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5-22-2021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pdf

  • DBJ∕T 15-22-2021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3-09
  • 发 布 人: kingsj0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中含有酸 性液体pH≤3.0、环境水中CI≥20000mg/l时,以及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防护措施应专门研究: 2当桩身混凝土满足表中1的防腐要求时,可不再采用表中2和3的技术措施; 3在管桩中不得采用单一亚硝酸盐类的阻锈剂: 4UHC管桩、PHC管桩和PC管桩应采用AB级及以上型号且最小壁厚应≥95mm; 5桩身涂刷防腐蚀涂层的长度应大于污染土层的厚度: 6当有两类以上介质同时作用时,应分别满足各自防护要求,但相同的防护措施可不选加; 7表中“"表示可不采用此指标控制; 8氯离子迁移系数和抗硫酸盐等级检测试验方法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执行。 3.1.11中、强腐蚀环境下的管桩连接使用机械连接时,桩间间隙及连接件孔洞应加环氧树脂密封胶或沥 青密封。桩身预埋的机械连接钢零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接头 外露的钢零件和焊缝腐蚀裕量不小于2mm,并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500um。

    百月敢 性液体pH≤3.0、环境水中CI≥20000mg/l时,以及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防护措施应专门研究: 2当桩身混凝土满足表中1的防腐要求时,可不再采用表中2和3的技术措施; 3在管桩中不得采用单一亚硝酸盐类的阻锈剂: 4UHC管桩、PHC管桩和PC管桩应采用AB级及以上型号且最小壁厚应≥95mm; 5桩身涂刷防腐蚀涂层的长度应大于污染土层的厚度: 6当有两类以上介质同时作用时,应分别满足各自防护要求,但相同的防护措施可不选加; 7表中“"表示可不采用此指标控制; 8氯离子迁移系数和抗硫酸盐等级检测试验方法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执行。 3.1.11中、强腐蚀环境下的管桩连接使用机械连接时,桩间间隙及连接件孔洞应加环氧树脂密封胶或沥 青密封。桩身预埋的机械连接钢零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接头 外露的钢零件和焊缝腐蚀裕量不小于2mm,并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500um

    竣工资料3.2岩土工程勘察要求

    3.2.1管桩用于桩基工程或复合地基时,岩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明建(构)筑物范围内土层的结构、成因、年代、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 的均匀性、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做出评价; 2岩石地基的勘察应查明岩石的地质年代、名称、风化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岩体结构面类型 性质、组合特征和发育程度,评价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建议;查明场地特殊岩 土的性质及其分布; 4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存在断裂构造时,应评价断裂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5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 和各主要土层的渗透系数: 6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及 用管桩可行性; 7对管桩桩型、持力层选择及成桩方式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和 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的建议值;对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管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 见。

    3.2.2管桩用于支护工程时,岩土勘察应符合下

    1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进行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并提出各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力学参数;对主要土层和厚度大于3m的素填土,应进行抗剪强度试验并提出相应 的抗剪强度指标; 2当有地下水时,应查明各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和分布,判断地下水类型、补给和排泄条件;有 承压水时,应分层测量其水头高度; 3应对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使用期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进行分析; 4当基坑需要降水时,宜采用抽水试验测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影响半径;勘察报告中应提出 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5当勘察资料不能满足支护设计与施工要求时,宜进行补充勘察。 3.2.3管桩应用于岩溶地区时,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 1应查明岩面的埋深及覆盖土层的性质;查明溶洞的位置、大小、分布规律;溶洞充填物性状及 与地素水地下水的联系

    2依据覆盖土层的性质,地下水动力条件、升降幅度及频率,分析土洞发育的可能性以及土洞的 发育状态,查明土洞的位置、理深、大小、充填物性状等 3分析溶(土)洞塌陷的分布及其形态与发展趋势,分析溶(土)洞裂隙与(土)岩接触带的发 育或溶蚀程度,评价地基的稳定性; 助成桩建议

    4.1.1管桩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地区,抗震设防区的管桩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和水平剪力)较小的高层建筑,当采用桩型相同的多桩或 群桩中单桩桩顶作用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ik = Fk + Gk Mxkyi , Mykx, n Zyi 2x

    式中:Fs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kN); Gk一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kN); Nk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kN); n一群桩基础中的桩数; Nk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kN); Mxk、Myk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主轴的 力矩(kN·m); xi、xj、yi、一第i、j基桩或复合桩基至y、x轴的距离(m); Hk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kN); Hik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水平力(kN)。 4.2.2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3竖向荷载与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竖向荷载与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kmax ≤1.1R

    Nkmax ≤ 1.3R.

    Nek ≤ 1.6R.

    Nakmax ≤ 1.9R,

    式中:R。一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NEKmax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最大竖向力(kN); Rh一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对于单桩基础,可取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ha(kN),Rha按本规程第4.2.15条确定。 4.2.3在进行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相应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 计值S,取其不利者

    S≤1.35Sk S≤Rd

    式中Rd一基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kN),按有关规范的规定确定:

    4.2.4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规

    Ra=Esidsiqsiali+qpaA

    2)桩端持力层为其它土(岩)层

    Ra≤πZdsiqsiali+uC2frsh,+CifrpA

    R.=πdsiqsial, + qpa A

    主:1对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土类,不计算其侧摩阻力

    注:1N为实测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愈大,9取值愈大

    2.5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抗压承载力设计要求。对于轴向受压的管桩,当不考虑桩身构造 作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Rp=中.(fsAs+1.3f.A)

    4.2.8承受竖向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式验算单桩的抗拨承载力:

    式中:Ntk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单桩桩顶的竖向拨力(kN); Rta一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4.2.9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群桩基础呈非整体破坏和呈整体破坏时的基桩抗拔力特征值,并 取较小值: 1群桩呈非整体破坏:

    表4.2.9管桩抗拔系数入

    注:桩长/与桩径d比小于20时,2取小值。

    Rta = U,Z2;5siqsia/n + W/n

    4.2.10预应力管桩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受拉应

    1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管桩,其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一级,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混凝 土不应产生拉应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2对于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管桩,其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二级,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受拉 边缘的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受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ck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身混凝土正截面法向拉应力(N/mm2); pc一管桩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N/mm); ftk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 4.2.11管桩桩身轴心受拉时,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管桩桩身受弯时,管桩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中、

    式中:ds一焊缝外径 (mm); d6一焊缝内径(mm); fW一焊缝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4根据管腔内填芯微膨胀混凝土深度及填芯混凝土纵向钢筋验算单桩抗拔承载力时,应按下列公 式进行验算:

    Nt≤kidilafn Nt ≤Asdfy

    式中:ki一综合折减系数,取0.8; di一管桩内径(mm); la一填芯混凝土高度(mm); 后一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宜由现场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取 0.30~0.35N/mm; Asd一填芯混凝土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mm);

    Rra ≤ 0.75 El

    d一管桩外径(m) di一管桩内径(m); Dp纵向预应力钢棒分布圆的直径(m):

    注:1当αh>4.0时,取αh=4.0

    2铰接的Vm为桩身的最大弯矩系数:固结的Vm为桩顶的最大弯矩系数,可视具体情况调幅:

    1当桩顶位移大于10mm,m值宜适当降低:反之,可

    当水平荷载为长期荷载时,应将表列数值乘以0.4后采用

    3当桩侧面为几种土层组成时,应求得主要影响深度hm=2(d+1)米范围内的m值作为计算值 4.2.17受水平荷载的管桩,其桩身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验算最大弯矩处的桩身受弯承载力; 2 应验算桩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3 在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情况下,尚应验算管桩的压弯承载力; 桩身所承受最大弯矩和水平剪力的计算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桩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偏心受压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1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数时,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相当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 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当计算桩基变形时,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 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桩基变形允许值。 3在计算桩基承台内力、确定承台高度、配筋和验算管桩桩身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 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相应的抗 力应采用承载力设计值。

    4.3.2桩基设计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下列计算和

    1应根据管桩的使用功能及受力特性分别进行管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验算; 2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 3当桩基础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做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满足第4.2.19条规定时,应作沉降变形验算;对于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4倍桩径的群桩基础 可视做一假想实体深基础进行基础下地基承载力验算和沉降计算; 5对承受水平力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管桩工程,应进行水平位移验算: 6当使用条件限制混凝土裂缝时,应进行抗裂及裂缝宽度验算。 4.3.3桩基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拨桩和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不宜选用A型桩,桩径不应小于400mm: 2当用于端承型桩或摩擦端承桩且需穿越一定厚度较硬土层或软硬交替土层时,不宜选用A型和 PC管桩,桩端需封闭时宜选用一体化桩尖; 3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桩基工程时,与承台连接的首节管桩不应选用A型桩,宜选用PRC 管桩、SC桩或AB型、B型、C型的UHC管桩、PHC管桩,且所选桩型的各项力学指标应满足桩基的 买际受力情况; 4用于抗拨桩时,宜选用PRC管桩或AB型、B型、C型的PHC管桩,且所选桩型的各项力学 指标应满足桩基的实际受力情况。桩尖宜采用闭口型或一体化桩尖; 5对于中等及强腐蚀场地,管桩应选用AB型或B型、C型,桩径不应小于400mm,并应根据不 同的腐蚀性等级采用相应的防腐措施。 4.3.4桩基宜选择强风化岩、全风化岩、中或低压缩土层等岩(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下列地质条件 宜采用植桩工法或其他有效措施后方可采用锤击或振动成桩: 1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较多且难以清除严重影响打桩的孤石或其他障碍物 2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不适宜作桩端持力层且管桩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

    3基岩以上的覆盖层为淤泥等松软土层,其下直接为中风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或中、微风化岩面 上只有较薄的全、强风化岩层

    4.3.5桩基的平面布置可按下列原则进行:

    1相邻桩的中心距应符合表4.3.5中要求:

    表4.3.5相邻桩中心距的要求

    注:1桩的中心距指两根桩桩端横截面中心之间的距离; 2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他情况”一栏的规定; 3“部分挤土桩”指沉桩时采取引孔或应力释放孔等措施的桩基; 4存在液化土层时可适当减小桩距; 5当有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时,可以减少桩距,但不小于3.0d。 2单桩或单排桩宜直接布置于柱、墙等竖向构件之下;采用多桩或群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 与其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合力作用点相重合,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 3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或同时采用浅基础和桩基。当受条件限制需采用时 则应估算其产生的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4.3.6桩端全截面(不包括桩尖部分)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0d,砂土、全风 化、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碎石土、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0d。采用植桩工法使桩端进入中、 微风化岩层时,桩端全截面进入中、微风化岩层不宜小于0.5m。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持力 层厚度不宜小于4d,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群桩沉降验算。 4.3.7桩端持力层之下有软弱下卧层或者破碎带和溶洞时,桩端以下支承岩层的厚度应不小于3倍桩径 并不小于2m,必要时宜在施工前采取超前钻探明下卧层的情况。 4.3.8深厚软土地质的桩基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场地地基处理措施及场地特点考虑负摩擦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2当工程需开挖基坑时,宜优先选择先开挖基坑再打桩;否则应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顺序和控制分 层开挖的深度,防止桩侧不平衡土压力导致基桩偏移; 3应采取消减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控制沉桩速率,避免或减少挤土效应对成桩质

    量以及对临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和基坑边坡的不利影响; 4应考虑周边基础施工或堆土等产生不平衡土压力对本场地软弱土地基的管桩不利影响,并应采 取措施。 4.3.9岩溶地区的桩基采用管桩时,宜利用上部稳定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有条件时可采用刚性桩复合 地基,避开岩溶。对于石笋、石芽密布,溶沟、溶槽发育的地段,管桩基础应适当降低单桩承载力。 4.3.10管桩的长径比不宜大于120。当管桩穿越厚度较大的淤泥等软弱土层或可液化土层时,应考虑桩 身的稳定性及对承载力的影响。

    4.4.4管桩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优先选用混合配筋管桩或钢管混凝土管桩,当选用PHC管桩或PC管桩时,不应选用 当采用多节桩时,可根据土层和土压力分布特征、管桩内力计算结果,选用混合配筋管机

    M=YoYrMh V =yoy.V.

    式中:M一弯矩设计值(kN·m); Mk一作用标准组合的弯矩值(kN·m); Yo一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根据基坑和支护安全等级确定,一级取1.1,二级、三级取1.0; YF一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一般不应小于1.25; V一剪力设计值(kN); Vk一荷载标准组合的剪力值(kN); 4.4.6管桩支护设计应评价管桩沉桩施工方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应根据影响程度选择施工工 4.4.7当采用多节管桩时,应进行管桩配桩设计,接桩位置不宜设在计算最大弯矩或剪力位置, 4.4.8用于支护工程的管桩接头应满足与桩身等强度设计要求。 4.4.9当用于基坑支护的管桩接头采用焊接时,接桩处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应符合 式规定

    式中:Mer一不考虑非预应力钢筋作用的管桩桩身开裂弯矩计算值(kN·m); Mk一接桩处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kN·m)。 4.4.10支护用管桩桩身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的弯矩值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式中:M一桩身弯矩控制值(kN·m)。用于临时支护结构时取桩身弯矩设计值;用于永久支护结构时 取桩身开裂弯矩计算值; Y1一设计参数。管桩用于临时支护结构时取1.25,管桩用于永久支护结构时取1.0; Mk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设计弯矩值(kNm)。 4.4.11支护桩顶应设置冠梁供暖标准,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管桩与冠梁连接应满足刚接,桩嵌入 冠梁长度(图4.4.11)应按公式(4.4.11)计算:

    式中:M一桩顶弯矩设计值(N·mm); lw一管桩伸入冠梁的长度(mm)。不应小于300mm; V一桩顶剪力设计值或斜桩轴力水平向分量(N):

    5.1管桩与承合连接的一端或各节桩连接端处可设置锚固筋开应符合设计要求 6.2管桩与承台连接时,应采用桩顶填芯混凝土中埋设连接钢筋的联结方式,对于没有截桩的机

    可采取桩顶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和在桩顶端板上焊接锚筋相结合的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宜为50mm~100mm 2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承台和承台梁提高一个等级,且不应低于C35。填芯混凝土应采用无收 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 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执行; 3管腔内壁浮浆应清除干净,并刷纯水泥浆。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振捣密实; 4承压桩的填芯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3d,且不应小于1.5m;抗拔桩的填芯混凝土深度应按本规程 4.2.12条规定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3m; 5理入桩顶填芯混凝土中的连接钢筋长度应与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相同: 6对于承压桩,连接钢筋配筋率按桩外径实心截面计算不应小于0.6%,数量不宜少于4根。连接钢 筋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0倍钢筋直径; 7对于抗拨桩住宅标准规范范本,连接钢筋按4.2.12条计算确定,连接钢筋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锚固长 度。 4.6.3管桩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任一单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 2接头应满足与桩身等强度设计要求; 3管桩上下节拼接可采用端板焊接连接或机械连接,接头性能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 计的具体要求; 4用作抗拨的管桩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经专项设计的焊接: 5管用于支护工程且接桩需满足等强连接时,应进行接桩专项设计; 6当地下水、地基土为强腐蚀等级时,应采用机械连接,宜同时采用封闭围焊;当地下水、地基土 为中等腐蚀环境时,宜采用机械连接,也可采用焊接连接并预留端板厚度和焊缝深度腐蚀裕量。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的要求。 4.6.4管桩桩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地质条件和布桩情况选用桩尖,宜选用开口型桩尖; 2腐蚀环境下的管桩或当桩端位于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时,桩尖宜选用一体化桩尖。亦可根据穿 过的土层性质、打桩力的大小以及挤土程度选择平底型、平底十字型或锥形闭口型桩尖。采用钢桩尖时, 桩尖焊缝应连续饱满不渗水,且在首节桩沉桩后立即在桩端灌注高度1.5m~2.0m的微膨胀细右混凝土 或中粗砂拌制的水泥砂浆进行封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5; 3桩尖采用钢板制作时,钢板应采用Q235B、Q355B钢材,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

    4.6.3管桩接桩应符合下列规

    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1)有关规定,钢板厚度不宜小于16mm,且应满足沉桩过程对桩 尖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桩尖制作和焊接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有关规定

    ....
  • 相关专题: 管桩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