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67-2021 地下室防水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3.2.4防水材料进场后应按进场批次进行现场见证抽样复验,进场复验
样数量可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综合管廊标准规范范本3.2.5防水施工前应满足下列作业条件:
电下室铺贴卷材接头搭接的宽度应符合表3
表3.2.6防水卷材搭接宽度
注:1登层铺贴各种卷材, 上下两层的长边接缝应彼此错开幅宽的1/3~1/2,相邻两 幅的短边接缝应彼此错开500mm以上
注:1叠层铺贴各种卷材,上下两层的长边接缝应彼此错开幅宽的1/3~1/2,相邻两 幅的短边接缝应彼此错开500mm以上,
叠层铺贴卷材时,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设
.2.7地下室喷涂聚脲防水施工和单组分聚脲防水施工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聚
3.2.21施工现场应采取防毒、防火的安全施工。现场进行热熔作业时应建立 证制度,并应配备好消防器材,防止发生火灾,
3.3.1防水工程的质量验收应提供下列资
1防水施工设计图、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记录; 2防水施工资质证书、主要操作人员岗位证书和材料备案证书的复印件; 3防水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书; 4所使用的防水材料产品说明书、合格证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书等; 5防水层质量检查验收记录; 6防水工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相关影像资料。 3.2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凝土质量及预埋件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 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并设专人进行检查 3.3所使用的各种防水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所选用 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均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
3.3.3所使用的各种防水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所选用的
1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抽查1 处,每处10m,且不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全数检查; 2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的检验批应按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统一规格、同 批号确定检验批,每一检验批的数量按相关产品的标准确定; 3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能力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 验结果来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即混凝土入模处取样制作,连续浇筑混凝土每 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4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铺贴面积每100m抽查1处。每处 10m,且不得少于3处; 5涂料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涂层面积每100m抽查1处,每处 10m,且不得少于3处。
脲弹性体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规程》DB11/T851的规定。
半地下室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 4.1.7相邻使用的不同种类防水材料间、防水主材与辅材间应具有相容性, 4.1.8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地下室,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卷 材或涂料等防水材料。 4.1.9地下室的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后浇带、穿墙管、预理件、预留通道 接头、桩头等部位应进行防水加强设计。 4.1.10基层处理剂(冷底子油)及胶粘剂应与卷材相容,不得使用溶剂型涂料: 宜选用与卷材配套的产品。 4.1.11地下室底板防水除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外,防水层宜设厚度不小 于50mm的防水混凝土保护层; 4.1.12地下室侧墙外防外贴法施工时,防水层宜选用软质保护层,外防内贴法施 工时,防水层宜采用刚性保护层。 4.1.13地下室顶板防水层应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土采用机械碾压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 2回填土采用人工夯实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3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 4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层宜选用聚苯板软保护板材;外防内贴的防水保护 层可采用抹1:3水泥砂浆。地下室底板或顶板的防水保护层,宜选用细石混凝土; 防水保护层厚度底板处不应小于50mm,顶板处不应小于70mm; 5外防外贴的立墙防水层甩槎部分应有保护措施,防止后期施工碰伤或损 坏,再行防水层施工时应认真清理甩槎部位的卷材端部。 一道耐想究刺防水材料
1回填土采用机械碾压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 2回填土采用人工夯实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3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 4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层宜选用聚苯板软保护板材;外防内贴的防水保护 层可采用抹1:3水泥砂浆。地下室底板或顶板的防水保护层,宜选用细石混凝土; 防水保护层厚度底板处不应小于50mm,顶板处不应小于70mm; 5外防外贴的立墙防水层甩槎部分应有保护措施,防止后期施工碰伤或损 坏,再行防水层施工时应认真清理甩槎部位的卷材端部。 4.1.14地下室顶部为种植屋面时应设置一道耐根穿刺防水材料,
4.2.2防水混凝土在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同时,其抗压、抗裂、抗冻和抗侵蚀等 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0476的规定。 4.2.3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应大于100℃。 4.2.4防水混凝土结构顶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底板及侧墙厚度不应小于 250mm 4.2.5防水混凝土迎水面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得有贯通性裂缝 4.2.6防水混凝土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部位、环境条件和耐久性等因素确 定; 2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混
4.2.2防水混凝土在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同时,其抗压、抗裂、抗冻和抗侵蚀 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0476的规定。 4.2.3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应大于100℃。 4.2.4防水混凝土结构顶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底板及侧墙厚度不应小于 250mm。
4.2.5防水混凝土迎水面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得有贯通性裂缝。
1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部位、环境条件和耐久性等因素确 定; 2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混 疑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2.6的规定; 4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 于表4.2.6中数值的1.4倍。
表4.2.6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及以下时,标准数值应增加5mm。
.2.7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 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 00mm,在软弱土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4.2.8防水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总碱量不得大于3kg/m3;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且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 量的0.1%。
4.3.1宜选择与主体结构满粘不窜水的防水层。
4.3.1宜选择与主体结构满粘不窜水的防水层。
4.3.6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叠合使用时两者应具有相容性,并宜先施工防水涂 料。 4.3.7叠合使用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宜与沥青类防水涂料组合,不宜与JS 防水涂料及聚氨酯防水涂料组合。 4.3.8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在地下室底板宜采用满粘法或空铺法 施工,侧墙应采用满粘法施工,双层使用时,底板第一层宜采用空铺,第二层应 与第一层满粘,在阴阳角等部位可不设加强层。搭接缝应与第一层搭接边错开, 错开宽度宜为卷材宽度的1/3~2/3。 4.3.9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不宜与防水涂料叠合使用。 4.3.10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应采用原生料一次成型工艺,宜与聚合物水泥复合使 用形成一层防水层、双层使用。 4.3.11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复合使用时卷材的厚度不应 小于0.7mm,芯材厚度不应小于0.5mm。
4.4.1地下室的防水涂料宜采用反应型或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等有机防 水涂料或水泥基类无机防水涂料作为防水层。 4.4.2有机防水涂料应设置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无机防水涂料可用于主体结构 的迎水面或背水面,
1.3涂料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4.3的
表4.4.3涂料防水层的最小厚度(mm)
4.4.4潮湿基层宜选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掺外 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
4.4.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料量不应小于1.5kg/m*。 4.4.6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不得单独作为一道防水层使用,但与其他防水卷 材叠合使用时可作为一道防水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
4.4.7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涂层外不宜设置找平层和保护层。
4.5.1地下室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掺外加剂的防水砂浆。 4.5.2砂浆防水层宜设置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 4.5.3水泥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防水工程要求确定。 4.5.4防水砂浆宜采用预拌防水砂浆多层抹压法或喷涂法施工。 4.5.5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mm8mm,双层施工宜为 10mm~12mm;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宜为18mm~20mm
4.6.1地下室防水细部构造加强层材料宜选用与主体防水层相同的材料,当选用 不同防水材料时应与主体防水层材性相容。当主体防水卷材厚度大于3mm时, 可选用与卷材相容的防水涂料加强层。
4.6.2防水层加强层的厚度应符合表4.6.2的规定。施工缝、变形缝、管根和阴 阳角等细部构造部位防水层的加强层宽度宜为300mm500mm。
表4.6.2防水层加强层最小厚度(mm)
4.6.3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细部节点加强层宜采用一层胎基网格布,两层聚脲涂 料的做法。
4.6.3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细部节点加强层宜采用一层胎基网格布,两层聚脲涂 料的做法。
5.1.1基层应干净、坚实、平整,基层空洞、缝隙等缺陷应修补平整。不得有尘 土、油脂及杂物。防水基层应平整、坚实、无起砂、开裂等现象。 5.1.2基层表面应无浮尘和明水,油污须清除干净,低凹破损处应修补平整, 5.1.3施工前应将预埋件、穿墙管周边嵌填密实。
5.1.1基层应干净、坚实、平整,基层空洞、缝隙等缺陷应修补平整。不得有尘 土、油脂及杂物。防水基层应平整、坚实、无起砂、开裂等现象,
土、油脂及杂物。防水基层应平整、坚实、无起砂、开裂等现象。
5.1.6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强度等级应达到设计要求,不得有空鼓、裂、 起砂、脱皮等缺陷;且穿墙管根部、阴阳角等部位应做成圆弧; 2防水基层、穿墙管件、变形缝、后浇带等部位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 定,并验收合格。 3阴阳角、集水坑、穿墙管、后浇带、变形缝等处应先施工防水加强层,其 宽度宜为500mm。 准信 5.1.7防水作业人员施工完毕后,应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清。经检查无渗漏后 方可撤离施工现场。 5.1.8防水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不得 穿硬底鞋或带钉子、铁掌的鞋在防水层上行走、踩踏;不得在防水能上堆放物品 磕碰或尖锐物体等破坏防水层
水层完成后不应在防水层上开洞或钻孔、
损处及时修补。防水保护层施工期间,防水施工单位应派专人进行全程监督,若 发现有破坏防水层的操作应及时制止并进行修补。 5.1.11防水材料和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施工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条 件,不应有垂直交叉作业,防止发生火灾。 5.1.12防水层施工完毕并具备验收条件后应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下 道工序。
5.2.1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 2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 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采用其他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 3有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品种; 4受冻融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 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5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将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 泥混合使用
1防水混凝土应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矿物掺合料; 2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GB1596的规 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烧失量不应大于5%,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 的20%~30%。当水胶比小于0.45时,粉煤灰用量可适当提高; 3硅粉的比表面积不应小于15000m*/kg,Si02含量不应小于85%; 4粒化高炉矿渣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 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5矿物掺合料可单掺、也可复合掺用,使用复合掺合料时,其品种和用量应 通过试验确定
.3防水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应符合下
1宜选用坚固、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石子粒径宜为5mm~40mm,泵送时其 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碎石不宜大于1/5管径,且不应大于1/4混凝
土最小断面,不应大于3/4受力钢筋最小净距,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且不得 使用碱活性骨料; 2宜用坚硬、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 不宜使用海砂
5.2.4防水混凝土所用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混凝土掺入减水剂、膨胀剂、密实剂、引气剂、防水剂、复合型外加 剂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等,其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所有外加剂的 质量及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及《混凝土外加 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2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3当采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5.2.5用于拌制防水混凝土的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的规定。 5.2.6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性需要掺人钢纤维或合成纤维等,钢纤维长度 宜为20mm~40mm,且表面不得有明显的锈蚀和油渍及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泥 粘结的杂质。聚丙烯合成纤维长度宜为12mm~64mm。 5.2.7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0)不得大于3kg/m,氯离子含量不 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5.2.8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 计要求提高0.2MPa。V 5.2.9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抗渗等级、抗压强度、耐久性、安全性、经 济性、工作性等要求:
剂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等,其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所有外加剂的 质量及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及《混凝土外加 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2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3当采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5.2.5用于拌制防水混凝土的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的规定。
5.2.8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
计要求提高0.2MPa
5.2.9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1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抗渗等级、抗压强度、耐久性、安全性、经 济性、工作性等要求; 2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当强度要求较高或地下水有腐蚀性 时,胶凝材料的用量可通过试验调整; 台 3水泥用量宜为220kg/m3~300kg/m3; 4砂率宜为35%~45%,泵送时不宜低于40%,粗骨料用量不应低于 1050kg/m3;
3水泥用量宜为220kg/m3~300kg/m3; 4砂率宜为35%~45%,泵送时不宜低于40%,粗骨料用量不应低于 1050kg/m3;
5灰砂比宜为1:1.5~1:2.5: 6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7掺入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8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落度宜控制在120mm~180mm,预 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h~8h。 5.2.10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水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 土。 5.2.11防水混凝土所用模板应拼缝严密,不漏浆、不变形,吸水性小,支撑牢固, 采用钢模时,应清除钢模内表面的油污,并均匀涂刷脱模剂,梁板模应刷水性脱 模剂。 5.2.12安装模板时,应清除模板上的水泥浆等杂物,采用的脱模剂不得污染基层: 应预先留出穿墙管和预埋件的位置.并准确牢固埋好穿墙止水套管和预埋件,拆 模后应做好防水处理。 5.2.13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钢筋及绑扎铁丝均不得接触模板,固定外墙模 板的螺栓不宜穿过防水混凝土以免造成引水通路,确需穿过时,可采用工具式止 水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加焊方形止水环等止水措施 5.2.14混凝土搅拌前应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的配比准确秤量,计量充允许偏差应 符合表5.2.14的规定。当原材料有变化时,应通过实验室进行试验,对配合比进 行调整。
5灰砂比宜为1:1.5~1:2.5; 6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7掺入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8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落度宜控制在120mm~180mm,预 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h~8h。 5.2.10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水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 十
5.2.11防水混凝土所用模板应拼缝严密,不漏浆、不变形,吸水性小,支撑牢固。 采用钢模时,应清除钢模内表面的油污,并均匀涂刷脱模剂,梁板模应刷水性脱 模剂。
模剂。 5.2.12安装模板时,应清除模板上的水泥浆等杂物,采用的脱模剂不得污染基 应预先留出穿墙管和预理件的位置.并准确牢固理好穿墙止水套管和预理件 模后应做好防水处理
5.2.13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钢筋及绑扎铁丝均不得接触模板,固定外 板的螺栓不宜穿过防水混凝土以免造成引水通路,确需穿过时,可采用工具 水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加焊方形止水环等止水措施
符合表5.2.14的规定。当原材料有变化时,应通过实验室进行试验,对配合比进 行调整。
表5.2.14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允许偏差表
5.2.15混凝土拌制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
5.2.15混凝王拌制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检查不应
5.2.16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90s。当使用外加 剂时外加剂宜预溶成溶液或与拌和用水掺匀后投入,不得将外加剂干粉或高浓度 容液直接加入搅拌机内,加入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可适当延长,根据外加剂 的技术要求确定。
5.2.17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应进行拌合。当 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同品种 外加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5.2.18混凝土运送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宜减少运输的中转环节,防止混凝土 拌合物产生分层、离析及水泥浆流失等现象。 5.2.19混凝土在浇筑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落度总损失值不 应大于40mm。每工作班检查落度不应少于两次,混凝土实测的落度与要求 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5.1.19规定。
5.2.17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应进行拌合。当 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同品种 外加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5.2.18混凝土运送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宜减少运输的中转环节,防止混凝土 拌合物产生分层、离析及水泥浆流失等现象。 5.2.19混凝土在浇筑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落度总损失值不
5.2.19混凝土在浇筑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落度总损失值不 应大于40mm。每工作班检查落度不应少于两次,混凝土实测的落度与要求 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5.1.19规定
5.2.20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500mm
5.2.20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500mm
表5.1.19混凝土落度允许偏差表(mm)
5.2.21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墙体、厚板宜采用插入式和附着式振捣器, 薄板宜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对于掺入加气剂和引气型减水剂的防水混凝土应采用 高频振捣器。
1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 底板上表面不小于5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 (板)墙接缝以下150mm~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 不应小于300mm; 2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施,其构造形式应符合本规程第4.6节的规定
5.2.24施工缝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理应符合
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浮浆和杂物,先铺一道净浆,再铺 设30mm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或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 防水涂料等,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一道水泥净浆或混
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3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时,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接缝表面或预 留槽内,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7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 的60%; 4采用中理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严防混凝土施工时错 位。
3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时,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接缝表面或预 留槽内,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7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 的60%; 4采用中理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严防混凝土施工时错 位。 5.2.25防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养护方式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类 别、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确定。可采 取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置的防水混凝土 不应少于7d; 2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防水混凝土、后浇带防水混凝土养 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炎热季节或刮风天气应随浇筑随覆盖,浇捣后4h6h既浇水或蓄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2.26冬期施工宜采用掺化学外加剂法、暖棚法、综合蓄热法等养护方法,不宜 采用电热法或蒸汽直接加热法。
1防水混凝土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或超过设计强度等级的75%时拆模,不宜 过早拆除受力模板; 2炎热季节拆模时间以早、晚间为宜,应避开中午或温度最高的时段。
5.2.28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用水化热低或凝固时间长的水泥; 2所用水泥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3宜掺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及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 4混凝土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 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度梯度不得大于3 %/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1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其他防水层施工或项目验收前,应对防水混 凝土结构的裂缝、孔洞、不密实等影响防水功能的瑕疵进行处理修复: 2对于有结构补强加固要求的应进行结构补强加固后方进行防水瑕疵处理 3结构仍在变形、未稳定的裂缝,应待结构稳定后再进行裂缝处理; 4防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后,可采用防水砂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 料进行处理。 0
5.2.30防水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应符合下列
5.3.1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宜用于迎水面、热熔法施工。
5.3.1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宜用于迎水面、热熔法施工。 5.3.2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
5.3.2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 防水卷材》GB18242和《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的规定。 5.3.3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材性相容,性能应符合表5.3.3的规定。基层处理剂 存放和使用时应避开热源、火源。现场不得兑加溶剂。应即开桶即用,余料密闭 保存。
表5.3.3基层处理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片H 2消防器材应配备干粉灭火器,砂袋等。 5.3.5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应按下列工艺要求进行: 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一→处理节点加强层→热熔铺贴大面积卷材→验收 5.3.6在涂刷基层处理剂之前,应将防水基层彻底清扫干净。 5.3.7应在细部节点的基层上先行涂刷,然后在大面基层上涂刷。涂刷基层处理 剂应均匀一致,不堆积、不漏底,干燥后及时铺贴卷材。 5.3.8在细部节点部位应满粘贴卷材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后浇带部 位应全覆盖粘贴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应比后浇带每边多250mm。 5.3.9大面积铺贴卷材,底板垫层可采用空铺、点粘、条粘的铺贴方式。但卷材 在加强层部位、积水坑、后浇带等部位及卷材与卷材之间、地下室立面部位应采 用满粘的铺贴方式。
2消防器材应配备干粉灭火器,砂袋等。 5.3.5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应按下列工艺要求进行: 清理基层一→涂刷基层处理剂一→处理节点加强层一→热熔铺贴大面积卷材一→验收 5.3.6在涂刷基层处理剂之前,应将防水基层彻底清扫干净。 5.3.7应在细部节点的基层上先行涂刷,然后在大面基层上涂刷。涂刷基层处理 剂应均匀一致,不堆积、不漏底,干燥后及时铺贴卷材。 5.3.8在细部节点部位应满粘贴卷材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后浇带部 位应全覆盖粘贴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应比后浇带每边多250mm。 5.3.9大面积铺贴卷材,底板垫层可采用空铺、点粘、条粘的铺贴方式。但卷材 在加强层部位、积水坑、后浇带等部位及卷材与卷材之间、地下室立面部位应采 用满粘的铺贴方式。 5.3.10满粘施工时,应在基层上先弹好基准线,将自然状态下平铺卷材从两端头 司中间重新卷好,用专用的加热器加热卷材底面与基层交界处,使卷材底面的改 性沥青涂层融化,沿卷材幅宽往返加热,边烘烤边向前滚动卷材,用压辊滚压, 排除卷材与基层间的气体,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 5.3.11热熔法铺贴卷材时火焰加热器的火焰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5.3.12立面卷材铺贴时,应由下往上进行滚铺贴,不得挂铺施工,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施工中应随时根据风力、温度(环境)调整加热器火焰大小及移动速度 加热器与卷材底面和基层夹角处的距离宜为300mm~500mm; 2卷材接缝部位应自然溢出不间断的不应小于5mm宽的沥青条。 5.3.13立面防水层收口部位应高于室外地坪高度为500mm,收口部位应收于侧 墙凹槽内或钉金属压条,并嵌防水密封胶。
5.3.10满粘施工时,应在基层上先弹好基准线,将自然状态下平铺卷材从两端头 向中间重新卷好,用专用的加热器加热卷材底面与基层交界处,使卷材底面的改 性沥青涂层融化,沿卷材幅宽往返加热,边烘烤边向前滚动卷材,用压辊滚压 排除卷材与基层间的气体,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 5.3.11热熔法铺贴卷材时火焰加热器的火焰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5.3.12立面卷材铺贴时,应由下往上进行滚铺贴,不得挂铺施工,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施工中应随时根据风力、温度(环境)调整加热器火焰大小及移动速度 加热器与卷材底面和基层夹角处的距离宜为300mm500mm;
5.3.10满粘施工时,应在基层上先弹好基准线,将自然状态下平铺卷材从两端头 司中间重新卷好,用专用的加热器加热卷材底面与基层交界处,使卷材底面的改 性沥青涂层融化,沿卷材幅宽往返加热,边烘烤边向前滚动卷材,用压辊滚压, 排除卷材与基层间的气体,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
5.3.12立面卷材铺贴时, 规定: 1施工中应随时根据风力、温度(环境)调整加热器火焰大小及移动速度 加热器与卷材底面和基层夹角处的距离宜为300mm~500mm; 2卷材接缝部位应自然溢出不间断的不应小于5mm宽的沥青条。 5.3.13立面防水层收口部位应高于室外地坪高度为500mm,收口部位应收于侧 墙凹槽内或钉金属压条,并嵌防水密封胶。 5.3.14防水层在伸出立墙管道上的尺寸不应小于500mm,收口部位应采用金属 管箍,并用防水密封胶封严
海洋标准5.3.15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出现瑕症时应按下列
1防水层铺贴后,若发现卷材表面出现损伤,应对损伤部位及时进行修复; 修复时先将损伤部位清理于净,裁取比损伤部位宽100mm的同质卷材铺贴在损
刷将基层胶均匀涂刷在基层和卷材下表面上,无露底和堆积现象。 5.4.8基层胶粘剂干燥至手触不粘时,应立即开始铺贴卷材,对准基线将涂胶并 干燥的一半卷材粘贴在基层上并立即在卷材表面滚压,卷材与基层应粘结牢固, 折回卷材未粘结的一半,涂刷基层胶粘剂完成整幅卷材的铺贴。
5.4.9卷材与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本规程表3.2.6的规定。
5.4.10相邻卷材搭接定位后,应均匀涂刷配套搭接胶粘剂,待搭接胶粘剂干燥至 手触不粘时,沿底部卷材的内侧13mm以内,连续挤涂直径为3mm~4mm宽的 内密封膏膏条,挤出的内密封膏不应间断。内密封膏挤涂完毕后应粘合卷材接缝 排除空气使搭接部位粘结牢固,之后,在接缝外沿挤涂外密封膏并用带有凹槽的 专用刮板沿接缝中心线以45°角刮涂压实定型外密封膏。 5.4.11相邻卷材搭接粘结完成后应卷材搭接缝区域涂刷配套底胶。应先打开胶粘 带沿弹好的基线把胶粘带铺粘在下层卷材搭接缝上压实,把上层卷材铺放在胶粘 带的隔离纸上,应有不少于3mm宽度的胶粘带超出卷材搭接缝外边缘,用手持 铁辊或橡胶压辊压实胶粘带;应揭去上层卷材下面胶粘带上的隔离纸,把上层卷 材直接铺粘在暴露的胶粘带上面,并沿垂直于搭接边的方向压实上层卷材:用 50mm宽的铁压辊沿垂 九滚压粘牢
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施工出现瑕疵应按下列
1直径小于或等于300mm的鼓泡维修,可采用割破鼓泡的方法,排出泡内 气体,使卷材复平。在鼓泡范围面层上部铺贴一层卷材或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 涂膜防水层,其边缘应封严; 2直径在300mm以上的鼓泡维修,可按斜十字形将鼓泡切割,翻开凉干; 3清除原有胶粘材料,并在面上铺贴一层卷材,其周边应大于切割部分 100mm,粘牢封严。 4卷材折皱应切除,并清除原有胶粘材料及基层污物。应用卷材重新铺贴 搭接处应压实封严
水利标准规范范本5.4.13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成品保护应符合下列规
1铺贴卷材所使用的粘结剂应与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套胶供应, 2粘结剂的粘结剥离强度应不小于15N/10mm,浸水168h后粘结剥离强度 保留率应大于70%
....- 相关专题: 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