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df

  •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3
  • 发 布 人: 随波逐流666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式中:。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精确到0.1MPa; feu.i 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精确到0.1MPa; mfeu 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的平 均值,精确到0.1MPa; 一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试件组数,n值 不应小于30

    表5.0.3混凝士强度标准差(MPa)

    0.4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应按公示

    5.0.4计算,且P不应小于95%。

    式中:P统计周期内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花纹板标准, 精确到0.1%: no一 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的 试件组数。 5.0.5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的统计周期可取 一个月;施工现场搅拌站的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 宜超过三个月。

    6.1.1混凝土生产施工之前,应制订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应做

    通过600m筛孔后方可使用;液态外加剂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 并应防晒和防冻,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 使用。

    6.3.1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有关规 定,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校验。 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自检1次;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 设备进行零点校准。 53.2每盘混漏土原材料计量的分连信差席符合表63.2的规

    6.3.2每盘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2的规

    表6.3.2各种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按质量计,%)

    6.3.3对于原材料计量,应根据粗、细骨料含水率的变化,及 时调整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的称量。

    6.3.3对于原材料计量,应根据粗、细骨料含水率的变化,及 时调整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的称量。

    6.4.1混凝土搅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 GB/T9142的有关规定。混凝土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6.4.2原材料投料方式应满足混凝土搅拌技术要求和混凝土拌 合物质量要求。 6.4.3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6.4.3采用;当搅拌高强 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时,搅拌时 间宜延长30s。对于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可在保证搅拌均匀的 情况下适当缩短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每班检查2次。

    表6.4.3混凝土搅拌的量最短时间(s)

    注:展主道 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

    表6.4.5拌合用水和骨料的量高加热温度(℃)

    6.5.1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并应控 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6.5.2当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时,道路应平整。 6.5.3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搅拌罐在冬期应 有保温措施。

    6.5.1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并应控 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6.5.2当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时,道路应平整。 6.5.3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搅拌罐在冬期应 有保温措施。

    6.5.4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避土拌合物时,卸料前应采用快

    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因运距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 丹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适 量减水剂并快档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有经试验确定 的预案。

    6.5.5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运输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泵

    6.6.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并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 理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并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应保证模板在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 6.6.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以及垫层上的杂物;表面 干燥的地基土、垫层、木模板应浇水湿润。 6.6.3当夏季天气炎热时,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不应高于 35℃,宜选择晚间或夜间浇筑混凝土;现场温度高于35℃时, 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浇水降温,但不得留有积水,并宜采取遮挡措 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 6.6.4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不应低于5℃, 并应有保温措施。 6.6.5在浇筑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 整体性,

    表6.6.6泵送湿减士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mm)

    6.6.7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在同一时间段交 替浇筑时,输送管道中的混凝土不得混入其他不同配合比或不同 强度等级混凝土。 6.6.8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天于3.0m时,宜采用串筒、溜 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 6.6.9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 厚度宜控制在300mm~350mm;.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分层浇筑 方法,可利用自然流尚形成斜坡沿高度均勾上升,分层厚度不应 大于500mm;对于清水混凝土浇筑,可多安排振捣棒,应边浇 筑混凝土边振捣,宜连续成型。 6.6.10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布料点应结合拌合物特性选择适宜的 间距,必要时可以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布料点下料间距。 6.6.11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及混凝土结构、构件或制品的 制作方式选择适当的振捣方式和振捣时间。 6.6.12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机械振捣。当施工无特殊振捣要求 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实,插人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 半径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拌合物约 50mm进行振捣;当浇筑厚度不大于200mm的表面积较大的平 面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当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拌 合物浇筑成型混凝土制品时,宜采用振动台或表面加压振动 成型。 6.6.13振捣时间宜按拌合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控制 在10s~30s内,当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泛浆,基本无气泡逸 出,可视为捣实。 6.6.14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 宜超过表6.6.14的规定,

    最6.6.14混避士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涤筑完毕的延续时间(ml

    6.6.15在混凝土浇筑同时,应制作供结构或构件出池、拆模、 吊装、张拉、放张和强度合格评定用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并应按 设计要求制作抗冻、抗渗或其他性能试验用的试件。 6.6.16在混凝土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对浇筑 面进行抹面处理。 6.6.17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 构件上面踩踏行走。

    6.7.1生产和施工单位应根据结构、构件或制品情况、环境条 件、原材料情况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等,提出施工养护方案 或生产养护制度,并应严格执行。 6.7.2混凝土施工可采用浇水、覆盖保湿、喷涂养护剂、冬季 蓄热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厂生产可采用蒸汽 养护、湿热养护或潮湿自然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选择的养护方 法应满足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的要求。 6.7.3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混凝土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 并应保持膜内有凝结水;采用养护剂养护时,应通过试验检验养 护剂的保湿效果。 6.7.4对于混凝土浇筑面,尤其是平面结构,宜边浇筑成型边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6.7.5混凝土施工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

    泥配制的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2对于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 合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掺加缓凝剂的混凝土以及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 于14d。 3对于竖向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宜适当延长。 6.7.6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厂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蒸汽养护或湿热养护时,养护时间和养护制度应满 足混凝土及其制品性能的要求。 2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四个 养护阶段。混凝土成型后的静停时间不宜少于2h,升温速度不 宜超过25℃/h,降温速度不宜超过20℃/h,最高和恒温温度不 宜超过65℃;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在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前,应 进行温度测量,当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0℃时,构件方可出 池或撤除养护措施。 3采用潮湿自然养护时,应符合本节第6.7.2条~第 6.7.5条的规定。 6.7.7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 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25℃,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 于20℃

    6.7.8对于冬期施工的混避士,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日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方法。 2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5MPa。 3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方可拆除,或在混 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不大于20℃时拆模,拆模后的混 凝土亦应及时覆盖,便其缓慢冷却。 4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时,方可撤除养护 措施。

    7.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

    7.1.1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 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产品还应具有使用说 明书。 7.1.2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检验样品应随机抽取。 7.1.3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散装水泥应按每500t为一个检验批;袋装水泥应按每 200t为一个检验批;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 按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硅灰应按每30t为一个检验批;砂、 石骨料应按每400m或600t为一个检验批;外加剂应按每50t 为一个检验批;水应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检验批。 2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将检验批量扩大一倍。 1)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2)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 3)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且属于同一 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 3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混凝土原 材料应作为一个检验批。 7.1.4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2章的规定

    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 2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水泥和外加剂的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1次。 3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 验1次;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和采用同一批次海砂的混凝土的 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 7.2.3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3.1节的规定。

    7.3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7.3.1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 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其他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设 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耐久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 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有关规定。 3长期性能检验规则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 验评定标准》JGJ/T193中耐久性检验的有关规定执行。 7.3.2混凝土力学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3.2节的规定;长期性 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3.3节的规定,

    附录A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7.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7.3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附录A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

    1.0.1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体现着混凝土 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于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和促进混凝土技 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0.2混凝土质量控制包括对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的质量 控制,除一些特殊专业工程外,建设行业一般混凝土工程都 适用。 1.0.3与本标准有关的、难以详尽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1.2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为混凝土工程全过程中质量检验的 主要项目。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人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 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 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 依据

    2.2.1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 准》JGJ52的内容不仅包括骨料一般质量及检验方法,还包括 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对骨料的要求。

    2.3.1当采用海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时,质量控制应执行现行 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206的规定,该规范 规定了用于混凝土的海砂的质量标准。除此之外,一般细骨料应 执行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的规定。 2.3.2我国长期持续大规模建设,河砂资源日益枯竭,人工砂 取代河砂用作混凝土细骨料是大势所趋。我国人工砂质量问题主 要是石粉含量高、颗粒级配差和细度模数偏大,采用高水平的制 砂设备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设备投入大,但可以节约大量胶 凝材料并提高混凝土性能,总体核算,十分经济。人工砂与碎石 往往处于同一石料场,通常在选择料场时根据情况需要才检验氯 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2.4.1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粉、磷渣粉等矿 物掺合料为活性粉体材料,掺人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和降 低成本,这些矿物掺合料列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本条列出 的标准中包括了对这些矿物掺合料的质量规定。 2.4.2列人的矿物掺合料的主要控制项目是在混凝土工程中质量 检验的主要项目,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实行情况逐步规范。其他项

    目可在选择矿物掺合料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 依据。 2.4.3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掺量相对较少, 有利于掺加矿物掺合料,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掺量较 多,再加矿物掺合料易于过量。矿物掺合料品种多,质量差异 比较大,掺量范围较宽,用于混凝土时只有经过试验验证,才能 实施混凝土质量的控制。采用适宜质量等级的矿物掺合料,有利 于控制对性能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士质量

    2.5.1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防冻 剂》JC475和《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是我国关于外加剂产 品的几本主要标准。 2.5.2列人的外加剂的主要控制项目是在混凝土工程中质量检 验的主要项目,其他项目可在选择外加剂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 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2.5.3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规定了不同剂种外加剂的应用技术要求。外加剂品种多,质量差 异比较大,掺量范围较宽,用于混凝土时只有经过试验验证,才 能实施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含有氯盐配制的外加剂引起的钢筋锈 蚀问题对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具有严重的危害。液态外加 剂易于在混凝土中均勺分布

    3.1.9本条规定是针对一般环境条件下混凝土而言。对处于潮

    3.1.9本条规定是针对一般环境条件下混凝土而言。对处于潮 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可高于表 3.1.9的规定,但最大含气量宜控制在7.0%以内。

    1.9本条规定是针对一般环境条件下混凝土而言。对处于潮 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可高于表 1.9的规定,但最大含气量宜控制在7.0%以内。

    3.2.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轴压强度、弹性 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 3.2.2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 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 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以MPa计)。 3.2.3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规定了混凝土取样、试件的制作与养护、试验、混凝土强度检验 与评定,为各建设行业所采用

    3.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3.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3.3.1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 能进行控制,还应包括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控制,以往 对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控制重视不够。本标准中的长期性 能包括收缩和徐变。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控制以满足设计 要求为目标。

    3.3.2抗冻等级和抗渗等级的划分与我国各行业的标准规范是 协调的,涵盖了各行业设计标准划分的全部等级。混凝土工程的 结构(包括构件)混凝土基本都采用抗冻等级(快冻法),符号 为F;建材行业中的混凝土制品基本还沿用抗冻标号(慢冻法), 符号为D;抗渗等级是采用逐级加压的试验方法,为各行业通用 的设计指标。 抗硫酸盐等级及其划分是在多年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 上制定的,并已经列人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 雅》JGJ/T193;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也已经列入现行国家标 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一般在混凝土处于硫酸盐侵蚀环境时会对混凝土抗硫酸 盐侵蚀性能提出设计要求。一般而言,抗硫酸盐等级为KS120 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硫酸盐等级超过 KS150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3.3.3按照氯离子迁移系数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划分为 五个等级,从I级到V级,表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来越 高。同样,按电通量划分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意义 类同。 与I~V级对应的混凝土耐久性水平推荐意见见表1,该表 定性地描述了等级中代号所代表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高低。这种 定性评价仅对混凝土材料本身而言,至于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要 求,则需要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确定

    表1等级代号与混凝土耐久性水平推差意见

    定(见表2)。我国其他有关标准也是参考该标准制订的

    表2基于电通量的氢离子渗透性

    3.3.4快速碳化试验碳化深度小于20mm的混凝土,其抗碳化 性能较好,通常可满足大气环境下50年的耐久性要求。在大气 环境下,有其他腐蚀介质侵蚀的影响,混凝土的碳化会发展得快 一些。快速碳化试验碳化深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良好;许多强度等级高、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在碳化试验中会出 现测不出碳化的情况。

    3.3.5混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系统试验研究表明,单位面

    的总开裂面积在100mm/m以内的混凝土抗裂性能好;当单位 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超过1000mm/m时,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较差。由于试验周期短,可用于混凝土配合比的对比和筛选,对 混凝土裂缝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3.3.6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包括了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 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早期抗裂性能的检验 评定。

    4.0.1多年以来,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在混凝土工程领城普遍采用,可操作性强,效果良好。 4.0.2混凝土配合比不仅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混 凝土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目前应通过配合比控制加强对 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控制。 4.0.3对于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混凝土配合 比,在使用前进行配合比审查和核准是不可省略的。生产使用的 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是指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强度等级 等指标应相同。以水泥为例,即指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品种、 同强度等级和同批次水泥, 4.0.4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现场会出现各种情况,需 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因气候或施工情况变化可 能影响混凝土质量,则需要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5.0.1预拌混凝土包括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预制混凝土构件厂 和施工现场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具体定义为:在搅拌站生产、 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交付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 5.0.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o)、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 的百分率(P)是表征生产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5.0.3、5.0.4按强度评价混凝土生产控制水平主要体现在:强 度满足要求,分散性小,且合格保证率高。因此,不仅仅要看混 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评定要求,还要看反映强度分散程度的标准差 的大小以及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其中重点是 强度标准差指标。近年来,我国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水平得 到提高,全国范围统计的强度标准差基本可以达到修订前的标准 的优良水平,因此,本次修订取消了原有的强度标准差一般水 平,将强度标准差优良水平稍作调整后作为控制水平。 5.0.5施工现场集中搅拌站的混凝土生产不及预拌混凝土搅拌 站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规律,因此,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延 长,但不宜超过3个月

    6.1.1完整的生产施工技术方案能够充分研究确定各个环节及 相互联系的控制技术,有利于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混凝土工程的 顺利实施,进而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6.1.2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会严重影响混 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危害极 大,必须严格禁止。

    6.2.1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 文件应存档备案作为原材料验收文件的一部分。 6.2.2原材料进场检验对于混凝土质量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因为原材料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基本保证。 6.2.3水泥在潮湿情况下容易结块,水泥结块后质量受到影响; 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硫铝酸盐水泥超过45d)属于过期,对质 量重新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6.2.4混凝土骨料含水情况变化是长期以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 重要因素,很难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骨料含水情况变化做相应 的准确调控。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造大棚等迹雨设 施,可大大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水平。建造大棚等遮雨设施一 饮性投资有限,可节约大量调控付出的材料成本和为质量间题付 出的代价,经济上非常合算。目前国内许多搅拌站已经实施这一 措施。 6.2.5工程中存在将矿物掺合料和水泥搞错的质量事故,因此, 区分矿物掺合料和水泥不得大意

    6.2.6应杜绝外加剂送检样品与工程大批量进货不一致的情况。 粉状外加剂受潮结块会影响质量,混凝土拌合时也不利于均匀分 布;有些液态外加剂经过日晒和冻融后质量会下降,储存时应予 以注意

    6.3.1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进行原材料计量对混凝土生产质量控 制意义重大,无论是规模生产可控性还是控制精度,都是现代混 凝土生产所要求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重视计量设备的自检和零 点校准,保证计量设备运行质量 6.3.2由于拌合用水和外加剂用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所 以本次修订提高拌合用水和外加剂计量控制水平(原来允许偏差 为2%),目前计量设备可以满足要求。 6.3.3在执行配合比进行计量时,粗、细骨料计量包含了骨料 含水,拌合用水计量则应把相当于骨料含水的水扣除

    6.4.1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施工现场搅拌 站都是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一些条件落后的情况还在使用自落式 搅拌机。 6.4.2原材料投料方式主要是指混凝土搅拌时原材料投料的顺 序以及顺序之间的间隔时间。 6.4.3目前,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施工现 场搅拌站基本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采用的搅拌时间一般都 少于表6.4.3给出的最短时间,但只要能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 就是允许的。 6.4.4本条规定旨在直接控制混凝土揽拌质量,并给出具体控 制指标。 6.4.5在执行本条规定时,重点应注意通过骨料和热水搅拌使 热水降温后,再加人水泥等胶凝材料搅拌

    6.5.1广泛采用的搅拌罐车是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稳定的重 要运输工具。 6.5.2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时,如果道路颠簸,容易导 致混凝土分层和离析。 6.5.3由于要控制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不低于5℃,所以对 搅拌罐车的搅拌罐作出保温的规定。 6.5.4卸料之前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的目的是将拌合物搅拌均匀, 利于泵送施工。搅拌罐车卸料困难或混凝土落度损失过大情况 时有发生,较多情况是现场施工组织不力,不能及时浇筑混凝土 而导致压车,这时可向罐车内掺加适量减水剂并搅拌均匀以改善 拌合物稠度,但是应经过试验确定。 6.5.5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泵送非常重要。尤其对大体积混凝土 和不留施工缝的结构混凝土等。 6.5.6随着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发展,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可 操作时间并满足硬化混凝土性能要求比较容易实现,因此,控制 混凝土出机至现场接收不超过90min是可行的。

    6.6.1支模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如模板失稳或跑模 会打乱混凝土浇筑节奏,影响混凝土质量;支模质量也对混凝土 外观质量有直接影响。 6.6.2表面干燥的地基土、垫层、木模板具有吸水性,会造成 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容易产生外观质量问题。 6.6.3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过高,对混凝土硬化过程有影响, 加大了控制难度,因此,避免高温条件浇筑混凝土是比较合理的 选择。 6.6.4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过低,对水泥水化和混凝土强度 发展不利,混凝土在冬期容易被冻伤

    6.6.5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目标为浇筑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 体性。 6.6.6如果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太大而输送管道内径太小,会突 出粗骨料与管道的摩阻力,混凝土的摩阻力也增大,在压力下, 影响浆体对粗骨料包覆,易于堵泵。 6.6.7无论采用车泵还是拖泵,都应避免输送管道中的混凝土 混入其他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工程中存在搞混 引起质量事故的问题。 6.6.8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过大时,采用审筒、溜管或振动 溜管等辅助设备有利于避免混凝土离析。 6.6.9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过大不利于混凝土振捣,影响混凝 土的成型质量,清水混凝土可采用边浇筑边振捣以利于形成质量 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凝土表面。 6.6.10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布料点往往选择多个,可避免自密实 混凝土流动距离过远,影响混凝土的自密实效果。 6.6.11~6.6.13一般结构混凝土通常使用振捣棒进行插人振 捣,较薄的平面结构可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表面振搞,竖向薄壁 且配筋较密的结构或构件可采用附壁振动器进行附壁振动,当采 用干硬性混凝土成型混凝土制品时可采用振动台或表面加压振 动。振捣(动)时间要适宜,避免混凝土密实不够或分层。 6.6.14虽然通过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可以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 可操作时间并满足硬化混凝土性能要求,但控制混凝土从搅拌机 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对混凝土浇筑质量仍然非常重要,拆 紧时间尽早完成浇筑有利于浇筑成型各方面的操作。 6.6.15同条件养护试件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结构和构件实体的 混凝土质量情况。 6.6.16在混凝土终凝前对浇筑面进行抹面处理有利于抑制表面 裂缝,提高表面质量。 6.6.17混凝土硬化不足时人为踩踏会给混凝土造成伤害;构件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过早会使上面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对混凝土构

    件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增大。混凝土在自然保湿养护下强度达到 1.2MPa的时间可按表3估计。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还受混凝土强 度等级、配合比设计、构件尺寸、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

    表3混凝士强度达到1.2MPa的时间估计(h)

    注:掺加矿物接合料的混凝士可适当增加时间!

    注:掺加矿物接合料的混凝士可适当增加时间!

    6.7.1混凝土养护是水泥水化及混凝土硬化正常发展的重要条 件,混凝土养护不好往往会前功尽弃。在工程中,制订施工养护 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应作为必不可少的规定,并应有实施过程的 养护记录,供存档备案。 6.7.2养护应同时注意湿度和温度,原则是:湿度要充分,温 度应适宜。 6.7.3混凝土成型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可以预防混凝土早期 失水和被风吹,是比较好的养护措施。对于难以潮湿覆盖的结构 立面混凝土等,可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但养护效果应通过试验 验证。 6.7.4本规定可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损失,有利于混凝土 表面裂缝的控制。 6.7.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 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掺加缓凝剂的混凝土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 料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速度慢,达到性能要求的水化时间长,

    因此,相应需要的养护时间也长。 6.7.6采用蒸汽养护时,在可接受生产效率范围内,混凝土成 型后的静停时间长一些有利于减少混凝土在蒸养过程中的内部损 伤;控制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慢一些,可减小温度应力对混凝土 内部结构的不利影响;控制最高和恒温温度不宜超过65℃比较 合适,最高不应超过80℃。 6.7.7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应 力对混凝土浇筑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减小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6.7.8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同样应注意避免混凝土内外温 差过大,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混凝土强度不低 于5MPa即具有了一定的非冻融循环大气条件下的抗冻能力,这 个强度也称抗冻临界强度

    7.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

    锻件标准7.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

    7.1.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 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的查验和收存。 7.1.2应在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检验把关,不合格的原材料不 能进场。 7.1.3混凝土原材料每个检验批的量不能多于规定的量。 7.1.4符合本标准第2章规定的原材料为质量合格,可以验收, 7.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7.2.1落度与和易性检验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都要进行, 搅拌地点检验为控制性自检,浇筑地点检验为验收检验;凝结时 间检验可以在搅拌地点进行。 7.2.2水泥和外加剂及其相容性是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主要 因素,且不同批次的水泥和外加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可能 变化。对于海砂混凝土,关键是控制海砂的氯离子含量,因此, 相应于每批海砂的混凝土都应检验混凝土氯离子含量。 7.2.3符合本标准第3.1节规定的混凝土拌合物为质量合格 可以验收。

    7.3硬化混凝士性能检验

    7.3硬化混凝士性能检验

    7.3.1我国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和《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中包括了相应于混 凝土强度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规则。 7.3.2符合本标准第3.2节和第3.3节规定的硬化混凝土为质 量合格,可以验收。

    7.3.1我国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附录A珊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

    A.0.1落度经时损失是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重要方面,现行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中尚未规定具体试验标准。 A.0.2取样与试样的制备与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一致。 A.0.3落度经时损失测定是在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 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中落度试验方法的基础 上进行的iso标准,试验条件与落度试验方法相同。本方法规定测定经 过1h的落度损失为标准做法:如果工程需要,也可参照此方 法测定经过不同时间的落度损失。 A.0.4落度经时损失可以为负值,表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混 凝土落度反而有所增大

    ....
  • 质量标准
  • 相关专题: 混凝土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