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040-2008 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规程.pdf

  • DGTJ08-2040-2008 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22
  • 发 布 人: 酉禾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3.1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内容应分为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和 测评三个部分。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测可在系统安装调试 完成后及试运行前进行,系统检测应在系统不小于1个月的连续

    3.3.2检测机构应依据合同技术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本规程规 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制定系统检测方案并经检 测委托单位确认后实施,必要时可增加其他检测项目,但检测方 案中约定的检测项目和抽样数量不应低于本规程相关的规定。

    3.3.3检测机构应按系统检测方案所列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水产标准3.3.3检测机构应按系

    3.3.5工程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智能化系统检测机构

    3.4智能化系统工程工验收

    3.4.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为建筑节能工程的分项工程,该分 项工程应包括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冷热源节能监控系统、通 风与空调节能监控系统、变配电节能监控系统、照明节能监控系 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监控系统、遮阳及门窗启闭节能监控系统等。

    3.4.2各系统竣工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检查。

    2系统检测合格的检测报告。 3 竣工验收文件应完整。 4系统检测项目抽检和复核应符合设计要求。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 6运行管理队伍组建完成及节能管理制度健全。 7运行管理人员已完成培训并具备独立上岗能力。 3.4.3竣工验收结论与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竣工检测结论分合格与不合格。 2符合本规程第3.4.2条规定全部要求的为系统竣工验收 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3各系统竣工验收合格,为智能化系统分项工程竣工验收 合格;智能化系统分项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则节能工程竣工验 收不合格。 4竣工验收时发现不合格的系统时,建设单位应责成责任 单位限期整改,直到重新验收合格,整改后仍无法满足要求的系 统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3.4.4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验收文件应列人建筑节能分项

    收档案中,并应单独组卷。

    4.1.1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应包括综合采用信息通 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与智能控制等智能化技术的建筑能效综 合管理、空调节能监控、给排水节能监控、变配电节能监控、照明 节能监控、可再生能源利用监控和遮阳及门窗启闭节能监控等智 能化系统。

    4.1.2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建筑规

    4.2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

    4.2.1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应对各用能系统实施信息采集、显示、分析、处理、维 护及优化管理,具有实时性、全局性、系统性和制约性的能效综合 智能管理功能。 2系统应与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关 联,对各用能系统的可测控性、节能指标、能源使用方式与耗能成 本的经济性形成最佳整合。 3系统构成包括用能信息通信平台、用能信息采集装置及 能效管理系统等。

    4.2.2用能信息通信平台构建应符合以下要求:

    变配电、照明及其它建筑设施等各类所纳入监控的机电设备使用 及管理等运行信息,予以采集、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 示等综合处理的通信功能,确保建筑设备用能信息通信网的互联 及信息畅通。 2应以建筑的通信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等信息设施为物理 基础,形成各种类数据、图像等信息的通信平台,具有进行数据通 信和综合处理的能力,信息集成的互联协议和通信接口应符合相 关的技术标准。 3应具有可靠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2.3用能信息采集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所采集信息应满足建筑物业管理及建筑节能目标的 要求。 2应分别对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及其他各类用能设 备系统,采集以数据方式输出并反映能源使用、转换以及消耗等 运行状况的信息。 3空调系统信息采集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所采集信息应包括系统的冷、热水回路流量,供、回 水温度,需独立计量区域的流量和供、回水温度; 2)系统所采集信息应包括各楼层的空调送风温湿度、回风 温湿度和新风温湿度; 3)空调箱及风机盘管等末端设备应满足建筑物业实现分 区域能耗计量管理的要求,在冷、热水管上应分别安装 冷、热能计量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还应采集末端装置 的送风参数与风阀的开度等信息; 4)集中式空调冷热源系统的冷、热水主管上宜设置能量信 点采集装置及相应用电设备的电量信息采集装置,所采

    集信息均可作为评估系统实际效率的依据;地源热录系 统还应包含对地源环境侧温度信息的采集; 5)系统应对需要独立计量区域的送、排风机及空调末端设 备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 4给排水系统信息采集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所采集信息应包括给排水系统的水位、压力等给排 水装置的信息; 2)系统所采集信息应包括热水系统的供水和回水温度、压 力、流量等信息。 5变配电系统及主要用电设备信息采集装置应符合以下 要求: 1)系统所采集信息应包括建筑物总用电计量、主要配电回 路用电计量信息; 2)系统所采集信息应包括冷水机组、电梯与自动扶梯、水 泵等大型用电设备的用电计量信息; 3)系统对建筑物总配电回路所采集的电能质量参数信息 宜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 数、谐波状况、电能质量调整装置的状况以及变配电设 备保护及运行状况;对一般配电回路所采集的电力参数 信息宜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电力参数,为计划用电和 负荷管理提供基础参数; 4)系统对采用变频调节的风机、水泵等用电设备的变频 器,除应采集其频率外,还应通过标准化通信接口采集 系统运行状况信息。 6照明系统信息采集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所采集信息应包括对整个建筑不同区域、运行时段

    的照明或部分照明回路的用电计量信息; 2)系统应对建筑物总照明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 数、谐波分量等电力参数进行计测和记录,对一般的照 明回路电压、电流、功率等电力参数进行计测和记录。 7锅炉系统信息采集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所采集信息应包括排放参数、总供热量、各回路的 热水供热状况和蒸汽供热状况、软水的补给状况; 2)系统应对电、气、油、煤等能源使用状况进行计测和记 录,并可作为体现每台锅炉实际运行效率的依据。 8系统所采集信息应符合节能监控及相关设备使用的技术 要求。 9系统应确保所获取数据的计量精度和可靠性,并应提供 直接读数、动态曲线或综合表现曲线等显示方式。 10对用能设备所采集的各类信息宜包括温度、压力、电压、 电流、功率、室内和室外空气温、湿度等实时参数;电量、流量、运 行时间等累计参数;工作状态及报警、事件记录;保存在就地采集 装置内的历史数据等其他需要的信息参数。 11系统应具有满足系统监控要求的标准化通信接口,并具 备联网条件。 4.2.4能效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4.2.4能效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1系统应运用能耗分析工具,对建筑内所采集的各用能设 备实时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规划处理,实现综合管理与 计划用能。 2系统应根据各分区、类别、时段及用户的需求,对用能信 息分别进行汇集、统计、记录等的同时,还能通过自动或辅助的分 析模块,实现运行、预定限额比较分析,并在获取相关设计信息的

    基础上,自动或辅助人工优化或调整用能计划。 3系统应根据需要自动实现能源使用情况分析报表的生 成,并定期向能源管理部门发送。 4系统应具有满足对耗能量进行分析的需要并以不同计量 单位显示和转换的功能,应能使耗能量换算成通用标准计量 单位。 5系统应具有对冷、热负荷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区域能耗 统计等分析功能;同时,应具有根据系统大型机电设施设置和运 行历史数据开发仿真分析模块功能的功能。 6系统应按降低能耗管理规程及提高设备能效运行程序, 对用能设备进行优化性能的提示及具有实时反馈运行限额、提示 调整负载分配的功能。 7系统应对各用能设备运行的基础、分析及控制的实时信 息,进行数据记录和资料存储;同时,应具有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仿 真分析的功能。 8系统应具有实现后台调用和远程分析功能。 9系统应具其有符合用户应用需要的后续开发功能,实现在 基本分析功能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报表与分析模板。 10系统应具有对能源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发布的功能。 11.系统应具有总体、局部区域用能系统、设备的仿真动画 显示功能。

    4.3空调节能监控系统

    4.3.1 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4.3.1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1集中采暖与空调系统应采取包括各类参数检测、运行状 态显示、调节与控制、工况转换、用能计量等监控措施。

    2间款运行的空调系统应来取按预定的问日 启停的节能监控措施。 3集中空调系统应根据物业管理的要求对建筑分区域、分 用户或分室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建筑群中的每栋公共建筑及 其冷热源站房应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实现对空调用能系统的 全面监控和管理。 4对建筑能效综合管理应作为预留条件纳人本系统的监控 技术措施中。 4.3.2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1集中空调系统的冷水和热水产出、输配和使用的智能监 控方式应符合冷源和热源主机、冷却塔、水泵和空调末端设备等 的技术特性,以确保系统最佳节能效果的功能。 2新风处理机组应具有温湿度、设备启停、远程操作、过滤 器压差报警和防冻保护控制等监控功能,可变风量的新风处理机 组应具有风量监控功能。 3风机盘管机组应具有室内温度、风机变速与启停等监控 功能。室内温度控制宜通过冷、热水阀开关实现。非联网控制的 风机盘管机组宜根据使用区域、管理要求,采用按楼层或电源伊 电回路的监控方式。 4定风量全空气系统的空调机组应具有温湿度、最小新风 量及排风量(如有排风机时)、空气过滤器压差报警及机组防冻 空调机组定时运行和远程控制等节能监控功能,有条件时应具有 对可变新风比的监控功能。 5变风量空调系统应具有最小送风量、最小新风量、送风温 度、可变新风量与排风量、空气过滤器压差报警及机组防冻保护 机组运行等参数及变风量系统配套设备(包括变频器等)的远利

    4.3.2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监控等监控功能。 6冷热源系统应具有冷水机组或换热器等设备的连锁、出 水温度、备用切换与均衡运行、制冷或供热主机的群控、冷水循环 泵及热水循环泵运行、冷却塔和冷却水泵运行控制等监控功能: 宜具有根据实际负荷变化规律修正并制定设备运行时间表的 功能。 7冰蓄冷系统应具有各种运行模式参数设置及运行模式的 自动转换、蓄冰设备融冰速度、主机供冷量调节、主机与蓄冷设备 供冷能力的协调、蓄冷设备蓄冰量显示、各设备启停与顺序启停 等监控功能。 8水蓄冷(热)系统应具有各种运行模式参数设置及运行模 式的自动转换、蓄冷(热)水罐充放速度、主机供冷(热)量调节、主 机与蓄冷(热)水罐供冷(热)能力的协调、蓄冷(热)水罐水温及斜 温层位置显示、各设备启停与顺序启停等监控功能。 9通风系统应具有根据通风场所的使用规律、有害气体浓 度或空气温度等要求对风机运行状态进行节能控制的功能。 4.3.3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1系统构成宜包括各类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器、系统优 化控制软件和数据传输、处理及存储装置、电源装置等设备。 2系统应具有实现数据实时累计和趋势分析等功能。 3系统应能灵活、便捷地按照客户需求设定。 4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宜采用高精度流量控制和机 组充许的水流变化速率控制技术和冷水机组最低流量限制技术。 5空调水系统二次泵(二次以上)变流量系统应采用自动变 速控制方式,应确保末端资用压头。 6系统应建立集中监控系统主机与配置控制器的冷水机组

    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实现对系统运行参数的监控,未配置控制器 的冷水机组应建立集中监控系统对冷水机组系统运行参数的 监控。 7风机盘管机组的温控器应通过控制电动水阀实现对室温 的控制;两管制风机盘管系统的温控器应设置冷、热转换开关。 温控器冬夏模式的自动转换宜通过增加水路管道温度传感器的 技术方式进行。 8以制冷为主的热回收热泵机组宜采用控制热水回水温度 的方式控制其制冷量。 9空调热水换热系统节能运行宜控制二次水侧供水温度: 定流量系统水泵台数控制宜采用负荷控制法,变流量系统水泵还 应增加变速控制技术。 10·通风系统应在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房间中设置 温控装置控制通风量。 11通风系统宜根据地下停车库使用情况对通风机(台数) 设置定时启停、变频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运行调控 12变风量末端装置需冷、热工况转换时,应设置根据送风 温度变换控制逻辑的温控器。 13:变风量系统集中空气处理机组应具有根据空调末端需 求对送风量,送风温度,新风量等监控,

    4.4给排水节能监控系统

    4.4.1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应根据给排水系统的水位、压力等状态采取对给排 水装置的监控。 2系统应根据热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状态

    .4.1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取对加热设备的台数、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监控。 3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电负荷状态对给排水系统间歇运 行工况采取按预定时段最优启停的监控措施。 4对建筑能效综合管理应作为预留条件纳人本系统的监控 技术措施中。 4.4.2系统对给水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1系统应具有对给水系统高水位和低水位的状态报警。 2系统应具有对给水系统水泵的运行、故障及手控和自控 状态的监控。采用变频控制的水泵,系统应对变频器的工作状 态、故障状态、频率等进行监控。 3系统应自动累计设备运行时间,确定主、备用泵的轮换并 做维护提示等。 4系统应根据高位水箱水位的高低监控水泵的启停。 5系统应根据变频给水系统水管出口压力对水泵的启停或 调节水泵转速进行监控。 4.4.3系统对排水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1系统应根据排水系统集水坑(池)位的高低和用能的计划 监控水泵的启停。 2系统应对排水系统的溢流水位的状态报警。 3系统应监视水泵的运行、故障及手控和自控状态,自动累 计设备运行时间并作维护提示。 4.4.4系统对热水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1系统对热水系统应其有运行状态、台数控制、热水循环泵 和补水泵启停的监控。 2系统对热水系统的供热温度应具有自动调节控制及能耗 累计的统计功能。

    采取对加热设备的台数、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监控。 3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电负荷状态对给排水系统间歇运 行工况采取按预定时段最优启停的监控措施。 4对建筑能效综合管理应作为预留条件纳人本系统的监控 技术措施中。

    1系统应根据排水系统集水坑(池)位的高低和用能的计划 监控水泵的启停。 2系统应对排水系统的溢流水位的状态报警。 3系统应监视水泵的运行、故障及手控和自控状态,自动男 计设备运行时间并作维护提示,

    4.4.5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1系统构成宜包括变频驱动设备,液位变送器,温度、压力、 流量传感器,系统优化控制软件和数据处理及存储装置等。 2系统应实现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监控,应提供画面显示 和声响等报警信号及报警记录。 3系统应建立集中监控系统与热水系统加热设备控制器之 间的通信,实现集中监控系统中央主机对其运行参数的监测和 控制。 4系统应根据供水温度控制相关阀门的开度和热水循环水 泵的启闭台数。

    4. 5.1 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习

    4.5变配电节能监控系统

    1系统应对变配电设备保护及运行工况、变配电系统的经 济化运行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2系统应对变配电系统确保实现可靠供电的各种备用电源 自动投入和负荷切换实现监控。 3系统应对变配电系统适合各种运行方式的联锁及实现信 息共享的节能控制等状况进行监控。 4系统应对建筑设备管理的计划用电和负荷管理提供可操 作的实时工况监控。 5对建筑能效综合管理应作为预留条件纳入本系统的监控 技术措施中。

    4.5.2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制模式,实现对变配电系统节能、安全、高效的综合管理。 2系统应实现测量并显示设备的状态参数设置、控制设备 分合、提供运行报表及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3系统应具有根据变配电系统运行记录、运行记录的分析 结果及计划用电和负荷管理等要求,采取负载调整及管理等节能 控制措施。 4·系统应具有根据计算和预测工具实行优化操作并实现电 能优化使用的功能,

    制模式,实现对变配电系统节能、安全、高效的综合管理。 2系统应实现测量并显示设备的状态参数设置、控制设备 分合、提供运行报表及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3系统应具有根据变配电系统运行记录、运行记录的分析 结果及计划用电和负荷管理等要求,采取负载调整及管理等节能 控制措施。 4·系统应具有根据计算和预测工具实行优化操作并实现电 能优化使用的功能。 4.5.3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1系统应汇集系统保护、运行监测、设备控制及信息通信等 技术于体,实现变配电系统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发电机系统 等的数据交换。 2系统构成包括现场设备监控层、控制层和系统通信层。 3现场设备监控层应对现场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 及运行等实行记录。 4控制层应对监控主机与现场设备监控层的各种设备运行 状态实行监视并实施节能策略的控制,应为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 统实现互联创造条件。 5通信层应实现系统控制层对现场设备监控层设备的遥 测、遥信、遥控及遥调功能的互联和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 交换。

    4.5.3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6.1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4.6照明节能监控系统

    4.6.1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应根据室外光照的变化或所设定的参数要求,对照 明的启闭时间、数量、亮度等进行监控。

    2系统应能对照明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谐波 分量等参数进行计测和记录。 3系统应选用包括基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照明控制系 统、独立设置的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或由光控、程控、时序控 制等方式组合构成的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 4对建筑能效综合管理应作为预留条件纳人本系统的监控 技术措施中。

    分量等参数进行计测和记录。 3系统应选用包括基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照明控制系 统、独立设置的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或由光控、程控、时序控 制等方式组合构成的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 4对建筑能效综合管理应作为预留条件纳人本系统的监控 技术措施中。 4.6.2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1系统应根据建筑的不同物理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结 合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的运用,确保达到设计照度标维并降低建筑 的照明能耗。 2系统应能根据自然光的光照变化,通过接收智能传感器 时钟管理器等部件的信号,实现设定照度范围内的监控。 3系统应根据不同应用功能场所的照明特点,采取分区、分 时和调节等控制方式,达到有效使用照明器的效果。 4.6.3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1中央监控装置应能调整灯具的组态和现场照明的效果。 2系统构成包括驱动器、传感器、系统辅助元件及系统监控 信息服务器等。 3系统应根据控制要求及建筑平面配置传感器及控制面 板,面板的数量应能满足控制要求及使用方便。 4系统宜具有包括场景、群组、定时、天文时钟、光感探头、 就地、远程、图示化监控、应急处理、日程安排等控制方式。 5系统应根据不同时间,场合的功能用途,利用光照或时间 检测等方式对照明进行综合控制。 6系统宜具有灯其启动时间累计和灯具使用寿命的统计

    4.6.2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4.6.3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功能。 :7系统应设有自动、手动开关,以便必要时对各灯组的开、 关进行手动操作,或按功能上要求通过遥控开关对各灯组进行 开、关操作。 8系统宜与建筑设备管理、安全技术防范等其它控制系统 组网,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9系统应为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计划用电和负荷管理提 供可操作的监控手段。

    4.7可再生能源利用监控系统

    4:7.1系统监控应付合以下要求: 1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宜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分户计量装 置,当多种类可再生能源系统合成使用时,应具有综合节能控制 策略。 2地源热泵系统应根据系统规模、复杂程度和经济性使用 等因素综合确定自动化控制模式,宜结合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热 泵系统运行实施监控, 3地源热泵系统应具有冬、夏季及过渡季节的运行模式及 模式切换。 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等太阳能应用系 统和风能发电系统,应具有对系统使用、保护等运行状况进行智 能监控的技术措施。 5,对建筑能效综合管理应作为预留条件纳入本系统的监控 技术措施中。

    4.7.2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1地源热泵系统的地表水源热泵应具有供、回水温度及具 流量监测:载冷剂的供、回水温度和浓度及流量监测;过滤器压差

    监测等监测功能。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泄漏报警系统。应根据 需要设防冻保护设施。 2太阳能应用系统应具有系统运行的自动控制、集热系统 和辅助热源设备工作启停的自动切换、防冻保护和防过热保护等 控制功能

    4.7.3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监控宜纳人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2太阳能应用系统应确保系统的使用功能和安全,系统宜 设置可数字化显示的控制仪表盘及宜采用自动控制变流量技术 方式。 3太阳能热水直流式系统的温控器应有水满白锁功能

    4.8.1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

    4.8.1系统监控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推行实现优化建筑物空间环境及符合实施节能技术措 施的使用及管理的智能化节能监控的技术方式。 2遮阳系统宜具有日光、风雨及场景等智能化节能监控 措施。 3门窗宜具有符合建筑使用和管理需要的启闭状态智能化 节能监控措施。 4对建筑能效综合管理应作为预留条件纳入本系统的监控 技术措施中

    4.8.2系统应具有以下节能功效。

    1系统宜根据日光对建筑的照射强度,控制嵌入式遮阳百 叶帘或室外遮阳板与太阳照射的方位角与高度角同步到相应角 度,使之能有效地遮挡由于太阳直射对建筑室内产生的大部分辐 射热。

    2系统在室内需要供冷的过渡季节里,宜对建筑的通风窗、 外推窗和内层内倒窗进行开关状态控制。 3系统宜具有室外温感的联动控制功能,有效地利用自然 通风循环降低建筑能耗。 4系统宜具有通过对窗的遮阳、空调和灯光照明等相关设 备的综合控制,实现节能功能 ·5系统宜对建筑中的区域通道门或房间门,实施与人员出 人管理相结合的对门的启闭控制,并宜对室内冷(热)能、灯光照 明等设备系统进行智能综合联动控制,避免出现室内无人或门启 闭状态时冷(热)能源损失现象,有效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效果。

    1遮阳系统应根据使用和环境条件等要求按所设定太阳照 射方位角自动调节室外遮阳板的角度和高度,系统宜具有根据物 业的使用要求实现个性化操作的其他控制措施。 2系统应按建筑物所设定的室内外温差值,宜对建筑的外 层外通风窗、外推窗、内层内倒窗、室内通风窗及中庭上空上推窗 的启闭状态或启闭度实施节能控制。 3系统宜按建筑物出人口门启闭的管理要求,实现与室内 的空调、照明等能源设备启停的节能联动控制。 4系统宜根据建筑物出入者的权限设定及门的启闭状态: 综合控制室内空调、照明系统的启停。 5系统应为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计划用电和负荷管理提 供可操作的监控手段,

    5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检测

    5.1.1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智能化系统检测应包括对建筑能效综 合管理系统、冷热源节能监控系统、通风与空调节能监控系统、变 配电节能监控系统、照明节能监控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监控系 统及遮阳与自然通风节能监控系统等各系统检测

    5.1.2系统检测前建设单位应提供设备材料进场检验、隐

    程和过程检查验收、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设备及 系统自检测、系统试运行等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文件。

    5.1.4实施系统检测的人员,必须是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工作

    5.2. 1 主控项目

    5.2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系统检测

    1电量分项计量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应根据建筑的用能结构对建筑用电总量、空调、照 明和动力及其他用能分项总量等进行自动计量,检测时 应对被计量参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显示的电 力负荷的动态图形应能反映参数变化情况,并对采集到 的设备故障报管信号进行验证: 2)系统的电量分项计量数据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电力用能 诊断要求;

    5. 2. 2 一般项目

    3)电量分项计量数据保存时限应达到设计要求; 4)系统的采样时间间隔、报警响应速度应符合设计要

    综合管理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重点用能设备管理功能检测:系统应通过记录系统管理 范围内重点用能设备的故障、设备维修和原始设计参数 等信息,掌握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故障分析,确保用 能设备正常运行; 2)优化节能控制功能检测:检测应包括建筑节能综合管理 系统的协调控制、最优启停的管理、夜间能源管理、峰值 需求控制和轮循控制等,

    1冷、热量计量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应对建筑冷、热量总量进行自动计量,检测时应对 被计量参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显示的冷、热 量总量的动态图形应能反映负荷变化情况,并对采集到 的设备故障报警信号进行验证; 2)对冷、热量总量数据保存时限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2综合管理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应根据建筑能源系统的实际构成,对计量数据提供 统计图表与数据分析功能,其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2)系统的操作界面应为标准图形交互界面,要求格式统 、层次简洁。

    1)通过对系统计量和监测功能的检测和系统所保存运行 数据的分析,评价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通过对综合管理功能的检测和系统所保存运行数据的

    分析,评价其综合管理的有效性和协同性; 3通过对系统计量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单位面积能耗, 评估建筑能耗水平的高低;计算得出单位面积空调能 耗,评估空调能耗水平的高低,

    5.3冷热源节能监控系统检测

    $.3.1主控项目 1运行参数传送 冷热源机组的主要运行参数应准确地传送到建筑设备监控 系统。 2冷、热水温度调节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用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在冷水供、回水总管间设压差旁 通阀控制时,冷热源设备应自动调节,保持冷水出水温 度达到设定值;负荷变化较大时,充许冷水机组出水温 度有所波动,冷水机组总管的供、回水压差应保持在设 计参数范围内。 2)采用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的热水供、回水总管间设压差旁 通阀控制时,热水温度控制应保持热水出水温度达到设 定值;负荷变化较大时,充许热源出水温度有所波动,总 管的供、回水压差应保持在设计参数范围内。 3冷水/热水流量调节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用次泵定流量系统时,压差旁通调节阀的开启度应 保持在10%~90%之间进行调节,供、回水压差应保持 在设计参数范围内; 2)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时,冷水的流量由水泵变频调节 和旁通调节阀自动调节相结合控制,水泵的转速应实现

    由供、回水温度,最不利末端装置的压差或计算负荷等 工艺所要求的控制。当最后一台冷冻机达到最低流量 时,应设辅助压差旁通满足用户侧更低的流量要求。 4冷水机组控制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冷水机组自带完备的控制装置时,应检测冷水机组及其自 带的控制系统功能。 1)基于回水温度的台数控制,冷水机组应根据实时水温自 动进行加载、卸载与台数控制; 2)基于负荷和流量的台数控制,冷水机组应按负荷和流量 的设定值根据实时的负荷测量值自动进行加载、卸载与 台数控制; 3)基于能效的台数控制,冷水机组应按系统能效比最高原 则运行,根据实时的负荷测量值计算在线运行机组的性 能系数值,确定切换点,自动进行加载、卸载与台数 控制; 4)冷水机组根据工作日程和运行经验自动启停,宜具有最 优启停控制模式。 5热交换器出水温度调节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热交换器的检测应根据二次回路的出水温度调节热交换器 蒸气、热水、热油等一次回路高温介质流量参数,调节一次回路 水、汽、油管道上阀门的开度,使二次回路出水温度保持在设计参 数范围内。 6锅炉设备控制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若锅炉设备自带燃烧控制与给水控制系统,应进行数据检查 与核对: 1)应检查与核对锅炉房的基本经济运行参数的精度与准

    确性。基本经济运行参数为:总耗煤量、总耗油量、总耗 燃气量、总蒸气量、总供热量、原水总耗量、动力耗电量、 照明耗电量、排烟含氧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等; 2)应检查与核对供/回水温度、供水流量、压力、温度、凝结 水温度、排烟温度、循环水流量和补水流量等参数的监 测准确性; 3)基于负荷的锅炉台数控制:检测系统应能根据总供水、 回水温度和流量计算负荷,应能按负荷的变化对锅炉进 行台数控制,确保锅炉运行在最高效率点位置。应能自 动分析每台锅炉的工作时间,合理调配锅炉运行状态。 冷却水温度调节功能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冷却水系统应根据联动控制指令,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 和电动阀的后停; 2)每台冷却塔进出水管的电动阀在冷却塔停用时应能有 效关闭; 3)冷却水系统应根据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自动控制冷却塔 进出水管电动阀和冷却塔风机的运行状态,确保降低冷 却水系统的能耗; 4)冷却水旁通阀在冷却供水温度低于冷水机组允许的最 低温度时应自动调节,以保证冷却水总管的流量与冷却 最低水温满足设计参数; 5)检测冷却塔风机的变频控制运行应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8对于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二次泵变流量)应检测并记录下 息: 1)冷、热水供水温度; 2冷水机组进水温度:

    3)二次泵功率; 4)水泵启停控制及状态; 5)水泵运行时间及启动次数。 9对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应记录下列信息: 1)冷、热水供水温度; 2)用户侧冷、热水回水温度及冷水机组进水温度; 3)用户侧冷水流量; 4)水泵进出口压差; 5)水泵瞬时功率及累计功耗; 6)水泵启停控制及状态。 10冷却水系统应记录下列信息: 1冷却水供水温度; 2)冷却水回水温度; 3)室外空气湿球温度; 4)水泵运行状态; 5)水泵运行时间及启动次数; 6)冷却塔风机的运行状态、运行时间及启动次数; 7)采用双速风机时,高速与低速的运行时间; 8)采用变频风机时,风机的运行时间、运行次数、变频器的 输出功率(瞬时功率以及累计功耗)。

    5. 3. 2一般项目

    1传感器、执行器、变频器的安装质量应付合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的规定 2传感器安装的精度应满足控制要求,供/回水温度传感器 精度应不低于0.2℃,压差传感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1%,水流量 计的精度应不低于2%,功率计的精度应不低于0.5%,空气温度

    传感器精度应不低于0.3℃。 3执行器(风阀、水阀等)安装的行程应与控制指令一致,控 制误差应不大于3%,动作响应速度应满足控制要求。风阀、水阀 等设备的泄漏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变频器安装的变频范围与变压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控 制回路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以避免干扰引起的误动作,并备 有通风口或换气装置保证柜内设备的散热。 5冷却水供水温度的设定采用固定逼近值法或根据室外湿 球温度,优化设定冷却水供水温度。通过控制风机的运行台数、 转速使冷却水供水温度达到设定值。进入冷凝器的冷却水的温 度必须不小于制冷机工作的最低冷却水温度。冷却塔的热气旁 通功能应正常。 6所有水温及压差传感器的附近应安装预留校准孔等校准 位置。

    1改变供、回水压差的检测反馈值,评估冷、热水总管旁通 阀调节方向的正确性、有效性。 2改变供、回水温度的检测反馈值,冷却水总管旁通阀的调 节方向正确性、有效性。 3改变负荷的检测反馈值,冷水机组、锅炉应按设计参数自 动运行与退出运行。 4根据系统特性评估最不利环路处的压差设定值的合 理性。 5旁通调节与水泵变频控制应根据最不利环路的差压测量 值与设定值的偏差,评估控制的效果和控制品质。 6对于冷却塔风机的双速控制及变频控制,通过检测冷却

    塔的供水温度测量值与设定值的偏差,评估其控制效果及控制 品质。 7节能措施测评: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冷热源系 统自动调节的合理性。 8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冷机运行能效比,评估冷 水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5. 4.1 主控项目

    5.4通风与空调节能监控系统检

    1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水系统 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计量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 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 2)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温控装置与仪表的安 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 调试; 3)空调系统应能按设计要求实现分区温度调控。对设计 要求分栋、分区做冷、热计量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应能实 现相应的计量功能。 2对于温湿度均需控制的系统,其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 或等于1℃和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5%时,在水冷 式空气冷却器采用变水量控制的情况下,室内温、湿度调节器应 通过高低值选择器进行优先控制。供暖时需对加热器或加湿器 进行分程控制。 3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 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并应进行系统风量平衡调试。单机

    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4变风量系统应采用风管静压控制方式、总风量控制方式 或其他方式,通过改变变频风机转数实现对机组送风量的调节。 5风机盘管机组的温控器宜通过调节电动水阀及风速实现 室温控制,二管制风机盘管机组的温控器应设冷、热转换开关。 6变风量空调机组应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按控制要求进 行风量调节。在确定的静压值或总风量值下,变风量空调机组的 风机应稳定在一个对应的转速上。 7变风量系统应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按空调区域的负荷 调节风量来控制室内温度。 5.4.2般项目 1传感器、温控器、执行器、变频器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自动 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的规定。 2传感器的精度应满足控制要求。 3温控器应安装在与变风量末端装置相应的空调区域内: 应能准确反映空调区域的温度。 4执行器(风阀、水阀等)行程应与控制指令一致,动作响应 速度应满足控制要求。风阀、水阀等设备的泄漏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 5变频器的变频范围与变压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6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风管莲接应正常。 7根据CO2浓度的变化应能增加或减少新风量,确保CO 浓度满足卫生要求。 8连锁控制功能,开机时,风机、水阀和风阀应按预定程序 投入工作。停机时,应先停风机,连锁关闭新风阀门、加湿阀门和 冷水阀门。在冬季风机停时,热水阀门应保持一定开度。

    1节能措施测评,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的优化控制、风机变频调速、变风量控制等措施的合理性。 2评估空调末端的运行经济性,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空调末端能效比,当空调末端以全空气系统为主时吊环标准,该指标 应不小于15;当空调末端以风机盘管为主时,该指标应不小 于30。

    5. 5.1 主控项目

    5.5变配电节能监控系统检测

    1现场使用的互感器和现场设备监控层设备标称的精度等 及应符合设计要求,将现场设备监控层设备显示的电力数据与标 维仪表的测量值进行比对,其精度应在等级范围内,同类型的回 络可采用抽检的方法。 ·2系统宜提供电压和电流波形显示、记录功能,实时监视系 统谐波含量、电压突变、波动、频率偏差、不平衡度、功率因数等, 满足对电压扰动、频率波动、谐波畸变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全面 监视的要求。同时,异常波形记录可作为电能质量分析和故障分 析的依据。 3系统应对主要设备的工作状态、故障状态进行监测与 记录。 4系统应对独立进线电源、重要用电设备的低压回路、以及 采用单独就地无功补偿的回路分别监控,并检测其回路功率因 数。如果建筑中配备应急电源,宜同时对应急电源监控。应急电 源包括: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供电网络中有效地独立于 正觉由源的专用馈电线路及不间断电源UPS或EPS。

    5系统监控主机具有图文屏幕显示,以图形方式显示配电 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并在相应位置显示主要电力参数, 图形、数据显示清晰且直观,操控方便。 6系统应具有对现场电力数据组织、记录、存储、检索、数据 转储、报表打印等功能。 7网络的交换设备、协议网关、连接设备、传输光缆、电缆 等,应符合相关网络的技术标准。网络布线设计应按照相关网络 的技术要求进行,宜纳人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统一考虑,线缆敷设 施工应按相关网络的技术要求进行

    5. 5. 2一般项目

    1系统应指定同步时钟源,应能通过有关标准协议同步现 场设备监控层设备时钟和其他有内部时钟的设备。 2系统应提供数据服务功能,通过有关标准通信协议,向一 些主要用电设备监控系统开放相关电力数据,使这些系统可以根 据实时电力数据修改相关的控制策略。 3系统宜按照明、空调等用电设备系统的功能分别测量线 路电力参数,也可按楼层、区域分别测量线路电力参数。 4系统应提供电力参数趋势曲线显示,提示电力负荷的动 态变化情况,具备提醒异常负荷的功能。 5系统宜提供电能管理功能,根据系统的存储数据,分路进 行成本核算,分析建筑电能消耗模式,识别建筑的主要耗电设施, 帮助管理人员对负荷的有效管理,减少非正常耗电,并能在数据 统计异常时报警。 6系统应提供分级权限管理功能,管理按照不同的登录权 限,具备不同的操控能力。

    1应根据系统的性质及其功能服务质量标准,主要对显示测量效的正 确性、配电设备的可控性、系统功能的实现情况等进行测评。测 量数据的正确性主要依靠系统显示数据与现场测量仪表进行比 对;设备控制和其他的系统功能实现情况按实际操作及其反应情 况进行评价。 2检查监控系统原始数据库,原始记录应包括供配电系统 的故障发生记录、故障解除记录、系统事件发生记录、主要设备运 行时间统计和测量数据存储等。使用数据库查询功能,检索设定 时间区域的存储数据。按照供配电系统管理要求,制作打印各种 报表、冬项操作及其结果应正常。

    5.6照明节能监控系统检测

    ....
  • 相关专题: 节能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