工业电视监

    3.4.32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仪表、射线装置仪表

    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个人剂量测量报管和插射 仪器等

    1 洁净流体宜选用单座阀、双座阀、套筒阀; 2 高黏度、含纤维颗粒、污浊的液体,宜选用球阀、角型阀: 石灰乳、矿浆等易沉淀结垢介质的液体,宜选用偏心旋转

    阀、管夹阀、陶瓷阀、三通阀或闸板阀; 4大口径、大流量、低压风管及水的流体,宜采用蝶形阀。 3.4.34紧急放空用、禁止入内的危险区域控制阀,不得设置手轮 机构。 3.4.35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不致引起工艺事故时,可不设置旁路 有腐蚀性、磨损性流体,阀门维修周期短以及可能影响安全生产 时,应设置旁路。

    有腐蚀性、磨损性流体,阀门维修周期短以及可能影响安全生 时,应设置旁路。

    3.4.36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宜按传输距离相对较近的工序所在 区域划分

    3.4.37重要参数检测回路选用无线仪表时,信息传输涉

    3.4.38安全连锁、重要控制回

    3.5.1控制室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卜列规定: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粉尘、水雾或有腐蚀性介质的工作 环境,控制室应布置在本地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或全年最小 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控制室不宜靠近运输物料的主干道; 3控制室应远离振动源、高噪声源及电磁干扰源; 4采场的中心控制室宜设在矿井地面上的办公楼内,选矿厂 的中心控制室宜设在主厂房外独立的建筑物内,也可设在主厂房 内适宜的地点; 5现场控制室宜靠近操作频繁和控制测点集中的区域。

    3.5.2控制室建筑与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邻近爆炸、火灾危险的控制室,建筑物应采用抗爆结构设 计,面向工艺装置一侧的墙应采用防爆墙、防火墙等。

    2控制室的基础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300mm以上,当控制 室与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相邻时,基础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600mm 以上。 3控制室的室内墙面应平整、易于清洁且不反光,墙壁颜色 宜选用浅色。 4控制室宜设吊顶,吊顶距地面的净高不应低于3.0m;吊顶 上方的净空应满足敷设风管、电缆、管线的要求;吊顶应采用轻质 石膏板或其他非燃烧体材料,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 5控制室的门、窗应朝向既无爆炸又无火灾危险的场所。 6控制室门的大小,宜根据所安装设备的最大尺寸确定;面 积超过60m的控制室应设置2个通向安全出口的门;采用空调的 控制室应设置门斗作为缓冲区。

    5控制室的门、窗应朝向既无爆炸又无火灾危险的场所。 6控制室门的大小,宜根据所安装设备的最大尺寸确定;面 积超过60m的控制室应设置2个通向安全出口的门;采用空调的 控制室应设置门斗作为缓冲区。 3.5.3采光与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自然采光时,控制盘或操作台不应受阳光直接照射; 2 距控制室地面0.75m工作面照度标准值宜为300lx; 3中心控制室应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系统,现场控制室宜设置 事故应急照明系统。 3.5.4进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室的进线,宜采用架空进线方式; 2采用电缆沟进线方式时,电缆沟室内沟底标高应高出室外 沟底标高300mm以上,室外沟底应有排水措施; 3进线入口处和墙上的孔洞,应进行防火封堵处理。 3.5.5室内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开敷设,并应避免平行敷设;不 化滋色平流意

    3.5.3采光与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自然采光时,控制盘或操作台不应受阳光直接照射; 2 距控制室地面0.75m工作面照度标准值宜为3001x; 3中心控制室应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系统,现场控制室宜设置 事故应急照明系统。 3.5.4 进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室的进线,宜采用架空进线方式; 2采用电缆沟进线方式时,电缆沟室内沟底标高应高出室外

    1自然采光时,控制盘或操作台不应受阳光直接照射; 2 距控制室地面0.75m工作面照度标准值宜为3001x 3中心控制室应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系统,现场控制室宜 事故应急照明系统。

    5.4进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

    1控制室的进线,宜采用架空进线方式; 2采用电缆沟进线方式时,电缆沟室内沟底标高应高出 沟底标高300mm以上,室外沟底应有排水措施; 3进线入口处和墙上的孔洞,应进行防火封堵处理。

    1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开敷设,并应避免平行敷计 能避免平行敷设时,其最小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3.9.17的规 采取隔离措施。 2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垂直相交时,电源电缆应放置于 槽内。 3.5.6安全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3.5.6安全保护应符合下列判

    3.5.7通信应符合下列规定

    3.5.8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心控制室除应设置操作室、机柜室、工程师室外,还宜设 操作人员交接班室、仪表维修室、空调机室及卫生间等辅助 。 2房间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室与机柜室、工程师室应相邻设置,并有门直接 相通; 2机柜室、工程师室与辅助用房毗邻时,不宜有门相通; 3)不间断电源室单独设置时,宜与机柜室相邻; 4)单独设置的空调机室,不宜与操作室、机柜室直接相通, 相邻时应采取减振和隔音措施。 3机柜室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系统机柜、端子柜、配电柜、继电器柜、安全栅柜等宜 成排布置; 2)端子柜宜靠近信号电缆入口处; 3)配电柜宜位于电源电缆入口处。 4操作室面积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站前面离墙净距离宜为3.0m~3.5m,操作站背面 离墙净距离宜为2.5m~3.5m; 2)操作站侧面离墙净距离宜为2.0m~2.5m。 5机柜室的面积应按机柜的尺寸及数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

    1)成排机柜之间净距离宜为1.5m2.0m; 2)机柜离墙净距离宜为1.5m~2.0m。 3.5.9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系统的操作室、机柜室、工程师室等的温度、湿度控 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冬季室温应为20℃士2℃,夏季室温应为26℃士2℃; 2)温度变化率应小于5℃/h; 3)相对湿度应为50%土10%; 4)相对湿度变化率应小于6%/h。 2室内空气的净化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尘埃粒径应小于10um,尘埃量应少于0.2mg/m; 2)硫化氢量应小于0.01mg/m°; 3)二氧化硫量应小于0.1mg/m; 4氯气量应小于0.01mg/m3。 3.5.10建筑与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室地面宜采用地砖等防滑地面。 2机柜室地面宜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普通型或重型:; 2)表面平面度不应大于0.6mm; 3)离基础地面高度宜为300mm; 4)活动地板下方的基础地面宜为不易起灰地面; 5)采用活动地板时,机柜应固定在型钢制作的支撑架上,该 支撑架应固定在基础地面上;其他外部设备可安置或固 定在地板上。 3中心控制室的窗户应为双层密封窗。 3.5.1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排机柜之间净距离宜为1.5m~2.0m; 2)机柜离墙净距离宜为1.5m~2.0m。

    B.5.9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

    1操作室地面宜采用地砖等防滑地面。 2机柜室地面宜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普通型或重型:; 2)表面平面度不应大于0.6mm; 3)离基础地面高度宜为300mm; 4)活动地板下方的基础地面宜为不易起灰地面; 5)采用活动地板时,机柜应固定在型钢制作的支撑架上,诊 支撑架应固定在基础地面上;其他外部设备可安置或固 定在地板上。 3 中心控制室的窗户应为双层密封窗。

    1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净化应符合本规范第3.5.9条的 规定,室内宜有温度、湿度的记录仪或指示仪,

    2不间断电源室独立设置时,应有通风设施。 3正压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门、窗等所有的开口关闭时,宜保持室内压力大于或等 于25Pa; 2)当所有的开口打开时,通过开口的气流流速不应低 于0.3m/s; 3对控制室的所有区域,系统应提供所需的风压和风流; 4)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发出报警信号; 5)电源应采用独立的电源回路

    3.5.12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式控制盘和后开门的柜式控制盘盘后区的距离,宜为 1. 5m~2. 0m; 2盘前区设置操作台时,操作台至控制盘面距离宜为1.5m~ 2.5m,操作台至墙面净距宜为2.0m~2.5m;不设操作台时,盘面 至墙面净距不应小于3.5m; 3现场控制室安装控制系统的机柜时,应符合本规范第3.5.8 发然的圳产

    3采用空气调节的现场控制室,窗户应具有良好的气

    3.5.14下列情况下现场控制室宜设置空气调节

    1室外计算温度高于32℃或相对湿度大于80%、自然通 不能满足要求时:

    1现场控制碱室宜选择在稳定岩层中,并应避开断层、破碎 带、采空区、含水层及采动影响区; 2现场控制室地面应高出碉室外地面0.5m; 3现场控制碱室电缆沟应采用混凝土砌筑,沟底纵向坡度不 应小于0.3%; 4现场控制碱室长度超过6m时,应在两端各设1个出口; 各出口处应设置向外开的铁栅栏门;有潜在没、火灾、爆炸危险 的矿井,还应设置防水门或防火门

    3.6.1矿山测控的供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的有关规定。 3.6.2控制系统及重要仪表的用电,应设置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3.6.3电源容量应按自控供电设计负荷的1.2倍~1.5倍确定。 3.6.4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线制变送器宜由控制系统供电; 2电源系统应有电气保护接地。 3.6.5 控制室内各分配电柜、各控制盘内的仪表供电回路,宜留 有至少20%的备用回路。 3.6.6 普通电源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交流电源的电压应为220V土10%,频率应为50Hz士1Hz; 2 直流电源的电压应为24V土1V,纹波电压应小于5%; 3 电源瞬断时间应小于用电设备的充许电源瞬断时间; 4 瞬时电压降应小于20%。 3.6.7 不间断电源质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输入参数中输人电压应为三相380V土15%或单相220V土 15%,输人频率应为50Hz土2.5Hz; 2输出参数中交流电源的电压应为220V土5%,频率应为 50Hz土0.5Hz,波形失真率应小于5%,电源瞬断时间不应大于

    20ms,瞬时电压降应小于10%

    6.8 不间断电源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过载能力应为150%额定电流10s。 2后备电池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备供电时间不应低于30min,特别重要场合可延长 至 60min; 2)充电性能应能达到2h充电至额定容量的80%

    1气动仪表、电气阀门定位器、气动执行器、气路电磁阀、分 析仪表用气; 2 吹气法测量用气; 3 正压防爆通风用气; 4 仪表吹扫用气; 5 仪表修理车间气动仪表调试检修用气等。 气源装置和气源质量

    式中:P1 正常操作压力LkPa(A)」; P2 最低送出压力LkPa(A)」; P。 大气压力,通常P。一101.325kPa(A); Q 气源装置的设计容量(Nm"/h);

    3.7.5气源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气系统气源操作压力下的露点,应低于工作环境历史上 年极端最低温度10℃; 2净化后的气源含尘粒径不应大于3um,含尘量应小于 0.1mg/m3,油分含量应小于10mg/m3。 Ⅲ监测仪表及阀门 3.7.6气源总管应设测量气源压力的变送器,其压力信号应传送 到控制室,并应设置集中显示、低限压力报警或连锁。 3.7.7储气罐前管道上应设逆止阀。 3.7.8气源装置储气罐上应设安全阀、带电接点输出信号的就地 压力表或压力开关。 3.7.9在空气过滤器减压阀组的引人侧及引出侧应设就地压力 指示仪表,其引出侧可设压力开关。 3.7.10气源切断阀应采用球阀或截止阀。

    3.7.5气源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3.7.12供气系统管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气管路宜架空敷设; 2供气管路在不同区域段的最低点应设排污阀; 3在供气总管或干管末端,应用盲板或丝堵封堵,但不得将 管路末端焊死; 4从供气管路上取气时,其取源部位应设在水平管道的上 方,丛总管或王管上取气时,应在取源接管处安装气源切断阀

    3.7.13供气系统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气系统的总管、十管、支管或气源分配器前的配管,宜选 用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连接管件与管道材质应一致。

    2空气过滤器减压阀下游侧配管,宜选用带PVC护套紫铜 管或不锈钢管。 3供气系统采用镀锌钢管时,应采用螺纹连接管件,不得采 用焊接连接。 4供气系统采用不锈钢管时,宜采用法兰连接或对焊式连接 阀门、承插焊连接管件

    3.8.1本节适用于矿山地面接地设计,井下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的有关规定。

    3.8.1本节适用于矿山地面接地设计,未

    3.8.2接地设计应根据测控系统要求进行分类,可分为保护接 地、工作接地、本安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 3.8.3处于潮湿环境条件下或与供电电压高于36V的设备相接 触的现场仪表,应做保护接地;供电低于36V且处于干燥环境条

    导源和接收仪表均不可避免接地时,应采用隔离器将两点接地 离开。隔离信号可不接地,非隔离信号宜以直流电源负极为统 的信号参考点,并应接地。

    .8.5采用隔离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可不专门接地

    .8.6安装控制系统设备的控制室、机柜室、过程控制计算机 几房,其防静电地面、活动地板、工作台等应进行防静电接地,已 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仪表,可不再做防静电接地

    3.8.7当仪表信号线路从室外进入室内后,应按需要采取防雷措施。

    8.10工作接地应符合下列规

    3.8.12防雷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入控制室处的仪表汇线桥架、仪表电缆保护管、仪表电 缆铠装金属层,应做防雷接地;防雷接地应与电气专业的防雷电感 应的接地排相连; 2控制室内的仪表信号雷电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应接到工 作接地汇总板;雷电浪涌保护器的接地汇流排,应接到工作接地汇 总板或总接地板; 3控制室内仪表供电线路的雷电浪涌保护器,应与保护接地 汇总板相连:

    4现场仪表的雷电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应与现场防雷电感应 的接地排相连; 5不带屏蔽层的多芯电缆在雷击区室外架空敷设,电缆未穿 钢管或未置于金属汇线桥架中时,其备用芯应接入屏蔽接地

    3.8.13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应与 电气合用接地装置。

    3.8.14接地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

    3.8.15保护接地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表及控制系统保护接地的各接地干线,应汇接到保护接 地汇总板,再经接地干线接到总接地板上; 2当保护接地汇总板和总接地板合用时,保护接地各接地干 线应直接接到总接地板上; 3仪表及控制系统交流供电中线的起始端,应经保护接地干 线接到总接地板上;

    3.8.16工作接地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

    1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地,宜将各仪表的工作接地线分 别接到工作接地汇流排或接地连接端子排,经工作接地干线接到 工作接地汇总板; 2仪表信号公共点接地、控制系统的非隔离输人的接地,均 应分别单独接到接地连接端子排或工作接地汇流排上,经接地干 线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 3当有多根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时,宜先将各信号屏 蔽电缆的屏蔽层汇接到工作接地汇流排,经工作接地十线接到工 作接地汇总板; 4直流电源的负极,应接到本机柜的工作接地汇流排;不设

    工作接地汇流排时,工作接地十线应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 3.8.17并下现场控制碱室应设局部接地装置,局部接地装置应 通过接地干线连接井下各开采水平的主接地装置。

    3.8.18接地系统的导线,应采用多股绞合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3.8.19接地系统的各接地汇流排,可采用截面为25mm×6mm 的铜条制作。 3.8.20接地系统的各接地汇总板,应采用铜板制作,厚度不应小 T22

    3.8.19接地系统的各接地汇流排,可采用截面为25mm×6mm 的铜条制作。 3.8.20接地系统的各接地汇总板,应采用铜板制作,厚度不应小 于 6mm。 3.8.21机柜内的保护接地汇流排,应与机柜进行可靠的电气 连接。 3.8.22工作接地汇流排及工作接地汇总板,应采用绝缘支架 固定。 3.8.23 各类接地连线中,不得接人开关或熔断器。 3.8.24 接地线的截面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地线应为1mm~2.5mm; 2 接地干线应为4mm~16mm; 3 连接总接地板的接地干线应为10mm~25mm; 接地总干线应为16mm~50mm; 5 雷电浪涌保护器接地线应为2.5mm~4mm。 3.8.25 雷电浪保护器接地线宜短,并应避免弯曲敷设。 环培灿由阳和培出连培由

    接地线应为1mm~2.5mm; 接地干线应为4mm~16mm; 3 连接总接地板的接地于线应为10mm~25mm: 一 接地总干线应为16mm~50mm; 5 雷电浪涌保护器接地线应为2.5mm~4mm。 3.8.25 雷电浪涌保护器接地线宜短,并应避免弯曲敷设。 VI接地电阻和接地连接电阻 3.8.26 接地连接电阻不应大于12。 3.8.27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

    3.9.1测量管线的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量管线的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腐蚀性介质的测量管线材质,宜选用碳钢或不锈钢;

    2腐蚀性介质的测量管线,应选用防腐性能不低于工艺管线 或设备的材质。

    2腐蚀性介质的测量管线,应选用防腐性能不低于工艺管线 或设备的材质。 3.9.2在线粒度分析仪、在线品位分析仪的矿浆取样管线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取样管应选用耐磨损材质: 2 取样管直径不宜小于50mm; 3 取样管转弯处弧形半径不宜小于500mm; 4 取样管采用易弯曲材质时,应对取样管进行支撑; 5 自流取样管长度不宜大于100m; 6 自流取样管坡度不宜小于7%; 7 自流矿浆取样管长度大于50m或坡度小于7%时,宜采用 管路自动冲洗装置。

    3.9.3气动信号管线的材质,可按表3.9.3选用

    表3.9.3气动信号管线材质选择

    注“”表示适用“一”表示不宜使用!

    3.9.4气动信号管线宜选用管径为8mm、壁厚为1mm的信号 管线。 3.9.5 尼龙、聚乙烯管(缆)的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制造厂的 要求。

    存在火灾危险的场所及重要的场合不宜选用尼龙、聚乙烯管(缆)。 3.9.7设置接管箱的生产装置,从控制室至接管箱,宜选用多芯 管缆;尼龙及聚乙烯管缆的备用芯数,不应少于工作芯数的20%; 紫铜管缆的备用芯数,不应少于工作芯数的10%;从接管箱至控 制阀或现场仪表,管线宜选用PVC护套紫铜管或不锈钢管。

    3.9.8电线、电缆线芯截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与控制回路的线芯截面积应满足对线路阻抗的要求, 且不应小于0.5mm; 2交流电源配线的导线截面积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低 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有关规定执行; 3到现场仪表的信号线的线芯截面积,可选用1mm~ 1. 5mm; 4热电偶补偿导线宜选用1.5mm~2.5mm,采用多芯补 偿电缆时,在线路电阻满足测量要求的条件下,其线芯截面积可选 用0.75mm~1mm。 3.9.9电线、电缆的类型应符合下列规是: 1电线宜选用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或聚乙烯绝缘线,电缆宜 选用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 2电缆充许使用的温度范围,应满足高温、低温场所的要求。 3火灾危险场所宜选用阻燃型电缆。 4当采用本安系统时,宜选用本质安全电路用控制电缆,所 用电缆的分布电容、电感,应符合本安回路的要求。 5测控信号电缆的屏蔽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关量信号宜选用总屏蔽; 2)4mA~20mADC或1V~5VDC信号宜选用总屏蔽,当 信号电缆经过高强度交变磁场时,宜选用对绞线芯; 3)热电偶或脉冲量信号宜选用分屏蔽加总屏蔽。 6热电偶的补偿导线,应选用与热电偶分度号相匹配的型

    号,并应根据补偿导线使用场所选用普通型、耐高温型、阻燃型或 本安型。 7井下电缆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水平巷道或倾斜45°及以下的井巷内固定敷设的测控 电缆,可米用钢带铠装阻燃电缆; 2)在立并并筒或倾斜45°以上的井巷内固定敷设的测控电 缆安全标准规范范本,可采用钢丝铠装阻燃电缆; 3)在并下非固定敷设的测控电缆,可采用矿用橡套阻燃 电缆。

    7井下电缆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水平巷道或倾斜45°及以下的井巷内固定敷设的测控 电缆,可采用钢带铠装阻燃电缆; 2)在立并并筒或倾斜45°以上的井巷内固定敷设的测控电 缆,可采用钢丝铠装阻燃电缆; 3)在井下非固定敷设的测控电缆,可采用矿用橡套阻燃 电缆。 IV测量管线及气动信号管线的敷设 3.9.10测量管线及气动信号管线的敷设,应避开工艺介质排放 口、易泄漏、易受机械损伤、易腐蚀、易振动及妨碍检修等场所。 3.9.11测量管线及气动信号管线宜采用架空敷设方式。 3.9.12对易冻、易冷凝、易凝固、易结晶的被测介质,测量管线应 采取伴热或保温措施。 3.9.13测量管线的敷设,不应使管线内产生附加静压头、密度差 及泊

    IV测量管线及气动信号管线的敷设

    3.9.13测量管线的敷设,不应使管线内产生附加静压头、密度差 及气泡。

    或气体难以自流返回工艺管线(或设备)时,液相被测介质的测量 管线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气相被测介质或被测介质中含有沉淀 物、污浊物的测量管线最低点,应设排液排污装置。 3.9.15测量有毒、有腐蚀性和严重污染环境的介质,不得任意 排放。 3.9.16压力大于10MPa的测量管线,应设置安全泄压设施,且 排放口应朝向安全侧。

    3.9.16压力大于10MPa的测量管线,应设置安全泄压设施水库标准规范范本,月 排放口应朝向安全侧。

    ....
  • 有色金属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