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669-2018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布设时,两侧服务区之间应设置小型车通行的地下连接通道,当条件受限时可设天桥或跨线桥。若地 形条件受限或周边有特殊条件时(如风景区),服务区亦可采用单侧集中式或综合楼上跨式。当采用 单侧集中式时,应在主线匝道前2km处设置交通诱导标识。服务区总平面布置形式参见附录B。结合 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在服务区内可设置观景台。 6.2.4总平面布置范围包括入口匝道至出口匝道,以综合楼、停车场(货车区、客车区)、加油区 维修区、附属用房区和道路交通为纽带进行场所和建筑设施综合布置,参见附录C。 6.2.5服务区功能分区可分为车辆服务功能区、人员服务功能区、附属功能区,不同类型服务区基本 功能设施应符合表4的规定。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在服务区增设休憩娱乐、物流、票务、旅游信息 等色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设置房车车位等设施,打造特色主题服务区。重点风景区或景区群周边的 服务区,可结合区位的优势,建设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服务区。
表4服务区基本功能设施
DB13/T26692018
6.3.1服务区出入口应设置变速车道,其长度、纵横断面、端部设计应符合JTGD20中互通立交变速 车道的相关要求。
无损检测标准规范范本6.3.2服务区场区道路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a)在满足车行条件下,应结合自然条件及建筑物的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具体方向及位置: b)选择合理的平曲线半径。各类车型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 c)在道路转折处线形应采用圆曲线,并应保持一定的行车视距
表5各类车型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3道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6.3.3道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纵断面设计要求线型平顺,尽量减小土方工程量,并保证道路及两侧建筑用地的排水要求和 满足地下管线的敷设要求: 道路的纵坡应能适应路面上自然排水,纵坡值应根据当地雨季降水量大小、降水强度、路面 类型、排水管直径等确定,一般介于0.3%~0.5%之间。 6.3.4服务区内部宜采用单向车道,单车道宽度≥4.0m,车道最大宽度宜7m~9m。停车场外围行 驶的主要通道应为单向通行。
4.1服务区人行广场应结合综合楼、停车场等的布局做好交通区划设计。 4.2人行广场应采取隔离车辆措施。人行广场与停车场之间有高差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无声 须增设反恐防撞措施。
6.5.1停车场功能分区为小客车区、大客车区、货车区、特种(含危化品)车区、超长车区。货车、 客车的停车场应分开布置。小客车停车场宜设在综合楼前面,大客车停车场宜靠近综合楼入口设置 大货车停车场宜设在综合楼后面,超长车停车场宜设在其进出方便的位置,危化品停车区应独立设置 6.5.1停车场宜用绿化带进行分隔,可设计绿化岛进行导流。 6.5.2车辆在停车场内交通路线应采取单向行驶路线。 6.5.3车场内应用标牌标明区域,用标线指明行驶路线,车位以标线划分、编号。 6.5.4停车场货车区应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小客车停车位地面宜采用植草砖或沥青路面结构 停车场宜与绿化结合设计。
6.5.1停车场功能分区为小客车区、大客车区、货车区、特种(含危化品)车区、超长车区。货车、 客车的停车场应分开布置。小客车停车场宜设在综合楼前面,大客车停车场宜靠近综合楼入口设置 大货车停车场宜设在综合楼后面,超长车停车场宜设在其进出方便的位置,危化品停车区应独立设置
6.5.2车辆在停车场内交通路线应采取单向行驶路线。 6.5.3车场内应用标牌标明区域,用标线指明行驶路线,车位以标线划分、编号。 6.5.4停车场货车区应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小客车停车位地面宜采用植草砖或沥青 停车场宜与绿化结合设计。
DB13/T26692018
6.6.1标识系统主要包括标志、标线、导视系统、信息提示等。标识设置应简洁、醒目,并统一标准 设计、制作、安装。
6.6.3服务区的标志、标线应满足GB5768和JTGD82的规定,
6.7.1服务区绿地覆盖率宜大于服务区总用地面积的20%。 6.7.2 服务区与主线间宜设置绿化分隔带,在服务区周边地带宜种植高大乔木。 6.7.3服务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和栽种方式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与周围自然景观相 办调。树种选择应考虑树木生长规律和场区内整体景观的协调性。 6.7.4植物的布置、形状和尺寸不应妨碍标志辨认、不应影响行车和停车视距,不应遮挡照明。 6.7.5绿化布置应符合各区域功能要求,室外人员休息场地宜设置成片绿地,其中儿童活动区域严禁 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1.6绿化与管线、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
树木与地下给水排水管道、电信电缆(管道)外缘的距离不小于1.5m,与地下电力电缆、 电信电缆(直埋)、排水盲沟外缘的距离不小于1.0m; b 树木与围墙、挡土墙的距离不小于1.0m,与消防龙头的距离不小于1.5m,与路灯杆柱的距 离不小于2.0m。 6.7.7景观艺术小品应结合地域文化、场地特征设置。
6. 8. 1一般规定
6.8.1.1服务区低影响开发目标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年径流污染去除、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及 源化利用等,可通过不同LID设施的组合实现。低影响开发的各类技术措施应与周边雨水管渠 理衔接,且不应降低周边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标准
6.8.1.2新建服务区应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包括所处地的自然气候状况、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 貌、用水供需情况;改扩建服务区应分析工程建设情况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和经
6.8.1.2新建服务区应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包括所处地的自然气候状况、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
貌、用水供需情况;改扩建服务区应分析工程建设情况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 济高效的原则选择服务区低影响开发技术及最优组合系统。
DB13/T26692018
要求。 6.8.2服务区绿地空间充足时,宜将周边场地及道路雨水引入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消纳,低 影响开发设施应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雨水管渠设计重 现期应不低于3年。 6.8.3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用耐盐、耐淹、耐污 等能力较强的乡士植物
6.8.4采用透水铺装路面结构时,应做结构安全性验算,保证结构强度和安全稳定性,无 在最不利的饱水状态下的抗冻胀性能,同时考虑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次生灾害或污染地下水。 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等透水铺装,人行通道与停车场宜采用透 水铺装设计应分别满足CJJ/T135、CJJ/T188和CJJ/T190的有关要求。
筑屋面雨水的雨落管、径流雨水的集中入口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前端,并符合下列规定 a) 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确定下沉式绿地的深度,一般为100mm200mm,应设置 溢流口,保证强降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 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不宜超过 10%; c) 植草沟适用于不透水面的周边,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最大流速应小于 0.8m/s; d 雨水应通过植草沟等设施预处理后才可通过渗井下渗;当调蓄容积不足时,可在渗井周围连 接水平渗排管,形成辐射渗井。 6.8.6绿色屋顶适用于符合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且坡度≤15°的屋顶建筑,其设计满足JGJ155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被,并考虑适应大风、强降雨、严寒等极端特殊天气情况。
7.1.1服务设施(单侧)建筑规模应符合表
服务设施(单侧)建筑规模应符合表6的规定。
DB13/T2669—2018表6服务设施(单侧)建筑规模类服务区二类服务区三类服务区技术指标主要服务设施主要服务设施主要设施功能配置(m/侧)(m/侧)(m/侧)各项小计各项小计各项车辆服加油(气)站200~350150~200400~800300~400务功能车辆维修车间200~450150~200公共卫生间350~550350~450125~250住宿客房100~250100~150餐饮餐厅600~950600~750人员服综合超市200~550200~400购物1700~34001700~2300务功能便利店100~250100~20050~150休息处、商务中心25~22525问询、投诉处2525其他300~600300管理、安保用房150~250100~15025~125员工宿舍800~1200500~900附属服通信机房25251150~1800750~1300务功能水泵房50~1005050热力站100~17550~1255050变电所25~5025~5025合计3250~60002750~4000250~7507.1. 2服务区设计尚应符合GB50763的有关规定。7.2综合楼7.2.1一般规定7.2.1.1综合楼由餐厅厨房、超市、卫生间、客房、办公区等组成。其中,办公区包括管理办公室、商务办公室、会议室、监控室、接待室、职工活动室等。7.2.1.2综合楼功能应分区合理、联系方便、动静分离、采光良好、通风对流。立面风格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征,体现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及建筑自身个性;简洁大方,突出高速公路交通建筑的识别性;建筑外观造型与色彩的处理应与周围环境协调。11
DB13/T26692018
DB13/T26692018
7.2.2.2综合楼与各功能区分散布置时宜采用连廊相连,各功能主要出入口之间的连廊设置应结合交 通功能,兼顾经营需要及人员休息需求,
7. 2. 3餐厅厨房
餐厨比宜为1:0.7; b) 餐厅内装修宜色彩明亮,选用的材料和构造处理应不易积灰,便于清洁;地面宜选用耐磨、 耐腐蚀、防滑地砖地面: 一类服务区餐厅宜设置快餐厅、明档自助、风味餐厅、餐厅等,应单独设置配套卫生间; 类服务区餐厅宜设置快餐厅、明档自助、风味餐厅等,宜设置配套卫生间; 厨房应按原料处理、主食加工、副食加工、备餐、食具洗存等工艺流程合理布置,冷拼间应 单独设置,在其入口处应设有洗手设施的前室
7.2.3.2厨房应“明厨亮灶”,对食品原料贮存、原料清洗和切配、烹饪加工、凉菜等专
透明厨房。采取透明玻璃窗(或玻璃幕墙)、隔断矮墙等方式,能直接观看餐饮食品加工 等过程。玻璃采用平板玻璃,表面光滑整洁、通透明亮,玻璃上的粘贴画不得遮挡视线 璃墙面应符合国家关于玻璃幕墙安全防护的要求,并应符合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b 视频厨房。在食品加工等制作场所安装摄像设备,通过视频传输技术(无线或有线)和 屏,使消费者在就餐场所观看餐饮食品加工制作过程。摄像机应采用不低于130W像素、10 高清摄像机,视频存储不少于30天,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能实时上传至指定网络平台。在 显著位置安装显示器,通过多画面方式展示食品等制作过程,显示器屏幕尺寸不小于50英
7.2.4.1服务区客房的设计应符合JGJ62的有关规定。 7.2.4.2服务区的客房宜单侧布置。位于车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上或名胜风景地附近,客房数量可适 当增加。 7.2.4.37客房应布置在相对安静区域,远离停车场;当靠近停车场布置时,应采取防噪措施,也可 以利用阳台或外廊进行隔声减噪处理,
7.2.5超市或购物中心
7.2.5.1服务区超市或购物中心设计应符合JGJ48的有关规定。 7.2.5.2超市或购物中心的设置应方便驾乘人员购物。 7.2.5.3超市宜设库房。
7. 2. 6 管理用房
7.2.6.1管理用房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DB13/T26692018
表7公共卫生间厕位数(单侧)
7.3.6公共卫生间卫生器具设置除应符合CI16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
a)小便器下口应设存水弯且下水管道应增大; b)小便器和洗脸盆排水管道宜尽量遮蔽并方便维修
? 加油站房内应设置办公室、营业室等功能用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b) 加油站每侧加油站房面积不宜小于150m2; C 加油站应按汽、柴油小车、货车分区加油进行设计; d) 加油站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e 靠近站房的加油岛中轴线距相邻的站房外墙不应小于6.0m。 7.4.2 加油罩棚应结合当地最不利气象条件进行抗风防雷设计。 7.4.3 加油罩棚下的净空高度应按网架底部计算,距加油区混凝土地坪不小于6.0m 7.4.4 加气机不得设置在室内。 7.4.5 加气机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其高度不应低于0.5m
7.5.1充电站设计应符合GB50966的规定
5.1充电站设计应符合GB50966的规定。 5.2充电桩与站内汽车通道(或充电车位)相邻一侧,应设置防撞柱(栏),防撞柱(栏)的 应小于0.5m。 5.3充电区应考虑安装防雨、雪的设施,以保护站内充电设施,方便进站充电的电动汽车驾乘人
DB13/T26692018
7.6.2车辆维修间面积按每个修理台位60m~70m计算,其余房间按修理工作量和设备条 7.6.3维修车间内应设检修坑,洗涤盆。
a)员工宿舍宜设置在独立区域,与办公用房结合设置时,宜设置独立出入口 b)员工宿舍区域内宜设员工专用食堂。
8.1.1服务区建筑应按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8.1.2服务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1.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服务区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中 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采用。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
服务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服务区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中 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采用。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GB50011和GB50223的规定和要求,
8.2.1服务区建筑应单独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GB50021的规定。
8.2.2服务区场地应符合GB50011的规定,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 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优先选择场地稳定、地质条件好的 地段作为建筑场地。
8.2.3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GB50007的规定
8.2.4服务区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除应符
应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类似工程资料,选择合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 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 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宜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对建筑体型、荷载情况、结构类型和地 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和地基处理方法。必要时应采取有效 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 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 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DB13/T26692018
8.3.1.1服务区内各项建筑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03、GB50010、GB50011、GB50017的 有关规定。 8.3.1.2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不应采用 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 8.3.2建筑材料宜优先选择服务区所在区域内常用的建筑材料,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有特 别要求的,应特殊注明。
8.3.3服务区建筑物的荷载取值
地处山区的服务区内建筑物和加油站棚顶应考虑地形条件对风压高度变化的影响; 地处山区的服务区内建筑物和加油站棚顶应考虑按百年一遇的基本雪压进行计算,对于加油 站顶棚等跨度较大的结构还应考虑连续降雪后荷载骤然增加的可能性: 应事先调查当地可能发生灾害性天气的类型和危险程度。 8.3.4服务区内钢结构工程的防火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钢结构工程的防腐应符合JGJ/T251的 规定。 D5OfL
9.1.1服务区给排水设计应满足GB50013、GB50014及GB50015的有关规定, 9.1.2服务区用水水源应采用市政给水或地下水,采用地下水时应设置消毒设施,给水水质应符合 GB5749的规定。 9.1.3服务区供水设施宜两侧集中设置,给水管道通过服务区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内给水管道应采取 保温、防冻措施。 9.1.4服务区生活用水量设计标准应符合GB50015及民用建筑节水有关规定。 9.1.5生活供水设备和生活给水系统给水管材、管件应符合GB/T17219和CJJ140的规定: 9.1.6服务区应设置中水处理回用系统,水质应满足国标GB50335、GB50336和JT/T802的规定 服务区绿化浇洒用水和公共厕所冲洗用水应优先利用非传统水源;中水供水系统应采取可靠的防止误 接、误用的措施,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9.1.7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的供水压力不低于0.10MPa,不高于0.30Mpa,水压不满足上述规定时 应设置增压或减压装置
9.1.7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的供水压力不低于0.10MPa,不高于0.30Mpa,水压不满足上 应设置增压或减压装置。
及洗车废水应经油水分离;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粪便污水需 经化粪池处理后才可排入污水处理站。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后的中水冲洗厕所。
DB13/T26692018
9.1.9生活污水排水水质应符合GB8978的相关规定。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采取预处理+生化处理及 深度处理工艺。
9.1.10雨水降雨强度的设计重现期宜取3年
9.1.11场地雨水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 效控制雨水径流,消减径流总量,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场地的径流系数一般不大于 0.5 9.1.12热水供应系统应优先选用太阳能热源或空气源等绿色清洁能源,系统设计应满足GB50015 和DB13(J)77的有关规定。
9.1.13服务区应设置饮用开水供应
9. 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9.2.2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冬季室内供暖设计温度:客房、餐厅、超市应为18℃22℃,公共卫生间、汽修间、水泵房 等应为10℃~16℃; D 设有舒适性空调时,客房、餐厅、超市冬季应为18℃~22℃;夏季应为26℃~28℃,相对湿 度应为50%60%; 主要房间应设新风系统,新风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办公室30m/(h人),客房30m/ (h·人),餐厅、超市10m/(h·人)
9.2.3冷源与热源设计
9.2.2.1冷、热源宜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空调或 供暖的热源优先考虑城市或区域热网
9.2.2.1冷、热源宜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空调或
a) 电力供应充足,且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时: b) 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且采用燃气、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境或消防严格限制的且无法利 用热泵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热源的建筑; d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小,无法利用热泵或其它方式提供供暖热源,但可以利用低谷电进行 蓄热、且电锅炉不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空调系统;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用量需要的建筑,
9.2.2.3严寒(C)区和寒冷(A)区内的服务区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时应采取热补偿措施;潮湿寒
9.2.2.3严寒(C)区和寒冷(A)区内的服务区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时应采取热补偿措施;潮湿寒 冷(B)区的服务区不宜采用性能系数(COP)较低的空气源热泵、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供暖。
9.2.2.4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通过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的基
2.4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通过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的勘察,确定地 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DB13/T26692018
9.2.2.5采用的各种空调冷、热源节能指标均应满足DB13(D)81的要求
9. 2. 3供暖设讯
9.2.3.1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宜按75/50℃连续供暖进行设计: 9.2.3.2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宜采用45℃~35℃,不应大于60℃; 9.2.3.3车辆修理车间、水泵房、污水处理间、监控室、机房等房间不宜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9.2.3.4供暖空调房间应设置室内温度控制装置; 9.2. 3.5供暖系统的设计应满足 GB 50736的有关规定
9.2.4.1建筑通风设计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复合通 风。
9.2.4.2厨房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排风量应按设备发热量和送、排风温差进行热平衡计算;排风量应按排气罩罩面风速计算, 油烟罩不宜小于0.7m/s,蒸汽罩不宜小于0.4m/s。当无法确定设备发热量时,中餐厨房可 按4050次/h换气次数估算; b) 厨房应保持负压,排风量应大于补风量,补风量为排风量的80%90%。严寒和寒冷地区宜 对补风采取加热措施; C 油烟排放前应进行油烟净化处理,油烟处理设备的排放浓度和最低去除效率不应低于相关标 准的规定,排风口宜设置在建筑物顶端, 且应米用防雨风帽
a)餐厅应设机械通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宜按5次~10次: b)严寒地区餐厅宜设排风热回收装置; 9.2.4.4卫生间、浴室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共卫生间应设机械通风,排风换气次数宜按15次/h~25次/h;客房卫生间及浴室排风换 气次数宜按5次/h~10次/h; b) 严寒地区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宜设排风热回收装置,浴室排风热回收装置应具有凝结水排放管。 9.2.4.5发电机房的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发电机房宜设独立的送、排风系统,排风量应根据设备容量确定; b) 发电机房的送风量应为排风量和燃烧空气量之和; C) 发电机房的室温夏季应小于等于35℃,;冬季机组待机状态下室内温度不应低于5℃。 9.2.4.6变配电室宜设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变电室排风换气次数宜为5次/h~8次/h,配电室排风 换气次数宜为3次/h~5次/h。 9.2.5空调设计应满足GB50736及DB13(J)81的有关规定。
9.2.4.5发电机房的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发电机房宜设独立的送、排风系统,排风量应根据设备容量确定: b) 发电机房的送风量应为排风量和燃烧空气量之和; c 发电机房的室温夏季应小于等于35℃,;冬季机组待机状态下室内温度不应低于5℃。 9.2.4.6变配电室宜设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变电室排风换气次数宜为5次/h~8次/h,配电室排风 换气次数宜为3次/h~5次/h。 9.2.5空调设计应满足GB50736及DB13(J)81的有关规定。 9.2.6检测与监控应按GB50736的规定执行
9. 3. 1负荷等级
DB13/T26692018
9.3.1.1服务区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的控制紧急报警系统、重要设施的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为 级负荷。 9.3.1.2服务区综合楼的照明、一般设施的消防系统、加油(气)站及变配电为二级负荷。 9.3.1.3其它设施为三级负荷。
9.3.2.1供电电源应符合GB50052的相关规定
9. 3. 3 高压配电
3.4.1低压配电应符合GB50054的相关规定。 3.4.2自 自变压器输出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 3.4.3低压配电屏和各级配电箱的备用回路应适当留有余量。 3.4.4低压配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低压电源线路,应在总电源箱(柜)的受电端设置具有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开关;各楼层应分 别设置电源切断装置: 6) 总电源箱(柜)至各层或各区域配电箱或分配电箱电源,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放射式与 树于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重要负荷或容量较大负荷宜从总电源箱(柜)直接采用放射式配电; d 冲击性负荷、波动大的负荷、非线性负荷和频繁启动的负荷应由单独回路供电; 插座回路均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9.3.4.5低压配电回路应设短路保护和过负
9.3.5配电线路布线
9.3.5.1配电线路应符合GB50054的相关规定。 9.3.5.2电气一般配电线路应暗装敷设,导线管及配线槽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9.3.5.3建筑物闷顶内有可燃物时,应采用金属导管、金属槽盒布线
DB13/T26692018
DB13/T26692018
6.1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GB50034和CJJ45
9.3.6.2照明光源应优先选择节能灯具,并符合下列要求:
a)室内照明宜采用LED节能灯具; b)广场高杆灯高度不宜超过30m,宜使用LED光源; c)匝道两侧中杆灯高度不宜超过8m,宜使用LED光源。
9. 3.7 防雷接地
9.3.7.1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057、GB50343和GB50156的相关规定。 9.3.7.2机房的通信设备均应采用与建筑防雷及其他系统接地合用的联合接地形式,接地电阻应不大 于1欧姆。 9.3.7.3监控室静电地板要求与整栋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联通,且搭接处不小于4点。 9.3.7.4加油站钢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 少于2处。 9.3.7.5加油站埋地钢制油罐、埋地LPG储罐和埋地LNG储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的金属部件和罐内 的各金属部件,应与非埋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9.3.7.1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057、GB50343和GB50156的相关规定。 9.3.7.2机房的通信设备均应采用与建筑防雷及其他系统接地合用的联合接地形式,接地电阻应不大 于1欧姆。 9.3.7.3监控室静电地板要求与整栋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联通,且搭接处不小于4点。 9.3.7.4加油站钢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 少于2处。 9.3.7.5加油站埋地钢制油罐、埋地LPG储罐和埋地LNG储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的金属部件和罐内 的各金属部件,应与非埋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10.1服务区智能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网络系统、综合网布线系统、广播系统、安防 发布系统等,设计应符合GB/T50314、GB50200和GB/T50311的相关规定。
10.2通信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0.3综合网布线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经营场所收银台及办公区应设置计算机网络RJ45插座: b)餐厅、超市、停车场等主要服务场所应提供wiFi设施: c)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应设置信息安全隔离设备和软件。
10.4广播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停车场、公共卫生间、超市或购物中心、餐厅等区域应设置扬声器; b)各区域扬声器应能分区控制、播报; c)广播系统应与消防系统联动。
10.5安防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DB13/T26692018
b)视频应能与全省高速公路视频联网平台对接; c)视频应采用数字化方式传输、存储,IP地址规划应符合部、省高速公路统一要求; d 视频分辨率应不低于D1,每秒不低于25,图像应叠加路段、服务区具体位置; e存储时间不少于30天,
标准血压10.6信息发布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1服务区消防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16、GB50067和GB50974等有关规定。 11.1.2场地分区、竖向、绿化、交通布局应为消防救援和疏散提供良好的条件。 11.1.3综合楼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1.1.4综合楼、超市及公共卫生间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不满足自然排烟时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非烟系统的设计应满足GB50016的要求。 11.1.5服务区内消防安全标志和综合楼内采用的装修材料应分别符合GB15630和GB50222的有关 规定。 11.1.6根据《河北省消防条例》,建筑消防设计文件应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已经备案的消防 设计文件需要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备案。
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水源等。 11.2.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之间及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满 足GB50016和GB50067的有关规定,且不应小于表8的要求。
DB13/T26692018表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之间及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单位为米汽车库、修车库民用建筑名称和耐火等级、二级三级二级三级四级、二级汽车库、修车库1012 1012 14 三级汽车库、修车库121412 1416停车场68681011.2.3服务区多层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满足GB50016有关规定,,且不应小于表9的要求。表9多层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单位为米多层民用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67三级7810四级91012 注:如服务区出现高层建筑,其防火间距应按照GB50016有关规定做相应增加。11.2.4服务区加油站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GB50156的有关规定且不应小于表10的要求。表10加油站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单位为米站内汽油设备站外建(构)筑物埋地油罐加油机、通气管管口级站二级站三级站建(构)类25201616筑物保二类201612 12护类别三类16121010注:如服务区加油站设置有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或卸油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则与相关的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照GB50156的有关规定做相应减少。11.3安全疏散11.3.1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1个疏散出口。相邻2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11.3.2餐饮区、购物区等公共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相邻两个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22
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B13/T26692018
11.3.3建筑内部装修不应减少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设计所要求的净宽度和数量,不应遮挡安全出口、 俏防设施及疏散指示标志,并不应妨碍其正常使用。 1.3.4建筑走道、楼梯等处的壁柱、消火栓、开启的门窗扇等障碍物不应挤占疏散宽度,不应影响 安全疏散。 1.3.5建筑疏散通道上的门不应使用弹簧门、旋转门、推拉门等不利于疏散通畅、安全的门。疏散 通道应防滑。 11.3.6公共区域、走道、楼梯间应
....- 相关专题: 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