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57-2018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通过现代化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在工厂完成建筑项目的构、配 件制造,在施工现场完成构、配件安装的先进建造方式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 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进行有序收 集、存储、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反馈的新信息来指导和调整施工的 方法。
民用航空标准2.1.14 BIM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 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绿色施工评价总得分: W;一 管理评价不同评价阶段各评价要素权重系数: 管理评价不同评价阶段各评价要素得分: q一 提高与创新评价得分: 不同评价阶段各评价要素评价次数: B 般项实际发生项条目实得分之和:
般项实际发生项条目应得分之和; D 优选项实际发生项条目加分之和。
3.0.1绿色施工评价应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
3.0.2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9施工现场应设置绿色施工宣传栏 10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下水平的典型图片或 影像资料。 3.0.4 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丁合格项目: 1 发生生产安全死亡责任事故。 2 发生一般及以上质量事故。 3 施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4 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5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被政府管理 部门处罚。 6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 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7其他造成负面严重社会影响。 3.0.5改变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时,宜利用原有建筑,减少拆除
4.1.2绿色施T评价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 4.1.3管理评价由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标构成。 4.1.4管理评价阶段宜按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与安 装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应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 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和环境保护六个要素进行评价
4.1.2绿色施T评价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
装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应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 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职业健康安全 和环境保护六个要素进行评价
4.1.5管理评价要素应由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4.2.1绿色施T评价总得分由管理评价得分和提高与创新评价 得分构成。
4.2.2绿色施T评价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管理
2管理评价不同评价阶段各评价要素
B 般项实际发生项条目实得分之和: 一一般项实际发生项条目应得分之和: D一一优选项实际发生项条目加分之和。 2.7提高与创新评价得分按本标准第11章有关规定确定。 2.8绿色施工评价等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判定: 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 1)控制项不满足要求。 2)绿色施T评价总得分Q<60分。 3)结构工程阶段得分<30分。 4)地基与基础阶段得分<18分。 2满足以下条件者为合格: 1)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 2)绿色施T评价总得分60分≤0<80分,结构T程得分 ≥30分,地基与基础工程得分≥18分。 3)管理评价至少每个评价要素各有一项优选项得分,优 选项总分≥5。 3满足以下条件者为优良: 1)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 2)绿色施工评价总得分Q≥80分,结构工程得分≥40分 地基与基础T程得分≥24分。 3)管理评价至少每个评价要素中有两项优选项得分,优 选项总分≥10
5.2.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应符合下列控制指标
5.2.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应符合下列控制指标
表5.2.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指
5.2.2材料的选择符合下列规定: 1 选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 应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3 施工现场应以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为主。 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5.2.3 材料的节约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合理的施工分区,控制周转材料用量 2 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4 机电安装进行综合优化设计,优化后的设计应该经过原 计单位确认。
5面材、块材镶贴或安装采取总体排版 6应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模板宜选用可回收利 用高的塑料、铝合金等材料。 7T程主材损耗率应符合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指标。 8 混凝土浇筑过程防止出现漏浆、胀模和爆模。 9材料运输、储存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储存损耗率。 10 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11应制定材料使用的减量计划,降低材料损耗,减少库存。 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12十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建 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5.2.4资源再生利用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2板材、块材、短线材等下脚料和散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 利用。 3现场办公用纸分类摆放,纸张两面使用,废纸回收。 4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并充分利用既有建 筑、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 5施工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 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 重量的10%以上。
5.3.1 应编制材料计划,合理使用材料。 5.3.2 采用工具化、定型化、装配化、标准化的施工材料和设备 5.3.3 建筑材料、设备的包装物应全部回收 5.3.4 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5.3.5 抹灰砂浆应采用机械化喷涂或机器人进行施工。
5.3.1 应编制材料计划,合理使用材料。 5.3.2 采用工具化、定型化、装配化、标准化的施工材料和设备 5.3.3 建筑材料、设备的包装物应全部回收 5.3.4 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5.3.5 抹灰砂浆应采用机械化喷涂或机器人进行施工。
5.3.6采用新型模板支撑体系及模板材料,水平承重模板宜采用 早拆支模体系。 5.3.7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 5.3.81 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 5.3.91 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5.3.10 钢筋工程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钢筋现场加工时 宜采取集中加T方式。 5.3.11 采用装配式构件,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 5.3.12 临时建筑、道路硬化可重复使用。 5.3.13 土建工程与装修T程应一体化设计及施工
6.1.2施工现场临时给排水应有总体策划,制订节水指标和节水 措施。
6.1.2施工现场临时给排水应有总体策划,制订节水指标和节水 措施。 6.1.3施工分包合同和劳务合同的条款中,应有节水要求的内 容。
6.1.3施工分包合同和劳务合同的条款中,应有节水要求白 容。
6.2.1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应符合下列控制指标
6.2.1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应符合下列控制指标:
表6.2.1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指标
注:各施工区域分配参考系数:施工生产区为50%,办公区为5%,生活区为 45%
1 应根据工程和地域特点,制定用水指标。 2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满足施工及生活需要,合理适用
3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 4 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丁程用水应分别计量。 5 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管网和用水器具不渗 漏。 6.2.4 水资源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降水排出的地下水应有储存、利用措施 2 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的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3 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6.3.1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自来水。 6.3.2现场应使用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6.3.3混凝土宜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温材料覆盖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竖向构件宜采用喷雾养护。 6.3.4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6.3.5施T现场绿化应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6.3.6办公室、生活区室外地面宜采用植生混凝土等透水地面
6.3.1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自来水。 6.3.2现场应使用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6.3.3混凝土宜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温材料覆盖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竖向构件宜采用喷雾养护。 6.3.4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6.3.5施T现场绿化应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6.3.6办公室、生活区室外地面宜采用植生混凝土等透水地面。
太阳能和节能灯具,管理制度应齐全并落实到位。 2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丁现场临时用电安 全技术规范》JGI46的规定,对施工照明器具的种类、灯光亮度应 严格控制,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施工现场用电应符合下列控制指标:
表7.2.1施工现场用电控制指标
注:各施工区域分配参考系数:施工生产区为80%,办公区为5%,生活区为
7.2.2机械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能源利用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且机械设备不宜低 负荷运行。 2施设备资源应共享,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应减少设备使 用数量。
3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4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7.2.3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 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2临时施工用房应使用高效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制式的复 合墙体和屋面,顶棚宜采用吊顶。 3临时设施应布局合理,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要求,且有 规划布置方案
7.3.1根据甘肃省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 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7.3.2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7.3.3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节能、高效 环保的规定。 7.3.4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 80% 7.3.5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宜错峰用电,并采用计量装置。
7.3.5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宜错峰用电,并采用计量装
7.3.6施T过程中的地下室和需要采光的部位,宜采用自然采光 和光导照明技术。
8.1.5施T单位应充分了解施T现场及毗邻区域内自然水系、湿
8.1.5施T单位应充分了解施T现场及毗区域内月然水系、湿 地、基本农田、森林、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 管线分布情况,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并应报请相关部门核准。 8.1.6施工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 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文 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 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8.2.1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控制指标:
8.2.1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控制指标:
表8.2.1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控制指
场有租用或使用既有建筑情况时,控制指标在符合现行标准规范 条件下可作适当调整
的条件下可作适当调整
8.2.2合理规划用地应付合下列规定: 1应合理划分施工分区和流水段、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 业。 2应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 3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兼顾考虑原有及永久道路,充分 利用拟建道路为施T服务。 4施工现场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应实现租对隔离
8.2.3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场地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设计。 2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在戈壁沙漠、荒漠地区,除施 T规定区域外,人员、机械不得随意扰动原有地貌,以致扬尘增大。 3应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山地、荒 地作为取、弃士场的用地 4施工后应进行地貌复原,恢复植被,生态修复。 5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 量,保护用地。 6施工临时设施不宜占用绿地、耕地以及规划红线以外的场 地。 7施工现场应避让、保护场区及周边古木名树
8.3.1有效保存地表土,利用废弃土,尽量减少土方内外运输。 3.3.2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结构可靠的多层轻钢活动板 房、钢骨架多层水泥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 8.3.3对施工中发现的地下文物,应进行有效保护,处理措施恰 当。 8.3.4 地下水位控制应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 8.3.5 钢筋加下应配送化,构件制作应工厂化。 8.3.6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 物、道路和管线等。
9.2.3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 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的有关规定, 9.2.4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员 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 9.2.5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 时通风设施。 9.2.6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害物品存放地配置醒目安全标志 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并加强人员 健康教育和管理。 9.2.7J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保洁。 9.2.8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 9.2.9工作场所产生的噪声应采取减少噪声污染和隔声措施,建 筑物及其相邻建筑的室内噪声值应该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 9.2.10工作场所应设职业健康危害警示标识,标识设置应该全 面、完整
9.2.4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员
9.3.13 现场应有医务室,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及急救 设施。 9.3.2 施工现场应设置直饮水装置,保证人员饮水安全 9.3.3 施工总平面布置中,职工宿舍应满足2.5m/人的使用面积 要求。 9.3.4 施工现场宜设置安全教育示范点。 9.3.5 施工单位应办理伤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9.3.6 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体检
9.3.1 现场应有医务室,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及急救 设施。 9.3.2 施工现场应设置直饮水装置,保证人员饮水安全 9.3.3 施工总平面布置中,职工宿舍应满足2.5m/人的使用面积 要求。 9.3.4 施工现场宜设置安全教育示范点。 9.3.5 施工单位应办理伤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9.3.6 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体检
10.2.1环境保护应符合下列控制指标:
表10.2.1环境保护控制指标
10.2.2 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 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采取隔离措施。 10.2.3 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
10.2.8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设排水沟。 2现场设置工程污水沉淀池,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现场厕所设置化粪池并定期清理,化粪池污水排至市政 污水管网。 4T地厨房设隔油池并定期清理。 5 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10.2.9 光污染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2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应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 10.2.10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先进机械低噪声设备和工艺进行施工 2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尽 量远离施「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或采取吸声降噪 屏、隔声罩等降噪措施。 3吊装作业指挥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4运输材料的车辆在施工现场低速行驶,严禁鸣笛。 5对施T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应有效监测、控制,满足相关指 标的要求。 10.2.11施工中土方的开挖量和回填量应预先计算平衡,开挖的 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
10.3.1 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隔声屏、隔声罩等隔声设施。 10.3.2 现场应设置装配式环保厕所,定期清运、消毒。 10.3.3 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实施动态监测。 10.3.4 地下工程应采取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实现提前停止降 水作业。
11.1.1绿色施T评价时应按本章规定对加分项进行评价。提高 与创新评价指标包括性能提高与创新两部分。 11.1.2提高与创新评价得分为各项得分之和。当该部分评价得 分大于10分时混凝土标准规范范本,应取为10分
11.2.1采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得1分。 11.2.2室内空气中的氮、甲醛、苯、挥发性有机物、、可吸入颗 粒物等污染物浓度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CB T18883规定限值的70%,评价总分值为1分。 11.2.3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T程施T用地范围内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或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进行临时设施建 设,得1分。 11.2.4采用建设T程质量缺陷保险产品,或延长T程质量保修 期限.得1分
11.3.1采用有利于绿色施T“四节一环保”的自主创新绿色施T 技术及方法,并有明显效益,评价总分值为2分。采用一项,得1 分:采用两项及以上,得2分。
11.3.2在T程项目施T期内
理,获得绿色施工优良等级或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认定,得1分。 11.3.3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T.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应用建 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评价总分值为2分。一个阶段应用,得1 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应用,得2分。 11.3.4获得T程建设领域国家级、行业级、省级技术应用类比赛 奖项,评价总分值为1分。获一项国家级、行业级奖项,得1分;获 项省级奖项,得0.5分;获两项及以上省级奖项,得1分。 11.3.5使用绿色建材比例不低于50%.得1分。 11.3.6有绿色生态效益感知度,场地绿容率不低于1.5,得1分。 11.3.7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建筑碳排放强 度,得1分。
12.1.1绿色施T.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施T单位和监理单位 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12.1.2管理评价应由施T单位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 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12.1.3施T单位应进行绿色施工的随机检查,并对绿色施T目 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12.1.4施T单位会同建设和监理单位应根据绿色施T情况,制 定改进措施,由施单位实施改进。 12.1.5施工单位应接受建设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委托单位 的绿色施工检查。
12.2.1绿色施下评价时分为实施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实施过 程评价仅进行管理评价排水管道标准规范范本,最终评价时对管理评价和提高与创新评 价两部分进行综合评价。 12.2.2绿色施工评价应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进行评价。
....- 相关专题: 绿色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