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25-20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pdf

  • JGJT225-20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5-08
  • 发 布 人: 离山小师叔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xi、j—第i、j根基桩至y轴的距离;

    I。一大直径扩底桩沉降影响系数; K一一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后桩侧阻力折减系数; k一一伞形孔径仪仪器常数。

    I。一大直径扩底桩沉降影响系数; K一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后桩侧阻力折减系数; k一一伞形孔径仪仪器常数。

    3.0.1大直径扩底桩宜在桩端岩土层能提供较大竖尚承载力: 且底部适宜扩大时采用。当缺乏地区经验时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范本,应通过试验确定其 适用性。 软弱土层、湿陷性或溶陷性土层、存在不稳定溶洞、土洞, 采空区及扩大端施工时容易塌的土层,未经处理不得采用大直 径扩底桩基础。

    3.0.2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荷载大小及地基复杂程度,可按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大直径扩底桩,可定为甲级: 1)单柱荷载大于10000kN; 2)一柱多桩; 3)相邻扩底桩的荷载差别较大; 4)同一建筑结构单元桩端置于性质明显不同的岩土上; 5)有软弱下卧层; 6)结构特殊或地基复杂的重要建筑物。 2除甲级和内级以外的均可定为乙级的天直径扩底桩。 3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以下民用建筑或与其荷载类似百 业建筑的天直径扩底桩,可定为内级。

    1对于柱基础,宜采用一柱一桩,当柱荷载较大或持力层 较弱时,亦可采用群桩基础,此时桩顶应设置承台,桩的承载力 中心应与竖向永久荷载的合力作用点重合; 2对于承重墙下的桩基础,应根据荷载大小、桩的承载力 以及承台梁尺寸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布桩,并应优先选用沿墙体轴 线布置单排桩的方案;

    3对于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沿其墙体轴线布桩; 4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1.5倍桩的扩大端直径; 5扩大端的净距不应小于0.5m; 6,应选择承载能力高的岩土层为持力层;同一建筑结构单 元的桩宜设置在同一岩土层上 3.0.4当同一建筑结构单元的相邻天直径扩底桩的荷载差别较 大时,可通过调整桩端扩大端面积协调地基变形。 3.0.5天直径扩底桩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2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计算; 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验算: 4坡地、摩边的整体稳定性验算: 5抗拨桩的抗拨承载力计算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其中裂 缝控制验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 规定进行; 6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时(嵌岩桩除外)的沉降和变形 计算: 7当桩承受水平荷载时,应进行水平承载力验算,当对桩 的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及工程施工可使桩产生水平位移时,应计 算桩的水平位移; 8对于抗震设防区,应进行桩的抗震承载力计算。 3.0.6大直径扩底桩设计前应具备设计基本资料,并应进行岩 土工程勘察。 3.0.7大直径扩底桩设计所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抗力 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扩大端面积和桩数时,传至承台底面 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 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桩基变形时,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

    用,相应的限值为桩基变形的允许值;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水平 风荷载作用下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水平风荷 载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3验算坡地、岸边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及验算抗拔稳定性时, 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应取1:0;抗震设 防区,应采用地展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4验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桩身尺寸和配筋时,上部结 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地基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验算桩基 结构裂缝宽度时,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 准永久组合 5桩基结构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 数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结构标准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 数不应小于1.0。 3.0.8天直径扩底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环境类别规定 及水、土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进行设计,并应符合本规 程附录A的规定。 3.0.9大直径扩底桩灌注混凝土前,应对持力层的岩土性质和 扩底形状进行检验。 3.0.10大直径扩底桩成孔、成桩工艺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场地地下水丰富,周边建(构)筑物密集,降水可能 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宜采用钻孔扩底灌注桩; 2当地下水位在持力层以下或地下水量小且不至造成塌孔 时,可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 3.0.11在人工挖孔天直径扩底桩施工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 全措施,并应严格执行。 3.0.12大直径扩底桩遇有下列特殊地质条件时,应进行专门 处理:

    2孤石、囊状强风化带或其他软硬明显不同直分布无规律 的岩土层; 3高压力水头的承压水; 4缺乏天直径扩底桩工程经验的特殊岩土, 3.0.13大直径扩底桩的桩端持力层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持力层宜选择中密以上的粉土、砂土、卵砾石和全风化 或强风化岩体,且层位稳定; 2当无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2.5倍 桩的扩大端直径;当存在相对软弱下卧层时,持力层的厚度不宜 小于2.0倍桩的扩大端直径,且不宜小于5m; 3桩端下(2.0~2.5)倍桩的扩大端直径范围内应无软弱 夹层、断裂带和洞隙,且在桩端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 空面。

    4设计基本资料与勘察要求

    4.1.1设计前,应取得下列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建筑场地现状,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 和地下构筑物分布; 2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理置深度; 3附近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试桩资料和单桩承载力设计 参数; 4 泥浆排放及弃土条件; 5 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4.1.21 设计前,应取得下列建筑物有关资料: 1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和设备对 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4.1.3设计前,应取得下列有关施工条件资料: 1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艺对地质条件的 适应性: 2水、电条件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状况; 3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4.1.4设计前,应取得下列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1对建筑场地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不良 地质作用的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2推荐桩端持力层,提供持力层标高、层厚及层面变化等 值线图;关于成孔成桩工艺、施工工法及桩端入土深度的建议; 3设计所需用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

    4验算桩基沉降的计算参数: 5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计水位 王、水的腐蚀性评价: 6抗震设防区的液化土层资料及液化评价; 7地基主的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溶陷性评价: 8成桩可能性,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对策,其他 应注意事项的建议。

    4.2.1天直径扩底桩的岩王工程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查明拟建场地客岩土层的类型、成因、深度、分布 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应查明场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 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和地下水对桩身材料的腐蚀性等; 3应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采用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 应查明其承载力及变形特性,采用基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应查 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 完整性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 弱夹层、风化球体等: 4应查明不良地质作用,提供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 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2.2勘探点应按建筑轴线布设,其间距应能控制桩端持力层 层面和厚度的变化,宜为12m~~24m。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桩端 持力层面坡度大于10%,且单向倾伏时,勘探孔应加密。对于 荷载较大或地基复杂的一柱一桩工程,桩位确定后应逐桩勘察。 勘探深度应能满足沉降计算的要求,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 到预计桩端持力层顶面以下(3.05.0)倍桩的扩大端直径 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持力层顶面以下(2.0~ 3.0)倍桩的扩大端直径;控制性勘探孔的比例宜为勘探孔总

    4.2.3勘察成果应满足用不同方法确定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的 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过原型桩静载试验确定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时,应提 供符合试验要求的地基分层和分层岩土参数; 2根据经验参数确定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时:应提供各分 层岩土的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成果。 4.2.4勘察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岩土层,均应采取原状岩土试样 进行室内试验或进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宜符合下列 规定: 1室内试验项目应包括:密度、含水量、液限、塑限、压 缩试验等,每一主要岩土层试验数据不应少于6组,必要时应进 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三轴试验。对进行液化判定的饱和粉 土,应进行黏粒含量分析。当需要进行变形验算时,对桩端平面 以下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应测求其压缩性指标,试验压力不应 小于实际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 2在选择大直径扩底桩桩基持力层时,可采用原位测试评 价桩端土的端阻力和变形模量,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岩土体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 2)对于不含碎石的砂土、粉土和黏性土也可选择静力触 探试验; 3对砂土、碎石土及软岩也可选择重型或超量型动力触 探试验; 4)原位测试成果应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综合分析后使用。 4.2.5当天直径扩底端承于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时,确定其 强度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4.2.5当大直径扩底桩端承于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时,确定其

    1应采取不少于6组的岩样进行饱和状态的单轴抗压强度 试验; 2对黏土质岩,在确保施工期间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 也可采取天然湿度岩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桩身正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主筋应沿机 身横截面周边均勾布置,对于抗拔桩和受荷载特别大的桩,应根 据计算确定配筋率; 2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宜为200mm~300mm, 宜用螺旋箍筋或焊接环状箍筋;对于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处于抗 震设防烈度大于等于8度地区的桩,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桩顶部3倍至5倍桩径范围内(桩径小取大值,桩径大取小值) 箍筋间距应加密至100mm; 3扩大端变截面以上,纵向受力钢筋应沿等直径段桩身通 长配置; 4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每隔2m宜设一道直径为 18mm至25mm的加劲箍筋;每隔4m在加劲箍内设一道井字加 强支撑,其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加劲箍筋、井字加强支 撑、箍筋与主筋之间宜采用焊接; 5除抗拔桩外,桩端扩大部分可不配筋; 6主筋保护层厚度有地下水、无护壁时不应小于50mm 无地下水、有护壁时不应小于35mm。 5.1.3当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时,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C30,干法施工时,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护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桩具 的强度等级

    5.2承台与连系梁构造

    5.2.1大直径扩底桩桩基承台应满足受冲切、受剪切、受弯承 载力和上部构造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直径扩底桩宜采用正方形或矩形现浇承台,承台高度 不宜小于500mm,且应大于连系梁的高度50mm;承台底面的 边长应大于或等于桩身直径加400mm(图5.2.10; 2采用预制柱的大直径扩底桩承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要求; 3承台混凝土应符合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倍纵向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桩顶部纵向主筋的锚固长度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拉钢筋 锚固的规定; 3采用一桩一柱时,当建筑体系简单、柱网规则、相邻柱 荷载相差较小、地基沉降较小、水平力较小时,可不设置承台; 4对于不设置承台的一柱一桩基础,柱纵向主筋锚入桩身 内的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柱主筋与桩主筋宜焊接,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钢 筋焊接连接的规定; 5对于多桩承台,柱纵向主筋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35倍纵向主筋直径;当承台高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竖向锚固 长度不应小于25倍纵向主筋直径,并应向柱轴线方向呈90 弯折; 6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柱,纵 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1.15的系数;对于三级抗震等级的柱: 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1.05的系数。 5.2.5一柱多桩的板式承台和条式承台,应进行内力计算,可 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验算承台受湾承 载力、受冲切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局部受压承载力,并确定承 台板或承台的截面高度和配筋

    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

    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

    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 2建筑场地位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6.1.3大直径扩底桩为端承型桩基,不宜考虑承台效应,基桩 坚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6.2竖向承载力与沉降计算

    2.1大直径扩底桩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大直径扩底桩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

    1天直径扩底桩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应符合下式要求: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应符合下式要求: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符合上式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 要求:

    2地囊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应符合下式要求

    Nmx<1. 2R.

    Ne:≤1. 25R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符合上式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的 要求: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 定,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同一条件下的试桩 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有可靠地区 经验时:可通过深层载荷试验与等直径纯摩擦桩载荷试验相结合 的间接试验法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 可根据原位测试结果,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工 程经验综合确定;否则均应按本规程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 确定;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可 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4以风化基岩、密实砂土和卵砾石为桩端持力层的建筑桩 基,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除甲级建筑桩基外,可根据原位测试 结果和经验参数确定。 6.2.3当符合本规程第6.2.2条第2、3、4款规定时,可根据 王的物理力学指标与单桩承载力参数间的经验关系接下式估算 直径扩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dlqi+Aqpa

    注:1应控制桩端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否则应注浆加固; 2岩石的风化程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确定; 3N为标准贯入击数; 4 砂土和卵石为中密一密实状态: 5 端阻力值:可根据岩土体条件和施工情况等取其上限或下限,表中数值可 内插; 6 风化岩的端阻力特征值可由岩基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要求,试验数量宜为总桩数的5%, 且不少于5个。

    表6.2.5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6

    注:1E、E分别为持力层、软弱下卧层的压缩模量; 2E/E2=1为内插时使用,当=0.25D时,取=4,当≥0.5D时,取 =12°; 3当<0.25D时,取0=0%:介于0.25D与0.5D之间时可内插取值

    注:1E、E2分别为持力层、软弱下卧层的压缩模量; 2E/E2=1为内插时使用,当=0.25D时,取=4,当≥0.5D时,取 =12°; 3当<0.25D时,取0=0:介于0.25D与0.5D之间时可内插取值

    6.2.6天直径扩底桩单桩竖向变形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QL SI= E.Aps DIepi 2E.

    m 桩入土深度(m)

    6.2.7机械成孔大直径扩底桩,当桩端沉渣厚度天于50mm 时,应采用桩端后注浆加固。 6.2.8当大直径扩底桩穿过欠固结土、可液化土、自重湿陷性 黄土或由于大面积地面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使桩周土体承受荷 截而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应考患桩的负侧阻力或侧阻力折减, 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进行计算。

    6.2.9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考虑相邻荷载计算大直径扩

    6.2.10验算大直径扩底桩桩身承载力时,不宜计人钢筋的受压

    6.3水平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

    6.3.1大直径扩底桩单桩水平承载力宜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 确定,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方法和承载力取值应按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 6.3.2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大直径扩底群桩,当考虑承台(包括

    原承音包抢 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时,可按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T94的有关规定计算基桩内力 和位移。

    6.3.3当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桩身抗拔承载力时,应根据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对作用于桩顶 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

    6.3.3当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桩身抗拔承载力时,应根据现行

    6.3.3当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桩身抗拔承载力时,应根据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对作用于桩顶 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 6.3.4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大直径扩底桩的单桩抗拨 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抗拨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内级 天直径扩底桩的单桩抗拨极限承载力,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计算。

    大直径扩底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

    7.1.1天直径扩底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2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纪要; 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地下构筑 物等调查资料; 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5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6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报告: 7设计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资料。 7.1.2 成孔施工工艺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地下水位以下成孔时宜采用泥浆护壁工艺: 2在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王及风化岩层中,可采用 旋挖成孔工艺: 3在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后可采用干作业钻、挖成孔 工艺; 4在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的砂土层、厚度较大的流塑 淤泥和淤泥质土层中不宜选用人工挖孔施工工艺。 7.1.3成孔设备就位后,应保持平整、稳固,在成孔过程中不 得发生倾斜和偏移。在成孔钻具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并应 在施工中进行观测和记录。 7.1.4桩端进人持力层的实际深度应由工程勘察人员、监理工 程师、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确认。

    7.1.5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充许误差应符合表7.1.5的规定

    表7.1.5灌注桩成孔施工充许误差

    注:桩径充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6钢筋笼制作、安装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的材质、数量、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6的规定:

    表7.1.6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3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并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 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 4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当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时也 可置于内侧; 5灌注混凝土的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 100mm以上; 6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正变形,安放时应对准孔位 自由落下,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7.1.7桩体混凝土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骨料粒径不得 大于50mm,且不宜大于主筋最小净距的1/3。

    7.1.8大直径扩底桩在大批量施工前,宜先进行成桩试验施工。

    固定在孔口上,宜将部分纵向钢筋伸到孔底。

    7.2.1应调查周边环境,桩基施工的供水、供电、通信、道路、 排水、泥浆排放等设施应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施工 机械应能正常作业。 7.2.2应建立桩基轴线控制网,场地测量基准控制点和水准点 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基准控制点和水准点经复核后 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7.2.3施工前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2.4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环境条 件等因素综合确定钻孔机具及施工工艺。 7.2.5大直径扩底桩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 下列内容: 1施工平面图,图中应标明桩位、桩位编号、施工顺序、 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尚应标明泥 浆制备设施及其循环系统的布设位置; 2成孔、扩底、钢筋笼安放和混凝土灌注的施工工艺及技 术要求,对于泥浆护壁应有泥浆制备和处理措施 3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4施工机械设备、配件、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5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6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 7成桩机械检验、维护措施; 8应急预案。

    7.3泥浆护壁成孔大直径扩底滋注桩

    7.3.1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工艺施工时,除能自行造浆的黏性十

    7.3.1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工艺施工时,除能自行造浆的黏性

    层外,均应制备泥浆。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泥 浆应根据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及穿过土层的情况进行配合比 设计。

    设置用于配制和储存优质泥浆及清孔换浆的储浆池,其容量不应 小于桩孔的容积:应设置用于钻进(含扩底钻进)泥浆的循 池,其容量不宜小于桩孔容积的172,应设置沉淀储渣池,其客 量不宜小于20m,尚应设置相应的循环沟槽。泥浆循环系统中 池、沟、槽均应用砖砌成,施工完毕应拆除砖块后用土回域 夯实。

    7.3.3泥浆护壁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色金属标准泥浆护壁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期间护简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 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2成孔时孔内泥浆液面应保持稳定,且不宜低于硬地 面30cm; 3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取保证孔壁稳定的 措施; 4开孔时宜用密度为1.2g/cm的泥浆;在黏性主层、粉土 层中钻进时,泥浆密度宜控制在1.3g/cm3以下。 7.3.4废弃的浆、渣应进行集中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Ⅱ正、反循环钻孔扩底灌注桩

    Ⅱ正、反循环钻孔扩底灌注框

    7.3.5钻机定位后,应用钢丝绳将护简上口挂戴在钻架底盘上 成孔过程中钻机塔架头部滑轮组、固转器与钻头应始终保持在同 一铅垂线上,保证钻头在吊紧的状态下钻进林业标准, 7.3.6孔深较大的端承型桩,宜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或清孔 也可根据土层情况采用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清孔。

    7.3.7、泥浆护壁成孔应设孔口护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护简位置应准确,护筒中心与位中心的充许偏差应 土50mm;护简埋设应稳固;

    ....
  • 相关专题: 灌注桩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