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3159-2019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

  • SH∕T 3159-2019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16
  • 发 布 人: hyychys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4.4.2岩石风化程度的分类见表4.4.2

    表4.4.2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风化系数K是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注2:按面波波速限和剪切波波速,对岩石分化程度进行分类仅适用于硬质岩。 注3: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注4:花岗岩类岩石,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进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 30为残积土。 注5: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的划分。 注6:全风化岩(残积土)是母岩的全风化产物,可按土类对待并与岩石的风化程度相区别。

    SH/T3159—20195.1.2可行性研究勘察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a)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b)明确选择场地范围和应避开的地段:c)根据拟建生产装置区产品性质、工艺流程等特点,进行选址方案比较,明确最佳场址方案。5.1.3可行性研究勘察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a)应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水文、气象以及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b)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宜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与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环境工程地条件c)当拟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更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婴求时应粮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d)初步查明场地地下水埋顺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店德划对拟建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5.2初步勘察5.2.1初步勘察主要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a)根据岩土工程条件分区,课价批建建筑增段的稳定性,为确定和优化总平面布置、主要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方案祝供建议,为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提供案科:b)提供地基岩土的承圆力和变形琴数范围值c)初步评价地下水对寸工程建设的影刷,d)提出下阶段勘察应生态的问题。5.2.2初步勘察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a)查明场地不良地质恒用的成因:分市、现模,发展势:初造评价工程建设活动(挖方、填方、开挖边坡、降水等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彩响b)初步查明地质构造旭层结构、出土物理力学性质,捷出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当有要求时,提出深基坑支护的建议d)查明场地地下水埋惠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村料的喷位性:e)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桥准冻结深度:f)对有软土分布的场地:应查明软土的工程性质提出地基预处理方案:g)对场地和地基的地晨效应微出初步评价:5.2.3初步勘察宜以钻探、厚位测试为主要手段,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靠杂以上时,宜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视具体条件采用工程物保初步了地层,地构造等,当场地为主陵或山区时,宜在场地整平前,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剩绘比例尺直运择1:2000~1:50005.2.4初步勘察勘探线、点的布置原则,a)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地层界线布置,平原区勘探线可均匀布置:b)土质地基沿勘探线布置勘探点,分控制性勘探点和一股性探点,控制性勘探点数量应不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每个地貌单元不少于1个。勘探线间距和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5.2.4确定;c)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d)在地貌单元交界处、破碎带和地层变化较大处,以及可能设置重大建(构)筑物的地段,应布置勘探点。7

    土壤标准SH/T 31592019

    表5.2.4初步察劫探线、勘探点间距(m)

    5.2.5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拟建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控制性勘探 孔深度不宜小于30m,一般性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15m,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深度调整: a)场地或地段可能有较大面积挖方或填方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调整: 6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控制性勘探孔宜穿过强风化层,其他勘探孔应进入强风化层不小于 1m;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坚实地层(如坚硬状态的黏性土、密实的粗砂、砾砂和 碎石土层等),则控制性勘探孔宜钻入该层3m~5m,一般性勘探孔钻入该层不宜小于1m:在 预定深度内遇软弱土层时,勘探孔的深度宜钻穿该软弱土层: d 对深厚软弱地基,控制性勘探孔不宜小于50m,一般性勘探孔不宜小于30m,且应满足桩基 勘察的深度要求; 勘探孔的深度除应满足上述规定之外,尚应满足场地稳定性评价与抗震评价等要求

    5.2.6初步勘察取土和原位测试的要求

    a)取土试样的勘探孔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应在平面上均匀分布,其数量可占勘探孔总数的 1/2~1/4; b 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视地层的厚度、分布和上的均匀性确定; c)用于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土试样,应在每一土层中选取,且每一主要土层应不少于6件。 5.2.7对于饱和砂土和粉土,应进行标准入试验,按附录B进行地震液化判别。宜选择适量钻孔测 定各土层的波速以判定场地土的类型,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的判定按GB50011执行。 5.2.8在高填方场地或地段,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沉降(或分层沉降)观测点进行地基土的固结变形观测。

    5.2.8在高填方场地或地段,应1

    b) 当地下水对建(构)筑物基础有影响时,应进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析,同一水文地质单 元宜采取不少于2件水样; C 初步查明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有必要时,设置地下水位长期观测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观测时 间不应少于一个水文年; d)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时。宜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5.3.1详细勘察应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 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5.3.2详细勘察前应取得附有坐标的总平面图,收(搜)集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构)筑物的性 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及前期或邻近场地勘察资料。场地已 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还应收集相关报告或资料。

    5.3.3详细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

    解决前期勘察遗留的问题;进一步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 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SH/T31592019

    b) 查明建(构)筑物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深度及层厚、分布状况、物理力学性质, 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指标; 对特殊类土,应提出能表征地基土特殊性质的相关指标或对地基与基础方案设计有影响的相关 参数: d)对地基处理和桩基方案,应提供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参数,并进行各种方案的估算和对比分析: 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构)筑物的变形特征: e 查明理藏的河道、暗浜、地下人工构筑物、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理藏物: f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对在地下水影响范围内的池类基础,应 建议抗浮设计水位; g) 进一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h)判定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3.4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勘探点宜按建(构)筑物周边和柱列线布置。对密集的装置群及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构)筑 物可采用网格状布置: 6) 同一建(构)筑物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及有影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或士的压缩性显着不均匀时, 应加密勘探点: c)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高耸构筑物及对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勘探点不 宜少于3个。 3.5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5.3.5确定,当相邻两个勘探点揭露出的层而坡度大于10%时, 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在岩浆岩分布和岩溶发育地区,期探点间距宜取小值,也可根据 位排列选择一柱一个勘探点。抗拔桩的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对于端承桩和嵌岩桩,勘探点间

    b)查明建(构)筑物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深度及层厚、分布状况、物理力学性质, 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指标; c)对特殊类土,应提出能表征地基土特殊性质的相关指标或对地基与基础方案设计有影响的相关 参数: d)对地基处理和桩基方案,应提供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参数,并进行各种方案的估算和对比分析 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构)筑物的变形特征: e 查明埋藏的河道、暗滨、地下人工构筑物、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f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对在地下水影响范围内的池类基础,应 建议抗浮设计水位; g)进一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h)判定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c)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高算构筑物及对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勘探点不 宜少于3个。 5.3.5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5.3.5确定,当相邻两个勘探点揭露出的层而坡度大于10%时, 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在岩浆岩分布和岩溶发育地区,期探点间距宜取小值,也可根据 注位排列选择一柱一个勘探点。抗拔桩的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对于端承桩和嵌岩桩,勘探点间 距应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确定,宜为12m~24m

    5.3.5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5.3.5

    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在岩浆岩分布和岩溶发育地区,勘探点间距宜取小值 柱位排列选择一柱一个勘探点。抗拔桩的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对于端承桩和嵌岩桩 距应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确定,宜为12m~24m

    表5.3.5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m)

    5.3.6控制性勘探点应根据建(构)筑物平面均匀布置,其数量应不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对建(构) 筑物群,每个建(构)筑物应有不少于1个控制性勘探点。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建(构)筑物应有不少 于2个控制性勘探点。

    流物群,每个建(构)筑物应有不少于1个控制性勘探点。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建(构)筑物应有不少 2个控制性勘探点。 3.7自基础底面算起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b不大于5m时,勘探 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1.5倍, 且不应小于5m;对大型设备基础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2倍; 6 若勘探深度内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等高压缩性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加深,尽可能穿过 软弱土层:若助探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主等地层时,斯探孔深度可视情况调整: 对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地基:一般性勘探孔应在满足天然地基勘探深度的前提下达到地基处理目 标层以下1m~3m; d 对于桩基础: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d~5d(d为桩径),且不小于3m, 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对于嵌岩桩,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嵌岩面以下3d~5d,如遇基 岩破碎带或溶洞等应进入稳定地层:对于岩浆岩分布地区,当存在球状风化体时,勘探深度应

    SH/T3159—2019适当加深:e)对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生产堆料、大面积填土荷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f)对池类基础,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坑开挖深度2.5倍。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g)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h)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5.3.83进行勘探、原位测讯和采取士试样应不合以下规定:a)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原位测试方法相配合、在夏杂墙条件,显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等地区,底布置适量探井,当该地区某种肋探手取与地土的性状已经有可靠的经验关系式时,宜增加该件助探手段的工作量布置或按地方经验进行6)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享数量,应报居建(构)筑物类别、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不宜少于勘探点总数的2/3,每个重大建(构)筑物不少于2个:c)每个场地地基压缩层深度内各主要层的不扰动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并应根据主要建(构)筑物位置及土质条件在平面上合理布置: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d)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层成透俺体,应采收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e)取土试样的深度宜从基酬底而开始,取试样的间距在主要受力凰内应在1.5m左右,在主要受力层以下可适当放大,软士层可适当多取f)对于淤泥、淤泥质生及流快志的黏性主,宜果用静为融操试验,在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时,宜采用薄壁取土器,以静力连续压入方法进行g)对饱和砂土及粉土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并自贯入器暴肉选取有代表性试样测定其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含盛,以判定地基土的地晨液化可能性,确定液化等级;h)对单个工艺单元,士层势切速的估孔效量不宜少于2十,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于生产装置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装量群,融量士屋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当减少:但每套装置不得少于1个:D需要时,选择有代表性的2个一4个也段进行地基土的视电阻示的测试,以判定地基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5.3.9岩质地基尚应重点查明岩体的洁构面、风化均的性,有无岩赋,球状风化体、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对于虏山地带及洼地,应在明款弱层分布和底踏硬层起快情况,静探点间距宜取10m20m:勘探深度可根据不同建(构)筑物按一般要求崩定:勘探手段以估操为主,M以槽探或井探,露头较多时,宜在场平前进行1:10001:2000的工程地质测绘,非结合工程物探技术进行综合勘探。5.3.10地下水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定各含水层水位深度,综合分析有关资料(包括长期观测资料),进一步判定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场地(或各地段)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对池类基础,应提供抗浮设计水位建议值b)地下水位理深接近或高于基础设置深度时,整个场地内每一含水层应采集不少于3件水样进行试验分析。对沿海地带和受污染的场地,应于不同地段采集具有代表性的足够件数的水样。当场地内存在地表水时,也应同时采样:c)如在地下水水位以下设置基础或其他地下建(构)筑物,需要大开挖而涉及降水排水时,应按需要提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当地基处理方案涉及地基土的排水固结时,应查明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及各排水层的渗透系数:10

    SH/T3159—2019d)当基础埋置深度或桩基(人工挖孔桩)深度内存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粉砂、细砂或粉土层时,应研究基槽(坑)开挖和桩基施工时产生流沙、涌土、串孔的可能性,并提出有关处理措施的建议:e)对高填方(挖方)场地,应预测回填(挖方)后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对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当已有的勘察资料尚不满足评价地下水对建(构)筑物基础的影响时,应增加勘探工作,以进行地下水的专门研究:g)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可按国家标准GB50021的有关规定结合地方经验执行。5.4既有基础的勘察5.4.1在改扩建工程中,对有基础可利用程度的励底,应在收,调查和分析下列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勘察方案:a)收集和研究已有勘察资料、原始地形图建(购)筑物的结构资料、基础平面布置图、建(构)筑物沉降及变形观测成果资料等b)了解场地有无古河道、被掩埋的,、塘、桂地、污水坑、大的墓穴及其他人工洞穴等,了解地下水排泄条件和地下水水位壹化情况:调查建(构)筑物有无开裂变形,博斜、吊车运疗是否正需,训查上下管道的布置及使用情况、地面水的排泄是舌断、有无管过游漏、地基土题否受到污染品离蚀等不利情况;d)对既有地基处理场地,应了辉已实施的地基处理方多阳施工工程的有关情况、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e)对于桩基,应查明的美型、截面积、性长、性距、性位和持力层层位;f)宜直接开挖验证基础的塞度类型和砌筑材料,5.4.2勘察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a)宜在基础内侧布置一部分动探点,有困难时,可紧靠感础边学布置。每一单独建(构)筑物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回时还应在格础外侧量一定数量励探点,以了解场地外围土质条件,并进行对比分析b)勘探孔除钻孔、操井外,还应有部分协力触探或旁压试绝,地孔应采取不扰动土试样,取样间距在基底下1的深度内为0.5ml其下为L0m育日压试验的测试间距可接此确定:c)勘探孔的深度,探并应为基础宽度的1.0倍各2.5倍,钻孔和静探孔应不小于2.5S倍。需要补桩时,钻孔应深入到比坚硬白的桩端持力层内:d)若曾因场地不稳定或地基变形造成已有建构)筑物的开要,顺斜等不良状况,则勘察工作应查明其原因、已实厨的治理方法、效果及变形是否秘定,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地基和桩基方案;e)室内试验项目应他脂固结试验,其最终压力应大于风层,加家后地基土内的垂直有效应力,压缩试验结果尚应提供土的前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再压缩指数,以及与加层、加载后土层中垂直有效应力相应的固结系数及固结或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5.4.3应分别评价基础内外侧主要受力层的地基承载力,可采用原位测试结果和土性指标综合评价。对难以取得基础下压密土层指标的二级、三级建(构)筑物,未出现因场地不稳定、地基变形或地基浸水而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或其他不良情况,且地基土固结变形已稳定时,提高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附录A或经验方法确定。5.4.4若既有基础为桩基础,其利用程度应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基础荷载及已有桩基条件等,专门研究解决。11

    5.5动力机器基础的勘察

    5.5.1动力机器基础的勘察工作应满足如下

    a)勘探点宜结合动力机器所在装置或厂房的勘察一起布置,每个动力机器基础不少于1个勘探 点,但对平面尺寸较大或独立的动力机器基础,以及地层情况较复杂或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应 按动力机器基础的位置单独布置勘探点,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b)对于块体式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2倍;对于框架型板式基础和多台机器 在一起的联合基础,应按静荷载下的压缩层计算勘探孔的深度: )采取不扰动士试样的数量应满足测定动力参数的要求; d)当地基为基岩时,应采取岩石试样进行抗压和抗剪强度试验。 5.5.2小型动力机器基础的动力参数可根据室内试验和波速试验确定,大中型动力机器基础宜通过野外 原位块体模型振动试验来测定地基的各种刚度系数和阻尼比,测试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T50269的规定

    5.6.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补充勘察: a 总平面调整、上部结构或基础条件发生变化,原勘察工作量或勘探深度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b) 地基基础方案改变,详细勘紧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需要: 复杂地基条件的大直径基,详细勘察未查清桩位持力层情况; d)在场地或地段回填之前完成详细勘察工作,回填后,地下水条件或地基土性质发生较大变化, 对工程建设有明显影响,需要进一步勘察; e)施工期间发现异常地质情况,对工程建设有明显影响。 5.6.2对5.6.1条所列a)、b)两种情况,应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补充工作,以满足变更的设计要求; 对其他情况应针对性地开展下列勘察工作: 8 施工验梧中,可进行基坑地质素描,划分地层岩性界限,可来用针探、轻便触探或袖珍费入仪 检测基槽下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其均匀程度,是否存在暗浜、古井、幕穴等,提出处 理建议 b) 施工中出现边坡失稳时,应调查失稳原因、发展趋势、对建(构)筑物和邻近建(构)筑物的 影响,提出处理建议,必要时进行适量助探、测试和监测工作: ) 对性质不明的填土,可按填土的有关要求进行补充勘察工作,宜采用原位测试手段: d 对高填方下卧的软弱士,当其固结程度影响地基基础设计时,应通过钻探取样和原位测试查明 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和固结程度,对地基的变形及对桩基的影响做出评价; e) 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地下水变化的情况,应调查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并 提出相应的建议。如已有资料不足,可作适量勘察、测试工作: 复杂地基的大直径端承桩,在施工前,宜每桩设置勘探点,以了解桩位持力层情况,确定桩端 深度,条件许可时,宜下入桩孔查验

    1本章适用于立式钢制储罐(拱顶罐、浮顶罐)、球罐、低温罐(含LNG储罐)的岩土工程期 2储罐区的勘察可从初勘阶段开始。对大型储备库区,可按5.1条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勘要 3储罐区附属设施可按第5章的有关要求进行助察

    6.2.1初步助察应进行下列工作:

    SH/T31592019

    注1:探孔包括钻孔、探并和原位测试孔等。 注2:对低温罐,助探孔深度宜取表中数值的1.2倍。

    6.2.3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当增减探孔深度: a)场地或地段可能有较大面积挖方或填方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调整: b)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控制性助探孔宜钻入强风化层5m,当强风化层不足5m时,可钻入 中风化层1m,其他勘探孔应进入强风化层不小于1m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坚实地层(如坚硬状态的黏性土、密实的粗砂、砾砂和 碎石土层等),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在预定深度 内遇软弱土层时,勘探孔的深度宜钻穿该软弱土层: d)对复杂场地的大型储罐或库区,有必要了解更深部地层时,可加深1个~3个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e)断探孔的深度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尚应满足场地稳定性评价与抗震评价等要求。 6.2.4初步助案采取士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SH/T3159—2019表6.3.5勘探孔深度(m)储罐容积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100001.0D,~1.2D1.4D,~1.5D,100001.0D,~1.2D,1.2D,~1.3D,10000~500000.8D,~1.0D,1.1D,~1.2D,500001000000.7D~0.8D,1.0D,~1.1D,≥1000000600.700.8D,~1.0D,注1:D,为储罐底圈内直待球健敢随体外径、m注2:勘探孔深度应以场地重墙而标高亮器,注3:罐中心区域控制孔应应大值,加近健同边区成可取小位注4:对低温罐,勘探孔深度宜取表中数值的12倍。注5:对球罐,勘探孔深度可按《建筑桩基技浓视菌!JGI叫的相关规定执行。6.3.6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操孔深度a)场地或地段可能有较b)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基岩时,控利性助探孔食估入强风化层5m,当虽风化层不足5m时,可钻入中风化层1m,其他熟翟孔度进入强风化层不小于mc)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整实地层(如坚硬状的黏性土、密实的粗砂、砾砂和碎石土层等),控制制性做操应适到规定探度,性谢操的康度可适当减小;在预定深度内遇软弱土层时,勘探孔的深度宜钻穿该软弱土层: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励捍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与跑工求: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桩基勘察亲的聚乖e)对复杂场地的大型做障成场区,有业要要产解更保部地层时,可加1个~~3个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f)勘探孔的深度除应立湖足上述规定外,前应棋足场稳定住评价抗震评价等要求。6.3.7勘察、试验工作,#余应技部B5D0021有关规定热行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按GB50011划划分对抗辰有利一般,不利雨施危险的地段;b)每个罐位的主要土原物应采取不扰动土试样进行压缩试验武险自的最大压力宜略大于预估的土自重压力与附加压c)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勘探孔应不少丁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钻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数的3d)应进行渗透性试验金及固洁试验,以丽定料生要地的系数和固结系数:e)当采用充水预压法圆地基时:应进行地基变形及向位移看项目的观测。观测方法按SH/T3123执行:f)当地表下15m(桩基考虑20m)深度范围内有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应按附录B综合判定液化可能性和液化等级。7长输管道岩土工程勘察7.1一般规定7.1.1本章规定适用于储运系统油、气输送管道的岩土工程勘察。15

    SH/T 31592019

    7.1.2长输管道岩土工程勘察包括管道线路工程、穿跨越工程、隧道工程的勘察。沿线站场勘察按石 油化工生产装置区勘察的要求进行。 7.1.3站场不应选在有开采价值的矿床区,滑坡、活动断层地区,河道、流沙、泥石流和流动性砂丘 可能堆积区,也不应选在水项发生意外事故时有可能道受冲毁或淹没的地区,亦不宜选在可能受洪水威 地区,站场应避开城市规划区和铁路枢纽、重要工程和军事设施。 7.1.4勘察工作宜按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三个阶段进行。在管道工程量较小,通过 也区岩土工程条件简单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勘察阶段也可以简化为可行性研究勘察与详细勘察两个阶 段,或详细勘察一个阶段,

    7.2.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通过搜集资料和重点踏勘调查, 了解线路起点和必经的扫 线路方案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一般特征和主要工程地质间题,为编制设计任务书提 程资料。

    程资料。 7.2.2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搜集线路通过地区的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 水文、气象和航遥感照片等资料,在室内分析研究和地质判译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下列工作: a)了解区域性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道路与交通等概况, 利用天然和人工露头进行地质描述,调香了解沿线岩类型、厚度、产状以及工程性质和水土 对钢结构的腐蚀性等,概略提供线路各路由方案通过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件; b 对控制线路方案的越岭地段,踏勘调查地质构造、岩性、产状、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现象,推 荐线路越岭方案: 对于线路各方案的特殊地质与不良地质地段,概略了解其性质,调查和分析其发展趋势及其对 管道的危害程度; d)对控制线路方案的河流,了解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河床与岸坡的稳定程度等概况,收 集水文资料,提出穿跨越方案比选的建议; e)了解沿线有关大型水库的分布情况、近期及远景规划、水位、回水淹没的范围、有无诱发地震 的可能及对线路方案的影响; 了解沿线矿产及地下文物的分布概况: g)了解沿线抗震设防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h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应通过调查、收集资料等,初步了解管道沿线7.0m深度 范围内有无砂土及粉土液化的可能性和分布地段,按附录B进行液化判别。 7.2.3初步勘察阶段,应通过搜集资料,踏勘与工程地质调查,对拟定线路的岩土工程条件做出初步 评价,并提供初步设计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7.2.4初步勘察阶段,应对可行性研究勘察中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补充搜集线路通过地区的区 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抗震设防烈度及全新活动断裂、发震断裂等资料。岩土工程勘察以地质 调查为主,调查工作应在线路两侧各100m的带状范围内进行,地质构造复杂和重大的不良地质地段, 应扩大调查范围。其工作内容应包括: a)沿线地形地貌单元: b)管道埋设及下伏地层的成因、岩性特征和厚度等: c)岩层产状和风化破碎程度,对线路有影响的断裂走向、宽度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d)沿线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冲沟等)的范围、性质及其发展 趋势: e)沿线湿陷性黄土、盐渍岩土、膨胀岩土、多年冻土、软士、风沙等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

    SH/T31592019

    a)取得附有线路走向的地形图和线路断面图(比例尺1:2000); b)取得线路中线桩的坐标及高程: c)搜集选线、初步勘察报告和地质灾害评价报告,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重点勘察地段: d)分析研究补充搜集的有关沿线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e 编制详细的紧方案。 7.2.8详细勘察阶段,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测绘条带宽度视地形、地质条 件而定,一般以线路两侧各100m为限。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1:2000。地质界线的测绘精度,在 图上的误差不应超过3mm。测绘和调查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a) 地形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成因类型、岩层产状和节理裂隙的发育充填情况,以及与地 形坡向的相对关系,分析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6 各类岩层的性质、年代、产状、分布和厚度:土的颗粒组成、湿度、密度、有机质含量和结构 特征,并对岩土的可开挖性及回填管沟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 查明地下水的理藏条件,并若重查明有无砂土及粉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及其分布范围,可接附 录B进行地震液化判别: d 调查影响管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沼泽、黄土湿陷及冲沟、活动沙 丘及岸边冲刷等的分布和发育程度: 查明沿线的地质构造,对于线路通过的断裂,应查清其走向、产状、断距、破碎带的宽度及充 填胶结情况,着重调查有无全新活动断裂。 ) 进一步查明对管道有影响的人工洞穴、地下采空区、挖填方、抽排水和水库修筑等。 7.2.9 详细勘察的工作量布置和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间距可按表7.2.9确定;每一个地貌单元不宜少于3个断探点; 6 勘探孔深度应达到管沟底面以下1m。当无法取得管底埋深资料时,平原地区宜为3m;地形 起伏较大的山区宜为4m:特殊性岩土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不应小于5m; 地下水在丰水期的水位理深小于管道理设深度的线路地段,宣取地下水水样,在管道经过沟塘、 河、溪等地表水体的线路地段宜采取地表水样,做水质简分析,以判定环境水对钢管道的腐蚀 性,判定方法按附录C进行:

    SH/T3159—2019表7.2.9勘探点间距(m)岩土工程助察等级间距甲级200~300乙级300~500丙级500~1000注1:以地形地貌复杂程度和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程度按表中区间确定适宜的间距。注2:勘探方法在平原区可采用螺纹钻洛阳铲等,山区可采用井探、坑探和钻探等。注3:对于靠近线路的人租天然高买,端进或收样试的地质点可视为耐量点注4:线路详勘中进行勘操点而设时,融请更上连更求外,还应与遇地换单心国紫,每一地貌单元不宜少于3个助探点,做到尽量客粒纯反快背滑拉纳地展情况d)沿线电阻率测定的同距间断点间距:股地区可根据上票视电心阻率按附录C判定土壤的腐蚀性等级;e)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原位极化法、试片失重法和机化还原电位法辅助判定土壤的腐蚀性。土壤腐蚀性等级按附录C确定;f)对芦地带和细菌腐蚀较强的地区应取土试样进行氧化还原电位测试,按附录C判定土壤腐蚀等级。7.2.10详细勘察阶段应对纤道沿线牡土进厅工程分级,可技附录F即定7.3穿越工程7.3.1管道穿越工程的等级视为小型穿越工程。表7.3水域穿越工程等级特征工程等级多年等均水位水面宽度L(m)相应水深度H(m)不计水深大型100L<200H5100≤200H<5中型40≤L100不计水深小型L<407.3.2可行性研究勘察阶具应娅过独集资料、助勘调查:概了解穿河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拟选穿越河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概略性评价,为需制设计任务书提供岩土工程资料。7.3.3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a)搜集上、下游附近有关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地形地锐、地展、河谷发育或平原河道变迁史工程地质及河流水文资料;b)调查河床、漫滩及两岸出露的地层、构造、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穿越位置应选择在河道、河床、岸坡相对稳定的河段。下列河段宜避开:1)河道弯曲、经常改道的河段;2)河床冲淤变幅大的河段;3)岸坡区岩土松软、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穿越工程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河段:4)靠近活动断裂的河段。18

    SH/T3159—20197.3.4初步勘察阶段,应初步查明拟选河段的岩土工程条件,选择最优的穿越断面,推荐合理的穿越方式,为初步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初步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a)初步查明河床地层结构、岩性、成因、年代及工程性质;初步分析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c)初步评价河床及岸坡稳定性;d)当存在多方案时,提出方案比较意见;e)下一阶段勘察需重点查明的问题。7.3.5初步勘察阶段应收集下列资料:a)拟定穿越河段范国的地形回(1:500~1:2000)b)可能采取的穿越方式c)拟选河段有关的区城地师资新,如绝重面构造绝重用,工地质图、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等:d)补充搜集河流水文资料(如最大流、最大流速、含沙量、冲刷深度等)及上下游已建、在建和拟建工程有关资料。7.3.6对小型穿越工程,初步勘察以工程培质训查与测绘为主。工程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a)调查河谷(包括漫滩、阶地)的成因、形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b)调查河(沟)床及两泽牌玻地会的岩生、成因类型、分布观球产状、节理裂隙、岸坡稳定情况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困,形成条件及北对单道工程的影响。7.3.7对大中型穿越工程的初步勘暴,除进行工程地励调查外,还应选行勘探工作。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勘探点位置应布量在据定穿起他罩15m~20m处,勘探点间距为100m200m,每性斯探点数量不宜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5~1/3;b)勘探孔的深度应根地设计要实确定:无设计要求时,控制性钢深点深度应为20m~30m(自河底起算,以下同收性勘操点深度置为10m~20m:c勘探点深度应满足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分析评价的夏家7.3.8在拟选河段内,半地层有教明显的物低异而地形伏变化不大时,宜进行工程物探工作。物探线宜采取垂直于河道或拟定的写越中绒布置,对购探的实制贷屏,心须结合有关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地质解释成果7.3.9穿越工程详细勘奔在已确定的穿断面上进违行,应湖足工吸收计的要求。工作内容应包括:查明穿越断面的层给构,松散地屋的赢外组成及其工和指和水文地质特性:b)设置竖井时,分析评价其工程地历条作:c)评价场地与地基的地虚效应!分析评价河床的定性e)评价岸坡的稳定性,提出护坡措施和万案建议:f)评价穿越工法适宜性;解决初勘时遗留的问题。7.3.10详细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a)附有穿越位置的地形图(1:500~1:2000):拟采取的穿越方式(沟埋敷设、顶管或定向钻等方式)和预计的埋设深度。7.3.11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于沟埋敷设方式,勘探点应尽可能布置在确定的穿越管道中线上,偏离中心线不宜大于3m:19

    SH/T3159—2019

    b)对于非开挖穿越方式,勘探点应在中线两侧15m~20m处各布置1条助探线,两条勘探线上 的勘探点交错布置: 勘探点投影到管道中线上的间距宜为30m~100m,对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复杂)的应 取小值,三级(简单)的应取大值:在管道穿越暗埋的河、湖、沟、坑地段和可能产生流沙利 地震液化的地段,勘探孔应适当予以加密,小型穿越工程勘察工作可在确定的穿越断面的两端 各布置1个勘探点,对于河面较宽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小型河流,宜在河床内增布1个~2个勘 探点; d)当采取长距离项管及盾构等方案需要设置沉并时,应在沉并处布置助探点3个~4个,勘探点 沿圆形竖井的周边轮廓线或矩形竖井的角点布置; e) 当需要查明穿越地段地下有无异常埋置物(如管线、电缆、混凝土构筑物、古城遗址等),宜 采用适宜的工程物探方法。 12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孔深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a)对沟埋敷设方式,宜钻至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3m5m。无冲刷深度资料时,应视河床地质 条件而定。对于粉细砂、粉土及黏性上河床,勘探深度为10m~15m;对于中、粗、砾砂河床, 勘探深度为8m~12m;对于卵(砾)石河床,勘探深度为6m~8m;对于基岩,应钻穿强风 化层,无强风化层时,勘探深度为5m。当强风化层很厚时,最大深度以10m为限。以上助探 深度均自河床底面算起。 b 当采取顶管方式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无设计要求时,勘探孔深度应为设计穿 越深度以下3m5m。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1)穿越河道时,勘探孔深度宜钻至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4m~6m,并应满足设计穿越深度 以下3m~5m的要求: 2)设计穿越深度存在松软土层或未经固结的回填土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 3)设计穿越深度存在流沙、潜蚀、管涌或地震液化地层时,应钻穿该层: 4)场地施工需进行降水时,勘探孔深度应钻至设计穿越深度以下5m~10m 5)场地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以测量其水压。 当采取盾构方式时,助探孔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无设计要求时,勘探孔深度应为设计穿 越深度以下5m~15m;在预定深度内遇中风化、微风化基岩或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 当调整。 d)当采取定向钻穿越方式时,勘探孔深度为设计穿越深度以下3m~5m。 e)工作井勘探孔深度不应小于两倍工作井深度。 f 岸坡区地面高差较大,且岸坡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时,位于高处的勘探孔孔底标高应低于相邻 的低处勘探孔地面标高2m。 g 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分析评价的要求。 13详细勘察阶段取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对大中型穿越工程,一般占勘探孔总 11/22/3;小型穿越一般只进行地层野外分层描述,不取土试样分析试验。 14取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每 土层的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15大中型穿越工程试验项目可根据穿越方式和岩土类别按表7.3.15确定。 16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或采用盾构等方式施工,而详勘成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针对性进行 家

    SH/T31592019

    表 7. 3. 15 管道穿越工程试验项目

    7.4.1跨越工程可行性研究助系应按穿越工程可行性研究励察要求进行。 7.4.2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拟跨越段岩土工程条件并对场地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为初步设计提供必 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当跨越段的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时,尚应按GB50011的规定,初步进行 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

    7.4.3初步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a)拟跨越段范围的地形图(1:500~1:5000);当需进行不良地质调查评价时,地形图比例尺不宜 小于1:2000; b)可能采取的跨越方式及其有关的工程性质。 7.4.4初步勘察勘探点按拟定的跨越方案(包括比选方案)布置,每个方案应不少于4个勘探孔。初 步勘察勘探孔深度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a)陆域部分勘探孔深度为15m~20m,或进入强风化基岩3m~5m: b)河床(沟谷)部分勘探孔深度应为最大冲刷深度以下15m~20m:无冲刷深度资料时,勘探孔 深度应为20m~25m,勘探深度内遇基岩时,进入强风化层5m~8m,或进入中至微风化层1m~ 3m。 7.4.51 详细勘察应对管墩、铺固墩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岩土工程评价,并为地基与基础设计、地 基处理与加固提供岩土工程资料。 7.4.6 详细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a) 附有管墩及锚固墩位置的地形图(1:500~1:2000): b) 各管墩及锚固墩可能采取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 c) 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埋置深度、单位荷载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等。 7.4.7 详细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 a) 查明跨越地段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b) 查明沟谷的地层结构、产状、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及其与岸坡发育和稳定性的关系;

    7.4.6详细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7.4.7详细勘察应进行下列工

    a)查明跨越地段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b)查明沟谷的地层结构、产状、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及其与岸坡发育和稳定性的关系; c)查明管墩及锚固墩范围内地层的岩性、风化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提供

    SH/T3159—2019

    工程措施和建议; d)调查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查明含水层的位置和厚度。分析隧道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判明 地下水的类型、水质及补给来源: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进行压水或抽水试验,分析预 测隧道开挖后洞体分段涌水量:并充分估计隧道开挖引起地表塌陷及地表水漏失的问题,提出 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 e 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长明洞的地段,应查明明洞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 f 综合分析岩性、构造、地下水等资料,以及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成果,分段确定隧道围 岩分级。隧道围岩分级按附录D执行。 .5.6详细勘察阶段测绘、勘探和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浅层地震剖面法或其他有效方法查明隐伏断裂、构造破碎带,查明基岩埋深、划分风化带; 6 隧道洞身勘探点宜布置于低洼处及工程物探查明的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其他不明异 常地段;当地质需要或勘探点难以就位时,可根据现场条件布置倾斜钻孔:勘探点宜布设于隧 道两侧6m8m处,对岩溶地区和水下隧道勘探点应布设于隧道两侧15m~20m处,宜按左 右交错布置;陆上隧道及水下隧道位于陆上段勘探点的间距宜为200m~400m;水下隧道位于 水下段勘探点的间距宜为50m~200m;洞口勘探点宜布置在洞口以上30m~50m范围的山体, 并能据露到洞项以上20m30m地层;钻探、试验完毕应回填封孔; 勘探点深度应超过隧道底板不少于6m~8m,水下隧道勘探孔深度应超过隧道底板不少于 10m,遇溶洞、暗河或其他不良地质作用时应适当加深; 隧道底板以上10m20m至勘探深度内每一地层应取样进行试验,岩土试验项目见附录E:对 膨胀性岩土应加做矿物成分分析及膨胀试验:有地下水时应采取地下水样;当存在有害气体时 应测试有害气体成分、含量:当地温异常时应进行地温测定: e) 岩质隧道底板以上10m~20m至勘探深度内应进行弹性波测试,判定岩体完整性;应进行原 位测试确定岩体强度、岩体弹性模量及地应力等物理力学指标; f)土质隧道宜将钻探和原位测试相结合,测试隧道底板以上10m~20m至勘探深度内土体的物 理力学性质: 综合利用工程地质钻探孔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必要时布设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探孔和观测孔进行 水文地质工作,求取各项水文地质参数。 .5.7当岩土工程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8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岩土工程勘察

    8.1.1本章适用于地下水封石油、液化烃等储库的岩土工程勘察。地上工程部分可以按照相关规范进 行勋察。 8.1.2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岩土工程勘察宜分为选址勘察(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勘察(可行 性研究阶段)、详细察(基础设计阶段)、施工勘察(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阶段)四个阶段。 8.1.3各勘察阶段工作量应根据库址区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工程规模和勘察阶段 等来确定。 8.1.4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勘察应采用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物探、工程钻探、水文地质试验 综合测井等多种助探测试手段综合进行。 B.1.5为查明场地覆盖层厚度与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构造情况,应在场地布置适量工程物探工作。各 种物探方法的应用选择参见附录G。

    SH/T31592019

    8.1.6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条件与场地地质构造情况,宜在场地内布置适量倾斜钻孔

    8.1.7工程钻探除满足JGJ/T87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钻探宜采用双层岩芯管钻头钻进,完整岩层岩芯采取率不低于90%,破碎岩层岩芯采取率不 低于70% b) 对于垂直钻孔,每50m应测量一次垂直度,每100m的允许偏差为2°,对于倾斜钻孔每25m 应测量一次倾斜角和方位角,钻孔倾角和方位角每100m的允许偏差分别为士3°和土2”。 c 钻孔直径应满足水文地质试验、综合测井等孔内测试的要求。 3.1.8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应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勘察目标确定,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钻孔压水试 验、钻孔微水试验、钻孔抽水试验及水位恢复试验、注水试验等。试验测试精度应满足各类水文地质条 件和勘察精度要求。 31。对已完成的钻孔宣做好保护、并开展水文地质监测

    .. 定的库址范围不宜小于拟建洞库占地面积的4倍,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依据。 8.2.2水封石洞油(气)库应选择在具有良好地质条件的区域并满足下列要求: a)地质构造简单,避开现代构造应力场中构造应力集中的地区; b)抗震设防烈度在8度或8度以下,并避开发震断裂部位; 围岩岩质坚硬,岩体完整性和稳定性良好: d)具有相对稳定的地下水位。

    b)含过量有害气体与放射性元素的岩体分布区域: c)岩石矿物成分和地下水对储存介质有严重影响的区域。 8.2.4选址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收集资料与室内研究、现场地质踏勘确定库址比选方案、在重点 库址比选方案范围内投入必要的勘察工作量,根据勘察结果择优推荐库址。 8.2.5收集资料与室内研究的内容如下: a)详细研究选址任务书或勘察任务书,明确选址范围、水封石洞油(气)库性质、规模、储存介 质种类及有关工艺要求等: b) 收集选址区范围内地形图、区域地质报告及附图、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及附图、区域地震资料、 区域气象资料、临近场地的相关工程建设或矿山资料等; c)研究已有资料,综合分析预选儿处库址。 8.2.6通过区域资料的分析和现场踏勘,调查库址周围的区域性断裂及其活动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 赋存等情况,对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及构造稳定性进行研究,并调查岩层中有害气体或 放射性元素的赋存情况。 B.2.7在拟选区域及其周边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范围以能涵盖对拟选区域有影响的地层与地质构 造为准,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10000。 8.2.8工程地质测绘在现场调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研究主体岩石内存在的岩脉、夹层或其他小型岩 体的岩性、规模、形态及产状。在岩石条件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应重点突出构造地质勘察。地质图中地 质界线、断裂、节理密集带均应在地质图上标明,并进行区域性节理的调查研究。 8.2.9工程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当露头较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 数量的探坑或探槽

    SH/T3159—20198.2.10调查拟选区域及其周边对洞库工程建设有影响的地面附着物。8.2.11以拟选区域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应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可选用1:5000或1:10000的比例尺。调查区域内主要含水层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埋藏深度、水位变化、井泉位置、出露高程、类型、水化学参数及流量等。相关工作可执行GB50027。8.2.12工程物探测网和测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测线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方法、被探测对象规模和埋深等因素综合确定。测网和工作比例尺应能观测被探测的目的体,并可在平面图上清楚反映探测对象的规模、走向;b)测线方向宜垂直于构造线、地层和主要探测对象的走向,应沿地形起伏较小和表层介质较均匀的地段布置测线,测应与地质暂探线和其他物探方法的测线一做避开干扰源:c)当测区边界附近发现开常时,应拼测规适当延长至副区外,以唱踪导常:d)测线间距宜为200m一400面,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的质体(区)应适当加密。勘探深度宜达到预估主洞室底板埋深以下!e)应测量测线端点、转折点、物探观测点、观创基准4点。8.2.13在工程地质测绘与工程物探的基础上对初步再断地质条件相对优越的库址宜布置1个~3个钻孔。钻探深度应达到预估主洞室底板以下15或壳全穿让对洞库建设有影响的软弱构造带。8.2.144在选定的推荐库址范围应有钻孔。8.2.15勘察报告主要内容和a)选址勘察报告应根据居本阶险的做靠任务,针对各比选库址地顾情品,结合设计要求等情况编写,宜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勘察技术要求;3)勘察等级、目的及4)勘察依据的技术标作5)勘察方案及完成工作量!6)自然地理及区域地熏配7)场地工程地质条8)场地水文地质条9)岩土工程条件分分折与听价从地开地貌、地减构造与地层岩性、岩体质量等级、水封条件等方面对拟选库比较10)结论与建议。b)成果报告主要附件:勘探点(线)及物辉剪园平丽布复阳2)综合工程地质图3)水文地质图:4)综合工程地质柱状图;5)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6)岩矿鉴定成果报告:7)水质分析报告:8)钻孔波速测试报告:9)钻孔成像测试报告:10)物探报告:11)岩芯照片。26

    SH/T31592019

    ) 初步勘察报告应根据本阶段的勘察任务,针对库址区地质条件,结合设计要求等情况编写,宜 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 勘察技术要求; 3) 勘察等级、目的及主要任务; 4)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5) 勘察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6 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 7)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8)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9 岩土工程条件分析与评价,包括:岩体质量分级,分析确定可用岩体范围,分析论证地下 工程部署,初步分析评价洞室围岩稳定性,岩爆分析与评价等: 10)水封条件分析与评价,包括:分析确定设计地下水位,洞库涌水量预测等: 11)结论与建议。 成果报告主要附件: 1)勘探点(线)及物探测线平面布置图: 2 综合工程地质图; 3) 水文地质图; 4) 岩体质量分级平面图: 5 各风化层顶面等高线图: 6) 综合工程地质柱状图: 7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 8) 岩矿鉴定成果报告: 9)水质分析报告: 10)钻孔波速测试报告: 11)钻孔成像测试报告; 12)物探报告: 13)地应力与地温测试报告: 14)岩芯照片。

    .1详细勘察应在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查明拟建洞库主洞室、水幕巷道、施工巷道、竖 摩地下工程单元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工程布置进行地质论证,评价洞库水封条件,提 基础设计阶段所需的勘察成果。 .2详细勘察前应搜集拟建洞库可行性研究成果资料,如初步勘察报告及图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 关附件、附有洞库布置的库址区地形图、附有坐标的地面各拟建或已建(构)筑物总平面图。 ,3详细勘察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a)查明拟建洞库地下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地下工程布置,有针对性地查明对拟建工程 有影响的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位置、产状、性状、规模及其组合关系; 6) 查明库址区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洞室掘进时突然涌水的可能性及位置,并分析库址区岩体渗透 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c)采用BO法、Q系统法等多种方法,综合确定各钻孔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结合场地地质条件,

    SH/T31592019

    8.4.4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以下规定

    a)补充校核初步勘察库址的工程地质图,宜测绘库址区1:1000~1:2000比例尺的1程地质图, 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应进行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1:1000,局部地段 可进行1:200的工程地质测绘,根据地质条件和需要,也叮布置槽探和局部物探「.作: b)应测绘施工恭道口、竖井口等部位1:500比例尺的综合工程地质图

    8.4.5减程物探应合以下规定

    物探测线或点,进一步查明对拟建洞库工程建设有影响的主要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出密集带 的位置、产状、性状、规模及其组合关系: 6 宜沿各主洞室、水幕巷道及施工巷道布设相应的物探工作,勘探深度宜达到相应洞室底板理深 以下。 4.6工程钻探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和洞 布置进行布设,应符合下列原则: a) 详细勘察钻孔布置应充分利用初步勘察钻孔; b 除布设垂直钻孔外,可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勘探H的布设倾斜钻孔: 每个钻孔均应有明确的钻探口的,并做出钻孔设计: d) 钻孔的布置应考虑水文地质监测需要,各类钻孔综合利用以减少钻探工作量,应赛合下列要求: 1)每个竖井均应布置钻孔,钻孔深度应达到卡洞室底板以下5m,操作竖井钻孔深度应达到 泵坑底板以下5m 2) 主洞室、水幕巷道和施工巷道深埋段应根据工程物探和初步勘成果,针对洞室建设有影 响的构造布设,钻孔应穿过构造影响带: 3 施工巷道浅埋段钻孔间距宜为30m100m,钻孔深度应达到巷道底板以下5m; 4)施工巷道口洞脸部位勘察可执行GB50330,施工巷道明挖段勘察可执行JGJ120。 e)钻探工作进行中,应视已完成钻孔所揭露的地质情况,随时调整原钻孔布设方案。 4.7为取得地下水动态资料,除利用库区内已有钻孔进行监测外,必要时还可以布置专门的水文地 监测孔,以尽早建立洞库及其影响范围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位、水质动态监测。

    8.4.8勘察报告主要内容和要求

    SH/T3159—2019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勘察技术要求;3)勘察等级、目的及主要任务:4)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5)勘察方案及完成工作量:6)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7)场地工程地质条件:8)场地水文地质9)岩土工程条件牛分折与评价:包括:岩体顺量分级,主满室,施工巷道、水幕巷道及竖井分析与评价,岩理分析与评价等,10)水封条件分析标评价:11)结论与建议。b)成果报告主要附件:1)勘探点(线)及物探测线平面布置图:2)综合工程地质图:3)水文地质图:4)岩体质量分级5)施工巷道工程6)水幕巷道工程7)主洞室轴线工程地质削面图8)综合工程地质柱9)岩石物理力学10)水质简分析试式蓝成果表,11)波速测试报告12)智能钻孔成像制械推告13)物探测试报告14)地温测试报告15)岩芯照片。8.5施工勘察8.5.1施工勘察是施工图动计即#工价微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诺细勘将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基础设计成果,在施工过程中校验金和免需酬即餐放果,查明并解决详细耐亲时提出的有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为施工图设计、施工万集的优化提供所而的勘察成果:8.5.2施工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施工勘察技术要求;b)详细勘察报告及有关图表:c)基础设计资料,主要包括附坐标的水封石洞油(气)库总平面图、面图、各巷道和洞室的截面图、各类围岩和特殊部位的典型支护图、竖向布置图等有关图件:d)洞库开挖施工方案。8.5.3施工勘察主要任务如下:a)进行围岩地质编录,校核并确定围岩分类,分析评价洞室围岩稳定性;30

    SH/T3159—2019b)按围岩地质编录结果编制巷道、竖井、主洞室的地质展示图,各类巷道、洞室顶、底板和端墙围岩地质图以及洞库围岩富水程度图等:c)对巷道、竖井、主洞室围岩、超前探水孔和洞室内各类地下水出露点进行量测,分析各出水点对场地地下水的影响,为堵水注浆方案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和建议:d)实测洞库涌水量,搜集水幕孔相关供水记录和试验数据,预测洞库运营期地下水位恢复动态,分析评价洞库运营期间涌水量、水幕补给量等参数;维续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资料整理分析工作,为洞库运营期间水文地质监测方案的设计提供所需资料,并提出地质方面的建议;f超前地质预报。8.5.4随着巷洞开挖尚应进行下工作a)当洞室布置方案调紧或摄富地贴异求情说时,增加必要的动爆工作:b)对新发现的岩性应采收岩样,进行岩矿整定和岩石物理力学代验c)巷洞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洞内地下水水温,水励异常,进行持续监测:d)根据水封石洞油(气)库施工特点利角施工巷道、水幕巷道、水幕钻孔或主洞室顶层开挖揭露的围岩,对前期资料进行补充完8.5.5施工勘察还应编制洞室地质展示图、围岩结构面组合形态分布图、洞库围岩富水程度图,并满足以下要求:a)洞室地质展示图应标出围岩的岩性层)界线、风化里度,随层和车软弱夹层的性质规模及分布状况,主要结构面的产枕、宽度、问距、扭菌度、充块情说b)围岩结构面组合形态分布图应标出抑块、墙方尊发生处的皓构面组合形状与规模,并简要描述其发生原因:c)洞库围岩富水程度图应标出含水裂隙带分布与宠度出水点度置、出水量大小及渗流状态等。8.5.6巷洞揭露围岩质量等级分类宜采用著体质量Q系统法,腿供Q量及与国家标准GB/T50218相对应的围岩等级。8.5.7根据施工勘察成果,同设计人贝施工人员一间解决施工过出现的各种工程问题,必要时出具局部处理段的大比例尺地图。8.5.8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报露的工程地质,冰文地团条件,程部署的合理性,当发现规模较大的隐伏构造或由于地下工程部器不合理面产更影响水封石制消气库工程建设时,应充分研究并提出工程处理或调整的建政。8.5.9洞库涌水量量测应衔合下列要求:a)洞库的涌水量应随忻施工实时量测,可馥测定排水套马惠工用水量求得洞库涌水量或用容积法逐一测定各出水点的水量,然后累计录得您涌水量:b)除实测洞库总涌水量外,应根热水封石润油(气库地下工程需备,分别量测施工巷道、水幕巷道和各条主洞室的单调漏水量:c)实测洞库涌水量时,也应对水幕供水量进行量测:实测洞库涌水量工作除在施工中逐段进行外,在整个洞库竣工后尚应统一测定一次并选取代表性点进行水质分析,测定时间宜选择在丰水季节。8.5.10随着洞库施工勘察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检验前期水文地质资料和结论,评价洞库设计地下水位根据地下水位监测成果、实测的洞库涌水量等评价洞库施工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8.5.11在施工中不断整理分析地下水动态资料,以便为投产后的水位恢复预测、水幕系统供水量预测提供资料,为洞库长期水文地质监测提供依据和建议。8.5.12勘察报告主要内容和要求:31

    SH/T31592019

    a)施工勘察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谢察技术要求; 勘察等级、目的及主要任务: 4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5 勘察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6) 库址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总结与评价,前期勘察成果复核: 7) 地下工程部署评价: 8) 施工过程中各种岩土工程问题总结与评价,包括开挖、支护、堵水注浆等方面: 洞库运营期补水量、排水量预测、洞库水封条件评价: 10)结论与建议。 图表及附件: 1)库址区综合工程地质图; 2)库址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3) 库址区地下水水位及水位变化幅度等值线图: 4) 洞室地质展示图、主洞室顶、底板和端墙围岩地质图、围岩结构面组合形态分布图、洞库 围岩富水程度图; 5)地下水位监测成果表: 6)水质检测报告。

    9.1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SH/T31592019

    9.1.4岩参数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如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等,应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所需的岩土参数,如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等,应选用指标的标准值。 2.1.5对大型石油化工工程,应分区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9.2.1建(构)筑物场地稳定性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按GB50011的规定评价划分建筑场地属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地段,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评价划分活动断裂、非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确定是否避让、避让的最小距离或地基处理措施; 6 场地地震液化的判别宜按附录B进行,并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 C 在软土地区,对抗震和变形要求严格的乙类建(构)筑物(包括大型油罐),应按附录B评价 软土震陷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并提出地基处理措施: d 按GB50021的要求对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并提出工程治理措施, .2.2位于斜坡地段的建(构)筑物,其场地稳定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设场地不应选在滑坡体上,对选在滑坡体附近的建筑场地,应对滑坡进行专门勘察,验算滑 坡稳定性,论证建筑场地的适宜性,并提出治理措施: b 位于坡顶或临近边坡下的建(构)筑物,应评价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判断整体滑动的可能性: 进行斜坡稳定性计算时,应按可能滑动面的形状,考虑其他因素选用适宜公式: d)边坡允许坡度值可按附录J选用。当边坡整体稳定时,尚应验算基础外边缘至坡顶的安全距离。

    9.3天然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对场地地基土应进行总体评价,评价包括地基土的可压缩性、地基土的均匀性、固结状态、灵 度以及地基土的可利用程度等。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定为不均匀地基。对判定为不均匀的地基,应进行沉降、差异沉降、 斜等特征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 a)地基持力层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工程特性差异显著: b)中~高压缩性地基,基础范围内持力层底面坡度大于10% c)中~高压缩性地基,主要压缩层在基础宽度(储罐直径)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大于0.05b(b为 基础宽度,对圆形基础,b为直径); d)在地基中有埋藏的河道、暗浜、孤石等。

    SH/T3159—20199.3.3确定和提供各主要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使用条件:a)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现场载荷试验、室内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或扁铲侧胀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结合理论计算和设计需要进行综合评价:b)特殊土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应根据特殊土的相关规范和地区经验进行。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GB50007有关规定确定。9.3.4确定和提供各岩土层尤其是基础影响范围内的变形参数和使用条件。a)应根据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结果综合确定:b)对于不能准确取得压缩模量的地基土,包括碎石土,砂土一柠士花岗岩残积王、全风化岩、强风化岩等,可采用变形模量,变形慢量宜通过具而试验感轻险公式确定。9.4填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9.4.1填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阐明填土的成分、分布和堆积年代剂定地基的均匀性、压缩性和密实度:必要时应按厚度、强度和变形特性分层或分区评价;b)对堆积年限较长的素填土、冲填土和由建筑控极或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当较均匀和较密实时可作为天爆地基:由有机两含最级高的生活垃质和耐基础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不宜作为无纸地基:c)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早地区的杂填土和象辅土,应判定其役水醒脂性,并提出防治措施:d)填土地基承载力特证值,应结合地区经验,校有关燃定综台情定e9.4.2由特殊性岩土构成的填工程评价尚应符合相关规范有关特殊性岩主评价的要求。9.5地基处理的岩土工程评价9.5.1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承载力感变形美求,除液化、治理地质灾害或边坡稳定性需要时,应结合设计婴求,建议适宜的墙差处理方案并提低州回的设计参数。9.5.2对重要性等级为一、二级的建(构)双物,地基处理的量给效是的设计施工参数应通过现场试验检测确定。9.5.3换填垫层法应主要析和评价下列内容:a)待换填的不良土层的分布范围和埋保b)适宜的垫层材料及健纹的压实系数,c)垫层以下软弱下卧层的承力和抗价秘定性必明,的真建筑物的沉降d)换填材料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9.5.4预压法应主要分析和评价下列内容:a)在预压影响深度内地基土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排水条件,特别是夹砂层的埋深和厚度及其对预压效果的评估;b)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等;c)通过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性参数、固结特性参数和抗剪强度指标,分析软土在预压过程中强度的增长规律;d)需要时,预估预压荷载的分级和大小、加荷速率、预压时间、强度的可能增长和可能的沉降。9.5.5强夯法应主要分析评价下列内容:34

    SH/T31592019a)根据地基土层的组成、分布、强度、压缩性、透水性和地下水条件评价强夯法的适宜性;b根据设计要求和经验建议适宜的强夯能级;c)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可能采取的措施。9.5.6复合地基应主要分析评价下列内容:a)根据土的组成、分布和物理力学性质,软弱土的厚度和埋深,结合设计要求和地区经验,确定适宜的复合地基方案;b)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腐蚀性评价,对淤泥和泥炭土应提供有机质含量,分析对复合地基桩体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c)对刚性桩、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给出地基主要受力辰范团内各层地基土的侧摩阻力特征值,对适宜的桩端持力层,四分析码定证赠阻力特征值d)以1个~2个典短结孔为例,分析评价性间士承载力,预信单注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间土、桩身,复合地基,桩以下变形计掉操业危服内层的压缩性,任务需要时估算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开进行软翁下厨层猛度骗算:f)预估成桩施工可能性(有无地下码、地下洞穴、地下管线、电缆等)和成桩工艺对周围土体、邻近建筑、工程设施和环境的影响《。振动、泥浆排放、侧向挤土、地面沉陷或隆起等),桩体与水土间的相互作用(地下水对椎材的烟蚀性,桩材对周围水土环境的污染等):g)对复合地基设计取程测和设计、追工中应注意内同愿捷出建议。9.5.7注浆法应主要分板评价下列内客;a)土的级配、孔隙性或岩五的婴原宽度和分布规拌,告土清适作地下水埋深、流向和流速,岩土的化学成分和有机合量;b)根据岩土性质和工程要求选择杂械精社浆方法房裂注浆、压密注浆等),根据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浆液浓度落结时间、有效加固半径或范围:c)评价加固后地基的承舰力、压缩性、秘定性或抗健性。9.6桩基的岩土工程评价9.6.1桩基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a)推荐合理的桩端打力层:b)对可能采用的桩型、硅号、规格及倡应的性端入土深度顾高程)提出建议:c)提供所建议的或设计所需相型的国阻力,端阻力和想基设计工所需的其他岩土参数及适用条件;d)对沉桩可能性、性基临工环境影响的识价和对策以及其通投计、施工应注意事项提出建议:e)对欠固结土和大面积堆毅他柱基,分析侧产生负摩肌力的可能性及其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力,并提出相应助治措点的建议。9.6.2当条件具备时,对下到内穿进一也评价a以1个~2个典型钻孔为例估算单桩承载力和桩基沉降量,提供与建议桩基方案相类似的工程实例或试桩及沉降观测等资料:b)对各种可能的桩基方案进行技术分析比选,并提出建议。9.6.3选择桩端持力层应符合下列规定:a)持力层宜选择层位稳定、压缩性较低的可塑~坚硬状态黏性土、中密以上的粉土、砂土、碎石土和残积土及不同风化程度的基岩;不宜选择在可液化土层、湿陷性土层或软土层中;b)当存在相对软弱下卧层时,持力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m或6倍桩径。9.6.4桩型选择应根据工程性质、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及经济指标等综合考虑确定:35

    SH/T31592019

    a)当土层中有难以清除孤石或有硬质夹层、岩溶地区或基岩面起伏大的地层,均不宜采用钢筋混 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桩和钢,宜采用混凝土灌注桩: b) 在基岩埋藏相对较浅,单柱荷载较大时,宜采用以不同风化带为持力层的冲孔、钻孔、挖孔 扩底或嵌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c 当场地周围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预应力桩难以控制沉桩挤土影响时 应提出适宜的施工措施: d 当岩土层中夹有一定厚度的(或需进入一定深度的)坚硬状态黏性土、中密以上的粉士、砂土, 碎石土和全风化、强风化基岩时,应根据各岩土组成的力学特性、类似工程经验、设备能力等 综合考其沉桩的可能性 9.6.5沉(成)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内容宜包括: a 锤击沉桩产生的反复振动,对邻近既有建(构)筑物及公用设施等的损害: b)对饱和黏性土地基宜考虑大量、密集的挤土桩或部分挤土桩对邻近既有建(构)筑物和地下管 线等造成的影响; c)大直径挖孔桩成孔时,宜充分考虑松软地层可能塌的影响、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以及有毒害 或可燃气体对入身安全的影响: d)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对环境的污染。 9.6.6估算单桩承载力时应结合地区的经验,根据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或旁压试验等原位测 试结果和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及岩体完整程度进行计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类似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 9.6.7当需验算桩基沉降量时,应提供土试样压缩曲线、地基在有效自重压力至有效自重压力加附 加压力之和时的压缩模量E。对无法或难以采取不扰动士样的土层,可在取得地区经验后根据原位测 试参数换算土的压缩模量E,值。

    9.7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9.7.1根据场地气候、土层渗透性、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情况,结合地区经验评价场地的环境类别。 9.7.2应查明并分析不同埋藏条件下的水、土中的离子含量及pH值、总矿化度等环境介质的测试结 果。 9.7.3应根据场地环境类别和水、土的试验指标及GB50021的有关规定,结合地区经验,分析判定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9.7.4对于因受污染而导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有腐蚀性的场地,应分析、评价受污染的程度、范围

    9.8池类基础抗浮评价

    a)当地下水位高于池类基础底板时给排水工艺、技术,根据场地所在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位 变化情况,结合池类基础埋深、上部荷载等情况,对池类基础抗浮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b) 根据地下水类型、各层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因素,对抗浮 设计水位进行评价; c)对可能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浮桩的工程, 提供相应的设计计算参数。

    拟建场地抗浮设计水位的综合确定应符合下列

    a)当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并有长期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计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 水位:当缺乏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时,可按地方规定或区域资料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特征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对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滨海地区和滨江地区 抗浮设计水位可取室外地坪标高:

    SH/T31592019

    b)当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发生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计水位的影 响; ) 当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计时,抗浮设计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d)当地下水与地表水发生水力联系时,应考虑地表水的最高洪水位作为抗浮设计水位。 3池类基础在稳定地下水位作用下所受的浮力应按静水压力计算,对临时高水位作用下所受的浮 在黏性土地基中可以根据当地经验适当折减。

    9.9 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评价

    a 分析场地的地层结构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支护结构设计与基坑稳定性计算所需的参 数; b) 评价场地及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等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c 提供地下水分布情况,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临近地表水体的基坑工程尚应评价地下水与地表 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d) 对基坑开挖时产生流沙、管涌、坑底突涌可能性作出分析评价; e 对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及降排水方法提出建议; f 对基坑设计、施工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g) 预测评价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的建议: h) 对各种可能选用的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进行技术分析比较,并提出建议。 9.2工程需要时隧道标准规范范本,可估算基坑回弹量

    10.1.1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蔡报告应结合右油化工建(构)筑物的特点和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编写 做到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便于使用,并因地制宜,重点 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文字报告与图表部分应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前后呼应。 10.1.2对大型石油化工工程,宜分区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0.1.3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在勘察报告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10.1.4对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的成果报告内容可适当简化,采用以图表为主,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0.1.5 当工程需要时,根据任务要求,可进行有关的专门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并提交专题报告。 10.1.6 勘察报告的文字、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7 除提供纸质版报告和成果外,勘察单位还应提供电子版资料成果。 10.1.8与地下水封石洞油(气)库岩 告有关的规定见本规范第8章

    10.2察报告主要内容和要求

    ....
  • 化工标准 石油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