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25-3118-2016 湿陷性黄土场地挤密地基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0.1采用挤密地基时,对甲、乙类建筑或在缺乏建筑经验的地 ,应于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前,在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 验或试验性施工,当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并取得必要的诊 上施工参数后,再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
3.0.2挤密地基设计施工前,应收集、分析下列资料:
1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包括由探井资料提供的 干密度、含水量、塑性指数等土工试验资料;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 系数沿深度的分布与变化,湿陷类型、湿陷等级、湿陷性土层下限 深度;最大十密度和最优含水量。资料不全时,应进行补充勘 察; 2建(构)筑物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设计资料。包括建(构 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分类、上部结构与基础形式等,明确地基处理 的目的和要求: 3工程场地及周边环境资料。包括近建(构)筑物、道路 管线和边坡、陡坎、河流、断层、地形地貌等及工程场地的水环境: 4当地及邻近地区的工程条件。包括施工机械、运输条件 建筑材料、工程经验、试验资料、劳动力资源等。 3.0.3挤密地基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65%、含水量 ≤23%的湿陷性黄土及欠密实素填土的地基处理,处理深度 股为5m~15m。 3.0.4挤密地基应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前期准备工作、设计、施 工、监理、监测与维护管理等过程的实施与控制,保证建(构)筑物 设计年限内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4.1.1挤密地基分为局部处理和整片处理。局部处理时,其处理 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面积,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边应超出 基础底面宽度的1/4、并不应小于0.5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每 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3/4、并不应小于1m。整片处理时,其处 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 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m。
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3/4、并不应小于1m。整片处理时,其处 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 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m。 4.1.2经挤密(复合)地基处理后,基础持力层范围内应满足建筑 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交通标准,基础持力层以下、以外范围应满足建 筑物对地基和场地的稳定性和变形要求。
1.2经挤密(复合)地基处理后,基础持力层范围内应满足建筑 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基础持力层以下、以外范围应满足建 物对地基和场地的稳定性和变形要求,
4.1.3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挤密地基,应整片处理
2.1挤密孔的孔位,宜按正三角形布置。孔心距可按下式计
Pdmax 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g/cm); m。 挤密填孔(达到D后,3个孔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
A.= 0.866S2 De = 1.05S
中:A。、De一 分别为1个挤密孔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 (m)、折算圆直径(m)。 当挤密孔按其它方式布置时,可按下式折算成正三角形布子 为孔心距:
当挤密孔按其它方式布置时,可按下式折算成正三角形 的孔心距:
S= 1.075 JA
中:A。一一不同布孔方式时1个挤密孔分担的面积。 .2.33孔间挤密土的最小挤密系数mdmin可按下式计算
4.2.33孔间挤密土的最小挤密系数mdmin可按下式
Mdmin = Pao Pdmai
Mdmin 最小挤密系数,3孔间形心点部位土的挤密 数,按本规程第4.2.4条有关规定选用; Pdo 挤密填孔后,3孔间形心点部位土的干密度;
Pdmax 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
4.2.4挤密方式与挤密系数
1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工程场地的岩土工 程地质条件和土性参数、施工条件和地区经验等,确定地基处理的 挤密方式和挤密系数: 2土层挤密可选用锤击(或振动)沉管挤密、预钻孔夯扩挤 密、柱锤冲扩挤密及旋挤等方法。当挤密处理深度不超过15m时, 宜采用沉管挤密,挤密孔直径宜为0.30m~0.50m;当挤密处理深度 超过15m或土层中含有难以穿透的硬夹层时,可采用预钻孔夯扩 挤密,钻孔直径d宜为0.40m~0.70m,填料孔直径D约在0.50m~ 1.00m范围内:柱锤冲扩挤密的桩径宜为0.5m~0.80m,地基处理深 度不宜超过10m; 3挤密填孔后,3孔间挤密土的平均挤密系数m。不宜小于 0.93,最小挤密系数mdmin甲、乙类建筑不宜小于0.88,内类建筑不 宜小于0.84;当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300kPa或隔水防 渗性能要求较高或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甲、乙类建筑,可取 n≥0.95、mdmin≥0.88;对自重Ⅱ级或非自重湿陷性场地上,湿陷性 土层下限深度小于15m、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200kPa 的丙类建筑,可取㎡。≥0.90、mdmin≥0.80。
4.2.5基础底面下挤密地基填料孔数N,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一一挤密地基处理面积; A。一一单孔所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 4.2.61个单项工程,宜选取统一的孔心距;当设计需要时,也可 采用2~3个不同的孔心距
4.3.1孔内填料宜用素土或灰土,必要时可用强度高
4.3.1扎内填料宜用系或灰主,必要时可用强度高的填料,如 水泥土、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凝土等。当要求防(隔)水时,宜填素 土(如粉质粘土等);当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水稳性或减小地基处 理宽度时,宜填灰土;当要求挤密(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 300kPa时,部分孔可填水泥土、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凝土等,形成 多桩型复合地基
4.3.2对孔填料,应事先见证取有代表性试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 做击实试验,取得最大干密度Pdmax、最优含水量。p;填料时,应分 层回填夯实,其压实系数一般不宜小于0.97当孔内采用水泥粉煤 灰碎石、混凝土填料时,其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10~C20,且应考虑 孔周水、土的环境类别。 4.3.3挤密地基孔内填料,可选用1种填料,也可选用2~3种不同 填料。当用于基础持力层时,可选用强度高的填料;当用于基础持 力层以下或以外范围时,可选用隔水性好的填料,如素土等。
4.3.2对孔填料,应事先见证取有代表性试样送有资质
击实试验,取得最大干密度Pdmx、最优含水量の。p;填料时,应分 回填夯实,其压实系数一般不宜小于0.97:当孔内采用水泥粉烧 碎石、混凝土填料时,其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10~C20,且应考虑 L周水、土的环境类别。
4.3.3挤密地基孔内填料,可选用1种填料,也可选用2~3和
.3.3挤密地基孔内填料,可选用1种填料,也可选用2~3种不同 真料。当用于基础持力层时,可选用强度高的填料;当用于基础持 层以下或以外范围时,可选用隔水性好的填料,如素土等。
6类、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可按五类考虑。当 场地土对水泥土、灰土、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凝土有腐蚀性时,可选 用抗腐性的填料配料,也可采取阻隔腐蚀的工程措施等。
4.4.1预留松动层厚度:宜为0.5m~0.7m,冬季施工,可
4.4.1预留松动层厚度:宜为0.5m~0.7m,冬季施工,可适当增大 预留松动层的厚度。
应根据孔填料种类确定,孔填料为土或灰土时垫层厚度宜为0.5m 左右;垫层平面范围,应大于挤密地基处理范围,超出宽度宜大于 垫层厚度的1/2、且不宜小于0.5S(S一一孔心距)。
4.4.3垫层的承载力、变形模量、隔水防渗性能等,应与挤密地基 相匹配。
4.5挤密地基的效果评价
f.. 原位测试、载荷试验、浸水载荷试验等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4.5.2探井取样位置:3孔间形心点、2孔间中点及桩体(填料 本)。通过土工试验得到孔填料的干密度、含水量:桩间挤密土体 的干密度、含水量、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压缩模量、垂直和水 平向渗透系数等
)。通过土工试验得到孔填料的十密度、含水量:桩间挤密土 干密度、含水量、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压缩模量、垂直和刀 向渗透系数等
般采用单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板底面积取1个孔(桩)所分 担的面积A。,板底直径取“折算圆”直径D。,宜用圆形承压板。也 可采用多桩复合平板载荷试验
4.5.4必要时,可通过复合地
4.6.1当土(灰土)挤密地基的承载性状(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 足设计要求时,可在土(灰土)挤密地基中按一定的方式、间距、桩 长设置水泥土、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凝土桩形成多桩型复合地基。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应符合《湿陷性黄十地区建筑 规范》GB50025、《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及《建筑地基处 理技术规范》JGI79的有关规定
7.1在挤密地基处理范围内、特别是基础主要持力层,当地基 含水量低于11%时,挤密地基施工前应对处理范围内土层进行
7.2增湿土的加水量,可按下式
曾湿土的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Q 一计算加水量(m); V 拟增湿土的总体积(m): Pd 地基处理前的平均十密度(t/m3): Wop 土的最优含水量(%),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求得; 0 地基处理前的平均含水量(%); k 损耗系数,可取1.05~1.10
k。一损耗系数,可取1.05~1.10。 4.7.3地基处理前,宜将计算所得增湿用水量通过一定深度的渗 水孔,分批均匀地浸入拟增湿的土层中;对于浅层增湿,也可采用 地表浸水的方式。 4.7.4渗水孔宜按正三角形布置,也可按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 孔,孔心距宜取1m~2m;可设置多种孔深,不同孔深的渗水孔应相 间布置,最深的孔深可比要增湿的深度浅2m~3m。孔内可灌入圆 陈和粗中砂混合料,砂砾中的含泥量和粉细砂不宜大于5%,且应 分层轻夯。增湿孔的布置宜与挤密孔重合,通过挤密施工,消除处 理后地基渗水通道。 4.7.5应按计算的总加水量,规划分批计量注水,同一深度的渗 水孔宜保持相同的水头高度、加水量应相同或接近,浅孔宜先加 水、后停水,深孔宜后加水、先停水:必要时可增设加密更浅的渗水 孔及表层洒水、地面水畔等,以提高浅部地层的含水量。 4.7.6地基增湿前和地基处理前以及增湿过程中,应及时探查不 同地段场地
4.7.3地基处理前,宜将计算所得增湿用水量通过一定深度
水孔,分批均匀地浸入拟增湿的土层中;对于浅层增湿,也可 地表浸水的方式。
4.7.4渗水孔宜按正三角形布置,也可按等腰三角形或正方
孔宜保持相同的水头高度、加水量应相同或接近,浅孔宜先力 、后停水,深孔宜后加水、先停水:必要时可增设加密更浅的渗水 L及表层洒水、地面水哇等,以提高浅部地层的含水量。
4.7.6地基增湿前和地基处理前以及增湿过程中,应及
地段场地土不同深度的含水量及其变化,必要时可酌情调整增 显力度和方法。
5.1.1施工前应收集、分析下列资料: 1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补探资料: 2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图,挤密地基布孔图 与设计要求; 3建筑场地及周边环境的收集、调查资料,包括施工可能影 问到的建(构)筑物、管线、设施等相关资料: 4挤密地基施工的重点、难点和施工控制、解决办法有效性 论证。
4挤密地基施工的重点、难点和施工控制、解决办法有效性 论证。 5.1.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施工图,绘制施工孔位详图,标明孔位编号、施工 顺序、孔心距、孔径、孔口标高、孔深、填料直径与深度、有关的设备 与质量要求等; 2根据设计要求的挤密成孔方式,以及工期要求,编制机械 设备、材料供应与要求、人员配备、施工进度等计划: 3规划工程场地平面布置、三通一平、材料堆放及防护、施工 作业场地等; 4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技术措施; 5设置复核施工测量控制点,包括平面位置测量控制和标高 则量控制,应具体到各孔点的位置、标高、孔深的控制; 6应急预案及其它。 5.1.3方 施工前的具体准备,主要工作如下:
5.1.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主要内
1施工前应做到“三通一平”,场地地面的平整和强度,应能 保证施工机械的行走及施工时机架垂直度; 2施工前应清除工程场地上与地下影响施工的构筑物、管 线、树根等障碍物,填平处理影响机械安全运行作业的洞穴、巷井 及松软地段; 3施工设施到位,施工用料及时到位、就近堆放并防护(防止 日晒、雨淋、受冻); 4施工前应复核测量控制基准点,设置基础轴线控制桩及各 挤密孔孔心的具体控制方法,做到及时准确定出各孔心的具体位 置,在施工孔位图上标出分批施工顺序和要求,并报经监理和建设 方复核确认: 5施工前应掌握建筑场地内各地段不同深度的地基土性质 如十密度与含水量、最大十密度与最优含水量,以及其它土性参 数,资料不够时应补充探查试验。应对含水量过大或过小、缩径 回淤、塌孔或影响成孔填料质量等情况制定专项处理方案; 6地基土增湿,须提前进行,应按本规程4.7节要求精心施 工; 7施工前应取有代表性的填料、土样及石灰、水泥、粉煤灰 砂石、混凝士等,送有资质的试验室做材料试验: 8施工前应按计划,对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检测、维护保养,处 于安全良好状态; 9施工人员应按计划组织进场、熟悉掌握设计施工资料,做 好技术质量安全准备; 10组织设计交底,并做好记录,应强调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 质量控制。
5.1.4所有工程(包括按3.0.1条规定需进行试验性方
应事先进行2~3根桩的试打(包括成孔与回填),确定施工参数, 调整完善优化成孔和填料施工工艺及操作细节,确保成孔和填料
5.2.1灰土中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水泥土日
水泥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1:5~1:8,拌合料的配合比应满足设 计要求,应拌合均匀。土料宜选用粉质粘土,土中有机质含量≤ 5%,并应过筛且粒径≤15mm,不应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严禁采用地 表耕植土、淤泥及淤泥质土、杂填土。灰土所用消石灰应符合血级 以上标准,粒径≤5mm,储存期不超过3个月,生石灰应消解3~4天 并筛除生石灰块后使用,拌合后的灰土应于当日使用完毕。拌合 后的水泥土应于水泥终凝前使用完毕。拌合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 优含水量(の。p)±2%范围内,可按“手捏成团、落地开花”经验粗估 填料湿度。 5.2.2施工前应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凝土等填料按设计要求进 行室内配合比试验;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使
行室内配合比试验;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使 用前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与检验
5.3沉管挤密与柱锤冲扩挤密施工
5.3.1施工场地必须满足沉管挤密机械运行中的稳定性要求,土 质松软不均时应先进行加固,确保成孔挤密中不移动,不倾斜,桩 管垂直、管尖与孔心对正。 5.3.2锤击沉管用锤多采用3t~4t杆式柴油锤。桩管壁厚不宜小 于12mm,管外壁应每隔0.5m设置入土深度标志,管下端设活动环 型箍或锥形透气桩尖。
5.3.3振动沉管挤密,可采用收紧钢丝绳加压等方法提高沉管速 度。当用钢丝绳加压时,应随时调节离合器防止机架上抬引起事 故。
部处理时宜由外向里施工,施工时应间隔1个~2个孔依次进行。 5.3.5沉管中应详细记录施工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缩颈、珊孔、孔 底沉渣过厚等,并测试锤击数(锤击沉管)或沉管时间(振动沉 管)。沉管挤密桩成孔施工记录见附录A。
明是否遇到障碍物或其它原因;若沉管速度快,应查明是否存右 同穴、墓葬或松软土层;上述情况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后,应由专人检测孔径、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若出现缩颈可采 取如下措施:加大跳打间隔:靠近上部的局部缩颈用洛阳铲铲去: 拨管后填入生石灰块、碎砖块、干土等,待土体含水量降低后复 打。对孔底虚土可采取如下措施:当虚土厚度在50cm以内时,用 填料的夯锤进行底夯,一般夯击8~10锤(落距2m~3m)至锤声清 脆为止:当虚土厚度大于50cm时,用细长带橄榄状锤尖的重锤(2i 左右)进行底夯;当虚土厚度很大时可复打。
5.3.8孔成后应及时夯填。应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人
的土、灰土或水泥土填料至设计标高。要定量填料,在规定落高下 定数锤击(具体参数值应通过本规程5.1.4条试打施工确定)。夯 锤质量宜≥0.3t。夯填施工中应对填料量、锤击数及夯填时间等进 行记录。如在该桩施工中进行了自检,应将检查结果填入施工记 录中。填施工记录见附录B。
1宜采用直径0.3m~0.5m、长度2m~6m、质量2t~10t的柱状 锤,锤底常为圆锥形、抛物线旋转体形等:锤质量、锤长、直径、落距 等应根据试验或按当地经验确定; 2通常将柱锤提升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土层,如此反复 冲击,接近设计成孔深度时,可在孔内填少量土料继续冲击,直到 孔底被夯密实。成孔时如出现缩颈可分次填入生石灰块、碎砖、五
土等,边冲击边将填料挤入孔壁,接近设计成孔深度时,可在孔内 填少量土料挤密桩端土; 3成孔后将拌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并夯实
5.4预钻孔夯扩挤密施工
5.4.1钻机应能调整准确就位、机体机基稳固水平、钻尖与孔心 对中、钻杆垂直,钻孔时不移位、不倾斜、不晃动。 5.4.2机械性能应与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的孔 径、孔深相适应。可采用长、短螺旋钻,机动洛阳铲,旋挖钻机等。 5.4.3夯扩锤锤底常为圆锥形、抛物线旋转体形等:夯扩锤宜短 粗(尽量缩小其长径比)以减小锤击过程中的晃动及与孔壁的碰 撞;锤直径应较钻孔直径小50mm~100mm,锤重常为3t~6t,落距常为 3m~5m;夯击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夯机机位,做到对中锤击。
1(尽量缩小其长径比)以减小锤击过程中的晃动及与孔壁的研 童;锤直径应较钻孔直径小50mm~100mm,锤重常为3t~6t,落距常头 m~5m;夯击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夯机机位,做到对中锤击。
.3.4预钻孔夯扩挤密,应间隔分批进行。整片处理时宜从里[ 、,局部处理时宜由外向里施工,施工时应间隔1个~2个孔依次 进行。
孔中应详细记录施工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缩颈、班孔、孔
5.4.5钻孔中应详细记录施工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缩颈、
底沉渣过厚等,并测量成孔时间。预钻孔夯扩挤密桩成孔施工记 录见附录A。
.4.6成孔后应由专人检测孔径、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等,
5.4.6成孔后应由专人检测孔径、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
记录成孔时间。成孔后虚土厚度不得超过试验性施工确定的每次 孔填料高度h,此时可用施工夯锤进行底夯,夯击次数不少于试验 性施工确定的夯击次数n。当虚土厚度较小时夯击次数酌减
5.4.7孔成后应及时夯填。应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入筛好
5.4.8确保填料孔直径D符合设计要求是预钻孔夯扩挤密地基
5.4.8确保填料孔直径D符合设计要求是预钻孔夯扩挤密地基 施工的关键。 正式施工前必须通过试打确定夯扩的施工控制参数。将直径
d、高度h的松散孔填料夯扩为直径D的密实填料体时,每次填料 夯扩后孔深H及所需的锤击数n即为施工控制参数。 每次填料夯扩后孔深H,可由式(5.4.8一4)确定:
式中H 每次下料前孔深(m); H2 每次下料后孔深(m): H 每次填料芬扩后孔深(m): h 每次孔填料高度(m); H 每次夯扩后填料体高度(m); D 设计要求的夯扩填料直径(m); P。 填料虚方干密度(g/cm); Pdmax 标准击实试验确定的填料最大十密度(g/cm); 入 设计要求的夯填料平均压实系数 夯扩施工控制参数应通过2~3根桩的夯填确定,每根桩自下 而上每次下料量测H,、H,值,将该厚度填料扩至式(5.4.8一4) 要求的孔深H,并记录相应的锤击数n。H3及n即为要求的施工 控制参数。 正式施工时,在严格控制每次填料高度的条件下,以锤击数n 作为主控指标,以夯扩后填料体高度H,作为核查指标,施工过程 中每夯填2m~3m核查一次。 每次孔填料高度h与预成孔直径、锤重、落高、填料种类及设 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等有关,应通过试验性施工确定。当预钻孔直 径为400mm时填料高度h宜控制在1m以内,当预钻孔直径为700
mm时填料高度h宜控制在0.6m以内。 预钻孔夯扩挤密桩的夯填施工记录见附录C。
预钻孔夯扩挤密桩的夯填施工记录见附录C。 5.4.9严格控制填料配合比,每批填料均应测试其最大干密度 Pdmax、虚方干密度p。、最优含水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 真料含水量进行测试与调整。 5.4.10施工单位应加强自控自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要 求进行操作;应进行旁站监理
填料含水量进行测试与调整。 5.4.10施工单位应加强自控自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要 求进行操作;应进行旁站监理
5.1垫层施工前,应将垫层底面标高以上的孔填料和孔间土一 手清除平整,若发现垫层底面标高以下有松软处应换填夯实,且纟 全面洒水底夯(压)后再施工垫层
0.5.1垫层施工前,应将垫层底 并清除平整,若发现垫层底面标高以下有松软处应换填实,且经 全面洒水底夯(压)后再施工垫层。 5.5.2垫层用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及本规程5.2.1条要求。 5.5.3垫层应根据设计厚度和平面范围,分层铺填、压实。施工 中应规划好施工分层,控制好虚铺厚度、碾压顺序、搭接宽度和碾 压遍数,保证垫层的设计顶面标高,压实系数应达到设计要求。
中应规划好施工分层,控制好虚铺厚度、碾压顺序、搭接宽度和碾 压遍数,保证垫层的设计顶面标高,压实系数应达到设计要求
5.6.1冬期、雨期施工挤密地基,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冻、防雨 措施,否则不准施工。
作表层夯压处理和垫层施工
5.6.3 雨期施工挤密地基,必须控制: 做好施工场地及其周边的有效及时排水,工作面内不准积 水; 填料不得淋雨,土源不应积(泡)水: 3 挤密孔内不准进水,孔周地面不得积水; 4 降雨时,若无有效防雨水措施,应暂停施工: 5 成孔后应及时完成夯填工序,孔口填料应略高于孔口附近 地面; 6降雨时宜停止垫层施工;当某层土料铺垫但尚未完成碾压 工序前降雨,应采取必要的土料和基层疏十或处理措施后方可继 续施工
6.1.1垫层施工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十密度、含水量,并 换算出压实系数。取样点位置应在每层表面下2/3厚度处。对整 片垫层,每层每200m面积内应有一个检测点,且每层不应少于3 点;基槽,每层每30m不应少于1点,且每层不应少于3点;独立基 础,每柱基每层不应少于1点。
6.1.2相邻三桩形心处土的最小挤密系数 ndmin 及湿陷系数
量挤密效果的最重要参数,应探井取样进行土工试验。检验探夫 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3%,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得少于3个。探 圣向取样间距不宜超过1m。
6.1.4应探井取样检测夯后桩长范围内孔填料的平均压实系数
检验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0.6%,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6根。 应分层检测,取样间距不应超过1m,取样位置应在距孔心2/3孔 半径处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
6.1.5对预钻孔扩挤密桩,应开挖探并量测夯扩体直径
6.1.5对预钻孔夯扩挤密桩,应开挖探井量测夯扩体直径,检验 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0.6%,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6根。应分 段量测、间距不应超过1m。
1孔料夯填质量抽检:建议采用孔内小环刀取样器(附录D) 取样或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进行,采用原位测试方 法时,应有同条件士工试验进行对比。抽样数量不得少于施工总孔 数的1%、且每台班不得少于1孔。应分层检测,间距不超过1m; 2预钻孔夯扩挤密地基的桩身直径:正式施工时,每根桩均 按本规程第5.4.8条方法,以锤击数n作为主控指标,以夯扩后填 料体高度H3作为核查指标,每夯填2m~3m核查一次。 6.1.7挤密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 试验,试验应在成桩14d~28d后进行,素土桩取低值,灰土桩取 高值。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孔数的0.5%,且每单体工程不应少 于3点。试验可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I79附录B进 行,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曲线时,承载力特征值按以下相对 变形确定: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d或s/6=0.010所对应的压 力;灰土挤密桩、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可取s/d或s/b=0.008所对应 的压力。 6.1.8下列情况应进行复合地基浸水载荷试验:特别重要的工程 项目;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且湿陷性强烈场地。复合地基浸水载荷 试验可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进行。复合地
6.1.8下列情况应进行复合地基浸水载荷试验:特别重
1目: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且湿陷性强烈场地。复合地基浸水载石 验可参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进行。复合地 基湿陷系数按下式确定:
式中:8 复合地基湿陷系数; S, 加至1倍设计荷载沉降稳定硅钢片标准,浸水前承压板沉降量 (mm); S2一 维持1倍设计荷载浸水,浸水后沉降稳定,承压板 降量(mm); d一一承压板直径,承压板为矩形时取短边长b(mm)。 当 8.<0.017时,判定复合地基不具湿陷性。
....- 相关专题: 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