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3T 365-2020 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发布稿).pdf

  • DBJ43T 365-2020 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发布稿).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25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N一一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 值,取绝对值进行计算; 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VjdE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Vmua 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设计值; 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uE 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Ac1 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 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 Asd 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合层内的 纵向钢筋; A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管道标准,即 nAsv,此处,n为在同一个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 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b 矩形截面宽度; ho 截面有效高度: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Yo 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 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 YRE 承载力调整系数,具体取值参见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ni一 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二级取1.2, 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1.1。

    o一 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 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 YRE 承载力调整系数,具体取值参见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ni一 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二级取1.2, 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1.1。

    3.0.1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生

    3.0.1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生产制作和施 工安装应实现全过程和多专业的协同,且应按照设计标准化、生 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饰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运维智能化 的原则实施

    其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标准化要求,并应进行优 化设计; 2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 度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公差: 3应满足制作、运输、堆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 3.0.3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深度应满足建筑 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 综合要求。

    4.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 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 4.1.2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应符合 下列规定: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 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4.1.3拼缝连接部位的后浇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且应 比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个等级。 4.1.4接缝处采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

    4.1.3拼缝连接部位的后浇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且应

    4.2.1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抗震设计构件及节点宜采用具有良好延性 韧性和焊接性的钢筋,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4.2.2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 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4.2.3受力的普通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予 预应力钢筋直径不

    应小于5mm。其他配置的各类构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 4.2.4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制 作。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吊杆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作。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吊杆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预制单元柱与柱 的纵向钢筋接头应采用I级接头。

    4.3.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套简、灌浆料和节

    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 技术规程》JGJ355的有关规定。

    4.3.3预制构件接缝处采用

    4.3.4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和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有关规定; 焊缝质量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的有关规定。

    4.4.1保温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体积吸水率及燃烧性能应符 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 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性能应符合附表A的要求

    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 主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性能应符合附表A的要求。 4.4.2管线材料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给水塑料 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和《电线电缆电气性能》GB3048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4.4.3锚固粘结、密封材料、防水密封胶和橡胶止水条等技术 生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接缝密封胶应用技术规程》T

    4.4.2管线材料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

    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和《电线电缆电气性能》GB304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4.4.3锚固粘结、密封材料、防水密封胶和橡胶止水条等技

    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接缝密封胶应用技术规程》T CECS 58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混凝土建筑

    接缝用密封胶》JC/T881和《高分子防水材料第3部分:遇水 膨胀橡胶》GB/T18173.3的有关规定。

    接缝用密封胶》JC/T881和《高分子防水材料第3部分:遇水 膨胀橡胶》GB/T18173.3的有关规定。 4.4.4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 的有关规定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 的有关规定。

    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宜采用主体结构、 装修和设备管线的一体化集成技术。 5.1.2建筑设计及构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 准》GB50002的有关规定。 5.1.3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 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5.1.4建筑隔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GB50118和《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的有关 圳宝

    5.1.4建筑隔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 规范》GB50118和《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的有 规定。

    5.1.5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湖南

    建巩节能设计标准》DB 标准》DBJ43/001的有关规定。 5.1.6建筑的围护结构、配套构件及装饰材料宜采用工业化 标准化产品

    5.1.6建筑的围护结构、配套构件及装饰材料宜采用工业化 标准化产品

    5.2建筑保温隔热设计

    5.2.2建筑保温隔热墙体的保温隔热设计应采用装配化集成技 术,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等的有关规定。

    术,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 等的有关规定。

    5.3.1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 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中有关防水、防火、保温、隔声的

    5.3.4女儿墙板内侧在泛水高度处应预设凹槽、挑檐或其他泛

    5.3.4女儿墙板内侧在泛水高度处应预设凹槽、挑檐或其他 水收头等构造。

    5.4.2设备管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4.2设备管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设备管线应综合设计、合理选型和准确定位,宜减 少平面交叉; 2设备管线宜采用集成化技术和标准化设计,管线与部品 的连接应采用标准化接口; 3穿越楼板和墙体的管线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密封 等措施。 5.4.3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排水立管宜布置在周边叠合板的后浇叠合区域: 2集成式厨房、卫生间预留相应的给水、热水、排水管道 接口形式和位置应便于检修。 5.4.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管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4.3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排水立管宜布置在周边叠合板的后浇叠合区域: 2集成式厨房、卫生间预留相应的给水、热水、排水管 接口形式和位置应便于检修

    叠合区域; 2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时,宜采用干法施工; 3采用散热器供暖时,安装散热器的墙板构件应采取加强 措施。 5.4.5电气管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气管线设计应根据建筑形式合理选择布线方式,且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的有关 规定; 2穿越预制构件的电气管线应预埋和标注; 3大型灯具、桥架、母线、配电设备等应采用预留预埋件 固定。

    6.1.1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以下 规定: 1 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2 结构的竖向布置宜连续、均匀,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 变化; 3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6. 1. 2 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应 符合表 6. 1. 2 的规定

    表6.1.2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士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

    6.1.3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

    6.1.3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十框架结构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 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 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6.1.3的规定

    表6.1.3丙类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

    注:1.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抗震设防烈度6度外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 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 定抗震等级; 3.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震措施;当建筑地为I类时,仍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 震构造措施; 4.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6.1.4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高层的框架结构及乙类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结构。

    6.1.5高层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宜设置地下室,地

    6.1.5高层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宜设置地下室, 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且预制框架柱的水平接缝处不宜 现拉力。

    6.1.6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

    6.1.7抗震等级为二或三级的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相

    1.7抗震等级为二或三级的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

    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梁柱节点核心区 受剪承载力验算和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有 规定。

    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梁柱节点核心区抗 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和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有关 规定。 6.1.8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 按表6.1.8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抗震调 整系数RE应取1.0。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 数 RE 应取为 1. 0。

    按表6.1.8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抗震 整系数BE应取1.0。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 数 RE 应取为 1. 0。

    表6.1.8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p

    6. 2 作用与作用组合

    2.1单元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按

    6.2.4在预制单元的翻转、吊运、运输、安

    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 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 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

    6.3预制单元分类与连接

    6.3.1预制单元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

    0095基础顶标高2图6.3.7预制柱与基础的连接1一基础:2一底层现浇混凝土柱端:3一预制柱:4一预留浇筑孔;5一底层现浇柱外伸纵筋;6一预制柱外伸纵筋;7一挤压套筒连接器6. 3.8预制柱与预制柱的连接(图6.3.8),柱角部纵向受力钢5楼层标高楼层标高(a)采用机械挤压套筒连接(b)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图6.3.8预制柱与柱的连接1一预制混凝土柱;2一预制梁;3一预制混凝土柱;4一预留浇筑孔;5一下柱角部纵筋;6一上柱角部纵筋;7一挤压套筒;8一预制混凝土柱;9一灌浆孔H,一预制柱段高度:H,一预留拼装段高度:H,一灌浆套筒连接器长度21

    筋应采用套筒灌浆或机械挤压套筒连接:当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柱其余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U型钢筋连接。6.3.9采用机械挤压套筒或焊接连接的预制框架柱接缝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柱中心位置应预留混凝土后浇孔(图6.3.9),其孔径不宜小于150mm;2预制柱接缝高度应满足纵向钢筋连接作业的空间要求。6.3.10在预制柱与梁的节点区,预制柱应设置预留穿梁顶纵向钢筋的贯通孔洞(图6.3.10),孔洞的度宽宜为梁宽减去40mm,高度宜为100mm~150mm。工工工(a)单层高预制柱拼接示意图(b)二层高预制柱拼接示意图图6.3.10预制柱单元拼接示意图1一预制混凝土柱;2一预制梁;3一预留浇筑孔;4一下柱纵筋;5一上柱纵筋;6一挤压套筒。22

    6. 5 预制单元设讯

    要求,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0010的各项构造规定。

    要求,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Vu,≤1. 2f,bho+0. 85fyv

    V, = 0. 07f.A.1 +0. 1f.Ak +1. 65Asd V/f.f.

    VuE = 0. 04f.A.1 +0. 06f.Ak +1. 65Asd ff

    武中:Ac1 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 f 预制单元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 Asd 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合层内 的纵向钢筋

    6.5.4在地震设计状况下

    2当预制框架柱受拉时:

    Vue = 0. 8N+1. 65Asd /ff.

    VuE =1. 65Asd ff

    式中:f 预制框架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一一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N一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 值,取绝对值进行计算; Asd一一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 VuE一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6.5.5构件接缝处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构件接缝处的受剪承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构件接缝处的受剪承 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持久设计状况:

    Yo Vid ≤Vu

    VidE ≤VE/RE

    筛筋加密区,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n:Vmua ≤Vee

    中:0 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 1.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

    6.6.1预制单元的脱模、吊装、运输、安装等阶段应进行施工 验算。验算时应按各个阶段的实际受力状况和约束条件进行内力 计算

    6.6.2预制单元的支撑和吊!

    6.7.1预制框架柱的配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柱角部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 2矩形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400mm,圆形截面柱直径不宜 小于450mm,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梁宽的1.5倍: 3接缝处柱四角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挤压套筒或焊接连接时, 在接缝区段内柱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等级为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 封闭箍筋:承受扭矩的叠合梁应采用整体封闭箍筋: 2采用组合封闭箍筋时,开口箍筋及封顶箍筋端部弯钩端 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叠合梁后浇连接段内的箍筋应加密,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纵向钢筋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6.7.3预制梁柱节点区域的配筋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的 规定》GB/T51231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中的 有关规定。

    规定》GB/T51231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中的 有关规定。 6.7.4叠合梁的顶部纵向受力钢筋穿过柱预留孔洞在后浇叠合 区内锚固,其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梁端纵向钢筋采用锚固板锚固时,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中的 有关规定。 6.7.5周边叠合板在与柱交接部位的角部应配置加强钢筋,且

    6.7.4叠合梁的顶部纵向受力钢筋穿过柱预留孔洞在后

    区内锚固,其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梁端纵向钢筋采用锚固板锚固时,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中的 有关规定。

    应符合现行湖南省标准《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 的有关规定

    7.1.1预制单元的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应有完善的 质量管理体系。

    的要求制作具体的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应包括生产工艺、模具方 案、生产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 等内容

    7.1.3预制混凝土构件应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

    7.1.4预制单元和部品经检查合格后,宜设置表面标识

    7.2.1预制单元的生产制作应根据生产工艺、产品类型 尺寸和重量等选择生产场地和制作方式,并制订模具方案 建立模具验收和使用制度

    7.2.1预制单元的生产制作应根据生产工艺、产品类型、产品 尺寸和重量等选择生产场地和制作方式,并制订模具方案,且应 建立模具验收和使用制度。 7.2.2预制单元的模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 生要求,并应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洞、插筋、弯折筋、预理吊件 及其他预埋件的定位要求

    7.2.2预制单元的模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阀门标准, 生要求,并应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洞、插筋、弯折筋、预理吊 及其他预埋件的定位要求

    7.2.3预制单元应根据单元类型及特征制订相应的生产制

    检查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 2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 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等:

    3 预埋件、吊环、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4 连接套筒、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5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6 外墙板的保温层位置、厚度、拉结件的规格、数量、位 置等; 预理管线、线盒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1严格按照顺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方式拆模: 2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士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 损伤; 3 仔细检查预制构件与模具之间连接,应完全拆除连接后 起吊; 4 预制构件脱模起吊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学士标准规范范本.3.1预制单元应按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

    般缺陷。对于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方案进行处 重新检验。外观质量缺陷可按照表7.3.2进行判断

    表7.3.2预制单元外观质量判定方法

    ....
  • 相关专题: 混凝土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