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_1074-2014_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pdf

  • DB11T_1074-2014_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2
  • 发 布 人: 随波逐流666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0.1工程资料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1工程资料应符合北京市现行标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T695和国家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及 相关专业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 2评审结构工程资料,主要依据本标准第3章施工项目管理有关条款, 与结构工程实物质量相结合,抽查评价结构工程资料及其管理工作质量。 工程资料评价不合格,对结构工程质量的评价具有否决作用。 3抽查的重点是从施工准备到初评检查时的施工进度部位已发生并应 有的文件、记录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测量 记录、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资料,过程验收资料等。 4.0.2工程资料应按照结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做到同步形成 分类整理,按序排列,层次清楚,目录清晰,管理有序。 4.0.3工程资料应按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形成、收集和整理,资料员负责 统一汇总和管理。资料的格式、内容、书写,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 4.0.4工程资料应内容准确,数据真实可靠,审签手续齐备,具有可追溯 性。原始记录、检验资料填写应内容具体,结论清楚有据。对工程中存在 的问题应有处理结论,资料中不应留有疑问或有争议的问题。 4.0.5应注重现场质量管理原始资料的归集和检查。工程资料必须真实可 靠,不得弄虚作假,不得用复印件顶替,不得因回避问题不填写或随意涂 改。未经正式授权委托,他人不得代替审签

    4.0.6工程资料管理的评价可按附录

    6.0.1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四节一环保”,积极推进节地、节能、 材、节水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6.0.2项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难点和技术复杂程度,编制“四节一环1 工作计划并积极落实。 6.0.3项目应积极贯彻北京市现行标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 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扬尘污染控制、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水土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光污染控制、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环 影响控制等工作。

    6.0.1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四节一环保”,积极推进节地、节能、节 材、节水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6.0.2项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难点和技术复杂程度,编制四节一环保 工作计划并积极落实。 6.0.3项目应积极贯彻北京市现行标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 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扬尘污染控制、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水土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光污染控制、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环境 影响控制等工作。 6.0.4工程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及相关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 要求: 1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项目,应与主体结构一同检查 初评。 2用于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隔热材料、产品,其品种、规格、厚度、 物理性能指标及防火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3墙体节能保温材料、产品的安装位置,固定、接缝、热桥、断桥、 加强网及墙体缺陷处理特种设备标准规范范本,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规定。 4保温砌块墙体,应采用具有保温功能的砂浆砌筑。砌筑砂浆的强度 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的水平缝饱满度不低于90%,竖直缝饱满度不 低于80%。 6.0.5工程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 6.0.6结构工程所用的材料、构配件质量及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TVOC

    6.0.4工程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

    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混凝外加剂 中释放氨限量》GB18588的有关规定

    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2模板的设计、选材和制作量,应力求资金投入合理,兼顾后续工程 的适用性。模板的规格尺寸宜标准化,多通用型,少异型,力求增加周转 次数。 3拼装型大钢模板、组合型小钢模板、滑升模板、模壳等,应符合相 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 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应有专家论证审 查书。 7.1.3模板制作,应保证规格尺寸准确,棱角平直光洁,面层平整,拼缝 严密。 1封闭型模板,宜设置排气孔。 2清水饰面混凝土模板,其板面拼缝痕迹和棱角应不损坏或不影响 清水饰面效果。 3毛面混凝土模板,其镶贴的内衬模(网格布、铅丝网等)或毛面涂 层,应与模板内侧面固定牢靠,既便于脱模拆除,又防止振捣滑落

    4钢模板及其支架、零部件,应有防锈蚀措施。 5新制作的模板,应进行检查验收和试组装,并按规格、类型编号标 识。 7.1.4模板安装,应确保模板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位置线、轴线、标 高、垂直度、结构构件尺寸及门、窗、孔洞位置等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1跨度等于或大于4m的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 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至3/1000。起拱线应顺直,不得有折线 住宅工程的楼板模板应在中间起拱,楼板四周不起拱。 2模板的竖向支架、支柱底部支撑在土层地基时,基必须坚实,并 铺设50mm厚通长垫板,雨期施工应有排水和防基土沉陷措施,冬期施工应 有防基土冻涨或融陷措施。底部支撑在下层楼板顶面时,垫板可用 50mmx100mm木方,长度应≥300mm。 3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或架支模。上下层支架 间应铺设垫板,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垂直在同一中心线上。拉杆、支撑应 牢固稳定,垫板应平整。 4模板安装时,拼缝应严密平整,不漏浆,不错台。木模板的板缝宜 采取硬拼,不宜贴胶条。 5地下室导墙、电梯和楼梯上下层间、外墙上下层间等接茬处的模板 应做到平整、垂直、严密、牢固,不跑模,不涨模,不变形。 6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板墙与顶板交角和楼梯、阳台、檐口、腰 线、滴水槽等模板,应确保尺寸准确,棱角顺直,接缝平整。 7结构工程后浇带或施工缝模板安装的位置及留置形式,应符合规范 和设计要求,并应安装牢固,确保留茬截面齐整和钢筋位置准确。后浇带 处的模板应单成体系,不得先拆后顶。 8预理件、螺栓、插铁、水管、电线管、箱盒的理设,应位置尺寸准 确,固定牢靠。 9新钢模安装前,应在模板外侧刷防锈漆,内侧涂刷隔离剂(脱模剂)

    7.1.5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模 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以下规范和设计要求: 1侧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 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碰挠而松动 2底模及其支架拆除,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7.1.5 的规定。 3预应力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施加预 应力后拆除。 4结构拆除底模、支架,应依据施工技术方案,对其结构上部施工荷 载及堆放料具进行严格控制,或经验算在结构底部增设临时支撑。悬挑结 构应保持三层支撑。 5拆除后的模板临时堆放在楼板上时,应按照模板施工方案堆放,其 位置、高度应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堆放模板的楼板下应加临时支撑。 6拆除的模板,应及时进行维修保养,清理干净后涂刷隔离剂,并分 类整齐堆放。

    表7.1.5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士强度要求

    表7.1.5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悬臂构件 100 7.1.6 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除,均应建立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验收制 度。 7.1.7模板工程质量初评检查,以观感质量检查为主,必要时对允许偏差 值辅以尺量。观感质量初评检查时,还应通过抽查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质 量,综合评价模板工程质量。

    .8模板工程质量的评价可按附录C

    7.1.8模板工程质量的评价可按附录C进行。

    种、数量、复试报告单编号、检验状态等。 7.2.6钢筋的调直、切断、弯曲、焊接等半成品加工质量,应符合规程、 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应按工程使用部位和规格、 形状分类堆放,有标识牌,注明钢筋编号、规格、尺寸和使用部位,并应 符合以下规定: 1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 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后,应立即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 2钢筋切断配料,应以钢筋配料表提供的钢筋级别、直径、外形和下 料长度为依据。钢筋表面应洁净,不得有颗粒状、片状锈蚀和飞边、翘皮、 裂纹损伤及泥浆油污。用于对焊、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的钢筋,应将钢筋 端头的热轧弯头或劈裂头切除。 3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为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箍 筋直径d的10倍且不小于75mm。绑扎搭接接头箍筋弯钩一端弯折角度为 135°,另一端弯钩应先有两根钢筋直径的平直部分,再弯折135°。 4剪力墙钢筋拉钩的弯折角度均为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应不 小于拉钩筋直径d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5直螺纹丝扣的加工端头应平齐,无毛刺;直螺纹中间应无断丝扣现 象;丝扣的有效长度应等于套简长度的1/2加1mm;加工完的直螺纹应加 塑料帽保护。 6箍筋弯钩两端平直部分长度应相等,弯钩平整不扭翘。箍筋的内净 尺寸,应确保主筋绑扎就位和保护层厚度。设计要求受力主筋、构造筋有 弯折或末端有弯钩的,其弯折点位置、角度和弯钩尺寸、平整度等,应符 合要求。 7垫块、卡具、马凳、梯子筋、定位框等钢筋定位工具的规格、型号、 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分类标识码放。 7.2.7钢筋安装应牢固,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

    7.2.8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1可采用专门制做的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垫块、定型支架、卡具、梯 子筋、马凳、定位框等控制保护层厚度,其规格尺寸应准确,并具有相应 的抗压、耐碰撞强度。不得使用灰浆皮、钢筋头、石子、碎砖等杂物充当 垫块。 2框架结构中机械连接的套筒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箍 筋宜错开套简绑扎,当不能错并时,可采用较小直径的箍筋进行等截面代 换。 3将拉钩90°一端弯曲成135°时,应使用卡具,先卡后弯。 4钢筋安装后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踩踏、碰撞等变形。 7.2.9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1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 2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梁类、板类、柱类及墙类构件均不宜大于50%。 3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应保证三个绑扣。 4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 的规定。 7.2.10在梁、柱类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 应大于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 应大于200mm:

    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 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7.2.11框架柱箍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箍筋加密的高度取1/6净高、600mm、最长边(圆柱为直径)的长度 三者中的最大值。 2箍筋加密的间距等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框架结构的角柱全高加密。 7.2.12绑扎剪力墙洞口连梁锚固筋进组合柱范围内的箍筋,其在底层和 顶层处应按设计间距满加,中间层连梁锚固筋进组合柱距洞口边50mm处 应有一根箍筋:组合柱竖向受力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不应 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2.13因缺少设计规定的钢筋品种、规格而采用其他品种、级别、规格的 筋替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洽商文件。

    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 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7.2.11框架柱箍筋的绑扎应符合下

    1箍筋加密的高度取1/6净高、600mm、最长边(圆柱为直径)的长 三者中的最大值 2箍筋加密的间距等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框架结构的角柱全高加密。

    顶层处应按设计间距满加,中间层连梁锚固筋进组合柱距洞口边50mm 应有一根箍筋;组合柱竖向受力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不 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2.13因缺少设计规定的钢筋品种、规格而采用其他品种、级别、规格 风筋替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洽商文件

    7.2.14钢筋安装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7.2.15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5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质量应符合以下

    1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 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未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箍筋加密区。 3同一构件内的接头相互错开长度为35d。 4纵向受力钢筋接头距楼(地)面不小于500mm。 5直螺纹外露丝扣不得超过一个完整扣,半扣不得超过三个。

    7.2.16钢筋工程有设计图纸变更项目时,应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坚持 自检、互检和专业检验制,做到隐蔽工程验收手续齐备。 7.2.17钢筋工程安装质量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和表 7.2.17 的规定。

    .17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

    9钢筋工程的质量评价可按附录D进

    7.3.1混凝土工程是评审结构长城杯的主要内容,重点抽查预拌混凝土质 量、混凝土浇注、振捣、养护以及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结构构件几何尺寸 的充许偏差、混凝土观感质量,并依据项目施工方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 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标准,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做出综合评价。 7.3.2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单位,应具有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并应符合其 资质等级的营业范围。 7.3.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和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7.3.4承包单位应与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单位签订技术合同,技术合同内 容应将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分别注明,重点应有以 下内容:混凝土强度等级,落度,水泥品种及用量,外加剂名称及掺量, 掺和料名称及掺量,砂率,水灰比,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早强要求, 抗渗要求,混凝土供应速度等。

    1试验工依据规范要求或技术员的书面交底,根据有关规定取样,制 作混凝土试块,试块上应写明试块制作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部位、 试件编号。

    7.3.8浇注墙体(或柱)混凝土前,润管砂浆应铺设均匀,厚度控制在30mm 50mm

    7.3.9混凝土灌注入模,应按浇注程序分层均匀布料,不得集中倾倒冲击 模板或钢筋骨架。柱、墙板灌注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 出料管口至浇注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应大于1.5m。采用插入式振揭时,混 凝土分层灌注厚度可在400mm左右。门窗洞口两侧应均匀下料。 7.3.10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欠振或过振。应确保预留孔洞、箱

    盒、预埋件、钢筋位置和楼板厚度准确,面层平整。预应力结构混凝土的 浇注,应符合本标准10.2.14的规定

    .3.11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混凝土浇注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并保持湿润,严防脱水、裂 缝。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 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 于14d。 3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应依据施工现场实际选择。采用塑料薄膜,应 覆盖封闭严密,防风吹散露,保持膜内潮湿;采用浇水养护,应设专人喷 水,确保混凝土湿润;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有控温、测温措施;冬期施 工混凝土,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 于14d。 3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应依据施工现场实际选择。采用塑料薄膜,应 覆盖封闭严密,防风吹露,保持膜内潮湿;采用浇水养护,应设专人喷 水,确保混凝土湿润;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有控温、测温措施;冬期施 工混凝土,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7.3.12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混凝土墙(或柱)烂根: 1浇注顶板混凝土时,在墙体(或柱)钢筋外侧100mm左右范围内 拉线、找平、压光。 2墙体(或柱)边线向里5mm弹切割线,并进行切割(深度以5mm为 宜)。 3将杂物清理干净。 4沿墙体(或柱)边线向外3mm贴密封条。 5模板应方正,模板底面应平、直、净。 6安装时,模板应准确就位,以免碰坏密封条或根部混凝土表面。 7应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7.3.13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在施工技术方案中预先确定,并应留置 在结构受剪力较小部位。宜在下列部位留置: 1框架结构梁的竖向施工缝,宜留在次梁中间1/3范围内。 2前五墙称的墙保向施工缝一宫贸左过迹市简1/3菇围内

    3楼板竖向施工缝,宜留在板中间1/3范围内 4柱子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梁(板)底向上5mm(加软弱层,约梁或 板底向上25mm)。 5墙体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楼板(梁)底向上5mm(加软弱层,约板 或梁底向上25mm)。 6框架结构楼梯两侧无剪力墙的楼梯施工缝,宜留在楼梯段自休息平 台向上1/3左右处。 7框架结构楼梯两侧有剪力墙的楼梯及住宅工程剪力墙结构的楼梯 施工缝,宜留在休息平台自踏步向外1/3左右处,楼梯梁入墙应有等于或 大于1/2墙厚的梁窝。 7.3.14墙、柱混凝土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墙、柱下部水平施工缝处应在墙柱边线内侧5mm再弹一道切割线 用无齿锯切割,切割深度宜为5mm;柱和墙体顶面水平施工缝,应沿线用 无齿锯切割,切割深度宜为10mm;墙、板及梁的竖向施工缝均应弹线,按 线用无齿锯切割,切割深度宜为10mm。 2水平施工缝应剔除软弱层,露出石子;竖向施工缝应剔除松散石子, 露出密实混凝土。 3接茬部位的下层墙体(或柱)混凝土应垂直、平整,以保证接茬部 位不错台。接茬部位的上层模板应跨下50mm以上。 4接茬处应清理干净。 5接茬处于模板接触部位,应贴密封条。 6模板应平、直、严、牢,具体做法应在模板方案中采取节点大样的 形式表述清楚。 7.3.15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 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混凝土工程质量充许偏 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和表7.3.15的规定

    .15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

    7.3.16初评抽查的结构工程,应保持拆除模板后的原貌,无剔凿、磨、抹 或涂刷修补处理痕迹。现浇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7.3.17结构混凝土外观应密实、表面平整、棱角整齐,应无蜂窝、麻面、 掉皮、孔洞:应无漏浆、跑模、涨模、错台、烂根、裂缝:起拱线面应平 顺;施工缝结合应严密平整,无夹杂物,无冷缝,无砂浆隔层。 7.3.18结构面层应无明显气泡。有轻微分散气泡时,气泡深度应小于 2mm;最大直径10mm以内的气泡面积,在每平方米墙面上不得大于20cm。 7.3.19保护层应准确,无露筋、无透锈。预留孔洞和后浇带、施工缝洞口

    7.3.19保护层应准确,无露筋、无透锈。预留孔洞和后浇带

    边缘应整齐。预埋件底部应密实、表面平整,预理螺栓外露长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丝扣无损伤、污染,且有保护措施。 7.3.20毛面混凝土的面层应麻面均匀,深浅一致,面层平整,棱角顺直, 便于镶贴饰面,利于提高粘结强度。 7.3.21清水饰面混凝土的面层,模板拼缝位置、痕迹形状与清水饰面的装 饰线、面应相和谐,应无影响装饰效果的缺陷。 7.3.22外檐阴阳大角垂直整齐,折线、腰线顺直,各层窗口、阳台的边角 线横平竖直。滴水槽(檐)顺直整齐,做法合规。地下室应无渗漏,回填土 应无沉陷,填充墙砌筑、隔断板安装应合格。 7.3.23初评评价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应同时抽查与其附属同建的其他相 关专业结构工程(预应力、预制装配、钢结构、砌体结构、回填土等)质量。 初评检查的内容,可按照本标准的相关专业标准,结合设计要求和专业规 范,进行调整、补充,纳入结构工程综合评价。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评价可按附录E进

    8.1.1评审钢结构材料,抽查范围应包括:钢材、钢铸件、焊接材料、连 接紧固标准件、焊接球、螺栓球、封板、锥头、套筒、压型板和防腐、防 火涂装材料等。 8.1.2钢结构材料抽查的主要内容应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产品 质量合格证明和进场验收检验记录,并应依据有关检验项目的规定,对半 成品、成品的质量进行抽查。 8.1.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大跨度钢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材料或进 口钢材,均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抽查其复验报告。 8.1.4连接紧固标准件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抽查材料的质量 合格证明文件、标志及检验报告。 8.1.5钢结构焊接的焊条、焊丝、焊剂等材料,应与所焊母材相匹配,并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8.1.6防腐、防火涂料除应达到设计要求外,还应达到环保要求,所用产 品应符合环保标准,新产品使用前应做相容性试验

    8.2.1钢结构件制作的评审,应对钢结构工程所用的钢零件、钢部件、钢 结构件的制作加工质量进行抽查。 8.2.2承包或分包的加工制作单位,应具备与钢结构工程技术特点、规模 相适应的企业资质。凡明确创优目标的项目总包单位,应对加工企业进行 质量监控,并应对加工全过程进行监制与记录,

    8.2.3加工企业应对承包钢结构加工项目编制焊接工艺目录。

    用的钢材、焊接材料及焊接方法,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 工艺评定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实施。

    考试工位、焊接条件相一致;持证施焊,持证焊工应熟悉作业指导书,按 工艺操作。

    8.2.5钢结构件的制作工艺程序、加工质量、预拼装组装质量及规格尺

    8.2.5钢结构件的制作工艺程序、加工质量、预拼装组装质

    允许偏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值的范围之内。 8.2.6焊缝应外形均匀,成型良好,焊道过渡平滑,焊缝的长度、厚度

    焊脚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且不得有裂纹、焊瘤、气孔、夹渣、咬边、 弧坑、焊渣和飞溅物等缺陷

    8.2.7设计要求的一、二级焊缝,焊接球节点焊缝或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 等,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有关规定进行探伤 检测。

    试验,并有试验和复验报告。各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方法利 露丝扣等应符合规范规定,所用扭矩板手应经计量检定。

    8.2.9钢结构件防腐涂料涂装前,钢材表面应严格除锈,并应清除焊渣、

    焊疤、焊瘤、飞边、毛刺和灰尘油污。涂料品种、性能,涂装工艺、遍数、 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涂料不应误涂在结构焊口处,不 得有漏涂或返锈。涂层不得有脱皮、皱皮、针眼、气泡、流坠。 3.2.10钢结构加工企业应编制和组织落实钢构件预拼装方案,钢结构件预

    拼装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方代表与工程安装单位的技术负 责人共同参加。

    8.2.11钢结构件涂装后,应分类编号,标志、标记清晰,现

    要善保管。在起吊运输过程中结构件涂装层有损伤时,应进行补涂处理 并应保证原涂层厚度和涂装质量。

    8.2.12有涂层、镀层的压型金属板成型后,涂层、镀层不得有可视的裂纹、 剥落、擦痕,应面层干净,规格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充许偏差值的规 定。

    8.3.1评审钢结构安装,主要抽查钢结构单层、多层、高层建筑和构筑物 的地下钢结构、主体钢结构、屋面钢结构及钢平台、墙架、钢梯、防护栏 等,还需抽查前期钢构件的加工制作质量。 8.3.2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是评审钢结构长城杯工程的重要项目。初评 应抽查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和允许偏差。 8.3.3钢结构安装前,应对基础混凝土强度、定位轴线、基础标高、地脚 螺栓等进行复核,并应符合规程、规范、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基础回 填土应夯实。钢结构安装应有完善的吊装方案。 8.3.4钢结构安装前,应对吊装件进行验收。钢构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 组合吊装件各部位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方法、程序应按施工方案实 施。柱、梁、屋架、支撑等安装就位后,应及时进行校正、固定。 8.3.5钢结构安装时,对易变形的结构件应采取加固措施。安装胎架、高 空平台等附属设施,应有稳定性验算及验收手续。 8.3.6钢结构安装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时,应对连接件的验收报告进行复核, 并应对摩擦系数进行复试,试件应按规定制备。高强度螺栓施工前应对操 作者进行技术交底,其安装、紧固应遵循相关技术方案, 8.3.7钢结构件的连接接头安装后,应先经检验合格再进行紧固或焊接。 采用焊接技术连接时,应有焊接工艺评定,根据已评定的焊接工艺,编制 焊接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冬、雨季施工,应有李节性施工方案。 8.3.8钢网架结构安装的支座定位轴线和支座锚栓位置,支撑面顶板的位 置、标高、水平度以及支撑垫块的种类、规格、位置、朝向等,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的右关机宝和设计西

    8.3.1评审钢结构安装,主要抽查钢结构单层、多层、高层建筑和构筑物 的地下钢结构、主体钢结构、屋面钢结构及钢平台、墙架、钢梯、防护栏 等,还需抽查前期钢构件的加工制作质量。

    应抽查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和允许

    钢结构工程质量的评价可按附录F进

    9.11评审砌体工程材料,应包括设计要求采用的各种普通砖、多孔砖(简 称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简称小砌块)和砌筑砂浆,包括砌体设计的构 造柱、梁、芯柱、基础、楼板、屋面等所用的钢材、混凝土及其制品材料 等。 9.1.2初评检查的主要内容应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重点抽查砖和 小砌块的规格尺寸、强度等级、生产龄期及外观质量,检查进场材料验收 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及抽样复啥报告

    9.2.1多孔砖砌体结构所用多孔砖的型号、强度等级及其孔洞率、孔型、 孔洞尺寸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配砖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9.2.2多孔砖砌筑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在常温环境下,多孔砖砌筑前,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控制在 10~15%。 2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严禁 使用断裂多孔砖。 3多孔砖砌体的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 成斜茬。 4砖砌体砌筑应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三一”砌砖法。灰 缝砂浆应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砖柱水平灰缝和竖 句灰缝的饱满度不得低于90%。采用原浆勾缝者,应随砌随勾。 5砌筑砂浆应采用预拌砂浆,随拌随用。水泥砂浆拌成后应在3h内用

    完,超出规定时间的不得使用 9.2.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所用小砌块的型号、强度等级、龄期、 孔型尺寸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前应清除小型砌 块底部的毛边飞翅、表面污物(含芯柱孔内),剔除断裂、变形的砌块。 9.2.4砌筑砂浆应按相关规范要求制作砂浆试块,进行标准养护,并有砂 浆强度试验报告。 9.2.5砌筑方法应采用反砌、对孔、错缝的反、对、错“三字砌筑法”,即 砌筑时小砌块的底面朝上,上一层小砌块的孔洞对准下一层的孔洞,上、 下层小砌块错缝砌筑。砌体的砂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水平灰缝不得小 于90%,竖缝不得小于80%。 9.2.6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在,斜

    完,超出规定时间的不得使用。

    砌筑时小砌块的底面朝上,上一层小砌块的孔洞对准下一层的孔洞,上 下层小砌块错缝砌筑。砌体的砂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水平灰缝不得 于 90%,竖缝不得小于 80%。

    9.2.6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余

    茬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小砌块对孔错缝搭砌的搭接长 应不小于90mm。灰缝中设置的拉结钢筋或钢筋焊接网片,应被灰缝砂浆 裹严密。

    9.2.7浇灌芯柱的混凝土,宜控制在适当高度,应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芯柱的插筋及搭接长度和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等级 符合设计要求。

    9.3.1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轴线、标高应准确,墙面平整 洁净,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应大于12mm或小于8mm 灰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顺,光滑密实,不得有瞎缝、假缝、 透明缝。墙体无裂缝、无渗漏。 9.3.2砌体工程所涉及的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 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9.3.3墙体预留洞口、暗理管线的做法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随 意剔凿墙体或预留沟槽

    9.3.4填充墙砌体拉结筋或网片的砌筑层、位置和置于灰缝中的长度,应 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9.3.5填充墙采用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砌体灰缝,应为 8~12mm。蒸压加气混凝主砌块砌体的水平及竖向灰缝宽度,宜分别为15mm 和20mm。 9.3.6砌体工程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3的有关规定。 9.3.7砌体质量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3.7的规定

    表9.3.7砌体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9.3.8砌体结构工程的质量评价可按附录G进行。

    10.1预应力钢材、锚夹县及其他材料

    10.2.4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

    1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等机械方式切断 2当钢丝束两端采用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 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 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

    10.2.5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

    1挤压锚具制作时,挤压机的压力表油压等工作技术参数应符合操 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2mm~5mm。

    2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10.2.6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注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2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3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4灌浆孔的间距,预埋金属波纹管不宜大于30m,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5、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6、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10.2.7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设计位置、竖向偏差,应符合表10.2.7的规定。束形控制点的设计位置竖向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表10.2.7束形控制点的设计位置竖向允许偏差截面高(厚)度(mm)h≤3003001500允许偏差(mm)±5±10±1510.2.8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应符合设计位置竖向允许偏差的规定,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注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2端部的预理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42

    4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 筋。 10.2.9浇注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 的措施。 10.2.10预应力钢结构拉索安装前,应根据定位轴线和标高基准点,复核 预理件和连接点的空间位置和相关配合尺寸;应根据拉索受力的特点、空 间状态以及施工技术条件,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综合确定拉索的安 装方法。依据施工方案,对拉索张拉时支撑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应进行验算, 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10.2.11预应力钢结构安装台架,应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张拉后支座处 的台架,在设计、制作和吊装时,应考虑结构支座反力的变化,并应采取 必要措施。

    10.2.11预应力钢结构安装台架,应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张拉后支座 的台架,在设计、制作和吊装时,应考虑结构支座反力的变化,并应采 必要措施,

    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支架体系,应制定合理的搭设方案,并进 行力学验算; 2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底模的起拱高度,宜取全跨度的0.5%~ 1%0; 3现浇预应力梁的一侧模板,宜在孔道波纹管(或预应力束)铺设后 安装,梁的端模应在端部埋件安装后封闭: 4现浇预应力梁的侧模,宜在预应力筋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 应在预应力筋张拉之后进行或按施工方案执行

    10.2.13钢筋安装的配合,应符合以下要求:

    1柱的竖向钢筋和梁的负弯矩钢筋,应按预应力梁节点构造详图中的 立置安装,预留出锚垫板的安装空间: 2普通钢筋安装时,宜合理避让预应力筋孔道;当无避让空间必须切 断受力钢筋时,应征得设计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洽商:

    3敷设的各种管线,不应改变预应力束的设计位置; 4孔道波纹管或预应力束铺设后,其周围不得进行电焊作业,如必须 进行,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10.2.14混凝土浇注的配合,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浇注时,应防止振捣器冲击孔道波纹管、预应力束和端理件 等。 2混凝土浇注时,不得踏压预应力束、支撑架等。 3张拉端和固定端区域的混凝土,应采取可靠措施振捣密实。 4预应力混凝土浇注时,应多留置1~2组混凝土试块,并与结构混凝 土同条件养护,预应力筋张拉前应进行试压。 5施加预应力时临时断开的部位,在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及时浇注混 凝土。 6预应力混凝主楼盖结构后浇带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具体要求时,应根据后浇带处预应力筋的布置、张拉要求以及混凝主强度 和拆模需要等因素设置。

    10.3预应力张拉、灌浆与封锚

    10.3.1大面积单层和多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施工段划分与后 尧带设置,应根据结构平面布置特点和约束情况、超长预应力筋施工和预 应力损失、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和早期收缩变形等因素确定。后浇带的间距 宜取50m~70m。 10.3.2多层和高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施工顺序,应根据平面尺 寸、施工进度、气候条件等,选用逐层浇注、逐层张拉,数层浇注、顺向 张拉,数层浇注、逆向张拉等方案。采用数层浇注、顺向张拉方案时,上 层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C15以上。

    10.3.3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 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校验。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0.4级;校验张拉

    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设备测力示值的不确定度不应天于1%;校验时十斤 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张拉设备的校验期限,不 应超过半年。当张拉设备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干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校验。 10.3.4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 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现浇结构 施加预应力时混凝土的龄期,板结构不宜小于5d,梁结构不宜小于7d。 10.3.5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 工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 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 4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 时缓慢放松; 5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 与计算伸长值的允许偏差为土6%,其合格点率应达到95%,且最大偏差值不 应超过土10%。 10.3.6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 的相对允许偏差为土5%。 10.3.7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 须符合以下规定: 1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 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多跨双向连续板和密肋板, 其同一截面应按每开间计算。 2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注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应

    予以更换。 10.3.8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 体要求时,应符合表10.3.8的规定。

    表10.3.8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

    信息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范本21预应力结构工程的质量评价可按

    11 初评检查及评议评价

    11.1初评检查方法及程序

    11.1.1初评检查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项申报工程组织初评检查两次,原则上两次检查由同一组负责, 并实行初评过程淘汰制。其中有一次检查综合评价不符合推荐条件者,即 行淘汰。第一次,多层建筑检查地基基础及三层以下的主体结构,高层建 筑检查地基基础及五层以下的主体结构;第二次,检查结构封顶以下的主 本结构工程。两次初评检查均应在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 2对于工程规模大、结构造型和施工技术特别复杂的工程,可由初评 组酌情增加初评检查一次;对于规模小的多层建筑或有特殊情况的工程 可酌情只进行一次初评检查。 3可供观摩的结构样板工程,可安排一次初评检查, 4规程、规范、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及主控项目所涉及的工程安全 耐久性及环境质量的项目园林工艺、表格,均应检查,一般项目可重点抽查。 5初评检查应把管理文件与现场贯彻实施的情况相对照,管理工作质 量与结构工程质量相结合,现场以外观检查为主,辅以尺量,并依据规程 规范和标准的规定,抽查工程资料。 6初评检查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应为正在浇注混凝土或拆除模板 后保持结构工程原貌,且未经剔凿修补或磨涂处理过的混凝土结构工程; 钢结构工程,应为防火涂料尚未涂装的钢结构工程;砌体结构工程,应为 砌体正在砌筑过程中或保持墙体原貌,且墙面未经抹灰掩盖的砌体结构工 程。

    1.1.4初评检查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召开初评检查进场会。初评组成员和被评工程的相关人员到会,并 相互进行人员介绍:初评组听取工程承建单位关于工程情况的介绍;初评 组专家提问,承建单位答疑;听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对工程质量的 意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分别填写对施工质量的评价意见表(见附 录J、K)。初评组随机指定抽查工程部位。 2检查工程。初评组按照随机指定的工程部位进行现场检查。 3抽查工程资料。 4座谈讲评。初评组根据检查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提 改进意见和建议。检查或抽查中发现上次检查出现的问题重复发生者, 低评价,严重者取消参评资格

    ....
  • 质量标准
  • 相关专题: 长城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