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98-20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 SJG 98-20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1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Eu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构件内力 S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VEki 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 VEk 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构件剪力; VGE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构件剪力: V一 地震作用下弱连接截面的剪力; Ve一一多遇地震作用下i层的层剪力; Viy一一i层的抗剪承载力; Vwj 剪力墙水平剪力设计值; 41(42) 连体结构柔性连接一端(另一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 楼层层间位移,

    AQ 剪力墙端部暗柱中型钢的截面面积; As 楼板单侧钢筋、栓钉钉杆截面面积、剪力墙腹板内 的竖向钢筋总面积; 轴力作用下需要配置的截面钢筋的一半; As2 弯矩作用下需要配置的楼板单侧钢筋; Asp 剪力墙墙内钢板的横截面面积。 Aw T形或I形截面剪力墙腹板的面积; b 一连梁截面宽度; 楼板截面宽度: d 桩身直径: 桩基础扩底直径(扩大头); h一一楼层高度; h。一一连梁截面有效高度; Li一第i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总长度;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楼板截面厚度。 ?

    :i层的抗剪裕度指数; 一一水平地震剪力系数、剪跨比; 2,一—i层的剪重比调整系数; 楼板弱连接部位剪力调整系数;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一一结构阻尼比; YEh、YEv 分别为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 YRE 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5其他 n结构计算总层数:振型数。

    园林工艺、表格3.1.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传力途径; 2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良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以及合理的屈服机制; 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丧失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3.1.3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而形成薄弱部位或薄弱层。 3.1.4剪力墙结构应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其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 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超过30%。抗震设计时不宜采用仅单向有 墙的结构布置 5.3条规定根据前力墙承的层倾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传力途径; 2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良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以及合理的屈服机制; 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丧失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3.2结构布置及构件设计的一般原则

    3.2.1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 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3.2.2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防震缝的宽度应满足设防 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的要求。 3.2.3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收进。结构的侧向刚度宜 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对设置有伸臂桁架、环带 桁架或其他水平桁架的高层建筑,可不受该楼层与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规定的限制。 3.2.4当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混凝土并与主体结构整体连接或为全现浇混凝土时,应考虑其 对结构的影响。 3.2.5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结构顶部楼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刚度突变 时,宜补充分析计算,考虑顶端鞭梢效应的不利影响。对刚度突变楼层及相邻楼层构件应采 取有效加强措施。

    3.3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3.3.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区分为A级和B级。A级高度钢筋混凝

    表3.3.2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3.4.1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和立面形状。

    表3.4.2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符合表3.4.2的要求:

    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 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的配筋率,采用间距不天于100mm的双层双向配筋: 2洞口边缘设置边梁或暗梁

    3倍时,宜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计算楼层的抗侧刚度 3.5.2当楼层侧向刚度低于下部相邻层侧向刚度的2倍时,宜适当增大该层抗侧刚度,并 复核刚度突变层及相邻层相关构件的承载力。 3.5.3当楼层间无斜撑时,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 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 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当不满足要求时,其对应于 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注:当层抗似刚度同时不满足恶求时,仅考虑本条增大系数

    3.5.4当上一层受剪承载力小于下一层受剪承载力的2倍时,上一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 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25的增大系数。 3.5.5层抗剪承载力应是层所有柱、剪力墙和斜撑抗剪承载力在变形协调条件下的承载力 组合。计算层抗剪承载力时,柱的抗剪承载力应考虑与剪力墙、斜撑屈服时位移协调的影响。 3.5.6当结构楼层中有斜撑等抗侧力构件时,应按下式计算各层的抗剪裕度指数判断结构 的抗剪薄弱层,

    S;=Viy/Vie 式中:Viy一一i层的抗剪承载力: Vie一一多遇地震作用下i层按弹性方法计算的层剪力; S一一i层的抗剪裕度指数。 抗剪裕度指数最小的楼层为结构的抗剪薄弱层,薄弱层的地震作用的剪力标准值应乘以 1.25的增大系数。 3.5.7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结构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时,3.5.2、3.5.3、3.5.4 的限值可适当放松

    3.6.1当结构平面刚度不均匀、质量不均匀、凹凸不规则或楼板不连续时,应验算楼板薄 弱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图3.6.1)

    式中,A 栓钉钉杆截面面积; E。——混凝土弹性模量; 抗剪栓钉的极限抗拉强度

    3.6.7当楼板全截面承受拉剪时,不宜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盖。

    1每30~40m间距设置贯通地下室顶板、底板及墙体的施工后浇带; 2宜在低温下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合拢,合拢时间不少于60天; 3地下室底板设置结构沟时,结构沟间距取150~200m:地下室侧墙宜设置诱导缝

    3.7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3.7.1在50年重现期风荷载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 比△u/h不宜大于1/500,其中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以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

    3混合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宜大于1/450。 3.7.2在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 比△u/h宜符合下列规定: 1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宜大于表 3. 7.2 的限值

    表3.7.2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2高度不小于250米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宜大于1/500 3高度在150m~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的限值 可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的限值线性插值取用。 注:楼层层间最大层间位移△Ⅱ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计算层间位移时不考虑偶 然偏心的影响,

    3.7.3当竖向荷载对楼层的水平位移有较大影响时,计算楼层层间位移时应考虑其影响

    3.7.6楼盖结构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楼盖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不宜小于3.0Hz,竖向 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3.7.6的限值。要充分考虑可能的竖向振动荷载源(如人群荷载、 车辆入库跨越减速带冲击荷载等),荷载取值可按经验公式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取 值0.02。楼盖的竖向加速度可按经验公式计算、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

    表3.7.6楼盖竖向加速度限值

    注:松盖结构坚向自振 时,峰值加速 限值接按插值选取。

    3.8.1水平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 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本规程“特 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3.8.2抗震设计时,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8.2确定。对 于甲、乙类建筑,需要按设防烈度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可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IGT3的有关规定执行。

    表3.8.2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

    值与约束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轴压比限值宜取与剪力墙抗震 等级相同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3.9.3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10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3.10.1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应进行施工模拟计算。计算应结合施工方案、顺序、杆件连接等 因素进行,高空施工时尚应考虑温度及风作用等的影响。 3.10.2对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有较大水平位移的高层建筑,宜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时采取措 施适当调整。 3.10.3高层建筑宜在相对低温下进行施工后浇带的合拢,浇筑混凝土时宜相对低温入模。

    4.1.1建筑周边地形和环境变化较大时,计算风荷载可根据不同方向的场地环境选用相应 的地面粗糙度类别。 4.1.2 荷载规范中未规定的复杂平立面高层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应通过风洞试验确 定。 4.1.3 进行风洞试验的高层建筑,风荷载设计取值宜在荷载规范值的基础上,结合风洞试 验结果确定,但风荷载取值不宜低于荷载规范值的80%。

    4.1.1建筑周边地形和环境变化较大时,计算风荷载可根据不同方向的场地环境选用相应 的地面粗糙度类别。

    4.2.1各抗震设防类别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类建筑: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 2乙、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4.2.2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 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 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3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态臂结构、转换结构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4.2.3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结构平面为矩形时,每层质心沿垂直 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按下式采用:

    3周期大于6.0s的地震影响系数可取6.0s时的地震影响系数。当有充分依据时,周期 大于6.0s的地震影响系数αmax可按规范反应谱曲线下降,降低幅值不宜超过6.0s时地震影 响系数的10%,

    式中:VEKi 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 元一 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小于表4.2.8规定的值;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 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G;一一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表4.2.8楼层最小地震剪力

    4.2.9当计算得到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不满足第4.2.8 条的要求时,宜将该楼层及相邻楼层的层地震作用放大,使之满足第4.2.8条的要求。可不 米取增大结构刚度方法来满足要求。 4.2.10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时,地震波的数量及相应要求按抗震规 范有关规定。对于非超限高层建筑,可选用一组人工波,选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用人工波的拟合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在结构基本周期的谱值差在5%以内 2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5倍和10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 可取0.01s或0.025; 3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有效峰值可按表4.2.10采用

    表4.2.10时程分析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有效峰值(单位

    4采用该组人工波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构基底剪力应与规范反应谱得到的结构 基底剪力基本一致; 5选取一组人工模拟波分析时地震波峰值宜乘以系数1.1.

    5.1.1结构抗震设计必须遵循强柱弱梁、构件破坏先于节点破坏的设计原则;对钢筋混凝 土结构尚应满足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的设计原则。 5.1.2框架类结构应避免出现层剪切破坏。 5.1.3 应根据结构方案的特殊性选用适宜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采取满足预期抗震性能 目标的措施。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 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B,C,D,D 五个等级,结构抗震性能分为1,2,3,4,5五个水准(表5.1.3),各性能目标均与一组 在指定地震地面运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相对应

    5.1.1结构抗震设计必须遵循强柱弱梁、构件破坏先于节点破坏的设计原则:

    表5.1.3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 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 命的严重破坏: 2多遇地震下的性能水准为1的结构,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其承载力和变形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设防烈度地震 下性能水准为1、2及罕遇地震下性能水准为2的结构,可按弹性方法计算,其验算公式不含有抗震等级有关的增 大系数及其他的内力增大系数;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性能目标为3的结构,可按弹性方法计算,连梁等耗能构件 刚度采用0.5的折减系数;性能目标为4、5的结构应采用弹塑性方法计算,验算时应分别控制相关构件的抗震承 载力或弹塑性变形,当近似采用等效弹性法时,仅验算构件的抗震承载力: 3抗震性能目标为A级的高层建筑,可不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 4当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C级时,宜验算超大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水准为5的要求,超大震烈度按罕遇地震烈 度提高1度采用

    1.4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可按表5.1.4进行宏观

    表5.1.4各性能水准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况

    是指罕遇地装 下允许出现部分延性屈服的关键构件;“普通竖向构件”是指“关键构件”及“重要构件”之外的竖向构件:“耗 能构件”包括框架梁、剪力墙连粱(抗弯耗能)及耗能支撑等: 2大跨连体结构的连体及其相连的竖向支承构件、大悬挑结构的主要悬挑构件、扭转变形很大部位的竖向(斜向)构 件、重要的斜撑构件及相关的水平受拉构件系统、错层柱墙等,视其实际受力状况确定是否定义为结构中的关链 构件。 5.1.5 抗震性能目标为A和B级的高层建筑,相应构件的构造要求宜根据实际需要,参考 本规程适当调整采用。

    表5.2.4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5.2.5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各类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可按表5.2.5选用。 表5.2.5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5.2.6楼盖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可按表5.2.6选用。

    表5.2.6楼盖抗震性能水准

    强度标准值:抗剪弹性或不属服指楼板面内受剪弹性或不屈服

    5.2.7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中的钢构件性能目标以构件应力比控制。承载力不 时的应力比为1. 0。

    5.3.1A、B等级抗震性能目标可按表5.3.1的要求选用。 表 5.3. 1结构抗震性能目格

    5.3A、B等级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5.3A、B等级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表5.3.1结构抗震性能且标

    6.1.1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确定。风及多遇地震作用

    5.1.1高层建# 分析方法进行承载力、变形验算和截面设计;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时,近似采用弹性分析方法 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屈服判别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采用动、静力弹塑性方法和等 效弹性方法分析结构承载力,控制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并分析耗能构件进入塑性的破坏程度 控制结构弹塑性变形,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性能目标要求。 6.1.2高层建筑具有特别复杂体型或采用的结构体系未见于规范规定时,应进行多结构方

    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屈服判别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采用动、静力弹塑性方法和等 效弹性方法分析结构承载力,控制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并分析耗能构件进入塑性的破坏程度 控制结构弹塑性变形,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满足性能目标要求。 6.1.2高层建筑具有特别复杂体型或采用的结构体系未见于规范规定时,应进行多结构方 案比较分析,确定适宜的结构体系。 6.1.3当考虑楼板协调结构竖向构件变形时,计算按弹性楼板建模。 6.1.4高层建筑在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斜撑等构件的轴向变形宜考虑 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阶段钢斜撑可考虑后接,减小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影响;复杂高层建筑 及房屋高度大于150米的其他高层建筑结构,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 6.1.5 5截面形状复杂、截面尺寸较大的混凝主构件及型钢、钢管混凝土构件,应按构件实 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构件截面设计。 6.1.6体型复杂、结构布置复杂以及表3.3.1中的B级高度及以上的高层建筑,应采用至 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分析,高度超过350米的复杂高层建筑宜采用 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弹塑性分析。 6.1.7 对于有大开洞、弱连接的楼盖结构,当楼板面内应力较复杂时,应补充弹性时程分 析法验证。 6.1.8对于存在平面、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对相应不规则情况进行分析,并 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6.1.9对于大跨、长悬臂结构应进行楼盖舒适度分析。 6.1.10选取结构计算嵌固端楼层位置时应考虑楼板的完整性、楼面高差、地下室侧墙外露 状况、地下室墙柱抗侧抗扭刚度及外墙土体侧向约束等因素综合确定。 6.1.11高度超过250米的高层建筑,宜进行混凝土材料收缩徐变对结构不利影响的计算, 6.1.12框架剪力墙结构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第8.1.4条进行框架剪 力调整时,与柱相连的框架梁端部弯矩和剪力可不调整。 6.1.13多塔结构应按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计算,并对裙房楼盖进行温度收缩影响的分析。在 裙房设置的施工后浇带封闭前,必要时对后浇带范围内的单塔(或多塔)连接裙房部分进行 10年一遇风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变形复核。 6.1.14框架梁支承于剪力墙导致剪力墙承受面外弯矩和剪力作用时,应复核剪力墙的面外 承载力,并按柱要求采取加强构造措施。 6.1.15平动耦连作用明显的高层建筑应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或双向输入地震作用, 6.1.16高层建筑顶部结构明显薄弱时,应考虑鞭梢效应的不利影响,计算时宜采用尽可能 用弹性时程分析法复核,适当放大地震作用

    案比较分析,确定适宜的结构体系

    6.2计算参数与计算模型

    6.2.1进行风作用计算时,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宜取1.0;按反应谱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作 用效应计算时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宜取0.7~0.8,进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连梁 刚度折减系数宜取0.5。

    其上部的偏心荷载引起时,可根据楼板对梁的约束作用取扭矩折减系数0.4;当梁扭矩主要 由平面内梁板荷载引起时,梁的扭矩折减系数取1.0。独立梁或上反梁不考虑扭矩折减系数

    其上部的偏心荷载引起时,可根据楼板对梁的约束作用取扭矩折减系数0.4;当梁扭矩主要 由平面内梁板荷载引起时,梁的扭矩折减系数取1.0。独立梁或上反梁不考虑扭矩折减系数, 6.2.3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 以折减。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 值:

    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周期折减系数。 6.2.4结构地震及风作用下分析时应选取符合结构变形及材料性能的阻尼比。当建筑结构 中有多种不同材料时宜采用应变能阻尼法考虑不同阻尼对结构的影响。当近似采用单一阻尼 比进行计算时,钢结构部分的内力计算阻尼比宜取0.02, 6.2.5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当框架梁、柱中心线不重合时,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 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超过时应进行分析论证并采取加强措施,必要时 进行试验验证。 6.2.6对于剪力墙端部局部加厚或有端柱的情况,应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选取不同计算模 型进行计管有坊

    6.2.6对于剪力墙端部局部加厚或有端柱的情况,应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选取不同计算模 型进行计算复核。

    6.2.7 宜对转换层(含转换厚板)及转换层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有限元分析。 6.2.8 重要结构构件节点宜进行实体有限元分析。 629进行结构温差效应分析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6.2.7宜对转换层(含转换厚板)及转换层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有限元分析。

    1温差取值宜参考本地区的气象统计资料分析确定: 2施工模拟分析应根据施工顺序考虑温差变化,分阶段输入相应温差; 3上部结构计算宜考虑地基或桩基对柱底的实际约束刚度对结构的影响; 4温差效应计算应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徐变

    6.3.1当剪力墙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出现全截面受拉,且名义拉应力

    当剪力墙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出现全截面受拉,且名义拉应力超过1.0ft 剪力墙截面配筋应按抗拉承载力进行验算,满足抗拉不屈服或弹性性能目标要求

    6.4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6.4.1高层建筑宜考虑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自重下有侧移和刚度质量沿高度分布不均 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 6.4.2结构的总体稳定性宜按整体结构在重力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的结构整体屈曲进行分 析,结构的屈曲因子不宜小于9。 6.4.3框架柱稳定性验算应考虑风及罕遇地震作用下附加轴力的影响。 6.4.4剪力墙局部稳定性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附录D的有关规定进 行验算。对于穿层剪力墙,尚应考虑风及罕遇地震作用引起的墙体轴力及其不利分布的影响。

    6.5.1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关键构件内力时,应

    6.5.1 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关键构件内力时,应补充弹性时 程分析。

    法计算的相应楼层剪力适当放大

    法计算的相应楼层剪力适当放大。

    6.6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屈服判别

    6.6.1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应采取屈服判别法进行结构分析,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薄弱 性质和薄弱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屈服判别法可采用振型分解法或时程分析法进行 验算。

    验算。 6.6.2 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构件不同抗震性能目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性能且标为弹性时的构件 需承载裁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6.6.2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构件不同抗震性能目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入小于1.5时应取1.5,入大于2.2时应取2.2;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适

    0.1NA) + 0.8fyh hwol

    上海标准规范范本剪力墙全截面受拉时:

    上式右端方括号内的计算值小于0.8fyhhwo时,应取0.8fyhhwo 剪力墙全截面受拉时:

    Vw)≤(0.6fyAs + 0.8N)

    式中:Vwij一一剪力墙水平剪力设计值; As——剪力墙腹板内竖向分布钢筋和边缘构件中的竖向钢筋总面积(不包括两侧翼 缘),以及在墙体中有足够锚固长度的附加竖向插筋面积; f一竖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N一剪力墙截面轴向力设计值,拉力为负值,

    6.7罕遇地震作用下静力推覆分析

    下的结构分析: 1基本对称的单幢高层建筑; 2结构高度小于150m的高层建筑; 3第一振型基底剪力不小于总基底剪力60%的结构; 4楼盖满足平面刚性假定的结构

    6.7.2采用弹塑性静力法推覆分析时,宜

    产品质量标准1侧向荷载分布的选择宜做到多 下的计算结果与COC法基本一致: 2侧力荷载采用层核定 侧向荷载按下式计算:

    中:P;—弹塑性静力分析时i层的侧向荷载; Q:一—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i层地震作用剪力; n—计算振型的个数; Qii振型时i层的剪力。

    ....
  • 相关专题: 混凝土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