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图集】12N8.pdf

  • 【山西图集】12N8.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28
  • 发 布 人: kingsj0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6.1.6污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满足:在设计最低进水温度下正常运 行,对应设计最低进水温度的热泵机组供热工况COP宜大于等于3.5. 6.2设计原则 6.2.1冬季制热、夏季制冷的污水水源热泵系统应以热负荷确定热泵 机组的容量,不足的制冷需求由冷却塔散热的冷水机组提供。 6.2.2原生污水计算温度应根据污水处理厂进水温度历年统计资料值 结合取水点上游污水热利用强度通过计算确定;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 水、中水温度应根据取水部位由污水处理厂相应统计资料确定。 6.2.3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换热系统的取水口应设在最后一 道处理工艺的下游。 6.2.4原生污水换热系统取水口位置及取水构筑物形式应满足城市规 划与排水管理部门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换热系统取 水口位置及取水构筑物形式不应影响污水处理工艺, 6.2.5原生污水取水口设计:取水口处应设置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 通过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的污水进水最大允许流速宜小于0.5m/s;通 过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的污水出水最小流速宜大于2.0m/s, 6.3设计要点 6.3.1水源侧系统设计前,应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并以检测结果作为 水源换热方式和设备及管道系统材质选择的依据。 6.3.2污水水源热泵系统应采用集中设置机组的系统形式。城市污水 处理厂二级水、中水地源热泵系统宜采用间接式系统;原生污水地源 热系系统应采用间接式系统

    6.4.2监测各类水过滤器的进出口压差。 6.4.3监测污水换热系统各换热器污水侧进出口压差, 6.4.4监测不包括用户侧水系统输配能耗的系统供热/制冷能效比。 7.地热尾水水源热泵 7.1一般规定 7.1.1应通过水源热泵装置实现地热尾水的热利用且地热尾水回灌温度 不应高于10℃,以提高地热水热利用强度,节约地热资源。 7.1.2确定采用地热尾水水源热泵系统前、应通过现场勘查、调研或测 试获得地热尾水或地热水的温度与水质数据。 7.1.3地热尾水地源热泵系统应与地热直接换热供热系统统一设计,其 设计参数应根据全系统热效率较高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7.1.4应依据评估报告确定地热资源的利用规模与利用方式并应按不低 于地热利用许可规定的回灌率将回水回灌至同一含水层。 7.2设计原则 7.2.1在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的前提下,应通过合理的系统形式尽量增大 地热尾水利用温差,减少对地热资源的需求, 7.2.2地热尾水换热系统应采用闭式系统。 7.2.3地热尾水换热系统不应采用软化、投药等化学方式进行水处理。 7.2.4地热水采、回灌管上应设置远传型流量计量装置。 7.3设计要点 7.3.1地热及尾水利用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但无论单口并是否变流 量运行、井泵灼应采用变颖调速泵

    图集号 12N8 设计说明(八) 页次 8

    2)下管前应对成套PE管进行外观检查,按一定间隔(4m~5m)安装 管卡,进行下管前水压试验,试验合格后封堵管口,满水下管直至 设计深度, 3)换热管外壁应有长度标识,便于检查。 2.2.3钻孔回填 1)回填材料由设计根据地质与其它条件综合确定,回填材料导热系 数不应低于钻孔前土壤平均导热系数。 2)采用原浆掺砂回填时,砂的比例应>20% 3)一次填满后,如混合浆在孔内沉淀,应待沉淀密实后再次回填, 直至孔内密实面到达孔口方可。 2.3水平集管施工: 2.3.1管沟开挖 1)挖沟时为防止地基不均匀下沉,应保持原土地基。 2)土质条件不理想时,应在管道周围30cm范围内换土夯实,并保证 各段硬度相间。 3)清除各种尖硬杂物,保证沟底平整后按设计要求铺。 2.3.2水平集管连接 1)水平集管采用热熔方式连接,热熔操作时的环境空气温度应高于 o℃. 2)应保证热熔连接工具和管道加热面清洁,管材必须检查完好后 万可进行违连接。 3)热熔连接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热熔压力和保压、冷却时间必须 符合相关施工验收规范以及管材、管件生产厂家的规定, 4)在保压、冷却期间不得移动违接件或在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外力

    保温标准规范范本图集号 12N8 施工说明(二) 页次 11

    3.3.4采用双层填砾过滤器的采灌并,应按设计规格先进行内层滤料 T 的填入。 3.3.5填砾方法应根据井壁稳定性冲洗介质类型和采灌井结构等因素 确定, 3.3.6填时滤料应沿井管四周均勾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填砾高度 宜高于滤水器顶10m以上,但不宜超过上层含水层底部高度。 茶 3.3.7并管与井口管外围均应封闭。 3.3.8并管外国用黏土封闭时,应选用优质黏土做成球(块)状,大 小宜为20~30mm,并应在半干(硬塑或可塑)状态下缓慢填入。 3.3.9并管外围用水泥封闭时,水泥的性能指标及封闭方法应根据地 粥 层岩性、地下水水质、采灌井结构和钻进方法等因素确定, 3.3.10并管封闭后应检查效果,当未达到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封闭。 3. 4洗井 3.4.1洗并应在成并后立刻进行,宜采用活塞与压缩空气联合洗并。 3.4.2泥浆护壁的采灌井,当并壁泥皮不宜排除时,宜采用化学洗并 与其它洗井方法联合进行, 3.5管材、管道试压与清洗 3.5.1深井潜水泵出水管(潜水泵出水口至井室入口)与采水(回灌 水)管材质由设计根据并水水质确定,宜采用无缝钢管,焊接

    3.5.2采水(回灌水)管试验压力为0.6MPa,缓慢升压10分钟,稳压 1小时,压力降不超过0.05MPa;然后在1.15倍工作压力下,稳压2小 时,压力降不超过0.03MPa为合格 3.5.3压力排水管试验压力为0.4MPa,稳压20分钟,压力降不大于 0. 05MPa为合格。 3.5.4采水(回灌水)管试压合格后应进行管道冲洗,水冲洗速度大 于等于1m/s

    :1.各水泵均应安装压差传感器,图中由于图幅所限,不再重复表示。 2.外融冰冰蓄冷系统基本控制原理,在此不再表示。 3.本图设备索引详见P37

    DaDd便口口核审王王校DbDc芦下L1W1计L2W2设III类原生污水换热器侧视图III类原生污水换热器前视图岩点芦Da:污水进口;Db:污水出口;Dc:介质水进口;Dd:介质水出口额定换热量污水侧介质水侧图序号运行模式cL1L2W1W2HDa、Db、Dc、Dd运行重量(t)(kw)流量(t/h)压损(kPa)流量(t/h)压损(kPa)制取热6601424511455取冷8121424511455460013003200300032008501000200DN15021. 5取热9902124517055取冷12182124517055670013003200480050008501000200DN20031. 5取热4951054585503取冷6101054585505600130024003500370013001500200DN12515. 6取热76016045130506600170023004500470017001900200DN15025取冷9301604513050注:1.此类型换热器适用于污水换热器前设置50mm孔径的过滤孔板或格栅的污水换热系统:2.表中取热工况,污水侧进出水温为9.5/4.5℃,介质水侧进出水温为8/12℃;图集号原生污水换热器外形及性能参数(三12N83.表中取冷工况,污水侧进出水温为24/30.5℃,介质水侧进出水温为26/21℃。页次49

    双U接头及异径四通规格详《地源热泵系统用聚乙烯管材及管件》GJ/T

    航天标准2)并孔回填材料应根据钻孔区域地质条件确定

    地温监测井说明 1.为了解土壤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对埋管换热器孔群区及周围地区的地质 环境影响,应在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对埋管换热器不同深度的地温 场进行长期监测,了解长期运行条件下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取 得地温场监测及土填源热泵系统性能综合评价所需资料。 2.监测井布置应根据地温场分布、地下水流运移及施工便利性综合考虑, 监测井宜按以下类别进行布置: (1)埋管换热器监测井:设置在理管换热器井孔内,目的是监测埋管换 热器的工作环境温度,监测井内的埋管换热器参与换热。根据整个井群均 匀市置,每个监测井控制半径为50m,井深120m, (2)扩散监测井:一般选取1~2口埋管换热器监测井,在其周图设置3个 扩散监测并,距主孔间距分别为1.0m、1.5m、2.0m,主要为了监测理管换 热器热影响半径,井深45m (3)背景监测并:设置在埋管换热器并群外,目的是监测地温背景值, 设置1口即可,并深120m (4)测温点设置:不同地层结构、岩土体冻土层深度、恒温层处均要设 测温点;如果地层情况不详时,测温点应加密布设,120m深监测并每间隔 10m至少布设1个测温点,45m深监测并分别在25m、35m和40m处布设测温 点、每个测温点至少安装3个温度传威黑

    地温监测井说明 1.为了解土壤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对埋管换热器孔群区及周围地区的地质 环境影响,应在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对埋管换热器不同深度的地温 场进行长期监测,了解长期运行条件下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取 得地温场监测及土填源热泵系统性能综合评价所需资料。 2.监测并布置应根据地温场分布、地下水流运移及施工便利性综合考虑, 监测井宜按以下类别进行布置: (1)埋管换热器监测井:设置在理管换热器井孔内,目的是监测埋管换 热器的工作环境温度,监测井内的埋管换热器参与换热。根据整个井群均 匀市置,每个监测井控制半径为50m,井深120m。 (2)扩散监测井:一般选取1~2口埋管换热器监测井,在其周图设置3个 扩散监测并,距主孔间距分别为1.0m、1.5m、2.0m,主要为了监测理管换 热器热影响半径,井深45m (3)背景监测并:设置在埋管换热器并群外,目的是监测地温背景值: 设置1口即可,并深120m (4)测温点设置:不同地层结构、岩土体冻土层深度、恒温层处均要设 测温点;如果地层情况不详时,测温点应加密布设,120m深监测并每间隔 10m至少布设1个测温点,45m深监测并分别在25m、35m和40m处布设测温 点,每个测温点至少安装3个温度传感

    图集号 12N8 地温监测并构造做法 页次 57

    马旭升马旭升王砚伍小亭制图设计校对弓旭井工砚但十亨室外地坪650mm公Φ325井壁井管黏土封闭11滤水器水源井井口,详P63二二二静水位#二石英砂填砾深井潜水泵出水管!1支撑架动水位沉淀管深井潜水泵泵体深井潜水泵吸水口ⅡI组水源井构造做法IⅡI组水源井构造做法深井潜水泵电机注:滤水器安装深度仅供参考毕业设计,应根据测井结果选取孔隙率高的砂层作为滤水层井管(Φ325×8无缝钢管)ⅡI组水源井主要参数最大采水量60m3 /h滤水器US9最大回灌量30m3/h静水位2 0m沉淀管动水位5 0m9

    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2012版

    ....
  • 相关专题: 山西图集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