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文件编制导则(试行)(上海市房屋安全监察所/上海市住宅修缮工程质量检测中心2021年1月).pdf

  • 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文件编制导则(试行)(上海市房屋安全监察所/上海市住宅修缮工程质量检测中心2021年1月).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2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前言:包括工程概况、勘察等级、勘察工作中执行的主要标准、勘察目的、 勘察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勘探孔定位与高程测量。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气候条件、场地地形地貌和场地周边环境、地基 土的构成及特性、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场地和地 基的地震效应、不良地质条件。 3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包括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天然地基、地基处 理及桩基的分析评价。 4结论与建议。 5附件:包括地层特性表、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 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土工试验成果图表、其他所需图表

    3.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3.3.1电梯加装工程中工程地质钻探孔应位于电梯基础周围。 3.3.2单个单元加装电梯时,取土孔(或取土标贯孔)不少于1个,静力触探试 验孔不少于1个。

    3.3.3多个单元加装电梯,当单元间相勘探孔孔距不大于35m时,每个单元 处布置勘探孔不少于1个,其中取土孔(或取土标贯孔)不少于50%。 3.3.4工程地质勘探孔应满足控制性勘探孔和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要求。其中, 一般性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桩端下3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桩基沉降计算 要求。场地控制性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3.3.5当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存在饱和砂土或砂质粉土时,应判定该土层 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并确定整个地基的液化等级,

    水利常用表格1报告应对场地土加装电梯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2应对沉桩可行性以及沉桩施工对既有住宅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 议。 3对不良地质条件(如液化、坚硬土层、暗浜等)及工程设计、施工中可能 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4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及技术要求

    4.1.1施工图设计应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深化,满足方案设计关键性指标的要 求,同一小区(或组团)加装电梯应尽可能统一风格,保持整个小区风貌的整体 性,加装电梯新增建筑物立面风格应与既有住宅及居住区环境相协调。 4.1.2加装电梯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电梯制造商等各方 的协调配合,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4.1.3施工图设计应贯穿加装电梯施工全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踏勘 工作,根据现场拆除及隐蔽工程打开情况,对既有住宅现状进一步对照核实,必 要时对设计文件进行深化、修改或补充

    4.1.4设计图纸编制基本要求:

    1图名:电梯半层入户的,宜按二层半平面、三层半平面、..、屋顶平面 等方式命名平面图名称,并注明对应的平面标高;电梯平层入户的,宜按二层平 面、三层平面、...·、屋顶平面等方式命名平面图名称,并注明对应的平面标高。 2轴线:宜沿用既有住宅设计图纸轴线号,需要时可设辅助轴号,如1/A 等;新增轴线应标注与既有住宅的定位距离。 3单位:总平面图尺寸以米为单位,精确至小数点后2位,如10.50;平、 立、部面图尺寸以毫米为单位,如3600;标高标注以米为单位,精确至小数点 后3位,如5.600。详图中单位及精度要求须与平、立、剖面图保持一致。 4比例:总平面比例宜为1:500;平面、立面、剖面图建议比例宜为1:50或 1:100;节点详图比例宜为1:5、1:10、1:20等。 5图幅:目录宜为A4图幅,其他图纸以A2或A1图幅为主。 6目录:可按4.2节、4.3节、4.4节内容描述的顺序编排。 4.1.5建筑、结构、机电专业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除应满足本章各节要求外,尚 应符合现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相关规定。

    4.2.1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组

    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

    4.2建筑设计文件组成和技术要求

    1设计依据:依据性文件(包括名称、文号,如相关部门批复、意见征询单 等);技术资料(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房屋质量专项检测报告、原始工图纸、 电梯技术图纸等);设计执行的现行国家及上海市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包括 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上海市现行关于多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相关文 牛(包括名称、文号)。 2项目概况: 1)建筑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层数、建筑高度。 2)加装电梯新增部分相关内容:新增建筑面积(同批准方案)、新增建筑 占地面积、建筑高度、结构类型(钢框架结构等)、设计使用年限(50 年)、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宜采用I级)、地下室(电 梯基坑)防水等级(一级)。 3设计范围:说明本设计文件涉及的范围及内容(包含加装电梯对既有住宅 所做的改造等)。 4设计标高:说明相对标高土0.000的设定位置(如与既有住宅底层地坪标 高的关系)、土0.000的绝对标高(如有)、底层候梯厅(或连廊)的室内外高差 等。 5建筑用料及室内外装修说明: 1)墙体工程:分别列出各部位墙体从室外至室内各层材料及构造做法(包 含新增墙体底层设距室外地面不小于1.20米高的防撞墙体);注明面砖 饰面中面砖选用要求(用于二层或高度8m以上面砖单块面积不大于 15000mm,厚度不大于7mm)、并采用专用粘结剂粘贴或采用湿挂贴 做法;注明石材饰面中石材材质(宜选花岗岩,使用范围仅限于距室 外地面1.20米高度内)、厚度(磨光面花岗岩不小于25mm、粗面花岗岩 不小于28mm等)、弯曲强度(不小于8.0N/mm)、吸水率(不大于0.6%) ,注胆装饰面板饰面中面板厚度(单铝板不小全25mm)

    及标准。 2)说明加装电梯轿厢尺寸及配置标准(轿厢尺寸应不小于1.1m(宽)x1.4m (深),配置标准宜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执行)。 安全防卫设计: 1)说明室外雨水管与既有住宅外窗过近时采取的防攀爬措施, 2)说明既有住宅私密性被干扰时采取的视线遮挡措施。 3)说明候梯厅(或连廊)外窗、底层入口上方雨篷与既有住宅相邻近外 窗过近时采取的防卫措施, 4)说明外窗防护栏杆高度(不小于0.90m)及临空防护栏杆高度(临空高 度在24.0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小于1.05m)、栏杆顶部的水平荷载(不 小于1.0kN/m)、栏杆垂直杆件净间距(不大于0.11m);当底面有宽度 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时,临空护栏 净高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算。 5)说明室内人员可达部位、距室内地面1.05m范围内(如候梯厅(或连 廊)两侧外墙、电梯层门两侧墙体处)非承重临空墙体(砖、砌块、 混凝土类墙体除外)的安全防护措施(可在墙体内侧设置高度不小 1.05m安全防护栏杆等)。 其他说明。

    1在测绘单位提供的电子底图上绘制加装电梯(包括台阶、坡道等)位置, 并采用填充细阴影线与既有住宅区分,同时此部分采用粗实线绘制外轮廓线;绘 制指北针。 2标注加装电梯轴线编号和轴线间尺寸。 3标注加装电梯建筑凸出既有住宅的总距离、总宽度、与相邻住宅的距离; 建筑层数、总高度;加装电梯后相邻道路的宽度;相邻建筑(需判定防火间距的 关联建筑)的建筑层数、建筑类别及耐火等级, 4总图说明(或附注):与加装电梯建筑相邻道路的性质(消防车道等);对 消防、救护、搬家等道路通行的影响:涉及道路、绿化改造的构造做法(也可图

    示表达);对其它公共设施(公共通道、出入口、停车位或车棚及其出入口、景 观、绿化、围墙、室外现状管线、地下工程、周边居民私密性等)影响情况(如 有影响应提供所有受影响关联业主方的同意意见);相邻单元楼加装电梯建成情 况说明(已建成的加装电梯应在总平面图中标示)

    1绘制范围:应满足完整表示底层疏散路线、出入口部位的要求,既有住宅 至少绘制楼梯间及所在单元楼范围,既有住宅部分填充细斜线与新建部分区分 2绘制墙、柱、门窗、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建筑设备(如电梯、雨水 管)等基本内容,采用不同线型、填充样式等形式清晰表达外围护材料的构造层 次(可附图例);定位轴线及轴线编号;标注相关尺寸、门窗编号、房间名称、 各类标高、做法索引。 3一层平面:标注加装电梯后与既有住宅外墙的定位距离;相邻室外道路宽 ;室、内外标高(室内外高差不小于0.15m)及入口平台标高;无障碍坡道净 宽(不小于1.20m)、纵坡坡度、中间休息平台宽度(不小于1.50m)、外门开启 平台宽度(不小于1.50m)、室内外斜面过渡线(15mm高差并与墙体同宽); 报箱位置(投递区应在门禁区域外)及防雨设施(也可在立面图标注);室外 散水坡、排水明沟(如有)范围及做法;底层疏散外门(门向外开启,门净宽不 小于1.10m)、电梯门宽度(不小于0.80m);电梯层门地坎标高(高出连廊地面 15~20mm)、斜面过渡线(坡度不大于1/15);电梯并道净宽及净深;候梯厅(或 连廊)净宽及净深;室外雨水管位置及底层室外排入点;剖切线位置、编号及指 北针。 4楼层平面:标注通向楼梯间的门洞或门净宽度(不小于0.90m);各层楼面 高、雨蓬位置及标高;电梯井道净宽及净深;候梯厅(或连廊)净宽及净深 雨水管位置、材质及规格;电梯层门地坎标高、斜面过渡线(要求同上);新增 建筑物外窗与既有住宅相邻外窗距离(不小于1.00m)。 5屋顶平面:表达屋面排水方式(应为有组织排水)、女儿墙、檐口、天沟; 标注屋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建筑找坡2%、结构起坡3%)、坡向(新增雨水管 不宜排入既有住宅屋面)、雨水口(数量为每个屋面2个或1个雨水管另加1个

    泄水孔,雨水口位置远离变形缝、泄水孔不得位于建筑出入口上方)、变形缝等; 标注屋面标高、女儿墙标高、与加梯部分交界处既有住宅檐口(或女儿墙)标高 和详图索引号;标注雨水口下方水簸箕的位置和做法(当高屋面向低屋面排水时) 注屋面上人维护设施。 6绘制既有建筑物的屋面防水层拆除范围及新旧防水交界处构造做法索弓 (加装电梯对既有屋面防水有破坏时)。 7标注变形缝等建筑构件的位置、尺寸、做法索引。 8标注散开候梯厅(或连廊)地面排水坡向和坡度(不小于1%)、楼(地) 面排水地漏和排水立管位置

    1绘制范围:绘制北立面时,既有住宅按加装电梯所在单元楼范围绘制;绘 制东、西立面时,既有住宅按全部范围绘制;既有住宅部分填充细斜线与新建部 分区分。 2绘制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其他装饰构件。列出不同外 饰面材料示意图例;定位轴线及轴线编号。 3标注新增建筑物的总高度、楼层位置辅助线、楼层数、楼层层高及标高 女儿墙或檐口等关键部位标高,门窗、信报箱及防雨设施、入口雨篷标高;既有 主宅女儿墙或檐口标高;标注相关尺寸、构造做法、详图索引等。 4标注各部分装饰用料的材质、颜色、规格或代号,绘制外墙装饰材料分格 线。 5标注电梯井道顶部、下部分别设置的防雨通风结构位置及尺寸(有效通风 面积不应小于0.6m)(防雨百叶窗需带金属防护网);采用其他通风装置的应明 表达相应位置、尺寸和技术要求(如无动力风帽等)。 6标注平面图、部面图上无法表达的标高、尺寸、窗编号、详图索引。

    1绘制范围:至少绘制一个纵向剖面,既有住宅按加装电梯所在单元楼范围 会制(应剖切到楼梯间),既有住宅部分填充细斜线与新建部分区分。 2剖视位置应能表示电梯基坑、既有住宅基础(示意位置和厚度)、外围护

    结构、室内外地面、各层楼板、屋面板(含屋面面层)及既有住宅楼梯间位置。 3绘制部切到或可见的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定位轴线及轴线编号。 4标注新增建筑物楼层线、楼层名称、层高、标高(室内外地面、楼层标高、 电梯基坑坑底、女儿墙、天沟等关键部位);既有住宅楼层线、楼层、檐沟(或 天沟)、女儿墙等部位标高。 5标注相关尺寸;电梯门洞、吊顶、护窗栏杆(不少于0.90m)、临空栏杆 高度(临空高度在24.0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小于1.05m)、栏杆垂直杆件净距(不 小于0.11m)、外窗及连廊上下层窗间实体墙高度(不小于1.20m)等。 6标注节点构造做法或索引。 7标注新增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不小于0.15m),电梯基坑混凝土侧墙上沿 标高(高出室外地坪应不小于0.15m);标注采取基坑灌水风险的阻水和排水措 施(当室内外高差不足0.15m时)。 8绘制候梯厅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实体墙(高度不小于1.20m,可采用 防火玻璃墙,防火玻璃墙和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0h)。

    1门窗详图中,标注洞口和分格尺寸,开启位置、开启方式,标明加装电梯 先有住宅楼梯间及电梯并道通风口的有效通风面积。 2门窗表中备注门窗的附加要求,如无障碍护门板、附带信报箱、防火窗、 质种类、防盗设施、对讲系统、防雨措施、防护设施等。 3门窗表说明(或附注): 1)门窗设计参考的设计依据、制作安装及其它说明等。 2)门窗的框料及玻璃选用材质、品种、规格、颜色、技术性能指标。铝 合金平开窗主型材应采用65及以上系列型材,铝合金推拉窗主型材应 采用80及以上系列型材。门和窗主要型材主要受力部位基材壁厚分别 不应小于2.0mm和1.8mm。外窗单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5mm;单中空 玻璃的空气层厚度不应小于12mm,多层中空玻璃各层空气层厚度不应 小于9mm。 3)外窗防脱落装置、防拆卸装置、限位装置等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不同

    门窗材料种类及开后启形式对应选择)。 4)门窗(上下及左右部位)与墙体连接方式。 4变形缝详图中,标注地面、楼面、外墙、内墙、顶棚、屋面女儿墙变形缝 构造层次(均与平、立、部图纸位置对应),标注缝内设置止水带和阻火带、构 造基层材料(应采用不燃、防锈材料,如岩棉、玻璃棉、变形缝盖板宜选用不锈 钢或铝合金板等);标注确保现场消防安全的保障措施(如原外墙有保温设施时)。 5屋顶女儿墙(或天沟)节点详图中,标注各部位构造层次(女儿墙主体宜 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天沟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天沟,且均与混凝土屋面板形成整 体),注明屋面泛水高度(设置女儿墙时,屋面完成面至压顶下方的泛水高度应 不小于250mm,设置天沟时,天沟内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应不小于100mm);标 注附加防水层尺寸(平面和立面方向上宽度均不小于250mm);其它细部尺寸。 6入口雨篷详图中,注明雨篷选用材料(不宜选用玻璃雨篷)、标明雨篷宽 度(宜不小于1.00m)、排水坡度(不小于0.5%);注明玻璃雨蓬玻璃选用要求 (安全夹胶玻璃、胶片厚度不小于0.76mm)、钢结构构件材料及做法详见结构施 工图,或注明玻璃雨篷具体做法详见专业公司深化图纸;注明其它材料选用要求 (应采用不燃材料)。 7墙身节点详图中,标示门窗(上下、左右部位)与墙体连接构造做法;幕 谱楼层间防火封堵构造做法(外墙幕墙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的空腔在每层楼板 处应采用A级防火材料封堵,防火措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相关要求)

    1绘制加装电梯所在单元楼的平面、立面、剖面等现状图纸。 2绘制的现状图纸可以单独成图编于图纸目录,也可对应编排在相应图纸中 合并成图。 3绘制既有住宅构件拆除内容示意图(如门斗、雨篷、挑檐、外墙线脚、天 沟、雨水管等)。

    4.3.1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图纸及计算书。

    4.3.1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图纸及计算书。

    4.3结构设计文件组成和技术要求

    罕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45。

    1)混凝土强度等级(按标高及部位说明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包括基础 垫层(不小于C15)、底板及电梯基坑(不小于C35,设计抗渗等级为 P6)、上部结构及加固用混凝土材料(不小于C30)等),注明混凝土耐 久性的基本要求。 2)钢筋种类(HPB300、HRB400)及抗震性能指标要求。 3)钢结构材料:钢材牌号和质量等级(Q235B、Q355B)及所对应的产品 标准,注明钢材抗震性能要求。 4)焊接方法及材料:各种钢材的焊接方法及对所采用焊材的要求。 5)螺栓材料:注明螺栓种类、性能等级,高强螺栓的接触面处理方法, 摩擦面抗滑移系数,以及各类螺栓所对应的产品标准。 6)栓钉种类及对应的产品标准。 7)压型钢板的截面形式及产品标准。 6基础:加装电梯区域排水要求,基础开挖及回填要求,设计说明中应注明 旧装电梯施工前应现场对既有住宅基础形式、埋深和尺寸进行仔细勘察,同时探 明地下管线情况,根据勘察情况及时通知设计方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7钢筋混凝土工程 1)各类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及其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电梯基坑 迎水面保护层厚度50mm、背水面25mm; 2)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连接方式及要求。 8钢结构工程 1)焊接方法及焊缝质量等级要求。 2)构件制作及安装要求。 3)防腐涂装要求:钢结构防腐年限应不低于10年。涂装前应进行除锈 主结构构件除锈方法应采用抛丸(喷砂)工艺,除锈等级为Sa2。注 明防腐底漆的种类、干漆膜最小厚度和产品要求,存在中间漆和面漆 时,也应分别注明其种类、干漆膜最小厚度和要求,漆膜厚度不小于

    200 μm。 4)防火要求:注明各类钢构件所要求的耐火等级及耐火极限、防火涂料 类型及产品要求、等效热传导系数及防火涂料最小厚度、施工技术要 求。 9植筋技术:植筋施工技术要求、植筋质量检测要求;植筋胶的等级应为A 级,应满足《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的要求,地 面以下植筋胶应具备防水性能,保证潮湿环境下性能稳定;植筋深度应通过计算 确定且不小于20d。 10沉降观测要求:水准基点设置要求;沉降观测的测量级别、开始测量时 间、观测频率及沉降稳定标准;倾斜测量要求等。 11使用、维护要求及施工需特别注意问题 12其他要求。 4.3.3桩基、基础及基坑平面图 1明确既有住宅结构基础是否需要拆除,若需拆除,明确拆除范围、拆除技 术要求及拆除的安全措施等。 2加装电梯项目宜采用锚杆静压桩+筱板的基础形式。 3桩基、基础平面图应明确绘制原相邻基础梁、板、柱、墙位置。 4桩基平面图中应绘出桩位及锚杆的平面位置、定位尺寸及桩编号,明确桩 位与既有住宅基础位置关系。桩孔边距基础边的净距不小于300mm,锚杆距基 础边净距不小于200mm。 5电梯基础锚杆静压桩不应少于6根;基础锚杆静压桩宜布置在电梯基础四 周,尽可能加大桩距,提高抗倾覆能力;避免在电梯基坑内布置锚杆静压桩,减 小基坑渗水的风险。 6基础平图中应绘出柱网定位轴线、基础筱板的位置、既有住宅基础位置及 基础顶标高、基础尺寸、构件编号、基础底板配筋及构造、基础剖面图的部切位 置。 7注明沉降观测点位置设置要求:

    4.3.3桩基、基础及基坑平面图

    点; 2)在既有住宅外墙,靠近加装电梯处至少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3)沉降观测点设置在距地面300~500mm处。 8电梯基坑平面图中应明确基坑顶面标高,钢柱脚平面位置、编号、尺寸, 坑侧墙厚度、编号、及配筋,钢柱脚间基础拉梁定位、截面尺寸、标高及配筋 9桩基及基础说明中包括: 1)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400mm)、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5)、 最小配筋率0.2%。 2)应明确锚杆静压桩型号及材料强度、桩长、总桩数、桩端持力层及进 入持力层的深度要求、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3)每个压桩孔的锚杆不宜少于4个。当压桩力小于400kN时,宜采用M24 锚杆;压桩力为400kN~500kN时,宜采用M27锚杆;压桩力大于500kN 时,宜采用M32锚杆且应通过计算;有特殊要求的抗拨锚杆应由计算 确定。锚杆采用HRB400或Q355B。 4)沉桩施工措施(施工要求、压桩顺序、引孔措施、配重堆载措施)等。 锚杆静压桩施工采用桩长和压桩力双控,以桩长为主,最终压桩力不 小于桩设计承载力的1.3倍。压桩过程中,应密切观测建筑物的变形和 墙体开裂等情况。

    4.3.4基础部面图及详图

    1至少绘制两个方向的完整基础剖面。 2基础部面应明确表达基础底标高、基础板厚、钢柱脚及混凝土墙体位置 的位置,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基础的位置关系、基础拉梁位置、基础配筋等 3电梯基坑临室外的混凝土侧墙应高出室外地面150mm。 4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结构基础可采用整体连接或完全分离的形式。 1)当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结构基础整体连接时应采用可靠的措施形成整 体; 2)当既有住宅基础埋深较深时,可采用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基础及既有

    1当既有住宅需要拆除时,在平面图中应明确拆除范围、拆除施工方案以及 拆除后的加固措施(若需)。 2结构平面图中应绘出定位轴线;明确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位置关系 变形缝的宽度;梁、柱及雨篷等构件位置,必要的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编号和楼 面结构标高、梁柱连接方式等。 3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结构间变形缝宽度不宜小于150mm,不应小于 00mm。变形缝宽度应考虑既有住宅倾斜的影响。 4当存在外墙窗洞改为门洞时,注明需要拆除的范围,注明洞口的位置及宽 ,查明该部位的结构情况,复核楼梯梁传力是否受影响。 5楼(屋)面结构平面图中现浇板或组合楼板应注明板厚、板面标高、配筋

    压型钢板型号及铺设方向。当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时,楼面组合楼板厚度不宜 小于100mm,屋面板不宜小于120mm。压型钢板可采用开口型或闭口型,压型 钢板肋顶部以上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 6构件信息表,包括构件编号、截面类型、尺寸及材料强度。 7屋面女儿墙布置、吊钩梁布置。 8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构造拉结点位置

    1绘制至少两个方向完整的结构剖面图,并和结构平面图标注的位置一致。 2结构部面图包括定位轴线,梁、柱及基坑侧墙、底板、轨道支撑梁、女儿 墙、雨篷、电梯门梁及门柱、与既有住宅构造拉结点及必要的定位尺寸等。 3注明结构构件编号,以及基础和楼(屋)面结构标高等。 4应包括与电梯结构相关的既有住宅结构剖面布置

    详图一般包括组合楼板构造做法详图、组合楼板封边做法详图、钢梁与组合 板拉结构造详图、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结构构造拉结详图、钢梁与钢柱 节点详图、钢柱拼接详图、钢梁与钢梁连接节点详图、悬挑钢梁根部节点加强 法详图、雨做法详图、电梯吊钩做法详图、女儿墙配筋详图、预理件详图 洞改门洞加固做法详图、钢管端部封板详图以及平面图中表述不清晰或需特殊 兑明的构造做法。 1钢梁与钢柱的刚性连接节点构造要求: 1)当钢梁及钢柱为工字型截面时,钢梁与钢柱连接部位应设置加劲板 确保梁柱内力的传递: 2)当钢梁及钢柱为箱型截面时,钢梁与钢柱的刚接应采用如下措施:钢 梁与钢柱截面宽度应相同,确保梁柱内力的传递;钢梁与钢柱应采用 全熔透对接坡口焊,达到二级焊缝要求;梁端上下各设两块三角形加 劲板,加劲板与钢梁钢柱腹板对齐,采用坡口焊。加劲板尺寸不宜小 于150mm×150mm,厚度取梁、柱板厚较小值。 2电梯吊钩节点构造:

    1)电梯吊钩可采取环绕吊钩钢梁的形式,并在梁顶及梁侧焊接,也可采 用在钢梁两侧腹板焊接的形式,并通过计算确定焊缝长度; 2)起吊重量不大于3t时,吊钩宜选用Φ22钢筋;起吊重量大于3t时,吊 钩宜选用Φ25钢筋,且通过计算确定。吊钩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4电梯结构计算中的控制指标

    1)钢框架结构:稳定应力比不大于0.85,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300 2)混凝土框架结构:柱轴压比不大于0.85,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550 3)混凝土框剪结构:柱轴压比不大于0.95,墙轴压比不大于0.6,层间位 移角不大于1/800。 5计算简图应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荷载平面布置图、梁柱配筋(应力比) 图、楼板配筋图、钢柱长细比及梁变形图等。 6防火计算要求:防火属性参数简图、防火应力比简图等。 7桩基基础部分计算书应包括: 1)单桩承载力计算:当存在液化土层时,桩周各液化土层的摩阻力应乘 以该土层的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计算最大压桩力时,不考虑该土层液 化影响折减系数。

    4.4机电设计文件组成和技术要求

    1工程概况:工程地点,加装电梯住宅小区名称及楼号。需加梯建筑的层站 数,电梯加设位置等。 2设计依据:既有住宅原始图纸(如有)、业主或物业单位提出的经有关部 门批准的相关要求、方案设计的审批文件、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国家及上海市的 主要法规、所采用的标准及规范(名称、编号、年号及版本号)、建筑及相关专 业图纸等。 3设计范围:说明本设计文件涉及的范围及内容(包含加梯对既有住宅所做 的改动等)。包括: 1)新增电梯配电及新增侯梯厅照明配电:

    2)新增电梯相关弱电信号预留管线设计; 3)新增电梯轿厢内监控预留管线设计: 4)新增电梯接地及防雷设计等。 4负荷等级:确定新增电梯及相关设备用电的负荷等级。 5供电电源:确定和说明供电电源引自何处,是否需增设电业表箱等,并要 求电梯供电电压波动不超过7%。 6各系统施工图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线路选型、敷设方式及设备安装 等)。 7接地及安全措施:接地形式、配电系统接地要求、漏电保护设置等。 8防雷措施:设计的防雷等级、雷电及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等。 9其他出现在施工图中需要明确的技术内容,其中应包括所选电梯的必要技 术要求,如:电梯应具备断电自动平层并开门功能等。

    1电梯供电电源设计:注明供电电源的来源及管线规格、敷设方式,是否需 要新增电业表箱,配电箱及控制箱的安装位置及规格、敷设方式。 2相关设备供电设计:轿厢、新增电梯井道、新增侯梯厅等照明灯具布置及 管线设计;轿厢空调、并道检修等插座布置及管线设计。 3相关消防报警及弱电设计(或预留):轿厢视频监控、呼叫求助、多方通 话、紧急道降等点位的布置(或预留),及其管线规格、敷设方式。若项目所在 主宅小区未设置消防安保监控室,则应在图中特别说明:须在加装电梯的主层(底 层)设置手动返回按钮,发生紧急情况时手动控制电梯迫降至主层(底层)。 4防雷击、雷电波设计:加建的屋顶与其他可能受雷击区域的防雷设计、选 规格,配电系统防雷电波、电磁脉冲等设计。 5防雷接地、功能接地设计:防雷系统引下接地设计,电梯功能接地、轨道 接地设计,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 6设备材料表:设计中所用设备和管线的图例符号、设备选型、规格、安装 等信息。

    应标注配电箱编号、型号,供电电源的来源及管线规格型号、敷设方式, 工程负荷容量,进行负荷计算等内容;标注各元器件型号、规格、整定值;配出 回路编号、导线型号规格、负荷名称等,(对于单相负荷应标明相别),对有控制 要求的回路应提供控制原理图或控制要求

    A.1电梯井道固定玻璃窗设置

    A.2.1电梯井道围护墙体材料应为不燃烧材料,当其设置于既有建筑外部且未 贴邻既有建筑外墙或阳台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小时;当其设置于除上述 情形之外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小时。 A.2.2候梯厅(或连廊)外围护墙体材料应为不燃烧材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1.0小时。 A.2.3加装电梯新增建筑物内防火墙墙体材料和结构构件耐火等级均应满足 3.0小时;如采用钢结构体系时,钢梁、钢柱应采取防火措施,防火墙须满足《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要求

    A.2.4电梯并道外围护结构应设置保温材料。电梯井道外围护结构,

    择带空腔或内填充轻质材料类(如岩棉、矿棉、玻璃棉等)或砌块类(常用于防 火墙或底层防撞墙)非承重墙体材料, 其中砌块类非承重墙体材料应与结构构件

    取可靠拉接或卡固措方

    采取可靠拉接或卡固措施。 A.2.5墙体材料选用可参见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附录《各类建筑 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根据耐火极限、耐久性、经济性等要求选用;或 选用具有相关主管部门认可的型式检测报告且满足上述耐火极限要求的其他墙 体材料。

    电梯井道及候梯厅(或连廊)防护措施

    A.3.1电梯井道底层墙体宜设置距室外地面不低于1.20米高防撞墙体,墙体外 饰面材料不宜采用质软、易脏、易碎及抗撞击性能差等材料(如单铝板等)。 A.3.2电梯井道及候梯厅(或连廊)紧邻行车道路时,宜在墙体周边设防撞警 示标志或防撞护栏等,行车道路设置减速警示标识和减速安全设施(如减速带等) A.3.3室内人员可达部位、距室内地面1.05m范围内(如候梯厅(或连廊)两 侧外墙、电梯层门两侧墙体处)非承重墙体(砖、砌块、混凝土类墙体除外)内 侧应设置高度不小1.05m安全防护栏杆等。 A.3.4容易发生碰撞的建筑玻璃所处部位,可采取在视线高度设醒目标志或设 置护栏等防碰撞措施

    A.4电梯乘梯人员安全疏散

    A.4.1加装电梯应确保乘梯人员从各层候梯厅(或连廊)不需要穿过住户私有 空间即可疏散至室外公共区域。 A.4.2当采用半层入户时,候梯厅(或连廊)与原有住宅楼梯间之间可开设不 小于0.90m(净宽)×2.10m(净高)洞口,洞口底标高与同相邻楼梯半平台标 高。 A.4.3当采用平层入户且候梯厅(或连廊)与楼梯间楼层平台相邻时,可在楼 梯间外墙原有窗户或洞口开设不小于0.90m(净宽)×2.10m(净高)洞口,洞口

    (或连廊)与楼梯间不相邻时,应设置连接原有楼梯间的固定通道或其他逃生通 道。

    A.5既有住宅楼梯间自然通风

    A.5.1既有住宅楼梯间在加装电梯后,应满足每五层范围内的外墙自然通风面 积不小于2.0m、顶层自然通风面积不小于1.0m。 A.5.2所采用外窗对应的有效自然通风面积计算方式(可参见外窗有效排烟面 积计算方式): 1当采用悬窗(包含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时,如开窗角大于70度时, 其面积应按窗的面积计算。如开窗角小于或等于70度时,其面积应按窗最大开 时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当采用平开窗时,如开窗角大于70度时,其面积应按窗的面积计算。如 开窗角小于或等于70度时,其面积应按窗最大开启时的竖向投影面积计算。 3当采用侧拉窗时,其面积应按开启的最大窗口面积计算。 4当采用百叶窗时,其面积应按窗的净面积乘以遮挡系数,其中防雨百叶窗 遮挡系数为0.6。 5当外墙采用平推窗时,其面积应按窗洞周长的四分之一与平推距离的乘积 计算,但最大不超过窗洞面积。 A.5.3当既有住宅楼梯间外窗现状通风面积已不满足上述面积要求时,加装电 第后不应再减少该楼梯间通风面积。

    A.5.4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时,不应减少既有楼梯间的外窗(或洞口

    面积和消防设施,如受条件限制确有减少时,应满足该楼梯间内既有通风、排气、 油烟排放、气味散发的有效运行及现状标准

    6无障碍设施及候梯厅(或连廊)设置

    A.6.1底层入口处应设置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坡道设置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 范》GB50763的相关要求;经论证确有困难无法设置无障碍坡道时,须提供本部 电梯所有出资人书面同意意见。 A.6.2电梯轿厢应满足无障碍电梯轿厢尺寸1.10m(宽)x1.4m(深)尺寸要求, 其余配置标准宜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相关要求;经论证确有困难

    A.6.1底层入口处应设置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坡道设置应满足《无障碍设 范》GB50763的相关要求;经论证确有困难无法设置无障碍坡道时,须提供 电梯所有出资人书面同意意见

    A.6.2电梯轿厢应满足无障碍电梯轿厢尺寸1.10m(宽)x1.4m(深)尺

    其余配置标准宜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相关要求;经论证确有困难 无法满足时,须提供本部电梯所有出资人书面同意意见。

    A.6.4候梯厅(或连廊)宜与电梯井道同宽度,宜满足现行《电梯主参数及轿 相、并道、机房型式与尺寸》GB/T7025.1的相关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无障碍 设计规范》GB50763中无障碍通道的相关要求。 A.6.5候梯厅(或连廊)内应能满足无障碍轮椅直径不小于1.50m回转场地要 求;经论证确有困难无法满足时,须提供本部电梯所有出资人书面同意意见。 A.6.6当候梯厅(或连廊)为散开设置时,应具备满足上述要求的等效空间

    附录B结构重点问题技术要求

    B.1井道结构及桩基布置

    B.1并道结构及桩基布置

    B.1.1若无特殊情况,电梯框架结构应采用六柱及以上框架体系;电梯基础应 采用六桩及以上基础。

    2.1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结构基础连接形

    B.2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基础连接

    B.2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基础连接

    2.2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结构基础分离构

    1当既有住宅基础理深较深时,可采用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结构基础完全分 离的方式; 2电梯基础地基土应密实,不应采用杂填土,地基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3电梯基础与既有住宅结构基础应脱开不小于50mm,电梯基础边缘与既有 住宅地下外墙间距不小于50mm

    B.2.3加装电梯导致既有住宅基础需要拆除应采取加固措施

    1电梯基础设计中不应对既有住宅外墙下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产生损伤; 2既有住宅基础外挑部分需凿除时,应对既有住宅地基基础承载力进行充分 分析保温标准规范范本,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既有住宅住宅基础凿除范围较大时,应对既有住宅基础进行加固,建议在 既有住宅基础凿除前,布置适当数量的锚杆静压桩。 B.2.4加装电梯基础超挖时,应对既有住宅基础地基采取保护措施 1电梯基础较既有住宅基础深不大于100mm时,可不对既有住宅基础地基 采取保护措施; 2电梯基础较既有住宅基础深大于100mm时,可在既有住宅基础边线45 度放坡,或采取其他可靠措施,确保原地基土承载能力。也可在既有住宅基础上 设置锚杆静压桩,补偿既有住宅基础地基承载力损失,并可作为加装电梯基础桩 基。

    B.3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间连接

    B.3.1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结构间可采取整体连接或相互脱开的形式。 B.3.2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结构整体连接时,作为整体设计的项目,既有住 宅应按照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性能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B.3.3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结构脱开时,加装电梯结构按照新建抗震标准设 计。加装电梯宜与既有住宅间设置变形缝,变形缝的宽度宜为150mm,不应小于 00mm。当电梯结构为钢框架结构时,宜设置构造连接节点,并满足以下要求: 1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住宅间应设置竖向可自由滑动,水平连接的构造节点 2连接节点通过设置2块拉结钢板实现,连接板上各设置2个长圆孔,圆孔 长度不小于50mm。 3连接钢板一侧应设置在既有住宅结构圈梁或构造柱上,在既有住宅结构圈 梁或构造柱上设置预理件,预理件板厚20mm,锚栓直径14mm,深度不小于10d; 另一侧设置在电梯钢框架结构上。 4拉结钢板厚度不小于10mm,销栓直径不小于2M16。

    B.4窗洞改门洞加固处理措施

    B.4.1窗洞改门洞时,窗下墙体应采用静力切割方式拆除,且不宜扩大原有窗 洞宽度。 B.4.2当确因建筑功能需要扩大门洞宽度时,洞口边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加强,构造柱截面高度不小于150mm,宽度同原砌体墙宽,原砌体墙洞口边凿毛 或设置马牙槎与构造柱连接,详细构造可参考《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15G611)。 也可采用门洞四周墙体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厚度不小于35mm,水泥砂浆 强度不小于M15铁路标准规范范本,详细构造可参考《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15G611)。

    或设置马牙槎与构造柱连接,详细构造可参考《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15G611)。 也可采用门洞四周墙体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厚度不小于35mm,水泥砂浆 强度不小于M15,详细构造可参考《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15G611)。 B.5加装电梯处平面凹口的处理措施 B.5.1当外墙凹口较小时,可直接从加装电梯结构伸出挑梁,挑梁与既有住宅 结构间形成变形缝。 B.5.2当外墙凹口较深时,可在凹口中设置钢框架,钢框架与既有住宅结构间 设置变形缝。 B.5.3当外墙凹口中设置钢框架存在困难时,可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在凹口处 补楼板,楼板不应超出纵向外墙。当需要利用既有住宅结构构造柱及圈梁采用后 锚固方式补设楼板时,既有住宅结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并应对既有住宅结 构墙体的竖向承载力进行验算,对地基承载力计算复核,

    B.6.1加装电梯钢结构的防火措施应根据电梯井道的位置确定: 1当电梯井道设置于既有住宅外部且未贴邻既有建筑外墙或阳台时,钢柱或 钢支撑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小时、钢梁及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小时; 2除上述情形之外,钢柱或钢支撑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5小时、钢梁耐火 极限不应小于1.5小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小时。 B.6.2钢构件防火涂层厚度应根据防火计算确定

    ....
  • 质量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电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